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ppt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974092 上传时间:2022-12-29 格式:PPT 页数:219 大小:9.8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19页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19页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19页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19页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ppt课件.ppt(21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园林植物保护,第三章 园林植物病害识别及防治第一节 叶、花、果病害,2,第一节 叶、花、果病害一、白粉病类 白粉病是植物上发生极为普遍的一种病害。一般多发生在寄主生长的中后期,可侵害叶片、嫩枝、花、花柄和新梢。在叶上初为褪绿斑,继而长出白色菌丝层,并产生白粉状分生孢子,在生长季节进行再侵染,重者可抑制寄主植物生长,叶片不平整,以致卷曲,萎蔫苍白。幼嫩枝梢发育畸形,病芽不展开或产生畸形花,新梢生长停止,使植株失去观赏价值。,3,(一)白粉病概述1.月季白粉病(1)症状识别:该病除在月季上普遍发生外,还可寄生蔷薇、玫瑰等。主要危害叶片、新梢、花蕾、花梗,使得被害部位表面长出一层白色粉状物(即分

2、生孢子),同时枝梢弯曲,叶片皱缩畸形或卷曲。老叶较抗病,嫩梢和叶柄发病时病斑略肿大,节间缩短。严重时叶片萎缩干枯,花少而小,严重影响植株生长、开花和观赏 。 花蕾受害后被满白粉层,逐渐萎缩干枯。受害轻的花蕾开出的花朵呈畸形。幼芽受害不能适时展开,比正常的芽展开晚且生长迟缓。,4,发病初期,白色粉斑,花梗上的白粉层,花蕾受害,月季白粉病,5,(2)病原 蔷薇单囊壳菌 Sphaerotheca pannosa(Wallr)Lev,属子囊菌亚门,单丝壳属。,1. 受害枝条 2. 分生孢子 3. 分生孢子串,电镜照片,6,发病初期,白色粉斑,叶片皱缩,蔷薇白粉病,7,(3)发病规律 病菌主要以菌丝在寄

3、主植物的病枝、病芽及病落叶上越冬。分生孢子借风力大量传播、侵染,在适宜条件下只需几天的潜育期。1年当中56月及910月发病严重。温室栽培时可周年发病。温室栽培较露天栽培发生严重。月季品种间抗病性有差异,墨红、白牡丹、十姐妹等易感病,而粉红色重瓣种粉团蔷薇则较抗病。多施氮肥,栽植过密,光照不足,通风不良都加重该病的发生。灌溉方式、时间均影响发病,滴灌和白天浇水能抑制病害的发生。,8,2.黄栌白粉病(1)症状识别 主要危害叶片,也危害嫩枝。叶片被害后,初期在叶面上出现白色小斑点,后逐渐扩大为近圆形白色粉霉斑,严重时霉斑相连成片,叶正面布满白粉 。8月底以后白粉层上陆续生出先变黄、后变黄褐、最后变为

4、黑褐色的颗粒状子实体(闭囊壳)。秋季叶片焦枯,不但影响树木生长,而且受害叶片秋天不能变红,失去观赏性。,9,中期,初期,后期,黄栌白粉病,10,黄栌白粉病,初期产生白色粉霉 斑,后期连成一片,11,(2)病原 漆松钩丝壳菌(Uncinula verniciferae PHenn),属子囊菌亚门,钩丝壳属。,12,(3)发病规律 病菌以闭囊壳在落叶上或附着在枝干上越冬,也有以菌丝在枝上过冬的。 翌年56月,雨后湿度较大时,闭囊壳开裂,放出子囊孢子,子囊孢子借风吹、雨溅等传播。 多先从树冠下部的叶片开始侵染,由下往上发展。子囊孢子萌发最适温度为2530,生长季节有多次再侵染。 78月为发病盛期。多

5、雨、郁蔽、通风及透光较差时,病害发生严重。,13,3.瓜叶菊白粉病(1)症状识别 主要危害叶片,也危害花蕾、花、叶柄、嫩茎等。发病初期,叶片上产生白色粉霉状的圆斑,条件适宜时 ,病斑迅速扩大,连 成一片,使整张叶片 布满白粉,造成叶片 扭曲、卷缩、枯萎, 导致植株生长衰弱, 花小而提早凋谢。苗 期发病较重 。,瓜叶菊白粉病 1. 症状 2. 闭囊壳 3. 子囊孢子,14,(2)病原 二孢白粉菌(Erysiphe cichoracearum DC),属子囊菌亚门,白粉菌属。(3)发病规律 病菌以闭囊壳或菌丝体在病叶及其它病残体上越冬。翌年气温回升时,病菌借气流传播。孢子萌发后以菌丝侵入寄主表皮细

6、胞,并产生大量分生孢子进行再侵染。适宜发病的温度为1525,湿度大、通风不良时易引起该病大发生。成株在34月为发病高峰,幼苗11月为发病高峰。,15,4.紫薇白粉病(1)症状识别 该病主要危害紫薇的叶片,嫩叶比老叶易感病,嫩梢和花蕾也能受害。叶片展开即可受到侵染,发病初期叶片上出现白色小粉斑,后扩大为圆形并连接成片,有时白粉覆盖整个叶片。叶片扭曲变形,枯黄脱落。 发病后期白粉层上出现 由白而黄,最后变为黑 色的小粒点闭囊壳。,16,17,(2)病原 南方小钩丝壳菌(Uncinuliella australiana (McAlp) Zheng et Chen) 属鞭毛菌亚门,小钩丝壳属。(3)发

