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岭县新增粮食生产能力规划田间工程建设项目实施.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962724 上传时间:2022-12-28 格式:DOCX 页数:45 大小:590.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铁岭县新增粮食生产能力规划田间工程建设项目实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铁岭县新增粮食生产能力规划田间工程建设项目实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铁岭县新增粮食生产能力规划田间工程建设项目实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铁岭县新增粮食生产能力规划田间工程建设项目实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铁岭县新增粮食生产能力规划田间工程建设项目实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铁岭县新增粮食生产能力规划田间工程建设项目实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铁岭县新增粮食生产能力规划田间工程建设项目实施.docx(4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铁岭县新增粮食生产能力规划2011年田间工程建设项目实施方案铁岭市水利勘测设计院2011年6月- 2 -铁岭县新增粮食生产能力规划2011年田间工程建设项目实施方案责任表院 长: 李磊光副 院 长: 刘 艳 徐 伟项目负责人: 田 静主要参加者: 孙丽娜 谭敬儒 麻 杰 吴晓明 任志鹏 张利群19铁岭市水利勘测设计院 目 录1项目概述11.1项目主管部门与承办单位11.2指导思想及原则11.3编制依据21.4项目概况21.5主要技术经济指标32 项目实施的背景和必要性52.1项目的背景52.2实施的必要性53项目区的选定和项目区概况103.1项目区的选定103.2项目区概况104建设规模及主要

2、建设内容185 工程设计195.1土地平整工程195.2农田水利工程195.3田间作业路设计245.4工程量汇总256 环境保护与安全生产276.1项目建设对环境影响276.2环境保护措施286.3安全生产287组织机构运行管理与实施进度307.1组织机构307.2运行管理307.3项目实施进度328工程概算及资金筹措348.1编制原则及依据349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分析369.1经济分析369.2效益费用分析369.3社会和生态效益3810结论与建议40附表:总投资估算表附图:1. 项目位置图2. 工程布置图 1项目概述1.1项目主管部门与承办单位项目名称:铁岭县新增粮食生产能力规划2011年

3、田间工程建设项目项目实施单位:铁岭县新增粮食生产能力规划田间工程及农技服务体系建设项目领导小组办公室项目建设地点:位于铁岭县双井子乡境内,涉及王家窝棚、黑鱼汀、狼洞坨3个村项目实施方案编制单位:铁岭市水利勘测设计院1.2指导思想及原则1.2.1指导思想通过进行新增粮食生产能力规划田间工程建设,提高项目区内水资源利用率,同时改善项目区内的农业生产条件,稳定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高粮食生产的科技含量和农民人均收入,增强市场竞争力,促进粮食生产持续稳定地发展,使项目区成为国家稳定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实现国家要求的新增粮食产量的目标。1.2.2建设原则(1)以完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为主要内容,统一规划

4、、突出重点、填平补齐、分步实施;(2)项目区择优选定、集中连片、规模治理;(3)依靠科技进步,用现代农业技术构建优质高效的粮食生产体系;(4)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项目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与土地利用、水土保持紧密结合,沟、渠、路、林统筹兼顾,以利于生态农业建设;(5)坚持国家基本建设管理程序,项目施工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投标制和工程监理制,建立切实可行的建设管理制度,确保工程质量和项目目标的实现。1.3编制依据(1)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2)辽宁省发展及改革委员会2011年5月29日下发的全省新增粮食生产能力规划田间工程及农技服务体系建设项目工作安

5、排意见;(3)辽宁省建筑工程概算定额和现行市场建筑材料价格资料;(4)铁岭县农田水利建设规划(2010-2020)。1.4项目概况1.4.1建设规模和主要建设内容1.4.1.1建设规模本项目建设规模为建设高产稳产水田2万亩,项目区位于铁岭县双井子乡境内,涉及王家窝堡、黑鱼汀、狼洞坨3个村。其中王家窝棚村0.7万亩,黑鱼汀村0.7万亩,狼洞坨村0.6万亩。1.4.1.2主要建设内容铁岭县新增粮食生产能力规划2011年田间工程建设项目主要建设内容为:斗渠衬砌88850m,配套井房303个(包括蓄水池),修排水涵15座,铺设田间作业路共计9000m,排水渠清淤8500m,排水渠衬砌1400m,土地平

