郴州市文史工作中长期规划纲要(2015—2030年).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1963345 上传时间:2022-12-28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5.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郴州市文史工作中长期规划纲要(2015—2030年).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郴州市文史工作中长期规划纲要(2015—2030年).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郴州市文史工作中长期规划纲要(2015—2030年).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郴州市文史工作中长期规划纲要(2015—2030年).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郴州市文史工作中长期规划纲要(2015—2030年).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郴州市文史工作中长期规划纲要(2015—2030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郴州市文史工作中长期规划纲要(2015—2030年).docx(1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郴州市文史工作中长期规划纲要(20152030年)文史工作包括文史资料的挖掘、征集、整理、研究、宣传、出版和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发展与利用,是一项保护历史文脉、传承人文精神、促进文化建设和社会发展、提升文化软实力的系统工程。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市委、市政府深入实施“文化强市”战略,积极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郴州市文史工作迎来了重大机遇。为统筹推进全市文史工作,形成“大文史”工作格局,整合文史研究力量,推动全市文史工作健康快速发展,特制定本规划纲要。一、指导思想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认真贯彻中共中央会议精神,以全面推进郴州文史工作科学发展为主题,以收集整理文献资料、开展郴州历史

2、文化研究、保护历史文化遗存、传承优秀历史文化、服务郴州经济社会发展为主线,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大力开展文史资政、团结育人活动,推进“文化强市”战略实施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建设,为郴州社会进步、经济发展、政治建设、文化繁荣、构建生态文明注入强劲的精神动力。二、总体目标加强郴州历史文化保护、研究、传承、利用,提升全市文史工作科学化水平,全面开展文史工作“五个一工程”建设(抢救保护一批珍贵历史文化遗产,收集整理出版一批文史研究重要文献,编写一套通俗文史知识普及读物,形成一批优秀资政成果,建设一支高素质文史工作队伍),努力把郴州建设成文史大市、文化强市。三、基本原则(一)实事求是,遵循学术研究规律

3、。以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和乐于奉献的敬业精神,收集文史资料,组织文史研究,挖掘文化内涵,保护历史文脉,运用研究成果,普及文史知识。(二)搭建平台,统筹推进文史工作。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最大限度地整合社会资源,特别是党史地志部门、文博单位、大专院校、历史文化研究团体和新闻媒体等资源,充分发挥政协文史工作大联合大协作优势,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并通过长远规划、分步实施、突出重点、点面结合,统筹推进全市文史工作科学发展。(三)以史鉴今,服务郴州科学发展。围绕“文化强市”战略和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深入挖掘郴州地域历史文化,积极开展历史文化咨询、调研和普及等工作,致力为郴州特色

4、人文旅游、传统文化教育、先进文化建设、城市建设等提供咨询服务,为郴州经济社会发展、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提供文史支撑。四、主要任务(一)加强文化遗产保护1 .加强文物保护工作。文物是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做好文物保护工作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一是加强文物资源保护。进一步推进全市文物资源的调查、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现状调研和可移动文物普查,并加强数据库管理系统建设。对各级文物保护单位,依法划定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作出标志说明,建立记录档案,聘请专人或设立专门机构进行管理。加强工程建设中文物保护,凡在文物埋藏区范围内的建设工程或文物埋藏区范围以外的大型建设工程,应当依法事先向文物行政部门申请考古调查

5、、勘探。文物行政部门应安排专门力量对可能埋藏文物的地方进行考古调查、勘探,与建设单位共同做好埋藏文物的保护工作。二是加强文物安全和文物行政执法。建立健全文物安全工作体制机制,完善文物安全责任体系和防控体系,夯实文物安全基础条件,落实安全责任,加强文物安全巡查和行政执法,严厉打击文物违法犯罪行为。三是加强馆藏文物管理和文物市场监管。按照馆藏文物级别,逐一建立档案,实行分类分级保管。对不具备收藏珍贵文物条件单位现存的文物,经市文物主管部门批准,可交指定的收藏单位代管。严格实行文物市场行政许可制度,对文物市场定期进行专项检查,坚决依法取缔文物非法经营场所,打击各类文物违法犯罪行为。四是加强文物抢救维

6、修。重点加强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保护,编制保护规划及维修方案,分轻重缓急进行修缮。涉及文物拆迁的重大项目建设和文物项目恢复重建工程应组织文史专家咨询论证,正确处理好建设与保护的关系。五是加强文博基础设施建设,发展专题博物馆和民办博物馆,加强文物征集、研究、陈列展示工作,充分展示郴州悠久历史文化,发挥博物馆、纪念馆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作用。六是加强历史文化名城和传统村落的保护,留住城市历史记忆,留住乡愁。七是加强文物利用。在有效保护的基础上,合理利用文物资源,深入研究挖掘文化内涵,打造文化品牌,将文物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充分发挥文物资源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独特作用。2 .加强对全

