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史第八章精神分析的发展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学史第八章精神分析的发展ppt课件.ppt(13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八章 精神分析的发展,本章内容,第一节 弗洛伊德之后精神分析的演变第二节 哈特曼的自我心理学第三节 艾里克森的自我同一性理论第四节 克莱因的对象关系理论第五节 霍妮的社会文化精神分析第六节 弗洛姆的人本主义精神分析,第一节 弗洛伊德之后精神分析的演变,演变的两条主要路线:一是从精神分析内部进行的修正和发展:荣格、阿德勒、哈特曼、克莱因二是从精神分析外部进行的突破和发展,结合社会学、文化学、人类学和哲学等的成果:霍妮、弗洛姆、宾斯万格、鲍斯、拉康,一、精神分析的自我心理学,核心观点:强调自我这一人格结构相对于本我的某种独立性和它本身的极端重要性。代表人物:安娜弗洛伊德、哈特曼、艾里克森、斯皮茨
2、、雅可布森、玛勒等。,发展历程:第一阶段(1886-1897):弗提出最初的防御概念;第二阶段(1897-1923):弗提出自我本能、自我内驱力和自我里比多学说;第三阶段(1923-1937):弗划分人格结构中本我、自我和超我三种成分,给自我相对独立的地位。安娜进一步强调自我的作用,阐述了自我的防御功能;第四阶段(1937-1959):1937年哈特曼发表著名演讲自我心理学与适应问题,这被视为自我心理学真正建立的一年。,二、精神分析的对象关系学派,核心思想:强调本能的对象的重要性,从而把对象关系即人际关系,特别是亲子关系作为理论和临床的中心。代表人物:克莱因、费尔贝恩、温尼科特、克恩伯格,三、
3、精神分析的社会文化学派,核心思想:把精神分析的潜意识概念和社会文化因素相调和来解释人的心理问题和社会状况。代表人物:霍妮、沙利文、卡丁纳和弗洛姆,四、存在主义精神分析学,核心思想:站在精神分析角度对存在主义哲学进行心理学改造,使其变成探讨人的心理生活和实施心理治疗的经验科学。代表人物:宾斯汪格、鲍斯、弗兰克尔、莱因、罗洛梅、布根塔尔等,五、结构主义精神分析学,核心思想:用结构主义哲学特别是结构主义语言学对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进行重新解释。代表人物:拉康,第二节 哈特曼的自我心理学,生平,哈特曼Heinz Hartmann(1894-1970)自我心理学之父自我心理学与适应问题:自我心理学发展
4、的第二块里程碑,海因兹哈特曼出生于德国,早年学医获博士学位,后在维也纳随安娜学习精神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移居美国,主办儿童精神分析研究杂志,致力于创立精神分析的自我心理学。曾任纽约精神分析学会会长和国际精神分析协会主席。哈特曼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在精神分析方面最著名的理论家,发表了一系列有关自我心理学的论文。,他根据自己在维也纳精神分析学会上所作的演讲概括而成的自我心理学与适应问题(1939)一书,可与弗洛伊德的自我与伊底(1923)相提并论,是自我心理学发展的第二座里程碑。,哈特曼的主要贡献在于:一方面澄清了弗洛伊德体系中关于自我心理学一些模糊认识;另一方面他把精神分析中的一些命题的表
5、述恰当地纳入普通心理学范畴(如知觉、记忆、思维、创造力等),试图建立精神分析与学院心理学之间的联系。,一、没有冲突的自我领域,弗洛伊德和安娜都是从心理动力学出发,强调自我与本我的冲突和防御,他们的自我概念仍没有自己的独特领域。安娜似乎比其父亲前进了一步,把自我当作“观察的适当领域”,但她对自我的观察仍是为了说明自我与本我和超我之间的动力关系,照样陷入潜意识冲突领域。因此,创立自我心理学的首要任务就是为自我划定一个独特的研究范围。,“没有冲突的自我领域”:并非空间领域,而是一套心理机能,这些心理机能在既定的时间内可以在心理冲突的范围之外发挥作用,如:知觉、思维、记忆、语言、创造力的发展等,以及各
