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电网通信电源技术规范.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940919 上传时间:2022-12-27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912.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方电网通信电源技术规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南方电网通信电源技术规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南方电网通信电源技术规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南方电网通信电源技术规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南方电网通信电源技术规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南方电网通信电源技术规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方电网通信电源技术规范.docx(3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 Q/CSG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企业标准 Q/CSG12030112016南方电网通信电源技术规范Communication power supply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of CSG2016-1-22发布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发 布2016-1-22实施目次前 言I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14缩略语25通信电源系统配置原则及通用技术条件26交流供电系统技术要求37通信直流供电系统技术要求88蓄电池技术要求219安全和接地2310通信电源设备配置要求2411制造工艺的一般要求25Q/CSG110021-2011前 言为保障南方电网安全、优质、经

2、济运行,推进南方电网通信电源的规范化管理,提供通信电源设备选型技术规范,制定本规范。本规范依据国家标准、行业规范,并结合通信电源技术发展及南方电网实际情况,规定了南方电网通信电源在规划、设计、设备选型、运行维护等方面需遵循的技术指标及功能特性,以规范和指导南方电网所属各单位通信电源的规划、设计、工程建设、运行维护等工作。本规范由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系统运行部归口。本规范主要起草单位: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系统运行部、广东电网公司系统运行部、海南电网公司系统运行部。主要起草人:谢尧、陈新南、徐键、李昭桦、张思拓、李爱东、邓文成、陈育平、方里宁。27 Q/CSG12030112016南方电网

3、通信电源技术规范1 范围1.1 本规范规定了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所属各单位通信电源规划、建设、验收、运行、维护、检修等工作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和技术规范。1.2 本规范适用于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所属各单位通信电源规划、建设、验收、运行、维护、检修等工作。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2900.11-2008 蓄电池名词术语DL/T 5044-2014 电力工程直流电源系统设计技术规程DL/T 724-2000 电力系统用蓄电池直流电源装置运行

4、与维护技术规程YD/T 1051-2010 通信局(站)电源系统总技术要求YD/T 1058-2007 通信用高频开关电源系统YD/T 731-2008 通信用高频开关整流器YD/T 983-2013 通信电源设备电磁兼容性限值及测量方法YD/T 799-2010 通信用阀控式密封铅酸蓄电池YD/T 944-2007 通信电源设备的防雷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TL 9000 Telecom Leadership 90003 术语和定义除引用标准GB 2900.11外,再增补以下术语和定义:3.1 通信电源为通信设备供电的装置。包括通信交流供电系统、通信直流供电系统、太阳能电池组等。3.2 通信交流供

5、电系统主要由交流配电柜、不间断电源设备(简称UPS)、逆变器、电源监控等设备组成,通信中继站还包括油机发电机组等部分,为通信设备提供交流电源。3.3 通信直流供电系统主要由高频开关电源、蓄电池组、直流配电、电源监控等设备组成,为通信设备提供-48V直流电源。3.4 三遥功能遥信功能、遥测功能、遥控功能的简称。3.5 均流及均流不平衡度采用同型号同参数的高频开关电源模块整流器,以(N+M)多块并联方式运行,使每一个模块都能均匀地承担总的负荷电流,称为均流。模块间负荷电流的差异,叫均流不平衡度。按以下公式计算:=(I-IP)/IN100%式中:-均流不平衡度; I -实测模块输出电流的极限值;IP

6、 -N个工作模块输出电流的平均值; IN -模块的额定电流值。3.6 蓄电池容量C10 :10小时率放电额定容量,单位:安时(Ah)。3.7 放电电流符号I10 :10小时率放电电流,数值0.1C10,单位:A。3.8 高频开关整流器采用功率半导体器件作为高频变换开关,经高频变压器隔离,组成将交流转变成直流的主电路,且采用输出自动反馈控制并设有保护环节的开关变换器。3.9 模块是指高频开关整流器的结构型式。 3.10 冗余是指设N+M台整流模块并联工作,其中N台用以供给负载所需电流,M台为后备模块(或称冗余模块)。 3.11 谐波 非正弦周期波形中所含的频率为其基波频率数倍的正弦分量。 3.1

