涵洞及附属工程施工作业指导书晋中南.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955981 上传时间:2022-12-28 格式:DOCX 页数:50 大小:149.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涵洞及附属工程施工作业指导书晋中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涵洞及附属工程施工作业指导书晋中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涵洞及附属工程施工作业指导书晋中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涵洞及附属工程施工作业指导书晋中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涵洞及附属工程施工作业指导书晋中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涵洞及附属工程施工作业指导书晋中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涵洞及附属工程施工作业指导书晋中南.docx(5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 中铁一局晋中南铁路通道工程ZNTJ-11标段 涵洞及附属工程作业指导书 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ZNTJ-11标段涵洞施工作业指导书 编制:韩 阳复核:薛建明审核: 中铁一局集团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ZNTJ-11标段项目经理部2010年6月10 日目 录1基坑开挖作业指导书12基础及涵身混凝土施工作业指导书93涵洞钢筋施工作业指导书204沉降缝施工作业指导书305防水层、保护层施工作业指导书346附属工程施工作业指导书40基坑开挖施工作业指导书1.适用范围适用于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工程ZNTJ-11标涵洞工程施工。2.作业准备2.1内业技术准备2.1.1组织技术人员认真学习实施性组织设计。2.1.2澄

2、清有关技术问题,熟悉规范和技术标准。2.1.3基坑开挖前应按地质,水文资料,环保要求,结合现场情况,确定开挖范围,开挖坡度,弃土位置和防,排水设施。熟悉施工图纸,编制涵洞基坑开挖施工方案,进行施工工艺设计。2.1.4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2.1.5对参加施工人员进行上岗前技术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2.2外业技术准备2.2.1进行临时设施建设;包括修建驻地,施工便道建设,配齐生活、办公设施,确保满足人员进场生活、办公需要。2.2.2依据设计图纸精确放线定位。2.2.3平整场地、清除杂物,基坑开挖前设置好排水系统。2.2.4合理组织安排机械设备、仪器、人员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2.2.5进场材

3、料必须满足连续施工要求,并要对进场原材料进行检验、确保材料符合施工需要。3.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基坑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见下表。 明挖基坑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序号检验项目质量标准及允许偏差检验数量1基坑平面位置,坑底尺寸满足施工图和是工艺要求全检。观察和尺量2基坑开挖方法和支护形式符合施工图和施工工艺设计全检。观察3基底质条件和承载力符合施工要求全检。观察或标准贯入,触探检测4基坑回填填料,夯实符合要求全检。观察5基坑标高土质50mm测量石质50mm,200mm4.工艺及质量控制流程基坑开挖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流程见下图。测量放线开 挖开挖至设计标高基坑清理基坑位置、尺寸、标高正确基地地质符合施工图变

4、更设计按变更设计进行基地处理地基处理合格基坑报验地表引截排水坑内排水完成基础施工并回填基坑结束否 是 否是否否是5.施工要求5.1施工准备5.1.1根据施工图纸,对施工现场的地形地貌进行复核。5.1.2施工应选在枯水季节进行,依据施工图纸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并做好技术及安全交底工作。5.1.3基坑开挖后应及时进行基础施工,制定采取可行的排水方案,加强地表排水,严禁地表水浸泡基坑而影响地基承载力。5.1.4涵洞施工前对需处理和换填的地基进行核实、明确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法。特殊的地段采用转机试钻,实际地质如与设计不相符时应将详细资料及时上报,并与设计院联系。 5.1.5施工机械根

5、据各阶段施工需要提前安排进场。5.2施工工艺5.2.1测量放线按照施工图测设涵洞轴线。施工图标示涵洞位置如与实际不符应办理变更设计手续。基坑尺寸应满足涵洞基础施工需要。基坑底面宜按基础平面尺寸每边放宽不小于50cm,以便安装基础模板。适宜垂直开挖且不立模板的基坑,基底尺寸应按基础轮廓确定,可直接利用垂直坑壁做外模施工基础圬工。5.2.2地表引截排水基坑开挖前应先做好地面排水,在基坑顶缘四周应设向外排水坡,并在适当 距离设截水沟,且应防止沟水渗入基坑内,以免影响坑壁稳定。有地面水淹没的基坑,可修筑围堰、改河、改沟、筑坝排开地面水后再开挖基坑。5.2.3基坑开挖5.2.3.1无水基坑开挖方法方法参