6、整0.32万亩。1.4.3建设工期项目建设工期一年。1.4.3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本项目投资1007.64万元。按项目构成分类:农田水利设施土建工程投资954.75万元,临时工程4.77万元,独立费用投资为48.12万元。投资概算详见总投资概算表。本项目总投资1007.64万元,其中国家投资800万元,全部用于生产性建设,地方配套投资207.64万元,由省、市、县配套解决。1.5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表1-1 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一览表序号名 称单位数量备 注一建设规模万亩2.01狼洞坨村万亩0.62黑鱼汀村万亩0.73王家窝棚村万亩0.7二主要建设内容1渠道衬砌m88850均为斗渠2井房个303包

7、括蓄水池3配套田间建构筑物座15排水涵15座4田间作业路m90007条5土地平整万亩0.326排水干渠清淤m85003条7排水干渠衬砌m1400三总投资万元1007.641农田水利设施建筑工程万元954.75占总投资94.75%2临时工程万元4.77占总投资0.47%3独立费用万元48.12占总投资4.78%四资金筹措1申请国家资金万元800.002地方配套万元207.643建设期月12五经济效益指标1直接效益万元902间接效益万元18.23投资回收期年10.312 项目实施的背景和必要性2.1项目的背景粮食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商品,是关系到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自立的基础,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8、始终是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随着人口增加,我国粮食消费呈刚性增长,同时,城镇化、工业化进程加快,水土资源、气候等制约因素也使粮食持续增产的难度加大;生物燃料的发展,全球粮食消费的增加,使得国际市场粮源偏紧,粮价波动变化加剧,利用国际市场调剂余缺的空间越来越小。为此,必须坚持立足国内实现粮食基本自给的方针,着力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根据全国新增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2009-2020年),到2015年,全国粮食生产能力达到5300亿公斤以上,比现有能力增加300亿公斤。到2020年全国粮食生产能力实现5500亿公斤以上,比现有能力增加500亿公斤。其中,规划核心区新增粮食

9、产能371亿公斤,占新增产能的74.2%。核心区中东北区承担新增粮食产能任务150.5亿公斤,占全国新增产能的30.1%,其中辽宁省承担新增45亿斤粮食生产任务。辽宁省发展及改革委员会2011年5月29日下发的全省新增粮食生产能力规划田间工程及农技服务体系建设项目工作安排意见,部署2011年新增粮食生产能力规划田间工程及农技服务体系建设项目前期工作和投资计划,安排铁岭市建设高产稳产田11万亩,总投资5500万元。其中铁岭县1000万元,建设高产稳产田2万亩。铁岭县发改局委托铁岭市水利勘测设计院承担该项目实施方案的编制工作。2.2实施的必要性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加强农业基础地位,推进农业和农村

10、经济结构调整,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增强农业的市场竞争力”。国家在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32007年)、国家优质粮食产业工程规划(20042010)等文件中进一步阐述了新时期粮食产业发展的特点,突出改善基础条件,加快科技进步,强化服务功能,全面增强我国粮食产业市场竞争力,实现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目标,确保国家粮食安全。这一系列重要指示充分体现党中央、国务院对我国农业现代化和粮食生产的高度重视。2.2.1项目建设符合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粮食是定天下、安民心的特殊商品,特别是在我们这样一个拥有十三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粮食安全涉及国家安全和社会经济稳定的大局

11、。上个世纪90年代,我国粮食供需逐步由短缺转为总量基本平衡、丰年有余的格局。自2000年以后,粮食连续减产,出现播种面积、总产量、单产和人均占有量“四个下降”。同时,粮食库存也逐年减少,产销格局发生了变化。从今后发展来看,人口的不断增长,消费水平的逐年提高,无论口粮,还是饲料和加工用粮,都将使粮食需求保持长期增长态势。又因耕地的逐年减少、水资源短缺趋势很难逆转,未来粮食供求形势仍将呈紧缺状态,粮食安全形势严峻。据2008年我国粮食消费调查统计,城乡居民口粮中,大米占59.4%,小麦占29.6%,玉米占4.55%;饲料用粮中,玉米占52.8%,稻米占12.45%,小麦占5.68%;工业用粮中,玉

