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产5500吨丙烯酸悬浮聚合间歇操作工艺的设计.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943915 上传时间:2022-12-27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532.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年产5500吨丙烯酸悬浮聚合间歇操作工艺的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年产5500吨丙烯酸悬浮聚合间歇操作工艺的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年产5500吨丙烯酸悬浮聚合间歇操作工艺的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年产5500吨丙烯酸悬浮聚合间歇操作工艺的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年产5500吨丙烯酸悬浮聚合间歇操作工艺的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年产5500吨丙烯酸悬浮聚合间歇操作工艺的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年产5500吨丙烯酸悬浮聚合间歇操作工艺的设计.docx(2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武汉工程大学邮电与信息工程学院课程设计说明书武汉工程大学邮电与信息工程学院课程设计说明书论文题目:年产5500吨丙烯酸悬浮聚合间歇操作工艺的设计学 号: 学生姓名: 专业班级: 07高分子材料01班 指导教师: 总评成绩: 2011 年 1 月 14 日22目 录摘 要IAbstractII第1章文献综述11.1丙烯酸11.2高吸水树脂31.3反相悬浮聚合5第2章工艺流程设计72.1工艺流程简介72.2工艺流程的分析8第3章物料衡算103.主要原料丙烯酸的投料量103.2中和罐物料衡算103.3NaOH溶液调配罐物料衡算123.4分散介质调配罐物料衡算133.5聚合反应器物料衡算143.6引发

2、剂调配罐物料衡算153.7整理并校核计算结果16第4章 设计小结18致 谢19附 录21参考文献20摘 要本次设计采用反相悬浮液法进行丙烯酸-丙烯酸钠共聚物的工艺设计。设计过程中对丙烯酸、高吸水性树脂、反相悬浮液法的基本性能、用途、国内外发展状况、发展趋势等进行了系统的综述。然后对工艺流程进行了简单的分析及设计,聚合工艺过程按一下顺序:原料准备工序、聚合工序、分离工序、聚合物后处理工序。以丙烯酸和氢氧化钠为原料,对各个聚合工序做物料衡算并简述其工艺流程。最终,利用Auto CAD绘制工艺流程图和物料平衡关系图。关键词:反相悬浮液;丙烯酸-丙烯酸钠共聚;物料衡算;工艺流程武汉工程大学邮电与信息工

3、程学院课程设计说明书AbstractIn chemical production, Polymerization of acrylic acid mostly by suspension polymerization of multi-batch operation of the production process. This course is designed for intermittent operation of the production of suspension polymerization acrylic acid process design. process main

4、ly composed of the following processes: raw material preparation process, the polymerization process, polymer post-processing work, the design process in this major polymerization process is designed, in the design process polymerization process in which materials should also be accounted for. Draw

5、process flow diagram and material balance diagram。Keywords:Inverse suspension;Copolymerzation;Material balance;Initiator process第1章 文献综述1.1 丙烯酸1.1.1丙烯酸的用途丙烯酸及其酯类作为高分子化合物的单体,世界总产量已超过百万吨,而由其制成的聚合物和共聚物(主要是乳液型树脂)的产量将近500万吨。这些树脂的应用遍及涂料,塑料、纺织、皮革、造纸、建材,以及包装材料等众多部门。丙烯酸及其酯类可供有机合成和高分子合成,而绝大多数是用于后者,并且更多地是与其他单体

6、,如乙酸乙烯、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等进行共聚,制得各种性能的合成树酯、功能高分子材料和各种助剂等1。其主要应用领域有:1.经纱上浆料:由丙烯酸、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丙烯腈、聚丙烯酸铵等原料配制的经纱上浆料,比聚乙烯醇上浆料容量退浆,节省淀粉。2.胶粘剂:用丙烯酸、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丙烯酸-2-乙基己酯等共聚乳胶,可作静电植绒、植毛的胶粘剂,其坚牢性和手感好。3.水稠化剂:用丙稀酸和丙烯酸乙酯共聚物制成高分子量的粉末。可作稠化剂,用于油田,每吨产品可增产500t原油,对老井采油效果较好。4.铜版纸涂饰剂:用丙烯酸、丙烯酸丁酯、丙烯酸-2-乙基己酯、苯乙烯等四元共聚乳胶作铜版纸涂料,保

7、色不泛黄,印刷性能好,不粘辊,比丁苯胶乳好可节省干酷素。5.聚丙烯酸盐类:利用丙烯酸可生产各种聚丙烯酸盐类产品(如铵盐、钠盐、钾盐、铝盐、镍盐等)。用作凝集剂、水质处理剂、分散剂、增稠剂、食品保鲜剂耐酸碱干燥剂,软化剂等各种高分子助剂。1.2.2丙烯酸的需求近10年多来, 我国丙烯酸工业发展很快, 但仍不能满足迅速增长的市场需求, 1996年供需缺口为2.38万吨,1998年上升至5.37万吨,2001年17.84万吨。国内自给率呈逐年下降趋势,由1996年的80%降至2001年的44%,对进口依赖度相应由20%增加到56%。但此后由于新建装置投产, 对进口依存度呈下降趋势,由2002年42.