7、病规律 病菌以菌丝体在病芽 或以闭囊壳在病落叶 上越冬,粉孢子由气 流传播,生长季节多 次再侵染。该病害主 要发生在春、秋两季, 其中以秋季发病较为 严重。,紫薇白粉病菌,18,5.草坪草白粉病(1)症状识别 该病为草坪草的常见病害,其中以早熟禾、细羊茅和狗牙根发病较重。病菌主要侵染叶片和叶鞘,也危害茎秆和穗部。受侵染的草皮呈灰白色,像是被撒了一层面粉。受害叶片和叶鞘上出现长度为12mm白色霉点,后逐渐扩大成近圆形、椭圆形霉斑,霉斑表面着生一层白色粉状分生孢子,受振动后飘散,后期霉层中生出黑色小粒点,即病原菌的闭囊壳。该病主要降低光合作用,加大呼吸和蒸腾作用,致使草坪发育不良、早衰,严重影响草

8、坪景观。,19,草坪草白粉病的危害症状及其病原菌,20,(2)病原 禾布氏白粉菌(Blumeria graminis (DC) Golovex Speer(= Erysiphe graminis DC. ex Merat),属子囊菌亚门,布氏白粉菌属。(3)发病规律 病菌主要以菌丝体或闭囊壳在病株上越冬,也能以闭囊壳在病残体上越冬。翌春闭囊壳成熟,释放出子囊孢子;越冬菌丝体也产生分生孢 子,随气流传播,成为初侵染来源。 春季病叶持续产生分生孢子,1周 内就可以产生大量分生孢子,不 断引起再侵染。夏季高温可以限制 分生孢子的萌发。,1.分生孢子 2.闭囊壳 3.子囊,21,其他常见的白粉病有大叶

9、黄杨白粉病、四季海棠白粉病、凤仙花白粉病、牡丹白粉病等。,22,反面病斑,病斑放大,大叶黄杨白粉病,23,四季海棠白粉病,24,西府海棠、葡萄白粉病,非洲菊、杨树白粉病,25,芍药白粉病,凤仙花白粉病,牡丹白粉病,后期病部产生的闭囊壳,26,九里香白粉病,竹节蓼白粉病,紫叶小檗白粉病,金银花白粉病,紫叶小檗白粉病,27,28,一 品 红 白 粉 病,29,(二)白粉病类的防治 1. 消灭越冬病菌,秋冬季节结合修剪,剪除病弱枝,并清除枯枝落叶等集中烧毁,减少初侵染来源。 2.休眠期喷洒波美23度的石硫合剂,消灭病芽中的越冬菌丝或病部的闭囊壳。 3.加强栽培管理,改善环境条件。栽植密度、盆花摆放密

10、度不要过密;温室栽培注意通风透光。增施磷、钾肥,氮肥要适量。灌水最好在晴天的上午进行。灌水方式最好采用滴灌和喷灌,不要漫灌。生长季节发现少量病叶、病梢时,及时摘除烧毁,防止扩大侵染。,30,3. 化学防治:发病初期喷施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25敌力脱乳油25005000倍液、40%福星乳油8000 10000倍液、45%特克多悬浮液300 800倍液。温室内可用10粉锈宁烟雾剂熏蒸。4. 生物制剂:近年来生物农药发展较快,BO-10 (150200倍液)、抗霉菌素120对白粉病也有良好的防效。5. 种植抗病品种:选用抗病品种是防治白粉病的重要措施之一。,31,二锈病类,(一

11、)锈病类概述 锈病是一类特征很明显的病害。锈病因多数孢子能形成红褐色或黄褐色、颜色深浅不同的铁锈状孢子堆而得名。锈菌大多数侵害叶和茎,有些也为害花和果实,产生大量的锈色、橙色、黄色,甚至白色的斑点,以后出现表皮破裂露出铁锈色孢子堆,有的锈病还引起肿瘤。 锈病多发生于温暖湿润的春秋季,在不适宜的灌溉、叶面凝结雾露及多风雨的天气条件下最有利于发生和流行。,32,1. 玫瑰锈病(1)症状识别 该病主要危害芽、叶片,也危害叶柄、花、果、嫩枝等部位。发病初期,叶片正面出现淡黄色粉状物。反面生有黄色稍隆起的小斑点锈孢子器,初生于表皮下,成熟后突破表皮散出橘红色粉末,随着病情的发展,后期又出现橘黄色粉堆夏孢

12、子,秋末叶背出现黑褐色粉状物,即冬孢子堆和冬孢子。受害叶早期脱落,影响生长和开花。,33,玫 瑰 锈 病,叶面孢子堆,叶面孢子堆,34,(2)病原 玫瑰多胞锈菌(Phrangmidium rosae-rugprugosae Kasai)、短尖多胞锈菌(Phrnagmidium mucronatum (Pers)Schlecht)和蔷薇多胞锈菌(P rosae-multiforae Diet)。属担子菌亚门,多孢锈属。,夏孢子,冬孢子,冬孢子,35,3.发病规律:病菌以菌丝体在芽内和以冬孢子在发病部位及枯枝落叶上越冬。玫瑰锈病为单主寄生。翌年玫瑰芽萌发时,冬孢子萌发,侵入植株幼嫩组织,4月下旬出