7、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族人民世代相承,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既是历史发展的见证,又是珍贵的文化资源。我市广大人民群众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郴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指导方针,切实做好保护和传承工作。一是深入挖掘、整理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成果。在第一次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基础上,进一步调查、挖掘、认定、记录、整理郴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全面了解和掌握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种类、数量、分布、生存环境、保护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档案数据库,出版郴州非物质文化

8、遗产系列丛书以及郴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分布地图集和郴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集。二是健全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体系。不断扩充和优化国家、省、市、县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退出机制。研究制定郴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管理办法。三是健全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认定和管理机制,扩充和优化传承人队伍,通过建立传承基地(传习所)、资金扶持、等措施,鼓励传承人开展传承传播活动,培养后继人才。四是鼓励和支持合理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当代社会、融入生产生活,增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命力和活力。(二)加强文史资料收集整理出版1 .扩大文史资料收集的范围。坚

9、持全方位、多领域收集和整理各种地方文史资料,确保其完整性和系统性。范围是:(1)地方史志:包括市志、县志、乡镇志、村志、部门行业志、地名录、地图、文史资料等;(2)人士著述:包括原籍郴州或曾在郴州任职、居住的各个时代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人士著述、声像资料、生平传记、字画、手稿等;(3)地方资料:各机关、团体、学校、企事业单位及个人公开或内部发行的书籍、报刊、论文、汇编本等出版物;(4)革命文献:包括郴州市各个历史时期的革命文献;(5)家谱族谱:各乡镇、村、家族或个人编印的家谱、各类纪念册等资料;(6)非图书资料:反映郴州各个时期的各种图片、音像、书画等资料;(7)古籍图书:19年以前出版的线装书。

10、加强对分散于各类书籍中的地方文史资料的收集,包括对国外文献中有关郴州资料的收集和散落民间文史资料的收集。2 .加大文史资料征集工作力度。一是完善地方文史资料征集工作网络。在本区域内建立地方文史资料的征集网络与队伍,充分利用社会力量,使地方文史资料丰富、完整、可持续。在市、县两级图书馆设置地方文献工作岗位,各乡镇(街道)落实人员开展文史资料征集工作,确保地方文史资料征集工作有序开展。二是发挥政协文史工作优势。发挥政协文史委的平台作用和委员的主体作用,进一步加强与社会各界的协作,调动、鼓励和引导社会各界人士广泛参与文史资料的收集工作。三是创新文史征集工作方法。研究和借鉴国内外口述史学和网上征集的经

11、验,在史料征集中充分利用录音、录像、电脑、网络等现代技术手段,提高文史资料征集的效率和质量。3 .努力提高地方文史资料的组织和利用水平。一是提升地方文史资料的组织水平。市、县市区图书馆应建立地方文献专藏,设立专库或专架,组织力量编制地方文献目录,积极参与全市地方文献联合目录、联合数据库的建设。二是提升地方文献的利用水平与效益。建立开放、便利的读者服务制度,开展基本的文献服务项目;建立适用的书目查询系统,配备基本服务设施等。利用各种媒体多种形式宣传地方文献工作,开展多层次的文献推广活动。着力加强地方文献资料的整理和研究,为郴州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发展服务。(S)推进郴州历史文化研究郴州历史文化厚重,

12、按历史时期划分,重点包括史前文化、远古文化、古代文化和近现代文化。其研究重点着重以重要历史事件、人物和珍贵历史遗存为线索,突出重点,点面结合。1 .研究郴州重要历史事件。重点研究:(1)炎帝神农在郴州;(2)舜帝南巡;(3)楚秦苍梧郡;(4)义帝都郴;(5)南岭要冲、湘粤古道与族群迁徙;(6)桂阳郡;(7)汉唐宋代郴州瑶汉起义事件;(8)郴州天地会;(9)太平天国攻占郴州;(IO)辛亥革命与郴州;(11)湘南起义;(12)红军长征过境郴州;(13)深化苏区县历史资料研究。2 .研究郴州重要历史人物。重点研究:(1)传说人物:炎帝神农等传说人物;(2)历史人物:义帝、蔡伦、周敦颐、韩愈、柳宗元、