6、见下表。无水基坑施工方法地质及支撑状况挖掘方法提升方法运输方法附注土质,无支撑挖掘机挖掘机挖掘机直接装车挖掘机在坑缘上土质,无支撑挖掘机挖掘机挖掘机回旋弃土挖掘机在坑缘上土质或石质,无撑或有撑人力开挖、机械钻爆开挖吊车、动臂吊机或摇头扒杆,配带活底吊斗回旋弃土或接装车吊升机具设在坑缘或坑下,必要时可在坑上脚手平台接运土质,无撑或有撑人力开挖用锹向上翻弃H2m或人工接力上翻弃土或装车5.2.3.2开挖基坑的时间及力量选择。基坑宜在枯水或少雨季节开挖。根据基坑开挖工作量 、基坑深度、土质种类及现场施工条件确定开挖主要力量。使用机械开挖时应配备一定人力,开挖机械无法挖到的部位、修整边坡和清理基底面。

7、5.2.3.3基坑及边坡检查开挖过程中应检查基坑平面位置、高程、边坡坡度、排水系统,并随时观测基坑边坡和地面的变化。5.2.3.4开挖坡度选择在天然土层上挖基,如深度在5m以内,施工期较短,基坑底处于地下水位以上,土的含水量适宜、土层构造均匀时,则基坑坑壁坡度可参照下表选定。基坑深度大于5m或有其他不利条件时,应将坑壁坡度适当放缓,或设置工作平台。如土的含水量过大,易引起坑壁坍塌时,坑壁坡度应采用该含水量下土的休止角。边坡应随时修整,应每隔5m设坡度尺,随时检查开挖坡度是否正确。基坑坑壁坡度坑壁土坑壁坡度基坑顶缘无载重基坑顶缘有静载基坑顶缘有动载砂类土1:11:1.251:1.5碎石类土1:0

8、.751:11:1.25黏性土、粉土1:0.331:0.51:0.75极软岩、软岩1:0.251:0.331:0.67较软岩1:01:0.11:0.25极硬岩、硬岩1:01:01:0注:挖基通过不同的土层时,边坡可分层选定,并酌留平台;在山坡上开挖基坑,当地质不良时,应防止滑坍;在既有建筑物旁开挖基坑时,应按施工图要求采取防护和基坑加固措施。5.2.3.5人工开挖的分层深度人工开挖的分层深度不宜超过0.5m,多作业面分段开挖时,施工层面间应留出一定的安全距离。5.2.3.6开挖出土方式挖深小于1.5m时可采用人工出土;挖深在1.5m3m时在基坑内搭设平台,用人工二次倒运出土;挖深大于3m时应采

9、用机械出土。5.2.3.7基坑顶护道基坑顶有动载时,坑顶缘与动载间应留有大于1m的护道,如地质、水文条件不良,或动载过大,应进行基坑边坡稳定性检算,根据检算结果确定采用增宽护道或其他加固措施。5.2.3.8岩石开挖开挖过程中遇石方可采用风镐开挖;需要爆破作业时可采用内燃凿岩机钻孔,装药起爆。5.2.3.9雨季施工雨季施工应注意边坡稳定,必要时可适当放缓边坡或设置支撑,基坑边应设拦水坎和排水沟防止雨水流入基坑,土质较差的边坡宜采用防水布覆盖,防止雨水冲刷边坡。雨季开挖工作面不宜过大,应分段进行开挖和基础圬工施工。5.2.3.10超挖控制基底应避免超挖,松动部分应清除。使用机械开挖时,不得破坏基底

10、土的结构,可在施工图标示工程以上保留一定厚度由人工开挖。5.2.3.11弃土基坑开挖应在指定位置弃土,不得随意堆放。一般应符合下列要求:不得妨碍施工;弃土堆坡脚距坑顶缘的距离不宜小于基坑的深度;宜弃在地面水流方向的下游;不得淤塞河道,影响泄洪;不得使地面水流冲刷农田和建筑物或设施。5.2.4坑内排水地下水位应低于基底,严禁带水作业。如基坑汇水量较大,可在基坑内设排水沟和积水坑,采用抽水机排水。5.2.5基坑清理基坑挖土接近基底高程后,应预留100300mm由人工开挖,以防止基底原状土被破坏。岩层基底应清除岩面松碎石块、淤泥、苔藓,凿出新鲜岩面,表面应清洗干净。倾斜岩面,应将岩面凿平或凿成台阶。

11、易风化的岩层基底,应按基础尺寸凿除已风化的表面岩层。粘性土层基底整修时,应在天然状态下铲平,不得用回填土夯平。必要时,可向基底夯入10cm以上厚度的碎石,碎石层顶面不得高于基底高程。.2.6基底处理基底不得长期暴露,并不得受扰动或浸泡,应及时检查基坑尺寸、高程、基底土承载力,符合要求后及时办理基坑隐蔽检查手续,应立即进行后续施工,若基坑底地质与施工图不相符合,地基承载力不符合施工图要求时应办理变更设计。基底处理方法有:换填地基、重锤夯实、强夯、挤密桩、砂桩、碎石桩、粉喷桩。6.劳力组织6.1劳动力组织方式:采用架子队组织模式。6.2施工人员应结合试验段确定的施工方案、机械、人员组合、工期要求进

