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玻璃纤维增强水泥(GRC)建筑应用》技术标准(DOC118页).doc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936885 上传时间:2022-12-27 格式:DOC 页数:120 大小:3.2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玻璃纤维增强水泥(GRC)建筑应用》技术标准(DOC118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0页
2018-《玻璃纤维增强水泥(GRC)建筑应用》技术标准(DOC118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0页
2018-《玻璃纤维增强水泥(GRC)建筑应用》技术标准(DOC118页).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0页
2018-《玻璃纤维增强水泥(GRC)建筑应用》技术标准(DOC118页).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0页
2018-《玻璃纤维增强水泥(GRC)建筑应用》技术标准(DOC118页).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玻璃纤维增强水泥(GRC)建筑应用》技术标准(DOC118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玻璃纤维增强水泥(GRC)建筑应用》技术标准(DOC118页).doc(12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JGJUDC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P JGJ/T 413-2018备案号 J 2481-2018玻璃纤维增强水泥(GRC)建筑应用技术规程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glass fiber reinforced cement (GRC) used on building20180214 发布 20181001 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112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玻璃纤维增强水泥(GRC)建筑应用技术规程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glass fiber reinforced cement (GRC) used on buil

2、dingJGJ/T 4232018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施行日期:2018年10月1日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8北京前言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的通知(建标2014189号)的要求,规程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家标准和国际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编制本规程。本规程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和符号;3.材料;4.建筑设计;5.结构设计基本规定;6.GRC平板的结构设计;7.GRC带肋板结构设计;8.GRC背附钢架板结构设计;9.生产;10.安装施工;11.验收;12.维护与保养。本规程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由中国建筑材料

3、科学研究总院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地址:北京市朝阳区管庄东里1号,邮政编码:100024)。本规程主编单位: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上海建工房产有限公司本规程参编单位:南京倍立达新材料系统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北京雷诺轻板有限责任公司湖南天泽建材有限公司北京宝贵石艺科技有限公司上海肯特装潢工程有限公司砼创(上海)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大连山泰新实业有限公司广西青龙化学建材有限公司成都润科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北京隆源装饰材料有限公司广州市双瑜建筑艺术工程有限公司长沙梁氏装饰工程有限公司成都金圣实业有限公司上海鼎中新材料有限公司上海汇辽建筑装饰工程

4、有限公司泰孚新材料科技发展(上海)有限公司台州亿恒装饰有限公司湖北汇尔杰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泰山玻璃纤维有限公司安徽华普节能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宁波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本规程主要起草人员:崔 琪 李清海 钱 进 熊吉如雷新忠 车延飞 黄政国 杨小赫张 朝 岳 超 张堂斐 宋敦清罗 强 秦永超 袁建华 梁金华唐 纲 矫 民 余战进 董大根许挺贤 郭 清 唐志尧 汤俊怀周昌宝 高国庆 张洁龙 尹向红本规程主要审查人员:李 宏 王培铭 王存贵 费毕刚朱松超 霍瑞琴 刘之春 奚飞达肖 慧 沈春林 贺鸿珠目 次1 总则12 术语和符号22.1术语22.2符号33材料93.1一般规定93.2金属材料93.

5、3建筑密封材料93.4其他材料104 建筑设计114.1一般规定114.2性能与检测要求114.3 建筑构造设计124.4 GRC构件的构造与连接设计124.5 防火与防雷设计135结构设计基本规定155.1 一般规定155.2 材料力学性能175.3 荷载与作用205.4 作用效应组合225.5 连接设计245.6 承载力极限状态设计245.7 抗裂验算285.8 锚固承载力设计286 GRC平板结构设计326.1 GRC平板326.2 横梁346.3 立柱367 GRC带肋板结构设计397.1 面板397.2 加强肋397.3 极限状态设计418 GRC背附钢架板结构设计428.1 GRC

