伸展构造与变质核杂岩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967612 上传时间:2022-12-28 格式:PPT 页数:49 大小:5.5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伸展构造与变质核杂岩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伸展构造与变质核杂岩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伸展构造与变质核杂岩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伸展构造与变质核杂岩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伸展构造与变质核杂岩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伸展构造与变质核杂岩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伸展构造与变质核杂岩课件.ppt(4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八章 伸展构造与变质核杂岩,第八章 伸展构造与变质核杂岩,伸展构造是在岩石圈拉伸变薄过程中形成的构造组合型式。伸展构造与挤压构造是全球构造中最为醒目的两大构造型式,具有同样重要的意义,它们在时间和空间上有密切关系。广义的伸展构造包括地堑和地垒、断陷盆地、裂谷、拉分盆地等。,伸展构造,伸展构造是在岩石圈拉伸变薄过程中形成的构造组合型式。伸展构造,研究进展与现状,自70年代末Davis等在北美盆岭区(Basin and Range province)确立大型伸展构造以来,造山带伸展构造引起了地质界的极大关注并形成了一个研究热点。 过去公认的高角度正断层构成裂堑式伸展构造只是局部的特殊地区,而大多

2、数伸展构造则是以上陡下缓的铲形(listric)低角度正断层(low-angle normal fault)和拆离断层(detachment fault)为特征。,研究进展与现状,伸展构造主要发育于造山带:就全球范围而言,造山带是伸展构造发育的主要地区。因为造山带具有较厚的地壳和较大的重力势能差以及较低的抗拉强度和构造不连续性,并且下部热活动又比较强烈。这可能也是洋盆多次开合于同一位置的重要原因之一。全球不同地区不同时代的造山带几乎都发育伸展构造,南非太古代巴比顿花岗绿岩带,欧洲加里东和海西造山带,北美科迪勒拉,欧亚特提斯喜马拉雅造山带,中国天山兴蒙、昆仑山、祁连山、太行山、燕山、秦岭、大别山

3、等。,伸展构造主要发育于造山带:就全球范围而言,造山带是伸展构造发,造山带伸展构造具有多阶段性和多样性:既有同造山期的伸展构造,也有造山期后的伸展构造;既有平行于造山带的伸展,也有垂至于造山带的伸展。伸展构造发育的机制也各不相同。造山带的夷平作用:以往认为造山带的夷平作用主要是剥蚀,研究发现,伸展构造造成的构造剥蚀更为重要,甚至起主导作用。,造山带伸展构造具有多阶段性和多样性:既有同造山期的伸展构造,,伸展构造与岩浆活动密切相关:岩浆活动既可以是伸展构造的起因和促成因素,也可以是伸展构造的产物。标志着造山旋回的结束:造山后的区域性伸展构造运动标志着一个造山旋回的结束,进一步发展可作为下一构造旋

4、回的开端。造山带伸展构造是造山带地壳演化,乃至岩石圈演化的重要阶段,对此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伸展构造与岩浆活动密切相关:岩浆活动既可以是伸展构造的起因和,几 何 模 式,B. Wernicke和B.C. Burchfiel (1982)根据断层面几何形态和位移特点将正断层分为两大类,即非旋转的高角度正断层和旋转的低角度拆离断层。一 多米诺式正断作用(Domino-style normal faulting) 平面状正断层旋转逐渐变缓,并且在老的多米诺断层系统固定之后,又发育一组新的多米诺断层系;形成拉伸盆地。 原来水平的地层发生旋转逐渐变陡。断层旋转,地层也旋转。,几 何 模 式,伸展构造与

5、变质核杂岩课件,二 铲形正断作用(Listric normal faulting): 断层面呈凹面向上的铲形,伴随由坍塌(collapse)引起的反向牵引(reverse drag).,二 铲形正断作用(Listric normal faulti,三 叠瓦式铲形正断作用(Imbricate listric normalfaulting): 一系列铲形正断层呈叠瓦式产出,同样具有反牵引。,三 叠瓦式铲形正断作用(Imbricate listric,四 铲形正断作用限定的平面正断层(listric normalfaulting bounding a family of planar normal

