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润滑管理相关知识.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960927 上传时间:2022-12-28 格式:DOCX 页数:43 大小:319.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设备润滑管理相关知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设备润滑管理相关知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设备润滑管理相关知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设备润滑管理相关知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设备润滑管理相关知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设备润滑管理相关知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设备润滑管理相关知识.docx(4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设备润滑管理 设备润滑是防止和延缓零件磨损和其他形式失败的重要手段之一,润滑管理是设备工程的重要内容之一。加强设备的润滑管理工作,并把它建立在科学管理的基础上,对保证企业的均衡生产、保证设备完好并充分发挥设备效能、减少设备事故和故障、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润滑在机械传动中和设备保养中均起着重要作用,润滑能影响到设备性能、精密和寿命。对企业的在用设备,按技术规范的要求,正确选用各类润滑材料,并按规定的润滑时间、部位、数量进行润滑,以降低摩擦、减少磨损,从而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延长设备寿命、降低能耗、防止污染,达到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因此,搞好设备的润滑工作是企业设备管

2、理中不可忽视的环节。 自从人类不断扩大自己能力的手段,将工具发展成机器以来,人们就认识运动和摩擦、磨损、润滑的密切关系,但是长期以来,研究工作和实践多数是围绕着表面现象进行,随着现代化工业的发展,润滑问题显得更为重要了,现代设备向着高精度、高效率、超大型、超小型、高速、重载、节能、可靠性、维修性等方面发展,导致机械中摩擦部分的工况更加严酷,润滑变的极为重要,许多情况下甚至成为尖端技术的关键,如高温、低温、高速、真空、辐射及特殊介质条件下的润滑技术等。润滑再不仅仅是“加油的方法”的问题了。实践证明,盲目地使用润滑材料,光凭经验搞润滑是不行的,必须掌握摩擦、磨损、润滑的本质和规律,加强这方面的科学

3、技术的开发,建立起技术队伍,实行严格科学的管理,才能收到实际效果。同时,还必须将设计、材料、加工、润滑剂、润滑方法等广泛内容综合起来进行研究。 将具有润滑性能的物质施入机器中作相对运动的零件的接触表面上,以减少接触表面的摩擦,降低磨损的技术方式,成为设备润滑,施入机器零件摩擦表面上润滑剂,能够牢牢地吸附在摩擦表面上,并形成一种润滑油膜。这种油膜与零件的摩擦表面结合得很强,因而两个摩擦表面能够被润滑剂有效地隔开。这样,零件间接触表面的摩擦就变为润滑剂本身的分子间的摩擦,从而起到降低摩擦、磨损的作用。由此可以看出,润滑与摩擦、磨损有着密切关系。人们把研究相互作用的表面作相对运动时所产生的摩擦、磨损

4、和进行润滑这三个方面有机地结合起来,统称为摩擦学。由英国的乔斯特博士首先提出来,已成为近年来发展最快的新兴学科之一。 润滑的作用一般可归结为:控制摩擦、减少磨损、降温冷却、可防止摩擦面锈蚀、冲洗作用、密封作用、减振作用(阻尼振动)等。润滑的这些作用是互相依存、互相影响的。如不能有效地减少摩擦和磨损,就会产生大量的摩擦热,迅速破坏摩擦表面和润滑介质本身,这就是摩擦时缺油会出现润滑故障的原因。 1.润滑的主要任务就是同摩擦的危害作斗争 2.搞好设备润滑工作是为了能保证维护设备的正常运转,防止事故的发生,降低维修费用,节省资源;降低摩擦阻力,改善摩擦条件,提高运转效率,节约能源;减少机件磨损,延长设

5、备的使用寿命;减少腐蚀,减轻振动,降低温度,防止拉伤和咬合,提高设备的可靠性。 3.合理润滑的基本要求 根据摩擦副的工作条件和作用性质,选用适当润滑材料;根据摩擦副的工作条件和性质,确定正确的润滑方式和润滑方法,设计合理的润滑装置和润滑系统;严格保持润滑剂和润滑部位的清洁;保证供给适量的润滑剂,防止缺油及漏油;适时清洗换油,既保证润滑又要节省润滑材料。 4.为保证上述要求,必须搞好润滑管理,实施合理的润滑管理制度。 5.润滑管理的目的和任务 控制设备摩擦、减少和消除设备磨损的一系列技术方法和组织方法,称为设备润滑管理,其目的是:给设备以正确润滑,减少和消除设备磨损,延长设备使用寿命;保证设备正