13、现明显的病芽,在嫩芽、幼叶上呈现出橙黄色粉状物,即锈孢子。5月间玫瑰花含苞待放时开始在叶背出现夏孢子,借风、雨、虫等传播,进行第1次再侵染。条件适宜时叶背不断产生大量夏孢子,进行多次再侵染,造成病害流行。6、7月和9月发病最为严重。四季温暖、多雨、空气湿度大为病害流行的主要因素。,36,2. 海棠桧柏锈病(1)症状识别 春夏季主要危害贴梗海棠、木瓜海棠、苹果、梨,发病初期叶片正面出现黄绿色小点,后渐扩大成橙黄色的油状斑,然后病斑上出现略成轮状的黑色小粒点,即性孢子器。发病后期叶片背面生出黄色须状物,即锈孢子器(俗称羊胡子)。 转主寄主为桧柏,秋冬季病菌危害桧柏针叶或小枝,被害部位出现浅黄色斑点

14、,后隆起呈灰褐色豆状的小瘤,呈棕褐色,翌春34月遇雨破裂,膨为橙黄色花朵状(或木耳状)。受害严重的桧柏小枝上病瘿成串,造成柏叶枯黄,小枝干枯,甚至整株死亡。在海棠、苹果与桧柏混栽的公园、绿地等处发病严重。,37,海棠锈病,38,羊胡子,梨锈病,39,柏类树上的冬孢子角,冬孢子角膨胀,冬孢子角,吸水胶化,40,(2)病原 山田胶锈菌(Gymnosporangium yamadai Miyabe )、梨胶锈病菌(Gharaeanum Syd),属担子菌亚门,胶锈菌属。,1. 菌瘿 2. 冬孢子萌发 3. 海棠叶症状 45.性、锈孢子,41,(3)发病规律 病菌以菌丝体在桧柏枝条上越冬,可存活多年。

15、 翌春34月份遇雨时,冬孢子萌发产生担孢子,担孢子主要借风传播到海棠上,担孢子萌发后直接侵入寄主表皮,约10d后便在叶正面产生性孢子器,3周后形成锈孢子器。89月锈孢子成熟后随风传播到桧柏上,侵入嫩梢越冬。 此病的发生与雨水关系密切。两种寄主混栽较近、有病菌大量存在,34月份雨水较多,是病害大发生的主要条件。,42,3. 草坪草锈病(以细叶结缕草为例)(1)症状识别 该病主要发生在结缕草的叶片上,发病严重时也侵染草茎。早春叶片一展开即可受侵染。发病初期叶片上下表皮均可出现疱状小点,逐渐扩展形成圆形或长条状的黄褐色病斑夏孢子堆,稍隆起。夏孢子堆在寄主表皮下形成,成熟后突破表皮裸露呈粉堆状,橙黄色

16、。夏孢子堆长约lmm。冬孢子堆生于叶背,黑褐色、线条状,长12mm,病斑周围叶肉组织失绿变为浅黄色。发病严重时叶片变黄、卷曲、干枯,草坪景观被破坏。,43,草坪草锈病,44,草坪草锈病,45,(2)病原 结缕草柄锈菌(Puccinia zoysiae Diet),属担子菌亚门、柄锈菌属。,夏孢子堆,冬孢子堆,46,(3)发病规律 病菌以菌丝体或夏孢子在病株上越冬。北京地区的细叶结缕草56月份叶片上出现褪绿色病斑,发病缓慢,910月份发病严重。广州地区发病较早,3月份发病,46月份及秋末发病较重。病菌生长适温为1722,空气相对湿度在80%以上有利于侵入。光照不足、土壤板结、土质贫瘠、偏施氮肥的

17、草坪发病重。病残体多的草坪发病重。,47,海棠桧柏锈病,常见的锈病还有芍药锈病、美人蕉锈病等。,48,49,毛白杨锈菌,毛白杨锈病,夏孢子堆,冬孢子堆,50,(二)锈病类的防冶1. 在园林设计及定植时,避免海棠、苹果等与桧柏混栽。并加强栽培管理,提高抗病性。2. 结合园圃清理及修剪,及时将病枝芽、病叶等集中烧毁,以减少病原。3. 34月在桧柏上喷洒12100倍的波尔多液,抑制冬孢子堆遇雨膨裂产生担孢子。4. 发病初期可喷洒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每10d1次,连喷34次;或用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30006000倍液、10%世高水分散粒剂稀释60008000倍液、40%福星

18、乳油800010000倍液喷雾防治。,51,三、叶斑病类 (一)叶斑病类概述 叶斑病是叶片组织受局部侵染,导致出现各种形状斑点病的总称。叶斑病的类型很多,可因病斑的色泽、形状、大小、质地、有无轮纹等不同,分为黑斑病、褐斑病、圆斑病、角斑病、斑枯病、轮斑病、炭疽病等。,52,叶斑病主要由真菌门中半知菌亚门和子囊菌亚门中的部分真菌危害所致,病菌主要以菌丝体或子实体在落叶、枯枝及宿根等病组织中越冬(夏)。一般来说,叶斑病比较容易防治。,53,1. 月季黑斑病(1)症状识别:该病除危害月季外,还危害蔷薇、黄刺玫、山玫瑰、金樱子、白玉棠等近百种蔷薇属植物及其杂交种。主要危害叶片,感病初期叶片上出现褐色小