8、3%下降至2004年40.3%、2005年19.9%、2006年9.6%和2007年8.2%。丙烯酸进口量由1996年2080吨 增加到2001年6.71万吨、2002年10.88万吨、2003年10.97万吨和2004年11.40万吨, 由于产量大幅增长,2005年进口量下降到10.11万吨,2006和2007年进口量分别下降到5.26万吨和5.12万吨。表2列出近年我国丙烯酸产量、进出口量和消费量。表1-1 近年我国丙烯酸进出口量和表观消费量,单位:万吨年份产量进口量出口量表观消费量200114.756.710.0521.41200214.9310.880.1225.69200315.48

9、10.970.1326.32200417.0211.400.2828.14200537.1910.110.9146.39200651.305.262.0454.52200759.305.122.2162.21据分析,建筑、纺织、包装材料和卫生材料领域将成为中国丙烯酸酯市场未来发展的四大驱动力。中国居民住房条件和人均居住面积将会进一步改善和提高,住宅建设快速发展,对丙烯酸乳胶建筑涂料和建筑密封胶的需求量将会大幅增长。建筑行业仍将是我国丙烯酸及酯的主要消费领域。丙烯酸及酯在建筑涂料和胶粘剂方面的开发应用前景非常好,其中丙烯酸2-乙基己酯主要用于生产胶粘剂,聚丙烯酸乙酯则主要用于生产涂料。丙烯酸酯类

10、建筑乳液产品因性能优异和对环境友好,可用作内、外墙涂料,深受用户青睐。预计2010年我国建筑涂料需求量将达280万吨,配套的通用丙烯酸酯消费量为30万吨。化纤工业已成为国民经济主导产业和外向型产业。预计到2010年,中国纺织服装出口额将达到1200 亿美元,约占世界纺织品出口总额的30%。化纤和纺织服装业发展及产品档次提高,对丙烯酸酯类高档纺织浆料、涂料印花浆和加工用胶粘剂等需求必将大幅增长2。随着中国包装材料业迅速发展,包装胶粘带用丙烯酸酯类胶粘剂需求量将不断增长。2007年,中国压敏胶粘剂制品(胶带及标签)产量约为62亿m2,共消耗丙烯酸酯类压敏胶34万吨。预计今后中国压敏胶需求增速将高达

11、20%。随着中国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卫生材料需求量日益扩大。预计上述卫生用品年均需求增速为12%13%,到2010年对高吸水性树脂的需求量将达8万吨,将极大地拉动丙烯酸及酯的消费。国家限制或禁止使用磷酸盐类助洗剂,洗涤剂行业推行无磷化,将大大促进聚丙烯酸钠盐的发展。目前我国聚丙烯酸钠盐类助洗剂年消费量仅约为6000 吨,若全国洗涤剂实现无磷化,按添加量1%计,聚丙烯酸钠盐类年用量可达3万吨,市场潜力巨大。在汽车工业,丙烯酸酯橡胶具有耐热、耐老化、耐油、耐臭氧、抗紫外线等性能,广泛应用于各种高温、耐油环境中,特别是用于汽车曲轴、阀杆、汽缸垫、液压输油管等。过去丁腈橡胶和氯丁橡胶制备的传统汽车配

12、件已不能适应现代汽车的要求,将逐渐被性能优异的丙烯酸酯橡胶所替代3。2007年国内汽车工业对丙烯酸酯橡胶需求量达8700吨,2010年将达1.3万吨。综上所述,受建筑、纺织、包装和卫生材料领域拉动,中国丙烯酸酯市场未来仍将高速发展。2005年中国丙烯酸酯需求量达到72万吨,2006年中国丙烯酸酯需求量达84万吨,2007年需求量达88万吨,占世界总消费量的26%;2010年和2015年需求量将分别达到116万吨和170万吨,2010年消费量约占世界总消费量的31.4%,届时中国将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丙烯酸消费大国。1.2 高吸水树脂1.2.1高吸水树脂的性能高吸水树脂(Super Absorbe