6、常运转,防止发生设备事故和降低设备性能;减少摩擦阻力,降低动能消耗;提高设备的生产效率和产品加工精度,保证企业获得良好的经济效果;合理润滑,节约用油,避免浪费。 6.润滑管理的基本任务 建立设备润滑管理制度和工作细则,拟订润滑工作人员的职责;搜集润滑技术、管理资料,建立润滑技术档案,编制润滑卡片,指导操作工和专职润滑工搞好润滑工作;核定单台设备润滑材料及其消耗定额,及时编制润滑材料计划;检查润滑材料的采购质量,做好润滑材料进库、保管、发放的工作;编制设备定期换油计划,并做好废油的回收、利用工作;检查设备润滑情况,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更换缺损的润滑元件、装置、加油工具和用具,改进润滑方法;采取积

7、极措施,防止和治理设备漏油;做好有关人员的技术培训工作,提高润滑技术水平;贯彻润滑的“五定”原则,总结推广和学习应用先进的润滑技术和经验,以实现科学管理。润滑管理的意义 设备润滑是防止和延缓零件磨损和其他形式失效的重要手段之一。润滑管理是设备工程的重要内容之一。加强设备的润滑管理工作,并把它建立在科学管理的基础上,对保证企业的均衡生产、保持设备完好并充分发挥设备效能、减少设备事故和故障、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经济效益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润滑在机械传动中和设备保养中均起着重要作用,润滑能影响到设备性能、精度和寿命。对企业的在用设备,按技术规范的要求,正确选用各类润滑材料,并按规定的润滑时间、

8、部位、数量进行润滑,以降低摩擦、减少磨损,从而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延长设备寿命、降低能耗、防治污染,达到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因此,搞好设备的润滑工作是企业设备管理中不可忽视的环节。 自从人类不断扩大自己能力的手段,将工具发展成机器以来,人们就认识运动和摩擦、磨损、润滑的密切关系。但是长期以来,研究工作和实践多数是围绕着表面现象进行。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润滑问题显得更为重要了,现代设备向着高精度、高效率、超大型、超小型、高速、重载、节能、可靠性、维修性等方面发展,导致机械中摩擦部分的工况更加严酷,润滑变得极为重要,许多情况下甚至成为尖端技术的关键,如高温、低温、高速、真空、辐射及特殊介质条件下的

9、润滑技术等。润滑再不仅仅是“加油的方法”的问题了。实践证明,盲目地使用润滑材料,光凭经验搞润滑是不行的,必须掌握摩擦、磨损、润滑的本质和规律,加强这方面的科学技术的开发,建立起技术队伍,实行严格科学的管理,才能收到实际效果。同时,还必须将设计、材料、加工、润滑剂、润滑方法等广泛内容综合起来进行研究。 将具有润滑性能的物质施入机器中作相对运动的零件的接触表面上,以减少接触表面的摩擦,降低磨损的技术方式,称为设备润滑。施入机器零件摩擦表面上的润滑剂,能够牢牢地吸附在摩擦表面上,并形成一种润滑油膜。这种油膜与零件的摩擦表面结合得很强,因而两个摩擦表面能够被润滑剂有效地隔开。这样,零件间接触表面的摩擦

10、就变为润滑剂本身的分子间的摩擦,从而起到降低摩擦、磨损的作用。由此可以看出,润滑与摩擦、磨损有着密切关系。人们把研究相互作用的表面作相对运动时所产生的摩擦、磨损和进行润滑这三个方面有机地结合起来,统称为摩擦学。由英国的乔斯特博士首先提出来,已成为近年来发展最快的新兴学科之一。 润滑的作用一般可归结为:控制摩擦、减少磨损、降温冷却、可防止摩擦面锈蚀、冲洗作用、密封作用、减振作用(阻尼振动)等。润滑的这些作用是互相依存、互相影响的。如不能有效地减少摩擦和磨损,就会产生大量的摩擦热,迅速破坏摩擦表面和润滑介质本身,这就是摩擦副短时缺油会出现润滑故障的原因。 润滑的主要任务就是同摩擦的危害作斗争。搞好

