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式圆筒形钢制焊接微内压储罐、外压储罐设计、提高储罐设计温度附加要求、抗震设计、对地基和基础基本要求.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1954419 上传时间:2022-12-28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193.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立式圆筒形钢制焊接微内压储罐、外压储罐设计、提高储罐设计温度附加要求、抗震设计、对地基和基础基本要求.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立式圆筒形钢制焊接微内压储罐、外压储罐设计、提高储罐设计温度附加要求、抗震设计、对地基和基础基本要求.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立式圆筒形钢制焊接微内压储罐、外压储罐设计、提高储罐设计温度附加要求、抗震设计、对地基和基础基本要求.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立式圆筒形钢制焊接微内压储罐、外压储罐设计、提高储罐设计温度附加要求、抗震设计、对地基和基础基本要求.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立式圆筒形钢制焊接微内压储罐、外压储罐设计、提高储罐设计温度附加要求、抗震设计、对地基和基础基本要求.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立式圆筒形钢制焊接微内压储罐、外压储罐设计、提高储罐设计温度附加要求、抗震设计、对地基和基础基本要求.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立式圆筒形钢制焊接微内压储罐、外压储罐设计、提高储罐设计温度附加要求、抗震设计、对地基和基础基本要求.docx(3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附录A微内压储罐A.1一般规定A.1.1本附录适用于设计压力不大于18kPa的微内压储罐。A.1.2当设计内压产生的举升力不大于罐顶及其所支撑构件的总重时,设计应符合本规范正文的规定。A.1.3当设计内压产生的举升力不大于罐壁、罐顶及其所支撑构件的总重时,设计应符合本标准A.2至A.8的规定。A.1.4当设计压力产生的举升力大于罐壁、罐顶及其所支撑构件的总重量,且小于或等于18kPa时,应进行锚固,设计还应符合本标准第A.9节的规定。A.1.5当设计温度大于90时,还应符合本标准附录C的规定。A.1.6当储罐设计负压大于0.49kPa时,还应符合本标准附录B的规定。A.2通气装置A.2.1在正

2、常使用状态下,储罐应设置满足操作要求的通气装置。A.2.2在紧急状态下,当罐顶与罐壁连接结构不满足本标准第7.1.6条的规定,且所设置的通气装置不能满足紧急状态通气要求时,应设置紧急通气装置。A.2.3紧急通气装置的设定压力不应大于罐壁底部不被抬起的最大压力Pmax,且不应大于80%的计算破坏压力PfOA.3设计考虑因素A.3.1按本附录设计的储罐,当按本标准式6.3.21、式6.3.22计算罐壁厚度,按本标准表1031-2选取罐壁人孔各元件厚度,按本标准表10.5.1l选取齐平型清扫孔各元件厚度时,式中和表中所采用的设计液位高度,应计入气相空间设计压力折算成储存介质的当量液柱高度。对于设计压

3、力不大于IkPa的储罐,确定上述元件厚度时,可不计入设计压力折算成储存介质的当量液柱高度。A.3.2承压环截面面积应按本标准第A.6节的规定进行计算。在承压环有效范围内,罐顶、罐壁及其他组合件自身的连接焊缝应为全焊透对接结构。A.3.3当储罐设计压力超过2kPa时,罐顶人孔与开孔等设计应符合本标准第10.210.4条罐壁开孔的要求。当使用本标准表10.3.2时,设计液位可取表中的最低值。A.4罐顶与罐壁的连接结构A.4.1罐顶与罐壁连接部位的结构与尺寸应符合本标准图7.1.5的规定。A.4.2承压环的有效面积范围应为本标准图7.1.5的阴影部分。A.5最大设计压力A.5.1当罐顶与罐壁连接处承