6、面板428.2 背附钢架设计439制作加工459.1一般规定459.2 GRC构件制作459.3金属构件加工459.4检验469.5搬运和堆放4710安装施工4810.1 一般规定4810.2运输和现场堆放4810.3施工准备4910.4安装施工4910.5安装质量要求5011验收5211.1一般规定5211.2进场验收5211.3中间验收5211.4竣工验收5312维修与保养5512.1一般规定5512.2 检查与维修5512.3清洗和保养55附录A 耐候钢强度设计值56附录B 钢结构连接强度设计值57附录C 预埋件设计59附录D 双向板计算系数62附录E GRC外墙分项工程验收表66本规程

7、用词说明69引用标准名录70附:条文说明72Contents1 General Provisions .12 Terms and Symbols .22.1 Terms.22.2 Symbols.33 Materials .93.1 General Requirements.93.2 Metal.93.3 Sealants.93.4 Other Materials.104 Architectural Design.114.1 General Requirements.114.2 Performance and Testing Requirements.114.3 Building Constr

8、uction Design.124.4 GRC Element Construction and Connection.124.5 Fire and Lightning Protection Design.135 Basic Regulations for Structural Design.155.1 General Requirements.155.2 Material Mechanical Properties.175.3 Load and Effect.205.4 Effect Combination.225.5 Fixing Design.245.6 Load Capacity Li

9、mit State Design.245.7 Crack Resistance Calculation.285.8 Anchor Capacity Design.286 Structural Design for GRC Flat Sheet.326.1 GRC Flat Sheet.326.2 Beam.346.3 Column.367 Structural Design for GRC Ribbed Panel.397.1 Panel.397.2 Rib.397.3 Limit State Design.418 Structural Design for GRC Stud Frame Pa

10、nel.428.1 GRC Panel.428.2 Stud Frame Panel Design.439 Manufacturing.459.1 General Requirements.459.2 GRC Elements Manufacturing.459.3 Metal Parts Fabrication.459.4 Inspection469.5 Transportation&Stacking.4710 Installation.4810.1 General Requirements.4810.2 Transportation&Site Stacking.4810.3 Prepara

11、tion.4910.4 Installation.4910.5 Quality Requirements .5011 Acceptance.5211.1 General Requirements.5211.2 Incoming Acceptance.5211.3 Intermediate Acceptance.5211.4 Final Acceptance .5312 Servicing and Maintenance.5512.1 General Requirements.5512.2 Inspection and Maintenance.5512.3 Cleaning and Mainte

12、nance.55Appendix A Design Strength of Weathring Steel.57Appendix B Design Stength of Steel Structure Connection.58Appendix C Embedded Parts Design.60Appendix D Two-way Slab Calculation Coefficient.63Appendix E Acceptance Form for GRC Cladding Panel Itemized Project.67Explanation of Wording in This S

13、pecification.70List of Quoted Standards.71Addition:Explanation of Provisions731 总则1.0.1为提高玻璃纤维增强水泥(以下简称GRC)建筑应用技术水平,促进GRC构件在建筑中应用的科学化、规范化,做到技术先进、安全可靠、适用美观和经济合理,保证工程质量,制定本规程。1.0.2本规程适用于GRC非承重外墙板和装饰制品的材料选用、建筑与结构设计、制作加工、安装施工、验收及维修与保养。1.0.3 GRC构件在建筑中的应用除应符合本规程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2 术语和符号2.1术语2.1.1 玻璃纤维增强水泥

14、 glass fiber reinforced cement以耐碱玻璃纤维为主要增强材料、水泥为主要胶凝材料、砂子等为集料,并辅以外加剂等组份,制成的纤维增强水泥基材料。简称GRC。2.1.2 GRC构件GRC element以GRC制成的,用于建筑外围护的构件。包括GRC外墙板和GRC装饰制品。2.1.3 GRC外墙板GRC cladding panel以GRC制作的,用于建筑外围护的非承重外墙板。包括GRC单板和GRC复合板,简称GRC板。2.1.4 GRC装饰制品GRC decorative products以GRC制作的,用于建筑物外立面檐线、腰线、窗套、门套、山花、装饰柱等特定部位及

