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裱工艺的材料加工.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960421 上传时间:2022-12-28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41.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装裱工艺的材料加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装裱工艺的材料加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装裱工艺的材料加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装裱工艺的材料加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装裱工艺的材料加工.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装裱工艺的材料加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装裱工艺的材料加工.docx(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三章 装裱工艺的材料加工装裱工艺的完成程序,总体上可分为两大部分,即所需使用材料的准备工序和工艺完成的组装制作工序。而这两大工序中又可按程序的先后,分出诸多的大小工序达二十多道。在准备工序中主要包括镶嵌材料及辅助材料的再加工制作,比如,用于装裱的浆糊、双合复褙纸的加工、镶嵌材料的平挺增层的复托加工、以及裹首,签条,局条等用料的加工制作,有必要具体地了解并掌握这些必备材料的加工技法和要求。因为在整个工艺中它将起着主导的作用,有许多的质量问题就是常出于此,不然的话,会直接影响整个工艺的质量效果,这正是常常被人忽视的关键问题之一。第一节 浆糊的制作裱画所需使用的浆糊与生活中常用的一般浆糊不同,因其

2、是整个装裱工艺中的主要粘合剂,所以,要求浆质白净,粘合力强,浓稀可调而粘性不减、不懈,能够长时间地存放而不变性。裱画用的浆糊,其制浆技法与一般的浆糊制法和要求多有不同,关键的是在于其浆糊的用料纯度和制作的程序要领。因浆糊在书画装裱的工艺中所起的作用极为重要,而有许多的质量问题就是出于不合格的浆糊和使用技法上。比如:裱件作品的发霉、斑点、变黄、卷翘易折、空层开口等,都与浆糊的质量有着直接的关系。所以说,装裱工艺也是一种水和浆糊再创造的艺术。裱画用浆的制作和加水调释是有一定的技术规范和比度的。例如:浆糊在制作过程中如欠火,不合标准则性软而容易发酵。然而,如过火,打得老了则性硬而不好调释,还容易出现

3、浆疙瘩。另外,浆水若调释不合比度,则浆水的粘性将大减,掌握不好便容易造成空层,起边口或因用浆过稠而造成裱件卷翘、过硬易折等。而发霉、生斑点则是由于面粉中的面筋等发酵所致而出现裱件变黄的现象。因此,在裱画用浆的制作上需加技术处理,以达到其适应于装裱工艺要求的最佳效果。一、提取制糊淀粉提取制糊淀粉的主要目的在于洗去面粉中的麸皮、杂物、面筋,使制糊粉料达到质地纯净洁白。方法 取精面粉l公斤,盛放于盆或其它干净的容器之中,稍加适量的冷清水,将面粉调和成面团,软硬要适度。因为,面团和得太软,面筋就容易洗得不干净,所以,淀粉也就不纯净;而面团如和得过硬,则面筋不好抓洗,其淀粉的提取量则减少。待面团和好之后

4、,需蒙上湿布或是盖上盖子,将面团先搁放一小时左右,也就是让和好的面团先饧饧。然后揭去湿布或盖子,加入少量的冷清水,用力揉、捏、抓、挤或是将面团放入结实的纱布袋内用力的抓揉清洗,等到盆里的清水由于抓洗面团而变成了白色的淀粉汁时,便可将盆内的淀粉汁过滤到另外一个盆中先盛放。过滤的工具可选用铜网细纱罗或是细密的纱布来过滤。完成上述的操作后,在原来的面盆内再加入适量的冷清水,使用上述方法继续地抓洗,然后将洗出的淀粉汁,再过滤到盛放淀粉汁的盆内,按此法洗四至五次,直到将面团抓洗得只剩下纯面筋为止。最后将清洗出的全部白色淀粉汁水放在一个盆内,置于阴凉而又通风的地方沉淀一至两天。盆内水中的白色淀粉便会自然地

5、下沉于盆底,而上面的清水则会变成混黄。打制浆糊时,先将经沉淀后,上面的黄水轻轻地澄清倒净,或是选用胶管将其吸出。应注意的是不要将管头置于盆底,在吸的时候,也不要用力太大,以免将盆底的沉淀粉吸出而造成浪费。待盆内的黄水澄清吸净后,即可打制浆糊了。如果提取的淀粉水需要存放一段时间,则应经常更换盆内的陈水,可以起到防止淀粉水的发霉变质。当每次换水时,盆内的陈水要尽可能地澄倒干净,再加入冷清水搅拌,使沉积的淀粉浮起来,使其重新沉淀。如果是在炎热的夏季,应该坚持每天换水。最好是洗出淀粉后,待完全沉淀了,就用于打制浆糊,效果最理想了。如果要将洗好的淀粉水经干燥处理成粉块状,若不受潮也不会变质,则储存的时间

6、会更长,使用时,提前将干淀粉加水调释均匀了再沉淀,便可以了。二、浆糊的打制技法用于裱画的浆糊,其质量的好坏,关键在于打浆中的加水量和火候,其次就是配料和料量。我们日常生活中所用的面浆糊,一般的打制方法都是直接使用面粉调释,用热开水冲熟或是用火加温调制而成。这种浆糊不易加水稀释,粘度也不够,也容易反黄,只限于使用稠浆糊的某些小工序上,比如:刷浆口绷墙,糊裹天地杆头,封匝,托机制纸的挂图,合硬壳纸,裱糊晾贴板,裱糊包装盒、封套等都可以使用这种浆糊。此浆糊虽有一定的粘合力,若是加水稀释则澥如水,粘性也就大减。因此,不适合用于托裱工序。用纯淀粉打制的浆糊就不同了,白如粉冻,稠稀调释自如而其粘性不减,适