12、行合理配置。每个作业工地人员配备表负责人1人技术主管1人专职安全员1人工队班长1人指挥卸土人员2人技术人员1人 质检人员1人测量人员2人试验人员2人电工1人 机械工2人 普通工8人其中负责人、工班长、技术人员、专兼职安全员必须由正式职工担任,并根据工程情况适当配备若干劳务人员。7.设备机具配置施工机械配置已满足施工生产需要为原则,见下表主要施工机械设备配置表序号设备名称及数量1挖掘机1台2装载机1台3自卸汽车2台8.安全及环保要求8.1安全操作要求8.1.1在人口密集地区、交通要道、行人过路地点开挖基坑,宜采用封闭管理,在基坑边设防护栏,防止人员坠落,夜间设红色标志灯。8.1.2开挖人员之间必

13、须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横向间距不小于2m,纵向间距不小于5m。8.1.3挖土作业时应注意使施工机械和架空输电线路间保持安全距离。8.1.4基坑开挖时应按施工工艺要求放坡、堆土,严禁在机身下方掏挖,履带或轮胎应与坑顶缘边保持1.5m以上的安全距离。8.1.5装车作业时,应待运输车辆停稳后进行,铲斗应尽量放低,并不得砸撞车辆,严禁车箱有人。在铲斗需从汽车驾驶室顶上越过时,驾驶室内严禁有人。8.1.6机械开挖装卸作业必须设专人指挥。8.1.7现场照明线路、设备要符合安全用电的有关规定。8.1.8配合机械作业的清底、修坡等人员,应在机械回转半径范围以外工作。当必须在回转半径以内工作时,应停机并制动好后

14、方可作业。8.1.9施工中如遇土体不稳,发生坍塌危险时,应立即停工,人、机撤至安全地点。8.1.10下雨、河道涨水或工作面受外部因素影响不足以保证安全作业时,应暂停施工,待恢复正常后方可继续施工。8.1.11土方开挖必须自上而下顺序进行,严禁采用挖空底脚的操作方法。8.2 环保措施8.2.1在施工区出入口应设车辆清洁装置,防止进出场车辆污染交通道路。8.2.2清洗施工机械、设备及工具的废水、废油等不得直接排放,应集中处理以防污染水质和土壤。8.2.3在城市和居民区施工时应有防噪声措施。8.2.4现场的施工道路应设专人洒水,堆土应有防尘措施。8.2.5开挖渣土清运到规划的弃土点,不得倾卸于河道、

15、农田和可能诱发地质灾害的区域。基础及涵身混凝土施工作业指导书1.适用范围适用于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工程ZNTJ-11标涵洞工程施工。2.作业准备2.1内业技术准备2.1.1组织技术人员认真学习实施性组织设计。2.1.2澄清有关技术问题,熟悉规范和技术标准。2.1.3编制涵身混凝土灌筑施工方案和施工工艺设计、作业指导书。当昼夜平均气温低于5或最低气温低于3时,应按冬期施工,制定冬期混凝土施工方案。2.1.4混凝土配合比,应根据原材料性能、混凝土的技术条件和施工图要求进行设计,并通过试拌调整后确定。2.1.5开盘前应按试验室提供的配合比调整配料系统,并做好记录。2.1.6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2.

16、1.7对参加施工人员进行上岗前技术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2.2外业技术准备 2.2.1依据设计图纸精确放线定位。2.2.2合理组织安排机械设备、仪器、人员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2.2.3混凝土拌合站具备生产能力,模板等周转材料已进场。2.2.4进场材料必须满足连续施工要求,并要对进场原材料进行检验、确保材料符合施工需要。3.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3.1混凝土原材料质量要求见下表混凝土原材料质量要求序号检验项目质量要求1水泥品种宜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其混合材料宜为矿渣和粉煤灰。有耐硫酸盐侵蚀要求时可用中抗或高抗硫酸盐硅酸盐水泥。不宜使用早强水泥2水泥存放不得露天存放,不同种类的水泥应存贮

17、于不同库房。由于受潮或其他原因变质应清运出厂3矿物掺合料品质稳定。在运输和存贮过程中应有明显标志,严禁与水泥等其他粉状材料混淆。混凝土中宜适量掺加复合要求的粉煤灰、磨细矿渣粉或硅粉等,掺量应根据混凝土的施工环境条件特点、拌合物性能、力学性能以及耐久性要求通过实验确定4细骨料选用级配合理、质地均匀坚固、吸水率低、空隙率小的洁净天然河砂,也可用专门机组生产的人工砂,不宜使用山砂,不得使用海砂5粗骨料采用二级或三级级配粗骨料,要求级配合理、粒形良好、质地均匀坚固、线胀系数小的洁净碎石,也可采用碎卵石,不宜采用砂岩碎石。应分级采购、分级运输、分级堆放、分级计量6外加剂采用减水率高、坍落度损失小、适量引

