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电厂烟气脱硝(SCR)装置运行技术规范.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956573 上传时间:2022-12-28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105.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火电厂烟气脱硝(SCR)装置运行技术规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火电厂烟气脱硝(SCR)装置运行技术规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火电厂烟气脱硝(SCR)装置运行技术规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火电厂烟气脱硝(SCR)装置运行技术规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火电厂烟气脱硝(SCR)装置运行技术规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火电厂烟气脱硝(SCR)装置运行技术规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火电厂烟气脱硝(SCR)装置运行技术规范.docx(3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DL/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发布2010-实施2010-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ICS号:文献分类号:备案号:ICS号中国标准文献分类号 P DL/T火电厂烟气脱硝(SCR)装置运行技术规范Operation Specification ofFlue Gas Denoxing(SCR)Device of Coal-firing Power Plant(征求意见稿)1DL/T 目 次前 言IV1 范围12 规范性引用文件13 术语14 总则35 脱硝系统启动35.1 启动前的基本条件35.2 系统启动步骤75.3 卸氨操作75.4 液氨蒸发系统启动85.5 尿素配料系统的

2、启动85.6 尿素热解喷氨系统的启动85.7 稀释风机启动85.8 吹灰器启动85.9 SCR反应器投入86 运行调整96.1 运行调整的主要原则96.2 液氨蒸发系统主要运行调整内容96.3 尿素热解系统主要运行调整内容106.4 脱硝装置主要运行调整内容106.5 脱硝系统运行中的检查维护127 脱硝系统停运137.1 停运前的基本要求137.2 正常停运147.3 紧急停机147.4 停运后检查维护及注意事项148 脱硝系统主要故障处理158.1 故障处理的一般原则158.2 脱硝系统故障停运158.3 液氨蒸发系统故障处理168.4 稀释风机故障处理168.5 吹灰器故障处理168.6

3、 催化剂运行故障处理168.7 发生火警时的处理178.8 脱硝装置运行故障处理对策179 氨区安全179.1 一般原则179.2 氨区管理要求189.3 氨区安全技术要求189.4 氨泄漏的处理1810 运行和维护管理1810.1 一般规定1910.2 人员与运行管理1910.3 维护保养20附录A(资料性附录)脱硝装置设计参数和性能保证21附录B(资料性附录)脱硝系统主要设备规范23附录C(资料性附录)脱硝系统定期分析检查26附录D(资料性附录)脱硝系统运行参数30前 言为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和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规范火电厂烟气脱硝系统运行维

4、护管理,控制火电厂氮氧化物排放,改善环境质量,保障人民健康,促进电力行业可持续发展,根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办公厅关于印发2008年行业标准计划的通知 发改办工业【2008】1242号安排,组织新编本标准。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附录D均为资料性附录。本标准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提出。本标准由电力行业环境保护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神华国华(北京)电力研究院有限公司、中电投远达环保工程有限公司、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国电环境保护研究院。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本标准为首次发布。33火电厂烟气脱硝(SCR)装置运行技术规范1 范围本标准对火力发电厂SCR法烟气脱硝系统的启动、运行

5、调整、停运、定期试验、故障处理和运行安全等进行了规定。本标准适用于SCR法烟气脱硝系统的运行维护管理。采用其它方法的烟气脱硝技术的运行维护管理可参照本标准执行。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150 钢制压力容器GB536 液体无水氨GB8976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T 12348 工业企业噪声标准GB13223 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T 16

6、157 固体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测定与气态污染物采样办法GB50058 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DL558 电业生产事故调查规程国务院令第549号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3 术语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 SCR法 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 采用还原剂脱除烟气中氮氧化物(NOx)的选择性催化还原脱硝工艺。3.2 还原剂 reducing agent 通常采用液氨、氨水或尿素等作为还原剂。3.3 催化剂catalyst 加速氨与烟气中的氮氧化物还原反应的重要触媒,通常有蜂窝式、板式、波纹式催化剂。3.4 SCR反应器 SCR reactor使用化学

7、处理方法除去烟气中氮氧化物的装置,包括催化剂及其金属容器,是SCR脱硝工艺中的重要单体设备。3.5 脱硝率(NOx脱除率)SCR system efficiency 式中:C1 脱硝装置运行时SCR反应器入口烟气中NOx含量,mg/Nm3;C2 脱硝装置运行时SCR反应器出口烟气中NOx含量,mg/Nm3。3.6 氨逃逸率ammoniac slip在反应器出口处氨的浓度,用ppm表示。3.7 SO2/SO3转化率 SO2 to SO3 conversion rate在催化还原过程中SO2转化为SO3的程度。3.8 NH3/NOx摩尔比 ammonia/NOx mole rate吸收单位量的NO

