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分制系统的业务设计(初稿--用于讨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分制系统的业务设计(初稿--用于讨论).docx(3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一、 引言需求分析是系统开发中最耗时的一部分工作,但留下的开发时间较短,待边上线边提需求再修改的开发方式必然拖垮整个系统的上线时间,当然这种提需求的方法也是主流的,可行的,完全可以使用;但还是建议初期就能把最为基础的需求提出(可以不用去关注它怎么实现,但最好是把可能与需求相关的几个部分考虑一下)。本系统拟使用寿命为10年(李处未晋升前不用再换系统),争取扛到15年,所以在考虑当下要做什么的情况下也要适当考虑这几年内将会做什么(猜),尤其是涉及(培养方案(已存在的培养方案,暂不涉及培养方案的制定过程),学籍,选课记录(课表),成绩这几个里程碑级的数据),否则一旦有新的改革,换系统的概率会很高。1
2、、 本文档的作用为“抛砖引玉”,所写并非完全正确,且语言没有雕琢,读起来逻辑不是那么清晰,主要目的是为激发各位的需求。2、 以一个学期为切片,教务学籍整体业务设计安排如下图,时间供参考(网络图显示的效果最好,但截屏不出来,也可详见业务分配.mpp,使用project2010打开),关键看业务顺序是否合理,注下图以学生视角为出发点,还有一些业务未注明,表明该类业务的时间顺序由具体的控制参数而定。3、 学生端:申请类业务(休学,复学,转专业,退学,交换生,第二专业,专业分流),报名类业务(选课,等级考试,四六级,学业进步奖),查看类业务(查看个人学籍信息(支持修改,确定必填字段),课表,成绩,毕业
3、结论,毕业证书学位证书中英文版本打印),操作类(评价)。4、 教师端:教师端的情况较为复杂,此处包含的教师有:教学管理人员,督导,其它部门教职工,教师。教学管理人员的业务较多,以下描述仅限学籍教务业务,暂不含实践、培养方案业务。院级教学管理人员:查看类(1、基础资源信息,专业,专业方向,课室;2、学籍,成绩;教学质量评价等);(2、操作类:专业分流,计划安排,课表调动,选课名单调整,考试安排等);(3、查看操作类,学籍预警,毕业审核,第二专业,转专业等),校级教学管理人员页面院级教学管理人员基本一致,所不同的在于权限范围,其它部门教职工,如学生处,宿管等与校级教学管理人员所能用的功能为校级教学
4、管理人员的一个子集,且所能查看到的字段也受限(按字段授权,只能开放为“读”)。督导:查看类(查看校或院教师课表);操作类(评价教师上课情况)。教师:查看类(个人课表,选课情况,课程质量评价情况,监考安排情况,),操作类(公选课申请,调停补课,教室借用,成绩录入(含打印)。注意:要处理好单用户多角色的权限的合并问题,如教师A也可以是督导等。做到角色再赋权管理最好,用户 A能将自已已有的权限赋予用户B,用户B的新权限等于去重复后原用户B的权限+新增权限,同时A能随时收回B的权限,则必然要求用户A拥有自我管理的用户列表,这种操作相当于继承,这样一来,需要考虑的问题就多了,此处仅建议,但必须给出一个可
5、行质量还不错的角色管理方案,必须实现关键信息表的按字段授权(学籍,开课计划,成绩,毕业生信息)。5、 瞄准“管理优化级”,支撑“战略决策级”。6、 接口类:与门户的接口,只考虑学籍字段,凡有学籍的学生均可登录门户,教师集成来自于人事处,教师与门户的集成应该是取自人事处的信息。7、 有一个大概率的关键变化,由于采用的是B/S架构,故此后可能没有字母开头的帐号,全部为工号。8、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1)确保里程碑数据完整一致,培养方案,学籍,选课,成绩,以突破现有教务系统无法将培养方案运用至毕业审核的重大功能缺失;2)通过集成与“线上辅助线下”等方式,提高业务整体完成的效率,且大幅缩减不知表格在何处