13、nt Polymer,SAP)是一种新型功能高分子材料。它具有吸收比自身重几百到几千倍水的高吸水功能,并且保水性能优良,一旦吸水膨胀成为水凝胶时,即使加压也很难把水分离出来。因此,它在个人卫生用品、工农业生产、土木建筑等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用途。高吸水树脂是一类含有亲水基团和交联结构的大分子,最早由Fanta等采用淀粉接枝聚丙烯腈再经皂化制得。按原料划分,有淀粉系(接枝物、羧甲基化等)、纤维素系(羧甲基化、接枝物等)、合成聚合物系(聚丙烯酸系、聚乙烯醇系、聚氧乙烯系等)几大类。其中聚丙烯酸系高吸水树脂较淀粉系及纤维素系相比,具有生产成本低、工艺简单、生产效率高、吸水能力强、产品保质期长等一系列优点

14、,成为当前该领域的研究热点。目前世界高吸水树脂生产中,聚丙烯酸系占到80%。高吸水树脂一般为含有亲水基团和交联结构的高分子电解质。吸水前,高分子链相互靠拢缠在一起,彼此交联成网状结构,从而达到整体上的紧固。与水接触时,水分子通过毛细作用及扩散作用渗透到树脂中,链上的电离基团在水中电离。由于链上同离子之间的静电斥力而使高分子链伸展溶胀。由于电中性要求,反离子不能迁移到树脂外部,树脂内外部溶液间的离子浓度差形成反渗透压。水在反渗透压的作用下进一步进入树脂中,形成水凝胶。同时,树脂本身的交联网状结构及氢键作用,又限制了凝胶的无限膨胀。当水中含有少量盐类时,反渗透压降低,同时由于反离子的屏蔽作用,使高

15、分子链收缩,导致树脂的吸水能力大大下降。通常,高吸水树脂在0.9% NaCl溶液中的吸水能力只有在去离子水中的1/10左右。吸水和保水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林润雄等对此进行了热力学探讨。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高吸水树脂能自发地吸水,水进入树脂中,使整个体系的自由焓降低,直到平衡。若水从树脂中逸出,使自由焓升高,则不利于体系的稳定。差热分析表明,高吸水树脂吸收的水在150以上仍有50%封闭在凝胶网络中。因此,常温下即使施加压力,水也不会从高吸水树脂中逸出,这是由高吸水树脂的热力学性质决定的。高吸水聚合物是上世纪60年代末发展起来的。1961年美国农业部北方研究所首次将淀粉接枝于丙烯腈,制成一种超过

16、传统吸水材料的 HSPAN淀粉丙烯腈接枝共聚物。1978年日本三洋化成株式会社率先将高吸水聚合物用于一次性尿布,从此引起了世界各国科学工作者的高度重视。上世纪70年代末,美国UCC公司提出用放射线处理交联各种氧化烯烃聚合物,合成了非离子型高吸水聚合物,其吸水能力达到2000倍,从而打开了合成非离子型高吸水聚合物的大门。1983年,日本三洋化成又采用丙烯酸钾在甲基二丙烯酰胺等二烯化合物存在下,进行聚合制取高吸水聚合物。之后,该公司又连续制成了各种改性聚丙烯酸和聚丙烯酰胺组合的高吸水聚合物体系。上世纪末,各国科学家又相继进行开发,使高吸水聚合物在世界各国迅速发展。目前,已形成日本触媒、三洋化成和德

17、国Stockhausen公司三大生产集团三足鼎立态势,它们控制着当今世界70的市场,彼此之间又以技术合作方式进行国际性联合经营,垄断世界所有国家的高吸水聚合物销售权。1.2.2高吸水树脂用途目前其主要用途仍然是卫生用品,约占市场总量的70左右。由于聚丙烯酸钠高吸水树脂吸水能力很大,并具有优异的保水性能,所以作为土壤保水剂在农业、林业方面应用范围很广。如果在土壤中加入少量的高吸水性聚丙烯酸钠,就能提高某些豆类的发芽率和豆苗的抗旱能力,使土壤的透气性能增强。另外,由于高吸水树脂的亲水性及优良的防雾性和抗结露性能,所以又可作为新的包装材料。利用高吸水聚合物独特性能制成的包装薄膜可有效地保持食品鲜度。

