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有度品出智慧.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1958850 上传时间:2022-12-28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7.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融合有度品出智慧.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融合有度品出智慧.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融合有度品出智慧.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融合有度品出智慧.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融合有度品出智慧.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融合有度品出智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融合有度品出智慧.docx(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融合有度,“品”出智慧一一以科技创造新生活例谈品德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有效整合镇江实验学校朱丹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品德与社会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目标要求与教学手段的陈旧形成了明显的反差,教育技术现代化和教育改革的深入开展,信息技术普遍应用于教学实践,为品德课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找到了一条提高课堂效率的好途径。它以其声、图、文并茂的特点创设教学情境,将抽象的理论用形象的感性资料表现出来,从而加快了学生学习进程,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果。那么如何让信息技术辅助品德课堂教学,和课堂教学进行有效整合,以学生学习、情感、心理的需要为出发点,开展学生喜欢的、需要的活动,而不是为了活动而活动,让活动真

2、正从有“意思”走向有“意义”呢?下面就以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中科技创造新生活来谈一谈品德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有效整合。一、融合有度,以全新的教学方式诠释品德的综合性。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一门综合课程。她着眼学生综合性的整体发展,以社会生活为对象,整合多学科的内容,采用多种学习方式,帮助学生理解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念。因而,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的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教学是密不可分的。在品德与生活课中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帮助学生建构知识,能有效地引导学生体验生活,获得真实的感知,能有效地形成品德教

3、育合力。信息技术和品德教学“整合”是一种现代教育的模式,它主要是通过“整合”过程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资源共享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我们的整合点不仅仅在知识与技能方面,还表现在过程方法的掌握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上的体验树立上。本课的教学设计充分诠释了这样全新的教学方式和理念,通过整合有度提高教学目标的达成度。1、融合中激发兴趣,使学习有热度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思维活动是建立在浓厚的兴趣和丰富的情感基础上的,而声形色兼具的多媒体教学技术,则是激发兴趣最佳切入点。品德课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具有鲜明的时代感。因此我们在导入新课时引入时代生活

4、,利用学生日常生活中当下非常流行的“苹果手机”作为谈话点,当学生兴致勃勃谈着现代手机的丰富功能时,多媒体出示新老手机的图片对比,演变过程,看着这些色彩鲜明,对比强烈的图片,学生自然能感受到一个小小的手机,从大到小,功能越来越全,玩法越来越新,作用越来越大。从这个小小的手机上,便能初步体会到科学技术正创新着我们的生活。这里我们有效地利用信息技术整合学生身边的生活实例与本课学习的内容,丰富学生学习时的情感体验,创设主动学习的情境,使教学内容更加直观,以此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信息技术与品德教学的整合,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在学习生活中使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环境,教师引导学生使

5、用网络技术,根据老师布置的学习目标、学习任务,进行自主探究学习,教会学生获取、加工信息的方法,锻炼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是品德与社会学科的一个重要方面。本课的教学设计和媒体使用中充分考虑到学生学习方法的掌握,“授之以渔”,使得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行之有效。第二块面中,我们以问题“科技对我们的衣食住行产生了哪些影响?”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指导学生分成四人小组,以小课题的形式到多媒体上有目的的探究“科技对我们生活方方面面的影响”,小组同学分工明确,任务清楚。八号团队认为我们教学设计流程简单,没有充分使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对学生冲击力不强,我们接受了建议,在这个环节中,加入了大量有关衣食住

6、行的图片,视频,文字等,让多媒体手段多样化,操作性可用性更强。学生在这个过程中,需要首先对我们所提供的图片、数据、文字等资料进行阅读、吸纳,然后对这些信息进行比较、分析、整理,形成自己的想法,再经过四人小组合作探究,交流探讨后形成小组的观点,在课堂上进行交流展示,从而自己得出:科技无处不在,改善了我们的生活,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可谓造福了我们人类。这种基于网络环境的探究学习不但提高了学生信息技术的应用操作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和加工信息的能力,培养了合作精神,提高教学实效,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是一个突出的环节。小学品德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三要素之二是“有效参与,打通课程与学科资源的通道。

7、”科学技术在很多领域的运用是孩子们漠视,或者是不知情的,如何才能孩子正视或者熟悉这些方面呢?我们在教学设计中将信息技术与这一知识点整合,在“科技对我们的生活是喜还是忧”辩论中,我们充分运用信息技术中网络的作用,不仅提供给孩子各种各样的资料,还精心选择了一些网站链接,让孩子在自主探究学习后,有了一个网络讨论的平台,让学生在网络环境下畅所欲言,展开讨论,并最后进行投票,形成自己的观点。这种借助信息技术实现的学习方式的改变,让孩子的学习又被动转变为主动,更有了深度。二、融合有序,以块面推进充分体现品德学科的活动性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学生自主学习,主要是强调学生动手动脑的实践过程,让学生自

8、主地探究、实践、发展和体验,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创新思维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课的教学设计中,采用板块推进式有序教学:情境导入一一生活调查一一小组学习一一碰撞交流一一探究学习。五个板块都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相应的学习任务,让学生根据学习任务上的要求和方法进行自主学习,在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再进行学习成果的交流。这样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体现了品德学科的活动性,为学生搭建了学习的平台,使得课堂上教师的话少了,学生“活”起来了,“动”起来了,使教学过程向最优化趋势发展,层层推进有效地突破了教学重难点。三、融合有力,以发散的探究讨论体现品德的开放性小学品德与社

9、会教学仅限于课堂四十分钟是不能达到教育目标的,学生存在于社会生活中,随着对品德学科的认识与提高,推动着他们适应社会的生存能力。因此,巧妙地设计总结延伸,可以达到探知明理,指导实践的作用。8号团队认为我们课件中对于科技带来的喜体现的较多,忧的一面体现较少,不能引起学生后面对于科技是把双刃剑的深层次思考。我们团队并不赞同其观点,我们认为本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是初步了解科学技术与人们生活、社会发展的关系,认识科学要为人类造福。所以我们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上主要突破了解科技给生活带来的“喜”这个方面。而对待科技这把“双刃剑”,我们将通过网络论坛这个平台以辩论的形式进行,先给学生一些相关的网址,让学生自主学习、吸纳,然后在网络论坛上展开讨论,要求做到先亮观点,再有理有据进行辩论。教师要参与到过程中,引导学生辩证地看待问题,懂得科技在给我们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还有一些负面的影响。最后的投票环节,设计成三个选项:科技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是喜,科技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是忧,科技是把“双刃剑”,关键是人们的合理使用。我们利用多媒体具有共享性,开放性的特点,打破时间地域的限制,让学生获取信息,自由交流,使小课堂向大品德和社会迈进,在课后实践中导行,指导学生健康快乐地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