第九章 生态系统管理 环境生态学(盛连喜)ppt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936208 上传时间:2022-12-27 格式:PPT 页数:69 大小:2.2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九章 生态系统管理 环境生态学(盛连喜)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9页
第九章 生态系统管理 环境生态学(盛连喜)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9页
第九章 生态系统管理 环境生态学(盛连喜)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9页
第九章 生态系统管理 环境生态学(盛连喜)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9页
第九章 生态系统管理 环境生态学(盛连喜)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九章 生态系统管理 环境生态学(盛连喜)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九章 生态系统管理 环境生态学(盛连喜)ppt课件.ppt(6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九章 生态系统管理,环境生态学导论(第二版)盛连喜主编,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内 容,第一节,一、生态系统管理的定义及管理内容,(一)定义生态系统管理是指在充分认识生态系统整体性与复杂性的前提下,以持续地获得期望的物质产品、生态及社会效益为目标,并依据对关键生态过程和重要环境因子长期监测的结果而进行的管理活动(廖利平,赵士洞,1999)。,生态系统管理是随着资源管理、大尺度生态学研究的发展而逐渐形成的。,一、生态系统管理的定义及管理内容,(二)定义的发展Overbay(1992)认为,生态系统管理就是利用生态学、经济学、社会学和管理学原理仔细地和专业地管理生态系统的生产、恢复

2、,或长期维持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和理想的条件;Christensen(1996)认为,生态系统管理,基本出发点是生态功能的可持续性,强调诸如集水区等大尺度的管理单位,熟悉生态系统过程动态的重要性或认识到生态过程的尺度和土地管理价值取向间的不相称性;Dale等(1999)认为,生态系统管理,是考虑了组成生态系统的所有生物体及生态过程,并基于对生态系统的长期最佳理解的土地利用决策和土地管理的实践过程。它包括维持生态系统结构、功能的可持续性,认识生态系统的时空动态,生态系统功能依赖于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多样性,土地利用决策必须考虑整个生态系统。马尔特比等(1999)认为,生态系统管理是一种物理、化学和生物学

3、过程的控制,是将生物体和它们的非生命环境与人为活动的调节连接在一起,以创造一个理想的生态系统状态。,生态系统管理是随着资源管理、大尺度生态学研究的发展而逐渐形成的。,一、生态系统管理的定义及管理内容,按照马尔特比的定义,生态系统管理可以包括五方面的内容:控制污染和营养物质调节物理参数例如依靠大坝来控制水的释放或控制盐水侵入沿岸蓄水区。改变生物间的相互关系例如依靠控制放牧或捕食,或防止灌木和树木侵入草地、灌丛,或者依靠火烧或刈割来干涉植被的发展和动态。控制人类对生物产品的使用例如限制化肥和杀虫剂的使用,调节渔网的孔径大小。在考虑保护的利益时介入文化、社会和经济过程例如,依靠对农民的补贴来降低他们

4、的操作强度。,一、生态系统管理的定义及管理内容,根本上是为了支持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生态学角度主要具有维持生物多样性的适度水平、维持生物的遗传特征、维持生态功能和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以及保护美学价值等;代际关系角度具有为后人保持未来选择的机会等;方法学角度生态系统管理主要采取的是生态系统方法,该方法的最基本要素是它的整体性,即它明确地承认自然生态系统与经济、社会、政治和文化系统之间的关系(马尔特比,等,1999)。,生态系统管理的特殊性在于,人类既是这项管理活动的执行者,同时又是被管理的对象。,一、生态系统管理的定义及管理内容,(三)生态系统管理的内涵生态系统管理要求将生态学和社会科学的知识和技

5、术,以及人类自身和社会的价值整合到生态系统的管理活动中。生态系统管理的对象主要是受自然和人类干扰的系统。生态系统管理的效果可用生物多样性的维护或生态系统完整性等指标来衡量。生态系统管理要求科学家与管理者确定生态系统退化的阈值及退化根源,并在退化前采取措施。生态系统管理要求利用科学知识做出最小损害生态系统整体性的管理选择。生态系统管理的时空尺度应与管理目标相适应。,二、生态系统管理的十大基本原则及其内涵,生态系统管理应遵循的原则(马尔特比等,1999)指导性原则(五项)(一) 管理目标是社会的抉择社会选择既受经济发展状况影响,也与文化价值取向等因素有关(二) 必须考虑人的因素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离不

