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益生产14项管理原则.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959218 上传时间:2022-12-28 格式:DOCX 页数:297 大小:375.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益生产14项管理原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7页
精益生产14项管理原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7页
精益生产14项管理原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7页
精益生产14项管理原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7页
精益生产14项管理原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益生产14项管理原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益生产14项管理原则.docx(29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精益生产14项管理原则第一部分 丰田模式具有世界一流的效能第一章以卓越的操作流程为战略性武器我们最重视的是确实执行与采取行动。我们所不了解的事情很多,因此,我们总是要求员工:何不采取行动,尝试不同的方法呢?当代诚实面对自己的失败时,才会了解自己所知甚少,你可以矫正那些失败,再做一次,在第二次的尝试中,你发现了另一个错误或你不满意的事,然后,你可以再尝试。于是,通过不断改进,或者应该说是靠不断尝试的行动以获得改进,就能提升实务与知识。丰田汽车总裁张富士夫,2002年丰田汽车公司最早引起世界注目的是在20世纪80年代,当时情况明显显示,日本企业及其产品的品质和效率确有独到之处,日本制造的汽车比美国

2、汽车耐用,需要的维修明显较少。到了20世纪90年代,更明显的迹象显示,相较于其他日本汽车制造商,丰田汽车公司显然更特别、突出。这并非指它的汽车设计或性能令人赞叹(尽管这是事实,丰田车开起来流畅顺手,其设计也多半非常精致),而是丰田汽车的工程与制造模式实现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流程与产品的一致性。丰田的汽车设计更快速,可靠性更高,同时,即使在日本汽车业劳动力工资水准相对较高的情况下,丰田仍然得以维修极具竞争力的汽车制造成本。令人印象深刻的另一点是,每当丰田出现明显弱点、似乎将不敌竞争时,它总是能奇迹般地解决问题,并且以更强壮之势卷土重来。今天,丰田已是全球第二大汽车制造商,仅次于通用汽车公司,在全球1

3、70个国家的年汽车销售量超过600万辆,但是,丰田比全世界任何汽车制造商都要赚钱。汽车业分析师预估,若以现在的趋势持续下去,丰田汽车的全球销售量最终会超越通用汽车,而成为全世界最大的汽车制造商。汽车业界的每一个人,心脏许多消费者,都熟知丰田的显著成就与世界一流品质:l 丰田汽车公司在2003年3月底结束的会计年度,获利81.3亿美元,比通用、克莱斯勒、福特3家公司的获利总和还要高,同时也是过去10年所有汽车制造商中年度获利最高者。该年度,丰田的净利润率比汽车业平均水准高8.3倍。l 2003年,美国前三大汽车制造商的股价下跌,丰田汽车公司股份却比2002年上涨了24%,截至2003年,丰田的市

4、值为1050亿美元,比福特、通用、克莱斯勒3家汽车公司的市值总和还要高,这是非常惊人的数字。丰田汽车公司的资产报酬率比汽车业平均报酬率高出8倍。在过去25年,该公司年年呈现获利,手中总是维持200亿300亿美元的运营现金。l 丰田长达数十年维持日本汽车制造商排名第一,但在北美地区运远远落后美国前三大龙头,排名第四。不过,自2003年8月,丰田在北美地区的汽车销售量首度进入前三名,把克莱斯勒挤下前三名宝座。由此显示,丰田似乎最终还是能够成为称霸美国汽车市场前三大的常胜军(2002年,丰田“凌志”车款在美国总计卖出180万辆,其中120万辆是在北美地区制造的;在美国汽车制造商寻找机会关闭工厂、降低

5、在美国的产能、把生产基地移往海外的同时,丰田反而在美国快速扩张以提高新产能)。l 2003年,丰田汽车品牌在美国的销售量超越过去100年在美国市场销售量独占鳌头的两大知名品牌福特与雪佛兰,其中,“佳美”(Camry)车款是2003年美国小客车销售量中排名第一者,在前面几年也曾经五度夺冠,“花冠”(Corolla)车款销售量则在全球小型车市场领先。l 不久前,丰田以制造小型、基本的交通工具闻名,但在10年间跃居豪华车市场龙头之列,该公司于1989年推出“凌志”车款,到了2002年,已经连续3年在美国市场的销售量超越宝马(BMW)、凯迪拉克(Cadillac)、梅塞德斯-奔驰(Mercedes-B

6、enz)。l 丰田发明了“精益生产”(lean production),又名“丰田生产方式”(Toyota Production System,简称TPS),在过去10年带动全球几乎所有产业进行变革,采用丰田的制造与供应链的管理理念与方法。丰田生产方式是许多探讨精益主题书籍的蓝本,包括两本畅销书:改变世界的企业经营体制:精益生产的故事(Ten Machine That Changed the World: The Story of Lean Production),精益思维(Lean Thinking)。全球各地几乎每个产业的公司都希望招揽丰田的员,以利用他们的专长。l 丰田的产品发展流程是全

