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荒救济与政权建设:以中国共产党应对1940年代前期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灾荒为例.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1950824 上传时间:2022-12-27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35.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灾荒救济与政权建设:以中国共产党应对1940年代前期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灾荒为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灾荒救济与政权建设:以中国共产党应对1940年代前期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灾荒为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灾荒救济与政权建设:以中国共产党应对1940年代前期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灾荒为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灾荒救济与政权建设:以中国共产党应对1940年代前期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灾荒为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灾荒救济与政权建设:以中国共产党应对1940年代前期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灾荒为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灾荒救济与政权建设:以中国共产党应对1940年代前期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灾荒为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灾荒救济与政权建设:以中国共产党应对1940年代前期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灾荒为例.docx(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灾球济与政权51设:以中国共产党应对1940年代前期晋冀鲁豫抗日柯居地灾荒为例表一看城等八昙灾荒饿死统计表县别现人口饿死人口百分比孟县IS(XXX)26I4X14.5%高平2133003045018%阳城20495340602fm曲4077132167.9%拧城27(XMX)3952814.6%王序95(MX)18000193%济源1800002322512.9士敏6X233103415.2%合计124593115497512.4%饿死占全区人口4.3Z资料来近:中央克史研究空、中央档案馆编“抗日战争时期中国解放区人口伤亡和财产狱先将案达编第3卷关键词:抗日战争滑冀鲁豫抗日根据地;灾荒救济;政

2、权建设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是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华北地区最大的敌后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华北抗日战争的心脏和战略枢纽,为坚持持久抗战和促成抗战的最终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这一切成绩的取得都依赖于中国共产党在该地区政权建设的成功。当前学界对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政权要设的研究集中在根据地的民众动员(1)、基层政权巩固(2)和施政方针(3)等方面。纵观既存研究,制度梳理层面较多,对政策实践关注不足;自上而下描述居多,对基层自主性关注不足;日常性治理关注较多,对突发性事件应对关注不足。尤其是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是所有根据地中受1940年代前期河南灾荒影响最大的地区,中国共产党如何应对这一危机可以作

3、为理解根据地政权建设的突破口。因此,本文将以中国共产党救济1940年代早期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的灾荒工作为例,探究灾荒救济工作与政权建设成效的互动。一、灾荒来临:1940年代前期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的灾荒及其影响从1941年冬到1942年夏,太行五、六专区就遭受严重的荒旱,1943年夏又大部缺雨。禾苗多数枯死,以致旧的灾荒尚未过去,新的灾荒又已袭来,而其范围除五、六专区外,更扩展至一、四专区。(4)同时,由于连年的干旱,1943年至1944年,晋冀鲁豫根据地又那发了严重的控灾。飞蝗由南自林县而来,后蔓延至四、五、六专区。境灾面积南起黄河北岸的修武、沁(阳)博(爱),北至正太路南侧的赞皇、临城,东达

4、平汉线的磁县、武安、邢台、沙河,西连太行山速的平顺、和顺、左权、陵川,共波及23个县,约3000平方华里,约占太行区县治的46%0(5)旱蝗灾害等在根据地的反曳交替发生对根据地建设造成了不可逆转的影响,不仅严重破坏了晋裂鲁像根据地的生产环境和经济平衡,而且打破了根据地原有的社会秩序。(-)生产环境恶化,粮食歉收因战乱频繁,日伪对根据地生产建设的甄狂破坏,特别是灾荒的袭击,导致根据地耕地面积减少且土质受损,粮食产量普遢降低。加之有些灾民为维持生存,“已将农具牲畜卖掉,种子吃完,而且因食用粗糙和不足,体力大大减弱,无法上地劳动工(6)加之自古以耒向西逃荒的传统,灾民大批逃到西安等地,生产力大量外流

5、,导致根据地再生产能力减弱。在地少质损、缺乏生产工具、人民生产力下降的情况下,根据地根食歉收,无法满足军民用粮需求,由此引发的经济社会问题也相继暴露出来。二)物价飞涨,市场凋敝连年的灾荒和日军惨无人道的“三光”政策导致根据地粮食匮乏,物价飞涨,群众的积蓄也迅速耗尽。奸商们投机倒把,趁机囤积粮食,哄抬粮价;地主或商利贷者为富不仁,借此机会放“剥皮钱,巧妙地把别人的衣服、田地、农具等都夺到自己的手中。“在灾区,粮食会一分钟一个价格。借一百块钱,麦天要还两斗麦。(7)无以为食的贫苦百姓将那些无法直接填饱肚子的土地、震具、牲畜及估衣等物件拿到市场上贱卖,再以高价购得粮食,一时间呈现出劳动力市场、生产工