8、x需要反应的NH3量,通常采用摩尔数值比。3.9 脱硝装置压力损失 pressure loss of denoxing equipment从脱硝装置入口到出口之间的系统压力损失,包括催化剂、烟道和附件,分在性能考核试验时和附加催化剂层投运后等情况。3.10 脱硝装置可用率 appliance rate of denoxing equipment式中:A 脱硝装置统计期间可运行小时数,h;B 若相关的发电单元处于运行状态,SCR装置本应正常运行而不能投运的小时数,h;C 脱硝装置NOx 脱除率没有达到设计值的运行小时数,h;D 脱硝装置氨的逃逸率没有达到设计值的运行小时数,h。3.11 催化剂寿

9、命 catalyst life从脱硝装置首次注氨开始到催化剂更换之前,催化剂活性仍能保证脱硝率(设计值)的运行小时数为催化剂的化学寿命值。3.12 附加层催化剂add-ons catalyst 催化剂活性降低到不能保证脱硝率(设计值)时新加装的催化剂,设计时在反应器内预留空间和支撑结构。3.13 氨区 ammonia area脱硝还原剂(液氨、氨水或尿素等)卸载、储存、蒸发(热解)、输送等工艺设备、电控装置和安全设施布置区域。3.14 卸氨压缩机 ammonia unloading compressor用于在液氨运输车与氨罐之间,或氨罐与氨罐之间进行导送液氨的设备。3.15 储氨罐ammoni

10、a storage tank用于储存液氨的的设备。3.16 液氨输送泵 liquid ammonia transfer pump用于输送液氨的设备。3.17 氨蒸发器ammonia evaporator将液氨转变为气氨的设备。3.18 气氨缓冲罐gaseous ammonia buffer tank 用于储存气氨,起到稳定供应气氨作用的设备。3.19 气氨稀释罐 gaseous ammonia dilution tank喷水吸收废弃气氨的容器。3.20 氨混合器ammonia gas mixer将氨气和空气进行充分混合的设备。3.21 静态混合器static mixer 安装在反应器入口,将氨

11、混合器出口的混合气体与高温烟气通过静态混合器,充分均匀混合。3.22 稀释风机dilution fan 为氨气的稀释与混合提供空气的设备。3.23 循环取样风机sampling fan 从反应器入口和出口分别取出烟气,送入分析仪室,并将分析后的烟气送入反应器入口的设备。3.24 脱硝系统启动 the whole flue gas denoxing system startup按既定操作程序将脱硝系统从停止状态转变为运行状态,烟气进入脱硝系统。3.25 脱硝系统停运 the whole flue gas denoxing system stop按既定操作程序将脱硝脱硝系统从运行状态转变为停止状态

12、,烟气停止进入脱硝系统。4 总则4.1 本标准对火电厂采用SCR工艺的烟气脱硝系统的运行、维护管理具有通用性和指导性,各电力企业可根据本标准、制造厂技术文件和具体情况编制脱硝装置现场运行规程,并建立脱硝系统运行维护管理制度。4.2 脱硝系统运行维护管理人员及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合格,持证上岗。5 脱硝系统启动5.1 启动前的基本条件5.1.1 启动前的基本要求a) 系统各工序应完成并验收合格;b) 现场消防、交通道路畅通,照明充足;c) 氨站危险区应设置正式围栏、警告标志齐全;d) 防雷、防静电接地得到当地相关部门的测试,应有测试合格记录;e) 消防系统应验收合格,投入正常;f) 所有的压

13、力容器应报当地的计量监督部门备案,并取得压力容器使用许可证;g) 氨的储存与使用应取得当地安全监察部门的危险化学品储存和使用证;h) 脱硝系统内的所有安全阀均应校验合格;i) 防护用品、急救药品应准备到位;j) 通讯设施应齐全;k) 上岗人员资质审查合格,证件齐全;l) 操作票应通过审批;m) 应急预案通过审批,并经过演练。5.1.2 启动前的试验 试验包括:a) 电缆连续性试验;b) 动力电缆和仪用电缆的绝缘电阻试验(测电缆绝缘时,断开仪表间的电缆);c) 氨气、杂用气和仪用气的泄漏试验;d) 转动设备开关电气试验应完成;e) 各种联锁、保护、程控、报警值设置应完成;f) 电(气)动阀门或挡