4、压环的有效面积已确定时,微内压储罐的最大设计压力应按下式计算:p=4R;JanelooO127%200D2D2式中:P微内压储罐的最大设计压力(kPa);A一罐顶与罐壁连接处抗压环的有效截面积(mm,按本标准图7.1.5确定;D储罐内径(m);Dui罐顶板及其上附件重量(N);场一一设计温度下承压环材料标准屈服强度下限值(MPa);一一罐顶与罐壁连接处罐顶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A.5.2罐壁底部不被抬起的最大设计压力计算对于非锚固自支撑固定顶储罐,罐壁底部不被抬起的最大设计压力应等于下列公式计算值的最小值:(A.5.2-1)(A.5.2-2)(A.5.2-3)对于非锚固柱支撑锥顶储罐,罐壁底

5、部不被抬起的最大设计压力应按下式计算:P+M(A.5.2-4)max与)311.5DLR刃式中:解壁底部不被抬起的最大设计压力(kPa);4axD储罐内径(m)。一一转换系数,取值为8(Jil000);Mdl一一罐壁重量和罐顶支撑件重量(不包括罐顶板)对罐壁罐底接合点的反倾倒力矩(N.m);MDui一一罐顶板及其上附件重量对罐壁罐底接合点的反倾倒力矩(N.m);MF储液重量对解壁猫底接合点的反倾倒力矩(N.m);一一水平和垂直风压对罐壁罐底接合点的倾倒力矩(N.m/M”,一一水平风压对罐壁罐底接合点的倾倒力矩(N.m);Fp一一压力修正系数。A.5.3对于罐顶与罐壁弱连接结构储罐,尚应满足下式

6、要求:(A.5.3)LWO8PA.5.4计算破坏压力应按下式计算:Pf,/n 0.(X)0746Dz= 1.6Pz比D2(A.5.4)式中:Pf一一计算破坏压力(kPa);DUt一一罐顶板及其上附件重量(N);P一一按式A.5.1计算的压力(kPa);D储罐内径(m)oA.6承压环所需最小截面面积A.6.1承压环需要的截面面积应按下式计算:(”0.0012了(A.6.1)4=D.8tan式中:4一一在本标准图7.1.5规定范围内满足最大设计压力要求的承压环最小截面积(mm?);Pi设计内压(kPa);DUt一一罐顶板及其上附件重量(N);一一材料许用应力(MPa),应取设计温度下1/1.6材料

7、标准屈服强度下限值;D储罐内径(m)oA.6.2对于自支撑锥顶或自支撑拱顶,承压环的截面面积不应小于按本标准第73.3条或本标准第7.5.3条要求确定的截面面积。A.7储罐顶板设计A.7.1自支撑和柱支撑锥顶储罐顶板的最小计算厚度应按下式确定,且自支撑锥顶顶板不应小于按本标准第7.3.2条的计算厚度。(A.7.1)PRcosa式中:t储罐顶板的最小计算厚度(mm);P一一计算压力,为设计内压Pi减去罐顶固定载荷DkPa);R储罐罐壁的曲率半径(m);a锥顶半角();一一顶板材料许用应力(MPa),取1/L6倍设计温度下材料标准屈服强度下限值;焊接接头系数。单面满角搭接焊取6=035;双面满角搭

8、接焊取6=0.65;全熔透对接焊,有或无垫板取6=0.70;全熔透对接焊,进行局部无损检测取6=0.85;全熔透对接焊,进行oo%无损检测取e=1.0。A.7.2自支撑拱顶储罐顶板的最小计算厚度按下式确定,且不应小于按本标准第752条的计算厚度。PRs(A.7.2)2,t=式中:/储罐顶板的最小计算厚度(mm卜P一一计算压力,为设计压力Pi减去罐顶固定载荷DL(kPa);Rs光面球壳的曲率半径(m);顶板材料许用应力(MPa),取1/1.6倍设计温度下材料标准屈服强度下限值;一一焊接接头系数。单面满角搭接焊取=0.35;双面满角搭接焊取=0.65;全熔透对接焊,有或无垫板取6=0.70;全熔透

