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北京市部分居民生活区垃圾分类的调查.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977065 上传时间:2022-12-29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94.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北京市部分居民生活区垃圾分类的调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关于北京市部分居民生活区垃圾分类的调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关于北京市部分居民生活区垃圾分类的调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关于北京市部分居民生活区垃圾分类的调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关于北京市部分居民生活区垃圾分类的调查.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北京市部分居民生活区垃圾分类的调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北京市部分居民生活区垃圾分类的调查.docx(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n更多企业学院: 中小企业管理全能版一八3套讲座+89700份资料总经理、高层管理49套讲座+16388份资料中层管理学院46套讲座+6020份资料国学智慧、易经46套讲座人力资源学院56套讲座+27123份资料各阶段员工培训学院77套讲座+ 324份资料员工管理企业学院67套讲座+ 8720份资料工厂生产管理学院52套讲座+ 一三920份资料财务管理学院53套讲座+ 17945份资料销售经理学院56套讲座+ 14350份资料销售人员培训学院72套讲座+ 4879份资料 北京市部分居民生活区垃圾分类的调查 北京市西城区四根柏小学 六二班 鲁思煜引言: 为了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北京市很多居民小区

2、实行了垃圾分类收集。但在一些居民小区内,没有垃圾分类桶,垃圾没法分类投放;有垃圾分类桶的垃圾也不分类或垃圾虽然分类但收集时又混放的情况。面对这些问题,我萌发了对身边居民生活区垃圾分类现状进行调查的想法。调查垃圾分类实施情况,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以引起社会的关注和人们的重视,也为政府及环境管理部门及时、正确的决策提供依据。调查目的: 调查北京市居民生活垃圾分类的状况,发现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推进居民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调查方法: 一、实地考察:地点:北京市西城区西直门内大街冠英园西区、北京市海淀区花园路塔园小区。时间:2003年7-9月。内容:生活区环境卫生、垃圾桶的管理、垃圾分类及投放状况等。二、问

3、卷调查:发放问卷调查100份,回收100份,随机发放小区居民。附问卷调查。三、个别采访:采访居民6人,环卫工人3人。调查结果:一、实地考察结果:北京市西城区西直门内大街冠英园西区:共6个生活区,垃圾桶分类管理的2个,未分类管理的4个。在垃圾桶分类管理的2个生活区内,一个分4类:可回收、不可回收、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另一个分2类:可回收和不可回收。2个分类管理的生活区内垃圾都未分类或未完全分类(部分垃圾分类,部分没有分类)。在垃圾桶未分类管理的4个生活内,一部分居民楼下没有垃圾桶,由垃圾车代替。在垃圾桶和垃圾车的旁边,还能看到一些散落的垃圾袋,甚至有的楼下没有垃圾桶或垃圾车,生活垃圾袋堆放在楼下

4、。附照片1:北京市海淀区花园路塔园小区:共4个生活区,垃圾桶分类管理的2个,未分类管理的2个。分类管理的生活区内,垃圾桶分2类:可回收、不可回收。4个生活区内的垃圾未分类或未完全分类。附照片2: 二、问卷调查统计结果:1、 你认为实施垃圾分类有必要吗? 有必要 没有必要人数 95 5 % 95% 5% 2、你知道生活垃圾分类的方法吗? 知道 不知道不全知道人数 82 3 一五 % 82% 3% 一五%3、你做到垃圾分类了吗? 做到 没做到有时做到人数 65 10 25 % 65% 10% 25%(1)、做到的原因: (2)、没做到(包括有时做到)的原因: 4、现在实行的垃圾分类方法方便吗?方便