12、米占37.71%,小麦占18.95%,稻米占18.29%。正因为大米己成为城乡居民粮的主食,其数量和品质变化都直接影响粮食的供求形势,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近二十年来,大米供求形势的变化,一方面是要保证口粮比例不断扩大的需要,另一方面还要满足品质不断提高的需求。铁岭市是国家和辽宁省的重点商品粮生产基地,素有“辽北粮仓”之称。铁岭县近几年正常年景粮食产量40万吨左右,占全市粮食产量的13%,商品粮占全市的1/5。通过新增千亿斤粮食产能规划田间工程建设,可以使铁岭县项目区农业基础设施条件得到较大改善,达到粮食增产的目标。2.2.2项目建设是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手段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主要是由

13、耕地数量及其基础地力、品种增产潜力、科技支撑、装备水平、防灾抗灾与资源环境保障等能力决定,同时也受粮食流通、营销和加工转化等市场因素影响。2006年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呈现全面下降趋势,近几年由于国家宏观调控,已出现一定程度的回升。但由于人口与资源条件的压力,粮食安全问题仍然不能掉以轻心。我国解决粮食安全问题的核心是通过政策扶持和产业拉动,提高粮食生产经营的经济效益,调动粮食主产区农民发展粮食生产的积极性,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进而持续可靠地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在我国人增地减农业资源有限的情况下,项目建设重点围绕粮食主产区和优势产业带,增强基本农田保护,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利用江河水进行自

14、流灌溉水田,改善水利基础设施,提高水资源利用率。通过高产、优质、高效技术的集成、组装、配套和推广,充分利用农业和气候资源,增强水稻单位面积产出率。通过提高单产水平,从而使该区域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得到大幅度提高,进而增强国家的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有效供给。2.2.3调整粮食生产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的需要长期以来,铁岭县的粮食生产结构不尽合理。2009年统计,铁岭县粮食播种面积114万亩,其中玉米面积70万亩,占61%,水稻面积28万亩,占24%。玉米所占份额过大,效益不高。要改变粮食生产质量不高、效益低下的局面,必须调整粮食生产结构,压缩普通种玉米的种植规模,增加水稻种植面积。建设大型商品

15、粮生产基地可以从基础设施、资金、技术等多方面完成粮食生产结构的调整,从根本上改变铁岭县农业生产格局。在铁岭县建设新增粮食生产能力规划田间工程对于增加粮农收入具有重要意义。这些年,虽然农民外出打工等非农业收入逐年增加,但由于农业收入特别是粮食收入增长不大,时有反复,农民收入增速放缓。建设新增粮食生产能力规划田间工程可以改善水利等基础设施条件,增加效益好的水田面积,增强重点产粮区的科技推广、防灾抗灾等能力,调整粮食生产结构,提高单位田亩的效益,从而增加铁岭县种粮农民的收入,提高农民种粮的积极性。2.2.4发挥粮食生产优势,优化粮食区域布局的需要铁岭县地势平坦,是主要产粮区,盛产玉米、水稻、大豆等粮

16、食作物。铁岭县处于工业化、城市化初级阶段,水体未受到大规模污染。多年来铁岭县水利基础设施有较快发展,国家、省、市每年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农田水利建设。2008年全县有效灌溉面积38万亩,目前全县规划灌溉面积45万亩。建设新增粮食生产能力规划田间工程有利于发挥铁岭县粮食生产上的优势,整合各种农业资源,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形成集中连片的水稻优势品种生产区域,推广高产、优质、高效水稻品种,增加粮食供给,满足市场需求。2.2.5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壮大地方经济的需要农业产业化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和农村经济深化改革和进一步发展的必然。它综合地发挥了生产专业化、布局区域化、经营一体化、服务社会化、管理企业

17、化等诸多优越性,为有效解决农户小规模经营与社会化大市场、农业生产效益比较低与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以及农业科技含量低、剩余劳动力转移等农业深层次矛盾的问题,提供了重要的现实途径,对于促进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具有深远意义。铁岭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了铁岭市农业产业化“十二五”期间的发展目标:铁岭市要成为全省的绿色、安全农副产品生产加工基地。稻米的产业化发展还落后于玉米和大豆,主要原因是稻米生产规模不够,且标准化生产程度低。通过新增粮食生产能力规划田间工程建设可以从壮大基地规模和集约生产两方面推进铁岭县粮食产业的发展,扩大水稻标准化生产,增加绿色、无公害稻米生产规模