9、对接焊,进行局部无损检测取6=0.85;全熔透对接焊,进行100%无损检测取=1.0。A.7.3不包括腐蚀裕量的搭接顶板厚度不应超过13mm0A.8试验与检查A.8.1储罐全部焊接完毕并经无损检测合格后,罐内应充水到设计液位,液面上加压至设计压力,稳压15min;然后降至50%的设计压力,检查所有焊缝,应以无渗漏为合格。液而以上的焊缝可采用肥皂泡法进行检查。A.8.2通气装置的试验,可与储罐压力试验同时进行,亦可在罐体试压之后进行。A.9设计压力不大于18kPa的锚固罐A.9.1锚固设计应符合本标准第11.2节的规定。A.9.2抵抗罐壁提离的锚固设计平衡力不应小于下述规定的最大值:1 1.5倍

10、设计压力和设计风压共同作用产生的提离力减去空罐状态按有效厚度计算的抵抗罐壁提离的重量;21.25倍试验压力产生的提离力减去空罐状态按名义厚度计算的抵抗罐壁提离的重量。A.9.3锚固罐的试验与检查应符合下列规定:1充水到设计液位时,检查罐壁的严密性以及锚固螺栓的松紧程度;2在罐内液面上用空气加压至试验压力,试验压力取1.25倍的设计压力,稳压15min,然后降至设计压力,检查罐体的严密性,应以无渗漏为合格。液面以上的所有焊缝可采用肥皂泡法检查;3罐内的水放空后,在常压下检查锚固件的紧固性;4在空罐条件下,用空气充压至设计压力,检查储罐锚固情况。附录B外压储罐设计8.1 一般规定8.1.1 本附录

11、适用于设计负压大于0.49kPa,且不大于6.9kPa的承受均匀外压的固定顶储罐。8.1.2 当设计负压不大于0.49kPa时,顶部承压环的截面面积应按本标准第7.1.5条的规定确定;当设计负压大于0.49kPa时,顶部承压环的截面面积尚应符合本附录的规定。8.2 固定顶8.2.1 储罐固定顶的设计总外压应按下式计算。Q=max&+4+Fa,Dl+Pe+0.4Lr(B.2.1)式中J一一固定顶设计总外压(kPa);Dl一一固定顶固定荷载(kPa),包括罐顶板及其上附件重量,当有隔热层时,尚应计入隔热层的重量;Pe一一设计负压(kPa),取值不应小于0.25kPa;Lr一一固定顶活荷载(kPa)

12、,指水平投影面上的固定顶活荷载,取值不应小于LOkPa。当雪荷载S大于1.0kPa时,超过部分应计入;FPe一一设计负压组合系数。8.2.2 柱支撑锥顶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当顶板支撑在楝条上时,可视为连续梁或薄膜;2应同时考虑膜应力和弯曲应力;3应考虑板和板连接时的焊接接头系数;4应设定支撑处为刚性节点;5应给定许用挠度值;6应考虑顶板支撑之间及焊缝的应力转换和疲劳荷载的可能性。8.2.3 自支撑锥顶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顶板的计算厚度应按下式确定,但不应低于本标准732条的规定。83D/Prsin6V1.72E式中:Q锥顶罐顶板的计算厚度(mm);D储罐内径(m);P1一一罐顶设计总外压(

13、kPa);一一罐顶与罐壁连接处罐顶板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E一一弹性模量(MPa);2在固定顶外压作用下,自支撑锥顶罐承压环所需的截面积应按下式确定:式中;一一自支撑锥顶罐承压环所需的截面积(mm%D储罐内径(m);Pr罐顶设计总外压(kPa);t一一承压环材料最小许用应力(MPa);应取0.6倍承压环所用材料标准屈服强度下限值,且不应低于140MPa;一一罐顶与罐壁连接处罐顶板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3自支撑锥顶罐承压环顶板部分有效长度应按下式确定。(B.2.3-3)式中.队中;一一自支撑锥顶罐承压环顶板部分有效长度(mm),见图B.2.3;c一一锥顶罐顶板的名义厚度(mm),见图B.2.

