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后-传染病医院建筑如何设计?.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1952516 上传时间:2022-12-27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3.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疫情后-传染病医院建筑如何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疫情后-传染病医院建筑如何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疫情后-传染病医院建筑如何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疫情后-传染病医院建筑如何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疫情后-传染病医院建筑如何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疫情后-传染病医院建筑如何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疫情后-传染病医院建筑如何设计?.docx(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疫情后,传染病医院建筑如何设计?在武汉拟建应急医院之时,有很多网友问:为什么不能直接用已有医疗设施?或者利用已有建筑改建医院?监工武汉两座临时医院的建设进度的同时,建筑师更应该学习的是对新冠病毒疫情的设计思考,了解传染病医院的设计究竟有哪些特殊性?火神山应急医院设计部分图纸(由中信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提供)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疫中,医院设计者和建设者们坚守岗位,冲锋在前,不仅与医护人员共同守护着人民健康,也在思考着未来医院设计与建设发展的方向。Ol对新冠病毒疫情的设计思考传染病医院作为重大疫病救治的前沿阵地,是公共卫生服务的重要支点,是战备医院。它的设计布局是否科学合理,事关重大,将关系到对医护人员

2、的健康是否起到保护作用。从病毒传染途径上看,注重选址和平面布局,尤其对于烈性的呼吸道诊疗区需布置在常年主导风向的下风向区域,同时保证各区间隔和建筑间距,限制区与隔离区保证30m以上距离,隔离区内各排病房之间建议采用20m间距。从诊疗病房空间看,严格划分出污染区、半污染区与清洁区,在气流组织上考虑压力梯度,从洁净区、半洁净区、污染区单向流动,根据多个设计案例经验,SARS之后,新冠病毒疫情当前,建筑师应当更加深入的了解与学习医院设计的核心内涵,从医院管理学、公共卫生学、重症医学等多个领域汲取知识。从医疗卫生区域性布局方面看,应该做到平战相结合”,大数据时代各行各业,包括建筑专业都在分析研判、总结

3、归纳一些可以加强的薄弱环节,但作为一个完整的公共卫生应对系统,需要综合整治资源才能从根本上得以完善。02、未雨绸缪:应建立长效运营管理机制小汤山火神山雷神山模式,在短期内救治疫情爆发人群,起到及时高效的救治作用,但不能作为各地学习效仿的模板,其原因时间紧、任务重、协调部门众多,现在重点防疫在湖北、在武汉,相对全国来讲,它只是一个点,可以发挥我们国家制度的优越性,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举全国之力支援,但,假设当疫情在多个点集中爆发时,我们这种方式就会顾此失彼,效率和达到的成果就会大打折扣,捉襟见肘,所以我们应当考虑一种长效的运营管理机制O1月29日湖北省召开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湖北省长表示湖北全省

4、医疗物资普遍严重不足。03、设计先行:采用“平战结合”的方式设计我们认为合理规划医疗资源,以平战结合的方式设计传染病医院会是更科学、更严谨、更经济、更长远的解决方式。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2003年的小汤山医院二部、2020年的火神山医院,都可以在短短7-10天左右组建并形成诊疗能力,缓解疫区各医疗机构分散收治感染患者的压力,利于医院对患者的隔离和管理,有效控制与隔离感染源。但,此类应急设施在疫情过后,处于长时间封闭闲置状态,小汤山于建成7年后被拆除。因此在建设节约型社会的今天,有原国科委专家建言,类似武汉等超大城市,都应该建一所小汤山医院”,作为永久性的城市传染病危机处理备用系统,哪怕疫病是

5、二十年、三十年一遇。平时作为综合医院运营,避免闲置浪费。事先做好充足的准备,做到未雨绸缪Q04、SARS后经验:环境因素不可忽视2003年的SARS危机引发国人对于传染病的重新认识以及对于公共卫生体系的重视。在SARS危机中大面积院内感染和高比例医务人员感染的发生让人反思传统传染病医院的设计缺陷。当年大部分传染病医院建设滞后,医疗设施不规范,无法满足抵御SARS的硬件要求。那么,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是什么?WHO的调查报告中,环境因素作为一个重要原因被提出来:建筑格局较为封闭不适于传染病的控制,通风条件差,医务人员工作强度大,没有安全的休息区,容易造成疲劳,抵抗力下降。05、传染病医院设计的核心