7、世界最快速的,新客车与卡车的设计耗时不到12个月,而其他竞争者通常得花上23年。l 丰田被全球各地事业伙伴与竞争者视为高品质、高生产力、制造速度与灵活弹性的典范。多年来,丰田制造的汽车一向被专业汽车研究机构J.D.Power公司及消费者报告(Consumer Reports)等期刊评选为最优品质之列。丰田的成功主要源自其卓著的品质声誉。消费者知道他们可以信赖丰田汽车,不论新购或使用了一段期间,其性能都很可靠,不像大多数美国或欧洲制造的汽车,新购买期间的性能大概还不错,但是,大约开了1年左右,就开始出现大大小小的毛病,得进厂修理了。以2003年为例,丰田汽车在美国市场的召回率比福特汽车少79%,

8、比克莱斯勒汽车少92%。汽车购买者最常阅读的杂志之一消费者报告于2003年进行过一项研究,从过去7年所有汽车制造商生产的车款中,评选出最值得信赖的38款车,其中,丰田/凌志就囊括了15款车,没有一家汽车制造商可与之匹敌,通用汽车、奔驰、宝台等,没有一款车跻身这38名之列。在同一份研究调查中,丰田没有一款车被列入“应该避免购买”的名单中,福特汽车有不少车款被列入此黑名单,通用汽车公司出厂的车款中有将近%入选,克莱斯勒车款被归属此类者更是超过%。以下是消费者报告2003年年度汽车研究报告的一些统计数字:l 在小型车类别丰田“花冠”(Toyota Corolla)、福特“福克斯”(Ford Focu

9、s)、福特“护航舰”(Ford Escort)、通用“骑士”(GM Cavalier)、克莱斯勒“彩虹”(Chrysler Neon),不论是近3年的整体可信赖度、前3年的整体可信赖度,或2003年车款的预期可信赖度,丰田都拔得头筹。l 在家庭房车类别中,丰田“佳美”击败福特“金牛座”(Ford Taurus)、通用“马里布”(GM Malibu)、道奇“无畏”(Dadge Intrepid)等车款,在近3年、前3年,以及2003年车款整体可信赖度等3个项目中夺冠。l 在二手车类别中,丰田车款有超过一半被列入“推荐购买”名单,而福特二手车只有不到10%的车款入选,通用汽车入选车款也只有5%,至

10、于克莱斯勒,则没有任何一款雀屏中选。l 在J.D.Power公司每年的“初始品质”与“长期耐用性”排名中,丰田/凌志是常胜军。根据J.D.Power公司的2003年进行的汽车品质调查,丰田/凌志排名第一,第二致第四名分别为保时捷、宝马、丰田。成功的秘诀:丰田DNA的双螺旋到底丰田的成功秘诀是什么呢?丰田能够持续缔造如此辉煌的成就,是卓越的操作流程所创造的直接成果,丰田已经把操作流程的卓越性变成其战略性武器。这种操作流程的卓越性,其部分基础在于丰田闻名制造业界的工具及品质改善方法,包括准时生产(just-time)、持续改进(kaizen)、“一个流”(one-piece flow)、自动化(j

11、idoka)、生产均衡化(heijunka)等,这些生产技巧孕育了“精益制造”(lean manufacturing)革命。但是,工具与技巧并不是使企业变革成功的秘密武器。丰田之所以能持续成功地运用这些工具与技巧,必须归功于公司以了解与激励员工为基础的企业经营理念。换句话说,丰田的成功根源在于,它能培养领导力、团队与文化,而且它能制定有效策略,建立坚实的供货商关系,以及打造并维持一个学习型企业。我根据对丰田公司的20多年研究心得,在本书中归纳出14项原则,建构出“丰田模式”,这14项原则也是丰田在其全球各地工厂实施的丰田生产方式的基础。为使读者易于了解,我把这14项原则区分成4大类,全都以P这

12、个字母开头理念(Philosophy)、流程(process)、员工/事业伙伴(people/partners)、解决问题(problem solving),如图1-1所示(参见第四章对丰田模式的14项原则的摘要)。大约科在我开始撰写此书的同时,丰田公司本身也提出其内部版本的丰田模式,以作为其员工训练之教材,这份文件对我构思这14项原则有着极大影响,最终,我也采纳了此文件中所提出的4项高级原则现地现(Genchi Genbutsu)、持续改进(kaizen)、尊重与团队合作、挑战,并把它们与我的4个分类相结合。丰田模式和丰田生产方式(丰田的制造方法)是丰田公司DNA的双螺旋,它们共同定义了管理

