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瓜病害的识别与防治ppt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936633 上传时间:2022-12-27 格式:PPT 页数:65 大小:6.9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黄瓜病害的识别与防治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5页
黄瓜病害的识别与防治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5页
黄瓜病害的识别与防治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5页
黄瓜病害的识别与防治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5页
黄瓜病害的识别与防治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黄瓜病害的识别与防治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黄瓜病害的识别与防治ppt课件.ppt(6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黄瓜主要病害的识别与防治,报告人:李淑菊天津科润黄瓜研究所,病害的概念,植物受到不良条件的影响或病原物的侵害,生理功能受到干扰,发生一系列的病理变化,外部或内部表现出病害,局部或全株死亡,并且对农业生产造成损失,就叫植物病害。非侵染性病害(生理病害) 侵染性病害具有传染性病害是植物、不良环境条件和病原微生物相互作用的结果-三角关系;人为因素的存在-四角关系 病害造成的损失 :产量降低 、品质下降 、限制农作物的栽培,主要黄瓜病害,黄瓜侵染性病害总计20多种病原种类真菌细菌病毒线虫发病特点、表现症状、传播方式、防治措施各异黄瓜生理病害,一、真菌性病害,1、黄瓜霜霉病(Psendopernonsp

2、ora cubensis)黄瓜最常见的病害专性寄生菌引起,气传病害条件合适就发病低温,15 25 最适高湿,叶面结露3小时多次再侵染,危害大品种间抗性差异大保护地品种抗病性不理想露地品种抗性较强,霜霉病的症状识别症状的早期识别病害防治的关键症状因发病条件及品种差异而不同,急性发生症状,非典型症状,抗病品种,黄瓜霜霉病的防治抗病品种的利用保护地品种抗病性不理想,露地品种抗性较好代表性品种:津杂系列,津春2-5号,津优10号等农业防治栽培防治降低田间湿度,减少结露时间地膜覆盖,通风降低田间湿度高温闷棚抑制病菌的扩展高温高湿,给其它病害发生创造了条件施用磷钾肥或用0.1的磷酸二氢钾溶液页面喷施,霜霉

3、病的化学防治常规预防阴雨天,浇水前后注意预防,叶面结露时间超过2小时以上以烟雾剂或粉尘为主45%白菌清烟雾剂(或 百速)7天熏一次40达科宁悬浮剂;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64杀毒矾超微可湿性粉剂; 72.2%普力克液剂,发病后防治药剂防治注意叶片的正、背面,均匀,周到当叶背面有霉层出现时,霉层是喷药的重点部位发生严重时喷药与烟熏结合时间间隔:视病情而定,一般7天左右,主要的药剂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 ;72克露可湿性粉剂;52.5%抑快净水分散性粒剂;58雷多米尔锰锌可湿性粉剂;阿米西达,灭克,银法利等,2、黄瓜棒孢叶斑病(Corynespora cassiicola)褐斑病、靶斑病目前为仅次于

4、霜霉病而普遍发生的病害主要为害叶片北方以保护地为主南方露地普遍发生病菌来源:病残体,种子;发病条件:最适发病温度2530C,湿度大,发病重;,病菌传播:种子可带菌,远距离传播空气传播为主再侵染:多次再侵染,病害加重由于识别不准确、药剂防治等问题,造成损失大,成为生产中重要病害品种间抗性差异明显,症状识别典型症状小黄点,生产上通称黄点病因品种、发病条件不同呈现不同的症状表现,设别难度大易与炭疽病混淆,同一品种发病情况,不同品种发病情况,病害防治利用抗病品种:津优3号,津优35号、津优38号、津优303号等为高抗品种;病菌有生理分化现象存在,引起育种家的注意农业防治清除病残体;通风排湿,化学防治棚

5、室消毒;种子消毒;药剂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75%百菌请可湿性粉剂;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咪鲜胺等。45%百菌清烟剂,亩用量250g,3、黄瓜黑星病(Cladosporium cucumerinum)检疫性病害北方保护地发生为主;为害瓜条,失去商品价值;为害龙头造成秃桩;药剂防治不利;严重时造成绝产,为害部位及症状特点幼嫩的叶片、茎、叶柄、卷须、幼瓜、龙头等叶片病部褪绿色,近圆形病斑,后期开裂,穿孔,星状,湿度大时灰黑色霉层-黑星病瓜条染病,病部凹陷,流胶,生长慢,另一侧生长快,瓜条弯曲,畸形;病部后期开裂,呈星状,失去商品性植株龙头染病,严重时造成秃桩该病可造成绝产,病菌来源病残体在土壤

6、中越冬、种子带菌;初侵染分生孢子从幼嫩部位侵入;发病条件低温高湿,1522 ,25 以上发病轻,30 不发病病菌传播空气传播再侵染:多次,防治方法抗病品种最经济有效,抗病品种少种子消毒5560 ,5min;50%多菌灵500倍20min无病土育苗,棚室消毒定植前710天,硫磺加锯末,熏蒸烟雾剂预防发病后喷药防治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40%福星乳油; 30特富灵(氟菌唑)可湿性粉剂; 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3、黄瓜灰霉病(Botrytis cinerea)低温高湿病害秋冬、越冬及冬春保护地重要病害为害瓜条为主,失去商品性防治难度大病菌存在于土壤中病菌容易产生抗药性,病菌来源病菌土壤中越冬,空