19、点,以后逐渐扩大,边缘呈不规则的放射状,病部周围组织变黄,病斑上生有黑色小点,即病菌的分生孢子盘,严重时病斑连片,甚至整株叶片全部脱落,成为光杆。嫩枝上的病斑为长椭圆形、暗紫红色、稍下陷。 此病为月季的一种发生普遍而又危害严重的病害。常在夏秋季造成黄叶、枯叶、落叶,影响月季的开花和生长 。,54,褐色小斑点,绿岛现象,55,月季黑斑病,56,(2)病原:蔷薇盘二孢属(Marssonina rosae Sutton),属半知菌亚门,盘二孢属。,月季黑斑病1.症状 2.分生孢子盘 3. 分生孢子盘,57,(3)发病规律:病菌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在病枝和病落叶上越冬。翌年45月份,病菌借风雨、浇水等传

20、播。温度适宜、叶面有水滴时即可侵入危害,潜伏期710d,多从下部叶片开始侵染。多雨天气有利于发病。在长江流域一带,56月和89月出现两次发病高峰期。在北方一般89月发病最重。 雨水是病害流行的主要条件。低洼积水、通风不良、光照不足、肥水不当、卫生状况不佳等都利于发病。月季不同品种间,其抗病性也有差异,一般浅色黄花品种易感病。,58,2. 杜鹃角斑病(1)症状识别:主要侵染叶片,发病初期,叶片上出现红褐色小斑点,逐渐扩大成圆形或不规则的多角形病斑,黑褐色,直径15mm。后期病斑中央组织变为灰白色,严重时病斑相连成片,导致叶片枯黄、早落。 湿度大时,叶斑正 面生出许多褐色的 小霉点,即病菌的 分生

21、孢子和分生孢 子梗。,59,(2)病原:杜鹃尾孢菌(Cercospora rhododendri Cuba),属半知菌亚门,尾孢属。,杜鹃褐斑病,60,(3)发病规律:病菌以菌丝体在病叶及病残体上越冬。翌年春天,当气温适宜时形成分生孢子,借风雨等传播,孢子遇到水滴便产生芽管,直接侵入或自伤口处侵入。高温多雨季节发病重。雨雾多、露水重有利于孢子的扩散和侵染,因而发病重。温室中栽培的杜鹃可常年发病。土壤粘重、通风透光性差、植株缺铁黄化时,有利于病害的发生。,61,3. 大叶黄杨褐斑病(1)症状识别:病斑多从叶尖、叶缘处开始发生,初期为黄色或淡绿色小点,后扩展成直径23mm近圆形褐色斑,病斑周缘有较

22、宽的褐色隆起,并有一黄色晕圈, 病斑中央黄褐色或灰 褐色,后期几个病斑 可连接成片,病斑上 密布黑色绒毛状小点, 即病原菌的子座组织。 严重时叶片发黄脱落, 植株死亡 。,62,(2)病原:坏损尾孢菌(Cercospora destructiva Rav),属半知菌亚门,尾孢属。,大叶黄杨褐斑病1. 症状 2. 分生孢子及分生孢子梗,63,(3)发病规律:病菌以菌丝或子座组织在病叶及其它病残组织中越冬。翌春温湿度适度时,产生分生孢子,经风雨等传播,浸染健康叶片,潜育期20-30d,5月中下旬开始发病,8-9月为发盛病期,并引起大量落叶。第2年新叶展开前叶片基本落光,至11月底以后,病害才停止蔓

23、延。风雨多的年份发病早且重,树势衰弱,生长不良发病重。,64,4. 香石竹叶斑病(1)症状识别:主要危害叶片,也危害茎部、花蕾等。发病多从下部叶开始,即老叶易感病。初期叶片上产生淡绿色水渍状小圆斑,后扩大为圆形、椭圆形或半圆形,呈紫色或褐色大斑,中央灰白色,病斑上产生黑色粉状霉层,近轮生。干燥时病部扭曲。病斑进一步扩展时,整个叶片枯萎下垂,但不易脱落。感病后造成叶枯、茎腐、花形不正,严重时使整株枯死。,65,(2)病原:病原菌为香石竹链格孢菌(Alternaria dianthi Stevet Hall), 属半知菌亚门,链格孢属。,香石竹叶斑病1.症状 2. 分生孢子,66,(3)发病规律:

24、病菌以菌丝和分生孢子在土壤中的病残体上越冬。翌年4月上旬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从伤口、气孔或直接侵入植株危害。露地栽培时,多雨季节发病重;温室栽培时,全年都可发生;老叶较新叶易感病;连作地发病严重;香石竹品种不同,其抗病性也有差异,一般茎杆软、叶形较宽的大花品种较易感病。,67,5.柳杉赤枯病(1)症状识别:主要危害幼苗和14年生幼树的枝叶,也能危害主茎。常先侵害下部枝叶,初期为褐色小斑点,渐变成赤褐色,后变为灰褐色枯死,病害逐渐向上部枝叶蔓延,致使上部枝叶、茎或全株枯死。后期病斑上出现许多黑色霉点,即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及分生孢子。,68,(2)病原:柳杉叶枯尾孢菌(Cercospoa se

25、quciae Ell et Ev),属半知菌亚门,尾孢属。,柳杉赤枯病 1.症状 2.分生孢子 3. 分生孢子梗,69,(3)发病规律:病菌以菌丝体及子座在寄主组织中越冬,翌年4月中旬至5月中旬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进行初次侵染,潜育期为1921d,56月梅雨季节为发病高峰期,并进行再侵染。苗木68月死亡率最高。秋季如果降雨较多,则9月可能出现第2次发病高峰,10月以后病害停止蔓延。病害的发生与温湿度关系密切,孢子萌发的温度在1530,相对湿度则在90以上。1年生实生苗死亡率最高,随着苗龄增长,抗病力逐渐增强。栽植过密,通风透光性差,偏施氮肥等都有利于发病。,70,7. 菊花褐斑病症状识别

