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间道-生产路-坡改梯-田坎-沟渠等).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936458 上传时间:2022-12-27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9.4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田间道-生产路-坡改梯-田坎-沟渠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田间道-生产路-坡改梯-田坎-沟渠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田间道-生产路-坡改梯-田坎-沟渠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田间道-生产路-坡改梯-田坎-沟渠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田间道-生产路-坡改梯-田坎-沟渠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田间道-生产路-坡改梯-田坎-沟渠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田间道-生产路-坡改梯-田坎-沟渠等).docx(3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土地开发整理涉及到的各细部设计(蓄水池、田间道、生产路、坡改梯、田坎、沟渠等)一 蓄水池设计(四川大学水力学与山区河流开发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川中地区丘陵占89,地表崎岖、起伏大、多山,大面积覆盖中生代紫红色砂岩与泥岩,岩石质地松脆,极易遭侵蚀和风化,故风化土壤中多砂和碎石。由于丘坡坡面较陡,每当夏秋雨水集中时,天然降水却多以暴雨形式流失,且还常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导致土壤肥力下降,生态环境恶化。川中丘陵区的农田(包括梯田)多在坡面的中部或下部,而坡面的上部和中部为林地、草地和荒地;遇暴雨时,来自上部和中部的地表径流极易冲毁中部和下部的农田。近年来,该区在坡面的上部和中部修截水沟,并在适当位置

2、修蓄水池,暴雨时有截水沟拦截坡面上部和中部的地表径流,并引人邻近的蓄水池存蓄,既保护了中部和下部的农田,又可在天旱时利用蓄水池里的水灌溉,既可有效减轻水土流失,同时又解决小范围的人畜用水。蓄水池设计应在图中明确具体位置以及配套工程引水沟、沉沙凼、排水沟等的位置、尺寸等内容;尽量采用圆形,设计深度尽量加大,形成最大蓄水容量,扩大有效灌溉面,蓄水池蓄水深度不应低于3m,容积一般为100300m3。雨水蓄积工程材料采用砖、石、浆砌结构及砼结构,浆砌水泥砂浆一般采用M7.5M10,砼采用C15C20。防渗砂浆应采用水泥砂浆分层抹面防渗。抹面砂浆标号应不低于M10。1. 选址原则蓄水池(水窖)应布局在有

3、一定集雨面的位置,不能布置在山顶和山脊上;尽量利用荒坡、隙地修建,少占用耕地;蓄水池(水窖)应建在坚实基础上,不准布置在填方区;选址应考虑人群的安全性问题。建于高程350700 m;居住相对集中、用水困难的自然村;有自然来水(天然降雨)面积并可修建引水沟;地势平坦或前后无滑移的高坎;山洼能自流灌溉;要求地层致密坚实、不漏水;避开污染源;切忌在散粒体、坡积物、滑坡体、裂隙发育的乱石窖上建池。蓄水池的选址在避开污染源、保持源水清洁的同时,还应考虑使用过程中防止水污染。主要应考虑人污染,尤其饮用水池应尽量选择相对偏僻的位置,最好建于村庄附近稍高处并加盖予以密闭保护,既可满足水压要求又便于管理维护,同

4、时在使用中应经常检查以确保用水安全。2. 设计容量蓄水池设计容量根据地块需水量确定,蓄水池容量根据以下公式计算雨水集蓄利用工程技术规范(GBT 505962010)第9页。式中:V蓄水池容积,m3;W设计保证率条件下年供水量,m3;a蓄水工程蒸发、渗漏损失系数,可取0.050.1;K容积系数,可按下表5.4.1的规定取值。蓄水池应布置在具有一定集水面积的位置,对应的最少集水面积采用下列公式计算雨水集蓄利用工程技术规范(GBT 505962010)第8页。3. 结构形式按功能分为两类:饮用水池以矩形为主,采用全封闭形式,通过水管引入农户家中;灌溉水池为敞开式,一般由引水堰、引水管、池体和出水管网

5、等四部分组成。根据该区的自然地理条件、自身经济情况、坡耕地类型,一般采用圆形并埋置于地下的灌溉水池,其优点为:圆池结构受力好,在相同蓄水量条件下建筑材料最省、投资最少;敞开式圆形池因不设顶盖,可修建较大容积的蓄水池,充分发挥蓄水少占地的目的。蓄水池直径一般为4.030.0 m,开挖深度2.O3.0 m,若采用半挖半填,开挖深度占池深2/3为宜,填筑侧宽度一般1.5 m,以防止填土变形失稳影响整体稳定。4. 池体设计池体由四部分构成:池身。一般用砖、条石、混凝土预制块浆砌水泥砂浆抹面而成。壁厚0.25 m,衬砌材料为M7.5水泥砂浆,表层用M10水泥砂浆抹面,最后加盖,需配置沉沙池及引水沟。泄水