13、作风,以及该公司的特色。我希望通过此书阐释说明,丰田的成功模式可以如何应用于其他企业,以改善从销售到产品发展、营销、物流作业与管理等的企业流程。为帮助读者理解,我在书中列举了许多例子,说明丰田公司如何维持如此优异的成就,也探讨了其他产业与服务业的公司如何有效应用丰田模式的原则。丰田生产方式与精益生产丰田生产方式是丰田公司独特的制造方法,它是精益生产行动的主要基础,而精益生产和六西格玛是过去十几年制造业流程的主流方法。虽然精益生产的影响力极大,但我希望在此书中说明的是,大多数企业在应用此方法时的做法相当肤浅,因为它们过度着重工具(例如“5S”法和准时生产),不了解完整的精益生产方式必须渗透至企业

14、文化中。大多数实施精益生产的公司,其资深管理层并未参与日常的运营作业与持续改进行动,而这些都是精益生产方式中极重要的部分,丰田公司本身实施此方式的做法非常不同于一般企业。精益的企业到底是怎样的面貌呢?我们或许可以说,精益的企业是把丰田生产方式应用于企业所有层面所获得的结果。詹姆斯沃麦克(James Womack)和丹尼尔琼斯(Daniel Jones)在他们精辟的著作精益思维中把“精益制造”定义为包含5个步骤的流程:定义顾客的价值(customer value)、定义价值流程(value stream)、建立无间断的操作流程(flow)、拉式(Pulling)生产制度、努力追求卓越。欲成为一个

15、精益的制造业者,思维模式必须着重使用产品的生产变成无间断(亦即“一个流”)的有加值效应有流程;采取根据顾客需求而决定生产量的拉式生产制度亦即前一个制造流程只生产补充下一个制造流程在短期内要邻取的材料或零部件;同时,打造一个人竭力追求持续改进的公司文化。丰田生产方式发明者之一大野耐一的阐述更简洁:我们所做的,其实就是注意从接到顾客订单向顾客收账这期间的作业时间,由此剔除不能创造价值的浪费,以缩短作业时间。我们将在第二章的详细探讨中看到,丰田在二次大战后发展出丰田生产方式的,该公司正面临比福特公司与通用汽车公司更艰难的企业环境。福特和通用采取大规模生产方式并扩大经济规模,使用大型设备以及可能生产更

16、多、更便宜的零部件;可是丰田面临的战后日本市场规模很小,同时,它也必须以相同的组装线生产出各种车辆,以满足不同顾客层的需要。因此,丰田需要的操作流程关键是灵活弹性,这一点使丰田获得一个重要的发现:当你把前置期(lead time)缩短,并着重维持生产线的弹性时,实际上就能提升品质、对顾客需求作出更佳回应、提高生产力,以及改善设备与空间的利用率。若从每部机器制造的每个产品的成本来看,福特汽车公司采取的大规模生产的方法极具成效,但是,顾客需要的是更多选择,传统的制造方法并不能以符合成本效益的方式做到这点。在20世纪40和50年代,丰田的努力方向是,去除从原材料到最终成品的生产流程中每个步骤中时间与

17、材料的浪费。其生产流程之设计,针对的是现今绝大多数公司追求的相同境界:更快速、弹性的操作流程,以最高品质及可负担得起的成本,在顾客需要之时提供他们需要的东西。在迈入21世纪后,丰田在全球市场的成功基础依然是着重无间断的操作流程。还有不少公司,也以缩短前置期、提高存货周转率、快速收账等特色实现快速成长而闻名。戴尔计算机就是一个例子,但是,就连戴尔计算机也还是刚踏上通往精益企业之路,而丰田却已经在这条路上学习与努力了几十年。不幸的是,多数公司迄今仍然使用亨利福特于1920年发明的大规模生产的方法。在那个年代,灵活弹性与提供顾客更多选择并不重要,大规模生产注重的是个别流程的效率,此概念可追溯到20世

18、纪弗雷德里克泰勒(Frederick Taylor)及其科学管理。和丰田生产方式的发明者一样,泰勒也试图去除生产流程中的浪费,他仔细观察工作者,设法除掉每一个缺乏效率的动作。倡导大规模生产方法的思维者认为,机器的停转是另一种未能创造价值的明显浪费机器因为维修而停工时,就不能生产零部件,从而也就无法赚钱。可是,让我们来看看丰田生产方式对于未能创造价值之浪费有不同于一般直觉的下列看法:l 许多情况下,最佳做法是让机器停工,不生产材料或零部件。因为,这么做可避免生产过剩,在丰田生产方式中,这种情形是最根本的浪费。l 通常,最好建立最终成品的某一存货水准,以维持平稳的生产进度而不是根据实际顾客订单的需

19、要波动来生产。维持平衡的生产进度(生产均衡化)是无间断流程与拉式生产制度的基础,并有助于使供应链的存货降至最低水准(生产均衡化指维持平衡均匀的生产项目的数量与组合,使每天的生产不致有明显流动与变异)。l 通常,最好选择性地增加间接成本,并之取代直接劳动成本。当你把创造价值的员工中之浪费情形除去时,你必须对工作者提供高品质的支持,就像在重大手术中为外科医生提供支持样。l 让人铁员工忙碌于尽可能快速地生产原材料或零部件,并不一定是最佳做法。你应该根据顾客的需求量来生产材料或零部件,若只是为了用尽员工的生产力而快速生产,只会造成另一种形式的生产过剩,且会导致雇用过多的劳动力。l 最好能选择性地使用信