18、,为粮食增产增效、推动粮食产业化经营,壮大地方经济做出贡献。3项目区的选定和项目区概况3.1项目区的选定根据省发展和改革委会同省农委、水利厅、财政厅、国土资源厅、科技厅等有关部门组织编制的辽宁省新增45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实施规划精神,铁岭县新增粮食生产能力规划2011年田间工程建设项目区选定在铁岭县双井子乡。该乡有十六个行政村,本次项目在该乡的中部狼洞坨、黑鱼汀和王家窝棚三个村建设。3.2项目区概况3.2.1铁岭县基本情况3.2.1.1地理位置及自然条件铁岭县位于辽宁省北部,总面积2249平方公里,其中山区面积147.3万亩,占总面积的43.7%;丘陵面积72.7万亩,占总面积的21.6%;平原

19、面积94.8万亩,占总面积的28.1%;洼地面积22.42万亩,占总面积的6.6%。铁岭县位于辽宁省北部,南依沈阳,东邻抚顺,西接调兵山,中环铁岭市区,县域地处东经12328至12433,北纬4l59至4233。全县总面积2249平方公里,至2008年,全县人口39.1074万人,下辖15个乡镇(场),216个行政村。铁岭县交通便捷,京哈铁路、京哈高速公路、102国道纵贯南北,县、乡、村公路密集交错,正在兴建的沈铁城际铁路、新调线快速通道、京哈客运专线必将进一步凸显区位优势对县域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铁岭县地形特点是东北高,西南低。以102国道为界,东部为长白山系哈达岭余脉的低山丘陵地带,一般海

20、拔在100700米之间,这一地区山岭起伏,河流较多,耕地大部分为山间河谷平原,植被多以灌木、乔木及针阔叶林为主,绿化覆盖率较高;102国道以西为辽河冲积平原,高程在45100米之间,这一地区地势平坦低洼,土质肥沃,是主要的粮食产区。铁岭县境内土壤类型以棕黄土和淤土类为主,土壤含盐情况在0.030.101%范围内,属于非盐渍化土壤,土壤盐份类型以钠质硫酸盐为主,其次是重碳酸钙盐,在土壤中的垂直分布变化不大。土壤的主要养分含量属中上等水平,有机质含量平均为1.5%,氮含量为0.093%,磷含量为0.046%,从分析结果看,各类土质所含植物养分都是较高的。适于水稻、玉米等多种农作物的生长。铁岭县的中

21、西部平原是由辽河、凡河两岸的冲积平原和缓坡山地组成。地势平坦开阔,河流汇集,沟渠纵横。河岸两侧的沉积物比较复杂,有古河道粗砂砾层,洼地有淤泥、黑色亚粘土,较高地块有重壤土,还有部分粉砂,厚度极不均匀,下部普遍是透水性较强的砂卵石层。一般一级阶地高出河漫滩23米,二级阶地高出一级阶地34米,上层45米为壤土,下部为砂卵石层。三级阶地高出二级阶地67米,上层为黄色粘土,层厚达2324米,下部为氧化铁胶结的中细砂。地下水具有统一完整的地下水面,多为孔隙潜水,补给方式以降雨入渗为主,以侧向补给和河渠地表补给为辅,其中侧向补给主要是山丘地带边缘地下水补给平原区。一级阶地地下水埋深为24米,二级阶地地下水

22、埋深57米,三级阶地地下水埋深810米,水质完全适于灌溉。铁岭县降水、水资源状况:境内历年年平均降雨量为668mm,降雨年际变化较大,月份分配不均,主要集中在6月9月,约占全年降水量的70%,其中78月份最大,约占全年降雨量的58%,降水量多集中于几场暴雨。历史上最大三日暴雨为244.2mm247.7mm,最大一日暴雨177mm236mm。铁岭县位于辽河流域中段,境内除有流程71公里的辽河以外,另有柴河、凡河,西小河、万泉河等辽河一级支流流经本县。全县有榛子岭大型水库1座,中小型水库17座,多分布于东部山区。全县水资源总量6.5亿m3,其中地表水资源量3.3亿m3,地下水资源量为3.2亿m3,

23、地下水可开采量2.89亿m3。以2003年为典型年全县取水总量2.76亿m3,其中地下水1.28亿m3,地表水1.48亿m3。地下水与地表水分别尚有1.44亿m3和1.325亿m3有待开发利用。3.2.1.2农田水利工程和运行现状(1)农田水利工程现状全县共建有水库18座,其中大(二)型1座、小(一)型10座、小(二)型7座。建成自流引水41处,提水工程12处,排水站37座,机电井6300眼,塘坝48座,方塘45座,河道堤防143公里,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9.25万亩。其中农田水利工程主要以凡河和柴河两个中型灌区,平顶堡、长沟沿、八天地、珠尔山、双井子、催阵等十余个小型灌区,排水系统为主,兼有果