14、3;D储罐内径(m);0一一罐顶与罐壁连接处罐顶板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4自支撑锥顶罐承压环罐壁部分有效高度应按下式确定。(B.2.3-4)式中:Xw一一自支撑锥顶罐承压环罐壁部分有效高度(mm),见图B.2.3;zsi顶圈傩壁板的名义厚度(mm),见图B.2.3;D储罐内径(m)。5自支撑锥顶罐底部承压环罐壁部分有效高度应按下式确定。(B.2.3-5)XSb=13.4JDfSn式中:XSb一一自支撑锥顶罐底部承压环罐壁部分有效高度(mm),见图B.2.3;tin一一底圈罐壁板的名义厚度(mm),见图B.2.3;D储罐内径(m)。图B.2.3自支撑锥顶加强圈及截面积示意图8.2.4 自支撑

15、拱顶设计应满足下列要求:1顶板的计算厚度应按下式确定,但不应低于本标准第752条的规定。J=Rs(B.2.4-1)式中:L自支撑拱顶罐顶板的计算厚度(mm);Pr一一罐顶设计总外压(kPa);RS拱壳球面的半径(m)。E弹性模量(MPa);2在固定顶外压作用下,自支撑拱顶罐承压环所需的截面积应按下式确定,但不应低于本标准第753条的规定。4=3OO-RS(B.2.4.2)l式中.;一一自支撑拱顶罐承压环所需的截面积(mm%Pr一一罐顶设计总外压(kPa);一一抗拉环材料许用应力(MPa);取0.6倍抗拉环所用材料标准屈服强度下限值,且不应低于140MPa;D储罐内径(m);凡一一拱壳球面的半径

16、(m)。3自支撑拱顶罐承压环顶板部分有效长度应按下式确定:Xd=19.0j(B.2.4-3)式中:Xd一一自支撑拱顶罐承压环顶板部分有效长度(mm),见图B24;f(t-一自支撑拱顶罐顶板的名义厚度(mm),见图B.2.4;R、拱壳球面的半径(m)。4自支撑拱顶罐承压环罐壁部分有效高度应按下式确定:Xy=13.4Dr7(B.2.4-4)式中:X”一一自支撑拱顶罐承压环罐壁部分有效高度(mm),见图B.2.4;Gi顶圈罐壁板的名义厚度(mm),见图B.2.4;D储罐内径(m)。5自支撑拱顶罐底部承压环罐壁部分有效高度应按下式确定:式中:XSb一一自支撑拱顶罐底部承压环罐壁部分有效高度(mm),见

17、图B.2.4;L 一一底圈罐壁板的名义厚度(mm),见图B.2.4;D储罐内径(m) oB.3罐壁加强圈8.3.1 罐壁加强圈包括顶部加强圈、中间加强圈和底部加强圈(图B23、B.2.4)。 当满足下式要求时,可按本附录的规定进行罐壁加强圈计算。 0.00675(B.3.1)式中.T75YM5Lmin,I。大EJJ八二一一罐壁总当量高度(m);HSED储罐内径(m);mi核算区间最薄圈罐壁板的名义厚度(mm);Rm一一设计温度下,罐壁材料最小标准屈服强度下限值(MPa);E弹性模量(MPa)OB.3.2在设计外压荷载和风荷载作用下,罐壁稳定系数”的取值,应符合下列规定:1当小于或等于0.25k

18、Pa时,稳定系数应取1.0。2当P,大于0.25kPa,且小于或等于0.7OkPa时,稳定系数应按下式计算:1)3当Pe大于0.70KPa时,稳定系数3应按下式计算,且不应超过2.5。犷二Q0.48(B.3.2-2)4当仅有设计负压荷载时,稳定系数收应取3.0。8.3.3 罐壁总当量高度应按下列公式计算:&E=%(B.3.3-1)式中:HSE一一罐壁总当量高度(m);HSei第7圈罐壁板的当量高度(m);mi一一核算区间最薄圈罐壁板的名义厚度(mm);ZSi第i圈罐壁板的名义厚度(mm);%第/圈罐壁板的实际高度(m)08.3.4 最大允许不加强罐壁的当量高度应按下式计算:15203$PV式中

19、:Hsafe一一最大允许不加强罐壁的当量高度(m);Ps一一罐壁设计总外压(kPa),取心或W+之较大值;tsmm核算区间最薄圈罐壁板的名义厚度(mm);D储罐内径(m);E弹性模量(MPa);稳定系数。8.3.5 中间加强圈的数量应按下式确定:(B.3.5)式中:NS中间加强圈的设置数量;Hsf罐壁总当量高度(m);%一一最大允许不加强的罐壁当量高度(m)。B.4中间加强圈8.4.1 罐壁失稳的理论波数,应按下式进行计算:44503式中:一一在均匀外压作用下,罐壁失稳的理论波数,2N10;NHSE罐壁总当量高度(m);smin一一核算区间最薄圈罐壁板的名义厚度(mm);D储罐内径(m)o8.