6、下载的问题;3)解决学生学习经历与其培养方案、毕业资格脱钩的问题;4)明确教学过程之中,教师与课程学时之间的占有关系,维护过程数据与里程碑数据的规范性;5)至少支持现已公布的管理制度,争取满足现行制度在一段时间的变化需求;6)争取一个学期内的业务在一个学期内完成,维护整体数据的一致性,如大平台分班所产生的问题;7)扩展计划任务安排的功能,如复制教学任务,同课程不同项目,限选课的安排方式;8)明确教师对课程学时的占有权,以解决多教师单任务调停补的麻烦;9)规范计划任务的安排,可控不同课程性质,不同考核方式等课程的合班安排;10)更健壮的成绩管理方式,如重修登分,非教师登分的独立权限;11)一二专
7、业课表合一,按条件显示各成绩单,如只显示最高成绩(用于学生打印);12)明确学生绩点的计算方式。9、 需求收集安排:第一阶段教务+学籍+学生+教师+教研(可能在此阶段,如果人才培养方案与系统厂商一致)第二阶段:实践+质量+其它部门(李处指定)+教研(可能在此阶段,如果人才培养方案与系统厂商不一致)+师生代表(由这几个科室负责选择,毕竟这几个科室的业务绝大部分师生是不参与的,人才培养的倒是有点特殊,如果第一阶段人才培养方案系统已经做好,如果教研还愿意两者合一的话,那需求好确定了)每个阶段需求收集大概在7-15天左右;规范而言,初期阶段需求收集的范围是越大越好,不过不太适合急需上线的项目。10、
8、整个系统纠缠点有2:一是当前运行学期,二是当前排课学期,且这两个学期共用同一套学生、教师、教室等资源,强壮的教务系统必然能使资源在不同期内无缝衔接。11、 关键问题的解决进度安排:总计划150天左右全部完成。第一:数据迁移阶段(7天):清洗、并迁移关键数据(学籍(10级之后的所有学生信息),成绩(迁移的学籍信息中所有该生的成绩信息),毕业结论信息(与学籍关联),其它的基础信息,如培养方案,专业,课室等),关键点:要综合分析后续的需求,合理设计系统的基础表,在基础表设计不合理的情况下迁移是无意义的。第一:角色管理阶段(3天):需明确各用户的角色建立方法,具体可参见第3、4、6条关于用户的介绍。第
9、二:计划安排-排课(15-20天):拟解决的关键问题见教学业务计划安排与排课。第三:教学质量评价(7天):拟解决的关键问题见第四:调停课管理(5天):第五:成绩管理(7天):拟解决的关键问题。第五:排考(7天)第五:自主打印机的接口测试(7天)。第六:学籍管理(30天):见学籍业务,尤其要解决转专业,交换生,学籍预警问题。第七:OA门户接口测试(7天)。第八:毕业审核(10天):第九:其它业务(20天),如学生完善信息,第二专业报名,实验排项目,大创管理、实验教学等等。第十:移动APP的上线。移动APP的功能流程与PC端一致。注:以上各阶段的安排仅供参考,并非一定按照此串行进行,所列出的顺序并
10、不代表各功能的重要程度,所有的功能都很重要,有的可以并行进行,但务必在2018年5月10日前完成至第八,务必在2018年7月15日前全部完成。二、 解释1、“纯线上”指所有过程均在网上完成。2、“线上辅助线下”指申请阶段均在网上完成,打印申请单之后,审批阶段均在网下完成。3、文字带删除线指:暂不确定是否需要该内容。注:理论上所有的业务均可网上办理,但考虑到部分业务需加盖公章,而纯线下易引起业务办理完成,但系统并不能实时动态体现,故此处给出“线上辅助线下”的解决方式。4、任何“线上辅助线下”业务均在线上填写的申请单,自带流水号,流水号的命名规则:业务名称+当前学年学期+自增长号(各项业务的自增长
11、号均从当前学年学期的0开始),对于管理端该流水号于管理人员而言可用,尤其是排序,过滤等基本操作。6、关于业务完成后的推送结果,只需在流程确定的基础上,在最后生效过程中添加推送功能即可,注需有参数控制是否启用推送功能,且推送范围应应由用户按角色的范围可选,推送的范围拟定,该业务影响的范围,如是个人业务,则推送至个人,如是调停课业务,推送的范围拟定:该课程影响的学生,该课程的上课教师,该教师所属学院的同行,该教室所属学院的教学管理人员。其实关键也就是实现调停课的推送。注:考虑到调停课业务的大量性,在按角色选择推送范围的时候,是用取消勾选,即默认的情况为向全部推送,按需取消勾选。7、为提高业务办理的
