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3010-XXXX石油化工设备和管道隔热技术规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SH3010-XXXX石油化工设备和管道隔热技术规范.docx(3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石油化工设备和管道隔热技术规范(SH 3010-2000)目次1. 总则2. 术语、符号2.1. 术语2.2. 符号3. 基本规定4. 隔热结构的设计4.1. 隔热材料的选择4.2. 隔热层厚度4.3. 隔热层厚度计算4.4. 隔热结构5. 隔热结构的施工5.1. 施工准备5.2. 隔热层施工5.3. 防潮层施工5.4. 保护层施工5.5. 安全保护6. 检查和验收6.1. 质量检查6.2. 交工技术文件附录A关系表1总则1.0.1 本规范适用于石油化工设备(塔、换热器、容器、机泵等)和管道隔热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本规范不适用于设备和管道的内隔热衬里设计和有特殊要求的管道、长输管道及临时设施隔热
2、工程的设计和施工。1.0.2 隔热工程应根据工艺、节能、防结露和经济性等要求进行设计和施工。1.0.3 隔热工程的设计和施工,除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2术语、符号2.1术语2.1.1 隔热 thermal insulation为减少设备和管道内介质热量或冷量损失,或为防止人体烫伤、稳定操作等,在其外壁或内壁设置隔热层,以减少热传导的措施。2.1.2 保温hot insulation为减少设备和管道内介质热量损失而采取的隔热措施。2.1.3 保冷 cold insulation为减少设备和管道内介质冷量损失而采取的隔热措施。2.1.4 防烫伤隔热 personal pr
3、otection insulation为防止热管道烫伤人体而采取的局部隔热措施。2.1.5 裸管 bare pipe无外隔热层的管道。2.1.6 经济保温厚度 economic insulation thickness保温后的管道年热损失费用与保温工程投资的年份摊费用之和为最小值时的保温层计算厚度。2.1.7 表面温度保温厚度 insulation thickness for surface temperature根据规定的保温层外表温度,计算确定的保温层厚度。2.1.8 隔热材料 insulation material为保温、保冷、防烫伤或稳定操作等目的而采用的具有良好隔热性能及其他物理性能
4、的材料。2.1.9 隔热结构 insulation structure一般由隔热层、防潮层和防护层组成的结构。2.1.10 隔热层 insulation lagging(insulation)为减少热传导,在管道或设备外壁或内壁设置的隔热体。2.1.11 保温层 hot insulation lagging(hot insulation)为保温目的设置的隔热层。2.1.12 保冷层 cold insulation lagging(cold insulation)为保冷目的设置的隔热层。2.1.13 防潮层 moisture resistant lagging为防止水或潮气进入隔热层,在其外部设
5、置的一层防潮结构。2.1.14 保护层 jacketing为防止隔热层或防潮层受外界损伤在其外部设置的一层保护结构。2.1.15 支承圈 surport ring固定在直立金属管道或设备外壁上,用以支承其上部隔热结构的金属圈。2.1.16 金属网 metallic wire mesh包裹隔热层用的金属丝纺织网。2.1.17 自攻螺钉 self-tapping screw用于固定隔热层外金属保护层的具有自攻能力的螺钉。2.1.18 扎带 band固定隔热层或金属保护层用的金属带。2.2符号介质的比热;管材的比热;隔热层的外直径;复合隔热外层的外直径;设备或管道外直径;热能价格;介质质量流量;C-