18、气、质量稳定、能满足混凝土耐久性能的产品。当不同功能的外加剂复合使用时,外加剂之间以及与水泥之间应有良好的适应性。宜选用多功能复合外加剂7涂剂钢筋阻锈剂、混凝土表面涂层和防腐蚀面层所用材料的品种、质量应符合施工图要求和相关产品标准的规定8原材料存放应按品种、规格和检验状态分别标示存放3.2混凝土拌制、运输和灌筑等质量要求见下表混凝土拌制、运输和灌筑等质量的要求序号检验项目质量要求1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应根据强度等级、耐久性等施工图要求和原材料品质以及施工工艺、可能的环境条件变化等进行多组配合比设计。选定配合比时对于混凝土抗裂性应进行对比试验。混凝土拌制前应测定砂石含水率,并根据测试结果和理论配合比

19、,提出施工配合比。对首盘混凝土坍落度、含气量、水胶比和拌合物温度等进行测试鉴定2混凝土拌制应采用强制式搅拌机拌制,计量系统应定期检定。搅拌机经大修、中修或迁移新工点,应对计量器具重新检定。每一工班正式称量前,应对计量设备进行检查3混凝土运输运输设备和运输能力应适应混凝土凝结速度和灌筑速度的需要,保证灌筑过程连续进行 。运输中应确保混凝土不发生离析、漏浆、严重泌水及坍落度损失过多等现象 。现场进行混凝土二次搅拌时,不得加水4混凝土初凝混凝土运输、灌筑及间歇的全部时间不应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 。当下层混凝土初凝后灌筑上层混凝土时,应按施工缝处理5混凝土灌筑应分层灌筑,不得随意留施工缝。应随时对混凝

20、土进行振捣并保证其均匀密实6灌筑温度对混凝土灌筑时的模板温度、拌合物的入模温度、拆模时的温度及养护中的温度,应制定明确的控制方案,并有效实施7冬夏施工当工地昼夜平均气温连续3d低于+5或最低气温低于-3时,应采取冬期施工措施;当工地昼夜平均气温高于30时,应采取夏期施工措施8养护用水除不溶物、可溶物可不作要求外,其他质量要求应与混凝土拌制 用水一致。不得采用海水9养护期保护拆模后,在达到施工图标示强度75%前且龄期7d内,不得与流动水接触。对海洋浪溅区,养护期内并达到施工图标示强度前不受海水和浪花的侵袭。对盐渍土等氯盐环境,养护期内并达到施工图标示强度前不受氯盐侵蚀10强度检验评定按铁路混凝土

21、强度检验评定标准(TB10425)规定的方法检验评定 ,强度试块试验龄期:预应力混凝土、喷射混凝土、蒸汽养护混凝土抗压强度标准条件养护28d,其他混凝土抗压强度标准条件养护56d4.工艺及质量控制流程基础及涵身混凝土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流程见下图。是是是是否是开始测量放线模板设计模板制作、安装模板安装合格混凝土运输混凝土灌筑混凝土养护混凝土强度达到拆模要求验收检验合格结束原材料检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现场材料检验确定施工配合比混凝土拌制混凝土性能合格混凝土性能合格拆模确定施工配合比否否否否5.施工要求5.1施工准备5.1.1混凝土原材料进场并经检验合格,数量或补给速度满足施工要求。5.1.2混凝土搅

22、拌站具备供应能力,混凝土运输车辆有保证或现场备有强制式混凝土搅拌机。5.1.3混凝土拌制之前,应对机械设备、工具、使用材料进行认真检查,确保混凝土的拌制和灌筑正常连续进行。5.1.4灌筑混凝土前,应对模板及支架安装质量、预埋件位置等加以检查。当发现问题,应及时处理,并做记录。5.1.5灌筑混凝土前应将模板内的杂物和钢筋上的油污等清除干净;当模板有缝隙和孔洞时,应予堵塞,不得漏浆。5.1.6混凝土施工用水能满足需要。确保电力供应。使用网电时,对混凝土搅拌机、捣固机、输送泵等设备均应有备用电源。5.1.7对模板工、混凝土工进行岗前培训,持证上岗。5.2施工工艺5.2.1模板设计及制作安装5.2.1