26、:此病主要危害菊花叶片,先从靠近地面的老叶开始发病,后逐渐向上蔓延。发病初期,叶面出现近圆形的小黑点,后扩大为圆形或椭圆形的黑斑,中心灰黑色,并生有黑色小点。 严重时,数个病 斑相连成片,整 个叶片焦黑脱落, 有的则卷成筒状 下垂,叶面凹凸 不平,一碰即脱 落,整株枯死。,71,8. 桂花枯斑病(1)症状识别:病斑发生在叶缘或叶尖,初为淡褐色小斑,圆形或不规则形,不断向内扩展,红褐色至灰褐色,边缘深褐色,病斑有时可占叶面一半,卷曲易碎,上生黑色小点。,桂 花 叶 枯 病,初 期,后 期,72,73,(2)病原:木犀生叶点霉(Phyllosticta osmanthicola Tain),属半知

27、菌亚门,叶点霉属。 (3)发病规律:病菌以菌丝体在病株及病叶上越冬。植株生长衰弱、高温高湿、通风不良时,发病严重。老叶比新叶发病重。,74,9兰花炭疽病(1)症状识别:主要危害春兰、蕙兰、建兰、墨兰、寒兰以及大花蕙兰、宽叶兰等兰科植物。叶片上的病斑以叶缘和叶尖较为普遍,少数发生在基部,病斑长圆形、梭形或不规则形,有深褐色不规则线纹,病斑中央灰褐色至灰白色,边缘黑褐色。后期病斑上散生有黑色小点,即分生孢子器。病斑多发生于上中部叶片。,75,兰花炭疽病,76,兰花炭疽病,77,10君子兰炭疽病 症状识别: 成株及幼株均可受害,多发生在外层叶基部,最初为水渍状,逐渐凹陷。发病初期,叶片产生淡褐色小斑

28、,随着病害发展,病斑逐渐扩大呈圆形或椭圆形,病部具有轮纹,后期产生许多黑色小点,在潮湿条件下涌出粉红色粘稠物,即病原物的分生孢子。,78,发病初期,淡褐色小斑点,79,发病后期病斑连片,80,11.荷花黑斑病 症状识别:该病主要危害荷花叶片。发病初期,叶片上出现许多褪绿的小斑点,以后逐渐扩大形成圆形或不规则的病斑,直径5-15mm,红褐色,边缘有黄绿色晕圈病斑具同心轮纹,上生黑色霉层。严重时,病斑汇合,叶片枯黄。叶片开始衰老时易发病。,81,荷花黑斑病,82,其他类似的病害还有:金叶女贞炭疽病、鸡冠花黑斑病等多种。,金叶女贞炭疽病,金叶女贞炭疽病,鸡冠花褐斑病,龟背竹叶斑病,83,大叶黄杨疮痂

29、病,凤尾兰叶斑病,丁香叶斑病,广玉兰炭疽病,84,腊梅叶斑病,文殊兰叶斑病,万年青炭疽病,鱼尾葵炭疽病,85,苏铁叶斑病,一串红黑斑病,牡丹红斑病,袖珍椰子灰斑病,86,木槿褐斑病,贴梗海棠褐斑病,紫藤灰斑病,梅花褐斑穿孔病,巴西木叶斑病,倒挂金钟炭疽病,87,鹅掌柴炭疽病,黛粉叶褐斑病,大丽花叶斑病,88,89,米兰炭疽病,茉莉炭疽病,山茶炭疽病,肉桂炭疽病,十大功劳炭疽病,蔓绿绒炭疽病,金盏菊炭疽病,万寿菊斑点病,袖珍叶子褐斑病,90,八仙花炭疽病,91,酒瓶兰灰斑病,92,(二)叶斑病类的防治加强养护管理,增强植株的抗病能力;选用无病植株栽培;合理施肥与轮作,种植密度要适宜,以利通风透光

30、,降低湿度;注意浇水方式,避免喷灌;盆土要及时更新或消毒。消灭初侵染来源,彻底清除病残落叶及病死植株并集中烧毁。休眠期喷施35波美度的石硫合剂。药剂防治,特别是在发病初期及时喷施杀菌剂,如代森锌、福星乳油、世高水分散粒剂、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乐比耕可湿性粉剂。选育或使用抗病品种。,93,四霜霉病类(包括疫病) (一)霜霉病类(包括疫病)概述 该病典型的症状特点是叶片正面上产生褐色多角形或不规则形的坏死斑,叶背相应部位产生灰白色疏松的霜霉状物,病原物为低等的鞭毛菌,低温潮湿的情况下发病重。 1.月季霜霉病(1)症状识别 病害在月季的叶、新梢和花上均可发生。初期叶上出现不规则的淡绿色斑块,后扩大并

31、呈黄褐色和暗紫色,最后为灰褐色。边缘色较深,渐扩大蔓延到健康组织,无明显界限。在潮湿天气里,病叶背面可见到稀疏灰白色霜霉层。,94,月季霜霉病菌危害叶片状,95,霜霉病菌电镜照片,霜霉病菌显微模式图,96,有时病斑为紫红色,中心为灰白色,类似农药、化肥的药害状。新梢和花感染时,病斑相似,但梢上病斑略显凹陷。严重时叶萎缩脱落,新梢腐败枯死。(2)病原 蔷薇霜霉菌(Peronospora sparsa Berk.),属鞭毛菌亚门。,孢子囊,症状,孢囊梗,97,(3)发病规律 病菌以卵孢子越冬越夏,以分生孢子蔓延侵染。病害主要发生在温室。近几年,在北方利用日光温室生产切花月季时发生较重。温室通透性差