20、4.2 作用于罐壁中间加强圈上的径向荷载,应按下列公式进行计算:Q=IOOOZW(B.4.2-1)lhh.(B.4.2-2)S2式中)作用于罐壁中间加强圈上的径向荷载(N/m);Ps一一罐壁设计总外压(kPa);Ll一一中间加强圈上侧未加强罐壁高度(m);L2一一中间加强圈下侧未加强罐壁高度(m)。8.4.3 中间加强圈区域所需的最小惯性矩应按下式计算:(B.4.3)_37.5gD3nE(N2-I)式中;一一中间加强圈区域所需的最小惯性矩(cm,);Q一一作用于罐壁中间加强圈上的径向荷载(N/m);N在均匀外压作用下,罐壁失稳的理论波数;D储罐内径(m);E弹性模量(MPa)O8.4.4 中间

21、加强圈区域所需的最小截面积应按下式计算:AW=(B.4.4)式中:AW中间加强圈区域所需的最小截面积(mm%Q作用于罐壁中间加强圈上的径向荷载(N/m);D储罐内径(m);ltl一一中间加强圈区域材料的最小许用应力(MPa);取。.4倍中间加强圈加强区所用材料最小标准屈服强度下限值,且不应低于103MPao8.4.5 中间加强圈所需的最小截面积应按下式计算:Aw=An-26.84D(B.4.5)式中:Am中间加强圈所需的最小截面积(mr),且不应小于n2;Am-中间加强圈加强区所需的最小截面积(mm2);D储罐内径(m);L一一中间加强圈安装位置罐壁板的名义厚度(mm)。8.4.6 中间加强圈

22、的截面尺寸还应符合本标准表6.4.3的规定。8.4.7 中间加强圈宜在核算区间内沿当量高度均匀分布。B.5顶部加强圈8.5.1 顶部加强区域所需的最小惯性矩应按下列公式计算:_37.5mnE(N2-I)v=250PsHl式中.;顶部加强区域所需的最小惯性矩(cm小V作用于罐壁顶部加强圈的径向荷载,N/m;N一一在均匀外压作用下,罐壁失稳的理论波数,2yvl;PS一一罐壁设计总外压(kPa);D储罐内径(m);HI罐壁总高度(m);E一一弹性模量(MPa)O(B.5.2-1)(B.5.2-2)8.5.2 顶部加强区域所需的最小截面积应按下列公式计算:y=250式中:4一一顶部加强区域所需的最小截

23、面积(mm?);V一一作用于罐壁顶部加强圈的径向荷载,N/m;r一一顶部加强区域材料的最小许用应力(MPa),应取0.6倍顶部加强区域所用材料最小标准屈服强度下限值,且不应低于140MPa;PS一一罐壁设计总外压(kPa);Hl罐壁总高度(m);D储罐内径(m)。8.5.3 当顶部加强区域的罐壁板和罐顶板部分不能满足本标准第B.5.1条和第B.5.2条的规定时,应在加强区域内设置顶部加强圈,顶部加强圈所需的最小截面积应按下列公式计算:(B.5.3-1)(B.5.3-2)且不应小于4/2;且不应小于4/2;Aa=At-XctC-XSJSIAft=4-Xdtd-X/1式中:Aa自支撑锥顶罐顶部加强