15、其它各种装饰造型构件。2.1.5 GRC外墙GRC exterior wall 由GRC构件和支承结构体系组成的,可相对主体结构有一定位移能力,不分担主体结构所受作用的建筑外围护结构或装饰性结构。2.1.6 GRC带肋板GRC ribbed panel在GRC板背面四周或需要加强的部位制作有GRC加强肋的GRC板。包括GRC单层肋板、GRC夹芯肋板和各种GRC装饰构件等。2.1.7 GRC背附钢架板GRC stud frame panel将GRC面板、柔性锚杆(或其它形式的柔性锚固件)和钢框架等在工厂按设计要求一次预制完成的GRC板。2.1.8表面防护材料surface protection

16、coating用于改善GRC构件表面耐污、防水、耐久性能的材料。2.1.9柔性锚杆flex anchor用来连接GRC面板和背附钢架的做成90o拐弯的钢筋件,通常用来传递横向的风荷载和地震荷载,允许在和面板垂直的方向上有一定的转动自由度。2.1.10重力锚杆 gravity anchor连接GRC面板和背附钢架的金属件,位置通常靠近GRC面板底部,用来承担整个面板的重量。2.1.11背附钢架stud frame具有结构功能的金属框架,通过柔性锚杆和重力锚杆支撑GRC面板,并与主体结构相连接。2.1.12粘接盘 bonding pad为了固定锚固件而在GRC结构层上额外堆起的一块GRC材料,一般

17、用在背附钢架GRC构件上。2.1.13 GRC标准试件GRC normative test coupons采用按标准方法制作的GRC试验板,经标准养护或与GRC构件同条件下养护至龄期后,在距试验板边缘规定距离以内的中间部位切割成用于不同性能试验且符合相应试验标准尺寸的试件。2.2符号2.2.1 材料力学性能D材料刚度;材料弹性模量;钢材抗弯强度设计值;GRC材料老化后的抗拉强度标准值; GRC材料抗拉初裂强度标准值;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 GRC材料比例极限强度标准值; GRC材料抗弯强度标准值;钢材或普通钢筋抗拉强度标准值;ft 混凝土轴心抗拉强度设计值; GRC材料抗拉强度标准值;钢材

18、抗剪强度设计值;钢筋抗拉强度设计值;fyk钢材或普通钢筋屈服强度标准值; GRC材料在自然大气暴露条件下达设计使用年限后的抗弯强度值;GRC材料标准龄期抗弯强度值;材料重力密度。2.2.2作用和作用效应及承载力GRC锥体破坏受拉承载力设计值;GRC锥体破坏受拉承载力标准值;单个试件的锚固受拉承载力;锚固受拉承载力标准值;锚栓钢材破坏受拉承载力设计值;锚栓(或锚杆)钢材破坏受拉承载力标准值;GRC劈裂破坏受拉承载力标准值;该批试件锚固受拉承载力平均值;重力荷载标准值;弯矩设计值;绕x轴的弯矩设计值;绕y轴的弯矩设计值;轴力设计值;锚固拉力设计值;NE临界轴压力;平行于GRC构件面板平面的集中水平

19、地震作用标准值;垂直于GRC构件面板平面的分布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重力荷载标准值;荷载标准值;GRC边缘破坏受剪承载力设计值;GRC边缘破坏受剪承载力标准值;GRC剪撬破坏受剪承载力标准值;单个试件的锚固受剪承载力;锚固受剪承载力标准值;锚栓钢材破坏受剪承载力设计值;锚栓钢材破坏受剪承载力标准值;该批试件锚固受剪承载力平均值;构件抗力或锚固承载力设计值;GRC构件抗裂承载力设计值;荷载效应基本组合设计值;地震作用效应和其它荷载效应按基本组合的设计值;地震作用效应标准值;永久荷载效应标准值;荷载效应按标准组合的设计值;温湿度作用效应标准值;风荷载效应标准值;构件挠度;构件挠度限值;V剪力设计值;