7、用于各种工序,是目前装裱工艺的最佳用制浆的基本程序是:准备一个易燃的火炉,将炉火加足煤烧至正旺时,坐一生铁锅或其它耐火的容器,放入8至10倍于淀粉浓液的清水,烧至沸热程度,放入4钱左右的明矾先溶化再将澄清了黄水的沉积淀粉搅拌均匀成为浓液,倒入沸开的热水锅中,一边倒淀粉浓液,一边用圆木棍用力搅拌要坚持不停地顺一个方向搅拌,直到锅中的浆液由稀变稠,再由浆液发白稍变为带黄头,等到稠浆起泡,浆面上起亮为止,应立即起锅降温。随后将打好的浆糊乘热倒入一个干净的大盆内,轻轻地把浆面拍平,再顺着盆边慢慢地倒入冷清水,以能盖过浆面1或2公分为好,这样做可以起到保护浆糊的作用,使浆面不会结硬皮。经常换水,不易变质

8、,可使浆糊延长使用的寿命。每次使用时,可用薄铲子切取所需量的浆块,在加水调释前,先用手把浆块抓碎揉捏至无浆疙瘩,成稠浆状方可加水使用。因为工艺中的每道:I:序所需用浆的浓稀比度有所不同,所以,应该根据工序的所需用浆来加适量的冷清水,使浆糊达到工艺的不同实用标准。使用于装裱工艺中浆糊的浓度和加水量基本上可分为六个等级。 一级用浆 每市斤的原浆糊需加清水30ml至50ml,司使用于绫、绢的托纸,锦的平挺挂浆,裱糊册页封皮,印、帖的封套,合页子,装天地杆,封匝等。 二级用浆 每市斤的原浆糊需加清水80ml至lOOml,司便用于画心的镶嵌局条、四周边料、糊杆头等,也可用于托裱绢画心。 三级用浆 每市斤

9、的原浆糊需加清水190ml至210ml,司使用于裱件攒活中的卷边口,沿裹边口,粘贴天地夹口判,贴签条,贴夹口纸,镶嵌册页的画心、环衬等。 四级用浆 每市斤原浆糊需加清水900ml至llOOml,可使用于熟宣画心的托裱,机制纸挂图的复托和大镜片的复褙托裱。 五级用浆 每市斤的原浆糊需加清水1300ml至1500ml,可用于复画上褙纸,画心的飞托。 六级用浆 每市斤的原浆糊需加清水1900ml至2100ml可使用于画心的上托纸,复褙的双合托纸等。以上浆糊的加水量不能用于面粉直接打成的浆糊。浆糊的实用加水量,既要按照每道工序的不同要求,又要根据各种裱件的不同情况来调释,必须先了解了裱件用纸的厚度、性

10、能、吸水量所需的品式,来决定其所需用浆的稠薄,再加适量的水调释。比如托熟宣画心时,是要使用四级用浆的,可是由于熟宣的矾性不同,比如矾大的熟宣画心,渗透力差,吸水量极小,所以浆液要刷的厚一些,因此在调释时,需加水900ml就可以了。如熟宣画心的矾小,其渗透力就比矾大的强,吸水性也好的多,所以浆液可以薄一些,在调释时,可加水1100ml。托生宣纸的画心也是如此,同样要根据画心纸和托纸的厚度来调释用浆的浓稀程度。一般来说:托画心、托复褙、复画上褙、复手卷等等,凡是使用五、六级浆液的宁可微薄则不宜过厚,应以裱件达到舒卷自如,平软而不硬板、不空皮、不起层为佳。所以,在工艺中,对浆液的使用,需要不断地总结

11、和积累经验,学会掌握不同的季节和空气干湿度情况对工艺的影响,应做相应的处理。打制浆糊也是如此。五月至十月份之间这5个月,天气正是最热的时候,浆糊则要求打的熟透了为好,因为熟透的浆糊不容易发酵,如果再加上经常的换水,浆糊的使用期就可以得到延长。如果浆糊打的不熟,则很容易发酵变质,出现霉斑和异味,其粘性则大减,而涩性倍增,使用时,由于行刷不畅,则易起纸毛和破裂,而且还会使裱件发霉。为了防腐发霉可适量地少加一些防腐剂,特别是严热的三伏天。但是由于防腐剂的毒性太大,不宜直接用手调合,不然会使皮肤出现红癍或硬化等中毒现象,使用时必需配戴上胶皮手套或是用木棍以防中毒。对于这个问题,传统的处理方法是用一些中

12、草药来防霉。当秋末至初春,这段天气较寒冷的时候,浆糊就不宜打得太熟,要打得软一些,使用起来方便,也能使其粘性得到充分地发挥,不会造成损失。不论在任何时候使用浆糊,都应该做到当天使用浆液要当天调释,尽量不要使用隔夜的浆水。由于调释的浆液过多,在转天需要使用的时候,要将原盆中浆液上面的浮水澄清倒掉,再加入适量的新水重新调释,不要一次加的水太多,也应慢慢地稀释溶合,不然会把浆液调澥了,使水中的含浆量不平均,导致浆液的粘性减弱,造成托裱时出现空层不易粘合的质量问题。所以,在实际的操作中,应尽量避免这类问题的发生而引起注意。浆糊的打制得法和调释的使用得当,都是装裱工艺最后效果成败的关键所在之一。史书上曾