5、 不方便 不太方便人数 45 一五 40 % 45% 一五% 40%5、认为垃圾分类不能有效实施的原因是:(三)、个别采访总结: 1、采访居民: 问:你所居住的生活区垃圾分类了吗?这项工作落实的好吗? 答1:垃圾容器分类了,但垃圾未完全分类,个别人不自觉,垃圾不分类,乱投放,搅和了大家分类的成果,也动摇了人们坚持分类的信心。我认为这项工作落实的不好。 答2:垃圾没有分类,没有人要求,也没有分类垃圾桶,想分也没法分。 答3:垃圾没有分类,我认为没有必要,因为各类垃圾在运往垃圾收容站时又混在一起。 问:你认为怎样才能更好的实施垃圾分类? 答1:除了加强环保教育外,还要有人管,有人抓,责任分明,规范

6、管理;加大监督力度,制定必要的处罚条例,不能光靠自觉。答2:要做好这项工作,不能在小范围内抓,它需要一个大环境。关键是政府重视,大力宣传,上上下下齐行动,在全市范围内推行垃圾分类,在人们的思想深处树立起环保意识,由被动变主动,由不自觉到自觉,形成一个好的氛围。不能仅在一个居民小区或生活区内推行,大家觉得可分可不分,反正又没全面推行。 答3:加紧垃圾无害化处理的科学研究,开发垃圾智能分类、无害化处理、资源再利用等一系列高新技术,利用高科技促进环保。 2、采访环卫工人: 问:你在收集生活垃圾时,垃圾桶内的垃圾分类了吗?投放正确吗? 答:没完全分类,桶内的垃圾有部分没有分类。即使分类的垃圾有时也没有

7、按标识正确投放。生活区内大部分垃圾桶没有标识,垃圾也没有分类,我们转运到垃圾收容站后再分类。 问:你是分类收集转运垃圾的吗? 答:垃圾没有完全分类,我怎么分类收集?就一个垃圾车,垃圾只能放一起。到垃圾站后再把能卖的分出来。 问:在垃圾站分类后怎么处理? 答:可回收的卖掉,有人专门来收。 问:厨余垃圾和其它垃圾分类吗? 答:不分。分析讨论: 近年来,随着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现代化的生活方式给人们带来方便和享受,但随之产生了更多的生活垃圾。一次性用品的大量使用及商品的过度包装即增加了垃圾量,又造成了“白色污染”。大量未经分类就填埋或焚烧垃圾,既是对资源的巨大浪费,又会产生二

8、次污染。填埋垃圾挤占了宝贵的土地资源和生存空间,仅北京一地,垃圾占地已达1万亩,而且造成许多隐患-有毒化学物质的产生、害虫和病菌的孽生、水源和土壤的污染、爆炸性气体渗漏。焚烧垃圾虽使体积缩小50%95%,但烧掉了可回收的资源,释放出有毒气体,如二恶英、电池中的汞蒸汽等,并产生有毒有害炉渣和灰尘。对城镇居民的健康构成威胁,垃圾已成为城市发展中的棘手问题。垃圾不仅造成公害,更是资源的巨大浪费。据有关部门公布的数字,目前全国每年垃圾总量约5亿吨,可利用而未得到利用的废弃物的价值达250亿元,约有300万吨废钢铁、600万吨废纸未得到回收利用。废塑料的回收率不到3%,橡胶的回收率为31%。仅每年扔掉的

9、60多亿只废干电池就含7万多吨锌、10万吨二氧化锰。北京市现日产垃圾一五000吨,全年生产547.5万吨,而且每年将以8%的速度递增。每天要出动500辆卡车拉到远郊去处理。一天的运输费、处理费就要花120万元。一年就是438亿元。垃圾混置是废物,垃圾分类是资源,只要处理得当,完全可以成为巨大的社会财富。北京从1998年就开始垃圾分类试点,逐年加大推进力度。目前北京市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情况怎样?我对部分居民生活区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垃圾分类工作不令人满意,分析原因和问题: 一、环保意识不强,对垃圾分类认识不够。问卷调查显示:认为环保教育不够的占75%。主要原因是群众对生活垃圾分类认识不够,从

