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朴:廉风翰墨传百世.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1947528 上传时间:2022-12-27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9.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游朴:廉风翰墨传百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游朴:廉风翰墨传百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游朴:廉风翰墨传百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游朴:廉风翰墨传百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游朴:廉风翰墨传百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游朴:廉风翰墨传百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游朴:廉风翰墨传百世.docx(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游朴:廉风翰墨传百世游朴(1526-1599年),字太初,号少涧,别号柏谷畸人,明代福宁州柘洋(今福建柘荣县)人,少年聪慧,有神童之称,至49岁才考中进士进入仕途,70岁辞官返乡。虽然仅有20余年的仕宦生涯,却以其神明断狱和清廉仁政知名于世,传颂至今。游朴文学造诣亦深,是闽东为数不多有诗文集传世的历史名人,其乐府被称为“一时独步,但极少受今人关注。持法平正仁政惠民明万历二年(1574年),游朴考中进士,任四川成都府推官,迁大理寺评事、右寺副、左寺正,转刑部郎中,三主法司,无一冤狱,擢湖广参政。游朴既严格章法,持法平正,又德教化民,兴利除害。其文政颂可见其仁政惠民之思想:疆土田,劝耕桑,均赋役,

2、裁经费,抑强横,恤孤茕,远近习,杜佞悻,剔奸蠹,节浮冗,兴学校,登俊髦,缮壕隍,饬武备,察民隐,平物价。士咏于庠,农歌于野,商贾讴于市,行旅怀于途。”游朴奉行以民为本的仁政思想,在一地为官便造福一方百姓。初任成都府推官,他行遍全蜀,清理冤狱,并深入民间,了解吏治之弊与民生之艰,上书两院,提议裁撤地方冗员,建立一套精简有效的人事机制;建议以原议官价征收农粮,以纾民困;认为应调整军防方略,希望在提升军事力量的同时也能减轻民役、缓和兵民矛盾。6年后,任职大理寺,潜心研究狱词,平反冤案,秉公执法。大理寺任满6年,游朴本应升迁,但深受法司倚重而转任刑部郎中。万历福宁州志记其“每平亭疑辞,百姓无不吐舌称为

3、神明。及上漱录,大司空署考天下第一,海内传颂其文,比之子产。朝廷敕书称其国刑不僭,民命无冤,足称惟良。任职刑部的官员多以之为师。万历十七年(1589年)任广东按察司副使,游朴改革盐法弊端,且不畏强权,揭发总兵李栋的恶行,却遭小人构陷,所幸因李栋恶名远扬,舆论自有公道。两广总督萧念渠为游朴题词曰:才与诚合,仕以学优。绳贪吏因而招尤,恤伤民终焉永誉。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游朴升任湖广布政司右参政,正值饥荒,游朴竭力抑制豪强,救助灾民,活民数万,并提出暂停筑堤之役,让百姓休养生息。当时承天府荆门豪强李天荣称霸一方,监司及郡邑长吏受其驱遣而鱼肉百姓。有一天,李天荣从学校里抓了一个秀才,斫断秀才的

4、手指和脚趾,同校诸生不敢吭声。游朴非常愤怒,他正坐在衙斋里,忽然在他面前出现一片纸,纸上写着天荣愿进千金,请亡发诸生事。游朴到处查找,但查不出这片纸是从哪里来的。于是,游朴家人哭着劝谏他一定不要管这件事,不然会有飞剑飞来。游朴说:我即见刺(即使被杀),而能为民除暴,又何惜哉!”于是惩治了李天荣。但游朴却因此受到李天荣党羽诬陷,愤然辞官。荆门百姓感念其恩德,追送数百里泣别,礼部尚书李维桢撰参知游公大政记,表彰了游朴政绩。行事刚健风骨嶙峋游朴居官廉正,勤政爱民,不仅在司法方面贡献卓著,而且在军事、吏治、民生等方面也颇有心得,所提建议无不从百姓的利益出发。现存其奏疏,屡屡为百姓发声,如议冗员:岂非所

5、谓宽一分,则民受一分之赐者哉!议征输:夺买户之权,以苏农民之困。”议统摄:细民之受荼毒无赖者,或可自直于府以少苏矣。皆可见其为国为民的一片赤忱。游朴为民请命的责任感与少时的家庭环境密不可分。其祖父、父亲皆弃考回乡,全家生活仅靠微薄的田事收入。且其父游德慷慨尚义,常对他人倾囊相助,无所顾虑,游朴家境因此日益困窘。游朴少年时,祖父、父亲、祖母接连离世,家徒四壁,仅靠母亲陈氏织作支撑生计,供游朴读书。游朴少年时曾往福鼎求学,福鼎至今还流传着一个故事,说游朴曾将木制鸡腿蘸酱油配饭而引同窗怀疑,被诬陷成偷鸡贼。多年的贫贱生活使游朴深谙民间疾苦,能忧百姓之所忧。另一方面,游朴行事有改革之风,为政兴利除弊,