14、板远方开、关,传动试验应完成;g) 仪器仪表校验应合格,投入正常,包括烟气分析仪(NOx、02、NH3、CO 如有)、流量、压力和温度变送器、控制系统的回路指令控制器、就地压力、温度和流量指示器。开始喷氨的前一天,将烟气分析仪投入运行。5.1.3 启动前的检查启动前,应对液氨储存与稀释排放系统、液氨蒸发系统、稀释风机系统、循环取样风机系统、吹灰器、SCR烟气系统进行全面检查,保证各系统符合启动相关要求。主要检查内容有:5.1.3.1 液氨储存与稀释排放系统检查液氨储存与稀释排放系统检查包括:a) 氨区系统电气系统投入应正常; b) 仪表电源应正常,特别是双电源切换;c) 仪用空气压力应达到系统

15、运行要求;d) 吹扫用氮气应准备到位,质量符合要求;e) 消防水系统、消防报警应投入正常;f) 氨区液氨存储和氨气制备区域的氨气泄漏检测装置报警值设定完毕,工作应正常;g) 氨稀释槽、氨灌内部应清洁;废水池宜清洁。h) 氨稀释系统应正常;i) 氨区废液吸收系统应具备投入条件;j) 废液排放泵系统应具备投入条件;k) 液氨罐降温喷淋应具备投入条件;l) 压缩机应具备投启动条件;m) 压力、温度、液位、流量等测量装置应完好,并投入;n) 在上位机上检查确认系统连锁保护应100%投入;o) 检查确认防护用品、急救用品应准备到位;p) 紧急措施、应急预案稳妥,并经过演练;q) 安全阀一次门及其他阀门应

16、在正确位置;r) 氨系统应用氮气置换或抽真空应处理完毕,氧含量达到要求。5.1.3.2 液氨蒸发系统及其气氨缓冲系统检查液氨蒸发系统检查包括:a) 液氨蒸发器、氨缓冲罐内部应清洁,人孔封闭完好;b) 系统已经置换应合格;c) 压力、温度、液位、等测量装置应完好,并投入;e) 加热蒸汽应具备投入条件;f) 氨罐应具备供氨条件;g) 安全阀一次阀门及其他阀门应处于正确位置;d) 设备周围应清洁,无积水及其他杂物。5.1.3.3 稀释风机系统检查稀释风机系统检查内容包括:a) 稀释管道、加热器内部应清洁;b) 喷氨隔栅完好,喷嘴齐全、无堵塞;c) 压力、压差、温度、流量等测量装置应完好,并投入;d)

17、 设备周围清洁,无积水、积油及其他杂物;e) 加热蒸汽及其输水系统应具备投入条件;f) 稀释风机润滑油应正常,且具备启动条件;g) 系统阀门应处于工作位置。5.1.3.4 循环取样风机系统检查循环取样风机系统检查内容包括:a) 循环取样风机进出口管道内部应清洁;b) 压力测量装置应完好,并投入;c) 烟气在线分析仪、氨逃逸检测仪应完好,并具备投入条件;d) 设备周围清洁,无积水、积油及其他杂物; e) 循环取样风机润滑油应正常,且具备启动条件;f) 系统阀门应处于正确位置。5.1.3.5 蒸汽吹灰系统检查蒸汽吹灰系统检查内容包括:a) 蒸汽管道吹扫应干净,符合规范要求;b) 压力、温度、流量等

18、测量装置应完好,并投入;c) 吹灰器进、退应无卡塞,限位开关调整完毕;d) 设备周围清洁,无积水、积油及其他杂物; e) 吹灰器固定支架与平台距离应合理,无碰撞;f) 吹灰器控制系统应完好,且具备投入条件;g) 系统阀门应处于正确位置。5.1.3.6 SCR反应器系统检查SCR反应器系统检查内容包括:a) 烟气挡板、循环取样风机、稀释风机、烟道膨胀节、吹灰器应完好,具备投入条件;b) 喷氨隔栅喷嘴应齐全、完好、无堵塞;c) 催化剂及密封系统安装检查应合格;d) 导流板、整流器、混合器应完好;e) 吹灰器动作灵活、无卡塞;f) 导流板、整流器应完好;g) 烟道内部、催化剂应清洁,无杂物;h) 烟

19、道应无腐蚀泄漏,膨胀节连接牢固、无破损;人孔门、检查孔关闭严密;i) 差压、压力、温度等热工仪表应完好,投入正常;j) 氨泄漏报警系统应投入正常;k) 吹灰蒸汽系统、仪用空气系统应具备投入条件;l) 锅炉运行正常,温度应符合脱硝要求。5.1.4 转动设备的试转5.1.4.1 试转条件新安装和经过检修后的转动设备,在试转前,应进行各项检查,且具备下述条件:a) 现场清洁,照明充足;b) 联轴器、皮带联接应良好,保护罩完整,地脚螺拴无松动;c) 轴承油位应正常,油质合格;采用强制润滑时,润滑油系统油压、油温应符合制造厂规定;d) 电动机接地线良好,绝缘合格,事故按钮应完整;e) 挡板、阀门传动试验