6、开生态系统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人类处于完全支配的地位生态系统管理所采纳的策略必须反映人类的需要和能力(三) 生态系统必须在自然的分界内管理某些生态系统被破坏到通过管理也不能维持其功能和特征(四) 管理必须认识到变化是必然的须吸收生态学的新思维和对生物圈研究的新成果(五) 在适当的尺度内进行, 保护必须利用各级保护区,二、生态系统管理的十大基本原则及其内涵,操作性原则(五项)(六) 从全球考虑,从局部着手由于地区系统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成功的生态系统管理必须首先致力于解决当地由于人类压力所引发的问题(七) 必须寻求在适当层次上维持或加强生态系统特征和功能全球生态系统基本都受到各种不同程度的干扰或破

7、坏(八) 决策者应当以源于科学的适当工具为指导有效的生态系统管理必须基于自然法则(九) 生态系统管理者必须谨慎行事人类对高度复杂的自然界的认识还是有限的,对人类自身活动的生态学后果的认识也缺乏全面的、可预见的判定(十) 多学科交叉的途径是必要的生态系统在结构、功能以及要素组成、过程等方面的复杂性,决定了生态系统管理任务不可能由一个人或一个业务部门独立完成。,第二节,一、生态系统管理的数据基础,(一) 植物个体及种群层次数据都直接与植物个体及种群生存密切相关,注意不能把幼苗期的数据当作成年植株的数据使用。另外,在小样方内测定的数据不能当作大样方采用。,个体种群以及群落生态系统层次的数据,是实施生

8、态系统管理最基础和最重要的资料。,一、生态系统管理的数据基础,(二) 群落及生态系统层次这一层次的数据主要包括气候与微气候、地形与微地形、物种组成及其多度和均匀度、土壤理化特征、消费者等级、植物组织流通率及分解、有机质空间分布、植物对水分和营养物质利用的形态适应、共生、营养和水分条件等。,一、生态系统管理的数据基础,(三) 景观层次景观生态系统是若干类型的生态系统的组合,其数据的空间尺度要比生态系统大,主要是气候、地形、群落与生态系统、土壤物理特征、生态系统的类型及空间分布格局等。这些数据的时间尺度是几年至几十年。,一、生态系统管理的数据基础,(四) 生物圈层次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由

9、于空间尺度大,一些生态学过程的速率相对较慢。因此,数据主要是气候、地形和植被类型等方面。,一、生态系统管理的数据基础,在进行生态系统管理时,数据管理者常常遇到的问题有:采集的大量数据未被有效利用。错误数据被采集。进行科学管理所需数据的半衰期较短。原始数据却缺乏,最显而易见和最有用的信息常常没有被编辑。在某一地理水平上采集的数据被用在其他水平上得出的结论。科学信息交流方法落后。数据管理者和存储者由于管理和存储方式而产生的潜在的错误。,二、生态系统管理的要素,二、生态系统管理的要素,三、生态系统管理的主要途径与技术,(一) 生态风险评估又称生态风险评价,是应用定量的方法评估、预测各种污染物对生物系

10、统可能产生的风险以评估该风险可接受程度的模式或方法。风险评估及管理是通过定量确定环境危害将给人类造成的负效应而进行生态系统管理的重要手段。生态系统管理中最重要的是风险管理,是指对生态风险评估的结果采取的对策与行动,是一个决策过程,又称为风险控制。,三、生态系统管理的主要途径与技术,(二) 适度干扰与恢复重建由Connell T W(1978)等提出来的,核心观点是中等程度的干扰水平能维持较高多样性。理由是: 在系统受到一次干扰后,少数先锋物种会入侵补缺,如果干扰频繁,则先锋种不能发展到演替中期,因而多样性会降低。 如果干扰间隔很长,使演替过程能发展到顶极期,系统结构处于稳定态,多样性也不能最高