20、锚固剪力设计值;x轴方向剪力设计值; y轴方向剪力设计值;基本风压;风荷载标准值;应力设计值;重力荷载和风荷载按基本组合或标准组合计算的GRC构件截面弯拉应力设计值;重力荷载或风荷载或地震作用下GRC构件截面应力标准值;地震作用下GRC构件截面应力标准值;重力荷载作用下GRC构件截面应力标准值;风荷载作用下GRC构件截面应力标准值;GRC构件截面抗裂应力设计值;温湿度效应按基本组合或标准组合计算的GRC构件截面轴拉应力设计值;GRC构件的温度应力参考值;GRC构件的湿度应力参考值。2.2.3 几何参数GRC构件平面面积或型材毛截面面积;立柱的净截面面积;As锚筋的总截面面积;bf截面的翼缘计算

21、宽度;d直径;截面中性轴到受拉区边缘的距离;按异形截面尺寸计算的中性轴到受拉区边缘的距离;厚度;跨度;受拉钢筋锚固长度;短边净跨;长边净跨;短边边长;长边边长;绕轴的毛截面惯性矩;绕轴的毛截面惯性矩;横梁截面绕x轴的毛截面面积矩;横梁截面绕y轴的毛截面面积矩;t钢材或锚板厚度;横梁截面垂直于x轴腹板的截面总宽度;横梁截面垂直于y轴腹板的截面总宽度;毛截面抵抗矩;Wmin最小弹性抵抗矩;弯矩作用方向的净截面抵抗矩;绕截面x轴的净截面抵抗矩;绕截面y轴的净截面抵抗矩。z沿剪力作用方向最外层锚筋中心线之间的距离。2.2.4 系数及其它 GRC强度衰减系数;地震作用下锚固承载力降低系数;弯矩系数;短边

22、板跨中心点处的弯矩系数;短边板跨内最大弯矩系数;固定边中点沿方向的弯矩系数;长边板跨中心点处的弯矩系数;长边板跨内最大弯矩系数;该批试件锚固受剪承载力样本方差;该批试件锚固受拉承载力样本方差;学生式函数;材料泊松比;材料的线膨胀系数;锚板弯曲变形折减系数;锚筋层数影响系数;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锚筋的外形系数;锚筋受剪承载力系数;动力放大系数;阵风系数;截面塑性发展系数;构件重要性系数;锚固连接重要性系数;GRC标准试件与GRC构件抗弯性能差异系数;GRC锥体破坏受拉承载力分项系数;GRC边缘破坏受剪承载力分项系数;GRC剪撬破坏受剪承载力分项系数;地震作用分项系数;GRC材料抗裂分项系数;

23、永久荷载分项系数;GRC材料分项系数;锚固承载力分项系数;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锚栓钢材破坏受拉承载力分项系数;GRC劈裂破坏受拉承载力分项系数;锚栓钢材破坏受剪承载力分项系数;温湿度作用分项系数;风荷载分项系数;挠度系数;最大挠度系数;风荷载局部体型系数;风压高度变化系数;长细比;弯矩作用平面内轴心受压的稳定系数;地震作用的组合值系数;温湿度作用的组合值系数;风荷载的组合值系数。3材料3.1一般规定3.1.1 GRC外墙材料应满足结构安全性、耐久性和环境保护等要求。3.1.2 GRC外墙应采用燃烧性能满足设计要求的材料,并应符合消防规定。3.1.3 GRC外墙用原材料,均应具有产品合格证、质量

24、保证书及相关性能检测报告。3.1.4 GRC原材料及构件材料性能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玻璃纤维增强水泥(GRC)外墙板JC/T1057或玻璃纤维增强水泥(GRC)装饰制品JC/T940的有关规定。3.2金属材料3.2.1 GRC外墙选用的金属支承结构材料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优质碳素结构钢GB/T699、碳素结构钢GB/T700或铝合金建筑型材GB/T5237的规定。3.2.2 GRC背附钢架用轻型钢、结构型钢或铝合金型材预制,材质应符合国家现行相关标准的规定或设计要求。3.2.3紧固件规格应根据计算确定,应具有足够的承载力和可靠性,螺栓、锚栓、铆钉等紧固件应分别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3.2.4