20、息技术,而且在许多时候,纵使可以采取自动化,以降低劳动力人数与成本,最好还是使用人工流程。人是最具弹性的资源,如果你未能了解人工流程并使之变得有效率,就无法知道流程的哪些部分需要自动化以作为支持。换言之,丰田对某些问题的解决方法,往往看似增加浪费,而非杜绝,这些看似矛盾的解决方法得自大野耐一亲自观察工厂作业后,对于“未能创造价值的浪费”所获得的特殊发现:它和充分运用劳动力与机器设备没有太大关联,主要源于把原材料转化成可销售的商品的流程。大野耐一亲自观察工厂作业的目的,是为了找出可以为原材料增加附加价值的活动,不能创造附加价值的活动则予以摒除。通过此观察学习之旅,他学会了绘制价值流程图从原材料转

21、化成顾客愿意付钱购买的最终产品。这是一个完全不同于大规模生产的方法,大规模生产的方法只是从现有的生产流程中找出、列举与排除浪费的时间与工作。借鉴丰田审视你的企业流程你若进行类似于大野耐一之旅,审视你的企业流程,可以观察到原材料、发票开立、服务支持、研发部门得出的原型部件等如何被转化成顾客需要的东西,亦即你可以绘制出你的生产流程图。但是,再更学入检视,你还可以会发现,它们往往被转送至某处,堆往一段相当长的时间后,才会被用于下一个流程或被转化。没有人喜欢在旅程中被改道,并长时间排队等候,大野耐一认为,原材料也一样缺乏这种耐性,为什么呢?若大批原材料生产出来后被堆放等候进入下一个生产流程;若服务支持

22、在一旁等候;若研发部门收到原型部件,却没有时间进行测试,那么,这种堆放等修进入下一个生产流程的时间与空间就是浪费,会使你的内部与外部顾客失去耐性。因此,丰田生产方式始于顾客,它会想一想:“从顾客角度而言,我们为他们创造了什么价值?”在任何流程,不论是在制造、营销还是产品发展,惟有把产品、服务或活动的实物或信息转化为顾客需要的东西,才能创造价值。为什么企业往往误以为自己已经变得精益?一开始接触与研究丰田生产方式时,我就倾心于“一个流”的效能。随后,愈深入了解根据后制造流程需要而生产与递送原材料亲身体验把大规模生产流程转为精益生产流程。我了解到,精益生产所需要的所有工具,例如快速的设备切换、工作的

23、标准化、拉式生产制度、错误的检测等,全都是创造无间断操作流程所不可或缺的。但是,在我的学习与研究过程中,丰田公司经验丰富的领导者一再告诉我,这些工具与方法并不是丰田生产方式的关键,丰田生产方式背后真正的力量是该公司管理阶层承诺且致力于持续投资于员工,并倡导持续改进的公司文化。当他们提及这些时,我不断点头,自以为已经了解他们所言之真义,我还是继续研究如何计算看板(kanban)数量及如何建立单件流程步骤。直到研究丰田公司将近20年,并看到许多公司在实施精益生产时遭遇到的挫折后,我才终于了解到那些丰田“老师”们告诉我的话。本书要阐释的就是这些道理:丰田模式包含的不只是准时生产之类的精益生产工具而已

24、。举例来说,你买了一本讨论如何建立单件流程步骤的书籍,或是参加训练课程,或甚至聘请了精益生产的专业顾问,你挑选了你公司里某个流程,实施精益变革方案,检查此流程的结果,发现其中有许多“浪费”亦即丰田公司所谓的“任何占用时间,但不能为你的顾客创造价值者”。你公司里的流程乱无章法,场所也乱糟糟,于是,你把它整顿一番,理出一个流程,所有作业开始加快,流程的管理变得更好,品质也开始提升,这真是令人兴奋的现象,于是,你开始照章整顿其他操作流程。这样的做法,到底有何不通之处?我拜访过数百个自称为精益生产方式高级实践者的企业,它们寿命地炫耀它们心爱的精益方案,它们也确实做得很好。不过,研究丰田公司20年后,在

25、我看来,和丰田相较之下,这些企业只堪称“业余者”。丰田花了几十年发展出的精益文化,以达到今天的境界,但是,该公司迄今仍然认为他们才刚开始学习了解丰田模式,丰田以外的其他公司及与其关系密切的供货商中,有多少能在精益生产方式上获得A或B+的评分呢?我无法明确地说,不过我相信绝对不超过1%。问题在于,多数公司误把一套特定的精益生产工具当成深层的精益思维。其实,丰田模式中的精益思维涉及更深入、更普遍的文化转型,大多数公司根本未设想到这一点。企业应该从推动一两个方案以激发全体员工的热忱为着手点,本书的目的就是要解释丰田的文化及其根本原则。以下是我在美国境内的精益行动中发现的一个令人困惑不安的例子。丰田在