6、具市场甚至生活资料市场出现供过于求的现象,而挣扎在温饱线上的灾民们购买力甚低,市场甚形冷落。(三)灾民数量冗多,社会以乱频发灾情严重,致使群众多外出逃荒,而年老多病无法外逃求生的只能饿死在家中。以晋城、高平、士敏、阳城、济源、王屋、盂县、垣由八县为例,因煌旱造成严重灾荒,就地饿死以及逃亡、患病而死者即占八县总人口的12.4%,A县灾荒饿死人员情况统计如下:在青黄不接之际,社会问题也日拉频繁:小偷盗窃事件频繁发生,高婚事件大为增加,“父母妻离子做情景不断,敌伪特务分子趁机作乱,社会动荡不堪。(8)二、从灾荒中站起来:中国共产党在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的救灾工作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明确定位为人民的

7、政党,党的命运与人民的利益休戚相关,这一严重灾荒的困难如果无法得到相应的克服,将影响根据地的坚持(9)因此,当旱控灾害发生时,根据地政府一面艰难地对敌作战,一面生产自救。(一)加强思想教育工作,调查灾情救灾工作中重要的是思想工作,思想认识正确与否是能否克服灾荒的关键因素,消极的救灾情绪会使救灾成效事倍功半。然而,面对如此大规模的灾害,无论是党内、八路军内、抗日民主政府内的党员干部和群众在思想上多少还存在着错误认识。党员干部中存在的不良现象有:把希望寄托在突降大雨上,而不愿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有效补救;认为群众可以自己想办法应对灾荒,而不站在群众前面帮助群众积极活动,致使救灾防荒运动陷于自流。(10

8、)群众中存在的借误思想有:以为世界巳到尽头,相信早死晚不活”的宿命论,把自己的命运寄托于“老天爷”;迷信祈雨,卖掉田地、农具、牲畜等大吃大喝;依赖政府军队,不肯积极自救的消极心理。(11)为了克服根据地党政军民的悲观心理,边区政府(以下简称边府)首先在干部群众中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思想教育,指出“灾荒是自然造成的,要战胜灾荒,须与旱灾作斗争,担水浇苗,修整和合理使用水利,开小渠,(12)此外,边府主席及各委员们也先后赴灾区视察灾情,倾听灾民意见,对人民提出的问题作出答复,宣布救灾办法,起到了极大的动员和安定作用。社会秩序逐步安稳,为大规模持续的生产救灾运动准备了条件。(二)发动群众抗旱灭蝗根据地政

9、府在布置工作时,从全局出发,抓紧重点和各个时间节点,将抗旱灭蝗与群众运动相结合,深入群众,发动群众力量自救。1943年,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旱灾特别严重,政府动员广大群众发展水利事业、开渠修滩,既能以工代赈,又可对抗旱灾。具体方法如下:第一,兴修水利。鄂豫边区政府组织号召群众投入到冬季兴修水利上来,开展“千熄百坝”运动;信罗地方部队帮助群众兴修水利,灌溉土地2000余亩,开荒4000亩,修建辛店台湖水库和渡槽;应山县组织群众修建了1公里长的水渠,将吉阳山上的水引下来灌溉大片农田。(13)第二,打弁运动。1943年7月,冀南政府提出打井运动,军队立即自发组织打井队,自备食粮,帮助各个村庄免费打井,

10、冀南全区近万口井几乎都是在军队的帮助下挖凿的。(14)第三,开渠修淹。太岳二分区军队在全体官兵中开展动员工作,并提出.多出一滴汗,群众多吃一碗馈”的口号,枳极帮助群众开渠40里长,浇地4000亩,在克服旱灾中起了很大作用。(15)连年大荒的晋冀售豫根据地在1943年和1944年又发生了空前的蝗灾。1943年7月,冀普像行署颁布关于扑灭煌灾抢救秋禾的指示,根据蝗虫的习性活动规律及以往的扑号经验归纳了五种具体办法:坑杀法、捕杀法、打杀法、诱杀法和禽杀法。(16)在灭展运动中,党员干部和群众均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一方面是裁员干部在捕蝗中发挥领导作用,如太行区,从司令员到指战员均积极参与到帮助灾民消

