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医学知识培训培训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941449 上传时间:2022-12-27 格式:PPT 页数:27 大小:137.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伤寒医学知识培训培训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伤寒医学知识培训培训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伤寒医学知识培训培训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伤寒医学知识培训培训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伤寒医学知识培训培训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伤寒医学知识培训培训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伤寒医学知识培训培训课件.ppt(2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伤寒医学知识培训,伤寒医学知识培训,概 述,伤寒(Typhoid Fever)是由伤寒杆菌引起的经消化道传播的急性传染病临床特征:持续性发热、神经系统中毒症状、相对缓脉、脾肿大、玫瑰疹和白细胞减少,2,伤寒医学知识培训,概 述伤寒(Typhoid Fever)是由伤寒杆菌引起的经,病原学,伤寒杆菌为沙门氏菌属D族,革兰染色阴性短杆菌,有鞭毛,能活动,无芽胞及假膜普通培养基上可生长,含胆汁培养基生长更好粪坑及污水中可存活12个月,地面水中可存活23周。牛奶、肉类食品中还可繁殖。-20可长期存活。对光热、干燥、一般消毒剂等敏感,3,伤寒医学知识培训,病原学伤寒杆菌为沙门氏菌属D族,革兰染色阴性短杆

2、菌,有鞭毛,,病原学,菌体“O”抗原“O”抗体IgM鞭毛“H”抗原“H”抗体IgG体表“Vi” (virulence)抗原Vi抗体:流行病学意义,血清凝集试验(肥达氏反应),4,伤寒医学知识培训,病原学菌体“O”抗原“O”抗体IgM 血清凝集试验4伤寒,流行病学,一、传染源患者和带菌者二、传播途径:粪口水源污染暴发流行三、人群易感性青壮年为主,病后获持久免疫力预防接种可获得一定的免疫力四、流行特征热带和亚热带及夏秋季多见,5,伤寒医学知识培训,流行病学一、传染源5伤寒医学知识培训,发病机制,一、发病因素毒力 Vi抗原可干扰血清中的杀菌效能和吞噬功能病菌数量 菌量越大潜伏期越短,与病情经过无关肠

3、道内环境 肠道正常菌群有防止伤寒杆菌侵袭作用其他 胃酸过低、重度营养不良、贫血、低蛋白血症等,6,伤寒医学知识培训,发病机制一、发病因素6伤寒医学知识培训,发病机制,二、感染过程1. 潜伏期 病菌进入小肠后,经肠粘膜侵入集合淋巴结、孤立淋巴滤泡及肠系膜淋巴结中繁殖,经胸导管或门静脉入血,形成第一次菌血症2. 初期 ( 病程第1周)细菌扩散至骨髓、肝、脾及淋巴结等组织大量繁殖,潜伏期末再次大量侵入血流形成第二次菌血症,并释放内毒素,出现发热、皮疹及肝脾肿大等全身征象同时细菌随血循环扩散至全身各器官及皮肤等处,或经胆道进入肠道随粪便排出,或经肾脏随尿液排出,7,伤寒医学知识培训,发病机制二、感染过

4、程7伤寒医学知识培训,发病机制,3. 极期(病程第23周)病菌随胆汁再次入侵肠壁淋巴组织(尤其是回肠末端集合淋巴结和孤立淋巴滤泡) ,引起严重炎症反应和单核细胞侵润,继而出血、坏死形成溃疡。若病变波及血管则可引起出血,若溃疡深达浆膜则致肠穿孔病菌还可侵入其它组织引起病变如急性化脓性骨髓炎、肾脓肿、脑膜炎、急性胆囊炎、心包炎等4. 缓解期(病程第45周)免疫力增强,病菌从体内逐渐清除,组织修复而痊愈。约3%成为慢性带菌,少数由于免疫功能不足等引起复发,8,伤寒医学知识培训,发病机制3. 极期(病程第23周)8伤寒医学知识培训,发病机制,伤寒为胞内感染,细菌被吞噬后灭活,但有的在细胞内未能被杀灭又