11、设备润滑工作就能保证: (1) 维持设备的正常运转,防止事故的发生,降低维修费用,节省资源; (2) 降低摩擦阻力,改善摩擦条件,提高传动效率,节约能源; (3) 减少机件磨损,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4)减少腐蚀,减轻振动,降低温度,防止拉伤和咬合,提高设备的可靠性。 合理润滑的基本要求是: (1) 根据摩擦副的工作条件和作用性质,选用适当的润滑材料; (2)根据摩擦副的工作条件和作用性质,确定正确的润滑方式和润滑方法,设计合理的润滑装置和润滑系统; (3) 严格保持润滑剂和润滑部位的清洁; (4) 保证供给适量的润滑剂,防止缺油及漏油; (5)适时清洗换油,既保证润滑又要节省润滑材料。润滑

12、管理的目的和任务 制设备摩擦、减少和消除设备磨损的一系列技术方法和组织方法,称为设备润滑管理,其目的是: (1) 给设备以正确润滑,减少和消除设备磨损,延长设备使用寿命; (2) 保证设备正常运转,防止发生设备事故和降低设备性能; (3) 减少摩擦阻力,降低动能消耗; (4) 提高设备的生产效率和产品加工精度,保证企业获得良好的经济效果; (5)合理润滑,节约用油,避免浪费。 润滑管理的基本任务是: (1) 建立设备润滑管理制度和工作细则,拟定润滑工作人员的职责; (2)搜集润滑技术、管理资料,建立润滑技术档案,编制润滑卡片,指导操作工和专职润滑工搞好润滑工作; (3) 核定单台设备润滑材料及

13、其消耗定额,及时编制润滑材料计划; (4) 检查润滑材料的采购质量,做好润滑材料进库、保管、发放的管理工作; (5) 编制设备定期换油计划,并做好废油的回收、利用工作; (6)检查设备润滑情况,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更换缺损的润滑元件、装置、加油工具和用具,改进润滑方法: (7) 采取积极措施,防止和治理设备漏油; (8) 做好有关人员的技术培训工作,提高润滑技术水平; (9)贯彻润滑的“五定”原则,总结推广和学习应用先进的润滑技术和经验,以实现科学管理。润滑管理的基本任务 企业需设立适当的润滑管理组织机构,配备必要的专职或兼职润滑管理技术人员。要合理分工、职责明确、建立润滑管理制度,运用科学的

14、润滑技术。润滑管理工作的基本内容如下。 1.确定润滑管理组织、拟定润滑管理的规章制度、岗位职责条例和工作细则。 2.贯彻设备润滑工作的“五定”管理。 3.编制设备润滑技术档案(包括润滑图表、卡片、润滑工艺规程等),指导设备操作工、维修工正确开展设备的润滑。 4.组织好各种润滑材料的供、储、用。抓好油料计划、质量检验、油品代用、节约用油和油品回收等几个环节,实行定额用油。 5.编制设备年、季、月份的清洗换油计划和适合于本厂的设备清洗换油周期结构。 6.检查设备的润滑状况,及时解决设备润滑系统存在的问题。如补充、更换缺损润滑元件、装置、加油工具、用具等,改进加油方法。 7.采取措施,防止设备泄漏。

15、总结、积累治理漏油经验。 8.组织润滑工作的技术培训,开展设备润滑的宣传工作。 9.组织设备润滑有关新油脂、新添加剂、新密封材料、润滑新技术的试验与应用,学习,推广国内外先进的润滑管理经验。润滑管理制度 1润滑材料的入库制度 (1) 供销科根据设备动力科提出的润滑材料申请计划,按要求时间及牌号及时采购进厂。 (2) 润滑材料进厂后由化验部门对油品主要质量指标进行检验合格方可发用。采用代用油品必须经设备动力科同意。 (3) 润滑材料入库之后应妥善保管以防混杂或变质,所有油桶都应盖好。更不得露天堆放。在库内也不得敞口存放。 (4) 润滑材料库存二年以上者,须由化验部门重新化验,合格者发给合格证,不