6、faults):铲形正断作用控制的多米诺式正断层。,四 铲形正断作用限定的平面正断层(listric norma,力学模式,大陆伸展构造发育的三种模式Lister (1986)概括出了大陆伸展构造发育的三中模式,即纯剪切模式、简单剪切模式、分层剪切或滑动模式。,力学模式大陆伸展构造发育的三种模式,伸展构造发育的位置,地幔物质上涌地区,即洋中脊和大陆裂谷区;活动大陆边缘,即弧后扩展区;挤压应力减小或消失的大陆或地体边界,即造山带。造山作用使地壳增厚和垂向压力增大,加之水平挤压力的减小甚至消失以及下部物质上涌和拆沉作用导致应力三主轴的转换,从而产生水平拉伸应力场。,伸展构造发育的位置地幔物质上涌地

7、区,即洋中脊和大陆裂谷区;,控制因素,两个主控因素:板块运动和地球内部物质运移所造成的应力场;岩石圈的强度。前者是关键。由此决定了伸展构造发育的位置。岩石圈的强度特性:实验和理论计算表明,岩石圈的抗拉强度是圈内单个层强度的垂向积分,主要受地热梯度、物质组分和地壳厚度的影响,其中地壳厚度是关键。岩石圈变形由石英(上地壳)、长石(下地壳)、橄榄石(上地幔)三个层次的蠕变机制构成,所以其抗拉强度自上而下增强。,控制因素两个主控因素:板块运动和地球内部物质运移所造成的应力,岩石圈强度影响因素:1.物质构成 石英质长石橄榄石强度增强;2. 地热梯度 地热梯度增高岩石圈塑性软弱层增厚,能干区域上移,整体抗

8、拉强度降低,应力集中于强度低的上部岩石圈使之破裂形成伸展构造;3. 地壳厚度 地壳增厚同样使岩石圈能干区域上移,抗拉强度降低。,岩石圈强度影响因素:,造山带的强度特点,地热梯度高 俯冲板片拆沉、热的软流物质补充于造山带根部形成热穹隆以及热对流夷平作用等造成地热梯度升高;岩石圈厚度大 造山作用大大增加了地壳特别是上地壳的厚度。此外,造山带本身为一构造薄弱带,具有构造不连续性。造山带抗拉强度最弱 是发育伸展构造的有利位置,从而决定了造山带伸展构造发育的普遍性。,造山带的强度特点,造山带伸展构造发育的阶段性,根据伸展构造与造山作用之间的时间关系可分为:同造山伸展构造 伸展构造与造山作用同期形成,以造

9、山挤压导致的侧向挤出和逃逸为主要形式,伸展方向多与造山带平行。持续时间与造山作用时间一致,可发生于造山过程的各阶段,并可造成地壳减薄和深部物质的隆升,形成伸展构造和变质核杂岩等。可能产生高压变质与伸展构造伴生现象。,造山带伸展构造发育的阶段性根据伸展构造与造山作用之间的时间关,造山后伸展构造 发生于碰撞挤压作用减弱或消失后,增厚的造山带楔体在重力势能差、拆沉作用以及其它因素影响下形成大规模伸展构造,这类伸展构造更为普遍。其伸展方向总体与造山带垂直,造成地壳减薄和中下地壳抬升,形成拆离断层和变质核杂岩。持续时间一般30 Ma,主要集中于前10Ma。由于下部热作用和构造剥蚀,使该阶段伸展构造处于高

10、温低压环境。,造山后伸展构造 发生于碰撞挤压作用减弱或消失后,增厚的造山带,拆 沉 作 用,拆沉作用(delamination):大陆岩石圈地幔由于较软流圈温度低、密度大,从而产生重力不稳,如有合适条件,岩石圈地幔将沉陷入软流圈中,并使岩石圈减薄;Houseman等认为岩石圈减薄是对流的结果,由于密度较大的岩石圈地幔覆于密度较小的软流圈地幔之上造成对流,导致岩石圈地幔沉入软流圈中。这种造成岩石圈地幔沉入软流圈中的作用即为拆沉作用。理论计算证明,岩石圈根带的拆沉作用可以产生水平方向的张性差异应力50100MPa,足以驱动大规模伸展构造的发育。Ranalli(1997)认为岩石圈拆沉作用是造山带构

