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安全生产在线监测数据采集标准(DOC274页).doc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956067 上传时间:2022-12-28 格式:DOC 页数:276 大小:6.2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煤矿安全生产在线监测数据采集标准(DOC274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76页
煤矿安全生产在线监测数据采集标准(DOC274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76页
煤矿安全生产在线监测数据采集标准(DOC274页).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76页
煤矿安全生产在线监测数据采集标准(DOC274页).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76页
煤矿安全生产在线监测数据采集标准(DOC274页).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7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煤矿安全生产在线监测数据采集标准(DOC274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煤矿安全生产在线监测数据采集标准(DOC274页).doc(27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试行)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2016 年 12 月目录煤矿安全生产在线监测联网备查系统联网通用技术要求煤矿安全生产在线监测联网备查系统工业视频监控系统通用技术要求 煤矿安全生产在线监测联网备查系统数据采集标准-安全监测监控系统 煤矿安全生产在线监测联网备查系统数据采集标准-井下人员定位系统 煤矿安全生产在线监测联网备查系统数据采集标准-重大设备监控系统 煤矿安全生产在线监测联网备查系统数据采集标准-矿压及矿震在线监测系统 煤矿安全生产在线监测联网备查系统数据采集标准-水文地质监测系统 煤矿安全生产在线监测联网备查系统数据采集标准-供电监控系统 煤矿安全生产在线监测联网备查

2、系统数据采集标准-井下运输监控系统 附:参与单位名单通用技术要求 1(试行)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2016 年 12 月目录前言.11 规范性引用文件.22 术语和定义.32.1数据中心 Data centre .32.2调度控制中心 Scheduling and control center .32.3矿井工业控制网络 Mine industry control network.32.4信息化综合监控平台 Informatization integrated monitoring platform .32.5安全监测监控系统 Safety monitoring syste

3、m .32.6井下人员位置监测系统(井下人员定位系统)Underground work personnelmanagement system .32.7工业视频监控系统 Industry video monitoring system .42.8立井提升监控系统 Mine hoist monitoring system .42.9斜井提升监控系统 Mine hoist of inclined shaft monitoring system .42.10架空乘人装置监控系统 Overhead transportation monitoring system .42.11 电机车运输监控系统 Co

4、mprehensive monitoring and control system oflocomotive.42.12 供电监控系统 Power supply monitoring system .42.13 矿井排水监控系统 Mine drainage monitoring system .42.14空压机监控系统 Air compressor monitoring system .42.15 主要通风机监控系统 Main fan monitoring system .42.16瓦斯抽采(放)监控系统 Gas drainage (discharge) monitoring system .

5、52.17矿压和矿震监测系统 Mine pressure and microseismic monitoring system.52.18矿井水文地质监测系统 Mine hydrological geological monitoring system 53 通用技术要求.53.1联网原则.53.2一般要求.63.3“总局-省(直辖市、自治区)局-市(地)局-县(区)局”四级安全生产i信息实时联网平台.74 煤矿安全生产在线监测联网备查系统功能要求.84.1煤矿安全监测监控系统.84.2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84.3煤矿工业视频监控系统.94.4重大设备监控系统.104

6、.5井下运输监控系统.124.6供电监控系统.134.7矿压及矿震监测系统.134.8水文地质监测系统.145 联网数据采集接口要求.145.1接口划分原则.145.2接口分类.14附录 A 联网通用技术规范 .161数据交换方式.162数据管理要求.173用户授权方式.174文档上传下载方式.18附录 B 编码通用技术要求 .211单位编码.212建立分类编码字典.223编码使用原则要求.29ii前 言为加强煤矿企业安全生产信息的标准化管理,规范安全生产在线监测监控备查系统的联网,实现对煤矿安全生产的监管监察,本通用技术要求规定了煤矿安全生产在线监测联网备查系统的联网技术原则和技术规范,适用

7、于指导煤矿企业、煤矿安全监管监察机构的安全生产综合信息平台、在线监测联网备查平台等信息化系统的评估、设计、建设及验收。适用范围:煤矿、煤矿企业,煤矿安全监管监察机构11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标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标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标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2312信息交换用汉字编码字符集 基本集GB 18030信息技术 中文编码字符集GB 18152选矿安全规程GB 18452破碎设备安全要求GB 50070煤矿电力设计规范GB 50581煤炭工业矿井监测监控系统装备配置标准GB/T 2887计算