7、2 直流放电回路全程压降从直流系统的蓄电池端子到负载设备的端子通以额定电流(0.55C10)时的电压降。4 缩略语4.1 MTBF平均失效间隔时间4.2 UPS 不间断电源5 通信电源系统配置原则及通用技术条件5.1 基本配置原则5.1.1 调度机构、220kV及以上厂站以及通信中继站必须安装通信直流供电系统;传送220kV及以上线路继电保护、安全稳定自动装置业务的通信设备,宜采用通信直流供电系统供电。5.1.2 总调、中调、地调三级调度机构,220kV及以上电压等级的变电站,总调、中调调度管辖范围内的发电厂,通信直流供电系统应双重化配置,配置两套独立的高频开关电源,每套高频开关电源配置独立的

8、蓄电池组。5.1.3 高频开关电源整流模块应满足N+M冗余配置,其中N只主用,N10时,1只备用;N10时,每10只备用1只。整流模块数量应不少于3只。主用整流模块总容量应大于负载电流和电池的10小时率充电电流之和。5.1.4 110kV及以下电压等级新建变电站应采用DC/DC供电方式,DC/DC模块采用双重化配置,每套变电站操作电源柜应配置DC/DC模块,任一套故障时,另一套应具备承载全部负载的能力。DC/DC模块应满足N+1冗余配置,其中N只主用,N10时,1只备用。48V输出开关由变电站操作电源统一配置。DC/DC模块的输入性能应满足变电站直流电源系统技术规范操作电源输出要求,DC/DC

9、模块的输出性能应满足7.5.2节的参数要求。5.1.5 通信设备、通信网管等系统需要交流电源时,应使用UPS供电或由逆变器供电。总调、中调、地调三级调度机构的调度数据网、综合数据网、通信网管需要使用交流电源时,应接入两套UPS电源或逆变器,每套UPS配置独立的蓄电池组。禁止直接使用市电。5.1.6 当具备条件时,通信直流电源系统两路交流输入应从不同变压器出线的交流母线取电。交流电源不可靠的站点除应增加蓄电池容量外,还应配置太阳能、油机等其它备用电源。5.1.7 调度机构宜配置独立的交流配电柜。厂站、通信中继站等需要供电的设备较少时,宜不配置交流配电柜。5.1.8 调度机构的每套高频开关电源宜配

10、置独立的直流配电柜。如机房空间有限,厂站、通信中继站可两套高频开关电源共用一套直流配电柜,但需要进行分区,并采取必要的隔离措施。5.1.9 双重化配置的通信直流供电系统,任一套高频开关电源故障时,另一套高频开关电源应具备承载全部负载并同时对本组电池充电的能力。5.1.10 直流供电回路全程压降应小于下列值:48V电源为3.2V,24V电源为2.6V;采用太阳能电池的供电系统时,太阳能电池至直流配电柜的直流导线电压降可按1.7V计算。5.2 通用技术条件5.2.1 运行环境条件5.2.1.1 环境温度: -5+40。5.2.1.2 相对湿度:不高于90。5.2.1.3 大气压力范围为:70Kpa

11、106kPa。5.2.1.4 满足满负荷使用时的通风散热要求。5.2.1.5 无强烈振动和冲击,无强电磁干扰,不得有爆炸危险介质,周围介质不含有腐蚀金属和破坏绝缘的有害气体及导电介质。5.2.2 运行电气条件 5.2.2.1 交流电源电压波动范围 1) 220V(单相)波动范围:187V242V。2) 380V(三相)波动范围:323V418V。5.2.2.2 交流电源频率范围:50(15%)Hz。6 交流供电系统技术要求6.1 交流配电柜6.1.1 系统接线6.1.1.1 配置两路380V/220V 三相四线(阻燃或铠装电缆)进线。6.1.1.2 两路交流输入分别设置手动总开关(负荷开关或隔

12、离开关),在机柜前面板操作。6.1.1.3 每路交流至少配置三个三相交流出线(其中两个用于高频开关电源,一个备用)。其它空气开关按需配置。6.1.1.4 机柜内部连接线缆应满足电气绝缘要求。6.1.2 断路器选择6.1.2.1 其能耐受的最高电压应大于或等于回路的最高工作电压。6.1.2.2 额定电流应大于回路的最大工作电流。6.1.2.3 断流能力应满足电源系统短路电流的要求。6.1.3 输出开关要求6.1.3.1 交流配电柜根据通信设备供电需求配置容量合理的输出开关。6.1.3.2 每个分路输出应有过流保护措施,以避免局部的分路故障影响全局。6.1.3.3 配电接线端应加装防护罩防止误碰短