13、刘禹锡等,宋明本土人人才崛起现象(兵部尚书印金、户部尚书邓庠、两广总督朱英、吏部左侍郎何孟春等)、历代地方官员或地方名人(汉代郴州太守胡腾、唐代郴州刺史杨於陵、宋代郴州知军阮阅、清代郴州知州胡星、金蓉镜等);(3)近代人物:太平天国时期的焦洪、焦亮以及辛亥革命元老李国柱、程子楷等;(4)现代人物:五四运动人物(邓中夏、廖书仓、曾中生等)、郴籍开国将军及著名党史人物(黄克诚、萧克、邓华、朱良才、李涛、曾希圣、张际春、曾志、陈光、邓力群等);(5)宗教人物:苏耽、寿佛等。3 .研究郴州重要物质文化遗产。重点研究:(1)史前遗址;(2)春秋战国时期历史文化遗存;(3)汉代以来重要文物(郴州市苏仙桥出

14、土晋简等);(4)郴州古堡群;(5)湘粤古道;(6)苏仙岭、侍郎坦等摩崖石刻;(7)汝城古祠堂;(8)湘南古民居;(9)郴州古戏台;(10)湘南起义等红色革命旧址和遗迹。4 .研究郴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重点研究:(1)湘昆、桂阳湘剧及各县市区花鼓、花灯、祁剧等地方剧种;(2)汝城香火龙及各地“龙”舞、“狮”舞;(3)嘉禾民歌、宜章夜故事、安仁赶分社及各地相关民俗活动;(4)临武傩文化;(5)湘南石雕、木雕、安仁米塑、大布江拼布绣、兴宁刺绣等传统技艺类手工文化等。5 .研究郴州社会发展史。重点研究:(1)旅游:重点研究郴州宋至清历代传承的“八景文化”;(2)矿业:重点研究自汉以来郴州矿业发展历史;

15、(3)医药:重点研究郴州远古“神农尝百草”“春秋薪邑”“苏耽橘井”“桂生桂阳”“药都安仁”等历史;(4)教育:重点研究自汉以来郴州教育史,理清郴州教育与宋明时期人才崛起的关联与脉络;(5)姓氏:重点研究有历史记载以来历代人口与王朝兴衰的关系,绘制郴州姓氏迁徙图;(6)语言:收集、整理各地方言,进行方言古韵研究;(7)民族:重点研究本地世居少数民族源流、迁徙;(8)经济:重点研究有历史记载以来郴州历代工业、农业、服务业发展状况及政府经济政策;(9)水利:重点研究水利基础设施遗存;(10)文学艺术;(11)体育:重点研究郴州体育史及女排夺取五连冠在郴训练各种资料;(12)饮食:重点研究郴州饮食文化

16、发展历史。6 .研究郴州城市发展史。着重对郴州城市各时期城市形制、城市化演进历程进行梳理,界定各个时期城垣、街道、河流和标志性建筑等。除上述所列举的研究内容外,还可根据社会文化发展的需要,增设新的招标课题、委托课题、自报课题等。(四)促进历史文化研究成果的转化1 .服务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建设和旅游业发展。一是组织专门力量研究和出版郴州历史文化“永乐大典”和“四库全书”等一批高质量的文史专著,增强郴州历史文化的厚重感,丰富郴州历史文化底蕴。二是组织文史专家学者以咨询讨论等形式,参与郴州历史文化工程的规划和建设,打造郴州特色的历史人文景点。三是组织开展调研视察,积极为郴州历史文化遗存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17、的保护、开发和利用集智聚力。2 .服务革命老区建设和区域协调发展。一是加强湘南起义背景下的郴州革命史料的收集、整理和研究,为郴州争取国家对革命老区发展的扶持政策、推动郴州进入国家对原中央苏区政策扶持范围提供及时和极具说服力的历史佐证。二是加强市县两级文史工作合作,积极支持有条件的县市区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3 依托文化遗产优势资源争资立项。围绕湘南起义旧址、郴州古堡群等优势资源的保护利用,向国家和省里争资立项,推动郴州红色旅游、古堡群旅游等特色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4 .普及人文知识。邀请知名学者和本地史学专家开展专题讲座,传播历史文化知识。编辑具有较高水准、通俗易懂的郴州文史知识系列普及读物,

18、促进郴州历史文化的宣传普及,提升市民的历史文化素养。为编辑乡土教材提供咨询服务,激发市民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热情。5 .弘扬人文精神。结合郴州各个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人物,挖掘整理极具郴州烙印和时代特征的人文精神。大力弘扬神农作耒和蔡伦造纸“敢为天下先”的创新精神、周敦颐著太极图说的科学精神、中国女排五连冠的拼搏精神等,促进市民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五)创新拓展文史工作平台1 .拓展文史研究、展示、宣传平台。利用文史研究平台,一是设立相应的研究学会,依托社会力量加强文史资料的收集、整理和研究工作。二是筹建郴州文史馆,收藏展出各种文史类文物。三是将郴州民间文化改版升级为人文湘南刊物,