26、美国设立丰田供货商支持中心(Toyota Supplier Support Center,以下简称TSSC)以向美国企业传授丰田生产方式,该中心领导人大庭一(Hajime Ohba,丰田生产方式发明者大野耐一的信徒)仿照日本的丰田咨询机构来设计与塑造TSSC。TSSC和美国不同产业的许多公司合作,帮助每个公司实施精益方案。它使用丰田生产方式工具与方法,在69个月期间,使某公司的某条生产线得到了改进。最初原本是由美国的企业自行向TSSC申请此项服务,不过,TSSC于1996年采取了不寻常之举,主动接触一家工业感应器制造公司,我承且称此公司为X精益公司。丰田主动对此公司提供协助,这是件令人感到奇怪

27、的事,因为X精益公司已经被广泛认为为实施精益生产的最佳典范。在美国,许多希望能参观世界一流制造方法的企业经常拜访X精益公司,该公司甚至还赢得了“新乡奖”。在X精益公司同意和TSSC合作的当时,该公司已经采取的世界一流制造方法包括:l 解决问题的员工团队。l 公司为员工解决问题安排了特别时间,并制定了奖励制度。l 为员工设立学习资源中心。在当时,“新乡奖”的评审标准主要是看厂商是否在生产力与品质这两个重要指标上有显著改善。TSSC之所以想和X精益公司合作,主要是为了互相学习,因为X精益公司被认为是美国企业界中精益生产实务的最佳典范。TSSC在这家公司堪称“世界一流”的厂房里选择了一条生产线,应用

28、丰田生产方式的方法以使之改进。结果,在9个月计划结束时,这条生产线几乎和先前“世界一流”的情况判若两极,其“精益”的程度,连X精益公司本身都无法想像到。这条生产线在所有重要绩效评估指标上的表现显著超过工厂中的其他生产线,包括:l 生产产品的前置期缩短93%(从12天缩短至6.5小时)。l 在制品存货期(work-in-process inventory)缩短83%(从9小时缩短至1.5小时)。l 最终成品存货量减少91%(从3.05万件减少至2890件)。l 加班时间减少50%(从平均每人每周10小时减少为5小时)。l 生产力提高87.5%(从平均每人每小时生产2.4件增加至4.5件)、永远有

29、继续改进的空间我在对企业界传授丰田模式时,经常描述上面这个例子,并问学员:“这个例子告诉我们什么?”结果,所获得的答案几乎都一样:“永远有继续改进的空间。”我问:“这些改进是小的、递增的、持续的改进吗?”当然不是,这些都是非常显著的改进。比较这条生产线在9个月前的表现生产一个感应器需要12天的前置期、9小时在制品存货期、平均每人每周10小时的加班时间,实在称不上是“世界一流”。这个例子(甚至我在2003年也看到类似的例子)的含义是明确,且令人困惑不安的:l 所谓的“精益工厂”,尽管在美国被视为楷模,但以丰田公司的标准来看,连“精益”的边都还沾不着。l 在和TSSC合作之前,X精益公司实行的变革

30、仅仅触及表面而已。l 来参访此工厂的人相信,他们看到的是“世界一流”的制造流程与方法,显见他们根本不知道世界一流的制造是什么模样。l 那些评选并颁发“新乡奖”给此工厂的评审员并不比那些到该工厂观摩的参访者更了解什么是真正的丰田生产方式(不过,现在,“新乡奖”的评审已经有显著改善)。l 绝大多数企业对丰田生产方式与精益生产的了解程度,远远不及丰田公司。我拜访过数百家公司,教导过上千家公司的员工,比较过我的讲义和那些学员的笔记。我也拜访过许多家曾经有幸接受TSSC辅导的美国工厂(TSSC持续不断地帮助许多公司实现像X精益公司那种程度的改进),不幸的是,我看到的是一个一直存在的现象这些公司并未能确实

31、实施丰田生产方式与精益生产,历经时日,TSSC帮助它们建立的精益生产线非但未能获得改进,反而水准降低,丰田教导它们的东西最终并未扩展至其他欠缺效率的生产线与工厂单位。在这些公司,尽管这里有一个精益生产单位,那里有一个拉式生产制度,从一个压模至一个新产品所需要的生产时间也缩短了,但是,它们也只是和真正的丰田精益模型相仿而已,为何会这样呢?美国接触丰田生产方式已经超过20年,其基本概念与工具都已经不是新东西了(丰田生产方式已经在丰田公司实施40多年)。我认为,问题在于美国的企业运用了精益生产的工具,但并不了解该如何在某系统中使其发挥效能。绝大多数企业管理阶层采用这些工具中的一部分,甚至已经勉力以超