24、菜生产、草坪种植等灌溉需用的机井、喷灌、滴灌设施。这些水利工程的建设,对粮食稳产、高产,提高抵御抗灾能力,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农业生产,做出了巨大贡献。灌区的取水枢纽、排灌站、机电井及灌排渠系工程大部分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或六、七十年代建设的,经过几十年运行,工程陈旧老化,存在较大安全隐患。大部分渠系及田间工程年久失修、破损严重、不配套,渠道坍塌、淤积,跑、冒、漏、渗现象十分严重,渠系防渗工程匮乏,节水灌溉面积较少,造成极大的水资源浪费,水稻供水保证率偏低。凡河灌区渠节水配套改造一期工程已基本完成,主要对渠首及总干、分干进行了改造和防渗衬砌,干渠防渗衬砌达到36%,二期工程也正在申报当中。柴河灌区渠

25、节水配套改造工程已经国家批准,正在准备实施阶段。而上水支渠、斗渠及小型灌区节水改造还没进行。截至2008年底,全县节水灌溉面积为22.17万亩,其中渠道防渗9.5万亩,喷灌、滴灌面积6.27万亩,低压管道输水5万亩,林、果、草节水灌溉面积为1.4万亩。从2007年开始,农业开发投资已将全县80%的排水站进行了更新改造,目前运行状况良好,但配套工程还没有改造。中小型水库除险加固还没完成。全县水土流失面积64万亩,已治理39.25万亩,占总面积的61%,还有将近25万亩需要治理。(2)运行管理现状铁岭县农田水利工程主要以两个中型灌区、十余个小型灌区以及排水系统为主,兼有果菜生产、草坪种植等经济作物

26、灌溉需用的机井、喷灌、滴灌设备。其中凡河和柴河两个中型灌区为国有事业单位,隶属于铁岭县水利局。平顶堡、长沟沿、八天地、珠尔山、双井子、催阵等十余个小型灌区是集体所有制单位,由受益用水户组织人员自主管理,县水利局、乡镇政府指导监督。蓄水塘坝、方塘、排水站、排水沟渠等水利设施由所在地乡镇政府水利站负责维护、运行。大棚蔬菜、草坪种植、水果、苗木等经济作物灌溉需用的机井、喷灌、滴灌设施大部分由受益人承包,自行管理维护。目前凡河和柴河两个中型灌区的管理体质改革措施和方案已经确定,但尚未实施。地方政府资金投入严重不足,使公益性管理人员基本支出和渠系工程的维护资金没有保障,职工工资水平偏低,达不到管理机构减

27、员增效的目的,无法调动广大职工的工作积极性,阻碍了灌区管理进一步科学化、现代化的步伐。小型灌区通过相互学习、交流、借鉴,完善管理制度,引进先进技术和经验等活动,管理水平不断提高。通过县、乡镇两级水利部门对用水户进行的定期技术培训,科技下乡等活动,用水户对机井、喷灌、滴灌等水利设施的运行、管护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使各项水利工程充分发挥了效益。(3)存在的主要问题虽然铁岭县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取得了较好成绩。但也存在着不可忽视的问题。一是思想僵化,缺乏创新意识,缺少与时俱进精神。二是建设缺乏新工艺、新技术,管理缺乏新办法、新思路。三是投入不足。农田水利建设跟不上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基础设施脆弱,抗御自然

28、灾害能力低,中小型灌区老化失修严重,急待节水改造。涝区建筑物与更新完毕之后的排水站不相适应,不能充分发挥排水站的作用。四是工程规模小。近几年大旱,水利抗旱工程大部分是临时性的,小型水源工程,蓄水工程少,重复投资大,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水资源短缺的问题。五是现代化水平低,节水灌溉发展较慢,喷灌的投资成本高,受益农民负担较重。(4)农田水利事业发展情况建国以来,国家非常重视农田水利事业的发展,通过各种形式鼓励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农田水利工程是农业的基础设施,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是农业发展的基本保证。没有农田水利工程这些基础设施,就无法做到旱能灌,涝能排,无法战胜自然灾害丰产丰收;没有农田水利工程,也无