11、灭捱虫的运动中去;另一方面是广大的群众在党员干部的普遍动员下,打破了煌虫是神虫的迷信看法,树立了“人定胜天”的意志,发动大规模的打蝗运动。如磁武六区有1600余人参与打煌,L六、七区宿风、白土、南北中贾壁等村截止到1943年10月8日就打了8万斤。(H)调剂粮食,减免灾区负担粮食问题是灾荒救济工作中的首要问题,只有解决了根据地的军需民食,才能够从根本上稳定根据地的政权。1942年,为保证根据地的军需民食,根据地政府顼布了救灾方法:一方面,拨发救济粮给贫苦无劳作能力的灾民,进行粮食调剂;另一方面,减免公粮负担(在大行就减免了四万五千石)。为保证根据地粮食调剂工作长期有效开展,大行区政府颁布的太行

12、区般食调剂管理暂行办法和粮食调剂管理应行注意事项规定:第二条凡本区粮食(糠除外)及一切面粉(炒面在内)之交易运输调剂,均依本办法管理之。第三条凡根据地人民,在本县境内可自由出售粮食,不受任何限制。敌战区与游击区人民向根据地售粮者亦同。第四条领有营业证之粮贩可在本县境内自由购买,但须到指定之粮食调剂所或集市出卖。(17)此外,根据地政府对于调剂粮食的分配也作出了严格的要求:调剂所、合作社须在保证公平正义的基础上合理地将粮食发到灾民手中,不得徇私舞弊、偏袒亲友倒所有各粮店买粮者必须有购粮证;从事生产的勤苦人民有优先购买权。从1942年10月到1943年6月,太行五、六专区由工商部门调剂粮食约957

13、90.7石,此外还有糠面18万斤等,据五专区估计,整个灾荒期中共缺弟35000至40000石,六专区估计共70000百左右,若以此为准,则调剂之糠粮大致解决了灾区的粮食供给问题。(18)(0)社会互济,节约渡荒社会互济,主要是指各灾区之间或非灾区与灾区之间的党政军民相互借贷、节约粮食、募捐等社会互助行为。在边区政府的领导与号召下,全区所有党政军领导下的各个单位、群体和个人均积极自动投身到社会互济运动中去。节衣缩食救济灾荒的行动首先在与人民群众血脉相连的八路军中发动起来,部队要一面助民生产,一面自己生产.同时自发节约粮食,敕济灾民。1943年3月,邓小平在新华日报(华北版)发表动员全军助民春耕、

14、节约粮食、救济灾胞的谈话中呼吁开展节约救灾运动,.每人每天节约小米半两,后方机关每人每天节约小米一两二(19)同年8月,刘伯承发布一二九师关于生产节食、渡过灾荒、迎接胜利的命令提出:各部队不仅要坚持与敌人进行武装斗争,保卫人民的生命财产,而且应加紧生产,厉行节俭。各部队、机关、游击队从八月十五起减少口粮。(20)中共太行分局、一二九师师部、意南平原上的子弟兵先后均自发地加入到节约救灾的队伍中去。在募捐方面,太行区打破固有的地域限制,在全区广泛开展群众运动。首先是非灾区的人民在政府的号召下,热烈地进行着.一把米、一把糠”运动;其次是开明士绅的募捐,有的不仅自动借出余根,还动员亲友们捐出余粮;再次

15、各机关部队以及民间剧团的救灾公演,成效亦十分显著。以上各项募捐运动,据粗略统计,共得1261788斤米,在救济灾民上起到很大作用。(五)贷放粮款,组织群众生产自救邓小平同志在一二九师召开的供给会议上指出:“生产运动是财经政策的基础、抗战的基础,(21)用生产来克服灾荒,才是战胜灾荒的根本道路。战争时期的根据地,因天灾人祸而产生灾荒的现象时有发生,只有发展生产,才能预防、战胜要来的和已来的饥饿。根据地的生产自救工作主要围绕三个方面展开:农业生产、纺织生产和运输救灾。表一晋城等八昙灾荒饿死统计表县别现人口饿死人口百分比孟县18000026I4X14.5%高手2133003045018%阳城2049

16、5340602,峭曲4077132167.9%皆城270000395214.6%I,9300018000193%济源1800002322512.9士放6X2331034815.2%合计124593115497512.4%饿死占全区人口4.9资料来赧:中央党史研究交、中央拷案馆搞:抗日战争时期中国解放区人口伤亡和财产损失将案通熔第3卷在农业生产方面,抢种补种,组织春耕,发动春耕贷款,帮助贫苦灾民购买种籽、农具、牲畜、肥料等生产必需品。边区各部队机关人员均广泛地参与到帮助群众的生产运动中去:大行区部队在灾荒期间,帮助群众锄地、耕种、收割共计43900亩,其他帮工5万个;(22)冀鲁豫边区将部队机关