6、口。设置于池壁的正常蓄水位处。池沿。全埋式蓄水池池沿应高于地面0.25 m,以防池周泥土及污物流入池内,一般用砖、条石、混凝土制块浆砌而成。池底。池底一般采用锅底形,C15混凝土嵌底,要求拌合均匀,浇筑用机械振捣,做到密实平整,厚度0.10.2 m,表面用MIO水泥砂浆抹面。在池底浇筑的同时应砌侧墙基础砖,以使侧墙基础与池底混凝土连接为一体。为便于水池清洗和维修,在底部设一根直径0.1 m的放空管。为充分合理利用水资源,提倡配套采用管灌、滴灌和喷灌等集约化灌溉方式,以便进一步提高工程效益。5 配套设施(1)引水沟(渠)。是蓄水池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地形条件一般可用衬砌沟渠,将水源与蓄水设施联接

7、起来。引水沟最好与坡面自然雨水冲沟相连,长度应能确保足量引水。引水沟采用C20混凝士立模浇筑,断面为0.2 m0.2 m,沟底及邦浇筑厚0.1 m,设计坡比应较陡,衬砌材料可用预制U型砼槽或砌砖,引水沟基础需稳定,两侧需填筑密实。引水沟内水流流速对工程量和水头损失影响较大。一般规定进水渠设计流速4.0 m/s,宜控制于12 m/s。对地势较高、山坡较陡、开挖方量很大的河岸溢洪道,进水渠设计流速可适当提高,但应尽量缩短进水渠长度、减少进水渠的水头损失。进水渠进口流速应低于渠内流速,一般应控制于2.5 m/s以下。(2)沉沙池。为沉淀水中大于规定粒径的有害泥沙,使水的含沙量符合水质要求并与下游渠道

8、挟沙能力相适应,避免蓄水池被大量淤积,减少蓄水并增加清淤工作量,使沉沙池坡面洪水泥沙沉积在沉沙池内,同时亦便于清出。沉沙池沉淀泥沙的粒径主要取决于引水用途。对灌溉渠系上的沉沙池,要求出池泥沙粒径4倍渠底宽度,弯道至控制堰(闸)问宜有长度2倍堰上水头的直线段。(5)护拦。主要为防止人畜进入、保护人畜和工程安全,总体高度10.7 m,底部实墙高度0.2m。为增加蓄水,可将护拦上部采用页岩砖衬砌为花拦,下部为实墙。(6)溢流堰。在护拦实墙部分留溢流口,溢流堰长度以能将多余水量排出工程以外,尺寸0.2 m0.2 m,衬砌材料可采用预制U型砼槽或砌砖。溢流堰基础要稳定,两侧应填筑密实。(7)渗漏、蒸发及

9、防治措施。由于施工质量差(如砌体勾缝填浆不实、混凝土捣固不密实)、变形缝未处理好等而导致渗漏。补救措施:裂缝明显,可顺裂缝开凿比原裂缝宽1020倍的沟槽,深度0.050.10 m,用l:1的水泥砂浆填补;裂缝不明显,可用净水泥浆通刷23次,修补部位应作好养护。为减少蓄水池蒸发损失,探索了一种简易的工程措施,主要由中心支架、铁丝网、遮阳网等组成。中心支架为一根0.05 m钢管,长度为蓄水池深度加3.0 m(一般约为6.0 m),钢管两端各焊接一个三角形支架,支架上焊接一圆型支座,两端一大一小,直径分别为1.0、0.6m。将支架大端向下,小端向上置于蓄水池中央。支架顶端圆环于蓄水池护拦用#14铁丝

10、等距离固定,铁丝在蓄水池护拦上的间距约为l5 m,再将遮阳网布按已成的棚架形状用缝纫机加工成棚网铺在棚架上,四周在蓄水池护拦上固定好即可,四周可种植藤蔓植物,在防蒸发棚上形成生物棚,防蒸发效果更佳。照片1 蓄水池33二 田间道、生产路设计(四川省土整中心)田间道设计应先就项目区田间道现状进行描述,再针对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设计;报告中应详细说明田间道路基、垫层、路面设计的要求、标准、应达到的质量要求等内容;错车道、挡土墙等也要有设计说明。生产路应有路基、路面、上山、下山段设计说明。 田间道路工程级别标准含等级标准、路面宽度、路面材料、道路通达度和路网密度等。田间道不属于等级公路,等级标准一般低于