6、1与C两点间管道内介质质量流量;任意结点i与前一结点i-1两点间管道内介质质量流量;介质融解热;计息年数;年利率(复利);管道通过支吊架处的热(冷)损失的附加系数;管道实际长度;管道计算长度;计算分支结点C与前一结点C-1之间的管段长度;任意分支结点i与前一结点i-1之间的管段长度;隔热结构的单位造价;以每平方米隔热层外表面表示的热(冷)损失量;以每米长度隔热层外表面表示的热(冷)损失量;隔热层热阻;隔热层表面热阻按复得计算的隔热工程投资偿还年份摊率;设备和管道的外表面温度;环境温度;露点温度;介质在管内冻结温度;分别为分支结点C与前一结点C-1处的温度;管道内介质的终点温度;算术平均温度;隔
7、热层外表面温度;复合隔热结构中的内隔热层外表面温度;管道1点处或管道起点处的介质温度;管道2点处的介质温度;每米管长介质体积;每米管壁介质体积;风速;隔热层外表面向大气的放热系数;隔热层厚度;内层隔热层厚度;外层隔热层厚度;隔热材料及其制品的导热系数;复合隔热结构内层隔热材料及其制品的导热系数;复合隔热结构外层隔热材料及其制品的导热系数;介质密度;管材密度;年运行时间;防冻结管道允许液体停留时间;以每平方米隔热层外表面表示的最大允许热(冷)损失量;以每米长度隔热层外表面表示的最大允许热(冷)损失量;燃料到厂价;燃料收到基低位发热量;锅炉热效率。3基本规定3.0.1 下列设备和管道,应进行隔热1
8、 工艺生产过程要求隔热的设备和管道(含管件、阀门等);2 为减少设备和管道的热量或冷量损失;3 为防止外壁结露;4 为防止高温设备和管道散热对周围环境的影响;3.0.2 下列设备和管道,不应隔热1 工艺过程要求必须裸露的设备和管道;2 要求散热的设备和管道;3 对于直接通向大气的排凝、放空管道。3.0.3 需要经常维护而以无法采取其他防烫措施的不保温设备和管道,当表面温度超过60时,应在下范围内设置防烫伤隔热层:1 高于地面或工作平台2.1m以内者;2 离开操作平台0.75m以内者。3.0.4 常压立式圆筒形钢制储罐(以下简称储罐)具有下列要求之一者,应进行隔热:1 介质储存温度等于或大于50
9、;2 介质储存温度小于50,储罐隔热后有利于满足生产工艺要求,并有明显的经济效益时;3 储存于浮顶罐、内浮顶罐的液体因降温在罐内壁产生凝结物而影响浮盘正常运行时; 4 储罐罐壁外侧设有加热盘管时。3.0.5 储罐的隔热设计应与储存液体的加热方案统一考虑,并同时进行设计。3.0.6 储罐的隔热设计应按罐壁、罐顶分别进行,并符合下列要求:1 罐壁隔热厚度应按液体储存温度计算;2 罐顶隔热厚度应按液面以上气体空间的平均温度计算;3 液体储存温度等于或高于120时,应对储罐罐顶、罐壁全部隔热。液体储存温度低于95时,就仅对储罐罐壁隔热。3.0.7 储罐罐壁的隔热层高度,应高于储存液体的设计最高液位50
10、mm。4隔热结构的设计4.1隔热材料的选择4.1.1 隔热材料及其制品的性能,应符合下列要求:1 隔热性能良好,有明确的导热系数方程或导热系数图表。当平均温度等于或低于350时,用于保温层的隔热材料及其制品的导热系数不得大于;当平均温度低于27时,用于保冷层的隔热材料及其制品的导热系数不得大于;2 硬质保温材料及其制品的密度不应大于300kg/m3、半硬质和软质保温材料及其制品的密度不应大于200kg/m3、保冷材料及其制品的密度不应大于200kg/m3; 3 硬质保温制品的抗压强度不应小于0.4MPa、硬质保冷制品的抗压强度不应小于0.15Mpa;4 隔热材料及其制品的pH值不应小于8;5
11、用于奥氏体不锈钢设备和管道上的隔热材料及其制品中的氯离子含量,应符合工业设备及管道绝热工程施工验收规范GBJ 12689中的有关规定;6 隔热材料及其制品应具有安全使用温度和耐燃烧性能(不燃性、难燃性、可燃性)数据。必要时,尚应提供防潮性能(吸水性、吸湿性、防水性)、线膨胀率或收缩率、抗压强度、腐蚀或抗腐蚀性、化学稳定性、热稳定性、渣球含量、纤维直径等的测试报告;7 阻燃型保冷材料及其制品的氧指数不应小于30。4.1.2 隔热材料及其制品,应按下列规定选择:1 设备和管道的保温结构应用非燃烧材料组成,保冷结构可由阻燃材料组成。设备和管道的隔热层除必须采用填充式结构外,宜选用隔热制品;2 保温材
