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与副伤寒培训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943323 上传时间:2022-12-27 格式:PPT 页数:47 大小:207.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伤寒与副伤寒培训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伤寒与副伤寒培训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伤寒与副伤寒培训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伤寒与副伤寒培训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伤寒与副伤寒培训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伤寒与副伤寒培训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伤寒与副伤寒培训课件.ppt(4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伤寒与副伤寒,伤寒与副伤寒,伤 寒 typhoid fever,伤寒与副伤寒,2,伤 寒 typhoid fever 伤寒与副伤寒2,伤寒是由伤寒沙门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主要病变为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增生性反应,以回肠下端淋巴组织病变最明显。临床上以持续高热、相对缓脉、特殊中毒症状和消化道症状、肝脾肿大、玫瑰疹及白细胞减少等为特征。主要并发症为肠出血、肠穿孔。,伤寒与副伤寒,3,伤寒是由伤寒沙门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伤寒与副伤寒3,病 原 学,伤寒与副伤寒,4,病 原 学 伤寒与副伤寒4,伤寒沙门菌属于沙门菌属D组,革兰染色阴性,短杆状,有鞭毛,能运动,不产生芽胞,无荚膜。在含胆汁的培养基

2、上生长更好。细菌的抗原构造包括菌体(O)抗原、鞭毛(H)抗原和表面(Vi)抗原,菌体裂解时释放的内毒素,是主要致病因素。伤寒沙门菌在自然界生活力强,耐低温,但对光、热、干燥及消毒剂的抵抗力较弱。加热6015分钟或煮沸后立即死亡。消毒饮用水余氯达0.20.4mg/L时迅速杀灭。,伤寒与副伤寒,5,伤寒沙门菌属于沙门菌属D组,革兰染色阴性,短杆状,有鞭毛,能,鞭毛,电镜下的伤寒沙门菌,伤寒与副伤寒,6,鞭毛电镜下的伤寒沙门菌伤寒与副伤寒6,流 行 病 学,伤寒与副伤寒,7,流 行 病 学 伤寒与副伤寒7,1.传染源:为患者及带菌者。2.传播途径:粪-口途径传播。 3.人群易感性:普遍易感,病后可获

3、得持久性免疫力。伤寒、副伤寒之间无交叉免疫。 4.流行特征:全年均可见,以夏秋季最多。,伤寒与副伤寒,8,1.传染源:为患者及带菌者。2.传播途径:粪-口途径传播。,发病机制与病理,伤寒与副伤寒,9,发病机制与病理伤寒与副伤寒9,消化道伤寒杆菌 胃酸杀灭 小肠肠淋巴组织及肠系膜淋巴结 经胸导管入血,引起菌血症(潜伏期) 毒血症及败血症 肠过敏反应,伤寒与副伤寒,10,消化道伤寒杆菌,*伤寒杆菌在吞噬细胞中生存 清除困难, 易复发。*引起全身单核吞噬系统增生反应 肝脾肿大。*菌血症和内毒素血症全身中毒症状。*胆囊感染 可长期携带,慢性带菌者。,伤寒与副伤寒,11,*伤寒杆菌在吞噬细胞中生存 清除

4、困难,,肠道病理改变与四周病程关系*第1周淋巴组织增生肿胀呈纽扣样突起;*第2周肿大的淋巴结坏死;*第3周坏死组织脱落,溃疡形成,可有并发症;*第4周溃疡逐渐愈合。,伤寒与副伤寒,12,肠道病理改变与四周病程关系*第1周淋巴组织增生肿胀呈,脾脏显著增大肝脏轻度肿胀肝细胞混浊变性和灶性坏死,伤寒与副伤寒,13,脾脏伤寒与副伤寒13,临床表现,伤寒与副伤寒,14,临床表现 伤寒与副伤寒14,(一)典型伤寒,潜伏期:323d,一般1014d临床分四期初期极期缓解期恢复期,伤寒与副伤寒,15,(一)典型伤寒潜伏期:323d,一般1014d伤寒与副伤,初期,病程第1周。起病缓慢,体温呈阶梯状上升,1周内