29、法做到农作物生产的多样化和种植结构的调整,也就无法实现地方的特色经济。铁岭县目前的水利工程有很多还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或六、七十年代建设的,工程陈旧老化,功能失调。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工农业生产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农田水利工程的建设要求也越来越高,用水量也越来越大,老化的水利工程己不适应新时代的发展。因此需要更新改造,同时需要新建很多高标准现代化的水利工程,以适应现代工业和现代农业的发展以及人民生活的需要。历届的铁岭县委、县政府也高度重视农田水利事业的发展,连续20年夺得省农建“大禹杯”,并获得全国农田基本建设先进县的称号。多年来由于大力发展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促进了农业的增产增收和农业经济的发展

30、,使得农民收入大大增加,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极大提高,农田生态环境得到了改善。农民也因农田基本建设的发展而增产增收,改善了生产条件和生活水平,从而对农田水利建设非常认同,社会各界也积极支持农田水利事业的发展,多方面筹措资金兴办水利。随着国家和铁岭县地方经济的发展,县、乡两级财政收入迅速增加,集体经济不断壮大,农民也逐步富裕起来。有了县、乡财政的资金基础和农民的经济基础作保证,筹措水利资金已不再困难。水利部门的设计和管理经验不断完善,人员素质不断提高、施工技术逐步成熟,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也提供了可靠保证。因此,铁岭县农田水利的发展水平必将有较大的提高。3.2.2项目区(双井子乡)自然地理及社

31、会概况3.2.2.1地理位置及自然条件(1)地理位置项目区(双井子乡)位于铁岭县西北部,距银州区30公里,地处辽河支流王河与辽河交汇处。地理位置位于东经12342,北纬4230,属于辽河冲击平原的一部分,本项目在铁岭县双井子乡中部的王家窝堡、黑鱼汀、狼洞坨三个村建设。(2)自然条件地形地貌:全乡地形平坦低洼,西北高,高程在海拔68米,东南低,海拔在63米,四周有辽河堤、王河堤和人工河堤环绕,形成独特完整的机排封闭区。项目区位于铁岭县西北部,地处辽河平原,辽河与王河的交接地带。地势平坦,土质肥沃,土壤呈中性,地下水资源丰富,排灌方便,旱涝保收,水源无污染,地区内无污染工区,空气清新,大气无污染。

32、气候:项目区处于中温带亚湿润区季风型大陆性气候,热量充足,年平均光照2600小时左右,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7.3。年降水量在600毫米左右,雨水充沛,雨热同季,无霜期146天左右。土壤:项目区以河淤土、沙壤土为主。水资源:项目区属辽河冲积平原,地表水有辽河、王河等河流,流经全乡境内,加之地势平坦低洼,地下水资源丰富,经过多年提取地下水经验可得出如下结论,项目区水资源既没有环境污染源,而且完全可保障项目区灌溉用水,并且有充分的余地。(3)项目区农业生产情况铁岭县双井子乡,辖16个行政村(范家窝棚、双井子、双树子、永收、泡东(宏伟)、高家店(刘家店)、丈沟子、陈家窝棚、李家窝棚、高家窝棚

33、、马圈子、王家窝棚、狼洞坨、黄羊泡(古洞坨)、桑墩子、黑鱼汀)。土地面积13048公顷,其中耕地10.5万亩,人口2.7万人。双井子乡农民对水稻生产技术熟练,有多年种植水稻的经验,适宜无公害水稻种植和生产。为了培育区域特色经济,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建立了无公害水稻商品粮生产基地。双井子乡清水新米的美誉闻名东北,远销全国各地,2010农民人均纯收入可达7910元。项目区内耕地面积7010公顷(10.5万亩),以种植水稻、玉米为主。水稻播种面积4000公顷(6万亩)、平均单产525公斤左右、总产量31500吨;玉米播种面积3010公顷(4.15万亩)、平均单产400公斤、总产量18000吨。目前,