10、源头上配合不力。垃圾分类涉及到千家万户和每个公民,要使人们认识到自己是污染的受害者,又是污染的制造者,也应是污染的治理者。除大力宣传分类的好处、呼吁市民增强环保意识外,还可以考虑通过激励机制鼓励市民进行垃圾分类,发动群众是最关键的一环。因此,报纸、电台、电视台,特别是社区,要像抗非典时期那样,做好宣传,讲清分类处理的必要,详细告诉人们怎样分类。有了群众的积极参与,一定会取得成效。 二、部分居民缺乏自觉性,自我约束力差。问卷调查认为垃圾分类有必要的占95%,做到垃圾分类的只有65%。既然认为垃圾分类有必要,为什么又做不到呢?一是多年来人们习惯了垃圾混装,改变旧习惯需要一个过程;二是在监督机制不健

11、全的情况下,缺乏自觉性。虽然认为垃圾分类有必要,但又觉得太麻烦,不分类也不承担责任。我们抱怨资源匮乏、我们抱怨环境恶劣,我们为什么不检讨一下自己?我们随手扔掉一节废旧电池、一个一次性塑料饭盒甚或是废旧纸张时,是否意识到这每一个小小的行动对资源、对环境带来的影响?垃圾分类要从源头上做起,源头就在每家每户每一个人。我们多留点心,多费点事,把厨房垃圾和可回收的废弃物分开处置,不要一锅端一扔了之。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财富!从身边小事做起,从垃圾分类做起! 三、缺乏有效的监督和管理。调查显示:在垃圾容器分类的生活区,垃圾并未完全分类。主要原因是对垃圾分类不习惯,占89%,其次是感觉太麻烦,占51%。垃圾分

12、类之所以难,因为它是与人们长期垃圾混装习惯相抵触的。要改变人们这种长时期形成的生活习惯,只配置些分类垃圾桶、垃圾袋,或是进行简单的宣讲、呼吁,还远远不够。有道是“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只有用一套切实可行、奖惩严明的规章制度来约束、激励大家,才会使人们逐渐改变旧习,树立新风。问卷调查显示认为缺乏监督的占60%,认为管理差的占45%,由此可见缺乏有效的监督和管理是其主要原因。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督和管理,虽然只是一部分人没有做到垃圾分类和正确投放,但他们的行为却搅乱了生活区内的垃圾分类工作,所以在实地考察时没有见到一个生活区内的垃圾是完全分类、正确投放的。 四、垃圾分类必需全面推行,长期坚持。调查中发现

13、一些生活区内没有完善的垃圾分类设施,甚至没有垃圾容器,或者用垃圾车代替(附照片3),从管理上造成垃圾不分类或垃圾随地堆放。垃圾分类工作仅在部分生活小区实施,不能形成大环境。调查中居民反映生活区内没有分类垃圾桶,想分类也没有条件。也有人认为那么多生活区、那么多人都没有分类,我做别人不做效果也不大,所以不能坚持。垃圾分类看似举手之劳,但关键是要长期坚持。如果垃圾分类工作全面实施,人们逐渐习惯了垃圾分类,看到不进行垃圾分类的人,就像看到不刷牙不洗脸的人一样不能接受,这样的一个大环境和好的氛围将有利于邻垃圾分类的长期坚持。 五、垃圾分类方法需要统一,垃圾桶设计需要改进。在实地考察中发现,生活区内垃圾容

14、器不规范、不统一,有的分4种:可回收物、厨余垃圾、其它垃圾、有害物。有的分2种:可回收、不可回收。而且垃圾容器颜色和标识不统一(附照片4),在视觉上没有形成固定的型态,投放垃圾时容易错乱。垃圾桶盖也不方便投放,还容易被污染。在问卷调查中认为垃圾桶设计不科学的有19人。所以垃圾容器也需要改进。 六、环卫部门应加强内部管理和配备设计科学的垃圾车。提高环卫工人的环保知识和环保意识,垃圾分类不是简单的废品回收,能卖的要回收,不能卖的也要分类。在调查中发现环卫工人只对能卖的废物进行回收,对厨余垃圾和其它垃圾混装在一起。垃圾车的设计也不科学,不能分装各类垃圾,收集时只能混装。分类的垃圾又混装在一起,挫伤了