7、气传播初侵染病菌从开败的花侵入,扩展,造成烂瓜(花)再侵染发病的花瓣落到茎、叶等部位,通过接触传染使这些部位发病。病部产生大量的病菌,随空气传播,造成多次再侵染。发病条件1823 ,25 发病轻,30 以上不发病,病害防治无抗病品种定植前棚室消毒硫磺加锯末熏蒸田间发现中心病瓜后及时摘除,减少田间菌量环境条件的控制通过地膜覆盖,浇小水,放风等措施降低田间湿度,减少初始菌量。通过栽培技术,增强植株自身的抗病能力,做好预防夜温长时间低于20 (11月中旬开始),注意黄瓜灰霉病的预防一般采用烟雾剂或粉尘进行防治,每7天1次;发病后防治重点:开败的花防治方法喷药(蘸花)与烟雾剂防治相结合 杀灭病部及空气

8、中的病菌,主要化学药剂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50%农利灵可湿性粉剂;40%施佳乐悬浮剂;65%腐霉灵可湿性粉剂;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50%苯菌灵粉剂;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药剂使用过程中注意交替使用,避免抗药性的产生。,4、黄瓜枯萎病(Fusarium oxysporum)土传病害,重茬栽培,病害加重保护地倒茬难,为害重品种间抗性差异显著症状表现结瓜期发病叶片:局部或一侧叶片均匀黄化茎部:出现褪绿色条斑,后期湿度大时表面产生粉红色的胶质物及分生孢子层。植株:出现半边枯萎、半边正常的现象,最后整株枯死,病菌来源土壤中病残体种子可能带菌初侵染根部侵染;一般无再侵染;嫁接黄瓜:没有断根,嫁接

9、伤口愈合不好,落秧时茎节接触地面,病菌由气生根部侵染;,枯萎病的防治选用抗病良种,最经济有效的措施代表性品种、津杂、津春、津优系列黄瓜嫁接防治:以抗病南瓜为砧木;合理轮作:与非瓜类作物轮作3年以上;病害防治的主要环节清除病残体;种子消毒:同上;无病土育苗或苗床消毒;定植前药剂预防:定植沟施药定植后防治:灌根,用药间隔期一般710天,连续23次。药剂涂抹病部,延缓病情发展,化学防治药剂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20%甲基立枯磷乳油;50%甲基布津;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70%敌克松。一旦发病,防效甚微土壤消毒:蒸汽、溴甲烷等生物防治木霉发展方向,5、黄瓜蔓枯病(Mycosphaerella me

10、lonis)越冬温室栽培的主要病害之一;土传病害,重茬栽培发病重;茎基部发病,中期后死秧,减产幅度大;防治难度大;品种间抗性有差异,生产中主栽品种抗性不明,病菌来源:病菌在土中,或附在种子、架杆、温室大棚架上越冬。初侵染:通过雨水、灌溉水传播,病菌从根部侵染;种子带菌直接侵染子叶。发病条件:平均温度18-25,相对湿度85以上再侵染:茎基部、茎节发病;病部流胶,后期产生黑色小点;病菌借气流传播,可造成叶片的再侵染,形成V字形病斑,后期产生黑色小点;,黄瓜蔓枯病的防治品种间抗性有差异,主栽品种抗性不明,抗病育种尚未起步各主要防治环节同枯萎病;叶片发生再侵染时,可采用喷药与烟雾剂熏蒸相结合的方法防

11、治。化学防治药剂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 ;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30百菌清烟剂以上药剂50100倍液涂抹茎部病斑,其它黄瓜真菌病害,黄瓜炭疽病低温高湿病害雨水飞溅及农事操作传播品种间抗性差异显著药剂防治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 ;80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黄瓜白粉病专性寄生病害气流传播生育后期发病重发病条件宽泛,1035干燥条件下可发病品种抗性差异显著药剂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40%福星乳油;5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瓜类比较敏感的药剂主要有粉锈宁、福星,使用时要慎重。,黄瓜黑斑病(Alternaria c

12、ucumerina)气传病害近年来发生频率高高温高湿病害,发病快品种间抗性差异明显,主栽品种抗性不明药剂防治特效药: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多菌灵可湿性粉;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40克菌丹可湿性粉剂。,黄瓜菌核病低温高湿病害;病菌主要存在于土壤中;侵染老叶和开败的花;白色菌丝集结成团,最后形成坚硬的黑色菌核防治措施无抗病品种田园清洁轮作;深翻(20cm)以上;水淹1个月,地膜覆盖土壤消毒:五氯硝基苯化学防治与灰霉病同,二、细菌性病害,黄瓜细菌性角斑病(Pseudomonas syringae)细菌性病原区域性发生,露地发生为主;除侵染叶片外,茎、叶柄、卷须、果