11、造演化的主要动力学过程,可导致由挤压体制向伸展体制转换。,拆 沉 作 用拆沉作用(delamination):大陆岩石,造山带大陆岩石圈拆沉作用机制,深部机制:造山带根带由于拆沉作用或对流夷平作用而逐渐消失(去根作用),导致造山带的浮力反弹。去根作用和热软流物质的补充在造山带下形成热穹隆,同时使地壳产生广泛的部分熔融,形成岩浆上涌,进一步增加反弹效应。导致造山带拉伸应力场。,造山带大陆岩石圈拆沉作用机制深部机制:造山带根带由于拆沉作,上部机制:1. 造山带与周围相比存在较陡的压力梯度和较大的势能差,使造山带楔体有发生重力扩散以达到与周围平衡的趋势;2. 水平挤压应力的减小和消失,使增厚产生的巨

12、大垂向压力成为主压应力,形成有利于重力扩散的应力场;3. 造山带中普遍发育的低角度逆冲断层极易活化形成拆离断层。,上部机制:,在垂向压力梯度和重力势能差的作用下,在深部和壳内各种因素的影响下,造山后发生大规模伸展构造运动,使地壳减薄,下部物质隆升。,在垂向压力梯度和重力势能差的作用下,在深部和壳内各种因素的影,伸展构造区地壳结构模式,脆性拆离韧性剪切岩墙群,伸展构造区地壳结构模式脆性拆离,变质核杂岩和拆离断层,变质核杂岩(metamorphic core complex)和拆离断层(detachment faults)是造山带伸展构造的特征产物。变质核杂岩Davis (1977)首先提出了变质

13、核杂岩概念;Coney (1980)给出定义“一组近圆形或椭圆形的由强烈变形的变质岩石和深成岩组成的分散孤立的穹状隆起,上覆以断层分割并远距离滑移的未变质盖层岩石”;Sefert (1987) 进一步定义为“近圆形或椭圆形,由强烈变形变质的岩石以及侵入其中的岩体组成,其上为变形变质程度较轻的岩石覆盖,或者被覆以拆离并远距离运移的岩石”。,变质核杂岩和拆离断层变质核杂岩(metamorphic c,变质核杂岩的特征,1. 空间上呈穹隆状或长垣状孤立隆起,通常具有一翼陡一翼缓的特征;2. 由深部隆升的中、下地壳古老的中深变质岩组成,常见晚期的中酸性岩浆侵入体;3. 核杂岩顶部和周缘为以糜棱岩状岩石

14、为特征的韧性剪切带,糜棱岩带的顶部被拆离断层切割,使早期的糜棱岩发生脆性变形;,变质核杂岩的特征1. 空间上呈穹隆状或长垣状孤立隆起,通常具,4. 拆离断层上盘为变形变质较轻的上地壳岩石,以脆性变形为主;5. 上盘的脆性伸展方向、拆离断层的滑动方向、下盘糜棱岩的运动方向具有一致性,反映了统一的运动方式。,4. 拆离断层上盘为变形变质较轻的上地壳岩石,以脆性变形为主,变质核杂岩形成的构造背景,(1)大洋板块俯冲后期的大陆边缘弧内背景及弧后背景。典型的科迪勒拉变质核杂岩带位于北美克拉通西缘的大陆斜坡深部。宽8001600 km的科迪勒拉造山带是中生代古新世太平洋板块的俯冲增生与地体拼贴带或挤压推复