13、路。6.1.3.4 每路开关上方应具备通电指示灯(通电时绿色指示灯亮起,断开时指示灯熄灭)。前面板应配置总告警指示灯(告警时红色指示灯亮起)。6.1.4 监视要求6.1.4.1 需监测每路交流进线的三相电压、三相电流,主馈线开关(对高频开关电源供电的开关)跳闸等,异常时告警。6.1.4.2 监控单元面板显示:用数字显示两路交流输入的A、B、C各相的电压、电流,采用不小于3英寸的显示屏幕,显示字体不小于4号字体。6.1.4.3 任何一路交流输入异常(包括过压、欠压、缺相、失电)均应有告警。任何一路分路开关跳闸应有告警(可屏蔽)。6.1.4.4 具备声光告警,具有消音功能。6.1.4.5 对产生的

14、告警在监控单元进行确认(复归)操作后,仅屏蔽本机蜂鸣器报警,此告警仍能在监控单元当前告警中显示,且不影响其它新告警产生。6.1.4.6 监控单元的工作电源应取自2路交流输入,只要有任何一相电压正常,监控单元应能正常工作。6.1.4.7 开放本地监测和远程监测接口,按需要提供RS232 或RS485 或TCP/IP 的接口,预留不少于8 个干接点,用于总告警、母线电压异常、交流输入异常等告警。干接点告警方式应可配置,支持断开及闭合两种告警方式。6.1.4.8 屏内使用的电器元件,如开关、按钮等应操作灵活,各类声光指示信号能正确反应各设备的工作状况。6.1.5 布局工艺要求6.1.5.1 交流配电

15、柜面板应具备电压、电流指示,测量仪表满足精度要求,测量精度不低于1级。6.1.5.2 前后柜门不允许安装监控显示电路。6.1.5.3 两路输入总开关安装在机柜正面。6.1.5.4 各分路开关安装在机柜正面,输出接线端子安装在机柜背面,开关与端子在空间上应前后对应排列。6.1.5.5 机柜正面应安装封板,每路开关就近位置应有编号标识(如交流输入开关1、交流输出开关1),并配有用户标签位。6.1.5.6 开关、端子排列要整齐美观。6.1.5.7 各分路输出接线端子排列顺序要求(从左到右):三相为:A、B、C、N单相为:火线(A/B/C)、N6.1.5.8 接线端子应有防护措施,以减少短路或触电的风

16、险,并相应预留接线端子扎线杆。6.1.5.9 机柜两侧应有直通的走线通道,满足上下走线,并提供用户绑线槽。6.1.5.10 机柜线缆、接线端子能够长期承受满载的电流容量,线缆接线要牢固、整齐、美观。6.1.5.11 分路开关、输出端子不允许采用接力连接。以避免在线维护时影响其它分路。6.1.5.12 机柜线缆颜色采用国家标准颜色,(A、B、C、N分别对应的是黄、绿、红、黑或蓝)。6.1.5.13 裸露带电铜排应采取防护措施,以减少短路或触电的风险。6.1.5.14 在两路交流输入侧均需要安装交流防雷保护装置(标称通流容量In20kA)及防雷模块开关。6.1.5.15 机柜内需要接地的部件应直接

17、接地,不能通过其它部件(包括机壳)间接接地,机柜提供的接地点应能至少连接35mm2的线缆以满足安全接地要求。6.1.5.16 接地点应有明显的标识。6.1.5.17 机柜分区布局要求参见图1、图2。图1 交流配电柜正面布局示意图图2 交流配电柜背面布局示意图6.2 交流不间断电源系统6.2.1 系统构成6.2.1.1 交流不间断电源系统由UPS电源或逆变器、交/直输入单元、交流输出单元等外围设备组成。6.2.1.2 UPS电源由整流器、逆变器、监控单元、蓄电池组等组成。6.2.1.3 UPS 耐雷电流等级分类及技术要求应符合YD/T 944-2007的要求。6.2.1.4 交/直流输入单元由交

18、流输入自动切换装置(可选)、交流输入断路器、旁路输入断路器、直流输入断路器、防雷器等组成。6.2.1.5 交流输出单元由交流输出断路器、交流馈线开关、母联开关(可选)、测量表计等组成。6.2.2 总调、中调、地调三级调度机构配置的两套UPS电源,可采用并机运行或分列运行两种方式。6.2.2.1 并机运行方式1) 当机房内调度数据网、综合数据网、通信网管等关键设备不具备双路交流输入功能时,宜采用并机运行方式。2) 为抑制各模块间环流的影响,执行并机运行方式前应保证各逆变模块输出电压的相位、幅值及频率的一致性。3) 两套UPS应均分负载功率,一套故障时不影响另一套UPS正常运行,所有负载供电正常。