32、、夜间无加温设备、湿度高、月季栽植密集时发生严重。施肥不当,氮肥过多时也有利于此病发生。,98,2.百合疫病(1)症状识别 多发生于嫩叶,但茎和花也可受侵害;叶片上产生油渍状小斑,逐渐扩大成灰绿色,潮湿时病部产生白色绵状菌丝,严重时叶和花软腐,茎曲折下垂。鳞 茎上出现褐色油浸状 小斑,扩大后腐败, 潮湿时腐败部位产生 白色霉层。,99,(2)病原 寄生疫霉(Phytophthora parasitica Dastur),属鞭毛菌亚门,疫霉属。,症状,孢子囊,100,(3)发病规律 病菌以卵孢子在土壤中越冬;降雨多、排水不良时发病严重;培养土经消毒后,植株发病率最低。,101,其他相类似的病害有

33、:葡萄霜霉病、牡丹疫病等。,葡萄霜霉病,褐色多角形坏死斑,灰白色霜霉层,102,黑褐色多角形坏死斑,灰白色霜霉层,凤仙花霜霉病,103,黛粉叶疫病,棕竹疫病,牡丹疫病,104,黄金葛疫病,一品红疫病,105,(二)霜霉病类(疫病)的防治1. 霜霉病菌、疫霉病菌大都以卵孢子在病残组织中越冬,因而应及时清除病残组织并烧毁;从无病株采种,精选种子;换土、轮作或进行土壤消毒。2. 霜霉病一般要求低温高湿,疫霉菌一般要求高温高湿,因而应控制好温湿度,做好通风、透光及排湿工作。,106,3. 药剂防治:在发病早期及时喷药防治,可供选择的药剂有:波尔多液、瑞毒霉、乙磷铝、达科宁、克露、加瑞农、普力克、杀毒矾

34、等。4. 选用抗病品种。,107,五 、其它叶、花、果病害 (一)叶畸形类病害及防治 叶畸形类病害主要发生在木本观赏植物上。该类病害数量不多,但病原物侵染寄主的绿色部位,引起落叶、落果。发病严重时引起枝条枯死,削弱树势,易遭受低温危害。 叶畸形病是由子囊菌亚门中的外子囊菌及担子菌亚门中的外担子菌引起,症状明显。一般情况下,病菌侵入寄主后刺激寄主组织增生,使叶片肿大、加厚、皱缩;果实肿大,中空呈囊果状物。,108,1桃缩叶病(1)症状识别:主要危害叶片,严重时也可危害花、幼果和枝梢。叶片感病后,一部分或全部皱缩扭曲,叶片由绿色变为黄色至紫红色,病处肥大增厚,质地变脆。 春末夏初时,被害叶表面出现

35、一层灰白色粉层,即病菌的子实体。后期病叶变褐干枯脱落,嫩梢发病后变为灰绿色或黄色,病梢节间缩短并肿胀,叶片呈丛生状、卷曲,严重时枝梢枯萎死亡。,109,桃缩叶病,110,桃缩叶病,111,(2)病原:畸形外囊菌【Taphrina deformans(Berk)Tu1】,属子囊菌亚门。,桃缩叶病1.症状 2子囊层 3.子囊,112,(3)发病规律:病菌以厚壁芽孢子在树皮、芽鳞上越夏或越冬,翌年春天,随气流等传播到新芽上,自气孔或上下表皮直接侵入。病菌侵入后,在寄主组织内蔓延,刺激寄主组织细胞大量分裂,胞壁加厚,病叶肥厚皱缩、卷曲并变红。 此病的发生与早春气候密切相关,若早春桃芽膨大期或展叶期雨水

36、多、湿度大,则发病重;当早春温暖干旱时则发病较轻。此病于4月末至5月初为发病盛期,进入6月则停止发病,无再侵染。,113,2.杜鹃饼病(1)症状识别:此病又称叶肿病,主要危害杜鹃的嫩叶、嫩梢及花。嫩叶受害后,病部初期产生浅色半透明近圆形斑,背面略呈淡红色,以后逐渐扩大成黄褐色,叶肿大变形,正面凹下,背面隆起,呈半球形,表面产生白色至灰白色粉状物,即担子和担孢子。后期病斑变为黑褐色并枯萎脱落。幼芽及花感病后,变厚形成瘿瘤 。,114,杜 鹃 饼 病,115,(2)病原:日本外担子菌(Exobasidium japonicum Shirai),属担子菌亚门。,杜鹃饼病1.症状 2.病菌的担子及担孢

37、子,116,(3)发病规律:病菌以菌丝体在寄主活组织内越冬。翌春产生担孢子,借风力或昆虫传播,开始侵染嫩叶,病害发生的适宜温度为1520,潜育期为717d,每年春末夏初和秋末冬初发病。 此病为低温高湿病害,在温度适宜、相对湿度80以上、日照时间短、茎叶生长幼嫩,有利于此病的发生和侵害。,117,防治措施(1)及时摘除病叶和幼芽,并集中烧毁。(2)加强栽培管理,合理密植,改善通风透光条件,增加植株抗病能力。(3)药剂防治:植株发芽前喷药保护,如35波美度的石硫合剂等;发病初期喷洒47%加瑞农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40%福星乳油800010000倍液、10%世高水分散粒剂60008 000倍