13、记载有关于古代的装裱艺术家们对于用浆的论点和方法,言裱画忌用厚浆。在装潢志中有这样一段话:“良工用糊如用水,止在多刷,刷多则浆水透纸,凝结纸张,犹如纸之用水抄成,自然结合,不全恃糊力,亦如和墨之用轻胶,只资锤捣之功。”此话大意是:一个好的裱工高乎使用浆糊就如同使用水来托裱一样,挥洒自如,其关键的所在就全靠对纸的多刷和刷的全面,使浆液中的水分透过了纸背,再使水中的浆液吸入纸的纤维内,两张纸就凝结在一起了,好像手工抄成的夹宣纸那样不能分开。这不是单靠其糊力,就如同制墨一样,用轻胶,卜捶,是依恃“千杵万捶”的功力。由此可见,用浆和技法是装裱工艺的关键所在,两者缺一不可,说其是水和浆糊的艺术再创造并不

14、夸张。运用的得法是会立竿见影的,在实践中是会领悟到这一点的。第二节 双合纸的托法双合纸,是由两层或三层宣纸托复在一起的加厚宣纸,如同一次或三次抄成的夹宣纸。行话里称其为:“复褙纸”。主要是用于复托在镶嵌好的裱件背面,使裱件增加一定的厚度,加强裱件受力耐拉的牢固度,在上壁晾贴绷平干透后,使得经托裱的画幅能平舒完美地供人欣赏和收藏。复褙用纸,一般只用4尺的,5尺和6尺的很少用。在托复褙纸的时候有根据所需的尺寸,先将纸裁好后再托的,一般是先托好了复褙纸晾干后备用,如需要时,根据所需尺寸再配裁。比如:一张复褙纸如不够画幅的尺寸,是可以用两张或是数张复褙纸来拼接裱褙的。拼接前,要将带红色的边口去掉裁齐。

15、拼接的复褙纸要裁切得方正,纸的横竖帘纹也要求统一拼对。复褙纸的薄厚也要相同。对于复褙纸的基本要求是:上浆于纸不能厚,浆薄多刷勿过湿,不板不硬不空层,软硬适度正好用。托复褙纸的技法和程序1准备工序 先用干净的湿毛巾将裱画的桌面过水擦试干净把所需的浆液按五级用浆的标准调释好,置于右手的案头处,取排笔一把,将锋毛浸入浆水中湿润泡开,再将排刷的刷锋蘸清水湿润一下,然后甩净,使棕丝由硬变柔韧,放在一边待用。 托复褙的最佳用纸是“棉连”、“单宣两种,因两种纸合在一起,薄厚适中。宣纸在使用前,应先将纸面上的草棍、砂石等杂物清扫干净。单宣纸可做上托纸,将纸的正面朝下一张一张地连卷起来,卷时可用一张硬纸卷或细木

16、棍做卷心,将单宣纸都卷起来,卷得不能太松,适当的紧一点为好,以便于在上纸时宜于舒展,但不要将纸卷得起夹皱,以免上纸时影响上平排实,卷二十张一卷即可,卷好后放在一边。将清扫后的棉连纸作为上浆底纸,平展开放在案面的另一头上待用。 2上浆平纸 取棉连纸一张,正面朝下乎铺在案面上,右手执排笔入浆水盆内蘸浆水。蘸浆水时,要先浆盆内的浆水用笔锋搅拌均匀,排笔上蘸浆水不要蘸得太多过饱,可在浆盆的边沿上篦去一些,既能够减少含水量,又可以理顺锋毛。然后用右手按住棉连纸,先用排笔的锋毛在纸面上虚刷湿润纸背,切忌刷得太湿和不均,目的是将纸性湿润后放开。待纸性润开后,将纸的一角掀起轻轻地抖动一下,让空气在纸下得到流通

17、,以便使吸服在案面上的宣纸能够充分地舒展开。然后再将锋毛重新蘸吸适量的浆水,以不滴水为准,落笔时,先从纸的中间部分或是靠右手的一端开始,用侧刷或是局部小刷法上浆先定位,这样纸就被固定在案面上了。然后再根据纸定位后的舒展情况,从定位处落笔向一个方向或是向四周开始上浆行刷。如果是向一个方向行刷,应该是先将纸的一半上浆刷平服后,再将另一半刷好。不论怎样上浆行刷平纸,落笔和行刷时,动作都要轻稳,利落,每笔的运行都要相接无漏,用力均衡。如有漏笔之处再重刷很容易起皱赶出褶来,切忌反复地重笔行刷,纸刷得太湿了则易破裂和起纸毛。当排笔在上浆平纸时,左手要配合右手,注意纸面上所刷之处的舒展情况,随时不断地加以调

18、整。方法是:将纸的任意一角轻轻揭起,随着笔锋的行刷而起落,一边刷纸上浆,一边不断地抖动。刷得要轻,抖得要稳,用力均衡,刷得平服。当纸上浆平案之后,要认真地检查一遍纸面上的上浆湿度的平均情况,再调整好锋毛,重新行刷一遍,一边调整纸的干湿度的平衡,并补上漏刷之处,一边将纸面下的气泡赶出,使纸与案面贴实。要求是纸的上浆宁可稍干,切勿过湿,以无褶无裂为好。到此纸的上浆平案就算完成了。上浆平纸的刷法有多种的行刷走向,在掌握熟练以后,应从这基本的技法中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学会使用多种方便快捷地连续动作的刷法,如:M字形、个字形、米字形等。由零碎短小的行刷转换成为完整的大面积的长刷。当然这需要有个熟练的过程。