17、的牲畜集中组织起来,到灾区帮助耕种;冀南在敌人的掠夺下,耕种工具奇缺,部队战士就充当“耕牛”,帮助百姓拉犁。在纺织救灾方面,组织妇女力量发展纺织事业。为保证纺织生产救济工作的顺利开展,政府动用了很大的力量,贷花贷粮,开办纺织培训班,组织干部专门下去指导,并先后开支两万元作为拉锁机使用的推广和奖励工作。从1942年秋至1943年底,大行区的纺织工作取得了相当大的成绩。纺织工作的广泛开展不仅将部分灾民从严重的饥荒中解救出耒,解决了根据地服装困难的问题,为家庭手工业及合作事业的发展打下基础,而且改善了传统的家庭生产关系,大大提高了妇女在经济上、政治上的地位,为妇女工作的推进创造有利条件。在运输救灾方

18、面,发动灾民组成特殊运输队,以获得的脚价来维持生计。在寻常年份即有“东人吃西米”的说法,灾荒困难年间亦是如此。为了维持灾区人民的生产生活,根据地政府向灾区调剂粮食。灾民运输队在运输粮食之余,还可从事担盆运货等工作。(23)以大行区为例,从1942年10月到1943年5月底,灾民即赚运输费合计35000余石小米,按脚夫每天消耗1斤米计算,可以解决53000人3个月的食粮。(24)“由平顺虹梯关到林县任村线,涉县河南店到磁武两叉口线,十月到一月,仅五专区灾民共赚脚价七十万零一千七百一十斤小米。六专区仅武安、沙河两县参加运输灾民即有一万三千九百三十五人,共得脚费八万三千四百五十五斤小米。”(25)三

19、、灾荒救济与政权建设历史上,不管是什么样的政权,从来都没有一成不变的合法性,合法性总是建立在不断变动者的政策调整和政治适应过程之中。(26)中国共产党政权合法性的取得正是在不断的政策调整、团结群众中实现的。1940年代前期中国共产党的灾荒救济工作成为根据地政权建设和执政合法性的试脍场。(一)政策调试能力的提升1940年代前期的严重灾荒无疑对根据地的政治、经济、社会等各方面造成了沉重的打击,然而当根据地渡过灾荒后,减租运动、合作事业、精兵简政等却意外顺利地开展起来,并为根据地之后的政治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究其原因正是中国共产党在带领灾区人民渡过灾荒的过程中,注重加强群众思想动员,调控政策在群

20、众中的适应性,将根据地政府在救灾过程中的思想落实到全体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的实践中去。以合作事业为例,其之所以能在救荒中发展起耒,主要原因是依据根据地人民的实际需要,从初始其目的即明确为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合作社在形式上是以村为单位组织的退合业务合作社,并从经济效益上吸引团结广大群众,使其成为改善群众生活,巩固民主,加强对敌经济斗争的有力组织。在合作运动中,做到了最大限度地动员地方资源,减少政府贷款,使群聚真正意识到合作社是自己的组织,必须自立更生,改变单纯依靠贷款组建合作社的弊端。此外,减租减息、精兵简政等政策也在不断调适的过程中与救灾工作起到了相辅相成的合力作用。(二)群众支持力度的强化费正

21、清先生曾这样论述人民群众与政权建设之间的关系:共产党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因素是军事控制和民众支持。政治、经济和社会的改变以及广泛和深入的控制都是以分阶段和相互作用的方式迸行的每一种变革都应加强党对基本群众的控制能力。因此,如果措施得当,每一变革都会促进党的控制和群众支持,并为下一次变革准备条件。(27)在救济灾荒的过程中,詈冀鲁豫根据地的党员干部始终冲在前方:节食救荒,帮助群众免费修渠筑堤,在缺乏农具的情况下起到“耕牛”的作用帮助生产,扑灭煌虫时动员群众正确认识害虫并亲自示范控虫是可食用的。这种以身作则的担当使得根据地人民深受感动,从敌占区和国统区逃到根据地的灾民感受尤为真切。这些都无形中提高了中

22、国共产党在群众心中的地位,增强了根据地的政治向心力,为中国共产党最终夺取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政权调动能力的增强几年来,太行党政军民机关部队,生产节约,跟苦作风,不但在财政经济上克服了物质困难,收获很大的成绩。同时党员干部在救灾过程中,树立了高度的群众观念和政治责任心,躬身实践,身体力行,成为人民群众表率,使群众自愿跟随中国共产党的道路。此外,一部分工农中的杀敌英雄、劳动英雄当选了边区、县的参议员。这些英雄们,在区以下实际已成了行政管干,取代了1营利性经纪-对基层政权的侵蚀,这是一大进步。再从边府到县村,有关重大事情,都是通过临参会,或者召集各界各团体的联席会议决定的,在这些会议