11、四级公路。但盆西平原区的田间道和兼有乡村交通运输功能,等级标准应为单车道四级公路表2.1土地开发整理工程类型区田间道路规划指标(四川省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标准表7.1.3)工程类型区道路类型工程等级沟渠结合级别行车情况路面宽度(m)高出地面高度(m)道路通达度路网密度盆西平原工程类型区田间道(单车道)斗、农沟渠汽车、拖拉机3.54.00.30.50.95%生产路等外农沟渠不行机动车1.02.00.2盆地丘陵工程类型区田间道(单车道)斗、农沟渠汽车、拖拉机3.04.00.30.50.83%生产路等外农沟渠不行机动车0.62.00.2盆周山地工程类型区田间道(单车道)斗、农沟渠汽车、拖拉机3.04

12、.00.30.50.703%生产路等外农沟渠不行机动车0.61.50.2川西南山地工程类型区田间道(单车道)斗、农沟渠汽车、拖拉机3.04.00.30.50.703%生产路等外农沟渠不行机动车0.61.50.2川西北高山高原工程类型区田间道(单车道)斗、农沟渠汽车、拖拉机3.04.00.30.50.702%生产路等外农沟渠不行机动车0.61.50.21. 布局原则(1)田间道应布局成网,形成环路,短节和入户田间路尽量不布置,土地整理项目重点区域布置的田间道应不低于300米;(2)田间道以整治为主,并选择项目区主干田间道进行整治;需要连通断头路时,可规划少量的新建田间道;(3)生产路原则上应少量

13、布置,坡改梯区域配套生产路可计入土地平整工程中。2. 总体设计要求原则上不允许大量新建田间道路,主要对现有路网进行改造,连通部分断头路、整治田间道、硬化生产路。新建田间道因基础不稳采用泥结碎石路面。3. 田间道设计要点(1)整治田间道不应采用单一标准断面设计,应根据现状路况的不同(现状情况可在图中标明),分别进行设计,根据不同路段具体情况按桩号设计采用的结构型式,分段计算工程量,不能满铺计算。(2)在图中,一是应具体说明每一条整治田间道不同路段(按桩号)所采用的断面形式;二是要按桩号标注出软基处理的具体路段,路涵的设计规格,保坎、挡土墙的具体位置和设计规格(长、高),并计算相应的工程量。(3)

14、田间道垫层设计应实事求是;路面垫层由块石、卵石或泥结碎石(禁止采用砂泥石、因为存在孔隙,不能完全压实)砌筑,厚度一般为20cm;采用块石、卵石作垫层的,应用58cm碎石填缝。(4)整治田间道原则上不提倡回车道;软土路基换填路段应合理设计断面并统计工程量。(5)田间道挡土墙应进行稳定性分析,考虑安全性和可操作性。 3.1 路基(四川省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标准)1)路基高度路基的高度应高出沿河及易淹区10年一遇设计洪水位0.5m以上;地面排水良好时,应高出原地面0.30.5m;挖渠土填筑路段应高于地下水位0.5m以上,有灌溉渠道时,护坡道应高出水渠设计水位0.5m。2)路基宽度设置路肩挡土墙时,路

15、基宽度为路面宽度和路肩宽度之和;不设置路肩挡土墙时,路基宽度为路面宽度和边坡宽度之和。设置路肩挡土墙的路基宽度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表2.2 田间道路基宽度标准(四川省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标准表7.2.2-3)工程类型工程等级路面宽度路肩宽度路基宽度边坡比田间道(单车道)3.5m4.0m0.5m4.5m5.0m1:21:1.5(单车道)3.0m4.0m0.25m3.5m4.5m1:21:1.53)路基排水路基应根据沿线的降水与地质水文等具体情况,设置必要的排水设施。路基排水设施包括边沟、截水沟、排水沟、涵洞等。一般边沟深度和宽度不得小于0.30.4m;截水沟和排水沟的深度和宽度不得小于0.5m。