23、.1一般设计要求1、模板及支架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2、能承受所灌筑混凝土的重力、侧压力及施工荷载。3、模板设计应保证结构尺寸的正确,并根据工程结构形式、地基承载力、施工设备和材料等条件进行施工工艺设计,其弹性压缩、预拱度和沉降值应符合施工图要求。5.2.1.2 设计根据施工图、施工设备、材料供应等现场条件,以及工期、进度计划、质量标准等。5.2.1.3设计内容1、根据施工工艺要求、工程质量标准,确定模板种类。2、根据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施工工艺设计,明确混凝土结构施工段划分和施工顺序,确定需要配备模板的数量。3、根据工程特点和现场条件,确定模板种类。4、根据工程结构尺寸,进行模

24、板板面组配设计。根据结构型式和施工条件确定模板荷载,确定支撑系统布置方式,连接和固定方法,对模板和支承系统做力学验算。5、配板设计图、连接件和支承系统布置图、细部结构和异型模板详图及特殊部位详图。6、确定模板及其支承杆件的安装顺序和拆除顺序。7、编制钢模板与配件的规格、品种与数量明细表。制定钢模板与配件的周转使用方式与计划。8、制定技术及安全措施。包括:模板结构安装及拆卸的程序,特殊部位、预埋件及预留孔洞的处理方法,必要的加热、保温或隔热措施,安全措施等。5.2.2模板质量检查模板安装后,应对模板位置、尺寸、支撑、板缝等进行全面检查。模板上的重要拉杆宜用螺纹钢杆并配以垫圈。伸出混凝土外露面的拉

25、杆宜用端部可拆卸的钢丝杆。钢筋混凝土薄壁结构宜用垫块支撑两侧模板,临时性木撑应在混凝土灌筑过程中及时撤除。5.2.3混凝土拌制混凝土拌合物配料采用自动计量装置,粗细骨料中的含水量应及时测定,并按实际测定值调整用水量、粗、细骨料用量;禁止拌合物出机后加水。混凝土在拌制时,应按选定的理论配合比换算成施工配合比,计算每盘混凝土实际需要的各种材料量。混凝土使用强制式混凝土搅拌机拌制,搅拌的最短时间应试验测定。首盘混凝土拌制时,先加水使搅拌筒空转数分钟,搅拌筒被充分湿润后,将剩余水倒净。拌制第一盘时,由于砂浆黏筒壁而有所损失,宜按配合比减少粗骨料10%左右,在全部混凝土卸出之前不得再投入拌合料。从第二盘

26、开始,按给定的混凝土配合比投料。混凝土拌制过程中应随时检查混凝土搅拌时间;检查拌制混凝土所用原材料的品种、规格和用量,每作业班最少检查2次;检查混凝土拌合物的均匀性,保证混凝土颜色一致,不得有离析和泌水现象;检查混凝土的坍落度及和易性,应在拌制地点和灌筑地点分别取样检测,评定时应以灌筑地点的测值为准,每作业班最少检查2次。如混凝土拌合物从搅拌机出料至灌筑入模的时间不超过15min时,其坍落度可以在拌制地点取样检测。5.2.4混凝土运输5.2.4.1混凝土运输过程中不应发生离析、漏浆、严重泌水及坍落度损失过多现象。当运至灌筑地点发生离析现象时,应在灌注前二次搅拌,但不得再次加水。5.2.4.2混

27、凝土的运输能力必须满足混凝土灌筑的连续性,并确保在混凝土初凝前灌筑完毕。混凝土运输的道路、车道板应平顺、牢固。5.2.4.3运输混凝土设备的内壁应平整光滑,不吸水、不漏水,并经常清除黏附的混凝土。必要时,应对运输设备加盖或保温。用机动车运输混凝土时,混凝土的装载厚度不应小于40cm。5.2.4.4混凝土拌制地点距灌筑地点较远时,采用混凝土搅拌运输车运输,途中应以每分钟约24转的慢速进行搅拌,卸料前应快转23min,混凝土的装载量应为搅拌筒几何容量的2/3。混凝土从搅拌机中卸出到灌筑完毕的延续时间:气温高于25时为90min,气温不高于25时为120min。.2.4.5涵洞混凝土数量较大或现场采

28、用泵送混凝土方便时,宜采用泵送混凝土。泵送前应该先用适量的与混凝土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润滑管路内壁;预计泵送间歇时间超过45min时,应立即用压力水或其他方法清理管内残留混凝土。泵送混凝土的输送管,不得直接支撑在涵洞钢筋及模板上。5.2.4.6混凝土在倒装、分配或倾注时,应采用滑槽、串筒或漏斗等金属器具。5.2.5混凝土质量检查5.2.5.1混凝土拌制质量检查检查混凝土拌制的均匀性,混凝土颜色应一致,无水泥粉团;检测混凝土坍落度,制作混凝土试件;测试混凝土出料温度。5.2.5.2混凝土入模前质量检查检查混凝土均匀性,无泌水、离析现象,无假凝现象;测试混凝土入模前温度。5.2.6混凝土的灌筑5.2