19、实际上,任何一种工艺的技法,越是娴熟越能精巧出新。3上褙后纸 左手拿住纸卷的中部,手心向下,其中拇指在纸卷的右侧,食指在纸卷上面,中指、无名指和小手指在左侧,不要过于用力。右手执握排刷的上中部,手心向上,用大拇指和食指、中指握住排刷,用无名指和小手指夹住纸卷的外纸口的右下角或右边中部。然后,双手将纸卷的外纸先展开一半或一少半,要将展开的纸抻平。用纸的右上角和纸的上边口,去比对案面上浆纸的右上角和上边口,上边角对齐后,右手将排刷的刷锋和展开的纸对正右下角,一起按下并向外先刷实下角,随后向上顺着右边口行刷排实,将上托纸固定好。这时展开的上托纸不要放在浆面上,左手要将纸卷离案4至6公分,向外轻轻地将

20、上托纸拉开抻平,但不可用力。然后右手开始从定位处行刷排纸,排纸时,要刷刷相接,将上托纸先轻刷虚排,同样不能漏排,因漏排之处与排到纸的伸缩性则不一样,再排时,就会排赶出皱褶来。所以,不论是上浆平纸,还是上褙合纸,都应认真地对待,仔细地操作,做到能够自控上浆的均匀和上纸的虚实。因此,上纸时,一定注意要一边排刷,一边展纸,左手要配合好右手的动作,不能托纸过高或是太低,纸不可拉得过紧或是展得太松,以上托纸能平展于浆托纸的上法之一面而不沾连下纸为准,随着右手排刷的行进左手随之松纸,待上托纸全都合好之后,将纸卷和排刷放在一边,这一程序就暂时地完成了。4衬纸吸湿 将上好托纸的右半部揭起对折。方法是,用针锥挑

21、起双合纸的右下角,左手先将此角捏住轻揭起,右手再捏住右上角,两手一起将托好的双合纸揭起一半或是一多半并对折放下平铺。然后取一张棉连纸,吸水纸之一正面向上,用纸的左半部对正案面上的对折双合纸,放在上面将左半部相吸在一起。两手各捏一角,将相吸在一起的棉连纸和双合对折的上半部一起揭起,把对折的部分重新展开,使新放上的棉连纸在最下面,也成对折,随后双手一起向未揭起的前上方稍微用力轻轻地一抖,再往回向下一拉,一是将双合纸的下半部揭起离案面;二是借助空气被带动后回流的风力,将棉连纸同双合纸整张相吸一起并展开;三是下拉后松力,将平展开的双合纸重新放回原处;这一连贯的抖纸动吸水纸之二作要做得协调,如同双手向前

22、从下往上划了一个圆弧。不可用力太猛,也不能抖得太高,也不要回拉得太大,三者有一都会影响动作的完成。5排实平纸 平纸前,将展开的双合纸和棉连纸一起轻轻地抖动几下,让下面的棉连纸舒展开。然后,左手抖纸,右手执刷先轻排一遍。要尽可能地将双合纸排刷得干服,不要排挤出皱褶来。所以,左手的抖纸配合是非常重要的,让空气在纸下流通,使纸舒展乎服。待平纸后,将排刷立起来使用。用直立的刷锋接触纸面,重新排实,要用力,先上下竖排一遍,再左右横排一遍,使双合纸牢固地粘合在一起,纸性也放开,并用棉连纸吸走一定的水分。双合纸乎好排实后,用针锥挑起上面的双合纸一角,不要揭动下面的棉连纸,将上面的双合纸先揭起一半对着虚折,再

23、将上半部分向回虚着对折,再对折,不要压折线,捏住对折重叠的两角,将下半部揭起,放在暂时不用的案边或是直接搭晾在晾杆上。这时案面上的棉连纸因吸收了双合纸上的一些水分,纸性已经放开,有时会因为用力排纸,使棉连纸已平吸在案面上,如果纸面上平而无皱,不必将其揭起来,就可以直接上浆平纸了,只要把浆水刷匀就可以了。如果棉连纸由于在抖纸和排平时,被赶压出了皱褶,则需要将纸揭起,再按照第一张的上浆方法来平纸。如此连续循环地将一卷纸托完。搭晾时,每杆可同时重叠地搭晾三至五张,然后,放在晾架上,经三天的通风阴干,便可以使用了。晾时一定要注意,不能被阳光曝晒。以免纸性变硬及变黄,就不便使用了。第三节局条局条 是镶嵌

24、在画心和镶嵌边料之间的一种起着连接、装饰和保护画心作用的窄长镶条,因其主要镶嵌在画心的四边,所以称之为“局条”。这种局条的托法同复褙纸的托法是一样的,只是在托好后,需要上墙绷平晾干。所以,当局条纸托好之后,先不要揭起来,用侧笔锋沿着托纸的四边刷上不到一公分宽的浆口,在左上角处要留出2公分长的起子口。然后,从右边揭起来,贴于晾贴板上绷平。等到完全干透后,用起子从留好的起子口处,将托好的局条纸先起开一半,再揭下来,不要将纸面弄折或不平整。把托好的局条纸放在裁板上,先将纸对折,不要压折印,让折部空藤起来,对齐2尺宽的两边,用针锥按照量尺上的刻度,从纸边的可用处,每隔O8公分的距离就扎上一个小眼做为裁