12、料及其制品的允许使用温度应高于设备和管道的设计温度;3 保冷材料及其制品的允许使用温度应低于设备和管道的设计温度;4 有多种可供选择的隔热材料时,应首先选用导热系数小、密度小、强度相对高、无腐蚀性、损耗少、价格低、运输距离短、施工条件好的材料或制品。当不能同时满足时,应选用单位综合经济效益高的材料或制品;5 设备和管道表面温度高于或等于450时,宜采用复合隔热结构或选用耐高温的隔热材料;6 保冷应选用闭孔型材料及其制品,不宜选用纤维材料或其制品;7 选用纤维材料制成的毡席类制品时可用玻璃布缝制;8 不宜选用石棉材料及其制品。4.1.3 所选择材料及其制品的各项技术性能,应由指定的检测机构按国家
13、有关标准的规定测定合格。4.1.4 隔热材料及其制品的主要性能应符合表4.1.4的规定。表4.1.4 隔热材料及其制品主要性能材料名称使用密度/(kg/m3)推荐使用温度/常温导热系数0/(W/(m)导热系数的参考计算方程/(W/(m)抗压强度/MPa超细玻璃棉制品板483000.043=0+0.00011tm641200.042管450.043岩棉及矿渣棉板802500.044=0+0.00018tm1001200.0461501600.048管2000.044微孔硅酸钙1705500.055=0+0.000116tm0.42200.0620.52400.0640.5硅酸铝纤维制品12020
14、09000.056=0+0.0002tm复合硅酸铝镁制品板45806000.036=0+0.000112tm管(硬质)3000.0410.4聚氨酯泡沫塑料制品306065800.027=0+0.00009tm聚苯乙烯泡沫塑料制品3065700.0349=0+0.00014tm泡沫玻璃1501964000.06=0+0.00022tm0.51800.0640.74.1.5 保温材料的含水率不得大于7.5%(质量比)、防水率不得小于95,软质保温材料的回弹率不得小于90。保冷材料的含水率不得大于1。4.1.6 防潮层材料应具有抗蒸汽渗透、防水、防潮、无毒、耐腐蚀的性能,且化学性能稳定,不得对隔热层
15、和保护层产生腐蚀或溶解作用,吸水率不应大于1。4.1.7 防潮层应选择夏季不软化、不流淌、不起泡,低温时不脆裂、不脱落的材料。用于涂抹型防潮层的材料,其软化温度不应低于65,粘结强度不应小于0.15MPa,挥发物不得大于30。4.1.8 保护层应选择强度高,在使用条件下不软化、不脆裂且抗老化的材料。其使用寿命不得小于设计使用年限。4.1.9 保护层材料应具有防火、防潮、不燃、抗大气腐蚀的性能,且化学性能稳定,不腐蚀隔热层或防潮层。4.1.10 保冷用的粘结剂在使用温度范围内应保持有一定的粘结性能,在常温时粘结强度应大于0.15MPa。泡沫玻璃用的粘结剂,在-196时的粘结强度应大于0.05MP
16、a。4.1.11 硬质保温材料的粘结剂、密封剂,应固化时间短、密封性能好,在设计年限内不开裂,且与主材性能相似。4.2 隔热层厚度4.2.1 设备和管道公称直径大于1m时,应按平面计算隔热层厚度;公称直径小于或等于1m时,应按圆筒计算隔热层厚度。4.2.2 保温层的厚度计算,应符合下列原则:1 工艺无特殊要求时,应以经济厚度法计算保温层厚度。当经济厚度偏小,且散热损失量超过最大允许散热损失时,应用最大允许热损失量的厚度公式进行校核;2 防烫伤部位的保温层,应按表面温度法计算厚度,保温层外表面温度不宜超过60;3 延迟冻结、凝固、结晶时间或控制物料温降的保温层,应按热平衡法计算厚度。4.2.3