25、 GRC构件中的预埋件应采取防腐处理或采用不锈钢材质,严禁采用预埋钢筋代替预埋件。3.2.5焊接材料应符合国家现行相关标准的规定,所选用的焊条型号应与金属结构材料相匹配。3.2.6 GRC外墙用钢材必须采取防腐蚀措施,背附钢架及连接件宜采用整体热浸镀锌,镀锌层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镀锌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金属覆盖层钢铁制件热浸镀锌层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GB/T13912的规定,镀锌层破坏后应涂刷富锌涂料。3.3建筑密封材料3.3.1 GRC外墙用建筑密封材料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及设计要求。3.3.2结构密封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用硅酮结构密封胶GB16776的规定;建筑密封胶应符合国家

26、现行标准硅酮建筑密封胶GB/T14683、混凝土建筑接缝用密封胶JC/T881、石材用建筑密封胶GB/T23261或聚氨酯建筑密封胶JG/T482的规定。密封胶条应符合国家现行相关标准的规定。3.3.3 在使用密封胶时,应符合材料制造商关于产品使用及接缝尺寸限制书面说明的要求。3.3.4 GRC外墙中采用密封胶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密封胶应与GRC面板材料具有良好的相容性,并不应产生影响饰面效果的污染;2建筑密封胶应能抵抗的接缝位移不小于接缝宽度的25%。3.4其他材料3.4.1 GRC外墙用表面防护材料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产品标准的规定及设计要求。宜选用混凝土专用防护剂,防水性应大于50%,耐

27、污染等级应达到1级。3.4.2 GRC外墙用保温材料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及设计要求。在设计及制作GRC构件时,可将聚苯板、岩棉、玻璃棉、泡沫玻璃等保温材料复合在GRC面板中,形成复合保温一体化产品;加入其他隔声、隔热或加强作用的各种填充材料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设计要求。3.4.3 GRC外墙用锚固胶性能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用锚固胶JG/T340的规定。4 建筑设计4.1一般规定4.1.1 GRC外墙建筑设计应根据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周围环境、建筑设计要求、技术经济分析,合理选择确定。4.1.2 GRC外墙的空间形状、表面造型、质感及色彩等应符合建筑立面设计要求,还应与制造工艺

28、水平相适应。4.1.3 GRC外墙的分格尺寸、建筑构造、接缝与连接等应满足建筑设计的要求。4.1.4 GRC外墙设计应对GRC构件表面提出防护处理要求。4.1.5 GRC外墙设计应便于维护、清洁和更换。4.2性能与检测要求4.2.1 GRC外墙性能设计应根据建筑物的类别、高度、体型和建筑物所在地的地理、气候、环境等条件综合分析确定。4.2.2 GRC外墙抗风压性能应满足在风荷载标准值作用下,其变形不超过本规程规定值,且不发生任何损坏。4.2.3 GRC外墙及其围护结构的气密性能指标不应大于1.2m3/(m2h),并应符合相关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要求。4.2.4 GRC外墙的水密性能应符合设计要求

29、。4.2.5 GRC外墙的平面内变形性能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当进行非抗震设计时,应按主体结构弹性层间位移角限值确定;2当进行抗震设计时,应按主体结构弹性层间位移角限值的3倍确定。4.2.6 GRC外墙及其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的规定确定,并应满足国家现行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采暖居住建筑节能检验标准JGJ132、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134、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26或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75的要求。4.2.7 GRC外墙耐撞击性能应满足设计要求。人员流动密度大或青少年、幼儿活