19、4) UPS应具有故障后在线脱开以及修复后在线投入的功能。5) UPS的旁路应与主路同源,且相序一致。6.2.2.2 分列运行方式(参见图3)1) 当机房内调度数据网、综合数据网、通信网管等关键设备具备双路交流输入功能时,宜采用分列运行方式。2) 双电源供电的设备,两路交流输入电源应分别取自不同UPS电源系统的输出母线。图3 通信交流不间断电源系统双重化配置示意图6.2.3 容量配置原则6.2.3.1 每台 UPS 输出额定功率应不小于1.2 倍全部负载额定功率的总和。任一套UPS故障时,另一套UPS应具备承载全部负载的能力。6.2.3.2 UPS 电源容量应满足最大功率负载的起动电流需求。6

20、.2.3.3 电源容量(Sn)与输出额定功率(Pn)关系为:Pn(kW)=0.8Sn(kVA)。7 通信直流供电系统技术要求7.1 系统构成通信直流供电系统由高频开关电源、直流配电部分、蓄电池组和监控单元等设备组成。7.2 系统配置与接线7.2.1 高频开关电源通过熔断器等过载保护装置与蓄电池组相连。7.2.2 两套通信直流供电系统彼此独立运行,两套直流供电系统的输出分配单元应完全隔离,并且在操作中不能互相影响。7.2.3 每套高频开关电源通过熔断器等过载保护装置与配电单元互联,两套通信直流供电系统的直流输出母线禁止并联运行。7.2.4 高频开关电源应具有智能化、人工可控的均衡充电、浮充电、均

21、浮充转换和温度补偿等功能,适应蓄电池充电性能的要求。7.2.5 高频开关电源不设置模块输入总保护,对充电模块采用分组供电方式(分组不少于3组,单组发生故障时,其它组需能正常运行),每组模块(一台或几台模块)配置一个断路器。7.2.6 通信直流供电系统的电缆应采用阻燃电缆,尽量避免与交流电缆并排铺设,在穿越电缆竖井时,两组蓄电池电缆应加穿金属套管。7.2.7 应根据站内各种通信设备供电需求,配置直流供电系统容量(含蓄电池、整流模块)和配电端口数量,并满足站内通信设备5年规划的发展需要。7.2.8 交流配电柜、高频开关电源的交流输入侧均应设有交流防雷保护装置(标称通流容量In20kA)及防雷模块开

22、关。直流配电柜的输入侧应有直流防雷保护装置(标称通流容量In10kA)及防雷模块开关。7.2.9 具备双路直流电源输入功能的通信设备,应由两套通信直流供电系统分别供电(参见图4)。若由通信设备柜内的直流分配开关供电时,需配置两组独立的直流分配开关,分别与两套通信直流供电系统独立连接,禁止形成并联。7.2.10 设备柜内可安装直流分配单元(PDU),与直流配电柜直接连接,作为其延伸部分。通信设备柜内的直流分配单元禁止向其它通信设备柜供电。图4 通信直流供电系统双重化配置示意图7.3 运行方式7.3.1 直流供电系统采用并联浮充的运行方式,在交流电正常的情况下,整流器向负载供电的同时对蓄电池浮充。

23、若发生交流中断,则由电池向负载供电,电池电压下降到设置的最低保护工作电压时,电池被保护断开。当交流恢复后,应实行带负载限流恒压对蓄电池组充电。7.3.2 两条直流母线在正常运行和改变运行方式的操作中,严禁同时脱开蓄电池组。7.3.3 承载线路保护、安全稳定自动装置业务的通信电源运行方式应满足如下要求:7.3.3.1 对于采用双光纤通道的保护装置(含远跳装置),提供通道的两套光通信设备存在单电源供电时,应分别由不同的直流电源供电,保护的数字接口装置与提供通道的光通信设备使用的直流电源相一致。7.3.3.2 对于采用一路光纤和一路载波的双通道保护(含远跳装置),提供通道的光通信设备或载波设备存在单