5、达3940,伴有畏寒、全身不适、食欲不振、腹泻等。,伤寒与副伤寒,16,初期 病程第1周。起病缓慢,体温呈阶梯状上升,1周内达,极 期,病程第23周*发热:稽留热型,持续1014日或更长。*循环系统症状:患者体温高而脉率相对缓慢,部分出现重脉,儿童及心肌损害者相对缓脉不明显。*消化道症状:纳差、腹泻、便秘及明显腹胀。舌苔厚腻,舌尖及边缘质红无苔,有“伤寒舌”之称。,伤寒与副伤寒,17,极 期 病程第23周伤寒与副伤寒17,*肝脾肿大:半数以上病人于病程第1周末肝、脾开始肿大,质软,有些患者有肝功能损害。*皮疹:病程第1周末于胸腹部及背部出现玫瑰疹。直径约24mm,散在分布,约10个左右,多在3

6、4日内消退。*神经系统症状:患者常有表情淡漠、反应迟钝、听力减退等特殊面容,重者有谵妄、昏迷、虚性脑膜炎等。,伤寒与副伤寒,18,*肝脾肿大:半数以上病人于病程第1周末肝、脾开始肿大,质软,,缓解期,病程第34周体温逐步下降;腹胀消失,食欲好转;易发生肠出血及肠穿孔并发症。,伤寒与副伤寒,19,缓解期 病程第34周伤寒与副伤寒19,恢复期,病程第5周体温正常,症状消失,约1个月左右逐渐恢复健康。,伤寒与副伤寒,20,恢复期病程第5周伤寒与副伤寒20,伤寒“玫瑰疹”,伤寒与副伤寒,21,伤寒“玫瑰疹”伤寒与副伤寒21,(二)临床类型,轻 型:中毒症状轻,病程短。普通型:具有典型临床过程者。 迁延

7、型:持续时间长,肝脾肿大明显逍遥型:症状轻,部分患者以肠出血或肠穿孔为首发症状。 暴发型:急起病,重症。,伤寒与副伤寒,22,(二)临床类型 轻 型:中毒症状轻,病程短。伤寒与副伤,小儿伤寒不典型,起病急,常有上呼吸道症状;少见肠出血和肠穿孔。老年伤寒不典型,发热不高,易虚脱;病程迁延,病死率高。,伤寒与副伤寒,23,小儿伤寒伤寒与副伤寒23,再燃:病后23周体温开始下降但未恢复正常时,体温又再升高血培养阳性因菌血症未完全控制复发:热退后12周,临床症状再现血培养阳性因免疫功能低下,或抗菌治疗不彻底,伤寒与副伤寒,24,再燃:伤寒与副伤寒24,并 发 症,伤寒与副伤寒,25,并 发 症伤寒与副

8、伤寒25,*肠出血,病程第24周,轻重不一饮食不当、腹泻等常为诱因大出血的发生率约2%8%,伤寒与副伤寒,26,*肠出血病程第24周,轻重不一伤寒与副伤寒26,*肠穿孔,病程第24周,发生率约3%4%好发部位:回肠末段突发腹痛外周血白细胞数增高伴核左移体温再度升高腹部X线检查可见膈下游离气体征,伤寒与副伤寒,27,*肠穿孔 病程第24周,发生率约3%4%伤寒与副伤寒27,*中毒性肝炎:常见病程13周,肝肿大,压痛,ALT上升,可有轻度黄疸,肝脏损害在23周内恢复正常。*其它:可有支气管肺炎、中毒性心肌炎、急性胆囊炎、溶血性尿毒综合征等。,伤寒与副伤寒,28,*中毒性肝炎:常见病程13周,肝肿大

9、,压痛,ALT上升,可,诊 断,伤寒与副伤寒,29,诊 断伤寒与副伤寒29,(一)流行病学资料,注意当地伤寒的流行情况,接触史及不洁饮食史。既往病史、预防接种史。,伤寒与副伤寒,30,(一)流行病学资料 注意当地伤寒的流行情况,接触史及不洁饮食,(二)临床表现,典型表现起病缓,持续发热1周以上消化道症状:腹胀、便秘或腹泻表情淡漠、呆滞,伤寒面容相对缓脉,玫瑰疹、脾肿大白细胞不高,嗜酸细胞降低并发肠出血或肠穿孔则有助诊断,伤寒与副伤寒,31,(二)临床表现 典型表现伤寒与副伤寒31,(三)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白细胞数减少,嗜酸细胞减少或消失。肥达反应阳性确诊依据是检出伤寒沙门菌早期以血培养为主对