29、.6.1在混凝土灌筑前,地基面应予清理,并应采取防、排水措施,按有关规定填写检查记录。对干燥的非黏性土基面,应用水湿润;对未风化的岩石,应用水清洗,但其表面不得积水。5.2.6.2混凝土灌筑前,应对模板、支架、钢筋、预埋件等分别进行检查,将模板内的杂物和钢筋上的油污等清除干净;当模板有缝隙和孔洞时,应予堵塞,不得漏浆。符合要求后方可灌筑混凝土。当发现问题,应及时处理,并作记录。5.2.6.3灌筑混凝土时的温度控制(1)在夏期,混凝土入模时的温度不宜超过30。应避免模板和新灌混凝土受阳光直射,控制混凝土入模前模板和钢筋的温度以及附近的局部气温不超过40。宜尽可能安排在傍晚灌筑而避开炎热的白天,也

30、不宜在早上灌筑以免气温升到最高时加剧混凝土内部温升。(2)当昼夜平均气温低于5或最低气温低于-3时,应按冬期施工处理,混凝土的入模温度不应低于5。(3)应定时测定混凝土温度以及环境气温、相对湿度、风速等参数,并根据环境参数变化及时调整养护方式。(4)新灌混凝土与邻接的已硬化混凝土或岩土介质间的温差不得大于20。(5)灌筑大体积混凝土应在一天中气温较低时进行。混凝土的灌筑温度(振捣后50100mm深处的温度)不宜高于28,。(6)在夏期灌筑大体积混凝土时,宜将混凝土原材料进行遮盖,避免日光暴晒,并用冷却水拌制混凝土,或采用冷却骨料、拌制时加冰屑等方法降低入模温度,或在混凝土结构内埋设冷却管通水冷

31、却。(7)在遇气温骤降的天气或寒冷季节灌筑大体积混凝土后,应注意覆盖保温,加强养护。(8)灌筑大体积混凝土,应尽量减少灌筑层厚度,以便加快混凝土散热速度。5.2.6.4混凝土灌筑时的自由倾落高度不得大于2m。当自由倾落高度大于2m时,应采用滑槽、串筒、漏斗等器具或通过模板上预留的孔口灌筑。5.2.6.5混凝土应按一定的厚度、顺序和方向分层灌筑,其分层厚度(指捣实后厚度)应根据拌制能力、运输条件、灌筑速度、振捣能力和结构要求等条件决定。5.2.6.6混凝土灌筑应连续进行。当因故间歇时,其间歇时间宜缩短。对于不掺外加剂的混凝土,其允许间歇时间不应大于2h;当温度高达30左右时,不应大于1.5h;当

32、温度低于10左右时,可延至2.5h。对于掺外加剂或有特定要求的混凝土,其允许间歇时间应根据环境温度、水泥性能、水胶比和外加剂类型等条件通过试验确定。当允许间歇时间已超过时,应按灌筑中断处理,同时应留置施工缝,并作出记录。施工缝的平面应与结构的轴线相垂直,施工缝处应埋入适量的接茬钢筋或型钢。5.2.6.7在混凝土施工缝处接续灌筑新混凝土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应凿除处理层混凝土表面的水泥砂浆和松弱层(2)经凿毛处理的混凝土面应用水冲洗干净,但不得存有积水。在灌筑新混凝土前,对垂直施工缝宜在旧混凝土面上刷一层水泥净浆,对水平施工缝宜在旧混凝土面上铺一层厚1020mm、水胶比比混凝土略小的1:2水

33、泥砂浆,或铺一层厚约30cm的混凝土,其粗骨料宜比新灌筑混凝土减少10%。(3)对于混凝土结构或钢筋稀疏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应在施工缝处补插锚固钢筋。钢筋直径不小于16mm,间距不大于20mm。有抗渗要求的混凝土结构,施工缝宜做成凹形、凸形或设置止水带。(4)施工缝为斜面时,旧混凝土应灌筑成或凿成台阶状。(5)施工缝处理后,须待处理层达到1.2MPa后才能继续灌筑混凝土。当结构物为钢筋混凝土时,处理层混凝土强度不得低于2.5MPa。混凝土达到上述抗压强度的时间宜通过试验确定。5.2.6.8灌筑墙身竖向混凝土时,灌筑速度不宜过快。当灌筑与墙连接的涵洞顶板混凝土时,应待墙身混凝土灌筑完毕并初步沉实1