16、排水设施应与农田灌溉,人畜引水等工程相结合。4)路基压实度路基施工应采用压实机具,采取分层填筑、压实。压实度必须达到90%以上。压实度达到要求,路基稳定后,才能铺筑泥结石路面或硬化路面。5)路基边坡路基边坡一般挖方段采用1:0.51:0.75,填方段采用1:1.5。6)路肩一般采用土路肩,有条件时可采用干砌块石砼砂浆抹面压顶、条石或预制混凝土块作路肩。3.2 路面(四川省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标准)1)田间道一般采用中低级路面,盆西平原区和其它经济较发达的地区可适当提高为次高级路面。适宜选用的面层类型有沥青表面处理、水泥混凝土、泥结碎石、砂砾石、砌块等。2)田间道路路面应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足够的

17、强度,其表面应满足平整、抗滑和排水的要求。3)田间道路面宽度一般为3.04.0m,具体标准见表2.1。路面平整度不大于3cm,并在适当距离内(200300m)选择有利地点设置错车道。错车道路面宽度应大于6.5m,有效长度不小于20m。4)在断头田间道末端,为使机动车辆转头,应根据需要设置倒车转台。转台平面成“T”型布置,台肩结构相同,台面及其垫层材料结构与田间道路面相同。5)田间道路面结构设面层和基层共两层(包含底基层)。标准见下表。表2.3田间道路面标准(四川省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标准表7.2.2-4)道路类型田间道面层类型1、沥青表面处理;2、混凝土;3、泥结碎石;4、砂砾石;5、土壤固化

18、类路面;6、砌块(如砼块、砖块、片块石、条石等)路面基层级配碎石(砂砾石)、填隙碎石、块石或卵石路基夯填土、块石或卵石路面宽度3.0m-4.0m面层厚度1、沥青表面处理1.5cm;2、混凝土18cm;3、泥结碎石8cm4、砂砾石8cm;5、土壤固化类路面10cm;6、砌块路面12cm基层厚度20cm3.3 纵横断面(四川省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标准)1)田间道纵断面田间道最大纵坡宜取6%8%。平原地区不宜大于6%;特殊情况下,丘陵地区不宜大于11%,山区不宜大于13%;在海拔2000m以上或严寒冰冻地区不宜大于8%。田间道最小纵坡以满足雨雪水排出要求为准,一般宜取0.3%0.4%,多雨地区宜取0

19、.4%0.5%。田间道纵坡坡长限制见下表。表2.4田间道纵坡长度限制(四川省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标准表7.2.2-5)纵坡坡度(%)5667788991010111113坡长限制(m)800500300200150100100当连续纵坡大于5%时,应在不大于上表中所规定的长度处设缓和坡段,缓和坡段长不小于60m,纵坡不大于4%。图2.1 田间道路纵断面布置示例2)田间道横断面田间道横坡宜取0.3%0.4%。其横断面一般为田路渠(沟)林、田渠(沟)路林、田路林渠(沟)的形式,可在一侧或两侧设林带。图2.1 田间道路横断面布置示例1图2.2 田间道路横断面布置示例24. 生产路设计要点(1)不提倡

20、现浇混凝土,可采用C25预制钢筋混凝土板或石板(2米宽生产路采用C30、15cm厚混凝土路面)。(2)生产路不设纵坡限制,当坡度大于15时,应设置踏步,踏步数不得少于3步,否则应作成坡道;踏步数较多时可根据实际情况做休息平台。踏步高应为1518cm,步宽应为3045cm。4.1 路基(四川省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标准)1)地面排水良好时,路基高于原地面0.2m;填方地面或经常有积水、地下水位较高时,路基应高于原地面0.3m以上。2)路基宽度宜取0.82.5m,边坡比宜采用1:0.51:1。3)路基可用素土压实或块石、卵石填筑。4)生产路可采用土路肩或挡土墙式路肩,也可不设路肩。4.2 路面(四川

21、省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标准)生产路路面一般由面层与垫层组成。生产路路面宽0.62m。路面垫层由块石或卵石砌筑,碎石填隙,厚度一般20.0cm。路面面层可采用素土、泥结碎石、混凝土、间隔石板、预制混凝土板等类型。路面采用泥结碎石时,面层厚10.0cm。路面采用混凝土、间隔石板、预制混凝土板等类型时,面层厚8.010.0cm。图2.3 生产路横断面组成示例照片2.1 田间道照片2.2 生产路三 坡改梯设计(四川省土整中心)规划的坡改梯区域坡度应在522之间,并根据地形条件和需要配置纵向坡面排水系统和上下坡生产路。1. 总体设计要求明确(在图中)坡改梯每块整理区域的具体位置、面积、设计田面高程以及设