5、不能与血液中的抗菌药物接触,反而被吞噬细胞保护起来,大量繁殖,不断向血液中释放病菌。所以伤寒菌血症、毒血症时间较长,治疗退热时间需要5日或更长,个别病人还可复发或再燃。细菌及其内毒素激活伤寒病灶内的单核细胞和中性粒细胞产生并释放致热源,导致患者持续性发热( 3周 )。,9,伤寒医学知识培训,发病机制伤寒为胞内感染,细菌被吞噬后灭活,但有的在细胞内未能,病理解剖,主要为全身单核吞噬细胞系统的炎性增生反应,最显著特征是以巨噬细胞为主的细胞浸润“伤寒细胞” 巨噬细胞胞质内含有吞噬的淋巴细胞、红细胞、伤寒杆菌及坏死组织碎屑,是本病的特征性病变“伤寒结节” 伤寒细胞聚积成团主要病变部位在回肠下段的集合淋

6、巴结和孤立淋巴滤泡第1周病变部位高度肿胀,镜下见大量巨噬细胞侵润、增生;第2周病变组织坏死;第3周坏死组织脱落形成溃疡,可发生肠出血或肠穿孔;第4周后溃疡组织逐渐愈合不留疤痕或狭窄肠系膜淋巴结病变与上述类似;肝、脾肿大,细胞变性和坏死吞噬作用增加及内毒素等的作用致血小板、白细胞减少或贫血,10,伤寒医学知识培训,病理解剖主要为全身单核吞噬细胞系统的炎性增生反应,最显著特征,临床表现,潜伏期:230天,平均12周一、典型伤寒初期(侵袭期)(第1周)起病缓慢,见发热、头痛、腹部不适、肌肉酸痛、厌食作呕、畏寒或轻度寒战等症状体温于57日达39或以上,脉率与体温平行部分患者出现便秘或腹泻第一周末肝脾可

7、以扪及,11,伤寒医学知识培训,临床表现潜伏期:230天,平均12周11伤寒医学知识培训,临床表现,极期(23周)(易并发肠出血及肠穿孔)持续高热3940,呈稽留热型极度虚弱,呈特殊中毒面容,表情淡漠、反应迟钝、耳鸣、听力减退。重者可有谵妄、抓空、昏迷相对缓脉,T40脉搏低于100次分。并发中毒性心肌炎时不明显脾肿大,质软;部分肝脏亦肿大,ALT升高,个别出现黄疸玫瑰疹,散布于前胸和上腹部,约24mm,暗红,压之退色,略高于皮面,数目不多,24日后消退,可再发消化系统症状厌食、腹胀、便秘或腹泻、腹部不适、腹痛,有的便血。腹部压痛,以右下腹最显著等。,12,伤寒医学知识培训,临床表现极期(23周

8、)(易并发肠出血及肠穿孔)12伤寒医学,伤寒医学知识培训培训课件,临床表现,二、不典型伤寒轻型一般症状较轻,T38左右,12周即可痊愈。儿童或早期接受抗菌药物治疗,或接受过伤寒菌苗注射者多见。临床上易漏诊或误诊。 暴发型起病急,中毒症状重,超高热或体温不升,血压降低,出现中毒性心肌炎、肠麻痹、休克与出血倾向等。预后凶险。迁延型起病与典型伤寒相似,但由于免疫功能低下,发热持续不退,热程可达5周以上。逍遥型起病时毒血症状较微,患者可照常工作。部分患者因突发肠出血或肠穿孔而就医始被发现。顿挫型起病较急,开始症状典型,但病程极短,于1周左右发热等症状迅速消退而痊愈。,14,伤寒医学知识培训,临床表现二

9、、不典型伤寒14伤寒医学知识培训,临床表现,三、再燃与复发再燃病程进入缓解期,体温接近正常时又重新上升,伤寒其它临床表现可再度出现。持续时间约57天。复发进入恢复期后(退热13周),临床症状再度出现,但病程较短(13周),症状较轻。两者都是病灶内细菌未被完全消灭,当机体免疫力不足时伤寒杆菌再度繁殖,并再次侵入血流,此时血培养可阳性。多见于抗菌药物治疗过短的患者。,15,伤寒医学知识培训,临床表现三、再燃与复发15伤寒医学知识培训,临床表现,四、慢性带菌者可在随访伤寒病人时发现,但也有无伤寒病史者,估计当时症状较轻,未被注意儿童慢性带菌者少见,成人中女性多见带菌者多为胆囊带菌,胆囊造影可发现胆石