23、上,不同阶层和利益群体和衷共济,协商决策,充分发扬了民主的精神。正是由于政权的开放性,使得中国共产党获取了根据地民众的信任,在领导救灾工作中得到了各阶层民众的大力支持,渡过了灾荒后获取了极大的政权合法性与合道性,进而增强了中国共产党和根据地政权对基层资源的调动能力,保证了党各项政策能够落地并取得良好的实践效果。(参考文献)(1)孙小葭.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晋冀鲁球抗日根据地减租减息运动中的思想动员研究(D).海南:海南大学,2018.徐建国.关于减租减息运动中的农民动员以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为例(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11,(01):56-59.张晋.论抗战时期根据地冬学运动的群众动员

24、性质以晋冀鲁豫边区为例(J).决策探索:下.2018,(10):30-31.(2)齐武.晋冀鲁豫边区史IM).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1995.黄超.抗战时期晋冀鲁豫边区乡村政权建设研究(D).云南:云南师范大学,2017.李俊宝.山西抗日根据地的乡村民主建设(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6):27-28+49.(3)王明前.三三制和“两面派”一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的政权建设(J).邢台学院学报.2016,(03):114-118+129.张同乐.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精兵简政研究(J).北京党史.2017,(04):27-36.王林芳,李桂荣.邓小平与晋冀鲁豫根据地的精兵简政(J

25、).党史博采.2002,(02):911.姚寅虎.略论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精兵简政的主要经验及其现实意义.理论探索.1994,(04):47-50.(4)中共石家庄市委党史研究室瘠.中国共产党石家庄历史大事记述1920-1949(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7:327.(5)齐武著.晋冀鲁豫边区史(M).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1995:407.(6)河南省财政厅河南省档案馆著.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财经史料选编(河南部分)(二)(M).北京:档案出版社,1985:145.(7)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河南省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河南文史资料(第13辑)(M).郑州: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河甫省委员

26、会文史资料研究会,1985:5.(8)河南省财政厅河南省档案馆著.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财经史料选编(河南部分)(二)(M).北京:档案出版社,1985:153-154.(9)河南省财政厅河南省档案馆著.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财政经济史料选编(河南部分)(一)(MJ.北京:档案出版社,1985:23.(10)河南省财政厅河南省档案馆著.皆冀鲁豫抗日根据地财经史料选编(河南部分)(-)(M).北京:档案出版社,1985:356.(11)河南省财政厅河南省档案馆著晋冀善豫抗日根据地财经史料选编(河南部分)-)(M).北京:档案出版社,1985:325.(12)河南省财政厅河南省档案馆著晋冀唐豫抗日根据地财

27、经史料选编(河南部分)(二)(M).北京:档案出版社,1985:155.(13)中共河南省委党史研究室.中扶河南党史大事记上编(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0:237.(14)河南省财政厅河南省档案馆著.晋翼鲁豫抗日根据地财政经济史料选编(河南部分)(一)(M).北京:档案出版社,1985:671.(15)河南省财政厅河南省档案馆著.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财政经济史料选编(河南部分)(一)(M).北京:档案出版社,1985:671.(16)河南省财政厅河南省档案馆著.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财政经济史料选编(河南部分)(四)(M).北京:档案出版社,1985:214.(17)河南省财政厅河南省档案

28、馆著.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财政经济史料选编(河甫部分)(二)(M).北京:档案出版社,1985:42-43.河南省财政厅河南省档案馆著.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财政经济史料选编(河南部分)(二)(M).北京:1985:11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邓小平年谱1904-1974上(M).北京:中央文激出版社,2009:47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邓小平年谙1904-1974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487-488.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编.抗日根据地的财政经济(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7:125.河南省财政厅河南省档案馆著.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财政经济史料选编(河南部分)(一

29、)(M).北京:1985:670-671.河南省财政厅河南省档案馆著.晋真鲁豫抗日根据地财政经济史料选编(河南部分)(一)(MJ.北京:1985:645.河南省财政厅河南省档案馆著.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财政经济史料选编(河南部分)-)(M).北京:1985:139.河南省财政厅河南省档案馆著.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财政经济史料选编(河南部分)(二)(M).北京:1985:139.夏明方.文明的双相一灾害与历史的缠绕(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158.(18)档案出版社,(19)(20)(21)(22)档案出版社,(23)档案出版社,(24)档案出版社,(25)档案出版社,(26)(27)费正清.剑桥中华民国史第2部(M).章建刚等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709-7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