6、种动作的成熟和学习等是哈特曼整个自我心理学体系的基础,二、自我的起源及其自主性发展,自我和本我都从同一种先天生物学禀赋,即“未分化的基质”中分化出来。一部分 “未分化的基质”演化为本我的本能内驱力;另一部分则演化为先天的自我的自主性装备。自我独立于本我,是与本我同时存在的心理机能。,自我在发展上独立于本我的本能发展,即自我的自主性发展。可分为:初级自主性:先天的独立于本我的没有冲突的自我机能;表现为一种自我机能的成熟过程;即自我的知觉、思维、运动机能都有自己独特的结构和发展规律。次级自主性:从本我的冲突中发展起来,并作为健康地适应生活的工具的那些自我机能;最初服务于本我的防御机制,逐渐演变为一
7、种独立的结构,摆脱了冲突的领域。如理智化。,三、能量的中性化,能量的中性化:一种把本能能量改造成非本能模式的过程。始于自我从本我中解脱而为自己服务之时,哈特曼与弗洛伊德能量中性化思想的区别:弗洛伊德的中性化概念仅涉及性本能的非性欲化,而哈特曼强调中性化涉及两种本能的改造,即性本能的非性欲化和攻击本能的非攻击化;弗洛伊德的中性化是一个暂时的过程,而哈特曼主张中性化是一个持续的过程,自我借助这一过程可以贮存中性化的能量,以备随时随地使用。,四、自我的适应过程,自我的适应过程就是能量的中性化过程。适应实质上是自我的初级和次级自主性作用的结果,是自我与环境取得平衡。自体形成(改变自己)&异体形成(改变
8、环境),适应的形式:进步的适应:与心理发展方向相一致的适应;倒退的适应:为了将来或整体上对环境的适应而暂时表现出来的倒退或适应不良,也就是迂回前进。 整体机能是人类特有的,它使自我能够衡量各种利弊,比较长期和短期利益,进行正确的选择。,外部环境对适应的影响:“正常期待的环境”:人的正常适应和正常发展所面临的环境,是正常人可以期待和想象的环境。婴儿的自我正是在与正常期待的环境的交互作用中螺旋式地发展的。,五、对哈特曼自我心理学的评价,贡献:1.继承了弗洛伊德和安娜的自我心理学思想,在弗洛伊德身后引领正统的精神分析沿着自我心理学方向发展;,2.使弗洛伊德和安娜的自我心理学思想在两个根本方面得以修正
9、:改变了“自我在实质上隶属于本我”的看法改变了“自我的机能主要是对本我的防御”的看法这一修正沟通了古典精神分析与普通心理学3.开辟了精神分析的发展心理学。,局限:将自我和本我绝对地分割开来,故未能将包括自我和本我在内的整个的人格结构与社会环境具体地统一起来;其理论体系仍妥协于弗洛伊德本我起决定作用的观点,没有给自我以真正独立的能量。,第三节 埃里克森的自我同一性理论,生平,爱利克埃里克森Erik H Erikson(19021994)美国神经病学家发展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家,1902年出生于德国法兰克福,父母都是丹麦人。生父在埃里克森诞生之前就弃家出走了。他三岁时,母亲嫁给了一个名叫西塞多洪柏格
10、的儿科医生。埃里克森在童年时期并不知道洪柏格不是他的亲生父亲。但他总是出现这种感觉:无论如何,他不属于父母亲,并幻想能成为“更好的父母”的儿子。埃里克森多年来一直沿用继父的姓,甚至在第一次写论文时还使用爱利克洪柏格的名字。直到1939年他加入美国公民时,才改姓埃里克森。,埃里克森那种不属于他的家庭的感觉为这样一种事实而不断加剧:母亲和继父都是犹太人,而他却由于斯堪狄那维尔血统长的身材高大,碧眼金发。在学校,人们说他是犹太人,而在继父的祖庙里,却叫他为异教徒。由此想来,为什么“同一性危机”的概念能成为后来爱里克森理论上最为问题关注的问题之一就不足为怪了。,大学预科毕业后,他违背继父要他成为一名医
11、生的愿望,从事艺术专业,并周游整个欧洲大陆。1927年是埃里克森一生的转折点。那年,他受老同学的邀请到维也纳一所规模较小的学校中工作。开始,他是以艺术身份受聘的,后来担任了指导教师,最后,安娜征求他是否愿意接受培训当儿童精神分析者。埃里克森接受了安娜的提议,以每月支付七美元培训费的条件接受安娜的精神分析训练。,1929年,埃里克森与同校任教的琼谢尔逊结婚。1933年为了对付纳粹日益加剧的威胁,埃里克森(已两个孩子)全家迁居丹麦,后又迁往麻省的波士顿,在那里,他以精神分析家的身份私人开业。 1936年到1939年间,埃里克森在耶鲁大学精神病学系医学院任职。1939年,埃里克森迁居加利福尼亚洲,在
12、那里他担任了加利福尼亚研究所的研究助理。1942年起,他一直担任心理学教授。,1950年,他离开加利福尼亚洲,同年出版名著童年期与社会,该书高度地强调了社会和文化因素对人类发展的重要性。书中还详尽地论述自我的功能,创立了路线在被人称为新学科的“自我心理学”。1951-1960年,埃里克森居住于麻省的斯多克桥,担任奥斯丁里格斯中心的高级会诊医生和匹茨堡大学医学院精神病学系教授。1960年,埃里克森回到哈佛医学院,担任人类发展学教授,讲授“人类生命周期”。,著作,儿童和社会(1950)少年路德:精神分析和历史的研究1958理解与责任(1964)同一性:青少年与危机(1968)甘地的真理:论好战的非