15、带。当20 Ma左右SanAndreas断层发生右旋走滑时,该区开始伸展。盆岭省位于内华达州的Las Vegas,是一个受制于黄石地幔柱的新近纪伸展构造区(Hill et al.,1992;Parsons et al.,1994),拉张高峰发生在1015 Ma,速率2030 mm/a (Wernicke et al.,1988),为内部浮力和外部重力势能联合作用的结果(Jones et al.,1996)。我国则有扬子板块西缘的江浪及丹巴变质核杂岩(宋鸿林,1995;Yan Danping et al.,2003a)、内蒙古亚干变质核杂岩(郑亚东和张青,1993;郑亚东,1999a)等。,变质

16、核杂岩形成的构造背景(1)大洋板块俯冲后期的大陆边缘弧内,(2)陆陆碰撞带构造背景。如东阿尔卑斯的中新世变质核杂岩(Ratschbacher et al.,1991)等。(3)与雁行状板内走滑断层系相关的走滑伸展区。如加州死谷的黑山上新世全新世变质核杂岩(Davis和郑亚东,2002)。(4)海底扩张裂谷系向陆缘扩张部位。如DEn-trecasteaux岛变质核杂岩(Hill et al.,1992)。(5)板内伸展区。如云蒙山变质核杂岩(ZhengYadong et al.,1988,1989; Davis et al.,1988)、中条山变质核杂岩(傅昭仁,1992)、武功山变质核杂岩(F

17、aure et al., 1996;舒良树等, 1998; Wang Dezi et al.,2001;楼法生等,2002a)等。,伸展构造与变质核杂岩课件,拆 离 断 层,拆离断层(detachment fault) 最早由Pierce于1963年提出,当时是指叠瓦状逆冲断层的底板断层,即滑脱面。Davis 1980年将其应用于伸展构造,定义为“结晶变质基底杂岩与上覆沉积盖层之间的大型低角度正断层或伸展断层”。即分割变质核杂岩与上盘岩石的并将这两种构造层次相差很大的岩石单元叠置于一起的大规模低角度正断层。拆离断层是伸展构造区一种平缓产出的铲状大型正断层。并且往往伴生变质核杂岩体。一般产出于基

18、底与盖层之间。其上为拆离上盘,其下为拆离下盘。上拆离盘是一套浅层次的正断层组合,下拆离盘为变质核杂岩(体)。其特征是水平拉伸,分层正向剪切 a-拆离作用的开始,沿拆离带形成糜棱岩; b-拆离断层引发低角度正断层; c-下盘向上拱弯; d-下盘高处变质核杂岩构造形成,拆 离 断 层拆离断层(detachment fault),拆离断层的特征,1.将年轻的变质变形程度轻微的浅构造层次岩石叠置于强烈变质变形的深构造层次岩石之上;2. 规模巨大,一般具有区域性;3. 位移量大,可达数10km;4. 上盘以一期或多期正断层形式伸展,这些正断层呈铲状或多米诺状,向下并入拆离断层;5. 拆离断层具有特征的构

19、造岩系,即糜棱岩、绿泥石化角砾岩(含假熔岩)、断层角砾和断层泥。它们自下而上顺序产出,向上变新并且发生后者对前者的叠加,各类构造岩的发育厚度也依次变薄。,拆离断层的特征1.将年轻的变质变形程度轻微的浅构造层次岩石叠,Davis和Lister (1988)认为,拆离断层置根于中地壳,其前缘或分支断层向高构造层位扩展并切出地表。在核杂岩隆升过程中,拆离断层某点所处的构造层次逐渐升高,断层带随之变窄,后期形成的浅层次构造叠加于先期形成的深层次构造之上,形成变质核杂岩特有的拆离断层边界。沿拆离断层的不同构造层次,自下而上分别形成糜棱岩状岩石、绿泥石化角砾岩、微角砾岩和假熔岩、断层角砾和断层泥。,Dav

20、is和Lister (1988)认为,拆离断层置根于中,岩浆作用与伸展作用的关系,在造山带伸展构造成因机制方面,岩浆作用与伸展构造的关系一直为众多地质学家所关注,其中何者为主动因素和伸展作用过程中岩浆的生成规模存在较大争议,因此,岩浆侵入作用与变质核杂岩以及伸展构造的关系成为一个比较前沿的研究课题。,岩浆作用与伸展作用的关系在造山带伸展构造成因机制方面,岩浆作,两种观点:岩浆作用是伸展作用的结果;伸展构造是岩浆作用诱发形成的。目前的总体认识:区域的水平拉伸应力场为伸展构造和岩浆作用提供了条件,但未必是先决条件,也不一定是伸展构造发育的直接原因,而岩浆作用则更可能是伸展构造的必要因素,并且可能是