11、。 只有中等干扰程度能使多样性维持最高水平,因为它允许更多的物种入侵和定居。适度干扰和修复与重建,其实质都是按照自然生态系统自我调节的规律,来管理和建设生态系统。,受损害生态系统的恢复和重建采取的两种模式途径:,三、生态系统管理的主要途径与技术,(三) 清洁生产定义清洁生产是对工业生态系统实施管理的一种方式,又被称为“无公害工艺”、“无污染生产”或“废料减量化”等。简单地说,就是无废物少污染的生产。目标通过资源的综合利用、替代作用、多次利用以及节能、省料、节水等途径,实现合理利用资源,减少资源的耗竭。,三、生态系统管理的主要途径与技术,(三) 清洁生产主要途径用无污染或少污染的产品替代毒性大、

12、污染重的产品。用无污染或少污染的能源和原材料替代毒性大、污染重的能源和原材料。用消耗少、效率高、无污染或少污染的工艺设备替代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率的工艺、设备。最大限度地利用能源和原材料,实现物料最大限度的系统内循环。对少量的、必须排放的污染物采用低费用、高效能的净化处理设备和“三废”综合利用措施进行最终的处理、处置。,清洁生产7个基本类型,三、生态系统管理的主要途径与技术,(四) 废物资源化管理与5R 法对废物进行综合管理,改变仅仅依赖填埋或焚烧来处理固体废物的状况,提出了以下五种方法(5R 法)来减少废物数量。1.抵制即不买难以回收或会造成浪费的产品2.减少减少过度消费和浪费3.修复修复损

13、伤的物品不更换新物品4.回收将废旧物品送到回收中心5.响应即让生产者和消费者了解造成浪费和不负责的废物管理的情况,共同改变行为,减少废物的产生。,三、生态系统管理的主要途径与技术,(五) 生态工业园区(EIP)产业生态学本质都是用生态学的理论来设计和管理工业生态系统,以减少产业生产过程对环境的污染,提高其对资源、能源的利用效率。产业生态学的理论和实践内容正在丰富和日臻完善,其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三、生态系统管理的主要途径与技术,(五) 生态工业园区(EIP)工业园区是产业生态系统的一种高级形式,它是工业化国家中作为一种促进、规划和管理工业发展的手段。生态工业园的基本理论思维来自于自然生态

14、系统运行机制的启迪。自然生态系统中的生物以个体、种群、生物群落三个水平层次构成。生态工业园区的组建,借鉴了自然生态系统的自组织理论,通过仿生态的方式构建产业生物群落。,三、生态系统管理的主要途径与技术,Kalundborg生态工业园区示意图,三、生态系统管理的主要途径与技术,(六) 实施标准化环境管理系列标准由世界标准化组织(ISO)最新推出的环境管理系列标准为ISO14000,目的是规范、约束企业和社会团体所有组织的环境行为,通过加强管理来实现节约资源、减少环境污染、改善环境质量和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ISO 标准常用于生态系统的管理中。在提高公民环境意识和管理水平方面有重要作用,也是对产

15、业生态系统进行管理的有效方法。ISO14000 具有以下主要特点:.确定了环境保护的新机制.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倡导预防为主的原则.使用性广泛,三、生态系统管理的主要途径与技术,(七) 加强自然保护的管理和研究加强自然保护,规划、建设、管理好自然保护区,对于落实环境保护基本国策、维护有着巨大价值的生物多样性以及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等,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自然保护包括对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保护,主要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是直接保护目标生物或特殊类群第二种方式是建立各种类型的自然保护区,三、生态系统管理的主要途径与技术,(八) 推广3S 技术3S 技术是下面三项技术的总称:遥感(remo

16、te sensing,RS)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y information system,GIS)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 system,GPS)3S技术是人类现代科学技术研究的重要成就之一,是人类为获取、处理、分析生存环境信息而逐步发展起来的先进的技术手段。RS、GPS 是遥感信息的获取系统,为GIS 提供及时的信息;GIS 是遥感信息的处理和应用系统,能对大量的空间数据进行分类、统计、计算、分析、制图等。GIS、GPS 是RS 的两大技术支柱。RS、GIS、GPS 三位一体,实现了遥感信息的获取,处理及应用的一体化。三者的有机结合,使现代遥感技术系统成为生态系