34、该区种植水稻品种多、乱、杂,有富禾五、沈农209、454等多个品种,平均每亩单产500公斤以上。(4)项目区农田水利工程现状及农田电力设施状况项目区内农田水利工程设施有:排水支渠5条,15000延长米,机耕作业路9条12.0公里,有机电井446眼(4寸小管)。农田电力设施比较完整,所有机井大部分已完成油改电更新,降低了生产成本,减轻了劳动强度,增加了经济收入。仍有部分井使用柴油机抽水,主要原因是改电需要前期投入资金难以承受或因承包期短而不投入等造成。现有的农田水利工程大都是70年代大会战时期修建的,渠道淤积阻水严重,急需清淤治理,农田工程没有配套,排水渠没有涵洞,用时填平,排水时挖开,周而复始

35、造成渠道淤积,影响正常生产,作业路行车困难凹凸不平,急需改造。4建设规模及主要建设内容铁岭县新增粮食生产能力规划2011年田间工程建设规模为建设高产稳产水田2万亩,具体分布情况为:王家窝棚村0.7万亩,黑鱼汀村0.7万亩,狼洞坨0.6万亩。铁岭县新增粮食生产能力规划2011年田间工程建设主要建设内容为:斗渠衬砌88850m,配套井房303个(包括蓄水池),修排水涵15座,铺设田间作业路共计9000m,排水渠清淤8500m,排水渠衬砌1400m,土地平整0.32万亩。5 工程设计5.1土地平整工程项目区耕地总体平坦,有一部分需要进行土地平整,土地平整面积3200亩,土地平整平均厚度为0.1m,据

36、此进行计算,土地平整土方量为21.3万m3。土地平整全部采用机械施工,削高填低,无需进行土方调配。5.2农田水利工程5.2.1机电井工程项目区内水田均为井灌,根据近几年实际运行情况,现有机电井数量完全可以满足作物灌溉需要,不需要新增机电井。项目区内现有水源井均没有井房,电源及设备露天布设,不利于管理,同时影响设备的使用寿命,需要对项目区内的水源井配备井房,井房外设出水池。井房是供水控制、保护机泵、堆放工具及管理人员临时休息的场所,在项目区内每眼井修建1座井房。根据生产实践的需要,确定井房建筑面积为7.5m2,房屋为砖混结构,浆砌石基础,内外砖墙,外墙砂浆抹面,圈梁为钢筋砼结构,屋顶为坡顶彩钢瓦

37、结构。井房外地面标高为-0.3m,屋面地面标高为+0.00m,地面为C20细石混凝土地面。为了使入渠水流平顺,每个井房外均设出水池,出水池为砖砌结构,水泥砂浆抹面,出水池平面尺寸为0.61.0m。项目区共修建井房303座。图5-1井房平面图 图5-2 井房立面图图5-3井房剖面图表5-1 井房工程量表 项目土方开挖土方回填砼圈梁钢筋浆砌石砂浆抹面砂垫层彩钢瓦砼地面砖墙铁皮门铝合金窗单位m3m3m3tm3m2m3m2m3m3扇扇数量6371.82302.8145.43.641930.18056.8614.53461.575.752321.53033035.2.2渠道衬砌工程项目区内灌溉渠道均为一

38、级,斗渠现状为梯形渠道,底宽平均0.2m,深0.5m,渠道上开口宽度平均0.45m,多年运用情况表明,该断面完全满足灌溉供水要求,无需进行水利计算。为了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对斗渠进行砼衬砌,衬砌基本按照原断面尺寸进行,只是施工时做适当整形。由于受施工条件所限,衬砌型式采用预制U型砼槽,砼强度等级不低于C15。U形槽上口宽0.34m,深约0.3m。为了方便施工单块槽长采用0.5m。预制U型砼槽块与块之间接缝用沥青砂浆和三毡四油材料填塞。斗渠衬砌总长度88850m。图5-4 U型槽断面图为了便于管理,同时也结合农民的耕作习惯,渠道衬砌后,向田间灌水时不单独设置斗门,只是在预制U型槽时按田块数量预制一

39、定数量的预留放水孔的槽段,放水孔孔径0.2m,从放水孔接放水管。放水时放水管打开,不需要放水时将放水管进行封堵。表5-2 斗渠衬砌工程量表 项目土方开挖预制U型砼渠道预制砼放水管伸缩缝单位m3mmm2数量39008885013003998.255.2.3排水工程1、排水渠清淤工程灌区内主要种植水稻,项目区利用原有排水渠进行排水,但现状排水渠淤积严重,沟中杂草丛生,增加糙率,影响流速,导致排时间长,不能满足排水需要,所以应对排水渠进行清淤。现有排水渠设计底宽为1.0m,上口宽4.0m,沟深1m,边坡比为1:1.5。项目区排水干沟清淤长度为8.5km,清淤土方量为10285m3。2、排水渠衬砌工程