16、合格者不得使用。 2润滑总站和车间分站管理制度 (1) 管理本站油库,油桶必须实行专桶专用分类存放,严禁混杂在一起;并标记牌号,盖好盖子。 (2) 油料必须要进行三级过滤。 (3) 保持库内清洁整齐,所有贮油箱每年至少要洗净1-2次,各种用具应放在柜子里。 (4) 做好收发油料记录,添油、换油、领发油、废油回收及再生都要登帐,按车间分类,每月定期汇总上报设备动力科,抄送财务科、供销科;如某种润滑材料数量不足时,应敦促及时采购。 (5)面向车间,服务生产。认真贯彻润滑“五定”规范。每季度会同车间机械员或维修组长进行一次设备润滑技术状态(包括油箱清洁情况)的检查,检查中发现油杯、油盒、毛线、毛毡缺

17、损者要做好记录及时改进,协助车间做好防漏治漏工作。 (6)做好配制切削冷却液和废油回收工作,有条件的单位,可搞废油再生,再生油应进行试验,合格者方可使用(再生油一般用于表面润滑,乳化液应进行稳定性和防锈作用试验)。 (7)油库建筑设施,工业管理及各种机械电气设施都必须符合有关安全规程;严格遵守安全防火制度。 (8)润滑站内人员都要严格遵守润滑管理各项制度,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制,积极推广先进润滑技术与润滑管理经验。 (9)管好润滑器具,设备操作者领用油枪油壶要记帐,妥善保管,破损者以旧换新,不得丢失。 3设备的清洗换油制度 (1)设备清洗换油计划在集中管理的小型企业,由润滑技术员负责编制;在分级管

18、理的大、中型企业由车间机械员负责。 (2)设备的清洗换油计划,应尽量与一、二级保养及大、中修理计划结合进行。根据油箱清洁普查结果,确定本季(月)换油计划。 大油箱在换油前可进行检验,如油质良好则可延长使用时间。换油周期可参阅表1-1。 表1-1 二班制生产设备油箱换油周期表 油箱的容量/kg 换油周期/月 添油到规定油标线的间隔期/日 正常使用 有磨料、灰尘或其它污物 10kg以下 78 56 1015 1050 810 67 2025 超过50 1012 78 35 对于滚动轴承 1012 78 1015 (3)换油工作一般以润滑工为主,操作者必须配合。对于精、大、稀设备,维修钳工参加,车间

19、机械员验收。每次换油后,做好记录,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换下的废油及洗涤煤油,注意回收,防止溅落地上。 4.冷却液的管理制度 (1)切削冷却液的配制,一般由设备动力科润滑站负责,也可由车间润滑工负责,做好及时供应工作。 (2) 切削冷却液应经检验,质量不合格或储存腐败的冷却液不得使用。 (3)必须严格遵守冷却液配制工艺规程,保证切消液质量良好,防止机床锈蚀。 5废油回收及再生制度 (1)根据勤俭节约原则,企业应将废旧油料回收再生使用,防止浪费。 (2) 在油箱换油时,应将废油送往润滑站进行回收。废油回收率达到油箱容量85%95。 (3)废油回收及再生工作应严格按下列要求进行: 不同种类的废油,应

20、分别回收保管; 废油程度不同的或混有冷却液的废油,应分别回收保管,以利于再生; 废洗油和其他废油应分别回收,不得混在一起; 废旧的专用油及精密机床润滑油,应单独回收; 储存废油的油桶要盖好,防止灰砂及水混入油内; 废油桶应有明显的标志,仅作储存废油专用,不应与新油桶混用; 废油回收及再生场地,要清洁整齐。做好防火安全工作,要做好收发记录,按车间每月定期汇总上报。润滑管理组织 1组织机构 为了保证润滑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企业润滑管理组织机构应根据企业规模和设备润滑工作的需要,合理地设置各级润滑管理组织,配备适当人员,这是搞好设备润滑的重要环节和组织保证。润滑管理的组织形式目前主要有两种,即集中管

21、理形式和分散管理形式(在转换企业经营机制过程中根据设备管理的需要企业可以统筹考虑润滑组织的设置)。 (1)集中管理形式 就是在企业设备动力部门下设润滑站和润滑油再生组,直接管理全厂各车间的设备润滑工作(图11)。这种管理形式的优点是有利于合理使用劳动力,有利于提高润滑人员的专业化程度、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有利于推广先进的润滑技术。这种组织形式的缺点是与生产的配合较差。所以,这种组织形式主要用于中、小型企业。 图1-1 集中管理形式 (2)分散管理形式就是在设备动力部门建立润滑总站,下设润滑油配制组、切削液配制组和废油回收再生组,负责全厂的润滑油、切削液和废油再生。车间都设有润滑站,负责车间设备