8、机场地通用规范GB/T2260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GB/T 15259-2008煤矿安全术语GB/T 21671基于以太网技术的局域网系统验收测评规范GB/T 28181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联网系统信息传输、交换、控制技术要求AQ 1029煤矿安全监测监控系统及检测仪器使用管理规范AQ 1048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使用与管理规范AQ 2006尾矿库安全技术规程AQ 6201煤矿安全监测监控系统通用技术要求AQ 6210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通用技术要求MT/T 1004煤矿安全生产监控系统通用技术条件MT/T 1008煤矿安全生产监控系统软件通用技术条件MT/T 1007矿用信息传输接

9、口MT/T 1102煤矿用粉尘浓度传感器MT/T 1112煤矿图像监视系统通用技术条件MT/T 1113煤矿轨道运输监控系统通用技术条件MT/T 1114煤矿供电监控系统通用技术条件MT/T 1115多基站矿井移动通信系统通用技术条件MT/T 1116煤矿安全生产监控系统联网技术要求2MT/T 1126煤矿瓦斯抽采(放)监控系统通用技术条件MT/T 1128煤矿排水监控系统通用技术条件MT/T 1131矿用以太网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 87 号煤矿安全规程2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2.1 数据中心 Data centre安装有网络设备、计算机设备、服务器设备、存储设备等网

10、络核心机房关键设备和供电、防雷、制冷、消防、安防、监控、机柜等系统和基础设施,实现数据信息的集中处理、存储、传输、交换、管理的物理空间。2.2 调度控制中心 Scheduling and control center是矿井生产安全管理信息、综合自动化系统信息、监测监控系统信息等与矿井安全、生产、经营、调度指挥相关信息的汇聚地,可实现矿井语音、图像、数据等信息的集中展示和使用,在必要时实现远程控制、应急调度指挥。2.3 矿井工业控制网络 Mine industry control network由矿井宽带传输网络、总线网络及无线网络组成,主要传输矿井自动化系统监测信息、监控信息、音视频信息等的网

11、络。2.4 信息化综合监控平台 Informatization integrated monitoring platform是对各自动化子系统进行数据采集、通信处理、协调控制、操作监视、设备诊断与预警于一体的综合管控系统。2.5 安全监测监控系统Safety monitoring system是用来监测甲烷浓度、一氧化碳浓度、二氧化碳浓度、氧气浓度、一氧化氮浓度、二氧化硫浓度、风速、风压、温度、烟雾、馈电状态、风门状态、局部通风机开停、主通风机开停状态等参数并实现甲烷超限声光报警、断电和甲烷风电闭锁控制等的系统。2.6 井下人员位置监测系统(井下人员定位系统)Underground work

12、personnelmanagement system是监测井下人员位置信息的管理系统,具备记录携卡人员出/入井时刻、重点区域出/入时刻、限制区域出/入时刻、工作时间、井下和重点区域人员数量、井下人员活动路线等信息功能并具有监测、显示、打印、储存、查询、报警和维3护等功能。2.7 工业视频监控系统 Industry video monitoring system是用来对煤矿地面工业广场、大型机电设备及操作间、大门、库房,井下主要机电设备硐室、重要作业场所、生产运输设备等地点进行实时视频监控的系统;与自动控制系统配套,可实现部分现场设备的无人值守。2.8 立井提升监控系统 Mine hoist m

13、onitoring system实现装载、提升、卸载的设备实时监测,包括主(副)立井提升机监控系统和主井装卸载自动化系统。2.9 斜井提升监控系统 Mine hoist of inclined shaft monitoring system实现斜井轨道线路、转辙机、信号机、防护装置、车辆等监测、控制、视频监视、声光报警提示、监测信息上传、数据处理和管理的系统。2.10 架空乘人装置监控系统 Overhead transportation monitoring system实现多点之间的信号和语音通信,对乘人装置工作状态实现远程监控。2.11 电机车运输监控系统 Comprehensive mo

14、nitoring and control system oflocomotive对井下电机车运输实现远程监控和自动调度的系统。2.12 供电监控系统 Power supply monitoring system是用于地面变电站、井下变电所、采区变电所及移动变电站系统和设备的在线参数监测、远程操作控制,并可实现实时事故报警、数据统计分析、运行安全保护、用电计量管理等的系统。2.13 矿井排水监控系统 Mine drainage monitoring system监控煤矿井下排水系统设备的工作状态、实现井下水泵排水系统的监测和自动控制的系统。2.14 空压机监控系统 Air compressor