24、电源供电时,光通信设备与载波机应分别由不同的直流电源供电。保护的数字接口装置与提供通道的光纤、载波设备使用的直流电源相一致。7.3.3.3 单通道保护中既有单光纤通道保护又有单载波通道保护,且提供通道的光通信设备或载波设备存在单电源输入时,光通信设备与载波机使用的直流电源应相互独立,至少有一套单光纤通道保护的数字接口装置与载波机使用的直流电源相互独立。7.3.3.4 单通道保护全部为单光纤通道保护,提供通道的光通信设备存在单电源供电时,要求至少有一套承载单光纤通道保护的光通信设备与其他光通信设备使用的直流电源独立,保护的数字接口装置与提供通道的光通信设备使用的直流电源相一致。7.3.3.5 当

25、线路保护仅有载波通道时,应由不同的载波机传送信息。载波机存在单电源供电时,不同载波机使用的直流电源应相互独立,保护的数字接口装置与提供通道的载波设备使用的直流电源相一致。7.3.3.6 安全自动装置A、B系统业务分别由不同的光通信设备传送时,且光通信设备存在单电源供电时,其数字接口装置电源应与提供通道的光通信设备使用的直流电源相一致,且相互独立。7.3.3.7 安全自动装置A、B系统业务分别由单电源输入的光纤、载波设备传送时,其数字接口装置电源应与提供通道的光纤、载波设备使用的直流电源一致,且相互独立。7.3.3.8 安全自动装置A、B系统业务分别由不同载波机传送,且载波机存在单电源供电时,其

26、数字接口装置电源应与提供通道的载波机使用的直流电源一致,且相互独立。7.4 直流配电柜7.4.1 配置要求7.4.1.1 直流输入采用隔离开关或熔断器。7.4.1.2 直流配电柜的输入侧配置直流防雷保护装置(标称通流容量In10kA)及防雷模块开关。7.4.1.3 前面板开关及空余地方应当用面板封堵。7.4.1.4 输出开关宜采用直流空气开关,并应连接端子,方便接线。7.4.1.5 熔断器的输出端应安装接线用汇流排,避免用户直接从熔断器接线。7.4.1.6 直流配电柜面板应具备电压、电流指示,测量仪表满足精度要求,测量精度不低于1级。7.4.1.7 屏内使用的电器元件,如开关、按钮等应操作灵活

27、,各类声光指示信号应正确反应各元件的工作状况。7.4.2 运行要求7.4.2.1 直流配电柜应能在额定输出容量下,长期不间断运行。7.4.2.2 在负载设备正常工作的任何时刻,不应脱离规定的电压范围(即43.2V57.6V)。7.4.3 输出开关要求7.4.3.1 每路开关应具备供电通断指示灯,配电接线端应加装防护罩防止误碰短路。7.4.3.2 直流配电柜应根据通信设备供电需求配置容量合理的配电开关。7.4.3.3 分路输出开关有单独的开关状态显示(亮通;熄断),优选LED显示,不采用耗电0.3A的灯泡作分路显示。7.4.3.4 机柜正面应安装封板,每路开关就近位置应有编号标识(如交流输入开关

28、1、交流输出开关1),并配有用户标签位。7.4.3.5 每路输入配置一个总控制开关(隔离开关),以方便检修维护和操作,控制开关采用手动开关。7.4.4 告警要求7.4.4.1 告警时应有声音和光闪烁指示。7.4.4.2 任何一路输入电压异常应有告警。7.4.4.3 输出直流母线电压异常应有告警。7.4.4.4 任何一路输入控制开关断开应有告警。7.4.4.5 任何一路分路开关跳闸应有告警和告警屏蔽措施。7.4.5 接线要求柜内接线要求如下: 6A、10A开关用4mm2的阻燃导线连接;16A、20A开关用6mm2的阻燃导线连接;32A开关用10mm2的阻燃导线连接;63A开关用16mm2的阻燃导

29、线连接;100A开关用25mm2的阻燃导线连接。7.4.6 接地与安全7.4.6.1 接地点应有明显的标识。7.4.6.2 配电柜提供的接地点,应至少能连接35mm2的线缆,以满足安全接地要求。7.4.6.3 操作人员有可能触及到的,有危险的裸露带电导体,应有明显的安全标识。7.4.7 监视要求7.4.7.1 监控单元显示母线电压。对输入母线的过压、欠压、失压故障均有监测、告警、保护措施。7.4.7.2 监控单元主屏应显示输出电压、输出电流。7.4.7.3 系统应配置红色总告警(或分类告警)指示灯。7.4.7.4 负载分路每路设置跳闸告警(开关在跳闸的时候发出告警信息,正常开关动作或断开状态不