34、1.5h后,再接续灌筑顶板混凝土,顶板混凝土应一次灌筑,不留施工缝。5.2.7混凝土的振捣5.2.7.1混凝土灌筑过程中,应随时对混凝土进行振捣并使其均匀密实。振捣宜采用插入式振捣器垂直点振,也可采用插入式振捣器和附着式振捣器联合振捣。混凝土较黏稠时(如采用斗送法灌筑的混凝土),应加密振点分布。5.2.7.2混凝土振捣过程中,应避免重复振捣,防止过振。应加强检查模板支撑的稳定性和接缝的密合情况,防止在振捣混凝土过程中产生漏浆。5.2.7.3混凝土振捣完成后,应及时修整、抹平混凝土裸露面,待定浆后再抹第二遍并压光或拉毛。抹面时严禁洒水,并应防止过度操作影响表层混凝土的质量。寒冷地区受冻融作用的混

35、凝土和暴露于干旱地区的混凝土,尤其要注意施工抹面工序的质量保证。5.2.7.4混凝土振捣作业应专人负责,操作工人应进行认真的培训、经考核合格持证上岗。5.2.8混凝土的养护5.2.8.1混凝土灌筑完成后,应在收浆后12h内覆盖和洒水养护。夏期灌筑的混凝土,应在灌筑完成后立即加设棚罩,待收浆后再覆盖和洒水养护,混凝土面有覆盖时,应在养护期间使用覆盖物保持湿润。5.2.8.2冬期施工,应采取保温养护措施,并不得对混凝土洒水养护。5.2.8.3混凝土的洒水养护时间应满足相关要求,洒水次数应以混凝土表面保持湿润状态为度。混凝土养护用水的要求与拌制用水相同。5.2.8.4当采用塑料布覆盖养护时,应将刚灌

36、筑的混凝土表面用塑料布覆盖严密。塑料布内应具有凝结水,并应经常检查。5.2.8.5当新灌筑混凝土的强度未达到1.2MPa以前,不得在其表面来往行人或承重。5.2.8.6混凝土养护期间应注意采取保温措施,防止混凝土表面温度受环境因素影响(如暴晒、气温骤降等)而发生剧烈变化。养护期间混凝土的芯部与表层、表层与环境之间的温差均不宜超过20。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前应制定严格的养护方案,控制混凝土内外温差满足施工图要求。5.2.8.7混凝土在冬期和夏期拆模后,若天气产生骤然变化时,应采取适当的保温(冬期)隔热(夏期)措施,防止混凝土产生过大的温差应力。5.2.8.8混凝土养护期间,应对混凝土的养护过程作详细

37、记录,并建立严格的岗位责任制。6.劳力组织6.1劳动力组织方式:采用架子队组织模式。6.2施工人员按照确定的施工方案、机械、人员组合、工期要求进行合理配置。每个作业工地人员配备表负责人1人技术主管1人专职安全员1人工队班长1人技术人员1人 质检人员1人试验人员1人混凝土工3人电工1人 机械工2人司机35人 普通工48人其中负责人、工班长、技术人员、专兼职安全员必须由正式职工担任,并根据工程情况适当配备若干劳务人员。7.设备机具配置施工机械配置已满足施工生产需要为原则,见下表主要施工机械设备配置表序号设备名称及数量1混凝土罐车24台2泵车1台3插入式振动棒23台4平板振动器12台8.安全及环保要

38、求8.1安全操作要求8.1.1混凝土开始拌制前,应对搅拌机及配套机械进行无负荷试运转,检查运转正常,方可开机工作。8.1.2搅拌机运转时,严禁将铁锹等工具伸入罐内,必须进罐扒混凝土时,应停机作业。8.1.3搅拌机应设专用开关箱,并应装有漏电保护器。8.1.4用手推车运输混凝土时,装车不应过满,行车应有序,卸车应有挡车措施,不得用力过猛或撒把,以防车把伤人。8.1.5采用吊斗灌筑混凝土时,吊斗升降应设专人指挥。落斗前,下部的作业人员必须躲开,不得身倚栏杆推动吊斗。8.1.6混凝土灌筑前,应对振动器进行试运转,振动器操作人员应穿绝缘靴、戴绝缘手套。振动器不能挂在钢筋上,湿手不能接触电源开关。8.1

39、.7使用溜槽灌筑混凝土时,不准站在溜槽帮上操作,必要时应设临时支架。8.1.8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8.2环保措施8.2.1必须在搅拌机前台及运输车清洗处设置排水沟、沉淀池,废水经沉淀后方可排放。8.2.2要防止人为敲打、叫嚷、抛掷装卸噪声等现象,最大限度减少噪声扰民。8.2.3搅拌机、空压机、发电机等强噪声机械应安装在工作棚内,工作棚四周应严密围挡。8.2.4对施工场地的临时道路要按要求硬化或铺以炉渣、砂石,并经常洒水降尘。8.2.5水泥和其他易飞扬的细颗粒散体材料,应安排在库内存放或严密遮盖。8.2.6运输水泥和其他易飞扬的细颗粒散体材料和建筑垃圾时,必须封闭、包扎、覆盖、不得沿途泄