30、动的公共建筑的GRC外墙,耐撞击性能指标不应低于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幕墙GB/T21086的有关规定。4.2.8 GRC构件应能承受自重和设计要求的附件重量,并应能可靠地传递到主体结构。在自重标准值作用下,水平受力构件在单块面板两端跨距内的最大挠度不应超过该面板两端跨距的/500。4.2.9 GRC外墙及其围护结构的隔声性能设计应根据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和环境条件设计确定。4.2.10 GRC外墙的性能检测项目,应包括抗风压性能,必要时可增加平面内变形和其它性能检测。4.2.11 GRC外墙的性能检测,试件的材质、构造、安装施工方法应与实际工程相同。4.2.12 GRC外墙性能检测中,当安装缺陷使某项

31、性能未达到规定要求时,可在改进安装工艺,修补缺陷后重新进行检测。检测报告中应包括改进内容,施工时应按改进后的安装工艺实施;当设计或材料缺陷导致外墙性能检测未达到规定值域时,应停止检测,修改设计或更换材料后,方可重新制作试件,另行检测。4.3 建筑构造设计4.3.1 GRC外墙的建筑构造设计,应满足安全、适用、绿色、美观的原则,还应便于制作、安装、维修保养和局部更换。4.3.2 GRC外墙工程应选用具有防潮性能或采取隔汽、防潮构造措施的保温材料。保温材料应符合国家现行相关标准和防火规定。4.3.3 GRC外墙工程设计,应有防止雨水渗入保温层内的构造措施;对于檐口、阳台及其它凸出部位,应有雨水导排

32、措施。4.3.4 GRC构件连接部位应有防止构件间摩擦产生噪声的措施。4.3.5 不同金属材料相接触部位,应设置绝缘衬垫或采取其他有效的防腐措施。4.3.6 GRC外墙的立面分格尺寸应根据建筑物的设计风格、GRC构件的自身特点以及构件的制造成本、运输安装条件等因素综合确定。4.3.7 GRC构件的接缝宽度应能满足自身的变形和位移要求。4.4 GRC构件的构造与连接设计4.4.1 GRC平板构造应符合下列规定:1 GRC平板厚度不宜小于25mm;高层建筑、重要建筑及临街建筑的GRC平板厚度不宜小于30mm;2 采用四点支承的单块GRC平板的面积不宜大于1.0m2;3 GRC平板的锚固构造可采用预

33、埋方式或后锚固方式,且其有效锚固深度不应小于板厚的1/2。当采用后锚固方式时,应采用背栓或短槽后置挂件等锚固形式,且锚固件与GRC板在锚固处应采用锚固胶胶接处理;4 GRC平板边缘与支承点间的距离应小于支承间距的1/2,且应大于85mm;5 采用短槽后置挂件锚固连接的GRC平板,其平板外墙高度不宜大于24m。4.4.2 GRC带肋板的结构构造应符合下列规定:1 GRC带肋板的面板厚度不应小于10mm;2 GRC带肋板肋的截面尺寸应按结构计算确定。当采用单层肋截面时,肋高不应小于30mm,肋厚不应小于20mm;当采用夹芯肋时,肋高不应小于60mm,肋截面厚度不应小于10mm。4.4.3 GRC带

34、肋板的其它构造设计宜符合下列规定:1板面最大尺寸不宜大于4500mm;2板肋的跨高比宜为1625。4.4.4 GRC背附钢架板的构造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1 GRC面板厚度应按结构计算确定,且厚度不应小于10mm;GRC面板的支承间距应按结构计算确定;面板边缘与相邻支承点间的间距应小于支承间距的1/2;面板边缘应制作具有足够抵抗板边变形的加强肋;2背附钢架的龙骨间距应与面板支承间距一致,龙骨截面尺寸应按结构计算确定;3 GRC面板与背附钢架应采用柔性锚杆连接,其连接构造应能保证面板受到的垂直于板面的荷载可靠地传递到背附钢架上,且使面板与背附钢架沿平行于板面方向具有满足设计要求的相对位移能力;4