15、monitoring system对空气压缩机工作状态进行在线监测与控制的系统。2.15 主要通风机监控系统 Main fan monitoring system实现矿井主要通风机及风门的远程开停和在线监控,具有通风机监控系统报警、信息显示等功能的系统。42.16 瓦斯抽采(放)监控系统 Gas drainage (discharge) monitoring system是用来监测煤矿地面瓦斯抽采(放)泵房和井下采区钻场、瓦斯抽采(放)分支管路、主管路中各种参数变化,并进行分析统计,实现甲烷等超限声光报警、瓦斯抽采(放)泵和阀门控制等功能的系统。2.17 矿压和矿震监测系统 Mine pres

16、sure and microseismic monitoring system对井下工作面和巷道顶底板围岩压力、位移,顶板离层位移,顶板下沉速度及应力和矿震等进行监测并上传监测数据,发出预警信号的系统。2.18 矿井水文地质监测系统 Mine hydrological geological monitoring system对矿井水文地质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分析处理,并对异常情况进行预警的系统。3 通用技术要求3.1 联网原则联网平台的设计应符合多级级联架构,实现用户接入、数据交换、信令控制、分级部署的统一和规范。平台要采用模块化设计,实现模块的松耦合,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便于平台的迅速大规模平

17、滑扩容。平台应遵循以下原则:a)规范性联网平台架构支持多级级联。监控平台之间、监控平台与监控资源之间要按照基于以太网技术的局域网系统验收测评规范(GB/T 21671)和煤矿图像监视系统通用技术条件(MT/T 1112)的相关要求进行信息的传输、交换和控制,实现有效的通信和共享数据。对于已经建设的视频监控系统,应按照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联网系统信息传输、交换、控制技术要求(GB/T28181)及附录 A 的相关要求对系统进行改造,确因无法改造的,可先采用网关类设备,实现平台与不同标准的设备或系统之间互通操作,并逐步进行升级更换,更换应符合GB/T28181 和 MT/T 1112 的相关要求。控制

18、协议、传输协议、接口协议、数据标准、文件格式等除应符合 GB/T 21671和 MT/T 1112 等标准规范,还应符合国家、行业和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以下简称总局)相关规定要求。b)扩展性联网平台应采用模块化设计原则,便于系统在规模和功能上升级扩充。升级或扩容不应该影响原有业务的使用,原有设备能够被兼容。5c)易操作性联网平台管理软件应提供清晰、简洁、友好的中文人机交互界面,操作应简便、灵活、易学易用,便于管理和维护。d)开放性联网平台汇聚了各种监控资源,平台厂商应向各级安全监管监察机构开放接口,以便于远程访问。监控平台应提供二次开发环境,其他系统通过该环境能够进行二次开发,以实现访问监控平台

19、中的监控资源,其中开发环境应满足基本功能要求。3.2 一般要求a)煤矿安全生产在线监测联网备查系统包括:“总局-省(直辖市、自治区)局-市(地)局-县(区)局”四级安全生产信息实时联网平台和煤矿企业安全生产在线监测系统及各子系统,具备市级辖区联网企业能力或所属区县辖区企业较少的地区可不设区(县)级平台。b)国家、省(直辖市、自治区)、市(地)、县(区)各级煤矿安全监管监察部门之间应实现在线监测系统的联网,并与煤矿企业实现联网。c)各煤矿企业(集团、矿)应参照下述要求建立相应系统,并与上级煤矿安全监管监察部门联网,上传相关数据。煤矿企业安全生产在线监测系统应集成安全生产主要环节子系统,包括:矿井

20、安全监测监控系统、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煤矿工业视频监控系统、煤矿供电监控系统、矿井提升监控系统、矿井排水监控系统、矿井压风机监控系统、矿井主要通风机监控系统、煤矿瓦斯抽采监控系统、煤矿井下运输监控系统、矿压和矿震监控监测与预警系统、煤矿水文地质监测系统、煤矿综合监控信息平台等。各系统中监测监控的传感器和有关参数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煤矿企业受灾害威胁情况配备和设定。d)矿井应建设融合安全生产监测监控、通信、工业视频监控等多种信息的综合数据中心,建设煤矿企业安全生产在线监测监控平台,并与煤矿安全监管监察部门实现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实现各类安全信息、生产信息实时、多级监测联网。63.3 “总局-省(