22、润滑工作(图1-2)。这种形式的优点是能充分调动车间积极性,有利于生产配合,其缺点是技术力量分散,容易忽视设备润滑工作。分散管理形式主要用于大型企业。 图1-2 分散管理形式 2.润滑管理人员的配备 大中型企业,在设备动力部门要配备主管润滑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小型企业,应在设备动力部门内设专(兼)职润滑技术人员。润滑技工的数量可根据企业设备复杂系数总额来确定。表1-1是按修理复杂系数确定人员的配备的比例参考数。 表1-1 润滑工人配备比例 设备类别 机械修理复杂系统数(Fj) 应配人数 金属切削设备 铸锻设备 冲剪设备 起重运输设备 800-1000 600800 700900 500700

23、1 1 1 1 根据开展润滑油工况检测和废油再生利用的需要,大中型企业应配备油料化验室和化验员。设有废油处理站的应有专人管理。 润滑技术人员应受过中专以上机械或摩擦润滑工程专业的教育,能够正确选用润滑材料,掌握有关润滑新材料的信息,并具备操作一般油的分析和监测仪器、判定油品的优劣程度的能力,不断改进润滑管理工作。 润滑工人是技术工种,除掌握润滑工应有的技术知识外,还应有二级以上维修钳工的技能。要完成清洗、换油、添油工作,经常检查设备润滑状态,做好各种润滑工具的管理,还应协助搞好各项润滑管理业务,定期抽样送检等。设备润滑管理的组织体制 设备润滑管理的组织体制是搞好设备润滑工作的重要环节和组织保证

24、。 目前,润滑管理的组织形式主要有:一级润滑管理、二级润滑管理和三级润滑管理三种形式。 1)一级润滑管理形式 一级润滑管理形式见图1。设备动力部门设有专、兼职润滑技术人员,并配备维修工和润滑工负责全厂润滑工作,供应部门负责全厂润滑油的储存、收发、再生和切削冷却液配制。 小型企业多采用一级润滑管理形式。它有利于提高润滑专业人员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但要经常协调设备动力部门与供应部门之间的协作关系。 2)二级润滑管理形式 二级润滑管理形式见图2。设备动力部门由润滑工程师全面负责全厂润滑管理工作,下设润滑站,负责油料收发、废油回收与再生利用和切削冷却液配制。车间机动师领导车间润滑工负责车间的润滑管理

25、工作。供应部门只设油库,负责向润滑站供应油品。 这种润滑管理形式适用于一般大中型企业。它的优点是有利于提高润滑人员的专业化程度和工作质量,缺点是与生产配合较差。 3)三级润滑管理形式 三级润滑管理形式见图3。设备动力处下设润滑管理科(室),通过在用油品鉴定站实行全厂润滑油的动态监测。各分厂机动科设置润滑站负责各分厂的油料收发、废油回收利用与切削冷却液配制。供应部门设油库,负责向各分厂润滑站供应油料及废油再生工作。三级润滑管理形式的优点是能充分调动分厂积极性,有利于配合生产;缺点是技术力量分散,容易忽视润滑工作。这种形式多用于大型企业的润滑管理工作。 润滑管理形式又可以分为集中管理形式和分散管理

26、形式。集中管理形式适用于中小型企业。因为中小型企业的车间与厂房一般比较集中,厂区也不大,润滑管理工作由设备动力部门一管到底,即是一、二级润滑管理形式。大型企业和车间分散的中型企业可实行分散管理形式,即三级管理形式。 总之,润滑管理的组织形式没有确定形式。厂矿企业应根据企业的性质、体制、规模、厂区面积、设备拥有量、润滑工作量、润滑技术人员和润滑工人素质等具体情况,参考三种润滑管理的组织形式,提出本企业的组织机构形式。润滑工作各级责任制 1润滑技术员的职责 (1)组织全厂设备润滑管理工作,拟定各项管理制度及有关人员的职责范围,经领导批准公布并贯彻执行。 (2)制定每台设备润滑材料和擦试材料消耗定额