17、统管理中必不可少的技术手段。,三、生态系统管理的主要途径与技术,3S技术在生态系统管理中的作用:,三、生态系统管理的主要途径与技术,(九) 应用环境管理信息系统环境管理信息系统(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EMIS)是以现代数据库技术为核心,将环境信息存储在电子计算机中,在计算机支持下,实现对环境信息的输入、输出、修改、增加、删除、传输、检索和计算等各种数据库技术的基本操作,并结合统计数学、优化管理分析、制图输出、预测评价模型、规划决策模型等应用软件,构成一个复杂有序、功能完整的技术工程系统。它既是各种环境信息的数据库,又是环境管理政

18、策和策略的模拟试验室。功能:,三、生态系统管理的主要途径与技术,(九) 应用环境管理信息系统环境管理信息系统(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EMIS)是以现代数据库技术为核心,将环境信息存储在电子计算机中,在计算机支持下,实现对环境信息的输入、输出、修改、增加、删除、传输、检索和计算等各种数据库技术的基本操作,并结合统计数学、优化管理分析、制图输出、预测评价模型、规划决策模型等应用软件,构成一个复杂有序、功能完整的技术工程系统。它既是各种环境信息的数据库,又是环境管理政策和策略的模拟试验室。功能:,生态系统,人 类,环境管理信息系统,人

19、类生态系统环境管理信息系统关系,第三节,一、生态规划概念的发展及其特点,从生态规划的思想提出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学科发展也非常迅速,但尚无统一的概念。生态规划早期较成熟的理论源于德国学者杜能(Thunen J H, 1826)的区位理论;20世纪初,生态学已发展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在这种大背景下,生态规划的理论与实践得到快速的发展;20世纪60年代以后,生态规划的思想逐步成熟起来。现代生态规划的奠基人麦克哈格(1969)著设计结合自然生态规划实质上是模拟自然而进行的人为规划,以促进人与环境关系的协调发展,有计划地保育和改善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特点:,二、生态规划的目的、任务和基本原则,(

20、一) 生态规划的目的依据生态控制论和系统论的原理,调解系统内部各种不合理的生态关系,提高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在有限的外部投入条件下,通过各种技术的、行政的、行为的诱导手段实现因地制宜的可持续发展。这一目的是效率、公平性和持续性的函数(王如松,2000),可持续发展,二、生态规划的目的、任务和基本原则,(二) 生态规划的基本任务生态规划的基本任务包括以下几方面:充分了解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的性能、自然生态过程特点以及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使系统的发展立足于具体的社会经济条件和自然资源的潜力,形成系统社会经济功能与生态环境支持服务功能的互补与协调,突出系统优势。追求系统总体关系的协调,强调系统发展的

21、高效和持续性,改善和提高系统的自我调控和自我发展能力。,二、生态规划的目的、任务和基本原则,(三) 生态规划的基本原则1. 整体优化原则 生态规划中特别强调生态系统的整体性,以使系统达到整体优化的目标。2. 人地系统协调共生原则协调就是要保持各层次、各要素以及周围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和谐、有序和动态平衡,保持近期和远期目标的一致性。共生就是使系统实现多重效益的并举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生产力的合理布局3. 高效和谐原则是将人类聚居地建成一个高效和谐的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各部门、各行业之间形成发达的共生关系,系统的功能、结构协调。,二、生态规划的目的、任务和基本原则,(三) 生态规划的基本原则

22、4.相互制约原则生态系统中任意两个组分之间可能存在促进关系或抑制关系。生态规划要有利于系统中制约关系的存在,增强系统的反馈调节能力。5.生态功能分区原则生态规划要综合考虑国土规划(或区域规划),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和城乡现状布局,搞好生态功能分区,既要发挥不同功能区的作用,又要有利于整个系统的协调。,二、生态规划的目的、任务和基本原则,(三) 生态规划的基本原则6. 最小风险原则生态规划要依据生态学的限制因子原理,使系统中的组分、要素处于最小风险状态,系统才会健康发展。7. 可持续发展原则生态规划要遵循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强调在发展过程中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并为后代造福,使人类社会的代际间能公平发展