20、应合格;f) 仪表、联锁、保护、控制和报警装置应正常投入。5.1.4.2 转动设备试转转动设备试转合格应符合下列要求:a) 旋转方向正确; b) 无异声、摩擦和撞击;c) 轴承温度应符合制造厂规定。若无规定时,滚动轴承温度应不超过80,滑动轴承温度不超过70;d) 轴承振动值应符合国家行业标准和制造厂规定。e) 无漏油、积灰、漏浆、漏风、漏水等现象,冷却水温度应符合要求,润滑油系统的油温、油压不超标。5.1.5 稀释槽、液氨蒸发器的冲洗和上水5.1.5.1 稀释槽的冲洗 稀释槽的冲洗步骤:a) 打开稀释槽底部排水阀,打开稀释槽补水阀,向稀释槽进水;b) 冲洗干净后,关闭底部排水阀,将稀释槽补水

21、阀投入自动。5.1.5.2 液氨蒸发器的冲洗和进水 液氨蒸发器的冲洗和进水步骤:a) 打开液氨蒸发器底部排水阀,打开蒸发器补水阀,向蒸发器内进水(需要注明采用除盐水冲洗);b) 冲洗干净后,关闭底部排水阀,打开蒸发器补水阀加水或热载体至说明书要求的位置。5.1.6 氨系统置换氨系统置换包括:a) 被置换的设备、管道等应与系统进行可靠隔绝;b) 置换前应制定置换方案,绘制置换流程图,根据置换和被置换介质密度不同,合理选择置换介质入口、被置换介质排出口及取样部位,防止出现死角;c) 置换要求用水作为置换介质时,应要保证设备内注满水,且在设备顶部最高处溢流口有水溢出,并持续一段时间,严禁注水未满。用

22、惰性气体作置换介质时,置换是否彻底,置换作业是否符合安全要求,不能只根据置换时间的长短或置换介质的用量判断,而应根据取样分析是否合格为准;d) 按置换流程图规定的取样点取样分析应达到合格。5.2 系统启动步骤系统启动步骤如下:a) 氨区系统吸收设备(氨吸收)及管线充水应完成,氮气瓶备用到位;b) 启动废液吸收系统;c) 液氨输入氨气储存罐;d) 开启液氨蒸发器的加热系统;e) 手动开启氨罐的液氨排出阀门;f) 先开启液氨蒸发器入口的气动阀,然后再徐徐打开氨蒸发器的液氨入口手动阀门,使气氨缓冲罐内达到预定的压力;g) 先开启稀释风机,再开启氨混合器的气氨入口阀门;h) 根据分析仪检测的浓度,调整

23、相应参数。5.3 卸氨操作卸氨操作包括:a) 液氨系统置换合格应确认,氨罐具备进氨条件;b) 氨区氨稀释系统应投入自动;c) 氨区废水排放系统应投入自动;d) 氨罐降温喷淋系统应投入自动;e) 氨区氨泄漏报警系统应投入自动;f) 按照操作票对系统阀门状态进行应确认,阀门处于正确位置;g) 检查液氨槽车,允许合格槽车进入现场,并接地;h) 把气、液相金属软管与液氨槽车气、液相接口进行连接,连接应可靠;i) 打开氨系统气相管路上阀门;j) 打开氨系统液相管路上阀门;k) 微开液氨槽车液相阀门,检查无泄漏后,缓慢打开至设计卸氨流量;l) 当槽车压力与液氨储罐A压力相差0.1MPa0.2MPa时,微开

24、液氨槽车上气相管路阀,检查确认金属软管与法兰连接处无液氨泄漏后,缓慢全开此阀门;m) 按照卸料压缩机正常启动步骤,启动氨卸料压缩机,并调整压缩机出口压力;n) 当液氨槽车液位指示为0或氨罐液位达到设计规定的装填液位,应关断氨罐上液相阀门和气相阀门,同时停止氨卸料压缩机,并关闭氨卸料压缩机进出口阀门;o) 关闭液氨槽车上气相截止阀;p) 关闭液氨槽车上液相截止阀;q) 吹扫卸氨气相、液相管路;r) 取下连接液氨槽车与液氨储罐的气、液相金属软管,确认分离完全后,启动槽车。5.4 液氨蒸发系统启动液氨蒸发系统启动包括:a) 向液氨蒸发器加蒸汽或热水;b) 加热蒸发器的蒸汽或水温应至设计温度,将温度控