6、传染病医院设计最核心的内容就是保障安全,防止院内感染,其所有的运营都应围绕这一核心宗旨执行。因此洁污分区、医患分流成为最根本的设计原则。其目的就是清晰组织传染病医院的各种人流、物流,使其各行其道,避免发生交叉感染。同时按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进行分区。而且利于应急情况下各区的各自隔离,从而遏制疫情扩大。06、济南市传染病医院项目实践分析济南市传染病医院日景鸟瞰图济南市传染病医院夜景鸟瞰图平时三大区:污染区、清洁区、辅助区污染区包括-专科楼、呼吸楼、污水处理、医疗废物暂存间;清洁区包括-门诊、急诊、医技楼、综合病房楼、病人家属食堂公寓;辅助区包括-行政办公用房、职工食堂及学生公寓、后勤保障用房

7、包括(配电室、空调机房、换热站、洗衣房、监控室、警务室、超市、消毒供应中心、供氧中心等)。每个区域都有独立的出入口。疫情来临时,全院立即转换为传染病定点收治医院,按战时三大区重新划分分区:隔离区、限制区及生活区。停车场分区沿东侧带形绿化附近主要为患者使用的院外车辆停车,在感染入口东北角设置汽车清洗消毒场,以便对进出院区的车辆实施清洁消毒。基地西侧沿道路和办公楼附近设置院内车辆停车区。用地常年主导风向为东北-西南风,污染区位于基地西北角,有独立出入口。呼吸楼位于最北端,东北风以最小过境面积切出基地范围以外。污水处理站设置在基地下风向的西北角的地下室,尽可能减少对病区的影响。功能布局满足五个分流医

8、-患:分流洁-污:分流人-物:分流传染病-非传染病:分流不同传染病:分流按病种管理,采用低密度分散式规划策略。各病房之间间距均大于30米。洁-污分流医-患分流传染病-非传染病分流济南市传染病医院门诊迎宾广场当前,面对药品零差价等新医改政策及医疗行业补偿机制尚不完善的大环境,对于以药物治疗为主的传染病专科医院来说,承受着十分沉重的生存和发展压力。为摆脱困境,适应新发传染病的救治需要,传染病医院必须走尖专科、强综合平战结合之路,即以综合业务支撑,政府公共卫生政策支持,资源集中整合等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共享大厅该项目在方案设计阶段就提出了前瞻性的平战结合营运策划,平时通过营运为患者提供综合学科的一站

9、式服务,聚集人气、创造效益、锻炼队伍,同时为辐射辖区范围内的老百姓解决就医难题。紧急情况下快速转换为定点收治医院,除传染病学科以外还可以提供呼吸科、儿科、重症医学科等多个学科的相互合作支撑,建立跨越各个专科的综合诊疗平台。综合学科的选择上可围绕传染病相关学科做深、做强、做大,将本地医疗需求高的学科作为优先发展学科,逐步向纵深发展。与综合支撑相关的检验、麻醉、病理、影像等医技科室基本都要建立起来。不但传染病专科要一枝独秀,成为本地区传染病权威中心,而且要成为综合实力强劲的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疗街诊室平战结合的战略定位,也对传染病医院的建筑设计提出了相应的要求。两个传染病楼呼吸楼、专科楼分别在首层

10、设置自己的专科门诊和配套的常规医技科室如检验、DR、药房、B超。二层设置专科ICU。三层以上为专科病区。除少数大型设备需去综合楼外,一栋楼基本可以实现功能闭环。平时,综合学科与传染病人在物理空间上各自独立,相互隔离的,给前来就诊的普通患者创造安全的环境,消除他们对传染病医院的害怕心理,以保证综合学科稳定发展。院内的医疗资源,主要是MR等少数高端设备,传染病人与非传染病人通过分时段实现共享。候诊区需要注意的是不仅两个传染病楼要遵循传染病医院设计的所有原则,其他内外妇儿等综合学科的门诊部和医技部、住院部全部按照三区两通道”的标准进行配置o严格做到医患分流、洁污分级分区、气压分级分区,重大疫情发生时