23、。,三、生态规划的模式和主要类型,(一) 生态规划的主要模式1.景观规划模式核心是根据区域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特性,对其进行生态适宜性分析,以确定利用方式与发展规划,使自然的开发与利用、人类的活动与自然特性、自然过程协调统一起来2.景观生态学模式Forman(1995)提出了基于景观生态学原则的景观格局利用优化方法,其核心是将景观生态学原则与不同的土地规划任务相结合,以发现景观利用中的问题,寻找解决这些问题的生态学途径。,三、生态规划的模式和主要类型,(一) 生态规划的主要模式3.环境影响评价模式由Morgan(1998)和Treweek(1999)分别提出的环境影响评价模式是通过对环境影响进行

24、识别、描述、预测和评价、分级,并将环境要素在某一尺度上,如农业、交通、城市发展、林业、资源管理等与环境规划相结合,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与环境的协调。4.乡村规划模式Golley 和Bellot(1999)提出了一种新的乡村规划模式,将规划过程分为:,特点是突出公众的参与和方案多标准的分析评价,三、生态规划的模式和主要类型,(二) 生态规划的主要类型生态规划按空间尺度不同、规划对象不同及学科方向不同,可划分为多种类型。1.按地理空间尺度划分按地理空间尺度划分主要有区域生态规划、景观生态规划和生物圈保护区规划。2.按地理与生存环境划分按地理与生存环境划分主要有陆地生态系统规划、海洋生态系统规划、城市生

25、态系统规划、乡村生态系统规划等。3.按社会学科门类划分按社会学科门类划分主要有经济生态规划、民族文化生态规划等,三、生态规划的模式和主要类型,(三) 现代生态规划的主要特点1.以人为本从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和生态过程的关系出发,追求区域与城市总体关系的和谐,各部门、各层次之间的和谐,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2.控制在生态系统的承载力之内充分了解生态系统内自然资源与自然环境的性能、环境容量,以及自然过程特征与人类活动的关系。,三、生态规划的模式和主要类型,(三) 现代生态规划的主要特点3.系统开放、优势互补强调系统的开放性和整体的和谐性,形成各子系统间的优势互补4.高效、和谐、可持续强调经济发展的高效

26、、和谐与可持续性,而不是简单地追求速度。生态规划强调,区域的发展应是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改善和提高,系统自我调控能力与抗干扰能力的提高,旨在全面改善区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四、生态规划的基本内容,生态规划的核心在于根据区域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性能,对其进行生态适宜性分析,确定土地利用方式及发展规划,突出重点、因地制宜、有针对性。(一) 生态规划的工作程序确立规划范围与规划目标。广泛搜集规划区域的自然与人文资料,包括地理、地质、气候、土壤、野生动物、自然景观、土地利用、人口、交通、文化、人的价值观调查,并将其分析描绘在地图上。根据规划目标综合分析,提取步骤所收集到的资料对各主要因素及各种资源开发

27、(利用)方式进行适宜度分析,确定适应性等级。绘制综合适宜性图。,四、生态规划的基本内容,(二) 生态要素的调查与评价1.生态调查通过对生态系统过程、生态潜力与敏感性等方面的调查、分析和评价,确定生态规划的类型及方案。2.生态评价 目的在于认识和了解评价区域环境质量及资源现状、生态潜力的制约因素等。(1)生态过程分析生态过程的特征是由生态系统(或景观)的结构和功能决定的。(2)生态潜力分析生态潜力是指在单位面积土地上可能达到的初级生产水平。(3)生态敏感性分析判定区域内各系统对人类活动的反应。(4)土地质量及区位评价为区域发展、产业经济布局与城镇建设提供基础。,McHarg 生态规划的流程图,四

28、、生态规划的基本内容,(三) 环境容量和生态适宜度分析环境容量的确定和生态适宜度分析,是生态规划中需要特别关注的两项内容。1. 生态适宜度分析程序,四、生态规划的基本内容,(三) 环境容量和生态适宜度分析2. 筛选生态适宜度评价因子的原则所选择的生态因子对给定的利用方式具有较显著的影响所选择的生态因子在各网络的分布中存在着较显著的差异。3.生态适宜度评价标准单因子评价标准应根据以下两条确定:生态因素(单因子)对给定的土地利用方式(用地类型)影响的作用规律。生态规划区的实际情况(包括该生态因子在生态规划区的时空分布情况和该生态规划区社会、经济等有关指标)。综合评价标准制定的依据是:单因子适宜度评