27、。根据设备开动计划,提出全年、季度、月份的需用申请计划交供销部门及时采购。 (3) 会同厂有关试验部门对油品质量进行试验提出解决措施。 (4) 编制全厂设备润滑图表和有关润滑技术资料供润滑工、操作者和维修人员使用。 (5) 指导车间维修工和润滑工处理有关设备润滑技术问题,并组织业务学习。 (6)对润滑系统和给油装置有缺陷的设备,向车间提出改进意见,通过设备科长有权停止继续使用。 (7) 根据加工工艺要求和规定,提出切削冷却液的种类、配方和制作方法。 (8) 编制冷却液配制工艺,指导废油回收和再生。 (9)熟悉国内外有关设备润滑管理经验和先进技术资料,提出有关设备润滑方面的合理化建议,不断改进工

28、作,并及时总结经验加以推广。 (10) 组织新润滑材料、新工具、新润滑装置的试验、鉴定推广工作,对精、大、稀设备润滑材料代用提供意见。 2润滑工职责 (1) 熟悉所管各种设备的润滑情况和所需的油质油量要求。 (2) 贯彻执行设备润滑的“五定”管理制度,认真执行油料三级过滤规定。 (3) 检查设备油箱的油位,12星期检查加油一次,经常保持油箱达到规定的油面。 (4)按设备换油计划(或一、二级保养计划)在维修钳工、操作工人的配合下,负责设备的清洗换油,保证油箱油的清洗质量。 (5) 管好润滑站油库,保持适当贮备量(一般为月耗量的1/2),贯彻油库管理制度。 (6) 按照油料消耗定额,每天上班前给机

29、床工人发放油料(可采用双油壶制或送油到车间)。 (7)配合车间机械员每季度一次检查设备技术状况和油箱洁净情况,将发现问题填写在润滑记录本中,及时修理改进。 (8)监督设备操作者正确润滑保养设备。对不遵守润滑图表规定加油者应提出劝告或报告机械员处理。 (9) 按规定数量回收废油,遵守有关废油回收再生的规定和冷却液配制规定。 (10)在设备动力科的指导下,进行新润滑材料的试验和润滑器具的改进工作,做好试验记录。设备的润滑管理概念(一) 正确进行设备的润滑是机电设备正常运转的重要条件,是设备维护保养工作的重要内容,合理地选择润滑装置和润滑系统,科学地使用润滑剂和搞好油品的管理,才能做到减少设备磨损、

30、降低动力消耗、延长设备寿命,保证设备安全运行。 搞好设备润滑有利于节约能源、材料和费用等,有助于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果。据报道,美国每年通过改进润滑,节省的能源约占全国能耗的1。英国实行全国润滑管理,每年实际节约7亿10亿英镑。 归纳起来,润滑管理的目的是,保证设备正常运转,防止设备发生事故;减少机体磨损,延长使用寿命;减少摩擦阻力,降低动能消耗;节约用油,避免浪费;提高和保持生产效能、加工精度。 对于从事设备管理和担负设备维修和维护保养工作的维修工人和操作工人来说,应该具备一定的摩擦、磨损和润滑方面的基础知识,认真做好设备的润滑管理工作。要建立健全润滑管理制度,认真贯彻执行“五定”和“三级过

31、滤”,切实做好润滑油品的储存、保管、发放、使用、废油回收和润滑油具的使用管理等项工作,不断提高润滑管理工作水平。 一、基本概念 1.摩擦的本质 摩擦是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彼此作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趋势时,相互作用产生的一种物理现象。它发生在两个摩擦物体的接触表面上,摩擦产生的阻力称为摩擦力。 当两个摩擦表面相互接触时,因为其表面不是绝对平滑的,接触时一般仅在个别点上发生接触。如图1-1所示,此时,在接触点的分子引力作用下,能互相结合起来。当物体有相对运动时,这种结合势必遭到破坏,同时在新的接触点上发生结合。破坏这种结合就使运动产生了一个阻力。另外,在两接触面上凹凸不平的谷峰之间,互相的机械啮合

32、运动也会产生一种阻力。因此,总的摩擦力是分子结合与机械啮合所产生的阻力之和。人们从实践中观察到这样一个现象,即当两个摩擦物体表面粗糙度为某一个最适宜值Ra时,其摩擦力有一个最小值Fmin;但当其粗糙度大于或小于Ra时,其摩擦力都要增大,如图1-2所示。这种现象可以用分子机械摩擦理论来合理地加以解释。 图1-1 粗糙表面的接触情况 图1-2 摩擦力和表面粗糙度的关系曲线 2.润滑机理 把一种具有润滑性能的物质,加到两相互接触物体的摩擦面上,达到降低摩擦和减少磨损的手段称为润滑。常用的润滑介质有润滑油和润滑脂。 润滑油和润滑脂有一个重要物理特性,就是它们的分子能够牢固地吸附在金属表面上而形成一层薄