11、,快速响应,整个院区立即转为收治传染病病人的传染病专科医院,主要收治重症传染病人以完成救治任务。 济南市传染病医院施工现场 济南市传染病医院施工现场养兵千日用兵一时”的战时营运策略1)平时病区处在常压状态,一旦出现重大疫情立即启动负压设备,即刻封闭,将普通病人转移到其他医院,接纳重症患者。医院应该分成几个相对独立的隔离区:呼吸道传染病区(如SARS)、肠道传染病区(如霍乱)、消化道传染病区(如肝炎)以及备用病区。2)在病患数量超出医院容量的时候,要能在短时间内新建轻型板房应急医疗设施。首先医院在选址时,就应考虑到此因素预留足够建设用地,其次应为增建应急设施做好预留工作,未雨绸缪,预先做好设计,

12、并铺设水电管线等设施以期届时用最短的时间建成所需医疗救治设施。该预留用地平时可以作为景观性草坪使用。既可以防患于未然,又可避免平时床位过多而空置浪费。济南市传染病医院于呼吸楼前设计一片草坪作为预留应急设施的建设用地,并预埋管线,短时间内可紧急扩充临时床位。 三区 两通道 济南市传染病医院综合病房楼在此前提下,还需合理规划建筑布局,利于自然通风、自然采光。开窗通风可以把室内对人体有害的气体放出去,把新鲜清洁的空气请进来,稀释室内病菌浓度,减少感染率。在预防呼吸道传染病时,自然通风最好,最有效,怎么强调都不为过。前后式布局模式适用于普通综合医院护理单元,而传染病护理单元更宜采用左右式布局以及在此基

13、础上发展出来的”左中右模式。小汤山医院也属于左右模式,将单元组合就可形成鱼骨状布局。 标准护理单元,38床,1800平方米本案护理单元研发采用了左中右模式,医护工作区不在端部,而是位于建筑中部,这种模式大大提高了医护巡行效率,且设置一个室外天井,形成对流风,医护可以开窗通风。传染病专业风险高、责任大,学科本身就令人敬而远之,如此布局,医护多数用房获得了南向采光,有助于医护改善心情、恢复体力、增强体质,改善了医护多年来在背阴房间工作的环境条件。在医护人员走廊与病房之间设置缓冲前室,前室内设置自动感应龙头洗手池,各病房与工作走廊墙上分设600bx600h双门密闭传递窗和观察窗。传递窗用来传递食物、

14、药品,观察窗可减少医护人员进入病房接触患者频率,保护医护。 病房护士站的位置与患者电梯之间关系便捷,便于护士对进入病区人员的管控。传染控制的关键,在于对传染源的控制,也就是患者路径的控制。因而严格控制患者行走范围、徘徊时间,将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交叉感染的可能。备餐间设置于清洁区,采用一次性餐具,由医梯运送至备餐间,由护理人员沿工作走廊,经双门密闭式传递窗传进每个病房,餐车不进病区。另需于污染区设置残食收集暂存间,所有残余食物先在此汇集,后由专人经污物电梯运出病区。呼吸道病房人数疑似病1人/间、确诊病人2-3人/间,呼吸道以单床间为主;消化道病区以双床间为主,各病房均配置有独立卫生间,设淋浴、便器

15、及洗手盆。该项需注意传染病区病患不可共用公共卫生间,避免交叉感染。普通病房内卫生间通常为坐式便器,便于虚弱的患者使用,但传染病病房内卫生间不同,为避免接触传染,一般采用蹲式便器。但也有专家认为对于某些呼吸道患者而言,坐式马桶更适合,因为患者可能腹泻,若使用蹲式便器其喷溅物会具有极大的传染性。关于这一问题,还需有关医务工作者参与讨论提供更详实的一手资料,以帮助建筑师做出科学合理的设计。结语随着近年科技的爆炸式发展,VGA远程会诊、远程探视系统、VGA机器人、AI机器人等先进技术运用到传染病医院建设中,医生工作效率大大提高,最大限度减少了医护人员取业污染,对公共卫生事业起到了积极作用。上海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可操控视频机器人已到岗另外,战时运作下的传染病医院需要大批量调运物资、收治患者、召集人员,直升机运输高效快捷,宜设计之初即规划好停机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