35、GRC面板与背附钢架间应设置重力锚杆。重力锚杆的连接构造应能使GRC面板自重可靠地传递到背附钢架上;重力锚杆的数量应由结构计算确定,但不应少于柔性锚杆的列数。4.4.5对于地震设防地区,当对GRC背附钢架板有抗震锚固构造设计要求时,抗震锚固构造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抗震锚固件应设置于面板的重心位置;2 抗震锚固件沿水平方向应能承受面内水平地震作用;沿垂直方向应具有足够的相对于主体结构的位移能力;3 抗震锚固的构造尺寸应按锚固抗剪试验实测确定。4.4.6 GRC构件与主体结构或支承结构应采用柔性连接,且应符合下列规定:1对主体结构允许误差、GRC构件制作误差及施工安装误差等应具有三维可调适应能力

36、;对于双曲面异形板,还应具有多自由度可调适应能力;2对GRC构件与主体结构间因温湿度作用产生的相对变形或位移应具有适应能力;且应将这种温湿度作用在GRC构件内产生的应力控制在设计允许的范围内;3 应满足GRC构件平面内变形性能的要求。4.5 防火与防雷设计4.5.1 GRC外墙工程的防火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的规定。4.5.2 GRC构件与周边防火分隔构件间的缝隙和与实体墙面洞口边缘间的缝隙,应进行防火封堵设计。4.5.3 GRC外墙工程的防火封堵构造系统,在正常使用条件下,应具有伸缩变形能力、密封性和耐久性;遇火状态下,应在规定的耐火极限内,不发生开裂或脱落。4

37、.5.4 GRC外墙工程防火封堵构造系统的填充料及其保护性面层材料,应采用不燃烧材料。4.5.5 GRC构件与各层楼板、隔墙外沿间的缝隙应进行防火封堵设计。当采用岩棉封堵时,其厚度不应小于100mm,并应填充密实;楼层间水平防烟带的岩棉宜采用厚度不小于1.5mm的镀锌钢板或者不锈钢板承托;承托板与主体结构、外墙结构及承托板之间的缝隙宜填充防火密封材料。4.5.6 同一件GRC构件,不宜跨越建筑物的两个防火分区。4.5.7 GRC外墙工程的防雷设计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建筑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和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16的有关规定。外墙的金属框架应与主体结构的防雷体系可靠连接,连接部位

38、应清除非导电保护层。5结构设计基本规定5.1 一般规定5.1.1 GRC外墙应按围护结构设计,应具有足够的承载力、抗裂性、刚度、稳定性和相对于主体结构的位移能力。5.1.2 GRC构件与主体结构应采用柔性连接。当采用螺栓连接时,应有可靠的防松、防滑措施;当采用短槽后置挂件连接时,应有可靠的防脱、防滑措施。5.1.3 GRC外墙结构设计应按弹性方法计算作用效应,并应按本规程第5.4节的规定进行作用效应组合。作用效应应符合下列规定:1 非抗震设计时,应计算重力荷载、风荷载和温湿度作用效应;2 抗震设计时,应计算重力荷载、风荷载、地震作用效应和温湿度作用效应。5.1.4 GRC构件结构设计尚应分别计

39、算生产、施工阶段的作用效应,并应分别进行作用效应组合。5.1.5 GRC外墙结构构件应按各效应组合中的最不利组合进行设计。5.1.6 对于承载力极限状态,GRC外墙结构构件应按下列规定验算承载力:1 无地震作用效应组合时,承载力应符合下式要求: (5.1.6-1)2有地震作用效应组合时,承载力应符合下式要求: (5.1.6-2)式中: 荷载效应按基本组合的设计值; 地震作用效应和其它荷载效应按基本组合的设计值; GRC构件及其它结构构件的抗力设计值; GRC构件及其它结构构件重要性系数,取不小于1.0; GRC构件及其它结构构件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取1.0。5.1.7对于正常使用极限状态,荷载应按标准组合,GRC构件应验算抗裂承载力和挠度,其它结构构件应验算挠度,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 GRC构件抗裂承载力应符合下式要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