12、针对性,大多数线上辅助线下的业务流程申请单中均可新增一页,告诉学生办理流程,如退学申请单中,可新增一页,那九个章在何处盖,休学申请单中,那四联送至何处,等等。三、 学籍业务4.1 学籍业务学籍业务的资源维为学生、院级管理员、校级管理员;准则为学籍模块变动与培养方案、选课模块、登分模块、自主打印模块等模块同步按细化规则准确变动。学籍中:学生学籍状态,是否在校,是否注册三个关键字段的合法逻辑关系。1)三个字段均为二值字段(如0,1或其他);2)学籍状态为0,其它两个字段则必须为0;3)学籍状态=1,是否在校=0,则是否注册必须为0。4.1.1 学生个人信息修改l 非隐私敏感信息“纯线上”流程,含兴
13、趣爱好、高考英语成绩等。其中英语成绩只可改高,不可改低。允许学生修改高考英语成绩,主要是考虑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涉及此字段,如无此要求,则可以取消该限制,故此功能应该有参数控制。凡修改了非隐私敏感信息,学生务必填写:来源地区等其它信息才可允许提交。提交后自动进入系统,无需审核。l 隐私敏感信息“线上辅助线下”流程,主要是户籍所在地,具体为:网上填写表1-打印申请单,附相关材料明细,线下交至校级负责人-审批通过,直接生效。生效规则:以学生申请的修改信息覆盖现有的相应信息,同时记入修改日志。任务点:需设计表1,以及所需材料明细。4.1.2 学籍异动l 休学所有学籍:=有的学生均可申请休学,(当前时间-
14、休学时间)N且处于休学期的学生也可再申请休学。“线上辅助线下”流程,休学原因有“因病、创业、参军、其它”,具体为:网上填写表2-打印申请单,附相关材料明细,线下交至院级负责人,院级不在网上审批-院级线下审批通过、交至校级负责人-校级审批通过,直接生效。生效规则:1)更新是否在校,是否注册=否;2)删除当前学期已选课,但未登分的选课记录(选课记录或登分记录涉及之后的“收费管理”),即调整登分名单;3)更新休学时间(默认为空)=审批通过时间;4)记入修改日志。任务点:需设计表2,以及所需材料明细。l 编入下一年级(zw)此处编入下一年级,广泛地说,应理解为编入下N年级,面向所有有学籍的学生。学生可
15、自我申请编入下N年级,学院或校级也可强行将某些学生编入下N年级。.(待补充)l 复学只有处于休学状态的且休学超过N天,(默认N=150)的学生才可申请复学。“线上辅助线下”流程,具体为:判断当前时间-休学时间N,如否,提示“休学时长须大于N”,如是-允许网上填写表3-打印申请单,附相关材料明细,线下交至院级负责人,必须编班,院级不在网上审批-院级线下审批通过、交至校级负责人-校级审批通过,直接生效。生效规则:1)更新是否在校,是否注册=是;2)(可选规则)添加该学生当前学期复学专业该学生未修过且已开必选课程名单(选课记录或登分记录涉及之后的“收费管理”),即调整登分名单;3)更新复学时间(默认
16、为空)=审批通过时间;4)记入修改日志;5)更新当前所在级等相关信息。注:生效规则2)使用建议为:处于开学初的复学学生建议勾选,处于学期中复学的学生不建议勾选。选修课处于选课期学生可自选,非选课期由学院自行安排,提前复学的,已修过某些课程但还想再修的学生,也由学院依据教学资源自行安排。任务点:需设计表3,以及所需材料明细。l 转专业校级用户可设定的参数:1)转专业申请时间范围(开始-结束),默认(2017年9月15日-2017年9月15日);2)学生最多申请报名的专业数量,默认=2;3)可分学院分专业分年级设定最大接收人数,默认=-1;4)可申请转专业的年级,默认为:学制-1;5)所有学生允许