24、圈所需的最小截面积(mm2),A山一一自支撑拱顶罐顶部加强圈所需的最小截面积(mm2),Xd一一自支撑拱顶罐顶板有效长度(mm);XC自支撑锥顶罐顶板有效长度(mm);L一一自支撑拱顶罐顶板的名义厚度(mm);4一一自支撑锥顶罐顶板的名义厚度(mm);Gi顶圈罐壁板的名义厚度(mm);X”一一顶部加强区域罐壁有效高度(mm)。B.6底部加强圈8.6.1 底部加强区域所需的最小惯性矩应按下列公式计算:_37,5vD3a,-E(ZV2-I)v=250PsHl式中;一一底部加强区域所需的最小惯性矩(cm小V作用于底部加强圈的径向荷载,N/m;N一一在均匀外压作用下,罐壁失稳的理论波数,24NWI0;

25、Ps一一罐壁设计总外压(kPa);D一一储罐内径(m);HI罐壁总高度(m);E弹性模量(MPa)O1.6.2 底部加强区域所需的最小截面积应按下列公式计算:vnA=(B.6.2-l)港2r=25OaHl(B.6.2-2)式中:4b底部加强区域所需的最小截面积(mm?);V一一作用于底部加强圈的径向荷载(N/m);r一一底部加强区域材料的最小许用应力(MPa),应取0.6倍底部加强区域所用材料最小标准屈服强度下限值,且不应低于140MPa;PS罐壁设计总外压(kPa);乩一一罐壁总高度(m);D一一储罐内径(m)。1.6.3 当底部加强区域的罐壁板和罐底边缘板部分不能满足本标准第B.6.1条和

26、第B.6.2条的规定时,应增加底圈壁板和罐底边缘板厚度或在加强区域内设置底部加强圈。当设置底部加强圈时,底部加强圈所需的最小截面积应按下式计算:4=4一X;-tb(fn+&+电)(B.6.3)式中:4一一底部加强圈所需的最小截面积(mm2);机一一罐底边缘板伸出罐外壁的径向宽度(mm);tb罐底边缘板的名义厚度(mm);tsn底圈罐壁板的名义厚度(mm);XSb一一底部加强区域罐壁有效高度(mm)。B. 7外压试验2.7.1 当储罐充水试验完成后开始放水时,应进行罐顶外压试验。试验时,应使罐顶部位气相空间的真空压力等于PrDLo2.7.2 当储罐充水试验完成后放水接近结束时,可进行罐壁外压试验

27、,试验时罐内真空压力应等于Peo附录C提高储罐设计温度的附加要求C. 1适用范围C.1.1本附录适用于设计温度大于90,且不大于250的储罐。C.1.2本附录不适用于下列情形的储罐:1敞口储罐;2外浮顶储罐;3铝制内浮顶和铝制固定顶储罐;4复合材料制内浮顶储罐。C.L3当浮顶边缘密封和垫片采取了适当的耐高温措施,且考虑了液体蒸汽压力的影响后,钢制内浮顶储罐的其他部件设计可参照本附录执行。C.2提高设计温度的影响和附加要求C.2.1当设计温度大于90C时,应考虑以下因素对提高设计温度的影响:1罐壁与罐底、罐顶、梯子之间的温差,罐顶与罐顶支撑之间的温差,以及保温不连续处各部件之间的温差;2罐底的热

28、膨胀;3降温时储液凝固产生的影响;4热应力的变化频率和幅度对储罐设计寿命的影响。C.2.2提高设计温度的附加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1罐壁人孔、罐壁接管和清扫孔的法兰、法兰盖以及清扫孔加强底板的厚度应除以表C.2.2标准屈服强度下限值降低系数;2本标准第7.2节构件的许用应力应乘以按表C.2.2确定的设计温度下材料的标准屈服强度下限值与2IOMPa的比值,且比值不得大于1;表C.2.2标准屈服强度下限值降低系数设计温度()标准屈服强度下限值(MPa)3103103802380900.9150.8860.9241500.880.810.872000.850.750.832500.8110.7030.