13、暴力根源1969,共同点的研究(1973)新的同一性维度(1974)生命历史与历史时刻(1975)游戏与理由:经验仪式化的阶段(1977)同一性与生命周期:一种新观点(1979)生命周期的完成(1982)老年人的重大事件(1986),一、自我及其同一性,自我是一种独立的力量,不再受本我和超我的压迫。自我是一种有意识的心理过程;是过去经验和现在经验的综合体,并能综合进化过程中的两种力量人的内部发展和社会发展,引导人的心理性欲合理发展。自我概念更为理智、开放和积极,把诸如信任、希望、意志、勤奋等品质赋予自我。,自我同一性:具有建设性机能的健康自我所具有的一种复杂的内部状态。包括四个方面:个体性:一
14、种意识到的独特感,个体以一种不同的、独立的实体而存在;,整体性和整合感:一种内在的整体感,产生于自我的潜意识整合作用,健康的自我能把零碎的表象整合为一种有意义的整体;一致性和连续性:潜意识地追求一种过去和未来之间的内在一致和连续感,感受到个体的生命的连贯性并朝着有意义的方向前进;社会团结感:具有团体的理想和价值的一种内在团结感,感受到社会的支持和认可。,自我同一性实际上就是生存感,其反面是同一性混乱或角色混乱,即同一性危机。同一性混乱:个体只具有内在零星的、少数量的同一感,或者感受不到生命向前发展,不能获得一种满意的社会角色或职业的支持。自我同一性最初起源于婴儿期,到青春期才能正式形成。,二、
15、人格发展渐成论原则,(一)总体原则人的发展是依照渐成论原则而开展的一个进化过程。人的生命周期可分为八个阶段,它们固定地以不同顺序逐渐展开,且这一模式在不同文化中普遍存在。社会环境的作用表现在能决定每个阶段是否顺利度过,且不同文化,阶段出现的时间早晚可能不一致。,(二)阶段性原则人格发展的每个阶段都存在一种冲突或两极对立,构成一种危机。危机的消极解决会削弱自我力量,使人格不健全,阻碍对环境的适应;其积极解决则会增强自我力量,使人格健全发展,促进对环境的适应。人格的健康发展必须综合前一阶段危机解决中的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这两个方面,即取决于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的比率。,三、人格发展的八个阶段,四、对埃
16、里克森理论的评价,贡献:1.在心理与社会的相互作用中考察自我,强调社会环境在自我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从而将弗洛伊德的心理性欲发展理论修正为心理社会发展理论;,2.探讨了整个生命周期中的心理社会发展阶段,而不局限于生命的早期和青年期,其人格发展渐成论具有一定辨证因素。3.关于自我同一性和同一性危机的思想广为流传,并得到许多青少年研究的证实。,局限:1.他的人格发展阶段论缺乏科学证明,思辩和经验性较强,科学和实证性较弱。2.他的理论是一种个人社会发展的机械平行论,没有探讨社会实践活动对自我发展的决定性作用,也没有探讨社会发展究竟是如何以个人人格为基础的。,第四节 克莱因的对象关系理论,生平,梅兰妮
17、克莱因Melanie Klein (18821960)奥地利精神分析学家对象关系学派的创建者儿童精神分析研究的先驱,克莱因的父亲原来是一名犹太法典的学者,37岁时,他脱离了自己的正统背景并接受教育,最终获得了内科医生的资质。他在克莱因18岁时过世。母亲精力充沛,善于持家,在家境窘迫的情况下,她不仅承担起了照顾家庭的责任,而且还开了一间商店,以此来支持她的丈夫,并保证她的孩子能接受良好的教育。她在克莱因32岁时过世。,克莱因十分钦佩她父亲的独立精神和科学态度,但她和父亲的关系一直都不是很亲密,这可能部分是因为当克莱因出生时,她父亲已经50多岁了。克莱因觉得与母亲更亲近,她对母亲怀有很深的感情,她
18、羡慕母亲的美丽,钦佩她的聪明和强烈的求知欲。,克莱因是家里最小的孩子,她有两个姐姐和一个哥哥。二姐西多涅9岁去世,当时克莱因5岁。西多涅去世前有一年的时间卧病在床,这期间,她花了大量的时间努力把自己的知识教给克莱因,她在5岁前就学习读书、写字、做算术,姊妹之间的感情十分深厚。长大以后,克莱因与一个叫伊曼纽尔的男孩建立了类似的令她感到鼓舞的关系。伊曼纽尔比她大5岁,弹得一手熟练的钢琴,文章也写得小有名气,他鼓励克莱因和他一起分享这些乐趣并加入他的朋友圈子,他对她的才华充满信心。,克莱因的哥哥患了心脏病,将会在年纪很轻的时候就死去。克莱因14岁时决定学医,在她哥哥的辅导下,她通过了入学考试,进了维