32、越业余的水准去应用它们,创造一个技术性系统。但是,它们并不了解丰田生产方式背后真正的力量:必须在追求持续改进的文化才可支撑住丰田模式。在我先前提到的“4P模型”中,大多数公司只涉猎了一个层级“流程”层级。若不实施其他3个P,则只是浅尝丰田生产方式而已,因为它们所实施的改进将缺乏心与智慧的支撑,无法推广至整个公司。在这种情况下,它们的绩效将继续落后于那些真正具有持续改进文化的公司。本章一开始引述丰田汽车公司总裁张富士夫所说的话,并不是浮华的辞令,上自高层主管,下至工厂实际执行创造价值工作的基层员工,丰田公司鼓励全体人员以他们的主动进取与创造力去尝试和学习。值得注意的是,长久以来,劳动力运动者与人

33、道主义者批评装配线工作是压抑烦闷的、卑微的工作,剥夺了工作者的思考能力,可是,丰田公司在建立组装线时,只挑选最优秀、最聪明的员工,并激励他们通过不断解决问题,使其在职务上获得提升。同理,丰田的销售、工程、服务零件、会计、人力资源等所有部门的员工都是经过精挑细选,公司要求他们设法改进他们的操作流程,找出满足他们的顾客的创新方法。丰田是一个真正的学习型企业,它已经学习并演出了将近一个世纪,该公司对员工的投资应该使那些采取大规模生产的方法,只注重生产零部件、算计季营销收入与获利、每隔几年就变更领导者及企业架构的公司感到汗颜与害怕。运用丰田模式以追求长期成功评论家经常把丰田公司形容为“单调”的公司,但

34、这正是我喜欢的:从年头到年尾都维持高品质,销售业绩稳定增长,稳定的获利力,庞大的库存现金。当然,光有高效率的操作流程是不够且危险的,想想瑞士的机械表制造业者,其效率多么高,但如今已不复存在。除了操作流程高效率外,企业还需要持续不断进行改进与创新,方能在竞争中保持领先,不被淘汰。以长期以来的绩效纪录来看,丰田公司在这方面的表现相当卓著。不过,尽管丰田公司以全球最佳制造业者闻名于世,迄今未有(用英语撰写的)商业书籍向一般商业读者解释,窨是什么独特的企业原则与理念使丰田/凌志品牌与优良品质和可信赖划上等号的。本书是日本以外第一本介绍这些管理哲学的书籍,它说明在任何环境下,不论是蓝领、白领、制造业或服

35、务业的经理人,都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显著改进其企业流程:l 将品质深植于工作场所。l 寻找低成本但可靠的方法以替代昂贵的新技术。l 力求企业流程尽善尽美。l 建立追求持续改进的企业文化。本书介绍了许多应用丰田管理哲学以提高品质、效率及速度而获得显著成功的各领域企业。许多人认为丰田的管理哲学不容易在日本以外的地区应用,但事实上,丰田公司本身已经在这么做了,它在全世界许多国家建立了学习型组织,以传授丰田模式。事实上,我撰写此书时,大部分研究工作是在美国进行的,丰田公司正在美国建立一个独立于总公司之外、由美国人领导与经营的自治分公司。本书是丰田公司管理哲学的蓝图,内容中提供的特殊工具与方法可以帮助你的公

36、司蜕变为所属产业中在成本、品质与服务等方面表现最杰出者。丰田模式对任何想获得长期成功的企业而言,是一个启示、原景与鼓舞第二章 全球最杰出的制造商:丰田家庭与丰田生产方式我打算尽可能地缩减工作流程,以及输送零件、材料流程中的松散时间,为实现计划,基本原则是采取准时生产制度,指导原则是不要太早或太晚输送货品。丰田汽车公司创办人丰田喜一郎,1938年在丰田公司追求卓越的路上,最引人注目的产物是其制造理念,一般称之为丰田生产方式。此生产方式是继亨利福特发明的大规模生产方式后,第二次改进企业流程效率的重大变革,它被详细记载、分析,并传递至全世界各产业公司。在丰田公司以外,丰田生产方式经常被称为精益或精益

37、生产,因为以下两本畅销书使用这两个名词而使其变得家喻户晓:改变世界的企业经营体制:精僧生产的故事、精益思维。不过,这两本书的作者非常明确地强调,他们对于精益生产的研究,是以丰田生产方式及丰田公司对此方式的发展为基础。尽管丰田公司现在全球各地总计有超过24万名员工,但就许多方面而言,它依旧是一个大型的家族企业,创办该公司的丰田家族仍然对该公司有相当大的影响力。为了解丰田生产方式与丰田模式,以及该公司如何发展成为全世界最优秀的制造业者,我们首先应该了解创办该公司的家族成员的历史与个性,因为丰田家族对丰田公司文化留下了持久的影响。最重要的不是某家族的掌控(福特汽车公司在这方面也是类似情况),而是丰田