25、制投入自动;c) 液氨蒸发器进氨; d) 缓冲罐压力调节应投入自动,压力设定为设计值。5.5 尿素配料系统的启动a) 开启配料池热水来水门进行注水,配料池液位达到设定值关闭热水来水门;b) 启动搅拌器;c) 向配料池中加尿素;d) 开启配料池热水来水门,注水至配料池液位达到设定值后,关闭配料池热水来水门;e) 配料池内溶液搅拌0.5h以上,查池内尿素完全溶解。f) 开启尿素溶液罐入口门(根据需要只开启一个罐的入口门);g) 开启配料泵,检查泵出口压力升起至正常值;h) 配料池液位降为设定值时停止配料泵、搅拌。 5.6 尿素热解喷氨系统的启动a) 开启炉前喷氨系统雾化蒸汽手动门;b) 投入某层喷

26、枪;c) 开启雾化蒸汽电磁阀,开启调门,控制就地调门后压力0.45MPa,蒸汽吹管5min;d) 开启稀释泵出入口门,主控启动稀释泵,查压力正常;e) 开启尿素泵出入口门,主控启动尿素泵,查压力正常;f) 调整尿素调节门和稀释水调门,根据锅炉负荷调整尿素及稀释水流量(浓度控制在10左右)。5.7 稀释风机启动稀释风机系统启动包括:a) 将系统阀门应置于正确位置;b) 启动稀释风机;c) 投入稀释风加热系统,稀释风温度应控制在设计值。5.8 吹灰器启动蒸汽吹灰器启动包括:a) 将系统阀门应置于正确位置;b) 吹灰蒸汽压力投入自动;c) 投入吹灰控制系统(PLC),启动吹灰。5.9 SCR反应器投

27、入SCR反应器投入包括:a) 打开SCR出口挡板和SCR入口挡板,慢关SCR旁路挡板(若有),应保证催化剂温升要求;b) 核实烟气分析仪已投入运行;c) 启动循环取样风机系统;d) 启动吹灰系统;e) 启动液氨蒸发系统;f) 核实氨切断阀是关闭的,将氨流量控制器切换到“手动”模式,关闭氨流量控制阀。g) 启动锅炉,观察烟气温度和燃烧工况。h) 启动稀释风机,开始供应足够的稀释空气;i) 核实氨气压力为设计值;j) 如果以下条件满足,打开氨切断阀:1) 进口烟气温度大于设定值;2) 氨设备和所有仪表都准备好投入运行。k) 达到喷氨温度后,启动喷氨系统,逐渐提高喷氨量和脱硝效率,防止氨逃逸率超标;

28、l) 通过手动调节流量控制阀,为氨/空气混合器供应氨气,并将氨/空气混合气通向氨喷射格栅。(在氨喷入烟气前,氨/空气分配支管上的节流阀应处于全开状态);m) 增加氨流量以达到设定的脱硝率,然后将氨流量控制器切换到“自动”模式;n) 确认SCR系统运行稳定;o) 至少纪录如下数据:1) 氨供应的数据(压力、储罐液位等);2) 氨喷射流量;3) SCR反应器进出口NOx浓度;4) SCR反应器进出口O2浓度;5) SCR反应器进口烟气流量;6) SCR反应器进口烟气温度;7) 锅炉负荷。6 运行调整6.1 运行调整的主要原则在烟气脱硝装置正常运行的条件下,为尽可能提高脱硝性能,并确保运行安全,满足

29、GB13223规定和当地环保部门的要求,SCR脱硝系统需要进行调整。脱硝装置运行调整应遵循以下主要原则:a) 脱硝装置相关的所有设备与管路系统正常稳定投入运行,所有监测参数准确可靠;b) 脱硝装置投运所需的条件满足工艺设计范围;c) 脱硝装置的运行调整服从于机组负荷的变化,且宜在机组负荷稳定运行的条件下进行调整;d) 脱硝装置的运行调整宜采取顺序渐进方式,避免出现较大的波动。6.2 液氨蒸发系统主要运行调整内容6.2.1 液氨蒸发器的运行调整目的是产生合适压力和流量的氨气,相应的调整项目主要包括液位、加热蒸汽流量、蒸发气氨压力等。6.2.2 当液氨蒸发器采用蒸汽盘管式加热时,蒸汽盘管与液氨盘管