19、也纳预备高中,这是当时仅有的一所为女孩子进大学提供预备课程的中学。17岁那年,克莱因考上了大学,同时她订婚了。她的婚姻改变了她的计划,她放弃了从医的打算,在维也纳大学改修艺术和历史。但她始终保持着对医学的兴趣,并对自己没有学医感到遗憾。,21岁时,她和亚瑟结婚,亚瑟是个化工技师和商人,为了工作必须时常旅行。1910年亚瑟在布达佩斯找到工作,在这里克莱因第一次偶然读到弗洛伊德的作品论梦,从而对精神分析学产生兴趣。当时她的婚姻已经出现问题,她与费伦茨联系并接受其分析,费伦茨鼓励她开始分析儿童。1919年7月,她在匈牙利精神分析协会上宣读了她的第一篇论文,题为一个儿童的发展并于同年加入该协会。此时,
20、亚瑟前往瑞典工作,从此分居并于1926年离婚。,1920年,在精神分析大会上,她遇到了亚伯拉罕,亚伯拉罕邀请她到柏林工作。1921年,克莱因和三个孩子一起到了柏林。从那以后她全身心投入到了精神分析的实践和研究当中,逐步发展她的儿童分析技术。1924年初,她开始接受亚伯拉罕的分析;但1925年亚伯拉罕患了重病,分析被迫终止。1925年12月亚伯拉罕去世后,她继续坚持每天进行有规律的自我分析。,1925 年夏,她接到琼斯的邀请去伦敦做一次系列演讲,并请她稍后到伦敦定居。从1926年直到去世,克莱因一直留在英国,并在英国精神分析协会工作。在这个协会里,她继续展开自己的事业并将其推向深入,同时也从事教
21、学。正当梅兰妮的精神分析工作处于鼎盛之时,她在个人生活中却遭受了一系列的不幸。,首先,她的大儿子在1934年春天突然死于一次登山事故,死时年仅27岁。稍后,她又在另一种意义上失去了她的女儿梅利塔。梅利塔学过医,接受过精神分析训练,最初与她母亲一道和谐共事。但到了1930年代后期,她变得反对克莱因的工作,并与母亲疏远了。,不过对克莱因来说,她与小儿子埃里克的关系给了她极大的补偿。埃里克在伦敦结婚,有三个孩子。梅兰妮对她的孙子倾注了巨大的感情,在他们身上充分感受到了天伦之乐。同时,从陪伴她的朋友和学生身上,她也得到了持久的快乐。她还从艺术中得到极大的乐趣,尤其是在她的晚年。,她第一次踏入儿童精神分
22、析的领域,是从分析自己的儿子开始。刚开始只是补充弗洛伊德对俄狄浦斯情结的说法,后逐渐强调母亲角色的重要性,最终离开弗洛伊德个人本能的理论,发展出自己的客体关系理论。克莱因和安娜大约在同一时间开始分析儿童,但是她们的工作在许多基本面上却大相径庭,这些差异可见于 1927 年的儿童分析论丛。她深信,精神分析是一种基于领悟的方法,是基于一种设置,精神分析的探索只有在这种设置中才得以进行。,她从一开始就把目标放在创立一套针对儿童的设置上。为孩子提供一个适宜的房间,在柜子里放上各种各样的小玩具和做游戏用的材料。一旦某个孩子更多地是通过游戏而不是通过说话来表达自己,她就开始分析该自由游戏,将其视为自由联想
23、来加以处理。她认为儿童的游戏、梦、绘画及故事,就像成人的自由联想,都是传达潜意识幻想及焦虑的媒介。藉由诠释儿童的潜意识幻想,可以降低、释放儿童的焦虑,减少其内在恐惧,提升身心的健康。,她从一开始就确信,分析师可以在教育式的或安慰式的这样一些关系之外,与孩子建立起一种精神分析式的关系,在这种关系中可以进行严格意义上的精神分析。她的这个观点被证明是完全正确的。同时,她还从认为,需要把探索延伸到潜意识中焦虑活跃的层面上去,她在柏林协会宣读的精神分析论文的题目就是焦虑。,克莱因在心理学上的贡献,主要是她基于弗洛伊德之思路,所发展的客体关系理论(Object Relations Theory, ORT)
24、。客体关系理论是心理动力取向的人格发展理论,主张人类行为的动力源自“客体的寻求(object seeking)”,即人类关系的建立与发展,而非弗洛伊德所强调的“快乐的寻求”。,著作,儿童精神分析(1932)感恩与嫉妒(1957)儿童分析记事(1961)我们成人的世界及其他论文(1963),一、对象和对象关系,对象:外部的真实对象,或外部对象的内在心理表征,或儿童自身分离出去并被客体化的一部分。对象关系:对象与对象之间的联系方式,或者是“我”与“非我”之间的联系。婴儿与母亲的关系是一切对象关系的基础儿童与母亲的对象关系可分为两个阶段:部分对象关系和整体对象关系,婴儿即使是刚出生时,就拥有一种积极