10、或胆囊功能障碍带菌者有时可发展为急性胆囊炎慢性泌尿道带菌者少见。,16,伤寒医学知识培训,临床表现四、慢性带菌者16伤寒医学知识培训,临床表现,五、并发症 由于抗生素的应用,病变得到及时控制,故伤寒并发症已明显减少,但由于表现不典型,延误诊断,致肠出血、肠穿孔才确诊者也不少见。 肠出血 肠穿孔 中毒性肝炎 其它 中毒性心肌炎、肺部感染、胆囊炎、骨髓炎、肾盂肾炎等。,17,伤寒医学知识培训,临床表现五、并发症17伤寒医学知识培训,实验室检查,一、常规化验血常规WBC偏低或正常,中性粒细胞减少,嗜酸性粒细胞减少或消失,后者对诊断及观察病情都有价值,其消长与病情相一致。血小板也可减少。二、病原学检查

11、(细菌培养是确诊伤寒的主要手段)血培养病程第1周阳性率最高(80%),后逐渐下降,病程任何阶段都可获阳性结果。用玫瑰疹刮取物做也可获阳性结果。骨髓培养较血培养阳性率更高,可达90%以上,受病程及使用抗菌药物影响较小,已开始抗菌治疗者骨髓培养仍可阳性。粪便培养整个病程均可阳性,第34周阳性率最高,达75%,但应排除胆道带菌而患其它疾病尿培养病程第34周阳性率约25%,18,伤寒医学知识培训,实验室检查一、常规化验18伤寒医学知识培训,实验室检查,三、血清学检查 肥达反应(伤寒血清凝集反应,Widal Reaction) 伤寒菌体(O)抗原、鞭毛(H)抗原及副伤寒甲、乙、丙鞭毛抗原辅助诊断价值。病

12、程第1周末出现阳性,第34周阳性率达90%,效价随病程演变递增,第45周达高峰,恢复期应有4倍以上升高。 通常“O”效价1:80,“H”效价1:160才有诊断价值 每周检查1次,如凝集效价逐次递增,则诊断意义更大 接种伤寒、副伤寒菌苗后,在患其他发热性疾病时可出现回忆反应,仅有“H”抗体效价增高,而“O”抗体效价不高 伤寒与副伤寒甲、乙有部分共同“O”抗原。伤寒与副伤寒甲、乙、丙4种的鞭毛抗原各不相同。故诊断时需依鞭毛抗体凝集效价而定。 少数伤寒患者特异性抗体产生少,肥达反应始终呈阴性 Vi抗体的检测主要用于慢性带菌者的调查及疗效评价 乳胶凝集试验或SPA凝集试验,19,伤寒医学知识培训,实验

13、室检查三、血清学检查19伤寒医学知识培训,诊断,原因不明的持续12周发热都应想到本病的可能尤其是有流行病学史,特殊的中毒面容,相对缓脉,玫瑰疹,肝脾肿大,血白细胞减少,嗜酸性粒细胞消失及并发肠出血、肠穿孔等高度提示本病细菌培养阳性即可确诊。早期以血培养为主,以后骨髓、粪便、尿培养为主。曾用过抗菌药物的血培养阴性者应作骨髓培养。如临床表现典型而血培养阴性者,应参考肥达氏反应结果并结合流行病学资料、实验室检查综合考虑,20,伤寒医学知识培训,诊断原因不明的持续12周发热都应想到本病的可能20伤寒医学,鉴别诊断,病毒感染斑疹伤寒钩端螺旋体病急性病毒性肝炎布氏杆菌病急性粟粒性肺结核败血症其它疟疾、恶性

14、网状细胞病、风湿热以及变应性亚败血症等,21,伤寒医学知识培训,鉴别诊断 病毒感染21伤寒医学知识培训,治疗,一、一般治疗 隔离与休息给予消化道隔离,临床症状消失后连续两次粪便培养阴性方可解除隔离。发热期病人必须卧床休息。 护理皮肤及口腔护理、观察体温、脉搏、血压、腹部、大便等变化。 饮食给予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无渣饮食。退热后,食欲增强时,仍应继续进食一段时间无渣饮食,以免诱发肠出血和肠穿孔。注意维持水、电解质平衡。二、对症治疗 高热适当应用物理降温,慎用解热镇痛类发汗退热药,以免虚脱 便秘用开塞露或用生理盐水低压灌肠,禁用泻剂和高压灌肠 腹泻可用收敛药,忌用鸦片制剂 腹胀可用松节油腹