38、在其整部历史中实施了非常一致的领导与管理理念。丰田模式中所有原则的根源皆可追溯至该公司创始之初,丰田的每一位领导者,不论是不是丰田家庭成员,都融入了丰田模式的DNA。丰田家族:代代都展现一致的领导风格丰田家族的故事始于丰田佐吉(Sakichi Toyoda),他擅长修修补补,也是发明家,其出身背景和亨利福特相仿,成长于19世纪末期日本名古屋郊外一个偏僻的农村。在当时的日本,织布是主要产业,日本政府为了促进小型企业的发展,鼓励全日本各地创立家庭工业,于是雇用少数员工的小型工作坊与工厂随处可见,家庭主妇普遍到附近的作坊或在家里工作,以赚取微薄工资贴补家用。丰田佐吉从小就跟着父亲学习木工,后来,他把

39、这项技艺应用到设计与建造织布机上。1894年,他开始制造更全家,但性能更佳的手动织布机。丰田佐吉对他改良的织布机感到满意,但是,看到母亲、祖母和他们的朋友们仍然必须非常辛苦地转动织布机,令他感到难过。他想找出方法使他们从这种繁重费力的体力工作中解脱,因此,他立志发明动力织布机。在那个年代,发明家必须凡事自己来,没有大型的研究部门可以代劳。当丰田佐吉发明出一架动力织布机时,还没有电力供给,因此,他必须把精力放在解决供电问题上。在当时,最普遍的电力来源是蒸气引擎,丰田佐吉买了一部蒸气引擎,用以试验发动他的织布机,他通过反反复复的实验,从错误中学会了如何使他的动力织布机运转,这种从实验与错误中学习的

40、方法成为丰田模式的基础之一现地现物(genchi genbutsu)。1926年,丰田佐吉创立丰田自动织布机工厂(Toyoda Automatic Loom Works),是丰田集团(Toyota Group)的母公司,迄今仍然是丰田集团企业中的主角。丰田佐吉孜孜不倦地修补、发明,终于制造出精巧的自动织布机。丰田自动织布机就像“三木本珍珠”(Mikimoto pearls)与“铃木小提琴”(Suzuki violins)一样出名。在丰田佐吉的众多发明中,有一项是当纺线断掉时,织布机会自动停止运转的特殊装置,这项发明后来逐渐演进成更广泛应用的方法,也就是丰田生产方式的两大支柱之一自动化(jido

41、ka)。基本上,自动化意指在生产原料的过程中内建品质管理或“防止错误”(mistake-proofing),同时,也指操作与设备的设计不会使员工被机器“绑住”,可以自由执行创造价值的工作。丰田佐吉一生都是优秀的工程师,后来被称为日本的“发明大王”。不过,他对丰田公司的更大贡献是他热衷于持续改进的工作理念与方法。值得一提的是,他的这个理念(最终变成丰田模式的主要理念),主要是受到一本书的影响,此书是最早于1859年在英国出版,由塞缪尔斯迈尔斯(Samuel Smiles)撰写的自助(Self-Help)。此书宣扬勤勉、节约、自我改善等美德,并列举一些伟大发明家的故事,例如发明蒸气引擎的瓦特。此书

42、对丰田佐吉的启发与影响至大,如今,在他的出生地的一间博物馆的橱窗里还陈列了这本书。阅读斯迈尔斯的这本书,我可以了解它对丰田佐吉的影响。首先,斯迈尔斯撰写此书是出自仁慈的动机,而不是为了赚钱,他想帮助在经济困难状况下力求自我完善的年轻人。其次,此书记述那些靠着自发与好奇心而提出伟大发明、改变人类生产的发明家的故事,例如,斯迈尔斯认为,瓦特的成功与影响并非源自他的天赋,而是靠他的勤奋、坚持不懈及纪律,这些正是丰田佐吉在设法使用蒸气引擎以运转其动力织布机时所展现的特性。斯迈尔斯这本“根据事实来管理”的菱中列举了许多例子,并阐释了促使人们积极投入注意力的重要性这正是丰田方法中根据现地现物以解决问题的特

43、色。丰田汽车公司:做对世界有所贡献的事丰田佐吉发明的防止错误的织布机成为最受欢迎的织布机型。1929年,他派儿子丰田喜一郎(Kiichiro Toyoda)到英国和知名的纺纱与织布设备制造商普莱特兄弟公司(Platt Brothers)洽谈专利权,最后以10万英镑成交。1930年,丰田喜一郎以这笔资本开始筹建丰田汽车公司。或许令人感到讽刺的是,丰田汽车公司创办人丰田喜一郎年幼时其实是体弱多病的,许多人觉得他并没有成为一个领导者的体通顺,但是,他的父亲丰田佐吉可不这么认为,丰田喜一郎本身也是不屈不挠。当丰田佐吉派他的儿子负责创办汽车公司时,其目的并非为了增加家族的财富,若只是为了赚钱,他大可以把