30、能发出告警信息)。7.4.8 布局要求7.4.8.1 配电柜由上至下的功能区为:有关标志、状态显示、监控模块、母线开关、分路输出开关与分路输出开关状态LED显示。7.4.8.2 直流配电柜正面布置要求(单母线输入的直流配电柜参见图5、双母线输入的直流配电柜参见图7)1) 表计和指示灯布置于屏柜的上部。2) 监控单元和直流配电部分布置于屏柜的中部,监控单元在上,直流配电在下。3) 直流输入部分布置于屏柜下部。4) 直流输入、输出开关应安装在机柜正面并有面板防护。7.4.8.3 直流配电柜背面布置要求(单母线输入的直流配电柜参见图6、双母线输入的直流配电柜参见图8)1) 直流输入端子布置于屏柜的下

31、方中部。2) 直流输出端子布置于屏柜的中间中部。3) 靠近机柜后方左右两侧应留出足够的空间用于用户电缆的铺设,应考虑可扩充的线缆走线槽位以及固定卡位。图5 单母线输入的直流配电柜正面布局示意图图6 单母线输入的直流配电柜背面布局示意图图7 双母线输入的直流配电柜正面布局示意图图8 双母线输入的直流配电柜背面布局示意图7.5 高频开关电源7.5.1 输入性能7.5.1.1 输入额定电压: AC380V或AC220V 。7.5.1.2 输入220V电压范围: 187V242V。7.5.1.3 输入380V电压范围: 323V418V。7.5.1.4 交流电源频率范围: 50(15%)Hz。7.5.

32、1.5 输入电流谐波成份应满足表1的要求。表1 输入电流谐波成份成分 类别类类输入电流谐波成份(3次39次THDA)10%28%7.5.1.6 当输入额定电压、输出满载时,系统的输入功率因数应满足表2的要求。 表2 输入功率因数因数 类别类类输入功率因数0.990.927.5.1.7 具备两路市电输入功能, 一路失电自动切换至另一路;可预置优先路,送电恢复能自动回复至优先路。7.5.2 输出性能7.5.2.1 输出额定电压: DC 48V (正极接地)。7.5.2.2 系统在稳压工作的基础上,应能与蓄电池并联以浮充工作方式和均充工作方式向通信设备供电。7.5.2.3 输出电压可调节范围:(43

33、.257.6)V。7.5.2.4 系统的直流输出电压值在其可调范围内应能手动或自动连续可调。7.5.2.5 稳压精度为1%。7.5.2.6 可靠性: MTBF10 万小时。7.5.2.7 输出电流过载能力: (1.01.1 倍)额定电流。7.5.2.8 输出短路保护: 承受824 小时长期连续的输出短路。7.5.2.9 峰值杂音电压: 200mVpp (020MHz)。7.5.2.10 宽频杂音电压: 50mV (3.4150kHz)(有效值)。 20mV (0.1530MHz)(有效值)。7.5.2.11 离散杂音电压: 5mV (3.4150kHz)(有效值)。 3mV (150200kH

34、z)(有效值)。 2mV (200500kHz)(有效值)。 1mV (0.530MHz)(有效值)。7.5.2.12 衡重杂音: 2mV (符合ITU-T 建议0,41 条件)。7.5.2.13 直流配电部分电压降不超过500mV(环境温度20)。7.5.2.14 可闻噪声:在正常运行带额定电流电阻性负载时,所产生的噪声环境噪声不大于40dB(A),自冷式模块的噪声应不大于50dB(A),风冷式模块的音响噪声应不大于60dB(A)。 7.5.3 系统效率单个模块输出功率大于或等于1500W时系统效率应大于或等于88%,输出功率小于1500W时系统效率应大于或等于85%。7.5.4 并联工作性

35、能系统中整流模块应能并联工作,并且能按比例均分负载(负载为50%100%额定输出电流时),其不平衡度应优于输出额定电流的5%。 当某个整流模块出现异常时,应不影响系统的正常工作。 7.5.5 保护功能7.5.5.1 交流输入过、欠压保护 1) 系统应能监视输入电压,当交流输入电压值过高或过低,可能会影响系统安全工作时,系统可以自动关机保护;当输入电压正常后,系统应能自动恢复工作。 2) 过压保护时的电压应不低于本标准中所规定的“交流输入电压变动范围”上限值的105%,欠压保护时的电压应不高于“交流输入电压变动范围”下限值的95%。7.5.5.2 三相交流输入缺相保护 整流模块交流输入为三相时,