13、实均可发病;茎部发病可造成病部以上折断;瓜条发病使瓜条失去商品性;伤口利于侵染发病,症状特点叶片发病,角斑为典型症状,注意与霜霉病区别病斑中部白色,边缘黄褐色,易穿孔;病叶背部湿度大时有乳白色菌浓;茎、叶柄、卷须发病,可造成病部腐烂;瓜条发病,病部凹陷,烂瓜,病菌来源在种子内外或在土壤病残体上存活;传播方式借助种子远距离传播;雨水、灌溉水,农事操作为主要传播方式高温高湿病害;大风、降雨天气发病重;,角斑病的防治清洁田园选用耐病品种种子消毒干热灭菌温汤浸种无病土育苗农事操作避免传播化学防治50%DT可湿性粉剂;农用链霉素;硫酸链霉素,其他黄瓜细菌性病害零星发生细菌性缘枯病细菌性圆斑病细菌性萎蔫病

14、防治措施参照角斑病,黄瓜细菌性缘枯病发病株和发病叶,三、黄瓜病毒病,黄瓜病毒病主要毒原黄瓜花叶病毒(CMV)西瓜花叶病毒(WMV)烟草花叶病毒(TMV)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CGMMV),几种病毒的田间感染率(RT-PCR检测,2004,天津地区)CMV:96.94%WMV:77.55%TMV:38.67%以CMV和WMV为主要毒原,有复合感染现象;未检测到CGMMV;,黄瓜病毒病症状特点传播途径CMV,种子不带毒,蚜虫传播,WMV,种子带毒,蚜虫传播TMV,种子带毒,接触传染系统性症状,全株发病;花叶,斑驳,畸形;果实失去商品价值;防治难度大;品种间抗性差异显著。,病毒病防治选用抗病、耐病品种

15、津春4号、津优1号、中农8号、中农20 号、中农26 号种子消毒干热消毒,70,72h;10 %磷酸三钠溶液浸种10 min清除杂草,防治蚜虫;避免农事操作造成感染药剂防治,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CGMMV)2005年开始随日本引进甜瓜、南瓜砧木等进入我国,主要侵染黄瓜、西瓜、葫芦和南瓜等葫芦科作物 ,国家检疫性有害生物;目前在广东、福建、辽宁、河北、北京等地区黄瓜上发生;病毒来源及传播:种子带毒土壤传毒,摩擦感染,黄瓜CGMMV发生特点系统性症状叶片发病,绿斑花叶,和黄斑花叶;瓜条发病,花斑,畸形,失去商品价值;病害防治选用抗病品种,津春4号、津优1号,中农8号等加强检疫,避免从疫区调种种子消

16、毒同上农事操作避免感染,化学防治5%菌毒清可湿性粉剂;NS-83耐病毒诱导剂;植物病毒钝化剂912;高锰酸钾和硫酸锌有一定防效,四、黄瓜线虫病,黄瓜根结线虫病(Meloidogyne incognita)南方根结线虫症状地上部症状重病株生长发育缓慢,叶片中午萎蔫或逐渐黄枯,植株矮小,影响结实,发病严重时全田枯死。根部症状侧根或须根染病后产生瘤状大小不等的根结。解剖根结,病部组织里有很多细小的乳白色线虫埋于其内。根结之上一般可以长出细弱的新根,再度染病,形成根结。,病原来源530cm土壤中生存,13年,传播途径病土、病苗及灌溉水侵染土中或病残体中的雌虫产卵、孵化后,幼虫潜入根的组织内吸取寄主养分

17、由于线虫的为害寄生,根部细胞产生肿胀而呈虫瘿;除黄瓜外,还为害番茄、茄子、冬瓜、芹菜、菠菜、白菜、莴苣等多种蔬菜,病害防治无抗病品种农业防治清洁田园水淹轮作(石刁柏、大葱、韭菜、辣椒等)高温闷棚,土壤消毒无病土育苗,药剂防治定植前拌干细土撒施,沟施或穴施 用3米乐尔颗粒剂4-6千克/667米2;10%克线磷颗粒剂施45千克/667米2 ;10%福气多颗粒剂2千克/667米2 ;5%好年冬颗粒剂3.0千克/667米2 ;熏蒸用棉隆作熏蒸剂定植后生长期灌根12次,间隔10-15天。 1.8虫螨克乳油;1.8%阿维菌素,五、黄瓜生理病害,1、黄瓜低温障碍越冬温室、早春温室、及春大棚栽培中出现品种耐受性有差异,黄瓜低温障碍对策选择耐低温品种嫁接育苗多层覆盖地膜覆盖高垄栽培,2、黄瓜弱光障碍越冬温室栽培中出现;品种耐受性有差异,黄瓜弱光障碍对策选择耐弱光品种改善温室结构反光幕补光叶片喷施氯化钙和硼砂可以缓解症状,其他黄瓜生理障碍,小结,黄瓜栽培中受到来自植物本身、病原、环境条件及人为因素的多重影响;针对不同茬口的特点,选用适宜品种;辨明病因,有针对性进行防治;达到节支、增效、安全生产的目的。,谢谢各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