30、外的加热媒介常采用除盐水或乙二醇,需要监测媒介液位,并根据需要经常补充媒介。对于蒸汽采用喷射式直接加热液氨盘管外的媒介时,可通过溢流阀门控制媒介液位。6.2.3 液氨蒸发器正常运行过程中,通过调节加热蒸汽的流量来控制加热媒介的温度,媒介温度通常控制在3060之间,且维持稳定。当加热媒介温度过低时,应关小或切断蒸发器的液氨供应阀门;当加热媒介温度过高时,应关小蒸汽流量阀门。6.2.4 从液氨蒸发器出来的气态氨减压进入氨气缓冲槽,在缓冲槽内维持设定压力(通常为0.2MPa)6.3 尿素热解系统主要运行调整内容6.3.1 尿素热解制氨系统的运行调整内容主要包括:尿素公用系统和尿素溶液雾化热解系统。6

31、.3.2 尿素公用系统6.3.2.1 需要监测与调整的参数包括:尿素溶解罐液位与温度、尿素溶液储罐液位与温度、疏水箱液位、尿素循环泵回流溶液温度与压力,尿素溶液浓度。6.3.2.2 在尿素溶解罐中,用除盐水或冷凝水配置4050%的尿素溶液,溶液浓度可根据需要调节。当尿素溶液温度过低时,蒸汽加热系统启动,使溶液的温度保持在82以上(与尿素溶液浓度相关),防止特定浓度下的尿素结晶,影响尿素溶解。6.3.2.3 尿素溶液进入溶液储罐后,溶液浓度约4050%。为防止尿素溶液低温结晶,需要控制溶液温度高于26。溶液温度越高,相应的溶液维持温度越高。6.3.2.4 通过变频式尿素溶液给料泵与压力控制回路,

32、调节尿素溶液供应管道上的尿素溶液流量、压力与循环回路的回流量,以维持尿素热解炉的溶液供应量平稳。6.3.3 尿素溶液雾化热解系统6.3.3.1 调节尿素溶液压力、流量及雾化空气的压力与流量,控制尿素溶液雾化喷入热解炉后的液滴粒径在合适的范围。6.3.3.2 调节尿素溶液雾化液滴上游的加热媒介温度与流量,使雾化液滴能够完全蒸发热解成气态含氨产物。加热媒介采用冷空气时,需要采用燃烧天然气或柴油方式,首先将空气加热到足够高的温度,然后与稀释空气混合,混合后的媒介温度控制在500600。当采用高温一次风做加热媒介时,需要采用电加热(或燃烧天然气、柴油)方式,将一次风温度提高到500600。媒介加热升温

33、过程需要调节稀释风与助燃风比例、燃油(天然气)量或电功率。6.3.3.3 在加热媒介作用下,雾化成液滴状的尿素溶液被分解成氨气混合物,需要根据尿素溶液浓度调节加热媒介的流量与压力,以控制尿素热解炉出口分解产物的压力、温度、氨气浓度及氨气流量。其中压力应不低于4.5kPa(主要取决于热解炉与喷氨AIG之间的管道阻力),温度不低于350(主要取决于热解炉与喷氨AIG之间的保温,使进入AIG的氨气混合物温度不低于175),氨气体积浓度不大于5%。6.4 脱硝装置主要运行调整内容6.4.1 SCR装置运行过程中需进行调整的内容主要包括:运行烟气温度、氨喷射流量、稀释风流量、AIG喷氨平衡优化、吹灰器吹

34、灰频率等。6.4.2 运行烟气温度6.4.2.1 SCR喷氨最低连续运行温度通常为300,受锅炉燃煤硫含量及SCR入口NOx浓度影响而变化。在最低设计运行烟气温度下,喷入烟道内的NH3易与NOx反应生成硫酸铵盐,氨盐沉积在催化剂中会引起催化剂失活,且大量没反应的氨气会造成空预器低温段严重积灰堵塞。6.4.2.2 在机组低负荷下,当SCR入口烟气温度低于最低设计烟气温度时,如果设计了省煤器烟气旁路,可通过调整省煤器烟气旁路与省煤器出口烟道挡板的开度,使SCR入口烟气温度高于最低连续喷氨温度,保障SCR正常运行。6.4.2.3 当SCR入口烟气温度低于最低设计烟气温度时,如果没有设计省煤器烟气旁路