17、保冷层的厚度计算,应符合下列原则:1 为减少冷量损失的保冷层,应采用经济厚度法计算厚度;2 为防止外表面结露的保冷层,应采用表面温度法计算厚度;3 工艺上允许一定量冷损失的保冷层,应用热平衡法计算厚度。校核外表面温度,应高于露点温度13。4.2.4 隔热层的厚度不应小于20mm,且宜按10mm递增。4.3 隔热层厚度计算4.3.1 用经济厚度法计算保温或保冷层厚度时,应按下列公式计算:1 平面保温或保冷层 (4.3.1-1) (4.3.1-2)2 圆筒保温或保冷层 (4.3.1-3) (4.3.1-4) (4.3.1-5)以上式中 隔热层厚度,m;fn热能价格,元/(106kJ);隔热材料制品
18、导热系数,W/(m);年运行时间,h;隔热层外表面向大气的放热系数,W/(m2);Do隔热层的外直径,m;Di设备或管道外直径,m;t设备和管道的外表面温度,;环境温度,;Pi隔热结构的单位造价,元/m3;S按复利计算的隔热工程投资偿还年分摊率,; 计息年数,年;年利率(复利),。注:计算出值后,Do可用猜算法求得 值也可从附录A中查取(下同,略)。4.3.2 用表面温度法计算保温或保冷层厚度时,应按下列公式计算:1 平面保温或保冷层 (4.3.2-1)2 圆筒保温或保冷层 (4.3.2-2) (4.3.2-3)式中 隔热层厚度,m;隔热材料制品导热系数,W/(m);隔热层外表面向大气的放热系
19、数,W/(m2);Do隔热层的外直径,m;Di设备或管道外直径,m;t设备和管道的外表面温度,;ts隔热层外表面温度,;ta环境温度,;4.3.3 表面热(冷)损失量,应按下列公式计算:1 平面保温或保冷层 (4.3.3-1)式中 Q以每平方米隔热层外表面表示的散热损失量,W/m2;t设备和管道的外表面温度,;ta环境温度,;Ri隔热层热阻,m2/W;Rs隔热层表面热阻,m2/W;隔热层厚度,m;隔热材料制品导热系数,W/(m);隔热层外表面向大气的放热系数,W/(m2);2 圆筒保温或保冷层 (4.3.3-2)式中 q以每米长度隔热层外表面表示的散热损失量,W/m;设备和管道的外表面温度,;
20、ta环境温度,;Ri隔热层热阻,m/W;Rs隔热层表面热阻,m/W;隔热材料制品导热系数,W/(m);隔热层外表面向大气的放热系数,W/(m2);Do隔热层的外直径,m;Di设备或管道外直径,m。4.3.4 最大允许冷损失量,应按下式计算:当 ta- td4.5时,Q=( ta- td) (4.3.4-1)当 ta- td4.5时,Q=4.5 (4.3.4-2)式中 ta环境温度,;td露点温度,;Q以每平方米隔热层外表面表示的最大允许冷损失量,W/m2;隔热层外表面向大气的放热系数,W/(m2),可取8.141。4.3.5 最大允许热损失量,可按表4.3.5查得。表4.3.5 最大允许热损失
21、量设备管道外表面温度t/隔热层表面最大允许热损失量(Q)/(W/m2)设备管道外表面温度t/隔热层表面最大允许热损失量(Q)/(W/m2)常年运行季节运行常年运行季节运行5058116500262100931635502791501162036002962001402446503142501632797003303001863087503453502098003604002278503754502444.3.6 保温层外表面温度,应按下列公式计算:1 平面保温层 (4.3.6-1)式中 ts隔热层外表面温度,;Q以每平方米隔热层外表面表示的散热损失量,W/m2;Rs隔热层表面热阻,平面,m2/
22、W;ta环境温度,;隔热层外表面向大气的放热系数,W/(m2);2 圆筒保温层 (4.3.6-2)式中 ts隔热层外表面温度,;q以每米长度隔热层外表面表示的散热损失量,W/m;Rs隔热层表面热阻,圆筒,m/W;ta环境温度,;隔热层外表面向大气的放热系数,W/(m2);Do隔热层的外直径,m。4.3.7 保冷层外表面温度,应按下列公式计算:1 平面保冷层 ( 4.3.7-1)2 圆筒保冷层 (4.3.7-2)式中 ts隔热层外表面温度,;ta环境温度,;Q以每平方米隔热层外表面表示的散热损失量,W/m2;隔热层外表面向大气的放热系数,W/(m2);q以每米长度隔热层外表面表示的散热损失量,W