22、计田埂的高度、位置、尺寸、材料等相关设计参数,并配套生产路、排水沟等辅助工程。2. 坡改梯设计要点(1)建设标准:平、厚、壤、固、肥,达到土壤保土、保水、保肥的要求。 (2)基本技术要点:梯埂高度:土埂高度以1.5m为宜,石埂高度以2.0m为宜 。梯台台位:应“大弯随弯,小弯取直”,沿等高线布置的台位清晰:反对网格化设计(农业产业化配套除外)。台面坡度:小于5度,田面上局部起伏高差应在1015cm内,田面长方向保留1/3001/500的比降,以利于排水(坡面排水)。土层厚度:耕作层厚度应达到30cm以上,土层厚度应达到60cm以上。土壤培肥:采用秸秆还田、施农家有机肥等方式进行地力培肥。梯埂牢

23、固(3)不同的坡度段应有标准断面设计;石埂设计:根据现场地形地貌条件、石材储量及取材难易程度合理选择石埂用材,修筑石埂时应就地取材,优先选用条石、块石、卵石、混凝土网格,不宜使用三角架,慎用预制六棱块护坡。石埂基脚应深至底土层或基岩,石埂量应占总坎量的40%以上。(4)要设计排水背沟和纵向排水沟;背沟应傍地块内侧、顺等高线挖筑,背沟一般为土沟,背沟一般距离梯埂下部1530cm,沟深2030cm,沟宽2040cm,边坡1:0.51:1,与厢沟相连接后再与排水沟连接。 (5)坡改梯每块应有平面布置图,平面图应反映出具体制埂位置、制埂材料(土埂、石埂)、蓄水池、上山路代沟的布置、范围界等,每条埂应有

24、编号,坡改梯田田面长边应沿等高线布设,遵循“大弯随弯,小弯取值”的原则布设田块。(四川省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标准)梯田(地)是坡地上沿等高线修成田面平整、地边有埂的台阶式地块。梯田(地)可以改变台面坡度,拦蓄雨水,达到保水、保土、保肥的目的。本省要求对25以下的坡耕地应进行坡改梯,修筑成梯田。1.梯田分类按修筑梯田的断面形式可分为水平梯田、坡式梯田、隔坡梯田;按田坎建筑材料分有土坎梯田、石坎梯田、植物护坎梯田;按用途种植旱作物的叫梯地,种植水稻的叫梯田;按秋冬季是否蓄水分为水旱轮作田、冬水田、囤水田等。2.梯田布局梯田布局结合山丘区地形,以沟渠、道路为骨架,按大弯就势,小弯取直,沿等高线布置,

25、形状呈长条形、环形或扇形。梯田内部设边沟、背沟和排水口。梯田外的排水沟与蓄水池、沿山沟、排洪沟等设施相连,因地制宜地采取蓄、引、排措施,使坡面径流变害为利。3.田面长度为方便耕作,梯田长度一般为100200m。4.田面宽度田面宽度根据地形、土质决定。地面坡度越大,则田面宽度越窄,埂坎高度越低,则田面宽度越窄。一般梯田田面宽510m。5.田面平整度梯田要满足灌溉、排水要求,梯田田面上局部起伏高差应在1015cm内,田面长方向保留1/3001/500的比降,以利于排水。6.梯田田坎梯田(地)建设要求埂坎安全稳定,占地少,用工省,埂坎材料就地取材。田坎高度宜根据地形地貌、土壤质地、土埂稳定性、田面宽

26、度的要求而定。田坎材料主要有土坎、石坎,其次有生物护坎。梯田土坎高度以1.5m为宜,石坎高度以2.0m为宜。田坎外侧边坡5580;田坎内侧边坡可取5060;田坎顶宽一般为0.300.40m。盆地丘陵区、盆周山地区和川西南山地区有发展田坎经济习惯的,田坎顶宽可适当加宽。格田之间以田埂为界,田埂一般宽0.150.30m,高0.200.40m。水平梯田断面参数见表3.1;梯田断面设计要素见图3.1。表3.1 水平梯田断面参数(四川省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标准表5.2.2)地形坡度()田面净宽(m)田坎高(m)田坎外侧边坡()54.910.90.51.08075103.57.90.81.57570152

27、.46.61.01.87065202.24.41.42.06560251.52.91.62.06055原地面坡度;梯田田坎内侧边坡,();梯田田坎外侧边坡,();H梯田田坎高度,m;Bx原坡面斜宽,m;Bm梯田田面毛宽,m;B梯田田面净宽,m;a梯田田坎占地宽,m;b梯田田坎埂高,m。图3.1 水平梯田断面参数(四川省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标准表5.2.2)照片3 坡改梯四 田块设计和平整工程(四川省土整中心)1. 耕作田块的长度和宽度根据规划要求,耕作田块的长度详见表4.3。2. 平原地区耕作田块内部设计(1)平原地区水田内部宜采用格田形式。格田设计必须保证排灌畅通,灌排调控方便,并满足水稻作