35、,则需要停止氨喷射。否则,在低温下喷氨短暂运行一段时间后,应根据催化剂供货商的要求,尽快提高机组负荷,通过高温烟气来消除硫酸铵盐的影响。6.4.2.4 SCR入口烟气温度大于450时,容易引起催化剂烧结,降低脱硝性能。通常,锅炉满负荷运行时的省煤器出口烟气温度小于400,SCR设计连续运行的最高温度在此基础上增加30。在脱硝系统运行中,还应注意烟气温度过高的问题。6.4.3 氨喷射流量6.4.3.1 注氨流量是通过锅炉负荷、燃料量、炉膛出口NOx浓度及设定的NOx去除率的函数值作为前馈,并通过脱硝效率或出口NOx浓度作为反馈来修正。6.4.3.2 当氨逃逸浓度超过设定值,而SCR出口NOx浓度

36、没有达到设定要求时,不要继续增大氨气的注入量,而应先减少氨气注入量,把氨逃逸浓度降低至允许的范围后,再查找氨逃逸高的原因,把氨逃逸率高的问题解决后,才能继续增大氨气注入量,以保持SCR出口NOx在期望的范围内。 6.4.3.3 喷氨流量的调节的前提是SCR反应器进出口的氮氧化物分析仪、氨气分析仪、氧量分析仪工作正常,测量准确。如有问题,需及时处理。6.4.4 稀释风流量6.4.4.1 稀释风流量通常是根据设计脱硝效率对应的最大喷氨量设定,以使氨空气混合物中的氨体积浓度小于5%。6.4.4.2 在氨/空气混合器内,氨与空气应混合均匀,并维持一定的压力。6.4.4.3 对于喷嘴型氨喷射系统,当停止

37、氨喷射时,为避免氨喷嘴飞灰堵塞,应一直伴随锅炉运行而投运稀释风机。6.4.5 AIG喷氨平衡优化6.4.5.1 当脱硝效率较低,而局部氨逃逸浓度过高时,应考虑对喷氨格栅AIG的手动流量控制阀门进行调节。6.4.5.2 机组负荷的变化对SCR入口烟气NOx浓度有一定影响,AIG的优化调节应在机组习惯运行负荷下进行。6.4.5.3 AIG喷氨平衡优化调整易采取顺序渐进的方式进行:首先将脱硝效率调整到设计值的60%左右,根据SCR出口截面的NOx浓度分布调节AIG阀门;然后,在SCR出口NOx浓度分布均匀性改善后,逐渐增加脱硝效率到设计值,并继续调节喷氨支管手动阀,最终使SCR出口NOx浓度分布比较

38、均匀。6.4.6 吹灰器吹灰频率6.4.6.1 在SCR注氨投运后,要注意监视反应器进出口压损的变化。若反应器的压损增加较快,与注氨前比较增加较多,此时要加强催化剂的吹灰。6.4.6.2 对于声波式吹灰器,通常每个吹灰器运行10s后,间隔30s后运行下一个吹灰器,所有的吹灰器采取不间断循环运行。6.4.6.3 对于爬式蒸汽吹灰器,为大幅度改善SCR系统阻力,需要检查耙的前进位移是否能够到达指定位置,并适当增加吹灰频率。6.4.6.4 对于采用耙式蒸汽吹灰器的脱硝装置,应在检修期间注意检查催化剂表面的磨损状况并评估磨损起因。如果磨损是由于吹灰所造成,应调整吹灰器减压阀后的吹灰压力或者加大吹灰器喷

39、嘴与催化剂表面的距离。6.5 脱硝系统运行中的检查维护6.5.1 检查通则6.5.1.1 转机各部、地脚螺栓、联轴器螺栓、保护罩等连接状态应满足负荷正常运行要求,测量及保护装置、工业电视监控装置齐全并投入运行。6.5.1.2 设备外观完整,部件和保温齐全,设备及周围应清洁、无积油、积水及其他杂物,照明充足,栏杆平台完整。6.5.1.3 各箱、罐的人孔、检查孔和排浆阀应严密关闭,各备用管法兰严密封闭。6.5.1.4 所有阀门、挡板开关灵活,无卡涩现象,位置指示正确。6.5.1.5 转机运行时,无撞击、摩擦等异声,电流表指示不超过额定值,电动机旋转方向正确。6.5.1.6 电动机电缆头及接线、接地

40、线完好,连接牢固,轴承及电机测温装置完好并正确投入。6.5.1.7 事故按钮完好并加盖。6.5.2 泵6.5.1.1 泵的密封应严密,无漏浆及漏水现象。6.5.1.2 检查泵冲洗水阀、排放阀关闭严密,无漏水及漏浆现象。6.5.1.3 泵的出口压力正常,无压力剧烈波动现象,否则进口堵塞或汽化。6.5.1.4 泵的进口压力过大时,应及时调整箱罐的液位正常,以免泵过负荷,如果泵的进口压力低,应切换为备用泵运行,并对停运泵的入口进行冲洗,必要时通知检修处理。6.5.3 尿素热解制氨系统6.5.3.1 检查尿素筒仓料位正常,筒仓外形完整,下料管道连接紧密无漏点,筒仓顶部覆盖完整,没有发生漏水的隐患。筒仓