25、切标点。然后将纸打开,顺着裁板放平,用长的裁尺比好两端的针眼,依次平行地用裁刀紧靠裁尺的立边裁切,裁下的窄条就是所需的局条了。裁好的局条不要挤压,应理顺结扎在一起,挂在墙上或柜边备用。有折印的、起层空皮的、脏的就不要使用了,会影响裱件的质量。由于书画作品在用纸、用绢和画面的构图、用色以及所需装裱的品式和对比的装饰配色不同,则需要不同颜色的局条来衬托。一般常用的局条颜色是白色的、米黄的、浅湖兰色的、浅咖啡色的、棕色的、瓷青色的等十几种。多上自己根据需要所染的,在用料上也有使用绫或绢的,局条的宽度也有工公分的等多种,一般是用于大幅的画心或是过厚的裱件和大镜片的镶局之备。这一切可根据画心的尺寸、色调

26、和装裱的品式来选择局条的颜色和确定局条的宽度,以协调适宜为主。第四节 花绫的托纸与染色在装裱工艺的装饰、保护等镶嵌材料中,花绫是主要的,也是最理想的镶嵌材料。因为一幅完好的书画裱件的质量效果,不只是单看其裱件作品是否平整、干净,更主要的是作品的品式和所选配颜色的效果。如果备有丰富的各色花绫,则便于为各种不同内容、不同构图、不同色调、不同用料、不同风格以及不同品式的书画作品,选择其所适合相衬的理想镶嵌材料。目前,生产的花绫颜色虽然丰富齐全,但是在市场上却很难配齐和买到所需要的色花绫。唯一的解决方法,就是利用传统的花绫染色技法,自己动手配染所需的各色花绫,使素白花绫得到最理想的应用。手工的染色效果

27、,在许多方面优越于机械的大批量染色,手工染出的理想花绫色泽清澈、丝光不减而且绫丝不劈无损,托纸而不露白,效果最佳。而机染则容易出现绫丝劈损,颜色也不够鲜艳,而且光泽大减,一经托纸则暴露无疑。不过,手工染色对于初学者来说,很难一下子就掌握好,特别是调色的配胶比例,因为世代的装裱艺术家们大多都是根据自己长年摸索出的经验,也没有科学的比例数字,又无一定的定式配方,加之师传方法各不相同,操作时全凭个人的经验而定。所以,至今也没有一个完整的、适用的规矩程序和技法。目前有许多地方沿用的染色技法都不够完善。本书也无高精的染色技法论述,只能将自己在工作中积累的一些经验提供给爱好装裱工艺的人们作参考。因花绫是真

28、丝织品,其质料柔软,轻薄不挺,不能直接用于镶接画幅或其它装裱对象,需上浆托纸,使花绫平而挺,与画心托后的厚度相近,软硬适中。行话叫“托绫料”。下面先以单托绫料为例,可分:准备工序,上水润丝,平丝吸湿,上浆托纸,撤浆上墙等工序。1准备工序:(以托2尺幅宽的色花绫为例)选用4尺单宣或重单宣若干张,先将宣纸的红边口裁下去,并方正,再剔除、清扫干净纸面上的细小砂石和草棍等杂物,然后将纸的正面向下,平铺于案面,如托双合复褙纸时的卷纸一样,卷好备用。再将整匹的绫子按照两张4尺宣纸的尺寸或是按所需要的尺寸来分段地剪裁好,一般是以8尺一段为宜。花绫的剪裁不能直接用剪刀裁断,同宋锦、耿绢的裁断不一样,裁锦可以根

29、据锦面上的规矩图案做裁线;裁绢则可以在边口上先剪一开口,双手用力一扯即可撕开。而绫子不能如此,需在丈量好的地方先剪开一个小口,再从开口中捏住一两根纬丝,另一只手捏住开口的对边,把捏住的绫丝轻轻地一抽,被抽丝的绫面上便会出现一条清楚的纬丝漏缝,就以此缝作为裁断标线,顺其剪开,按此法把绫子一段段地断好,折叠起来,绫子的正面向外,以便在使用时,就不用再查验反正面了,打开绫子以后,正面正好朝下,便可上水润丝平绫了。如果忘记了绫子的反正面,可将绫子拿到逆光处去辨别,如果看到绫花的丝密而整齐,又带有鼓起的纹路则是正面;而反面的绫花则丝稀不清楚。宣纸和绫子准备以后,托绫子用的一级浆糊也应提前准备好,并提前打

30、好一盆清水,用毛巾先将案面擦干净,将排刷蘸清水润刷锋后再甩去水分放在一边待用。另外,再准备一盆清水,是用于上水润丝平绫的。托绫子需要两把排笔,一个镊子,一条方毛巾,一把排刷,三个盆等。一切准备好之后,便可进行实际操作的工序了。准备工作一定要做好,纸不能卷出皱褶来,特别是用于染色时的托纸,绝对不能有皱褶,不然会造成染色不均而浪费工料。调浆时,同样如此,加水过多或不加水两者都不利于托绫子的质量要求。2。上水润丝 将裁好的绫子正面朝下平铺在案面上,用刷水的排笔蘸清水,先将绫子的两端上水刷湿lO公分左右,再用并拢的手指将绫子的两端,稍用力撑平,使整段的绫子撑开,横平竖直地绷平。再用排笔蘸满清水,刷于绫