18、在化妆品中加入少量的高吸水聚合物,还可使其乳液粘度增大,是一种理想的增稠剂。利用高吸水聚合物只吸水不吸油或有机溶剂的特点,在工业上又可作为脱水剂。由于高吸水聚合物具有无毒、对人体无刺激性、无副反应、不引起血液凝固等特点,近年来,已被广泛应用于医药领域。例如,用于含水量大、使用舒适的外用软膏;生产能吸收手术及外伤出血和分泌液,并可防止化脓的医用绷带及棉球;制造能使水分和药剂通过而微生物不能透过的抗感染性人造皮肤等。1.2.3高吸水树脂发展趋势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环境保护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如果将高吸水聚合物装入到一个可溶于污水的袋中,并将此袋浸入污水中,当袋子被溶解后,高吸水聚合物就可迅速地

19、吸收液体而使污水固体化。在电子工业中,高吸水聚合物还可用作湿度传感器、水分测量传感器及漏水检测器等。高吸水聚合物可作为重金属离子吸附剂及吸油材料等。近年来,国内外有关交联聚丙烯酸耐盐性高分子吸水树脂的制备方法有很多报道,如于祖荣等提出采用甲醇对树脂进行处理;任敬福、张林香等采用活化高岭土作为树脂添加剂;Bailey等采用纤维素酯或醚和丙烯酸酯接枝共聚;Rebre、小林隆俊采用了不同的悬浮稳定剂。这些研究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所制备的高吸水树脂的耐盐性但是仍没有解决吸盐水能力不强的问题,且有的方法后处理工艺复杂,提高了树脂的成本。总之,高吸水聚合物是一种用途非常广泛的高分子材料,大力开发高吸水聚

20、合物树脂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今年在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干旱少雨的情况下,如何进一步推广和使用高吸水聚合物,是摆在农业和林业科技工作者面前的一项迫切任务。在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过程中,在改良土壤的工作中,大力开发和应用高吸水聚合物的多种实用功能,具有现实的社会效益和潜在的经济效益。高吸水树脂是一种新型功能高分子材料,在工业上具有广泛的用途。由于其高的吸水和保水性能,近年来在种苗培育以及困难立地造林领域正越来越受到关注。但传统的高吸水树脂普遍存在吸收纯水能力较强而吸收盐水能力不足的问题,限制了高吸水树脂在农林领域的应用4。从组成来说,高吸水树脂主要有丙烯酸接枝淀粉(纤维素)类和聚丙烯酸盐两大类。其中,

21、后者因为制备工艺相对简单、稳定性高、不易霉变,是目前市场超强吸水树脂的主要品种。1.3 反相悬浮聚合迄今已开发出来的高吸水性树脂有淀粉类、纤维素类和合成树脂类。淀粉类制备工艺复杂、产品耐热性能差、易腐烂变质、不易贮存。纤维素类吸水性能相对较差,而合成树脂类(尤其是聚丙烯酸)则具有原料来源丰富、合成工艺简单、能够防霉防变、吸水率高等优点,是当前市场上占绝对优势的品种。聚丙烯酸盐类高吸水性树脂主要采用溶液聚合法和反相悬浮法合成。如果聚合物不溶于单体溶液里,液滴中就会形成沉淀,这样就会形成不透明且通常为非规则形状的颗粒。而如果形成的聚合物部分溶于单体溶液中,那最终产物的组成就很难预测了。聚合产生的颗

22、粒可以应用于很多技术中,比如模塑。然而它们的最大应用还是在色谱分离领域中作为分离材料(比如离子交换树脂,酶固载支撑材料)得以应用。这种应用通常需要大的比表面积,即在珠状颗粒内部结构中产生所需要尺寸大小的孔洞。聚合物珠子怎样才可以做到内部有孔可以在单体相中引入一种惰性稀释剂,也可以叫它做致孔剂。聚合结束后将它提取出来。其它添加剂可以包括紫外稳定剂(芳香酮或芳香酯),热稳定剂(乙烯氧衍生物,无机金属盐),模润滑剂以及泡沫剂5。其中反相悬浮法具有反应热易排除、聚合过程稳定、能够直接得到粒状产品、无须粉碎工序、产品易干燥、产物的综合吸水性能好等优点,采用反相悬浮法能够合成医疗卫生用品所需的高品质吸水性

