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心理学案例分析完整版本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973580 上传时间:2022-12-29 格式:PPT 页数:19 大小:433.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护理心理学案例分析完整版本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护理心理学案例分析完整版本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护理心理学案例分析完整版本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护理心理学案例分析完整版本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护理心理学案例分析完整版本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护理心理学案例分析完整版本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护理心理学案例分析完整版本课件.ppt(1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护理心理案例分析,102宿舍,组员:顾颖,何玉龄,亢晗,李晓张,护理心理案例分析102宿舍组员:顾颖,何玉龄,亢晗,李晓张,目录,* .危机事件后创伤病人的心理特点与心理护理;*.儿童病人的心理特点与心理护理; *.遭遇危机事件的死胎孕产妇心理分析与护理,目录* .危机事件后创伤病人的心理特点与心理护理;,2008年5月12日,在汶川地震发生数小时之内,一位六旬老人在失去14岁的儿子后表现出情绪麻木,沉默无语。因老来得子,老人对自己的小儿子呵护倍加,视如珍宝。地震后第1周后,老人仍存在焦虑情绪和茫然之后的恐惧,对于丧失儿子这一沉痛打击,存在沉重的愧疚感与悲伤、哀悼反应,经常放声大哭:“我就那

2、么一个儿子,儿子都死了,我活着还有什么用啊?”在避难救护所生活10天以后,焦虑反应、抑郁情绪更加严重,承受不了后整日胡言乱语时好时坏,还经常头疼睡不着觉,每天一闭眼就会想到逝去的儿子和地震时房子垮塌的画面。目睹儿子的遗物,就会感到异常痛苦,心情暴躁。,危机事件后创伤病人的心理特点与心理护理,2008年5月12日,在汶川地震发生数小时之内,一位六旬老人,一、地震后该老人的心理特点1、情绪休克情绪休克是指病人在遭遇重大危机事件后产生的严重的应激反应,常可表现出人意料的镇静和冷漠。未做好完全的心理准备就痛失亲人。情绪休克是一种心理防御反应,也是一种超限抑制。在一定程度上对个体具有保护作用,也可减少因

3、焦虑、恐惧产生的过度心理反应。但病人的“安静”行为,并不意味着没有心理危机。2、紧张与恐惧3、内疚、悲伤与无助4、焦虑与抑郁,一、地震后该老人的心理特点,5、创伤后应激障碍(延迟性心因性反应)症状:持续警觉性增高;不由自主回想受打击的经历;反复出现有创伤性内容的噩梦;反复发生错觉、幻觉;反复发生触景生情的精神痛苦,如目睹死者遗物、旧地重游;周年日等情况下会感到异常痛苦和产生明显生理反应,如心悸、出汗、面色苍白等;入睡困难或睡眠不深;易激惹;集中注意困难;过分担惊受怕等。6、其他心理特点,5、创伤后应激障碍(延迟性心因性反应),二、心理护理措施 1、重建心理安全感 护士的态度应镇静、平和、温暖,

4、处理问题时力求沉重果断,技术操作时准确而熟练,给老人信赖感和安全感。 避免二次伤害 尽量不要谈及老人逝去的儿子,严守专业伦理。 2、心理支持 护士可鼓励老人表达感受并耐心倾听,通过抚摸老人双手、轻拍后背、拥抱、搀扶等给老人提供心理支持。,二、心理护理措施,3、对症心理护理与优化应对方式 老人处于被恶梦惊醒、反复回忆灾难情景、情绪不稳定阶段,此时应: 通过减少刺激、重新组织已感受到的信息、允许依赖、理想化并予以支持等,帮助老人重新整理对外界的认识,比如尽可能不要提及老人的儿子,在老人不停重复失去爱子的痛苦时,尽可能陪伴在老人身边,给予安慰话语; 通过区分现实与幻想、改变当前的认知结构、区分自我和

5、客观原因、教育患者忽略与应激有关的信息等,以达到疏通和重新组织痛苦经历;可以使用其他的东西转移老人注意力,减缓老人的痛苦。 引导其认识到危机事件并非个人力量能改变的事实,鼓励老人向前看,乐观面对生活才是对死者的最好的告慰。,3、对症心理护理与优化应对方式,儿童病人的心理特点,新生儿期:新生儿已经具备了愉快与不愉快的情绪体验,主要与生理需要是否满足相关婴儿期: 6个月以前只要满足其生理需要即可,一般比较平静,较少哭闹;6个月以后开始认生,对母亲或抚育者有依恋心理,与陌生人接触是持拒绝态度,对住院反应强烈,以分离性焦虑为主,表现出哭闹不安。幼儿期:表现为易激动,哭闹,情绪不稳定。,儿童病人的心理特