21、产生拉伸应力场的原因之一。认识趋势:以前倾向于伸展构造为主导,但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岩浆侵位在变质核杂岩的形成过程中起着决定作用。,两种观点:,确定岩浆作用与伸展作用何者为主动的方法有三种:1. 时间顺序,即何者在先即为主动;2. 岩浆岩的岩性和岩石地球化学;3. 岩石有限应变测量。,确定岩浆作用与伸展作用何者为主动的方法有三种:,一 伸展作用导致岩浆的产生伸展断层早于岩浆的形成;或两者同时形成,但岩浆活动受控于伸展构造。北美西部岩石圈伸展断层早于岩浆作用,Hooperet al.(1995)和Brooks et al. (1995)认为是伸展作用岩石圈地幔减压部分熔融所致;美国内华达东南部的伸

22、展作用与岩浆活动同时发生,但前者控制后者,Scott et al. (1995)提出岩浆形成于岩石圈韧性伸展,即岩石圈韧性伸展是软流圈上涌,导致地幔和地壳的部分熔融。,一 伸展作用导致岩浆的产生,二 岩浆作用是伸展构造的诱因主要论点:造山带根带的拆沉作用和热对流夷平作用在地壳均衡反弹的同时,热松弛和热物质补充形成大规模重熔,重熔物质的上升进一步加强浮力反弹,加之侵位侧向应力,形成拉伸应力场(Vissers et al., 1993; Platt et al., 1993).合理解释:在各种因素导致的拉伸应力场作用下,岩石圈地幔和地壳通过减压或深部热活动发生部分熔融而形成岩浆,岩浆的上涌和对地壳

23、的弱化作用触发伸展构造的发生。,二 岩浆作用是伸展构造的诱因,岩浆来源:地幔楔、软流圈、地壳地幔楔 富集的地幔楔可能是最主要的岩浆来源。北美盆岭区岩浆地球化学分析表明,与伸展构造有关的基性岩来源于伸展期岩石圈地幔的减压部分熔融,因大离子亲石元素(LIL)极度富集、高场强元素(HFSE,小半径的高电荷离子的元素,包括REE、Sc、Y、Th、U、Pb、Zr、Hf、Ti、Nb、Ta等。 其离子势2 )亏损、Sr初始比高、Nd低,不相容元素的富集程度比地幔柱岩浆高,与俯冲性岩浆的化学性质相似。软流圈 科勒拉多高原西部的基性岩地球化学性质与洋岛玄武岩(OIB)相似,Wenrich等(1995)认为是来源

24、于软流圈。地壳 壳源岩浆主要是指下部熔体上升过程中的地壳混染和地壳受来自地幔热影响产生的部分熔融,如我国小秦岭变质核杂岩中的壳幔混熔型岩浆,加拿大Shuswap变质核杂岩中的高铝花岗岩。,岩浆来源:地幔楔、软流圈、地壳,伸展构造带中岩浆成因机制:伸展构造的减压作用;岩石圈下部和软流圈的热活动。后者最为流行,尤其在造山带伸展构造中。部分熔融方式增厚松弛熔融垮塌过程:造山作用形成富集根带,在随后的热松弛过程中必然产生部分熔融;拆沉和软流物质的补充:造山带根带的拆沉作用和软流圈物质的补充而形成热穹隆。,伸展构造带中岩浆成因机制:伸展构造的减压作用;岩石圈下部和软,岩浆作用是主因的依据时间关系:岩浆作