23、树脂,在我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第2章 工艺流程设计2.1工艺流程简介图2.1 丙烯酸反相悬浮聚合间歇操作物料平衡关系图化工设计就是在建造化工生产装置之前,根据一定的任务要求,将化工装置的生产过程全部用图纸、表格、文字说明等方式概述出来的过程及结果。来自中的纯丙烯酸用原料泵分批加入中。NaOH水溶液的浓度为,在中被稀释成浓度为的溶液,然后按一定比例缓慢加入中与丙烯酸进行中和反应,得到中和度为的丙烯酸与丙烯酸钠混合物(简称单体),再加入适量水,得到单体浓度为的溶液。正庚烷与一定量的分散稳定剂在中进行配制得到分散液,其按比例与单体溶液共同进入反应器中,然后加入在中配制好的引发剂浓度为的水溶液6。反

24、应大约进行2.5小时。反应结束后,聚合物混合液被送至分离工序及后处理工序进行分离、干燥、包装等处理,得到最终产物。正庚烷经蒸馏处理后循环使用。2.2工艺流程的分析 2.2.1反应方程式 在、中是单纯的物料混合配制,无相变化与化学变化。 在中的丙烯酸被中和,中和反应方程式如下: 在中引发剂引发单体进行自由基聚合,其反应方程式如下:丙烯酸自由基聚合中单体相对分子质量与聚合物结构单元相对分子质量无化学计量上的变化,引发剂会结合到聚合物分子链上。2.2.2 收集数据 生产规模。设计任务书中规定的年产量(生产能力):4500t/a 生产时间。年工作日:330d/a(24h/d)间歇操作,、每天8批,由于

25、引发剂用量很少,所以每天配制一批即可。 质量标准。原料NaOH溶液浓度为,其他原料均视为纯物质。因为只对聚合工序做物料衡算,所以不用考虑产品的其他质量指标。化学变化参数。加入的NaOH能够与丙烯酸完全反应,生成丙烯酸钠。各组分相对分子质量如表2-1所示:表2-1 各组分相对分子质量化合物丙烯酸NaOH丙烯酸钠单体混合物相对分子质量72409418其中:中和的丙烯酸单体混合物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聚合反应过程中单体完全参加反应,转化率可视为,单体混合物与聚合物之间无化学计量上的变化,但引发剂结合到聚合物分子链上,会使聚合物数量略有增加。选择计算基准与计算单位因为是间歇操作过程,所以基准为“批”,单

26、位为B/d。大部分设备的操作周期为8B/d,只有(引发剂调配罐)是1B/d。但引发剂向进料周期仍与其他设备相同,所以在做物料衡算时,物料的数量仍以8B/d计算。在做设备工艺计算时,的体积大小应按1B/d处理量进行。表2-2 技术指标项目内容技术指标聚合后处理损失率聚合物质量丙烯酸中和度(摩尔)原料NaOH水溶液浓度(质量)中和用NaOH水溶液浓度(质量)单体水溶液浓度(质量)引发剂用量单体质量引发剂水溶液浓度(质量)分散稳定剂用量单体质量散介质(正庚烷)用量与单体质量为4:1正庚烷循环用量正庚烷总用量第3章 物料衡算3.1主要原料丙烯酸()的投料量用顺流程的计算顺序进行物料衡算必须先求出主要原

27、料(丙烯酸)每批投料量。该生产装置年产量5500t,年开工340天,每天生产8批,后处理中聚合损失率。每批应生产聚合物数量为:引发剂(单体质量)全部结合到聚合物中;单体转化成聚合物,且单体相对分子质量与聚合物结构单元相对分子质量相同;单体混合物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丙烯酸的中和度为):可得丙烯酸相对分子质量:单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丙烯酸投料量 表3-1 数据汇总表(1)项目内容数据每批应生产聚合物数量丙烯酸投料量单体混合物相对分子质量3.2 (中和罐)物料衡算M4V102M6M1M5 图3.1 物料平衡示意图已知:丙烯酸中和度、丙烯酸相对分子质量、NaOH相对分子质量、单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M1 (原

28、料丙烯酸)M4 (NaOH溶液)NaOH: : 合计: (单体溶液)单体: : 合计: (无离子水B)对中组分水做物料衡算有:中和反应生成水中和反应生成水: 无离子水B: 对做全物料平衡计算,进行校核。由物料守恒定律应有:即: 说明物料衡算是正确的。表3-3数据汇总表(2)项目内容数据M1 (原料丙烯酸)M4 (NaOH溶液)(单体溶液)(无离子水B)3.3 (NaOH溶液调配罐)物料衡算 M2V101M4M3图3.2 物料衡算示意图(NaOH溶液) NaOH: : ( NaOH浓溶液)NaOH: : 合计:对中组分水做物料衡算:对做全物料平衡计算,进行校核。由物料守恒定律得:即:说明物料衡算