6、点新生儿期:新生儿已经具备了愉快与不愉快的情,儿童病人的心理特点,学龄前期:学龄前儿童的心理活动开始复杂,他们更容易担惊受怕,如怕打针,怕吃药,怕被父母遗弃,常表现为哭闹,拒食,压抑,睡眠不足,退化行为,攻击行为。学龄期:情绪不稳定,波动较大,自我控制能力较差。此时他们分离性焦虑的内容不只限于离开父母,更多的是离开父母,老师,同学,脱离了校园生活,并由于环境的生疏感到孤独,对疾病缺乏了解。,儿童病人的心理特点学龄前期:学龄前儿童的心理活动开始复杂,他,案例,某医院儿科病房里某天收治了一位6岁的患有肾病综合征的女患儿,该患儿从入院就诊到进入病房,一直紧紧偎依着其母亲,不允许其母亲离开自己。当母亲

7、不得不离开时,该患儿便哭闹不休,拒绝进食和睡觉,医护人员对其进行检查时有反抗行为,极不合作。患儿刚入院时,有高度浮肿,治疗一段时间后浮肿却无明显消退,后得知患儿经常偷吃榨菜。治疗一段时间后,由于激素作用,出现了向心性肥大的副作用,患儿产生自卑感,拒绝继续服药治疗。,案例某医院儿科病房里某天收治了一位6岁的患有肾病综合征的女患,分析,.患儿由于生病住院而被迫与母亲分离,与母亲开始建立的信任过程被中断,表现出一种焦虑与恐惧,哭闹、拒食、避开和拒绝生人,.住院时间长,还可表现为抑郁、呆板、不活泼,表情淡漠,闷闷不乐等。.幼儿和学龄前期儿童会产生行为退化,也会哭闹想回家,害怕与父母分离,把住院理解为被

8、父母抛弃.各种治疗及护理操作带来的不良刺激.患儿偷吃榨菜,拒绝继续服药 是她表现出来的攻击行为和自尊心的保护,以及自我控制能力低下。,分析.患儿由于生病住院而被迫与母亲分离,与母亲开始建立的信,心理护理措施,1.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消除患儿的恐惧心理和孤独感, 帮助儿童宣泄不良情绪2.耐心细致地做好解释工作,用儿童可以理解的简洁词汇介绍病情。3.消除患儿的戒备心理,并给予精神安慰和寄托。4.尊重患儿,保护他们的自尊心,鼓励他们参与照顾自己的日常生活。通过与他们做游戏、讲故事、读书、谈一些他们感兴趣的话题,与病儿建立友谊,成为他们的好朋友,使他们尽快适应医院生活。在做治疗操作之前,做好解释,讲明

9、道理,争取病儿的主动配合。5.发挥家长在患儿康复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帮助家长充分了解患儿疾病的发展及预后,了解疾病的治疗与护理措施,同时要求家长积极帮助患儿进行住院治疗的心理准备,肯定地告诉患儿家长一定会来探视的时间和次数,心理护理措施1.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消除患儿的恐惧心理和孤独,遭遇危机事件的死胎孕产妇心理分析与护理,孕妇温某 ,2 4岁。 2 0 0 1年 8月 2 0日上午 10时左右 ,与黄某发生口角 ,争吵中黄某用一小方凳砸伤站立位的温某脐部 ,伤后 3小时 ,温某出现腹痛 ,阵发性加剧。经医院诊断,确诊温某胎死。次日手术,温某娩出一男性死婴,并见胎儿左侧头部凹陷 ,左额及眼眶周围

10、青紫。死胎娩出半小时后胎盘自然娩出 ,且完整。活体及尸体检查 :分娩 5天后 ,对温某进行活体检验 :一般情况好 ,心肺正常 ,腹壁皮肤无青紫和皮下淤血 ,腹软 ,无明显压痛和反跳痛。对死胎进行尸体检查 :死胎发育好 ,重约 35 0 0 。,遭遇危机事件的死胎孕产妇心理分析与护理孕妇温某 ,2 4岁,【分析】死胎孕产妇是孕妇群体中的特殊个体,死胎孕妇的心理,有别于正常妊娠分娩的孕妇,她既要承受心理的打击,还要面临引产手术的痛苦,她不会像正常产妇一样有痛苦过后的喜悦和幸福,也不会有痛苦过后的成就感和做母亲的自豪感。其次,温某的胎死属于危机事件,非正常生理疾病所致,心理创伤可想而知。,【分析】,