31、面之上。刷水时,要做到上水平均而透彻,用锋毛在绫面上来回地轻刷,避免排笔的笔管将绫丝刮坏。上水刷好以后,将多余的浮水用力排刷出绫外,尽量不要将绫子扭曲。3平丝吸湿 绫子上水之后,绫面上会出现水波纹和经纬丝的歪斜、不平直等现象,则需要重新调理,使其绫丝横平竖直,平而方正才能上浆。方法是:双手张开或是并拢,用手指轻轻地将绫丝撑开,先撑直经丝,再将两端调整平正,然后撑纬丝,再将两条长边调理直,将绫面的波纹撑开。在调丝整绫时,要随时查看绫面的花纹是否规正,一定要将绫面的花纹图案和经纬线平舒撑开并调正。吸湿时,先将干燥的毛巾浸水湿透后再用力拧开。然后,展开抖平,从绫面的任意一端开始,盖在绫面上,用手掌依

32、次相接地轻轻拍按,将案面上绫丝中的水分吸入毛巾内,吸好一段后,再移动毛巾相接地去吸湿下一段,顺序是,从上至下,从一端至另一端相接地吸水。如果毛巾中的水分太多,则要拧干后再吸。拍按毛巾时,不可搓动毛巾,也不能太用力,更不要有漏吸的地方。务必干湿平均,而且是宁干勿湿。若吸得不干或干湿不均,在上浆的时候,则会将稠浆糊稀释了,而造成上浆稠稀不匀,薄厚不均,使上纸后,由于有的地方使浆糊稀释而使粘性不够,造成托纸不易粘实而出现空层揭皮的现象,或是干后绫子的厚度不均,使伸缩性不统一而影响后几道工序的顺利完成。4。上浆托纸 当上水的绫子撑平托绫的做头吸干以后,整段绫子也就平吸在案面上了。使用上浆的排笔,将笔锋

33、的两侧沾满浆糊。在上浆的时候,先将笔锋虚浮在绫面上,用笔锋的两侧在绫面上轻轻地先来回虚刷,使笔锋上的浆糊能均匀地平丝的手法虚挂在绫面上。然后,再用力运用全锋的刷法,使笔锋和笔腰部分接触绫面,先横向一字地来回长刷,把浮泛的浆糊全部刷开,再竖着行笔上下排刷,用力要均衡。在把浆糊刷开刷匀刷透的同时,也要注意将绫丝刷开调顺,更不能有漏刷浆子之处。横竖反复地行刷两遍。在刷好浆糊以后,要查看绫面上的丝纹图案是否规正和上浆的均匀度,有问题要及时补刷和调理,并用镊子剔除绫面上的排笔毛、绫丝头、小浆块等其它杂物。注意手指不要触动浆面镊子的尖部也不要挑绫丝,使之变型,手要轻,心要仔细。待浆糊刷好,绫子调理好之后,

34、放晾的时间不要太长,以免浆糊被风干,使托纸不宜粘牢。应及时上好托纸。上纸时,动作要稳,排纸要快,就如同托双合纸的上纸一样,左手握住纸卷的中部,右手执排刷并捏住纸的右下角,展开后先对齐右上角和上边,将纸迅速地排刷上,要争取一次完成。不能因有褶或未抻平粘在浆面上而将上好的托纸再揭起来重上,特别是在托染色绫子的上纸时,更不能如此,不然会因此而染花的。当第一张托纸上好之后,要用排笔的锋尖在纸的左立边上,轻轻地刷上一条很窄的浆口,再将第二张托纸粘接在浆口上,接口要窄,最好是02公分宽,接好后,把托纸上好,再重新排刷一遍,然后折叠起来放在一边。5。撤浆上墙 上好托纸的绫子揭起后,用毛巾将案面过水擦净擦干,

35、不留水迹,再将托好的绫子打开平铺在案面上,重新排一遍,目的是将绫面上的浆糊尽可能地撤下一些,减少一下花绫上浆托纸的厚度,也使丝光更亮,还可将托纸与绫丝粘合得更实更牢,在撤去一部分的浆子后,还可使托好的绫子柔软一些。在撤绫子的排刷时,可稍用力,用锋部横竖排一遍,使绫子平吸在桌面上。然后在绫子托纸的四条边上,刷上不到1公分的浆口,用浆可略稠一些,刷好浆口后,便可揭起绷贴墙上。上墙绷贴时,最好是两个人配合,每人各搭一头,一个人执排刷在前,另一个人在后协助,当前一个人搭绫子上了高凳之后,后一个人搭好绫子,顺大墙垂下并调理平服。绷贴时,要先将绫子的顶端横边贴实贴平直,然后再将两条长边分别向下贴实浆口,粘

36、贴两侧浆口时,可先将绫子轻轻的抖动一下,让绫子平展地下垂,贴时一定要将绫面绷平。在封好底边浆口以后,从立边的中间部分揭开5公分左右,吹一些气进去,使吸贴在板面上的绫子离开贴板,然后再封好浆口。目的是避免绫子同贴板相吸,而影响绫丝和托纸的自然收缩和干燥。待完全干透以后,便可以揭下来使用了。素绫染色 其程序同一般托绫的过程是一样的,只是区别于上水润丝的工序上,不是用清水,而是用调配好的颜色水来润丝。润丝时,用排笔先将染色水搅拌均匀了。排笔在蘸染色水时要一次给足在润丝行刷时,要将染色反复均匀刷开,要求湿度绝对平均。如果是染深颜色的,则更应如此。在上色润丝以后,要尽可能将多余的染色水排刷出绫外。在吸湿