41、除尘风机运行时无已音,振动正常。6.5.3.2 尿素筒仓活化风供应正常,管道连接完好,无漏点。6.5.3.3 尿素溶液制备过程中,检查尿素溶解罐搅拌器运行平稳无异音,电机晃动幅度正常。灌顶排气风机运行正常,确保罐内负压。6.5.3.4 除盐水供水量与电动门开度相对应,未发生堵塞现象。6.5.3.5 溶解箱加热蒸汽管道无撞击、泄露,换热器工作正常,疏水器工作正常,疏水可以正常流回疏水箱。6.5.3.6 尿素混合泵密封严密,无漏水现象,泵冲洗水排放门关闭严密。混合泵出口压力维持在0.2MPa以上,并且无剧烈波动现象,否则进口堵塞或汽化。6.5.3.7 检查尿素储罐外形完整,箱体连接管道无泄露,各测

42、点连接紧固。6.5.3.8 储罐加热蒸汽管道无撞击、泄露,换热器与疏水器工作工作正常。6.5.3.9 尿素循环泵入口滤网空气门关闭严密,无泄露,滤网切换把手上下位置一致,循环泵出口管沿程手动门开关状态与时机运行方式一致。6.5.3.10 尿素循环泵变频器工作正常,泵出口压力与变频器输出相对应,检查尿素溶液供应管线伴热正常,储罐温度维持在43以上,回流温度维持在40以上。6.5.3.11 尿素热解系统的燃油管道无漏油,油泵运行正常,油盘内无杂物,油盘放油门开启。6.5.3.12 尿素溶液管道及冲洗水管道无泄露,尿素喷枪雾化空气流量与压力正常。6.5.3.13 稀释风机运行声音正常,稀释风机轴承油

43、位计清洁,油位在1/2以上。6.5.3.14 稀释风暖风器无漏风、漏气,疏水器投运正常。6.5.3.15 热解炉人孔及底部连接法兰封闭严密,无氨气泄露。炉本体支吊架完好,炉壳体无过热发红现象。6.5.4 液氨储存与制备系统6.5.4.1 检查氨系统的周围,查看“严禁烟火”的牌子是否完好,各管路有无裂缝及联接部有否泄漏,有无异常振动,有无漏氨,集控氨检漏器无报警,就地无刺鼻的氨味。6.5.4.2 检查液氨卸料压缩机系统的曲轴箱油压、曲轴箱油位、压缩机进出口压力、气液分离器排液等是否正常。6.5.4.3 检查液氨储罐液位正常、罐内压力、温度正常。6.5.4.4 液氨蒸发器、氨气缓冲罐、氨气吸收罐完

44、整无泄漏,蒸发器与稀释槽液位正常。工业水自动喷淋装置的压力正常,处于“自动”状态。6.5.4.5 废水池液位正常,废水泵投自动,否则手动启泵排水。氨吸收罐液位正常,氨水泵投自动,否则手动启泵排水。6.5.4.6 检查氨流量控制阀的动作是否正常,填料压盖处是否有泄漏,氨流量控制阀前的压力表指示是否正常。6.5.4.7 检查调节阀的状态是否正常,压力温度设定是否正确,有无泄露情况。6.5.4.8 检查氨截止阀的状态是否正常,填料压盖处是否有泄漏。6.5.4.9 检查氨流量计的状态是否正常,安装填料的部位等有无泄漏,指示是否正常。6.5.4.10 检查稀释空气配管的状态是否正常,指示是否正常,管路有

45、无异常。6.5.4.11 检查注氨分配管的显示节流孔板压差的流体压力计指示是否正常,管路有无异常,有无氨的泄露。6.5.5 反应器系统6.5.5.1 反应器本体严密无漏烟,膨胀指示正常。6.5.5.2 声波吹灰器运行正常,压缩空气管道无漏气或堵塞现象。6.5.5.3 蒸汽吹灰器连接完好,无漏气,无过压现象。6.5.5.4 喷氨格栅处氨气系统无泄露。6.5.5.5 在线监测(分析)仪表运行正常。7 脱硝系统停运7.1 停运前的基本要求7.1.1 脱硝系统的停止运行,一般分为正常停运和事故停运两类。7.1.2 正常停运前,对脱硝系统的设备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将所发现的缺陷记录在有关记录簿内,以便检修人员查考,进行处理。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