25、的幻想生活。这些幻想是潜意识本我本能的精神象征。初生婴儿具有潜意识的好和坏的形象。当婴儿吸着指头睡着了,他们在幻想著在他们自己的内心里正拥有母亲的好乳房的形象;当婴儿因饥饿而哭闹踢腿时,他们会幻想着在抗议,在破坏坏乳房;但饥饿的婴儿也可藉由幻觉到乳房的感觉与奶汁的味道来暂时控制它的饥饿。,“好乳房”使幼儿感到沐浴在爱中,充满奇妙的食物并转化成爱,他沉浸在维系生命的乳汁中,于是他便爱上了这个好乳房,对它身怀感激。“坏乳房”使幼儿感到受到虐待,饥饿从内部侵袭着他。曾经喂给他坏的乳汁,现在正在从内部毒害他,然后又抛弃他。对它充满强烈的破坏性报复幻想。好乳房的爱具有保护和恢复的效力坏乳房的恨具有毁灭性
26、的破坏力,二、儿童发展观,(一)偏执分裂样心态和抑郁性心态以“心态”观来修正弗洛伊德 “阶段”观,她同意弗洛伊德的儿童心理性欲发展顺序,但认为从一个阶段到另一个阶段的发展不仅是连续的,而且是可以反复的。,发展自两种心态:偏执分裂样心态:婴儿的对象关系是与部分对象的关系,占优势的机制是分裂过程和偏执焦虑。抑郁性心态:在抑郁性心态中,对象关系被整合的方式构成了人格结构的基础。这二种状态间存在一种张力,人总是从一种状态发展到另一种状态,贯穿了人的一生。,二、超我与俄狄浦斯情结的发展,超我和俄狄浦斯情结都起源于前生殖欲期,而且超我的形成先于俄狄浦斯情结,并促进了它的发展。,三、游戏疗法,用儿童的游戏来
27、替代成人的自由联想,通过观察和解释儿童的游戏来理解儿童的潜意识幻想。,四、对克莱因对象关系理论的评价,贡献:1.把弗洛伊德创立的精神分析的驱力结构模式转换成对象关系模式,修正了弗洛伊德的本能理论;2.对儿童早期心理卓有成效的研究;3.对象关系理论对心理治疗的重大影响;4.对象关系理论还对精神分析和心理治疗以外的领域,产生了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局限:1.未能明确说明儿童幻想的对象及其来源与关于真实他人的知觉和记忆表征之间的关系,甚至有矛盾的表述;2.关于自我和超我是如何构成的、哪一个先被构成的解释是模糊的;3.强调了母亲在儿童个性形成和发展中的重要性,但忽略了父亲的作用;4.对于儿童早期心理特征
28、的看法仍来源于主观推论。,第五节 霍妮的社会文化精神分析,生平,卡伦霍妮Karen Danielsen Horney(1885-1952)精神分析社会文化学派的领袖人物德裔美国心理学家和精神病学家,霍妮1885年9月16日生于德国汉堡附近一个名叫卡伦丹尼森的小村庄。父亲是挪威人,远洋轮船长,是一个笃信宗教、独裁而沉默寡言的人;母亲是荷兰人,泼辣而随和,是父亲的第二任妻子。父亲比母亲大 19岁,和前妻生有四个孩子,均已成人。除此外,她还有一个哥哥。在霍妮的回忆中,父亲是一个可怕的人物,他看不起她,认为她外貌丑陋,天资愚笨。同样,她感到母亲偏爱哥哥,对她十分冷落,因而其童年生活颇不快乐。,9岁时,
29、她改变了生活态度,她说:“如果我不能漂亮,我将使我聪明”。12岁时,因为治病而对医生产生了深刻的印象,从此她就萌发了当一名医生的决心。1901年,在母亲的支持下她进入高中,父亲对她想当医生的想法极力反对,以致她的母亲为此同丈夫在1904年离婚。1906年,她进入弗赖堡大学学习医学。,1908年转至哥廷根大学,大学期间,她遇到了已婚的奥斯卡,他们在1909年结婚并生了3个女儿,但婚后夫妻感情不睦,1926年离婚,此后曾一度于精神分析研究所另一位精神分析学家弗洛姆相恋。1909年,由于抑郁症和性问题的困扰,开始接受弗洛伊德的嫡传弟子亚伯拉罕的精神分析。,1910年,她的父亲去世了,1911年,她的
30、母亲去世。1913年,她获得柏林大学医学博士学位。19141918年在柏林精神分析研究所接受精神分析训练,之后作为一名精神分析医生于 1919年私人开业。19201932年间,她在柏林精神分析研究所任教,还创办一家私人诊所。并发表了几篇对弗洛伊德的女性心理学表示异议的文章。,1932年,霍妮接受亚历山大访美邀请,担任芝加哥精神分析研究所副所长两年,两年后迁居纽约市,开业做精神分析医生,并在纽约精神分析研究所任课。随着她与弗洛伊德正统理论分歧的增大,导致与研究所其他成员的关系紧张,1941年,她的同事以投票方式作出决议,剥夺她的讲师资格。同年,她倡立精神分析改进会,并创建了美国精神分析研究所,她
31、亲任所长,她担任所长直至1952年12月4日逝世。,一、神经症的文化观,神经症的类型:情境神经症:仅对特定的情境暂时缺乏活力;性格神经症:由性格的变态引起的,是人格的异常,简称“神经症”。,神经症的病因在于人格,而人格又取决于环境;神经症的标准因不同文化、时代、阶级和性别而异;神经症的根源在于社会文化,文化困境导致人们的心理冲突,神经症是时代和文化的副产物。,现有文化中存在着的矛盾:竞争、成功和友爱、谦卑的矛盾;人们不断被激起的享受需要和人们在满足这些需要方面的实际受挫的矛盾;个人自由和实际受到的各种限制的矛盾。,生活于现代文化困境中的大多数人都患有程度不同的神经症,正常人和神经症患者的区别是