6、刚直果决。当时内阁首辅张居正为挽救统治危机实行变法,而满怀理想的游朴也表达了对张居正改革的认可,如裁撤地方冗员便是对当时张居正推行考成法裁革冗官措施的响应。发表于福建史志2008年第4期的吴振苗游朴与张居正改革一文对此作了介绍。游朴辞官,固然是因多次遭谗、亲历黑暗官场而作出的选择,但晚年羁旅和儿孙逝世也让他萌发了归隐的想法。人至暮年,本应含饴弄孙,安享天年,但游朴常年游宦在外,鲜少归家,其诗歌多反映了羁旅思乡之情。他曾携子孙从行,却陆续遭遇了长子、外孙、长孙之女、长孙病卒的痛事,这对于晚年的他打击极大。在他付出了这般心力和代价之后,仍遭小人构陷,难容于官场,心中自是凄凉失望,且人微力薄,无法变

7、革朝堂风气,便于明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上乞骸书。游朴为官时已年近半百,可谓大器晚成,但因此而成熟坚定,且又受朝中革新风气的影响,为官刚健,坚守刚直秉性,风骨嶙峋,虽以个人之力无奈于晚明国势之颓败,但尽己之力造福了多方百姓。其廉风正气流芳百世,可为后世反腐倡廉之表率。闽中遗珠藏之于山游朴之廉政颇受关注,其文学成就则较少被评论。其实,游朴既是刚直有为的一代廉吏,同时也是卓有成就的诗人。游朴诗文俱佳,数量不少,曾获时人较高评价。但其著作岭南稿棉山社草浙江恤刑瀛书等皆已散佚,今仅见诸夷考藏山集存世。诸夷考刊刻于明万历二十年(1592年),是一部介绍东南海上和西南边疆的综合性地理书,游朴根据前人著

8、作并结合采访见闻整理而成。藏山集包括诗集十卷、游参知文集二卷,由游朴之孙仲卿刻于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藏山集中的诗文基本为游朴出仕后所作,而其他诗文集虽已散佚,但从集名上看,岭南稿当为游朴在广东任上的作品,棉山社草是游朴在湖广任上发起成立棉山诗社时期的作品。游朴未在闽地任职,与闽中文人少有交集,辞官回乡后,又将诗文藏于柘洋山中,家刻本藏山集主要用于自家收藏和赠送亲友,故流传未广。近年来,随着对乡贤文化的重视,柘荣县大力支持游朴著作的整理发行。2015年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了魏高鹏、魏定榔、游再生整理点校的游朴诗文集,此书以明刻本为底本,收录藏山集诗集十卷、文集二卷及诸夷考三卷,并广搜史书

9、方志、明人文集、谱牒家乘,录有传记、佚文、佚诗若干,并后附年表,相当完备地收录了游朴现存作品与相关资料,卷首前言颇为全面介绍了游朴的生平与成就,为进一步研究游朴提供了很好的基础。游朴诗文集中,录有拟古乐府203题218首,五言古风87首,七言古风64首,五言律234首,七言律423首,五言排律6首,七言排律4首,五言绝句22首,七言绝句196首,对联4首,文章67篇。就诗歌内容而言,拟古乐府以反映时事为主。受明代复古思潮的影响,游朴师古较为严格,拟乐府诗203题218首,以汉魏六朝乐府旧题为主,只有6例为六朝后的乐府新题。其所拟乐府并不严格遵从本事本义,但坚持必借古人之目”的原则,将明代多方面

10、的危机融入古事古物,使乐府诗并具深度和广度。如对嘉靖皇帝崇道误国的讽刺,对朝臣未尽劝谏之责的痛斥,对贪官污吏欺压百姓的批判,诗歌对朝堂的折射多为负面印象,许多原本表达积极气象的乐府旧题也被融入消极的题材内容。游朴以高古之貌现国疾民瘦,见闻感受皆触人肺腑,具有较高的艺术感染力。除拟古乐府外,其他体裁的诗歌则记录游朴的生活,多为羁旅与交游。如客心终日忙,归程信必难(牌洲阻风),残年惊赴壑,浮旅置他邦(夷陵阻雨)等,反映了他漂泊异乡的凄苦及对家乡的思念。如与卫淇竹郡守集江心寺清远邀李景渠小集鳌塔寺送陈豫安之济宁州次黄州雪李宗舜同年席上赋等诗,记叙了游朴与同僚游玩、分别、宴饮等情况。这些诗歌都是考察游朴个人生活的珍贵资料。游朴的文章以奏疏和序为主,数量不多,但都条理分明,文字简约,情真意切。关于游朴诗文的风格特点,闽中诗人陈鸣鹤谓:先生乐府格高词峻,声可绕梁;七言古雄逸瑰玮,气可拔山;五言古及诸近体皆雅秀醇厚,正宗遗响。其文则以逮意,不事雕琢而宏论如云。”此言得之。或因交游等多方面原因,游朴在闽中文人群体中较少被关注,诗名未显。但游朴之诗进入了全国性诗选的视野。如朱彝尊明诗综收录游朴诗三首,分别为行役木棉庵崇宁县却酒。明诗综共收录明代3400余人诗作,其中约2000人仅录一首,游朴能占三首,可见其于明清诗史有一定地位。至今学术界关注不多的游朴诗文,实为闽中文学的一颗遗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