44、家族的织布机事业交给喜一郎。很显然,丰田佐吉当时已经察觉世界的变迁,知道动力织布机终将变成明日黄花,而汽车制造则将变成明日之星的技术。此外,丰田佐吉本身已经以织布机在全球产业界扬名立万,他希望他的儿子有机会对世界作出贡献。他对喜一郎说道:每个人在其一生当中都应该实行某个大计划,我把毕生投入发明新的织布机,现在轮到你了,你应该努力做出些对世界有所贡献的事。丰田喜一郎的父亲送他到日本最高学府东京帝国大学(Tokyo Imperial University)就读机械工程系,喜一郎本人选择专攻引擎技术。在铸造金属零件时,他可以运用从丰田自动织布机工厂获得的丰富知识。不过,尽管接受正规工程教育,丰田喜一

45、郎仍然跟随其父的脚步,从帮中学习,他的儿子丰田章一郎(Shoichiro Toyoda)描述其父亲为“百分之百名副其实的工程师”:他对任何问题都非常认真地思考,而不是凭直觉,他总是喜欢收集与累积事实,在决定制造一部汽车引擎前,他会先制造一部小引擎。汽缸体是最难铸造的部分,因此,他在那个部分累积了丰富经验,建立信心后,才继续向前。丰田喜一郎的学习与创造的方法正是以其父亲为榜样。他在二次大战后写道:“如果我们的工程师是那种没有把手洗干净就坐下来吃饭的人,那么,我对我们重建日本工业的能力将不抱什么希望。”他以他父亲的理念与管理方法为基础,创立了丰田汽车公司,但加入了自己的创新。举便而言,丰田生产方式

46、的重要支柱自动化源起于丰田佐吉,而准时生产则是丰田喜一郎提出的概念。丰田喜一郎曾经观摩位于密歇根州的福特工厂,也走访过美国的超级市场,观察它们在顾客购买的同时及时补充货架的情形。这些观摩对他后来提出的概念非常具有启发作用。我们将在第十一章看到,丰田喜一郎的远见根基是看板制度,这正是仿效超级市场所实行的方法。不过,尽管有这些贡献,和其父亲一样,丰田喜一郎对丰田公司留下的是最大影响仍然是他身为领导者的诸般行动。在创立汽车公司的过程中,二次大战爆发,日本战败。美国的胜利原本很可能阻挠日本的汽车制造业,丰田喜一郎非常担心二次大战后美军的进驻可能会使他的汽车公司关闭。但事实刚好相反,美方认为需要卡车以帮

47、助重建战后的日本,因此,美国甚至帮助丰田公司重新开始生产卡车。当日本的战后经济在美国扶植下开始重振时,丰田的汽车订单源源不绝。但是,严重的通货膨胀使货币日贬三巡,向顾客收账也变得十分困难,造成该公司的现金流量情况危急,甚至在1948年一度出现负债为总资本额8倍的窘境。为避免破产,丰田采取严格的成本削减政策,包括经理人自愿减薪,全体员工也减薪10%,这是裁员的政策。最终,减薪也不足以挽救危机,迫使丰田喜一郎不得不要求1600名员工自愿“退休”,导致了员工罢工与公开示威,这在当时的日本是相当普遍的现象。在商业界,天天都有公司破产关闭,我们现在常听到的故事是企业的首席执行长官尽力挽救他/她心爱的股票

48、期权福利,或是把公司分解,获得有价值的资产。他们总是把公司的失败归咎于他人。丰田喜一郎则不一样,纵然实际问题的发生并非任何人所能掌控,他毅然为公司的失败负起责任,辞去了总裁职位。他个人的牺牲使员工的不满得以平息,于是更多员工自愿离开了丰田,员工也恢复了平静。但是,丰田喜一郎个人的巨大牺牲对丰田公司的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丰田公司的每个人都知道他的所作所为及理由,迄今,丰田的理念是超越个人利益,为公司的长远利益着想,并为问题负起责任。丰田喜一郎以身作则的方式远非我们多数人可以理解的。丰田家族成员保持类似理念,他们从做中学习,他们学习创新精神,他们了解企业贡献于社会的重要性,同时,他们全都怀有创立一个有长远未来的公司的愿景。继丰田喜一郎之后,另一位塑造丰田公司的丰田家族领导者是丰田英二(Eiji Toyoda)丰田佐吉的侄子、丰田喜一郎的堂弟。丰田英二同样于1933年进入东京帝国大学研读机械工程。毕业后,堂史丰田喜一郎他独自在芝浦(Shibaura)的一间“汽车旅馆”中设立了一个研究实验室。丰田喜一郎所谓的“汽车旅馆”,指的是大型停车库,这类大型停车库系由丰田和其他公司共同拥有,为的是鼓励那些买得起车的少数有钱人购买自己的汽车。一开始,丰田英二自己在那间车库的一个角落清理出一个房间,摆放一些基本的办公家具与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