29、是正确的。表3-4数据汇总表(3)项目内容数据( NaOH浓溶液)M3(V101中组分水)M4 (NaOH溶液)3.4 (分散介质调配罐)物料衡算V103M7M8M9图3.3 物料平衡示意图已知:正庚烷:单体分散稳定剂单体质量(正庚烷)循环正庚烷新鲜正庚烷(分散稳定剂)(分散液)对做全物料衡算,进行校核。由物料守恒定律得:即:,说明物料衡算是正确的。表3-5数据汇总表(4)项目内容数据(正庚烷)循环正庚烷新鲜正庚烷(分散稳定剂)(分散液)3.5 (聚合反应器)物料衡算M10R101M1222M11图3.4 物料平衡示意图(待聚合液)单体:(分散液)合计:(引发剂水溶液)已知:引发剂用量单体质量

30、 引发剂水溶液浓度(质量) 引发剂: 则: 合计:(聚合物混合液) 分散稳定剂: 正庚烷: :聚合物:(与设计任务相符合)合计:对做全物料平衡计算,进行校核。由物料守恒定律应有:即:,说明物料衡算是正确的。表3-6 数据汇总表(5)项目内容数据(待聚合液)(引发剂水溶液)(聚合物混合液)3.6 (引发剂调配罐)物料衡算已知:引发剂溶液每天配制一批,供8批反应使用。(引发剂):():表3-7 数据汇总表(6)项目内容数据(引发剂)()3.7整理并校核计算结果M2聚合工序M1M3M11M5M7M8M2 图3.5 总物料平衡示意图对聚合工序做全物料平衡计算(图3-5),进行校核。由物料守恒定律有:即

31、: 说明整个聚合工序的物料衡算过程是正确的。表3-2 丙烯酸反相悬浮聚合间歇操作物料平衡表 单位:物流号丙烯酸单体NaOH引发剂正庚烷分散稳定剂聚合物合计1370.6891370.689571.120571.1201142.240761.493761.493571.1201332.6131903.733469.589469.5891684.8052059.2063744.0116739.2206739.22033.69633.6966739.22033.6966772.9161684.8052059.2066739.22033.69610516.9273.3703.3706.7402062.5

32、766739.22033.6961688.17510523.66726.96026.960第4章 设计小结在设计之前,我们比较全面地学习里化工及相关知识,对化工产品研发,生产及诸多性能有一些认识。但涉及到化工工艺生产过程进行具体自主设计尚有困难。我开始查阅资料并整理自己以前的知识体系,搜集会设计到的专业及非专业知识,在老师的指导下及小组讨论结果初步确定这个设计过程。完成一系列工艺设计及书写设计说明书后,回顾整个过程,倍感轻松。本次课程设计,为下学期的毕业设计打好基础,而这也为以后走上工作岗位进行工程项目设计做了准备。的确,理论用于实际需要尝试,接下来的日子,我将努力史自己收益于理论,贡献于实际

33、,正所谓学有所用。其中许多工艺流程的工艺单元都具有代表性。掌握这些典型单元的设计,能够更好的理解其他化工产品的单元设计,好将设计具体的化工过程打下良好的基础。致 谢这次的课程设计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一个挑战,课程设计中的很多具设计的专业知识我们从来都没有学习过,再加上我们以前学习的知识一点都不牢固,所以刚开始的时候我们真是束手无策。好在通过朱老师多次对我们悉心的指导和各成员日夜不停地学习,使我们慢慢明白了设计的方向和方法。本设计自开始以来,得到专业老师和同学的帮助和支持,在此我诚挚的感谢朱薇老师耐心的指导和谆谆教导。在此,感谢我们组其他同学给予我的支持和帮助。由于本人的知识和水平有限,本设计肯定存在许多不妥之处,望审阅老师批评指正。参考文献1 闫福安.涂料树脂合成及应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2 陈昀.聚合物合成工艺设计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3 赵德仁,张慰盛.高聚物合成工艺学M.化学工业出版社,19964 潘祖仁.高分子化学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5 匡国柱,史启才.化工单元过程及设备课程设计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6 陈敏恒等.化工原理M.第二版化学工业出版社,1999附 录1 丙烯酸悬浮聚合间歇操作物料平衡关系示意图;2 丙烯酸悬浮聚合间歇操作工艺流程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