15、人们分类的积极性。在采访时有的居民认为垃圾混装已使垃圾分类工作失去了意义。所以配备设计科学的垃圾车是必要的,使垃圾分类工作每个环节都能有效实施。 七、生活区的卫生管理应加强。在调查中发现垃圾桶及周围卫生很差,垃圾桶盖沾着污物,周围撒落着垃圾(附照片5),有的居民不是正确投放垃圾,而是随手仍垃圾。更有拾废品者在垃圾桶内翻拣垃圾,已经装入塑料袋中的垃圾被倒出来或被扒拉开,以寻找废品(附照片6),他们只回收眼前被认为有经济价值的东西,如易拉罐、报纸、啤酒瓶,而对其他具有资源价值东西,如废塑料、废纸片、废玻璃和大量生物垃圾从袋中拔出,又不回收,使垃圾四处飞散,污染周围环境。对部分居民不文明的行为除进行

16、教育外,还应进行处罚,以规范行为。物业也应加强管理,制止拾废品者在垃圾桶内翻拣垃圾。结论: 北京市部分居民生活区垃圾分类工作不令人满意,主要原因是人们环保意识不强,缺乏有效的管理和监督。要做好垃圾分类工作还需政府、群众相互配合,共同努力。建议: 一、政府部门要继续做好宣传推广工作,提高每个公民的环境意识。充分发动群众,使垃圾分类工作深入人心,并由被动变主动,由不自觉到自觉。 二、政府应加大垃圾分类的推行力度,尽可能大范围内实施。加强有效的管理和监督,形成大的环境和好的氛围。 三、建立必要的奖惩制度,对执行分装垃圾好的群众给予奖励,对执行不好的给予处罚。如:居委会或物业把垃圾袋编上号,再发放到家

17、庭使用,可根据垃圾袋上号的不同,监督每家实施情况,进行奖惩。逐渐推进,逐渐规范。 四、改进垃圾处理有偿服务方式,考虑垃圾分类、定量处理有偿服务。如:对分类垃圾和不分类垃圾收取不同的处理费,不分类垃圾处理费应是分类垃圾处理费的2-3倍,并按人口或垃圾量的多少收取处理费。这样一是促使居民进行垃圾分类;二是按人口或垃圾量的多少收费较按户收费合理;三是对不分类垃圾多收的费用, 五、控制一次性物品使用、简化商品包装、净菜进城、从源头削减居民生活垃圾。 六、垃圾容器的分类和标识要统一,设计要实用、方便、卫生,有利于垃圾分类工作的推广。 七、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尽快出台有关垃圾分类的规章制度,方便管理,使垃圾分

18、类工作有章可循。 八、充分发挥居委会和物业的管理作用。垃圾分类涉及每家每户每一个人,管理上涉及每条街道每个生活区,居委会和物业是基层管理单位,应具体负责落实和监督检查。 九、打破不文明的大规模生产、大规模消费、大规模产生废弃物的生活方式。对大量使用一次性塑料袋的超市、市场收取环保费,对商品过度包装的厂家也要收取环保费。发扬好的传统,对个人提倡使用菜蓝子,尽可能减少一次性用品的使用。 十、加强对环卫工人的环保教育,提高他们的自身素质,使他们即是环境卫生的清洁工人,也是环境卫生的监督和管理者。并为他们配备设计科学的垃圾车,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 十一、政府和有关部门对拾废品者应加强管理。目前,拾废品者已成为城市废品回收的一支大军,如果有专门的机构,把他们组织起来,由无组织状态变为有组织状态,加强对他们的管理,对不好的行为进行约束,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这支大军不仅可以回收废品,还可以协助垃圾分类收集。12.29.202211:4511:45:1722.12.2911时45分11时45分17秒12月. 29, 2229 十二月 202211:45:17 上午11:45:172022年12月29日星期四11:45:1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