15、部热敷及肛管排气,禁用新斯的明类药物 激素的应用毒血症症状明显和高热病人如无禁忌可在足量有效的抗菌治疗下加用激素,疗程13天,22,伤寒医学知识培训,治疗一、一般治疗22伤寒医学知识培训,治疗,三、病原治疗氟喹诺酮类首选第三代喹诺酮类药物,其抗菌谱广,杀菌作用强,能抑制细菌DNA旋转酶,阻碍DNA复制,口服吸收完全,体内分布广,胆囊浓度高,副作用少,不易产生耐药。氟哌酸半衰期34小时,体内分布广,组织浓度高,毒副作用较轻。成人0.91.2g/日,分34次口服,连服2周。与氯霉素相比,复发率低及无明显白细胞降低,但退热时间与氯霉素相似。氟嗪酸氟啶酸、环丙氟哌酸头孢菌素类以第三代头孢效果较好,胆汁

16、浓度高,复发者少。头孢噻肟成人每次2克,每日2次,儿童50mg/kg,分两次,静脉滴注,疗程14日头孢哌酮头孢他啶,23,伤寒医学知识培训,治疗三、病原治疗23伤寒医学知识培训,治疗,氯霉素用于非耐药菌株伤寒。一般药后35天体温降至正常。每日25mg/kg,分4次口服或静滴,重症可加量。待体温降至正常并稳定23日后减为半量,再继续给药1014日间歇疗法可减少复发率及减轻毒性反应,开始用法同上,体温正常后23天停药,休息1周后再用半量或全量1周少数患者治疗过程中可发生粒细胞减少,严重者可发生再生障碍性贫血,疗程中应每周查血象2次,WBC2.5109/L应停药换其它抗菌药物。伴有G-6PD缺陷的患

17、者,用药后可发生溶血。个别可出现中毒性精神病,停药后可恢复。本药对带菌者无效。婴幼儿、血液病、肝肾功能障碍者忌用氨苄青霉素、复方磺胺甲噁唑,24,伤寒医学知识培训,治疗氯霉素24伤寒医学知识培训,治疗,四、并发症的治疗肠出血 绝对卧床,观察病情,禁食或进流食,补充血容量并加用止血药,必要时输血。如患者烦燥不安可给予镇静剂,大出血经积极治疗仍出血不止者可考虑手术治疗肠穿孔 抗菌治疗除针对伤寒杆菌外,还应兼顾肠道菌及厌氧菌,已局限者采取禁食、减少肠蠕动及胃肠减压,注意全身支持疗法及抗休克治疗,必要时采用手术治疗五、带菌者的处理氨苄西林 治疗46周;也可氧氟沙星、环丙沙星等治疗胆囊病变者可胆囊切除,

18、术前至术后23周用氨苄西林,25,伤寒医学知识培训,治疗四、并发症的治疗25伤寒医学知识培训,预防,一、控制传染源早发现、早诊断、隔离并治疗病人和带菌者。接触者医学观察3周 发病日起至临床症状完全消失、体温恢复正常后15日为止或停药后连续大便培养2次(每周1次)阴性方可出院 出院后应于第1、3、6、12个月时各进行粪便培养一次,发现带菌者应彻底治疗。四次阴性可恢复与食品、儿童有关的工作二、切断传播途径 搞好“三管一灭,饭前便后洗手,不进食生水和不洁食物三、保护易感者 目前国内应用的伤寒、副伤寒甲、乙三联菌苗是用伤寒、副伤寒甲、乙三种杆菌培养后经过加酚处理的死菌苗。一般皮下注射2次,间隔710天,70%85%的易感者即可获得保护,保护期34年。 近年有用伤寒杆菌Ty21a变异株制成的口服活菌苗,保护率达96%,26,伤寒医学知识培训,预防一、控制传染源26伤寒医学知识培训,谢谢!,27,伤寒医学知识培训,谢谢!27伤寒医学知识培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