28、物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对水份的需求。格田内部凹凸高差在3cm以内,长度宜保持在100m140m,宽度在30m40m。格田之间以田埂为界,田埂应采用土质,埂高宜为25cm30cm,埂宽宜为30cm40cm。(2)平原地区旱地田面坡度应限在1:500以内。3. 梯田设计3.1 原则梯田应规划在25以下的坡地上,梯田的设计应根据地形、坡度、土质等具体情况,以方便耕作,节省用工、保证田坎安全为原则,上下左右兼顾,采取大弯就势,小弯取直的办法,尽量集中整片。3.2 梯田的分类(1)根据地面坡度不同,分陡坡区梯田与缓坡区梯田。(2)根据梯田的断面形式,有水平梯田、坡式梯田、隔坡梯田和波浪式梯田。(3)根据梯田

29、田坎的建筑材料不同,分土坎梯田与石坎梯田。(4)根据梯田的用途不同,分为旱作物梯田、水稻梯田、果园梯田、茶园梯田等。3.3 梯田类型的选取梯田类型的选取,应综合考虑地形、土壤、气候和生产基础等因素,因地制宜。3.4 水平梯田断面设计与计算3.4.1 水平梯田田坎设计(1)梯田田坎设计原则1)安全稳定。2)占地少。3)用工省。4)因地制宜选择田坎材料。(2)梯田田面宽度、田坎高度、田坎占地宽、田坎占地各要素(见图1)可通过下列公式计算:田面宽度: 田坎高度:田坎占地宽:田坎占地(%): 式中: 斜坡距离,m;田面宽,m;田坎占地宽,m;d 田埂顶宽,m;田埂底宽,m;田坎高,m;田埂高,m;地面

30、坡度();田坎侧度();(3)梯田田坎设计土质粘着力愈小或田坎愈高,田坎外侧应愈缓,水平梯田断面尺寸可参考下表1。田坎稳定性要求按力学方法计算。表4.1 水平梯田断面尺寸参考值表地面坡度()田面净宽B(m)田坎高度H(m)田坎坡度()1510150.51.290856108100.71.890801015781.22.285751520671.62.675702025561.82.87065注:本表中的田面宽度和田坎坡度适用于土层较厚地区和土质田坎,土层较薄地区其田面宽度应根据土层厚度适当减少。田边蓄水埂可设计为高0.3m0.5m,顶宽0.3 m0.5m,内外坡比约1:1;在多雨地区,梯田内侧

31、应有排水沟,其具体尺寸根据各地降雨、土质、地表径流情况而定。3.4.2 水平梯田土方量计算挖填方相等时单位面积水平梯田土方量计算: 单位面积土方量的计算:V=1/2(B/2H/2)L=1/8BHL式中:V=单位面积(公顷或亩)梯田土(石)方量(m3);L=单位面积梯田(公顷或亩)梯田长度(m);H=田坎高度(m);B=田面净宽(m)。3.5 坡式梯田设计(1) 确定等高沟埂间距每两条沟埂之间的斜坡田面(BX)应有足够的宽度,以满足耕作的需要。根据地面坡度情况,一般是地面坡度越陡,沟埂间距越小;地面坡度越缓,沟埂间距越大。根据地区降雨情况,一般是雨量和强度大的地区沟埂间距应小些,雨量和强度小的地

32、区沟埂间距应大些。根据耕地土质情况,一般是土壤颗粒中含砂粒较多、渗透性较强的,沟埂间距应大些;土质粘重、渗透性较差的,沟埂间距应小些。具体设计时,根据以上几方面不同条件,经综合分析,确定沟埂间距。同时可参考当地水平梯田断面设计的BX值,并考虑坡式梯田经过逐年加高土埂,最终变成水平梯田时的断面,应与一次修成水平梯田的断面相近。(2) 等高沟埂断面尺寸的确定沟埂的基本形式应采取埂在上、沟在下,从埂下方开沟取土,在沟上方筑埂,以有利于通过逐年加高土埂,使田面坡度不断减缓,最终变成水平梯田。埂顶宽30cm40cm,埂高50cm60cm,外坡1:0.5,内坡1:1。土埂应能拦截两埂坡面所产生的地表径流与