38、液、25代森锰锌悬浮剂稀释10001500倍液、0.30.5波美度的石硫合剂等。,118,(二)灰霉病类及其防治 灰霉病是草本观赏植物上最常见的真菌病害,对温室植物为害最大。病症很明显,在潮湿条件下灰色霉层显著。灰霉病在低温、潮湿、光照较弱的环境中易发生,因而是冬季日光温室中的常见病。病害主要表现为花腐、叶斑和果实腐,但也能引起猝倒、茎部溃疡以及块茎、球茎、鳞茎和根的腐烂,,119,1仙客来灰霉病(1)症状识别:该病危害仙客来等多种花卉,尤以温室栽培时发病重。叶片、茎、花均可受害。叶片发病时,先由叶缘出现水渍状暗绿色斑纹,后逐渐扩展至全叶,使叶片变褐腐烂,最后全叶褐色干枯;叶柄、花梗、花受害时

39、,发生水渍状腐烂、软化,并产生灰霉层。发病严重时,叶片枯死,花器腐烂,霉层密布。,120,仙客来灰霉病,121,(2)病原:灰葡萄孢菌 (Botrytis cinerea Perset Fr),属半知菌亚门,葡萄孢属。,仙客来灰霉病症状及侵染循环图,病菌显微图片,122,(3)发病规律: 病菌以菌核、菌丝或分生孢子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翌年,当气温达20,湿度较大时,产生大量分生孢子,借风雨等传播侵染。 高温多湿有利于该病发生,在湿度大的温室内该病可常年发生,因而温室内栽培的仙客来易造成重复侵染。土壤粘重、排水不良、光照不足、连作地块易发病。,123,灰霉病防治措施:(1)加强栽培管理,改善通

40、风透光条件,温室内要适当降低湿度,最好使用换气扇或暖风机,减少伤口。(2)合理施肥,增施钙肥,控制氮肥用量。(3)及时清除病株销毁,减少侵染来源。(4)生长季节喷施杀菌剂: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45%特克多悬浮液、10%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124,(5)该病在温室内发生时,因环境湿度较大,常规喷雾法往往不理想,采用烟雾剂防治效果好。可用一熏灵号(有效成分为百菌清及速克灵)进行熏烟防治,具体用量为0.20.3g/m,每隔510d熏烟1次。在较小容积内熏烟,勿超过上述剂量,以免发生药害。,125,与其类似的灰霉病还有:牡丹灰霉病、百合灰霉病、橡皮树灰霉病、非洲菊灰霉病等

41、。,126,127,128,百合灰霉病,万寿菊灰霉病,129,橡皮树,佛手,非洲菊,月季,130,鹤望兰灰霉病,一串红灰霉病,栀子灰霉病,131,非洲菊灰霉病,鹅掌柴灰霉病,132,八仙花灰霉病凤梨灰霉病海芋灰霉病,133,橡皮树灰霉病天竺葵灰霉病一品红灰霉病,134,橡皮树灰霉病,135,(三)病毒病类及其防治 病毒病在园林植物中不仅大量存在,而且危害严重。目前,无病毒的花木基本上是不存在的 。在自然界,一种花木常受到几种、几十种病毒的侵染。病毒病发生后,使寄主叶色、花色异常,器官畸形,植株矮化,严重时不开花,甚至毁种。 病毒病防治困难,主要措施有:加强检疫,繁殖无毒苗木,对有病种苗进行热处

42、理,消灭传毒昆虫,选育抗病品种以及药剂防治(选用病毒A、菌毒清等)。,136,1.香石竹病毒病(1)症状识别:该病毒引起系统花叶,花瓣上有碎色杂纹,特别是在大花红色品种上更为明显,幼苗后期症状不明显,随着植株的成长,病毒症状加重。冬季老叶往往呈隐症。(2)病原:香石竹叶脉斑驳病毒(Carnation vein mottle virus)。,137,(3)发病规律: 该病毒主要通过汁液传播,桃蚜也可作非持久性传播,在园艺操作过程中如摘心、掰芽、采花等操作过程中,病毒可以通过手和工具进行传播。另外,从病株上采取插条,也传播病毒病。 引起香石竹病毒病的病原还有香石竹坏死斑病毒(Carnation n

43、ecratic f1ack virus)、香石竹潜隐病毒(Carnation latent virus)、香石竹蚀环病毒(Carnation etched ring virus)。,138,2. 郁金香碎色病(1)症状识别:该病主要危害花、叶,引起颜色改变,但不同品种对该病的侵染反应不同。在淡色或白色品种上,其花瓣碎色症状并不明显;在红色和紫色上花变色较大,产生碎色花,花瓣上产生大小不等的斑驳状斑或条状斑;黑色花变为浅黑色。叶片被害后,出现浅绿色或灰白色条斑,有时造成花叶。(2)病原:郁金香碎色病毒(Tulip breaking virus),病毒颗粒体为弯曲的线状,大小为700nm12nm1

44、3nm。,139,花叶,碎锦,碎锦,碎锦,碎锦,140,(3)发病规律:病毒在病鳞茎内越冬,成为次年初侵染来源。郁金香碎色病毒由蚜虫、汁液传播。此外,在带病的上一年病株上所形成的子球也会感染病毒,重瓣花易感病。,141,其他类似的病毒病有:,海芋病毒病,蔓绿绒病毒病,一串红病毒病,月季花叶病,142,天竺葵、牡丹、金鸡菊花叶病,143,防治措施:(1)加强检疫,防止病苗及其它繁殖材料进入无病区,选用健康无病的插条、种球等作为繁殖材料,(2)采取茎尖组培脱毒法得到无毒种苗,从而减轻病毒病的发生。(3)在田间日常管理中,如摘心、掰芽、整枝等过程中,要用35的磷酸三钠或热肥皂水对手和工具进行消毒。,