37、时,毛巾的移动、相接和拍打的动作,在用力方面要均衡平稳。上托纸也是一样,每张纸都要一次干净利落地上好排平,不可反复揭起重上。上浆则更严格了,用浆过稠,不易行刷,会将颜。刷出深浅不同的条纹来。而用浆太稀,则会把颜色稀释减色还易使绫丝扭动变形。所以在上浆时,应做到一次上足浆子行刷时,动作要快,把浆子均匀地刷开,横竖要反复多刷几遍。等浆糊刷好,经检查后再上托纸。如果在绫丝上染色仍然感觉色度不够深,可在上好托纸以后,待纸排实并湿透以后,再用排笔略蘸染色水,在纸背上再均匀地平刷几遍。这就要求有一定的把握做到能掌握排笔中的吸水量,保证每次蘸水大至相等。行刷时要快,用力要平均。刷好之后要横竖反复地刷几遍,让

38、色吃透并刷匀。在撤绫子时,不要将染好的绫子折叠起来,而是要在另一块干净的案面上去撤浆排平,然后再上墙绷平,注意上墙时不能让绫面同贴板相吸。这种染色方法是最简单的,也最容易掌握。目前有关绫子的染色技法有多种,其主要的技法都是上色、上浆、上纸和配色。任何一种技法的形成都是在不断的摸索中总结出来的,都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在托绫上水调丝的基础上,即使是普通的技法,如果精心细作,也能使之提高一步,对于上好染色水来说是没有什么问题的。对于染色水的调配适度,往往有人不太注意这一点,也就无法找出绫子被染花的基本原因。一个是添加胶液的比度,一个是颜色的纯净度。胶液的溶化 将骨胶先用热开水泡开,再放入沸水中隔火炖化

39、,不要过火,稍炖一会儿即可,放凉沉淀,用时只要上面的明清胶液。调色 根据需要的颜色,先挤入小碗内,用手将色膏研细,稍加水调匀,然后倒入盆中,按所需的色度再适量地加水。水少则深,水多必浅。在加水达到色度要求后,再适量地添加胶液。胶液的添加是否适量,可用宣纸条来测试。加入胶液时,要搅拌染色水,使胶液溶开调匀。要边加边测,把宣纸浸入水中一角,马上拿出来,便可看到在浸水的纸角上,有一条染上颜色的边痕,还会有一条水洇的润迹。如果染色痕迹清楚而无深浅过度,则是胶大,如果染色痕迹不清楚,而水泅的润迹又过宽则是胶小。一般的要求是以水泅润迹不太宽,而染色痕迹略微清楚还有点深浅过度就正合适了。使用前要将调好的染色

40、水用细砂罗或细砂布过滤一遍,将色底子清除干净。在每次用排笔蘸染色水时,都要先搅拌均匀了再用,以免颜色沉淀,造成深浅不一。一般的染色最好是使用单一原色,若是要两色相调时,一定要研细调开了再将色调和在一起,不要将颜色调脏了,调澥了。使用时不能带有没调开的色块。也不能将上水和上浆的排笔混用第五节 宋锦的上浆技法宋锦在装裱工艺中的用途也非常广泛,根据不同的装裱对象,在要求、技法和使用上也是多种多样的。但是总的工艺要求是宋锦在使用前,必须经上浆绷平,晾干再作其配套的镶料。质量要求是上浆后的宋锦平挺、丝纹规整,不走样,软硬适中,作用是有利于裁切得方正平直,裁口不脱丝毛,宜镶、宜粘,增强粘合力,便于制作,又

41、出效果。宋锦上浆 行话称为“刮锦”。方法是:计算好所需的尺寸,分段剪裁,再将锦的两边织口,每间隔半尺,剪裁不到l公分的小开口,正面朝下平铺在案面上。使用一级用浆,用浆刷子把浆糊先刷在锦的背面上,再仔细地横竖赶排,把浆糊赶刷均匀。刷时要用力,使浆糊尽可能地吃透丝背。刷匀后,使用起子或骨刀来代替刮板,在浆面上依次地用力刮排,把浮在上面的浆糊尽力刮压进锦丝中,并将多余的浆糊刮排干净,要注意上浆的均匀情况,刮好后,应稍晾一会儿,然后在锦的四边刷上1公分的浆口,揭起绷贴在墙板上。先将锦的顶端绷平贴实,再绷贴两边,绷贴两边时,要注意锦面上的花纹图案规正与否,并将其随时调正弄平。封底时,将经丝抻直调顺。贴好

42、后,别忘了在中间部分揭开一个小口、吹进一些空气,使锦与墙面分开,避免粘连。阴干一两天即可下墙使用了。启锦下墙时,注意不要用力拉扯,以防上浆后的锦,本来平挺,而由于受力不均,造成锦纹走样变形,变得不平整,而给制作带来不便,影响质量效果。第六节 绢的上浆托纸与裹首绢的上浆与绫子的上浆不同,一是托绢用浆要比托绫用浆稀薄,调浆时,可多加一些水,以使用二级用浆为适宜。二是托绢前可不用上水润丝。托绢多用于裹首,裹首有素、色两种之分,色裹首的染绢则同染绫子的工序相同,上托纸需用五尺纸。 裹首的种类有锦、绢、绫、纸之分,是根据书画作品水平的情况来选择的。大幅的或精品多选用锦、绢、绫来作裹首,一般的作品只选用纸