23、/m;Do隔热层的外直径,m。4.3.8 在允许温降或指定温降条件下输送流体管道的保温层厚度应按下列公式计算:1 无分支管道 a 当2时: (4.3.8-1) (4.3.8-2)b 当2时: (4.3.8-3) (4.3.8-4) (4.3.8-5)2 分支管道a 按下式计算分支点处的温度: (4.3.8-6)式中 管道1点处或管道起点处的介质温度,; 管道2点处的介质温度,; 环境温度,; 隔热层的外直径,m; 设备或管道外直径,m;隔热材料制品导热系数,);介质质量流量,kg/h;C-1与C两点间管道内介质量流量,kg/h;任意结点与前一结点-1两点间管道内介质质量流量,kg/h;介质的比
24、热,Jkg-1-1;隔热层外表面向大气的放热系数,W/();隔热层厚度,m;管道通过支吊架处的热(或冷)损失的附加系数,可取1.051.15;管道实际长度,m;管道计算长度,m;计算分支结点与前一结点-1之间的管段长度,m;任意分支结点与前一结点-1之间的管段长度,m;分支结点C处的温度,;分支结点C的前一结点C-1处的温度,;管道内介质的终点温度,。b 当逐段按无分支管道计算保温层厚度时,各分支点的温度计算出后,再按公式4.3.8-1及4.3.8-3计算各分支管道的隔热层厚度。4.3.9 液体管道防冻结的保温层厚度应按下列公式计算:1 一般液体管道(4.3.9-1) (4.3.9-2)2 对
25、钢制水管道可简化如下: (4.3.9-3) (4.3.9-4)式中 隔热层的外直径,m;设备或管道外直径,m;隔热材料制品导热系数,W/(m );管道通过支吊架处的热(或冷)损失的附加系数,可取1.051.15;设备和管道的外表面温度,;防冻结管道允许液体停留时间,h;介质在管内冻结温度,;环境温度,;每米管长介质体积,;每米管长管壁体积,;介质密度,;管材密度,;介质的比热,J/(kg);管材的比热,J/(kg);介质融解热,J/kg;隔热层外表面向大气的放热系数, );隔热层厚度,m;4.3.10 双层异材保温或保冷层厚度,应按下列公式计算:1 平面双层异材保温或保冷层厚度a 内层厚度 (
26、4.3.10-1)b 外层厚度 (4.3.10-2)2 圆筒双层异材保温或保冷层厚度计算a 内层厚度 (4.3.10-3) (4.3.10-4)b 双层异材保温或保冷层总厚度 (4.3.10-5) (4.3.10-6)式中 内层隔热层厚度,m;外层隔热层厚度,m;复合隔热结构内层隔热材料及其制品的导热系数,);复合隔热结构外层隔热材料及其制品的导热系数);设备和管道的外表面的温度,;复合隔热结构中的隔热层外表面温度,;环境温度,;以每平方米隔热层外表面表示的最大允许散热损失量,;;隔热层外表面向大气的放热系数,);隔热层厚度,m;隔热层的外直径,m;设备或管道外直径,m;复合隔热外层的外直径,
27、m。4.3.11双层异材保温或保冷的热(或冷)损失量,应按下列公式计算:1 平面双层异材保温或保冷的热(或冷)损失量 (4.3.11-1)2 圆筒双层异材保温或保冷的热(或冷)损失量(4.3.11-2)式中 内层隔热层厚度,m;外层隔热层厚度,m;复合隔热结构内层隔热材料及其制品的导热系数,);复合隔热结构外层隔热材料及其制品的导热系数,);设备和管道的外表面温度,;环境温度,;以每平方米隔热层外表面表示的散热损失量,;隔热层外表面向大气的放热系数,W/(m2);隔热层的外直径,m;设备或管道外直径,m;复合隔热外层的外直径,m。4.3.12双层异材内隔热层的外表面温度,应按下列公式计算:1
28、平面双层异材保温 (4.3.12-1)2 圆筒双层异材保温 (4.3.12-2)式中内层隔热层厚度,m;外层隔热层厚度,m;复合隔热结构内层隔热材料及其制品的导热系数,);复合隔热结构外层隔热材料及其制品的导热系数,);设备和管道的外表面温度,;隔热层外表面温度;复合隔热结构中的内隔热层外表面温度,;隔热层的外直径,m;设备或管道外直径,m;复合隔热外层的外直径,m。计算出双层异材隔热层界面处的温度后,应校核其外层隔热材料对温度的承受能力。当超出外层隔热材料的安全使用温度的确良0.9倍时,必须重新调整内外层厚度比。4.3.13 隔热计算的主要数据的选取,应符合下列原则:1 保温计算a 设备和管