29、价标准。生态规划区生态适宜度综合评价值。规划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规划区总体规划。,四、生态规划的基本内容,(四) 生态规划的指标体系及目标确定生态规划指标体系,要全面准确的覆盖自然、社会、经济各方面的状况与属性,对各指标权重的赋值要科学合理。根据人工复合生态系统的特点,一般采用系统工程中的Delphi专家咨询法和多目标决策法。生态规划的总目标、近期和远期目标及相关年度,应同区域规划和总体规划近远期目标和相应的年度一致,以利于同步、协调、可比、互为应用。,四、生态规划的基本内容,(五) 生态功能区的划分及土地利用生态功能区的划分,应综合考虑生态要素的现状、问题、发展趋势及生态适宜度,要明确提出

30、工业、农业、生活居住、对外交通、仓储、公共建设、园林绿化、游乐等功能区的综合划分以及大型生态工程布局的方案,充分发挥生态要素的功能及其对各功能区的反馈调节作用,以便有效地调控生态要素的功能朝良性方向发展。,四、生态规划的基本内容,(六) 人口容量规划在生态规划编制工作中,必须分期确定人口控制规模,提出人口密度调整方案,提高人口素质以及实施人口规划的对策。内容包括人口分布、规模、自然增长率、性别比、人口密度、人口年龄构成、流动人口等基本情况。在规划中,还要注意保持适宜的人口密度、居住密度和经济密度。,四、生态规划的基本内容,(七) 区域产业结构与布局规划产业结构是指区域产业系统内各部门(各行业)

31、之间的比例关系。它是经济结构的主体,影响着区域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产业结构的不同比例对区域环境质量有着很大影响。产业结构对区域环境质量有着很大的影响。调整和改善不合理的产业布局是改善环境质量、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措施。,四、生态规划的基本内容,(八) 生态绿地系统规划 生态绿地系统是泛指区域内一切人工或自然的植物群体、水体及具有绿色潜能(如人工湿地)的空间。1. 城市生态绿地系统的功能城市生态绿地系统具有以下主要功能:,四、生态规划的基本内容,(八) 生态绿地系统规划2. 城市生态绿地规划内容城市生态绿地规划工作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四、生态规划的基本内容,(九) 自然资源合理利用与保护规划判

32、定自然资源是否被合理利用的基本原则是: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相结合的原则。生物资源开发量应与其生长、更新能力相适应的原则。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相结合的原则。因地制宜的原则。统筹兼顾、综合利用的原则,自然资源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制定其合理开发与利用的科学规划,是生态规划的重要内容,五、生态规划与其他专业规划的关系,(一) 生态规划与环境规划生态规划是强调运用生态系统整体优化的观点,对规划区域内城乡生态系统的社会因素和自然生态因素的动态变化过程和相互作用特征给予相当的重视,研究符合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最佳方式和途径,进而提出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规划和对策。环境规划是经济和社会

33、发展规划或总体规划的组成部分,是应用各种科学技术信息,在预测经济社会发展对环境的影响及环境质量变化趋势的基础上,为达到预定的环境质量,进行综合分析做出的带有指令性的最佳选择方案。,环境规划是生态规划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对人类自身活动和环境所做的时间和空间的合理安排。,五、生态规划与其他专业规划的关系,(二) 生态规划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是国家或区域在较长一段历史时期内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安排。它规定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目标、总任务、总政策以及发展的重点、所要经过的阶段、采取的战略部署和重大的政策与措施。生态规划是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国民经济和

34、社会发展规划的重要补充,是一个多层次、多时段协调性规划的总称。生态规划应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同步编制,并纳入其中。生态规划目标应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相互协调。,五、生态规划与其他专业规划的关系,(三) 生态规划与国土规划国土规划是对国土资源的开发、利用、治理和保护进行的全面规划。它包括土、水、矿产和生物等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的布局和地区组合与发展,环境保护以及影响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的解决对策等。生态规划也是国土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环境资源的生态适宜性分析和评价,为国土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综合整治提供技术支持和科学依据。,五、生态规划与其他专业规划的关系,