32、相对的。所谓的神经症患者往往是由于其特殊经历,特别是童年经历,对这些文化困境和冲突的体验过分强烈而已。,二、神经症病理学,(一)基本焦虑基本罪恶:父母不能给儿童真正的爱、不能满足儿童的安全感的行为;基本敌意:如父母经常表现出基本罪恶,就会使儿童产生敌意。当儿童陷入对父母既依赖又敌视的矛盾处境时,由于其无能无助、害怕和内疚不得不压抑敌意,基本敌意及其压抑使人陷入焦虑,即基本焦虑。,基本焦虑使人将基本敌意泛化到一切人和整个世界,从而感到世间一切都潜伏着危险,从而在内心不自觉地积累并渗透蔓延一种孤独和无能之感,一种自我轻视、被抛弃、受威胁的体验,一种置身于怨恨和荒诞的世界的感受。这种感受是滋生神经症
33、的温床。,(二)神经症需要敌意和焦虑导致更深的不安全感和更深的痛苦,就形成一些潜意识的防御性策略,即神经症需要。包括:对友爱和赞许的神经症需要;对主宰其生活的伙伴的神经症需要;将自己生活限制在狭窄范围内的神经症需要;对权力的神经症需要;,对利用、剥削他人的神经症需要;对社会承认和声望的神经症需要;对个人崇拜的神经症需要;对个人成就和野心的神经症需要;对自足和自主的神经症需要;对完美无缺的神经症需要。,上述需要本身是非神经症的,但如果盲目地偏执于其中一种或数种,强迫地、潜意识地、不由自主地去追求满足,不能根据社会现实而灵活地选择,就会导致神经症。,(三)神经症人格1.顺从型:接近他人。对友爱、赞
34、许、伙伴或将自己的生活限制在狭小的范围内,有着神经症的需要。特点:甘心居于从属地位,常有一种“我多渺小可怜”的感觉;总认为别人比自己强;潜意识地倾向于以别人对自己的看法来评价自己。以“如果我顺从了,别人就不会伤害我”的逻辑来建立自己的安全感。,2.攻击型:与人对抗。对权力、剥削、声望和钱财等怀着神经症的需要。特点:视生活为一场搏斗,适者生存,必须控制别人以掌握主动权;一心想超群出众、事事成功以至功名显赫;千方百计利用他人给自己带来好处;好斗但输不起;努力工作但不真爱工作;压抑自己的感情,不愿为感情而“浪费时间”;彬彬有礼的外表隐藏着老谋深算的狠毒。以“如果我有权力,别人就不能伤害我”为逻辑来建
35、立自己的安全感。,3.退缩型:回避人。对自足自立、完美无缺怀着神经症的需要。特征:为逃避与他人的紧张关系而离群索居;保持与他人的距离,不以任何方式与他人发生情感联系;限制自己的需要;疏远自我;凡事力求完美,以避免他人的帮助或指责。以“如果我离群索居,就没有人能伤害我”为逻辑来建立自己的安全感。,这三种行为方式本身并不是神经症的,因为正常人也运用顺从、反抗和回避的行为策略来应付生活难题。但神经症患者缺乏变通力,仅仅固定地运用其中的一种来应付,结果不能克服焦虑,并会陷入更深的焦虑。,(四)神经症的自我人格是完整的动态的自我,有三种基本的存在形态:真实自我:个人成长和发展的内在力量,是人类共有的,具
36、有建设性。是一切成就和能力的来源,是可能的自我。,理想化自我:个体凭空设想的纯粹虚幻的形象,是不可能实现的形象,是不可能的自我。现实自我:个体此时此地身心存在的总和,是身体的和心理的、健康的或神经症的、意识的和潜意识的。,正常人的三种自我是一致的;但神经症患者是冲突的,往往脱离真实自我,而以一种幻想的完美自我形象去贬低和排斥现实自我。当个体被理想自我所控制时,就背负了一大堆的“我应该是什么”。,(五)基本冲突基本冲突:神经症患者在基本焦虑基础上形成的内心冲突。有三种基本类型:各种神经症需要之间的冲突(10种神经症需要);对待他人的三种行为方式之间的冲突 (顺从、攻击、退缩);理想化自我与真实自
37、我以及和现实自我间的冲突;,解决自我冲突的三种可能策略:自谦:贬低和憎恨自己顺从型夸张:美化自己、自信好胜攻击型放弃:放弃努力以逃避冲突退缩型,总体思路:个体生活在充满矛盾冲突的社会文化中,因而缺乏安全感,会产生基本焦虑;为克服焦虑产生神经症需要,进而形成特定的对待他人的行为方式或神经症的人格;个体又去寻找解决冲突的策略,结果又陷入新的更大更深的焦虑和冲突之中,从而构成潜意识中的恶性循环。,三、神经症的治疗,对神经症的治疗应依靠人生来就具有的实现自己潜能的建设性力量,即帮助患者发现并发展自己的潜能。反对夸大早期经验的作用,主张分析治疗的重心是分析患者的神经症需要和人格类型,以帮助患者克服冲突,