43、裹首。纸裹首的染色同染绫绢的技法略有不同,因纸与绫绢的吸水和着色的性能不同,所以在技法上有所区别,难度略大点,要求在上色时,行刷动作要快,笔笔需相接,而用力匀衡,绝对不能漏刷,不然会因为有水印,而出现色面不匀和色条等。具体的染色技法同染仿旧相同,只是需加上托纸。裹首的裁切尺寸是按照画幅裱件的大小来定的,一般来说,裱件天头的宽加4公分是裹首的宽,长大约在25公分,大幅轴画的裹首可适量地加长。用于手卷的裹首多取材于锦,长在23公分至27公分之间,是根据手卷的长短来定的。裹首的要求是边口不能出丝头和不平直,不然成活后会影响美观,使之减色。裹首的作用是装饰和保护画轴的。所以,在裹首的取材下料时,只能横

44、裁,不能竖开。因绫绢在上浆后,其竖线较硬而且易断折,而横丝较软并耐于舒卷,有利于画轴的展挂和收藏。反之则效果相反,纸裹首也是如此。第七节 染旧纸和辅料染旧纸在工艺中的使用比较广泛,因颜色是沿用了古旧字画上所形成的特有颜色,故称“染旧纸”。目前使用的染旧色纸其颜色有多种,如古铜色、咖啡色、磁青色、假金色、墨绿色、肉红色、石绿色等,这些色纸可以用于不同的工艺要求,主要是起着装潢书画的作用和实用价值。在选用上,比如签条多以古铜色、咖啡色、石绿色等为主;沿边纸多选用咖啡色、磁青色、假金色、墨绿色、酱色等;而局条则可以用咖啡色、假金色、磁青色、肉红色、墨绿色、红色、石绿色、石青色等多种;手卷的正副隔水多

45、选择肉红色、金黄色、石绿色等;册页的扉页和画心挖嵌的面衬多选用肉红色、金黄色、古铜色、浅湖色等;碑帖和印谱等线装书的封皮多选用磁青色或浅土黄色等;扇面多选用磁青色和古铜色等。如果选用染色纸来作镶嵌材料用于书画的装裱,其选择使用的颜色则更丰富。但是任何一种颜色的染色纸,不论如何使用,其质量要求只有一个,就是其纸面必须色泽洁净而均匀,无水印,无色条波纹,不掉色,使用上要择优取材。签条 是一种题写书画名称和作者名字的色纸小条,尺寸是根据画幅的大小和品式来定的,签条的一般长度是天头宽的二分之一,宽约15公分至3公分不等。多用古铜色、咖啡色。册页的签条尺寸是根据册页的开型来量裁的,如果是3040公分的竖

46、册页,其签条应是3公分宽,约25公分长。颜色一般的选用咖啡色,讲究的多用石绿色或是冷金纸的。其它颜色的则要同册页相配得协调为好。如是扇面的册页,还应备上如扇圆的签条。特殊的也有四方形或长方形的,多以篆刻的形式来代替。沿边纸 又叫“裹边纸”,多用于镜片、画轴、手卷或册页的沿边,起着保护边口和装饰画幅的作用。也是装裱品式中的一种表现形式。一般的沿边纸宽在05或O6公分,可略窄于局条纸。所不同的是要单层使用,无需托纸。使用沿边纸的颜色是要根据画幅镶料的颜色和画心的内容来选择的。在镶粘时,先将沿条宽的一半镶粘在裱件的正面上,然后再将另一半折到背面粘好即可,要求是沿边所留的宽度要相等,平舒、牢固,不能凸

47、凹不平,粘得不实。 染色纸的一般方法是:先将棉连纸的一端粘上对折成5公分宽的纸套,用于染色后的挑搭晾干,最好是等浆口干了以后再使用。然后用调好的染色水洗刷上一张生宣纸作底衬纸,用于可托色吸水的平吸作用,注意要将底衬纸的染色水刷足刷匀。之后,取一张贴纸套的棉连纸,用排刷迅速托上,动作要干净利索,不能有褶和漏上之处,更不能有破损。纸上好之后,再用排笔将纸用力排完刷平,再沾上染色水均匀地刷水于纸,留出纸套部分,要反复地刷几遍,注意在每次沾染色水的时候要先将盆中的水搅匀,再行刷。刷到五张或十张时,即可起纸搭凉了。起纸时,先将凉杆从纸套中穿过,拿住晾杆的一端,慢慢地将纸先揭开一些,把晾杆平端好,再将全纸

48、慢慢地挑起来,晾到不通风和不经常过人的地方,每张纸的搭晾最好间隔1。公分左右, 不要相贴,以免互染和粘破。所应注意的是,在挑纸离案时,手要稳,最好是案子低一点,便于工作,也不容易抻破。在挑纸行走时,要慢,不要迎着风和侧着纸走。等色纸晾干后,裁去纸套,稍微地掸上一些水闷闷纸性,然后在四边刷上浆口,再上墙绷平晾干,下墙后即可使用了。单层用于签条、沿边纸,如托上一层纸可用于局条、隔水、镶衬、扉页、封面等等。目前染色的方法有许多种,不论掌握了那一种方法,它们之不论掌握了哪一种方法,它们之间的技法和要领都是可以相互流通和借鉴的。取长补短是更新和完善任何一种工艺的科学态度和推动力,这里介绍的只是一般的简便技法。就南方与北方的技法等方面来比较,在许多方面有相同又有其不一样的地方,主要是因为南北的气温、习惯、爱好等方面的因素,经过多年逐渐形成的各自风格,促进了装裱工艺的全面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