33、薄的油膜的性能,这种性能称为油性。这层薄薄的油膜边界油膜的形成是因为润滑剂是一种表面活性物质,它能与金属表面发生静电吸附,并产生垂直方向的定向排列,从而形成了牢固的边界油膜。边界油膜很薄,一般只有0.10.4m。但在一定条件下,能承受一定的负荷而不致破裂。在两个边界之间的油膜,称为流动油膜。这样完整的油膜由边界油膜和流动油膜两部分组成的,如图4-6所示。这种油膜在外力作用下与摩擦表面结合很牢,可能将两个摩擦面完全隔开,使两个零件表面的机械摩擦转化为油膜内部分子之间的摩擦,从而减少了两个零件的摩擦和磨损,达到了润滑的目的。 3.摩擦和润滑的分类 根据摩擦物质的运动状态,摩擦可分为静摩擦和动摩擦两

34、大类。静摩擦是物体刚开始运动,但尚未运动的那一瞬间的摩擦现象。动摩擦是两个物体在相对运动过程中的摩擦。因此静摩擦系数比动摩擦系数大。图1-3 油膜示意图1边界油膜;2流动油膜 根据物体的运动方式,摩擦可分为滑动摩擦和滚动摩擦。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滚动时,并使两个物体在一个点或者一条线上接触时,这样的摩擦叫滚动摩擦。在干燥状态下,同样材质的两物料,其滑动摩擦的摩擦系数要比滚动摩擦的系数大10100倍。 根据摩擦物体的表面润滑程度,摩擦可分为干摩擦、边界摩擦、液体摩擦、半干摩擦和半液体摩擦等。 干摩擦 在两个滑动摩擦表面之间不加润滑剂,使两表面直接接触,这时的摩擦称为干摩擦。如图1-4(a

35、)所示。 干摩擦时,摩擦表面的磨损是很严重的。因此,在机械设备中,除了利用摩擦力(如各种摩擦传动装置和制动器)的情况以外,在其他机械传动中,干摩擦是绝对不允许的,应尽量防止干摩擦。 边界摩擦(又叫边界润滑)在两个滑动摩擦表面之间,由于润滑剂供应不充足,无法建立液体摩擦,只能依靠润滑剂中的极性分子在摩擦表面上形成一层极薄的(0.10.2m)“绒毛”状油膜润滑。这层油膜能很牢固地吸附在金属的摩擦表面上。这时,相互接触的不是摩擦表面本身(或有个别点直接接触),而是表面的油膜,如图1-4(b)所示。 液体摩擦(又叫液体润滑)在滑动摩擦表面之间,充满润滑剂。表面不直接接触,这时摩擦表面不发生摩擦,而是在

36、润滑剂的内部产生摩擦,所以称为液体摩擦,如图1-4(c)所示。液体摩擦时摩擦表面不发生磨损。所以在一切机器零件的摩擦表面上应尽量建立液体摩擦,这样才能延长零件的使用寿命。 半干摩擦和半液体摩擦 半干摩擦是介于干摩擦和边界摩擦之间的一种摩擦形式,如图1-4 (d)所示。半干和半液体摩擦常在以下几种情况下发生:机器起动和制动时;机器在做往复运动和摆动时;机器负荷剧烈变动时;机器在高温、高压下工作时;机器的润滑油黏度过小和供应不足时等。图1-4 摩擦的种类设备的润滑管理概念(二) 二、润滑剂及其作用 润滑剂有液体、半固体、固体和气体4种,通常分别称为润滑油、润滑脂、固体润滑剂和气体润滑剂。 润滑剂的