11、【心理特点】1.痛苦,悲哀和绝望。胎死宫内,一旦确诊,即会表现非常痛苦,腹中的胎儿与自己血脉相连,毕竟孕育了几个月,已经建立了母子感情,她们很难接受这种现实,是一件恐怖,绝望的事情。并且马上要面临引产手术的痛苦,心理和身体双重伤害,恐惧袭来。其次,想到突如其来的灾难,想到胎儿被别人伤害的事实,恐惧与无助加剧。表现为情绪激动,有意回避或否认,甚至产生自杀念头。2.失落感和负罪感由于胎死宫内,将要做母亲的喜悦和孕育新生命的快乐戛然而止,情绪一落千丈,并且对给家人带来的失望痛苦,以及因为自己的争吵没能保住孩子的生命感到愧疚和深深的负罪感。表现为不肯主动配合治疗,甚至拒绝,逃避治疗,易抑郁。3.愤怒,

12、仇视与复仇因为死胎是他人所致,她会将痛苦转化为仇恨,产生试图为自己尚未出世的孩子报仇的愤怒心理。表现为烦躁,易怒,严重可产生毁物,伤人的异常行为。,【心理特点】,4.焦虑和迷茫等她已经接受这种事实后,担忧的情绪会随之出现,她们担忧会不会影响再次怀孕,将来能不能生育,会不会面临家庭破裂,对未来迷茫,对生活失去信心。5.创伤后应激障碍存在持续性的精神和心理障碍,严重性的焦虑性疾病,处于心理失衡状态。表现为人际交往能力下降,创伤性体验的反复重现,持续性回避和持续性焦虑警觉水平增高,不愿与外人接触,仇视他人。,4.焦虑和迷茫,【心理护理措施】产前的心理护理 对于胎死宫内的孕妇,引产前的心理护理至关重要

13、,直接影响到生产过程的产力、产程,对预防滞产和产后出血具有积极的作用。1、产前的心理护理重点在于调动她们的潜力,调动其体内原始的积极因素,使她们能主动配合医护人员的心理护理,增强其心理承受能力,护士应用安慰性语言疏导产妇,使她们从心理上比较容易和愿意接受这种现实。2、消除恐惧感,尽快使其脱离事件现场,避免进一步伤害,条件允许情况下尽量由最亲近的人照料。3、产房的工作人员应认真负责,调节好产房的温度、湿度,替她们准备好必要的物品、态度和蔼、关心体贴产妇、语言要温柔、避免带有刺激、讽刺、挖苦味道的语言,动作要轻柔,避免粗暴的动作以减少她们的疼痛,适时的协助她们喝点红糖水和热饮料,从行为举止上给患者

14、安全感,使孕妇能感受到来自医护人员的关爱,从而在心理上得到一点补偿。4、实施人工引产后,助产士应妥善处理排出物,避免对产妇造成不良的心理刺激。,【心理护理措施】,产后的心理护理 死胎产妇比正常产妇更容易引起产后忧郁症,忧郁不仅影响产妇的健康,而且影响着婚姻、家庭和社会,有必要对她们进行心理护理,给予相应的心理疏导,减少或避免精神刺激,帮助她们重新面对生活。1、首先,创造一个良好的住院环境,独自安排一个房间、安静、舒适,避免别人的询问来刺激她们,也避免她们看到别的产妇及新生儿更使她们伤心,让她们远离开别人做父母亲时的喜悦、温馨的氛围,以松驰她们的心理压力和失去孩子的失落感,并放置报刊、杂志或让她

15、们倾听一些轻松的音乐,以转移其注意力,指导其充分休息,避免劳累过度和长时间的心理负担,应提供更多帮助适用放松疗法,树立正确的认识事物和处理问题的态度,提高心理素质。2、同时运用沟通技巧,充分发挥社会支持系统的作用,可以运用暗示、引导、制造温馨气氛等技巧,指导家属不要在产妇面前流露不良的情绪,增进夫妻、婆媳关系,促使家人尤其是丈夫经常关心、安抚产妇,让产妇时刻感到家庭的温暖,消除焦虑、抑郁情绪,对于有哭泣、紧张、焦虑的现象,鼓励其宣泄情绪,排解心中苦闷,开导患者,促使其正确认识未来。,产后的心理护理 死胎产妇比正常产妇更容易引起产后,.重建心理安全感,给予心理支持,使其感受到社会的温暖,消除其恐惧及防备心理,鼓励并制造其与人接触交流。注意引导激发其自身组织功能和潜能,恢复其主体意识和价值感。4、在产妇出院前,掌握产妇的机体、生理等恢复情况,并做好必要的健康教育工作,宣传优生优育知识,以增强信心,告诉下次怀孕的最佳时机。怀孕并孕育新生命是一个女人一生中最重要的事情,是一个正常的生理过程,是家庭的需求,也是社会的需求。让她怀着对新生命的憧憬乐观活下去。,.重建心理安全感,给予心理支持,使其感受到社会的温暖,消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