29、道表面温度t;1)无衬里的金属设备和管道的表面温度,取介质的正常操作温度;2)有衬里的金属设备和管道,应经传热计算确定其外表面的温度。b 环境温度:1)室外的设备和管道,在经济保温厚度计算和散热损失计算中的环境温度:常年运行者,取历年年均温度的平均值;季节性运行者,取历年运行期间日平均温度的平均值;2)室内的设备和管道,在经济保温厚度计算及散热损失计算中的环境温度均取20;3)在有工艺要求的各种保温计算中的环境温度,应按最不利的条件取值;4)在防烫伤保温计算中的环境温度,取历年最热月的日平均温度平均值。c表面放热系数:1)在经济厚度计算及散热损失计算中,可取=11.6W/(m2);2)在保温结
30、构外表面温度计算中,可按下式取值:并排敷设单根敷设其中风速在经济保温厚度计算中,取历年年平均风速的平均值;在热平衡计算中,取历年一月份平均风速的平均值。2 保冷计算a设备和管道外表面温度t取介质的最低操作温度。b 环境温度采用经济厚度法计算时,常年运行者,取历年年平均温度的平均值;季节性运行者,取运行期间日平均温度的平均值。在防结露厚度计算和最大允许冷损失的厚度计算时,环境温度应取夏季空气调节室外计算干球温度。在表面温度和热量损失的计算中,环境温度取厚度计算时的对应值。c 露点温度露点温度应根据夏季空气调节室外计算干球温度和最热月平均相对温度的数值查有关、对照表而得。d 保冷层外表面温度保冷层
31、外表面温度取年累计最热月相对温度平均值下的露点温度加13。注:由于保冷结构的防潮层和保护层很薄,不易计算热阻,即以保冷层外表温度作为保冷结构表面温度。e 表面放热系数可取)。3 导热系数对于软质材料应取使用密度下的导热系数。4 隔热结构的单位造价单位造价包括主材费、包装费、运输费、损耗、安装费(包括辅助材料)及保护层结构费等。5 计息年限n石油化工企业取57年。6 年利率i一般按工程费用的实际贷款利率取值。7 热或冷价a热价和冷价应根据不同地区、不同企业的具体情况确定,可按实际购价或生产成本取值。当没有数据时,热价可按下式估算 (4.3.13)式中 燃料到厂价,元/t;燃料收到基低位发热量,k
32、J/kg;工况系数;烟值系数:利用锅炉出新蒸汽的设备及管道,取1;辅助蒸汽管道,取0.75; 疏水管道、连续排污及扩容,取0.5;锅炉热效率。b 当没有数据时,冷价可取热价的6倍。8 年运行时间常年运行按8000小时,间歇运行按设计或按实际规定的天数计。4.4 隔热结构4.4.1 保温结构可由保温层和保护层组成。对于埋地管道和设备,还应增设防潮层。对于地沟内管道和设备的保温结构,宜增设防潮层。保冷结构应由保冷层、防潮层和保护层组成。4.4.2 法兰、阀门、人孔等需拆卸检修的部位,宜采用可拆卸的隔热结构;设备筒体、管段等无需检修的部位,宜采用固定隔热结构。4.4.3 公称直径等于或大于350mm
33、管道采用硬质隔热材料时,隔热结构可由多瓣组成。4.4.4 管道的隔热材料,宜选用硬质或半硬质管壳。4.4.5 当需要蒸汽吹扫的保冷设备和管道的保冷材料不能承受吹扫介质温度时,应在其内侧增设厚度不小于20mm的隔热层,以保证其界面温度低于保冷材料所能承受的最高温度。4.4.6 对于硬质隔热材料,在施工中应预留适当的伸缩缝。伸缩缝间应填塞与硬质材料厚度相同、耐温性能和导热系数相近的软质隔热材料。4.4.7 隔热结构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1 必须牢固地固定在本体上;2 应有严密的防水措施,如设备和储罐开口处、设备或储罐与管道的连接处、立管与水平管的三通处等,均应进行局部处理,防止雨水渗入;3 应具有