38、实现与他人和与自我的和谐关系。倡导自我分析,四、对霍妮社会文化精神分析的评价,贡献:1.率先提出社会文化精神分析的基本理论,开创精神分析社会文化学派。,2.吸收了人类学和社会学等学科的新成果,适应变化了的社会文化条件。3.对人性的看法和对神经症的治疗依据是人的自我实现的潜能,从而有效地对抗了早期精神分析学家的悲观主义,为人本主义心理学家提供了直接的启示。,局限:1.指出文化是导致神经症的根源,却没有具体分析文化作用于人的机制。简单化论和机械的因果决定论2.指出了现代社会文化的矛盾,却只关心个体如何去适应这种文化,没有提出社会改革的理论和要求。,第六节 弗洛姆的人本主义精神分析,生平,艾瑞克弗洛
39、姆Erich Fromm (1900-1980)人本主义哲学家精神分析社会文化学派中影响最大的人物,1900年3月23日,弗洛姆生于德国法兰克福市一个犹太人家庭,为家中独子。1918年,弗洛姆进入法兰克福歌德大学学习两学期法学。1919年暑假后,弗洛姆进入海德堡大学学习,改学社会学。1922年从海德堡获哲学博士学位,次年至慕尼黑大学专攻精神分析学。,1925年1930年,他在柏林精神分析学会接受精神分析训练完毕。1930年,他开始临床实践,加入法兰克福社会观察学会。纳粹在德国执政后,弗洛姆搬到日内瓦,1934年进入纽约哥伦比亚大学。1943年离开哥伦比亚后,他帮助组建华盛顿精神病学学校纽约分校
40、。,1951年,到墨西哥国立大学医学院精神分析学系任教授。1962年,回美国,担任密歇根州立大学和纽约大学的心理学教授。1974年,他搬到瑞士。1980年,八十岁生日前五天死在家中。,著作,逃避自由(1941)为自己的人或自我的追寻(1947)心理分析和宗教(1950)人心-他的善恶天性(1964)被遗忘的语言(1951),健全的社会或理性的挣扎(1955)爱的艺术(1956)弗洛伊德的使命-他的人格和影响分析(1959)心理分析和禅宗(1960)人性会占优势吗(1961),马克思论人(1961)在幻想锁链的彼岸-我所理解的马克思和弗洛伊德(1962)基督教义分析(1963)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
41、(1965)像上帝一样生存(1966)希望的革命-通向人性化的技术(1968)人的本性(1968),精神分析的危机(1970)一个墨西哥村庄的社会性格一项社会心理分析研究(1970)人的破坏性剖析(1973)占有还是生存(1976)弗洛伊德思想的贡献和局限(1979),一、论人的处境,关于人的处境的学说是弗洛姆整个思想体系的逻辑起点。三个方面:人在生物学意义上的软弱性进化程度越高的动物,本能的调节越不完善,人在本能上与其他动物相比,具有最大的不完善性。人类的婴儿比其他动物对父母的依赖期更长。,人的存在的矛盾性人试图超越动物的本能状态,这又使人陷入一系列的困境,如个体化与孤独感的矛盾、生与死的矛
42、盾、人的潜能实现与生命短暂之间的矛盾。,历史的矛盾性随着历史的发展,后来的历史时期能够解决前一个历史时期的一些矛盾在上述人的三种处境中,最重要的是人的存在的矛盾。特别是其中的个体化与孤独感的矛盾最具实质性。,二、论人的需要,人的基本需要:人对存在的矛盾性的处境的反应。不同人满足需要的方式不同几种基本需要及其不同的满足方式:,三、社会性格论,人的性格和潜意识在需要的基础上形成。人与世界的关系可分为两种:人与物的关系,表现为人要获取物体,即同化;人与人的关系,表现为人要与他人发生联系,即社会化。性格就是把人的能量引向同化和社会化过程的相对稳定的形式。类型有:,(一)同化过程中的倾向(是否具有创生性
43、)创生性:能够自发性地爱和工作1.非创生性倾向:接受倾向:乐于被动地接受所需要的物质或精神产品;剥削倾向:用强取豪夺或狡诈欺骗从外界得到他需要的东西;,囤积倾向:通过囤积和节约来获得安全感,讲究秩序和清洁;市场倾向:善于随劳动力市场的变化而随机应变,把自身也看成商品。,2.创生性倾向:关心人的潜能实现思维上:具有理性,能抓住事物的本质,并客观看待世界和自己;工作上:工作是为了实现自己的潜能,而不是为了生存或强权所迫,也不是为填补空虚无聊;感情上:对他人有爱的情感,既保持自我的完整和独立,又与他人建立积极的联系,与他人结为一体。,爱包括关心、责任、尊重和理解四个基本因素,健康的人应该体验到的一些