40、项目区内部分排水渠需要进行衬砌, 由于排水渠位于田间作业路边,施工方便,衬砌型式采用C15现浇混凝土板,板厚100mm,砼板下设10cm厚粗砂垫层。衬砌砼板顺坡方向长度1.8m整体浇筑,不需分缝,顺水流方向每2m设置一道伸缩缝,混凝土板分缝采用沥青木板条进行处理,伸缩缝宽度2cm。排水渠衬砌总长度1400m。图5-5 排水渠衬砌断面图图5-6 排水渠衬砌分缝示意图表5-3 排水衬砌工程量表项目整形土方开挖C15砼板伸缩缝单位m3m3m2数量18006726165.2.4排水涵工程当排水沟与农田作业路相交时,需设置排水涵管,以便排水穿过道路顺畅排泄。规划项目区共需设置排水涵15座,涵管为承插式预

41、制钢筋混凝土管,内径1.0m,壁厚60mm,每节长2.2m,设2节。每处排水涵管下设3个浆砌石支墩,墩深1.3m,二侧墩厚0.45m,中间墩厚0.6m。图5-7排水涵断面图图5-8 排水涵平面图表5-4 排水涵工程量表项目整形土方开挖土方回填预制砼管1000浆砌石墩砖墙砂浆抹面单位m3m3mm3m3m2数量118010236657.835.8293.75.3田间作业路设计项目区内共有9条田间作业路,总长12km。其中部分经过多年运用已经破坏,路面坑洼不平,晴天扬尘,雨天积水,车辆通行时剧烈颠簸,给农田作业带来困难。本次设计的田间作业路没有新开路线,均是对现有的作业路进行修整。结合项目区内道路的

42、实行情况,本次需要修建的作业路7条,共计长度9.0km。项目区内田间作业路路面宽4m,高出地面30cm,铺设15cm砂石路面,15cm砂路基。田间作业路两侧边沟底宽0.3m,深0.5m,边坡1:1。图5-9农田作业路断面图5.4工程量汇总表5-5 项目区主要工程量统计表序号项目单 位工程量一渠道衬砌1渠道整形土方m339002预制U型砼槽m888503伸缩缝m23998.254预制砼放水管m1300二排水沟衬砌1渠道整形土方m318002砼板C15m36723伸缩缝m2616三排水涵1土方开挖m311802土方回填m31023.613预制砼管1000mmm664浆砌石墩m357.85砖墙m33

43、5.86砂浆抹面m3293.7四井房1土方开挖m364502土方回填m324003砼圈梁m3145.44素砼地面m375.755浆砌石基础m31930.16砖墙m32321.57砂浆抹面m28056.88白砂基础m3614.59钢筋t3.6410彩钢瓦m23461.511铁皮门扇30312铝合金窗扇303五田间作业路(砂石路)km9.0六清淤m315427.5七土地平整m32134406 环境保护与安全生产6.1项目建设对环境影响本项目是为建设高产稳产水田配套的农田水利工程项目,工程的主要内容包括土地平整、渠道清淤、渠道衬砌、配套井房、排水涵及田间作业路。项目的建设和生产过程中无工业污染物产生

44、,对水质的影响主要是项目实施后农业生产期间的农田排水。由于农业生产施用农药、化肥,部分未被利用的农药、化肥等残留物随农田排水进入水体。工程实施后,农田排水中污染物排放量随着灌区面积的增加而有所增加,但是农田排水基本上都在丰水期,届时地表水水量充沛,水体自净能力强,进入河道的污染物被不同程度地稀释,对河道水质仅有轻微影响。施工过程中,施工机械滴漏的油料将污染附近的土壤,施工产生的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将污染下游河道的水质;正常气象条件下,施工及公路运输产生的粉尘、飘尘及排放的尾气对区域大气质量影响不大;施工噪声将对施工人员及附近居民产生一定的影响,施工运输车辆噪声影响范围是道路两侧20米;料场取土施工破坏地表植被,如果处理不当,易产生水土流失。由于项目区种植作物品种单一,全部为水稻,加重了土壤养分的单一消耗,不仅会降低土壤有机质含量,而且会使土壤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