40、露遗洒。涵洞钢筋工程施工作业指导书1.适用范围适用于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工程ZNTJ-11标涵洞工程施工。2.作业准备2.1内业技术准备2.1.1组织技术人员认真学习实施性组织设计。2.1.2熟悉涵洞施工图,计算钢筋数量,绘制钢筋加工、安装大样图。2.1.3编制钢筋安装方案,并对操作人员进行培训,向有关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2.1.4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2.1.5对参加施工人员进行上岗前技术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2.2外业技术准备 2.2.1所需材料机具及时进场,机械设备状况良好。2.2.2钢筋加工厂地平整、道路畅通,供电等满足施工需求。2.2.3作业面已具备安装条件。2.2.4安全质量

41、措施健全。3.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涵洞钢筋工程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见下表。 涵洞钢筋工程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 序号项目质量标准及允许偏差(mm)检验方法1一般规定操作人员从事钢筋加工和焊(连)接的操作人员必须经考试合格,持证上岗观察,查验质量记录2现场试焊钢筋正式焊(连)接钱,应进行现场条件下的焊(连)性能检核,合格后方能正式生产3钢筋检查内容灌注混凝土前,应对钢筋的品种、规格、数量、位置和间距;连接方式、接头位置、接头数量和接头数量百分率;预埋件的规格和数量;保护层厚度等,进行检查4防止锈蚀、污染和变形钢筋在运输、加工和贮存过程中应防止锈蚀、污染和变形5标识钢筋在运输、加工和贮存过程中应防止锈蚀、

42、污染和变形。并按品种、规格和检验状态分贝表示存放 涵洞钢筋工程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 续表1序号项目质量标准及允许偏差(mm)检验方法 6 一般规定电绝缘性能对电绝缘性能有特殊要求的钢筋应满足施工要求观察,查验质量记录 7 钢筋阻锈剂品种质量应符合施工图要求。使用钢筋阻绣剂应事先经过试配和适应性实验;钢筋阻绣剂与其它外加剂联合使用,在拌制时须首先加入钢筋阻绣剂后再加入其它外加剂,搅拌时间可延长13min,钢筋阻锈剂能应在混凝土中均匀分布8原材料钢筋进场检验钢筋进场时,必须对其质量指标进行全面检查并按批抽取试件做屈服强度、抗拉强度、伸长率和冷弯试验,起质量应符合钢筋混凝土用用热轧光圆钢筋(GB130

43、13)、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筋(GB1499)、和低碳钢热轧圆盘条(GB/T701)等规定和施工图要求以同牌号、通炉罐号、同规格同交货状态的钢筋,每60t也按一批计。每批抽检一次。减产质量证明文件并按批进行抽样做屈服强度、抗拉强度、伸长率和冷弯试验9钢筋保护层垫块材质应符合施工图要求。当施工图无具体要求时,垫快的抗压强度不应低于结构本体混凝土的强度等级按规定数量制作试件进行试验10钢筋外观平直、无损伤,表面无裂纹、油污、颗粒状或片状老绣全检。观察11钢筋加工钢筋末端弯钩受拉热轧光圆钢筋的未端应做180弯钩,其弯曲直径dm不得小于钢筋直径的2.5倍,钩端应留有不小于钢筋直径3倍的直线段按钢筋编

44、号各抽检10%,且不少于3件。尺量12受拉热扎光圆盒带肋钢筋的末端,当施工图要采取用直角弯钩时,直钩的弯曲直径dm不得小于钢筋直径的5倍,钩端应留有不小于钢筋直径3倍的直线段13弯起钢筋应弯成平滑的曲线,其弯曲半径不得小于钢筋直径的10倍(光圆钢筋)或12倍(带肋钢筋)14用低碳钢热轧圆盘条制成的箍筋,其末端应做成不小于90的弯钩,有抗震等特殊要求的结构应做成135或180的弯钩;弯钩的弯曲直径应大于受力钢筋直径,且部的小于箍筋直径的2.5倍;弯钩端直线段的长度,一般结构不得小于箍筋直径的5倍,由抗震等特殊要求的结构,不得小于箍筋直径的10倍涵洞钢筋工程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 续表2序号项目质量标准及允许偏差检验方法15钢筋加工允许偏差受力钢筋全长钢筋长度5000时10mm;钢筋长度5000时20mm按钢筋编号各抽检10%,且不少于3件。尺量16弯起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