45、144,(4)定期喷施杀虫剂,防止昆虫传播病毒。(5)发现病株及时拔除并彻底销毁。(6)药剂防治:近几年来, 随着科技的发展,研制出了 几种对病毒病有效的药剂, 如病毒A、病毒特、病毒灵、 抗毒剂1号等.,145,紫薇煤污病,(四)煤污病类,146,非洲菊煤物病,菊花煤物病,147,煤污病的主要危害是抑制了植物的光合作用,削弱植物的生长势。另外,由于观赏植物的叶面布满黑色的煤粉层,严重地破坏了植物的观赏性。(2)病原:多种附生菌和寄生菌。常见的有性态是小煤炱菌(Meliola sp)和煤炱菌(Capnodium sp);常见的无性态是散播烟霉(Fumago vagans Pers,)和枝孢霉(

46、Cladosporium sp。 该菌主要依靠蚜虫、介壳虫的分泌物生活。,148,(3)发病规律: 病菌以菌丝体、分生孢子和子囊孢子在病部及病落叶上越冬,成为次年的初侵染源;菌丝、分生孢子由气流、昆虫等传播。病菌可腐生在蚜虫、粉虱、介壳虫等昆虫的排泄物、分泌物、植物自身的分泌物或通过吸器寄生于寄主植物上。 高温、高湿、通风透光差,蚜虫、介壳虫等害虫发生猖獗,均能加重煤污病的发生。 煤污病的寄主范围很广,常见的寄主有山茶、米兰、扶桑、木本夜来香、白兰花、五色梅、阴绣球、牡丹、蔷薇、夹竹桃、木槿、桂花、木兰、紫背桂、含笑、紫薇、苏铁、金桔、橡皮树等。,149,(4)防治方法:喷洒杀虫剂防治蚜虫、介

47、壳虫等害虫,减少其排泄物或蜜露,从而达到防病的目的。 在植物休眠季节喷洒波美35度的石硫合剂,杀死越冬的菌源,从而减轻病害的发生。对寄主植物进行适度修剪,温室要通风透光良好,以便降低湿度,减轻病害的发生。,150,园林植物保护,第五章 园林植物病害基础知识第二节 枝干病害,151,第二节 枝干病害,一、枝干病害概述 园林植物枝干病害虽不如叶、花、果病害多,但对园林植物的危害性很大,往往引起枝枯或全株死亡。引起枝干病害的病原有真菌、细菌、植原体、寄生性种子植物和茎线虫等。非生物病原有日灼、冻裂伤和枯梢。症状类型主要有腐烂、溃疡、枝枯、肿瘤、丛枝、黄化、萎蔫、腐朽、流脂流胶等。,152,1. 杨树

48、溃疡病(1)症状识别 主要危害杨、柳的枝干,能造成大苗及新造的杨树林大量枯死。发病率高达80。 3月中下旬感病植株的干部出现褐色病斑,圆形或椭圆形,质地松软,手压有褐色臭水流出。有时出现水泡,泡内有略带腥味的粘液。5、6月份水泡自行破裂,流出粘液,随后病斑下陷,很快发展成长椭圆形或长条形斑,病斑无明显边缘。病斑上散生许多小黑点,即病菌的分生孢子器,并突破表皮。当病斑包围树干时,上部即枯死。,153,11月初在老病斑处出现较粗黑点,即病菌的子座及子囊壳。,初期症状:皮孔周围呈水渍状,154,杨树溃疡病 发病后期呈现大面积坏死斑,155,(2) 病原 为子囊菌亚门茶藨子葡萄座腔菌Botryosph

49、aeria ribis (Tode) Grosssenb. et Dugg.,无性世代为半知菌亚门群生小穴壳菌Dothiorella gregaria Sacc.,杨树溃疡病1.病害症状 2.分生孢子器 3.子囊壳、子囊及子囊孢子,156,(3)发病规律 病菌以菌丝在寄主体内越冬,翌春气温10以上时开始活动。病害发生轻重与气象因子、立地条件和造林技术等密切相关。春早、春寒、西北风次数多则病害发生重;根系受伤越多,病害越重。,157,(4)杨树溃疡病的防治措施1.加强出圃苗木检查,严禁带病苗木出圃,对插条进行消毒处理;重病苗木要烧毁,以免传播。加强栽培管理,提高抗病力。避免伤根和干部皮层损伤,定

50、植后及时浇水等。2.选育抗病品种。日本白杨、沙兰杨、毛白杨、意大利214杨、新疆杨等较抗病,小叶杨、小美旱杨等易感病。3.药剂防治:树干发病时可喷用50%代森铵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402”抗菌素;或用波美2度的石硫合剂涂抹病斑。茎、枝梢发病时可喷洒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70百菌清可湿性粉剂等。,158,2.月季枝枯病,(1)分布与危害:该病分布广泛,引起枝z枝条顶梢干枯,发病严重时,甚至全株枯死。(2)症状:病害主要发生于枝条及嫩茎上,初期为红色或紫红色圆斑,后逐渐扩大成较大的病斑,病斑中心灰褐色,稍下陷,边缘紫褐色,略隆起,周围常有一红色晕圈。后期病组织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