21、直辖市、自治区)局-市(地)局-县(区)局”四级安全生产信息实时联网平台3.3.1 基本要求a)矿井应建设信息化综合监控系统平台(以下简称“平台”),实现安全生产信息集中监测监控。系统宜采用先进的数据采集与监视控制软件,要符合煤矿安全生产监控系统软件通用技术条件(MT/T 1008)、 煤矿安全生产监控系统联网技术要求(MT/T 1116)等要求。b)平台应集成煤矿采矿、掘进、机电、运输、通风等各生产环节的监测监控数据,形成安全生产监控、煤矿工业视频监控、人员定位和重大设备监控、矿压和矿震监控、水文和供电监控、井下运输监控等安全生产信息综合在线监测监控备查系统,实现对煤矿安全生产各环节信息的全

22、面掌握,实时监测监控煤矿各类安全生产子系统,形成综合信息门户,并支持业务应用的扩展。c)应实现统一身份认证,统一组织和用户管理,有标准的组织和用户信息接口,实现与各子系统的信息共享,实现单点登录。d)应能提供手机、PDA(个人数字助理)等移动终端的 APP(应用平台)移动访问应用,确保在移动终端上也能对综合信息平台进行访问、操作。应提供与各级煤矿行业监管监察部门主数据库对接的接口。e)系统要按照本规范的要求统一数据采集标准;煤矿或煤矿企业各在线监测子系统的数据,应装备用于向煤矿安全监管监察部门传输联网数据的数据采集传输设备并应双机热备。f)各级煤矿安全监管部门的在线监测联网数据应与煤矿安全监察

23、部门实现互联互通,避免重复建设。3.3.2 平台部署按下述方式进行系统部署:a)国家、省(直辖市、自治区)、市(地)、县(区)煤矿安全监管监察部门以及省属、市属矿业集团公司(矿)均应部署综合信息门户平台、移动平台,市(地)、县(区)级煤矿数量较少的可以集中设在上一级平台。b)省(直辖市、自治区)、市(地)、县(区)煤矿安全监管部门以及省属、市属矿业集团公司(矿)要建立主数据管理系统,并实现逐级对接,煤矿主数据7要与煤矿安全监察部门的主数据管理系统对接。4 煤矿安全生产在线监测联网备查系统功能要求4.1 煤矿安全监测监控系统4.1.1 系统应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煤矿安全监测监控系统通用技术要求(A

24、Q 6201)、煤矿安全监测监控系统及检测仪器使用管理规范(AQ 1029)、煤矿瓦斯抽采(放)监控系统通用技术条件MT/T 1126 要求。应将瓦斯抽采(放)监测系统应纳入安全监测监控系统且具备以下功能:a)抽采(放)管路中甲烷浓度、流量、压力、温度、一氧化碳浓度、阀门开度等管道参数。b)瓦斯抽采(放)泵站室内甲烷浓度、井下临时抽采(放)瓦斯泵站下风侧栅栏外甲烷浓度等环境参数采集、显示及预警功能。c)电机温度、抽采(放)泵真空度、抽采(放)泵轴温等设备参数。d)水量、水压、冷却水池水温、水位等供水参数。e)电流、电压、功率等供电参数。f)供气管道正压、温度、甲烷浓度、流量、供气阀开度等供气参

25、数。g)罐高、罐压、罐内甲烷浓度、密封水位、密封水温等储气罐参数。h)抽采(放)泵状态、泵供水状态、阀门状态、自动、手动、就地、远程和异地调取等控制功能。i)混合量和纯量等累计量监测、显示功能。4.1.2 系统应具有粉尘浓度监测功能;粉尘传感器应符合 MT/T 1102 的要求,基本误差应小于 15%。4.1.3 系统宜选用独立冗余的宽带平台作为主干传输;系统应具备瓦斯等分析功能。4.1.4 高瓦斯和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应选用全量程和高低浓度甲烷传感器,选用激光、红外或光纤甲烷传感器。4.1.5 煤与瓦斯突出矿井的采煤工作面回风巷和工作面的电气设备有闭锁措施,即工作面应按照 MT/T 1116 的

26、要求与上级监控中心联网。4.2 煤矿井下人员定位系统(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4.2.1 系统应符合煤矿安全规程和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通用技术8要求(AQ 6210)、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使用与管理规范(AQ 1048)等要求。4.2.2 系统应具有人员位置、携卡人员出入井时刻、重点区域出入时刻、限制区域出入时刻、工作时间、井下和重点区域人员数量、井下人员活动路线等监测、显示、打印、存储、查询、异常报警、路径跟踪、考勤管理等功能。4.2.3 系统应具有双向紧急呼叫功能;系统应具有唯一性检测功能;系统应具有搜寻功能。4.2.4 系统宜与矿井移动通信系统、安全监测监控系统、工业视频监控等安全