44、情感,包括淡泊、温柔、同情、兴趣、责任心和整合感。,(二)社会化过程中的倾向及其与同化过程中倾向的联系人在社会化过程中会形成四种不健康的性格倾向:施虐、受虐、破坏和迎合,它们与同化过程中四种非创生性倾向剥削、接受、囤积和市场倾向是一一对应的。现实的人的性格往往是各种倾向的混合,只是有一种倾向占主导地位。,(三)堕落综合症与成长综合症堕落综合症:爱死/恋尸癖、自恋、共生-乱伦的固着的结合体;战争成长综合症:爱生/恋生癖、人之爱、独立性的结合体。现实中大多数人的性格处在两种综合症之间,某种占主导地位。,(四)重占有的生存方式与重存在的生存方式重占有的生存方式:关注的是对物、人、精神的占有;重存在的
45、生存方式:关注的是生命的存在本身,即以爱和工作的潜能的实现为生存的目的。这是从价值观角度对性格类型所作的进一步分析。,社会性格是一个社会中大多数成员所具有的基本性格结构。社会性格的基本特性:1.它是群体心理,指一个国家、民族或阶级的心理;2.它是一个群体在共同的处境下,在共同的生活方式和基本实践活动的基础上形成的;3.它是激发一个群体的行为的共同内驱力。可以用“社会性格” 概念说明经济基础如何决定意识形态这种上层建筑。,四、社会潜意识论,弗洛姆认为,弗洛伊德和荣格把意识和潜意识截然分开是一种实体性的理解,潜意识和意识的区分实际上是相对的,因为它们都只是主观状态,只要是觉察到的经验、感情和欲望等
46、就是意识,反之就是潜意识。,社会潜意识:一个社会大多数成员共同存在的被压抑领域。社会统治者为不让大多数人意识到社会的不合理,必须把人们的怨恨情绪压抑下去,压抑的机制是每个社会都有一套决定人认识方式的体系,其作用类似于过滤器。社会过滤器是三种要素:语言、逻辑、社会禁忌(最重要的)。,五、现代西方人的困境与精神危机,弗洛姆终生关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其社会生活具体状况下的社会性格和社会潜意识。其心理学的核心问题是:现代西方人的困境、精神危机和出路。,(一)逃避自由古代社会的生产方式和社会关系限制了个人的自由,但使人感到安全。在资本主义社会,表面看来人的独立和自由增加了,但人的孤独和不安全感也增加了。
47、资本主义社会的自由是不安全的自由,即“消极自由”,所以人们要逃避自由,只有到未来健全的社会,人们才能获得安全的自由,即“积极自由”。,(二)异化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分配方式决定了人只能成为他人或自己经济利益的工具,成为庞大的非人的经济机器的工具。现代社会的异化无处不在,人与自然、他人和真实自我越来越疏远和对立,人所创造出来的现代文明反过来压抑了人性。,(三)现代人性格和潜意识20世纪占主导地位的社会性格是接受倾向和市场倾向的结合。现代人患上了堕落综合症:现代人被机械深深吸引,发展各种大规模杀伤武器,这是恋尸癖混合着自恋倾向;人们迷恋高科技享受就像婴儿依恋母亲,这是成人的乱伦倾向。,(四)对纳粹主
48、义和希特勒的心理学研究纳粹分子把疯狂杀人看成英雄行为,把残酷迫害犹太人看成正义的事业,这是恋尸癖的体现;这一切又是在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的旗帜下发生的,这是自恋和乱伦的体现。希特勒是一个典型的堕落综合症患者,(五)心理健康的概念 “病人最健康”:若以适应社会作为心理健康的标志,则资本主义社会的现代人都是健康的,但从人本主义观点来看,他们都是被异化的,极为不健康的人;相反,那些被异化的社会认为不健康的人则是最健康的。真正健康的人必须是具有创生性倾向的人。,六、社会改革论,理想的健全社会:“人道主义的民主的社会主义” 倡导建立以人本主义心理学为基础的人本主义伦理学,并进而建立人本主义宗教,使人本主义
49、理想成为人们的信仰;改革现存教育,培养具有批判思维的健全性格的人而不是适应病态社会的劳动者。,七、对弗洛姆人本主义精神分析的评价,贡献:1.在广阔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的社会环境中研究心理现象;2.研究对象不是少数心理疾病患者,而是整个社会中的各种人群;3.以社会批判者和改革者自居,其心理学实际上是他为医治社会痼疾开出的一帖良药。,4.揭示了经济基础和意识形态之间作用和反作用的过程,并强调了社会心理作为一种能动力量在社会进程中的作用。5.以现代人的困境和精神危机作为其关注的核心问题,突出了其学说的现代性和实用性。,局限:1.试图综合马克思和弗洛伊德,但实际上歪曲了马克思主义;2.设想通过建立人本主义宗教和进行人本主义教育来达到未来的健全社会只能是空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