36、系统应具有缺相保护功能。 7.5.5.3 直流输出过、欠压保护 系统直流输出电压的过、欠电压值可根据用户要求设定,当系统的直流输出电压值达到其设定值时,应能自动告警,过压时应能自动关机保护,故障排除后,手动恢复工作。欠压时,系统应能自动关机保护,故障排除后,自动或手动恢复。 7.5.5.4 直流输出电流限制或输出功率限制功能系统直流输出限流保护功能分二种形式:1) 系统直流输出电流的限流范围可在其标称值的20%110%之间调整,当输出电流达到限流值时,系统以限流值输出。 2) 如系统采用恒功率整流模块,当系统直流输出功率达到恒功率值时,系统应以限功率方式输出。 7.5.5.5 直流输出过流及短

37、路保护 系统应有过流与短路的自动保护功能,过流或短路故障排除后应自动或人工恢复正常工作状态。 7.5.5.6 蓄电池欠压保护 直流配电部分可以在蓄电池电压低于系统设定值时,自动一次或分次切断蓄电池输出,而在该设备的输出电压升高后应自动或人工再接入蓄电池。蓄电池欠压保护装置应设置在蓄电池支路,欠压保护动作时,蓄电池组受控脱离系统,负载和电源系统之间不应断开连接。同时需设有强制电池投入的控制开关,极端情况下可使电池持续放电状态以保障设备运行。7.5.5.7 熔断器(或断路器)保护 1) 系统的交流输入分路应具有断路器保护装置。2) 系统直流输出分路应具有熔断器(或断路器)保护装置,容量大于630A

38、的直流输出分路可不设保护装置。 7.5.5.8 温度过高保护 当系统所处的环境温度超过系统保护点时,系统应自动降额输出或停机。当环境温度下降到保护点后,系统应能自动恢复正常输出。7.5.6 交流输入1) 高频开关电源交流输入应具备防雷保护设备,两路交流输入均应加装限压型SPD(浪涌保护器),标称放电电流不小于20kA。两路进线应能自动及手动切换,当主电源在欠压、缺相时均能实现自动切换。交流输入开关采用小型断路器。 2) 交流进线为三相四线,每台开关电源设三组进线端子,不配置交流配电柜时,为便于站内两台高频开关电源并联连接,要求开关电源屏的第一路进线设两组内部并联的接线端子,开关电源屏的第二路进

39、线设两组内部并联的接线端子。7.5.7 整流模块和监控模块应支持热插拔,能在线投入或撤出。当某个整流模块或监控模块出现异常时,更换新的整流模块应不影响系统的正常输出电压。7.5.8 整流模块采用分组供电方式,不配置模块输入总开关。单组发生故障时,其它组需能正常运行且能带起所有负载,每组模块(一台或几台模块)配置一个断路器,以避免所有模块共用一个模块总开关而存在单点故障的风险。7.5.9 监视要求7.5.9.1 监控单元至少显示选用的交流输入回路的电压,宜具备显示两路输入交流电压能力。监控两路交流输入,对两路交流输入的过压、欠压、缺相故障均有监测、告警、保护措施。7.5.9.2 监控单元应能显示

40、设备实时运行工况,实现对设备的设置、调整。监视的信息应包括输入三相交流电压、电流,输出端的直流电压、电流,蓄电池组在线电压、电流,每个模块输出电压、电流(可通过监视系统或仪表来采集)、工作状态(开/关机,限流/不限流)、故障/正常等。7.5.9.3 故障告警故障应具备声光告警。告警信号至少应包括:每一路输入交流缺相、交流失电、交流电压过高或过低、整流模块故障、直流输出电压过高或过低、过流、故障总信号、负载/电池分断告警,过热告警等。告警信号除在设备上以告警灯的方式响应外,还需提供与设备电气隔离的干接点输出,接点容量为DC250V/1A,常开或常闭可选。7.5.9.4 采用不小于3英寸的显示屏幕