25、用多发生于拆离断层活动之前或断层活动的早期;变质作用:有的变质核杂岩在岩体周围形成构造前和同构造的高温接触变质,PTt轨迹表明高温变质后的减压过程;构造关系:不是构造控制岩浆而是岩浆控制构造。如果构造控制岩浆岩浆将沿着拆离断层形成很长的背形,但变质核杂岩内的岩体多为穹隆状,而且呈底辟状。尤其拆离断层糜棱岩前锋带,空间上严格受岩体的控制,时间上与岩体一致,变形和变质程度与岩浆的性质密切相关,证明岩浆熔化地壳,触发拆离断层的观点。许多变质核杂岩的地壳厚度比周边厚,也是岩浆注入所致。,岩浆作用是主因的依据,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精确定年 包括岩体成岩和上升年龄、拆离断层的活动年龄,尤其是后者。准确的时

26、间关系是进一步确定岩浆与拆离关系的关键;地球化学和同位素分析 以解释伸展作用中岩浆的形成过程和地幔的作用,从而探讨岩浆的成因机制及其与伸展的关系;地球物理研究 高分辨的地球物理资料有助于研究岩体与伸展构造的深部关系;拆离断层变形机制的精细研究 运用岩石有限应变测量等方法和手段,进行精细的定量化的构造变形机制分析,确定拆离断层的变形过程,进而其与岩浆作用的关系。,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应用实例,应用实例,变质核杂岩构造流体系统示意图,多期岩浆活动中心(高热流梯度、环境),两种流体交汇,氧化与还原,流体运移、聚集空间,矿源层(岩),变质核杂岩构造流体系统示意图多期岩浆活动中心(高热流梯度、环,大云

27、山变质核杂岩构造中的拆离断层带发生多次拆 离,在不同的拆离断层中都有矿体产出,有三种类型: 杜家冲式矿体赋存于杜家冲拆离断层中,韧性剪切带偏上部;上塘冲式矿体赋存于上塘冲一银孔山拆离断层中,是桃林铅锌矿的主要矿体; 断山式矿体赋存于官山一断山拆离断层中或上拆离盘(白翌一第三系的红色砂砾岩)中的多米诺式正断层中。,1一上白垩一第三系红色砂砾岩;2-绢绿石英构造片岩,3一花岗质糜梭岩类岩石;4-花岗岩; 5-矿体;6一拆离断层,桃林铅锌矿拆离断层控矿模式图,大云山变质核杂岩构造中的拆离断层带发生多次拆 离,在不同的,伸展构造与变质核杂岩课件,辽南变质核杂岩构造简图(据1250000大连市幅和营口市

28、幅等地质图修编) 1.新元古界古生界; 2.太古宙深成片麻岩; 3.白垩纪沉积盆地; 4.中生代花岗质侵入岩体(晚期); 5.中生代花岗质侵入岩体(早期); 6.韧性剪切带; 7.拆离断层带(齿在上盘); F1.金州拆离断层; F2.董家沟拆离断层,辽南变质核杂岩构造简图(据1250000大连市幅和营口市幅,辽南变质核杂岩拆离断层带的宏观与微观构造 a.假玄武玻璃,反映近拆离断层带的构造特征; b.微角砾岩,由拆离断层在地壳浅层次活动时期的脆性碎裂引起; c.糜棱岩,长石显示脆性破裂,呈书斜式排列,石英显示韧性变形,形成单晶集合体丝带; d.高温糜棱岩,角闪石构成C面理; e.大王水库拆离断层面; f .莲山拆离断层面,辽南变质核杂岩拆离断层带的宏观与微观构造,金州拆离断层带波瓦状构造示意图,金州拆离断层带波瓦状构造示意图,拆离断层带不同地区剖面示意图(剖面位置见上图)1.中生代花岗质侵入岩(晚期); 2.中生代花岗质侵入岩(早期); 3.白垩纪沉积盆地; 4.下盘的太古宙片麻岩;5.上盘的新元古界古生界; 6.微角砾岩; 7.主拆离断层面,拆离断层带不同地区剖面示意图(剖面位置见上,多布榨孜松构造剖面示意图(据李德威, 1992),多布榨孜松构造剖面示意图(据李德威, 199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