29、794注:中间温度的标准屈服强度降低系数可采用内插法计算。3有保温的锚固螺栓的许用应力应为常温下的许用应力乘以表C.2.2标准屈服强度下限值降低系数;4自支撑式锥顶和自支撑式拱顶的顶板计算厚度,应为本标准式(732)和式(7.5.2)的计算值乘以常温与设计温度下钢材的弹性模量之比;5抗风计算中,罐壁的许用临界压应力应乘以设计温度与常温下钢材的弹性模量之比;6应适当增加环形边缘板的厚度和外接管道的温度补偿能力;7罐底边缘板应采用对接结构。附录D储罐抗震设计D.1适用范围D.1.1本附录规定了立式圆筒形钢制焊接储罐的抗震设计。D.1.2本附录适用于罐壁高度与直径比不大于1.6,且容积不小于IOOm

30、3的储罐抗震设计。D.1.3本附录适用于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不大于0.4g,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9度地区的储罐抗震设计。D.2设计准则D.2.1罐壁轴向压应力不应大于许用临界压应力。D.2.2固定顶储罐和浮顶储罐的设计液位到罐壁上沿的距离应大于液面晃动波高。D.2.3内浮顶储罐在达到设计液位高度时,内浮顶外周边缘板最上缘到罐壁上沿的距离应大于液面晃动波高。D.2.4浮顶导向机构的设计应保证在地震状态下,浮顶上下移动时不被卡住。D.2.5当锚固系数J大于1.54时,应设置锚固。D.2.6按本附录设计的立式圆筒形钢制焊接储罐,当遭受相当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设防地震影响时,设备本体、支撑构件和锚固结构

31、不应损坏。D.3地震作用D.3.1计算地震作用时,储罐的地震影响系数应根据建罐地区的抗震设防烈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设计地震分组、场地类别、储罐基本周期以及阻尼比确定,并应按图D.3.1采用。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max应按表D.3.1-1采用。特征周期Tg应根据场地类别和设计地震分组应按表D.3.1-2采用。抗震设防烈度及设计地震分组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构筑物抗震设计规范GB50191的规定,场地类别应按业主提供的书面资料确定。表D.3.1-I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设防烈度6789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0.05g0.1g0.15g0.2g0.3g0.4gClmax0.120.230.3450.45

32、0.6750.90表D312特征周期Tg值(s)设计地震分组场地类别IoIlIIIIIIV第一组0.200.250.350.450.65第二组0.250.300.400.550.75第三组0.300.350.450.650.90图D.3.1地震影响系数曲线注:一水平地震影响系数:a.X-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小一直线下降段的下降斜率调整系数:了一曲线下降段衰减指数;Tg特征周期;小一阻尼调整系数;T一储罐自振周期。D.3.2储罐地震影响系数a曲线(图D.3.1)的阻尼调整和形状参数,应符合下列规定:1曲线下降段的衰减指数应按下式确定:7= 0.9 +().05-40.3 + 6,(D.3.2

33、-1)式中:曲线下降段的衰减指数;Y一一储罐的阻尼比,应按实测取值,当无实测值时,应取0.05;储液晃动时阻尼比应取0.005o2直线下降段的下降斜率调整系数计算应符合下列要求:1)当T(S)小于等于6.0s时,应按下式计算:/71=0.02+0,05(D.3.2-2)八4+3242)当T(S)大于6.0s时,应按下式计算:(D.3.2-3)式中:T7I一一直线下降段的下降斜率调整系数,小于0时,应取0;/一一曲线下降段的衰减指数;772一一阻尼调整系数,应按式(D32-4)计算确定;一一储罐的阻尼比,应按实测取值,当无实测值时,应取0.05;储液晃动时阻尼比应取0.005o3阻尼调整系数应按

34、下式确定:10.05Y(D.3.2-4)2=1+-20.08+1.6式中:一一阻尼调整系数,小于0.55时,应取0.55;272+2式中:F允许最小间隙(m);R储罐内半径(m);h液面晃动波高(m)oD.4锚固D.4.1锚固系数应按下列公式计算:阳兄+尸J(D.4.1-2)FawD(D.4.1-3)Fb=99thyRelHwp0应使&201.1/09x10-6。式中:一一弯矩调整系数,应按本标准第D.4.2条的FL一一储液提供的罐底与罐壁接触处,单位长度上的提离反抗力(MN/m);Fw一一罐壁罐顶自重,通过罐壁作用在罐底单位长度上的提离反抗力(MN/m);N一一罐壁与罐顶总重量(MN);tb