37、作用是润滑、冷却、冲洗、密封、减振、卸荷、保护等。 1.润滑作用 是改善摩擦状况、减少摩擦、防止磨损,同时还能减少动力消耗。 2.冷却作用 在摩擦时产生的热量、大部分被润滑油带走,少部分热量经过传导辐射直接散发出去。 3.冲洗作用 磨损下来的碎屑可被润滑油带走,称为冲洗作用。冲洗作用的好坏对磨损影响很大,在摩擦面间形成的润滑油很薄,金属碎屑停留在摩擦面上会破坏油膜,形成干摩擦,造成磨粒磨损。 4.密封作用 压缩机的缸壁与活塞之间的密封,就是借助于润滑油的密封作用。 5.减振作用 摩擦件在油膜上运动,好像浮在“油枕”上一样,对设备的振动起一定的缓冲作用。 6.卸荷作用 由于摩擦面间有油膜存在,作

38、用在摩擦面上的负荷就比较均匀地通过油膜分布在摩擦面上,油膜的这种作用叫卸荷作用。 7.保护作用 可以防腐和防尘,起保护作用。 润滑油的主要物理化学性质有:黏度、闪点、机械杂质、酸值、凝固点、水分、水溶性酸和水溶碱的含量、残炭、灰分、抗氧化安定性、腐蚀试验和抗乳化度等。选用和使用时应注意这些性质应满足要求。常用润滑油的品种、主要性能和用途,如表1-1所示。 表1-1 常用润滑油的品种、主要性能和用途名称 代号 50时动力黏度 100时的动力黏度 凝固点 闪点 主要用途 cP E50 cP E100 高速机械油 (GB 486-65) HJ-5 HJ-7 45. 1 68 1.291.40 1.4

39、81. 67 10 10 110 110 适用于纺织机械锭子及其他高速低负荷机械的润滑 机械油 (GB 443-64) HJ-10 713 1.572. 15 15 165 主要用于纺织机械及高速轻负荷的机械设备 机械油 (GB 443-64) HJ-20 1723 263. 31 15 170 主要用在中小型电机及机床液压系统 HJ-30 2733 3.814. 59 10 180 主要用在一般机床齿轮变速箱、中小型机床导轨及l00kW以上电机轴承 HJ-40 3743 5.115. 89 -10 190 主要用在大型机床 HJ-50 4753 6.427. 20 -10 200 主要用在低

40、速重负荷的重型机床、锻压、铸工设备 HJ-70 6773 9.069. 88 0 210 主要用在低速特重负荷的机械设备 HJ-90 8993 0 220 主要用在低速特重负荷的机械设备 28号轧钢机油 (SYB 1103-65S) HJ 3-28 2630 3. 684. 20 2630 3. 684. 20 -10 250 主要用于轧钢机的润滑 齿轮油 (SYB 1103-62S) HL-20 (冬用) 17. 922. 1 2. 73.2 -20 170 适用于重负荷机械的齿轮及蜗轮传动装置的箱式润滑系统,各种中等负荷减速机油浸式及循环式润滑系统 HL-30 (夏用) 28. 432.

41、3 4.04. 5 - 5 180 饱和汽缸油 (GB 447-64) HG-11 913 1.762. 15 5 215 适用于各种低速高负荷机械,如0. 5 MPa以下的饱和蒸汽机,重型机械变速器的润滑 HG-24 2028 2. 953. 95 15 240 适用于饱和蒸汽机、重型机械减速器的润滑 续表 名称 代号 50时动力黏度 100时的动力黏度 凝固点 闪点 主要用途 cP E50 cP E100 过热汽缸油 (GB 448-64) HG-38 3244 4. 466.02 10 290 适用于300以下的过热蒸汽机活塞的润滑 HG-52 4955 6. 687. 74 10 30

42、0 适用于300-400的 过热蒸汽机活塞的润滑 汽油机润滑油 (GB 485-65) HQ-6 68 1.481.67 -20 185 适用于淮河以北和新 疆、青海、西藏等地区冬季汽车发动机润滑 HQ-10 1012 1 .862. 05 -15 200 适用于上述地区夏季 及南方各省各个季节汽车发动机润滑 HQ-15 1416 2. 262. 48 -5 210 适用于中国南方亚热 带地区夏季汽车发动机的润滑,特别是磨损较严重的汽车 I号真空泵油 (GB 1634-65) KK-1 4757 6. 427. 73 -15 206 适用于各种类型机械 真空泵的密封与润滑 车轴油 (GB 438-65) HZ-23 2025 2. 953. 56 -40 145 适用于铁路机车及客、货车车轴的润滑 HZ-44 3652 4. 987. 70 -12 150 变压器油 (SYB 1351一62) DB-10 9. 6 1.82 -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