41、,显示字体不小于4号字体,主屏应显示交流输入电压,直流输出电压、输出电流、蓄电池放电电流。7.5.9.5 系统应配置红色总告警(或分类告警)指示灯。7.5.9.6 交流接线端子必须有防触电安全防护措施。7.5.9.7 前后门不允许有功率、控制线缆及显示电路等。7.5.9.8 监控单元对模块的操作应有校验机制,发现模块不能正常执行相关指令时,应重新触发告警。7.5.9.9 监控单元应由直流母线供电。7.5.10 配置要求7.5.10.1 扩容用的模块插槽应预留模块接插件,并用装饰面板封堵。7.5.10.2 所有输出开关应当连接端子,方便用户接线,不允许用户直接从开关接线。7.5.10.3 熔断器

42、的输出端应安装接线用汇流排,避免用户直接从熔断器接线。7.5.11 高频开关电源布局要求高频开关电源布局从上到下依次为:(交流/系统监控区)、整流模块区、直流配电区。7.5.11.1 高频开关电源正面布置要求(参见图9)1) 交流输入及配电布置于屏柜的上部。2) 监控单元和整流模块部分布置于屏柜的中部,监控单元在上(监控单元安装位置宜与观察者视力平行),整流模块在下。3) 直流输出部分(在机房空间不够,没有配置直流配电柜情况下配置)布置于屏柜下部。4) 交流输入、输出,直流输出开关应安装在机柜正面并有面板防护。熔断器应安装于机柜背面并与机柜后门、侧门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7.5.11.2 高频开

43、关电源背面布置要求(参见图10)1) 交流输入及交流配电输出端子布置于屏柜的上部。输入端子在上,交流配电输出端子在下。2) 采用熔丝的直流输出端子(正极汇流排输出,负极端子输出)及蓄电池组输入端子布置于屏柜的下部,采用空开的直流输出端子布置于熔丝的下方。3) 信号类端子统一布置于屏柜的系统监控区。4) 靠近机柜后方左右两侧应留出足够的空间用于用户电缆的铺设。图9 高频开关电源正面布局示意图图10 高频开关电源背面布局示意图7.6 监控单元7.6.1 通信直流供电系统应具备本地和远程监控功能,并可通过通信电源远程监控平台将本地监控的全部信息及时远传至值班人员。7.6.2 通信直流供电系统不具备远

44、程监控功能时,应通过其他技术手段,采集交流输入异常、直流输出异常、蓄电池异常等关键告警,并能及时远传至值班人员。7.6.3 本地监测和远程监测及遥控功能:开放协议,开放接口,按需要提供RS232 或RS485 或TCP/IP 的接口,预留不少于8 个干接点。干接点告警方式应可配置,支持断开及闭合两种告警方式。监控中心可远程下达命令对被控设备进行控制。7.6.4 监控单元具备故障自检测能力,当监控单元故障时,应能自动切断监控单元并保持通信电源正常对负载供电。7.7 通信电源远程监控平台7.7.1 通信电源远程监控平台应具备管理多厂商通信电源设备的能力,能准确显示通信电源实时运行工况,实时采集故障

45、告警信息,并可实现对其参数的设置、调整。7.7.2 通信电源远程监控平台应至少具有告警管理、性能管理、配置管理等功能模块。7.7.3 通信电源远程监控平台应具备第三方(如SNMP、CORBA等)开发接口,能够将告警、电源性能等信息发送至通信运行管控系统。7.7.4 通信电源远程监控平台应支持主动(轮询)和被动两种告警采集方式。7.7.5 通信电源远程监控平台应支持根据告警严重程度进行告警分级,例如紧急告警,重要告警,一般告警等。7.8 断路器、熔断器7.8.1 主回路断路器、熔断器应有报警功能,如:高频开关电源的交流输入侧、高频开关电源输出侧、蓄电池组进线侧的断路器、熔断器。7.8.2 各级断

46、路器、熔断器应保证级差的合理配合。上、下级断路器或熔断器之间(同一系列产品)额定电流值应保证一定范围的级差,避免线路越级跳闸或熔断。7.8.3 当直流断路器与熔断器配合时,应考虑动作特性的不同,对级差做适当调整,直流断路器下一级不应再接熔断器。8 蓄电池技术要求8.1 蓄电池供电时间8.1.1 当市电交流电源中断时,由通信专用蓄电池组单独供电的时间应满足如下要求: 8.1.1.1 设于调度所、发电厂内的通信站:不少于6小时。8.1.1.2 设于变电站、开关站的通信站:不少于8小时。8.1.1.3 设在厂、站外的通信站:不小于24小时。8.1.1.4 交流电源不可靠、路程远可增加蓄电池容量。8.1.2 由DC/DC供电的通信设备与操作电源负荷按同样的事故放电时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