33、泥沙,多雨地区土埂不能全部拦蓄的,应结合坡面小型蓄排工程,妥善处理多余的径流与泥沙。当土埂上方由于泥沙淤积导致容量减少时,应及时从下方取土加高土埂,保持初修的尺寸和容量。4. 沟洫畦田和台田设计4.1 沟洫畦田和台田适用类型选择 沟洫畦田又称为大地畦田,适用于旱涝交叉的平原洼地上游地区,田面不垫土或垫高不多。台田形式适合于干旱较少而雨量过多的平原湖区地区,台田田面垫土较高,挖沟也较深,以尽量抬高田面以降低地下水位,同时起到滞洪排涝的效果。4.2 沟洫畦田和台田长度和宽度的确定 沟洫畦田和台田长度和宽度的确定应该重点考虑排水系统布置要求,田块长度由上一级排水沟的间距大小确定,一般在300m左右较

34、为合适,而田块宽度则依末级固定排水沟的间距来定,一般在50m100m之间,具体设计可根据地下水与项目区土壤地质等条件确定。4.3 沟洫畦田和台田边坡的确定 为防止边坡坍塌以及导致排水沟淤积,沟洫畦田和台田边坡应合理的确定,具体设计时应考虑到土质,土质粘,边坡的坡度可小些;沙质土坡度要大些。一般在粘质土上以1:1.5为宜,沙质土上以1:2到1:3为宜。4.4 沟洫畦田和台田田面的要求 为防止雨水冲刷和耕作时土壤滚入沟内,田面中间铺土要平,四周要高,形成埂状。台田由于项目区降水较大,排涝是主要问题,因此台田的规划应该尽量抬高田面,一般田面平整高程应该高于常年涝水位0.2m左右。5. 土地平整工程5

35、.1 土地平整总的要求(1)田面平整,符合灌排水要求。(2)合理设计分配土方,就近挖填平衡,运输线路没有交叉和对流,使平整工程量最小,劳动生产率最高。(3)注意保持土壤肥力。(4)改良土壤,尽可能扩大耕地。5.2 田面高程设计5.2.1 田面高程设计原则(1)因地制宜;(2)确保农田旱涝保收;(3)填挖土方量最小;(4)与农田水利工程设计相结合。5.2.2 农田田面高程设计(1)地形起伏小、土层厚的旱涝保收农田田面设计高程根据土方挖填量确定。(2)以防涝为主的农田,田面设计高程应高于常年涝水位0.2m以上。(3)地形起伏大、土层薄的坡地的田面高程应因地制宜。(4)地下水位较高的农田,田面设计高

36、程应高于常年地下水位0.8m以上。(5)耕作田块田面高程应满足农作物排渍的要求,即田面高程(田块最高地下水位高程+设计排渍深度),水田设计排渍深度可取0.6m,旱地设计排渍深度可取0.8m。5.3 土地平整标准(1)满足田面平整度的要求,平整后水田格田田面凹凸高差应控制在3cm以内;旱地田面坡度应限制在1:500以内。(2)满足相邻田块高差的要求,田块高差应根据自然地形来确定并考虑满足灌排的要求。平原地区相邻田块高差以0.2m0.3m为宜;丘陵地区的田块高差的设计除了要满足灌排要求外,还要有利于水土保持和表土利用,相邻田块的高差应小于2m,以0.5m1.5m为宜。(3)满足单个田块内部挖、填土

37、方尽量平衡的要求,田块平整整体上是要做到单个田块内部土方挖、填方平衡,挖方等于填方,但对于要通过田块平整余土填埋坑塘的,应使挖方大于填方,挖、填方之差略等于要填坑塘所需要的土方,余土用于填塘,预算时用填方作为平整土方,以防与废弃坑塘填埋土方重复计算。(4)满足田面高程规划设计的要求,平整的格田或田块在规划图上应标注设计高程。5.4 土地平整方法土地平整方法有整体平整和局部平整,在实施土地平整实践过程中由于整体平整工程量大,需要的工期长,而且有很多本不需要平整的地方进行平整,因而在土地平整时不宜采用。土地平整主要是指局部平整包括田块平整和格田平整,根据土地平整的要求,既要满足要求又要平整的工程量