35、罐底边缘板的有效厚度(mm);&l一一罐底边缘板的标准屈服强度下限值(MPa);一一设计液位高度(m);D储罐内径(m);P一一储液相对密度。D.4.2弯矩调整系数取值。当2大于等于1.33时,弯矩调整系数应按表D.4.2Hw1选取;当&小于1.33时,弯矩调整系数应为按表D42-1的取值乘以弯矩增Hw大系数,弯矩增大系数应按表D.4.2-2选取。表D.4.2-1弯矩调整系数罐型0.450.6750.9拱顶储罐0.910.780.71浮顶储罐0.900.770.70表D422弯矩增大系数/D孤0.60.70.80.91.01.11.21.3f1.1841.1571.1331.1071.0831

36、.0591.0321.008D.4.3锚固判别应符合下列规定:1当J小于等于0.785时,不发生罐壁提离,可无需锚固;2当/大于0.785、且小于等于1.54时,罐壁受拉侧刚开始提离,可无需锚固;3当,大于1.54时,提离力应按本标准表11.2.3规定确定,储罐不稳定,应进行锚固。D.4.4罐底边缘板距罐内壁的最小径向宽度应按下式计算,且不应小于0.45mo式中)一一厚度为%的罐底边缘板距罐内壁的最小径向宽度(m);th罐底边缘板的有效厚度(mm);RcL一一罐底边缘板钢板标准屈服强度下限值(MPa);P一一储液相对密度;D储罐内径(m);工一一设计液位高度(m)。D.5抗震验算D.5.1底圈

37、罐壁许用临界应力应按下式计算:cr=0.22E-(D.5.1)式中:kJ罐壁许用临界应力(MPa);E一一设计温度下底圈罐壁材料的弹性模量(MPa);t一一底圈罐壁有效厚度(m);D储罐内径(m)。D.5.2地震作用下底圈罐壁产生的最大轴向压应力的计算应符合下列要求:1当,小于等于0.785或J大于1.54时,应按下式计算:(D.5.2-1)以必1AZ12当J大于0.785、且小于等于1.54时,应按下式计算:(D.5.2-2)cxnl+c1mjlAZ式中:l底圈罐壁最大轴向压应力(MPa);9度地震区Cv一一竖向地震影响系数(6度、7度及8度地震区CV=IOCv=1.45);A1一一按底圈壁

38、板有效厚度计算的罐壁截面面积(m?);CL一一翘离影响系数,取CLL4;Z1一一按底圈罐壁有效厚度计算的断面系数,Z1=0.785D2(m3)oD.5.3底圈罐壁最大轴向压应力应满足下式要求:1cr(D.5.3)式中:l底圈罐壁最大轴向压应力(MPa);cr一一底圈罐壁许用临界应力(MPa)OD.5.4按本标准式(D.3.9)计算的液面晃动波高,应满足本标准第D.2.2条或第D23条的要求。附录E储罐对地基和基础的基本要求E.1一般要求E.1.1选择场地时,应根据工程规划、地震活动情况、工程地质和地震地质等有关资料,对抗震有利地段、一般地段、不利地段和危险地段作出综合评价。对不利地段,应提出避

39、开要求;当无法避开时,应采取有效的抗震措施。E.1.2地基应有可靠的承载能力,能够承受油罐自重、存储介质的重量,以及风、雪、地震等外部环境产生的附加荷载、作用等。E.1.3地基应有一定的抗变形能力,地基的变形不应影响储罐及连接管道的安全使用及计量。E.1.4直接座落在土壤上储罐,基础应采取防渗漏措施,并应满足环境保护要求。E.2地基E.2.1当罐址地基存在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进行地基处理或采用桩基础:1地基的承载能力不满足承受储罐自重、存储介质的重量,以及外部环境产生的附加荷载、作用的要求;2地基的变形性能不满足储罐及连接管道的安全使用及计量的要求;3地基的渗透性能不满足工程的需要;4地基存在影响土体稳定性的不良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