19、扩大郴州文史的社会影响。四是发挥网络宣传平台优势,加强文史工作宣传交流。2 .创新文史工作投融资发展平台。由政府主导,将文史工作经费列入市财政预算,通过课题招标、课题委托和课题申报等形式,支持文史资料的收集整理、专题研究、出版专著和历史文化项目的保护与策划。由政府专项资金引导,建立郴州市文史基金,用于文史资料的收集整理、研究和文化遗产的保护、开发、利用以及对优秀学术成果的奖励和优秀出版物的资助。围绕郴州湘南起义文物的研究、保护和利用以及郴州古堡群文化的保护与开发等优势文史资源,向国家和省争资立项。鼓励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各界人士捐资,在法律法规范围内积极通过税费减免等优惠政策招商引资,引导社会力量

20、投入文化产业。3 .打造存史资政、团结育人平台。一是开办郴州历史文化讲坛,邀请知名学者和本土专家宣讲郴州历史文化,普及文史知识,弘扬人文精神。二是成立文史专家资政智库,每年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开展文史专题调研,形成专题调研报告,对全市的历史文化项目组织咨询论证。三是发挥文史工作团结联谊的作用,宣传推介郴州历史文化,提升郴州的影响力和美誉度。四是创办郴州文史网站,为全市各行各业和社会各界提供历史文化咨询服务。五、保障措施(一)加强领导。一是成立郴州市文史工作领导小组。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任顾问,市政协主要领导任组长,市委分管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常委任常务副组长,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分管领

21、导任副组长,相关部门和单位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负责对全市文史工作的组织、领导、协调和服务。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政协文史委,由办公室负责文史工作的日常工作,统筹推进郴州市文史工作中长期规划纲要(20152030年)的实施。二是出台加强全市文史工作“五个一”工程建设的专门文件和配套的财政专项安排,统筹推进文史工作健康快速发展。(二)增加经费投入。经费投入是支撑我市文史工作和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开展的重要保障。要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集文史工作经费的机制,将文史工作和文化遗产保护经费列入财政预算。(三)加强队伍建设。一是配备专业对口、业务精湛、热爱文史的优秀人才从事我市文史工作,建设

22、一支业务能力精、奉献意识强的文史工作干部队伍。二是通过电视专题、报刊杂志、网络论坛进行广泛宣传,开展“文史进课堂”和民间文史考察活动,培育文史兴趣团体。三是争取在湘南学院开设文史专业,并与国内有相关专业的大学合作,定向培养文史专业人才。四是建立人才引进机制,重视和支持郴州市文史研究会的人才队伍建设,以多种形式鼓励社会各界优秀人才参与历史文化研究。(四)拓展合作交流。一是加强与国家、省文史部门的联系,在课题立项、史料共享、工作互动上得到更多支持。二是加强与省内外学术机构和专家学者的课题合作交流力度,优化研究力量,提升研究水平,扩大学术影响。三是加强与大专院校、影视公司、媒体等的合作,努力通过论文

23、、专著、历史影片、大型活动来扩大文史工作成果。四是围绕“神农文化”“义帝文化”“红色文化”“临武傩文化”“寿文化”“昆曲戏剧文化”等独具郴州特色的历史文化举办具有国际国内影响的学术研讨会或文化节活动,扩大郴州的国际国内影响。(五)创新工作机制。一是建立课题招标、课题委托、课题申报制度。鼓励国内外学术研究机构、专家学者参与我市文史研究课题招标,或受我市委托开展文史研究,或向我市自主申报研究课题,提升我市文史研究工作水平。二是建立考评和奖励机制。经过审核、考评,开展评选郴州文化名人活动。由市政府任命一批文史研究员;每两年开展一次郴州市文史研究优秀成果评选活动;对研究和宣传郴州历史文化的出版物,适当

24、补贴出版费用。三是建立存史长效机制。建立收档存史机制,规定凡属本市出版物的,著作权人须向本市档案馆、图书馆送两册(套)以上图书作为地方文献资料保存。各部门每年编撰执政纪事并归档保存,对熟悉郴州历史的老人进行录音、录像采访,并对声像资料归档保存,定期向档案馆移交;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机制,避免非物质文化遗产失传。四是建立成果利用机制。建立文史成果咨询利用机制和政府文化项目文史专家论证制度,鼓励学者为争取国家老区政策、制定城市发展规划、地名及景观命名、建筑风格及格局确定、编写乡土教材、对外宣传提供咨询服务。五是建立文史文物保护机制。加大对知识产权保护法文物保护法城乡规划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的宣传力度,整合执法力量,对历史文化遗产实行多层次保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