38、最小,考虑到施工地域和施工条件的限制一般采用格田平整。废弃坑塘和沟渠的平整采用就地平整的方法。具体过程是降低田块的设计高程,使挖填方之差等于或者略大于田块内要填坑塘的所需土方,最终以填方作为平整土方量,填挖方差作为填埋相应田块内废弃坑塘沟渠的填埋土方。另外一种方法是由于各种原因降低田块高程不经济或不能满足灌排布局要求,可以采用外运土填埋,从项目区外运土来填埋,而且要求有25cm的表土耕作层。废弃居民点的平整可以采用就地平整的方法,最好和废弃沟渠配合平整,降低废弃居民点的高程,多余的土用来填埋地势较低的地方,然后从其它耕作层较厚的田块取表土进行平整,使项目区的填挖土方尽量平衡。5.5 土方调配5

39、.5.1 土方调配原则(1)挖方与填方基本达到平衡,在挖方的同时进行填方,减少重复倒运。(2)挖(填)方量与运距的乘积之和尽可能为最小,即运输路线和路程合理,运距最短。(3)总土方运输量或运输费用最小。(4)取土或弃土应尽量不占农田或少占农田。(5)分区调配应与全场调配相协调,避免只顾局部平衡,任意挖填而破坏全局平衡。(6)调配应与地下构筑物的施工相结合,有地下设施需要填土,应留土后填。(7)选择恰当的调配方向、运输路线。做到施工顺序合理,土方运输无对流和乱流现象,同时便于机械化施工。5.5.2 土方平衡调配方法与土方调配图的编制(1)划分调配区在平面图上先划出挖填区的分界线,并在挖方区和填方

40、区适当划出若干调配区,确定调配区的大小和位置。划分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调配区的划分应与平整田块的平面位置相协调,并考虑它们的施工顺序;2)调配区的大小应满足土方施工用主导机械的行驶操作要求;3)调配区的范围应和土方工程量计算用的方格网相协调,通常可由若干个方格组成一个调配区。4)当土方运距较大或场地范围内土方不平衡时,可考虑就近借土或弃土,此时一个借土区或一个弃土区可作为一个独立的调配区。(2)计算各调配区的土方量并标明在图上。(3)计算各挖、填方调配区之间的平均运距。挖、填方调配区之间的平均运距即挖方区土方重心至填方区土方重心的距离。取场地或方格网中的纵横两边为坐标轴,以一个角作为坐标原点

41、(图3),按下式求出各调配区土方重心位置:式中:X0,Y0挖方调配区或填方调配区重心坐标;xi,yi块方格重心坐标;Vii块方格的土方量。填、挖区之间的平均运距L0为:式中:x0T,x0T填方区的重心坐标;x0W,y0W挖方区的重心坐标。图3 土方调配区间的平均运距一般情况下,可用作图法近似地求出调配区的几何中心(即形心位置)以代替重心位置。重心求出后,标于图上,用比例尺量出每对调配区的平均运输距离(L1、L2、L3)。当填、挖方调配区之间的距离较远,采用自行式铲运机或其它运土工具沿现场道路或规定路线运土时,其运距应按实际情况进行计算。所有填挖方调配区之间的平均运距都需一一计算,并将计算后的结

42、果列于土方平衡与运距表内(表2)。表4.2 填挖方平衡及运距表挖方区B1B2B3挖方量m3A1A2A3A4填方量,m3(4)确定土方最优调配方案对于线性规划中的运输问题,可以用“表上作业法”来求解,使总土方运输量为最小值,即为最优调配方案。(5)绘出土方调配图根据以上计算,标出土方调配方向、土方数量及运距(平均运距再加施工机械前进、倒退和转弯必需的最短长度)。5.6 耕作层剥离土地平整时,为保护耕作层土壤免遭破坏,在土地平整前将耕作层土壤先移开,待土地平整后再回填。田块内部高差在30cm以内时,土地平整前可不进行表土剥离。需要进行剥离的田块,表土层剥离厚度一般以0.2m0.3m为宜。5.7 表土回填率指将表土收集并用作开发整理后耕地耕作层的表土占开发整理前总表土的体积之比。一般要求达到80%90%。5.8 土地平整计算方法选择(1)土方量计算方法土方量计算可采取的方法有:土地平整传统的计算方法有方格网法、横断面法和散点法;也可采用计算机软件南方CASS和MAPGIS中的相关功能计算。(2)土地平整计算方法选择的原则1) 根据地形、平整田块的形状、土地平整挖填深度和图件精度来选择。土方量计算方便、准确。(3)土地平整计算方法的选择1)地形比较复杂、田块平面形状比较方正的情况下,适宜选择方格网法。2)地形起伏变化较大地区,或者挖填深度较大又不规则的地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