35、(四) 生态规划与生态建设生态建设的内涵比较丰富,包括的内容也比较多样,但大体可以概括为三方面的内容:即生态环境建设、生态经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在当前的生态环境建设中,生态省、生态县、生态城市、生态防护林体系的构建等是主要内容。而这些建设内容都离不开生态规划的指导。因此,生态规划既是生态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开展生态建设的科学依据。,五、生态规划与其他专业规划的关系,(五) 生态规划与生态城市建设生态城市是 世纪 年代以来,随着全球化、信息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的加剧而提出来的一种城市发展的新理念。1.定义生态城市建设的理论支撑是城市生态学,学科定义有两种观点:(1)“环境

36、系统学派”认为城市是陆生的人工生态系统,是一个以人为中心的环境系统;(2)“复合系统学派”认为城市是人类社会、经济和自然三个子系统构成的复合生态系统,强调生态系统的综合性和复杂性。,五、生态规划与其他专业规划的关系,(五) 生态规划与生态城市建设共同点:都承认城市生态学要以生态学理论为基础,在对其研究的过程中,生态学的学术视野和研究方法是非常重要的。生态城市是人类追求生态文明、促进经济社会自然复合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的生态健康城市。,五、生态规划与其他专业规划的关系,(五) 生态规划与生态城市建设2. 生态健康的城市的主要标志:居住环境良好并不断趋向更高水平的平衡,环境污染基本消除,自然资源得到有

37、效保护和合理利用。稳定可靠的生态安全保障体系基本形成。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制度得到有效的贯彻执行。以循环经济为特色的社会经济加速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生态文化有长足发展。城市、乡村环境整洁优美,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五、生态规划与其他专业规划的关系,(五) 生态规划与生态城市建设3. 城市生态规划的主要目标城市生态规划是与可持续发展概念相适应的一种规划方法,它的目标包括三点:一是城市居民与环境的协调;二是城市与区域发展的协调;三是使城市的经济、社会系统在环境承载力允许范围内得到不断的发展。,五、生态规划与其他专业规划的关系,(五) 生态规划与生态城市建设4. 生态城市规划的重点在对城市生态

38、功能分区及和谐度评价的基础上,创建高效的城市生态管理系统,是城市生态规划的重点。(1) 城市生态和谐度评价城市生态和谐度是指城市居民的健康、城市良好环境的可持续以及二者间的和谐程度。(2) 建设城市生态管理系统高效的城市生态管理系统是现代城市的重要特征,是加强城市社会系统与自然环境系统和谐共生调控的有效手段。(3) 做好生态功能分区规划生态功能分区是进行城市生态规划的基础,是对城市生态综合分析评价的基础上进行的功能分类,生态城市建设的过程中,首先要对城市现状进行分区,以实现对城市建设的调整和功能优化。,五、生态规划与其他专业规划的关系,(五) 生态规划与生态城市建设5. 生态城市建设的基本过程

39、(1) 初级阶段初级阶段要注重宣传教育,倡导生态价值观、生态伦理观和生态美学观。要开展生态示范工程和重点工程的建设,这一阶段主要对现有的城乡结构组织关系、行为意识等进行初步调整和引导,为进一步发展建设打下基础,做好准备。,五、生态规划与其他专业规划的关系,(五) 生态规划与生态城市建设5. 生态城市建设的基本过程(2) 生长阶段在人们观念变化的基础上和生态示范工程的带动下,要进一步扩展建设领域,从环境建设逐渐向社会经济、文化等领域扩展,积极开展生态重构、生态重建和生态创新,调整或消除各种违背自然规律的行为。生长阶段持续的时间,主要取决于人们的认识程度和投入的财力物力情况。,五、生态规划与其他专业规划的关系,(五) 生态规划与生态城市建设5. 生态城市建设的基本过程(3) 高级阶段所谓高级阶段,实际上也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指城乡进入有序稳定发展状态,基本实现了生态城市建设的目标,呈现出人与自然、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和谐,城乡系统环境优美、具有活力的景观格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