10、已用抗生素的病人可考虑作骨髓培养粪便培养确定排菌状态,伤寒与副伤寒,32,(三)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白细胞数减少,嗜酸细胞减少或消失。伤,伤寒与副伤寒培训课件,上呼吸道或肠道病毒感染流行性斑疹伤寒钩端螺旋体病 粟粒性肺结核败血症,伤寒与副伤寒,34,上呼吸道或肠道病毒感染伤寒与副伤寒34,治 疗,伤寒与副伤寒,35,治 疗伤寒与副伤寒35,(一)一般治疗,隔离与休息 :消化道隔离护理与饮食 :无渣或少渣半流食,伤寒与副伤寒,36,(一)一般治疗 隔离与休息 :消化道隔离伤寒与副伤寒36,(二)对症治疗,高热:温水或酒精擦身,不宜用大量退热药; 便秘:开塞露或生理盐水低位灌肠,忌用泻药; 腹胀:松

11、节油腹部热敷或肛管排气,禁用新斯的明;毒血症状严重或有心肌损害时加用小剂量肾上腺皮质激素,但有明显腹胀者慎用,以免诱发肠出血、肠穿孔。,伤寒与副伤寒,37,(二)对症治疗 高热:温水或酒精擦身,不宜用大量退热药; 伤,(三)病原治疗,喹诺酮类:为首选药物。 头孢菌素类 :孕妇与儿童亦可选用。 氯霉素:不推荐用,但仍是非耐药伤寒的有效药物。退热后继续用1014d,总疗程23周。,伤寒与副伤寒,38,(三)病原治疗 喹诺酮类:为首选药物。 伤寒与副伤寒38,(四)并发症治疗,肠出血禁食,严密观察,止血,适量输血;大量出血,内科治疗无效,可考虑手术。肠穿孔禁食水,胃肠减压,静脉输液,控制腹膜炎;视情

12、况予以手术治疗,伤寒与副伤寒,39,(四)并发症治疗 肠出血伤寒与副伤寒39,(五)慢性带菌者的治疗 氨苄西林与丙磺舒联合,连用46周,或复方新诺明、喹诺酮类药物亦可选用。 如合并胆道疾病,须同时进行胆囊切除术。,伤寒与副伤寒,40,(五)慢性带菌者的治疗 伤寒与副伤寒40,预 防,伤寒与副伤寒,41,预 防 伤寒与副伤寒41,管理传染源急性患者接触者 饮食服务行业从业人员 切断传播途径粪便、水源和饮食卫生管理保护易感人群 主动免疫:预防接种,伤寒与副伤寒,42,管理传染源伤寒与副伤寒42,副伤寒,伤寒与副伤寒,43,副伤寒伤寒与副伤寒43,副伤寒(paratyphoid fever)包括副伤

13、寒甲、乙、丙三种,分别由副伤寒甲、乙、丙沙门菌引起。副伤寒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病理变化、临床表现、诊断、预防及治疗基本上与伤寒相同。,伤寒与副伤寒,44,副伤寒(paratyphoid fever)包括副伤寒甲、,副伤寒甲、乙的主要特点,潜伏期短; 急起病,病程短,中毒症状轻,弛张热多见,腹泻多见; 玫瑰疹出现早、且较多、形态多样; 肠出血、肠穿孔并发症少见,病死率低,易复发。,伤寒与副伤寒,45,副伤寒甲、乙的主要特点 潜伏期短; 伤寒与副伤寒45,副伤寒丙的主要特点,败血症型:为主要类型,起病急、寒战、高热,热型不规则,常有皮疹,肝脾大,半数以上病人可并发极顽固的化脓性病灶,治疗较困难;伤寒型:症状与副伤寒甲、乙大致相似,但较易出现肝功能异常;胃肠型:以胃肠炎症状为主,病程短。,伤寒与副伤寒,46,副伤寒丙的主要特点 败血症型:为主要类型,起病急、寒战、高热,治 疗,与伤寒相同。并发化脓性病灶者,应在抗菌治疗的同时,进行外科手术治疗。,伤寒与副伤寒,47,治 疗 与伤寒相同。伤寒与副伤寒4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