34、一定的机械强度和刚度,不会因自重或偶然外力作用而破坏。4.4.8 立式设备、储罐和管道应设保温支持圈,最下一层保温支持圈的位置及保温支持圈的间距应符合设计要求。4.4.9 立式设备采用预制块或毡席保温材料进行卧式安装时,除应符合第4.4.8条要求外,还应焊接保温钉。4.4.10 卧式保温设备两端的封头、立式设备的封头及支腿式立式设备的底封头均应焊接形及L形保温钉。4.4.11 需热处理的设备,其保温支承构件应在制造厂焊好,如果设备未带保温支承构件,可在现场设置螺栓连接的角钢支承圈。4.4.12 保冷层不应使用钢制钩钉结构。4.4.13 对有振动的设备和管道,钩钉应适当加密。4.4.14 设备和
35、管道的防潮层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1 设备和管道的保冷层外表面、埋地或地沟内敷设管道的保温层外表面,应设防潮层;2 在环境变化与振动情况下,防潮层应能保持其结构的完整性和密封性。4.4.15 储罐的防潮层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1 防潮层的高度不宜小于100mm;2 液体储存温度大于120时,防潮层用浸石油沥青的硬质保温制品或其它符合耐温要求的防水材料填充;3 液体储存温度小于95时,防潮层可不用防水材料填充。4.4.16 防潮层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 内层为石油沥青玛蹄脂,中层为有碱粗格平纹玻璃布,外层为石油沥青玛蹄脂;2 橡胶沥青防水冷胶玻璃布防潮层等;3 新型冷胶料卷材防潮层、冷涂料防潮层
36、等。注:使用聚苯乙烯泡沫塑料做保冷层时,应防止与防潮层起化学反应。4.4.17 保护层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1 隔热结构外层,应设置保护层。保护层结构应严密牢固,在环境变化与振动情况下,不渗水、不裂纹、不散缝、不坠落;2 宜选用金属材料作为保护层。在腐蚀性环境下宜采用耐腐蚀材料作保护层;3 当采用镀锌钢板或铝合金板作为保护层时,不需涂防腐涂料;4 当采用普通碳素薄钢板作为保护层时,其内外表面均应涂防腐涂料;5 当采用非金属材料作为保护层时,应用不燃烧材料抹平或用防腐涂料进行涂装。4.4.18 金属保护层厚度,应符合表4.4.18的规定:表4.4.18 常用金属保护层厚度 保护层保护层材料 类型
37、厚度管道设备与平壁可拆卸结构备注D o100D o100镀锌薄钢板0.30.350.350.50.50.70.50.6需增加刚度的保护层可采用瓦楞板形式铝合金薄板0.40.50.50.60.81.00.60.84.4.19 金属保护层接缝,可根据具体情况选用搭接、插接或咬接形式,并符合下列规定:1 硬质隔热制品金属保护层施工时,不应损坏里面制品及防潮层;2 垂直安装的保护层应有防坠落措施。在水平管道上搭接或插接的保护层环缝,不宜使用自攻螺钉或抽芯铆钉固定;3 保冷结构的金属保护层接缝宜用咬合或钢带捆扎结构,不得使用钢制螺钉或铆钉连接;4 金属保护层应有整体防(雨)水功能。对水易渗透进隔热层的部
38、位,应用玛蹄脂或胶泥严缝。4.4.20 用金属做保护层时,保温层的表面应平整、干燥。4.4.21 在已安装的金属护壳上,严禁踩踏或堆放物品。4.4.22 当采用普通薄钢板做保护层时,在全部施工完毕后,外表面应按设计规定再涂一遍面漆。4.4.23 露天设备不宜采用抹面保护层。当必须采用时,应在保护层外表面上采取防水措施。4.4.24 用抹面做保护层时,保温层外必须抹平、压光,厚度应均匀。4.4.25 裙座式立式设备的底封头,应有抹面做保护层。5隔热结构的施工5.1 施工准备5.1.1 施工前,应作好以下准备工作:1 备齐施工所需的设计文件,并进行会审;2 根据设计文件及有关标准的要求,编写施工方案(或措施);3 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和安全培训;4 隔热材料及其制品应按以下要求进行到货检验:a 有效的合格证及批量试验报告单,性能应符合本规范第4.1.1条的规定;b 品种、规格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