27、生产环节子系统统一传输平台。4.2.5 应按照 MT/T 1116 的要求与上级监控中心联网。4.3 煤矿工业视频监控系统4.3.1 系统应符合 MT/T 1112 等要求。4.3.2 系统应采用以太网光缆和无线传输。无线传输宜采用 WiFi 或 3G/4G。4.3.3 系统应采用数字流媒体技术,兼容多种规格的数字摄像机,宜采用H.323 多媒体通信协议和 MPEG4、H.264 视频压缩编解码标准。4.3.4 系统应具有煤矿井下及地面图像采集、传输和显示等功能,并保持图像信息的原始完整性和实时性,即无论中间过程信息如何传输和处理,应使最后显示的图像与原始场景保持一致。4.3.5 系统应具有手

28、动录像、定时录像、报警录像和动态检测录像等功能,同时记录时间,并保持图像信息的原始完整性和实时性,即无论中间过程信息如何传输和处理,应使最后记录回放的图像与原始场景保持一致。4.3.6 系统应具有时间检索、事件检索、快进快退、倍速、播放、到头到尾、逐帧播放、播放暂停、打印等功能。4.3.7 系统录像设备应具有记录、回放全双工功能,在所有视(音)频通道处于满负荷记录的状态下,进行检索及回放操作时,均应能正常运行,且不丢帧。4.3.8 系统可具有音频同步记录和存储功能,系统断电或关机后,所有系统数据、用户设置信息、操作日志应保持至少 7d 不丢失,重新通电后应恢复失电或关机前的状态。4.3.9 系

29、统应具有显示器和电视墙 l 路或多路显示功能。系统应具有 TCP/IP9网络接口、支持网络播放和查询。4.3.10 系统应具有视频丢失报警和报警联动功能,设备应具有报警联动的接口,能支持无源的开路和或闭路信号接入,能实时响应并启动记录和输出联动信号。4.3.11 系统应具有操作权限管理功能、运行日志功能。4.3.12 系统宜具有双向对讲功能;系统宜具有显示及录像画面叠加时间、汉字等功能,字符采用信息交换用汉字编码字符集 基本集(GB 2312)规定的字符,GB 2312 中没有规定的字符则采用信息技术 中文编码字符集(GB 18030)规定的字符;系统宜具有云台和镜头控制功能。4.3.13 系

30、统应能与集团图像监视系统互联,系统传输距离应不小于 15km。系统存储每路最近图像时间:15 D (Day)。4.3.14 摄像机应具有光通信接口和无线电通信接口。网络数字摄像机应具有以太网接口。彩色摄像机应具有彩色黑白信号自动转换功能,当环境照度较低时,自动转为黑白信号。摄像机宜具有防护玻璃除尘功能。摄像机主要技术指标如下:a)水平分辨率不小于 400 线(在照度 50300 lux 条件下)。b)灰度等级不小于 7 级(在照度 50300lux 条件下)。c)最低照度不大于 0.005 lux;或不大于 0.02 lux(无辅助照明)。4.3.15 视频服务器等设备应放置数据中心机房,系统

31、集中显示应安装在调度控制中心,局部就地显示宜安装在架空乘人装置控制室、斜井绞车房、采煤工作面顺槽、副井绞车上下口等重要作业场所。4.3.16 摄像仪器应安装在地面工业广场、采煤工作面、掘进工作面、带式输送机机头、机电硐室、水泵房、压风机房、主通风机房、提升机房、永久避难硐室等无人值守和需要图像监视的场所。4.3.17 提升人员所在的井口信号房、提升机房,以及井口、马头门(调车场)等进出场所,紧急避险设施及井下爆破器材库、油库、中央变电所等主要硐室,应设视频监控点。4.4 重大设备监控系统4.4.1 立井提升监控系统10a)系统应具有提升机的开停、提升重量、提升次数、提升容器位置和速度等监测功能。具有提升次数记忆和提升信号断电记忆功能。b)系统应具有主电机电流、电压、有功功率、绕组温度、闸瓦间隙、轴承温度等监测功能。c)系统应具有保护装置、制动系统、液压站、润滑系统、冷却装置状态等监测功能。d)系统应能根据上、下井口间信号的闭锁,检测箕斗装卸载位置。具有二次装载保护、卸载满仓保护功能。e)系统应具有井上、下煤仓煤位连续监测功能。f)系统应具有就地控制和远程控制功能。具有自动、半自动、手动、验绳、检修等工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