17、最大的转专业次数,默认为=1;6)考试作弊是否允许转专业,默认=允许(1)。学院可设定的参数:1)可分专业分年级设定最大接收人数,默认=0;学生信息表中要记录:学生转专业成功的次数。流程1:(学生个人申请),“线上辅助线下”第零步:(参数设定)校级用户设定校级参数,院级用户设定院级参数,院级用户发布接收人数0的转专业名录,最终可供学生报名的分专业分年级的接收人数=max(校级用户可分学院分专业分年级设定最大接收人数,院级用户可分专业分年级设定最大接收人数) on 校级用户.学院=院级用户.学院 and 校级用户.专业=院级用户.专业 and校级用户.年级=院级用户.年级。第一步:判断考试作弊是
18、否允许转专业=允许,如假,则转向第二步,否则转向第三步。第二步:判断学生考试作弊次数=0,如真则转向第三步,否则转向第九步。第三步:判断学生是否已经成功转专业次数是否小于所有学生允许最大的转专业次数,如否,转向第十步。第四步:判断是否在申请时间范围内,如否,转向第十一步。第五步:学生填写表4.,打印提交分别提交至本学院及所报专业所属学院。-考核阶段开始-考核阶段结束-第六步:(学院录取阶段),判断学生是录取状态=没有,如真执行第七步,否则“录取该生”功能部分为“不可操作”,有明显的标识。第七步:学院可录取该学生,同时更新该生录取状态=有,并将已录取结果提交至校级用户,执行第八步。第八步:校级用
19、户审核,退回或生效。第九步:提示,“您不可申请转专业”。第十步:提示:“您不能再转专业”。第十一步:提示:“现在不是转专业申请时间”。任务点:校级用户设计表4.院级用户发布时需指出应提供材料明细以及转专业工作的安排。注意事项:如果一个学生被两个学院录取,而学生更想去现没有点录取操作的学院,操作方式,校级用户退回,使该学生录取状态更新为:没有。转专业的生效规则较为复杂,关键在于毕业审核,选课名单相关,而毕业审核又与培养方案相关,为描述准确,此处先插入培养方案的想法,但不涉及培养方案的具体制定流程。生效规则1):培养方案的变动。 培养方案(此处的培养方案不涉及培养方案的制定过程,只涉及已有培养方案
20、的运行过程)。培养方案有三个,分别为:专业培养方案,专业方向培养方案,个人培养方案。培养方案均含年级适用。单个学生毕业审核、学籍预警等依据培养方案的功能均以合成的培养方案为准,合成的培养方案=distinct 学生所属专业或所属专业方向+学生个人培养方案。交换生的合成培养方案规则见XXXX默认情况下,个人培养方案为空。要做到此方式有几个要求,1)教学运行过程中有分方向,必须编辑该方向的培养方案,使之完善。2)生成个人培养方案是关键,触发生成操作的条件有 学院或教师为一(多)个学生定制了培养方案。 学生有转专业。 学生有交换经历3)凡转专业(专业发生变动的学生,不含方向,要做到这一点,在专业代码
21、表中可以将专业与专业方向的关系进行梳理,使之成为树形结构,若能如此,可以准确描述为,凡跨越了节点的学生,均生成个人培养方案。)其毕业审核、学籍预警均以个人培养方案为准。转专业生成个人培养方案的方式:个人培养方案=原专业已修(现专业转入学期-编入下一学期的学期数)个学期的培养方案+现专业转入学期之后的培养方案(含转入专业转入当前学期)。例子:原专业第4学期申请成功,未发生编入下一学期(编入下一学期的学期数=0),则现专业转入学期则为5,则个人培养方案=原专业开课学期=5的课程组合。若发生编入下一学期,则现专业转入学期则为4,其编入下一学期的学期数=1,个人培养方案=原专业开课学期=4。转入学期等
22、变量也可以通过排课学期,以及转入年级来计算,合成方案本质上一致,不过参数计算上有点不同。生效规则2:更新转专业成功次数;更新转专业时间,记入日志;更新专业,年级;生效规则3:提供与复学回来相同的可选插入现专业必修课名单中的功能,选修课处于选课期学生可自选,非选课期由学院自行安排,。生效规则4:删除原专业该生所有已选课程。转专业中常见的问题解决:学生原来已修某门课程,现专业又开相似课程,不想再修。处理核心在于处理学生的个人培养方案。参数:是否允删除与添加的课程性质不同,默认否。是否允许添加与删除的学分和不一致,默认否。流程为:学生个人填写申请表5,判断是否满足参数要求-学院审核-学校审核,修改培
23、养方案生效。生效规则:1)删除现专业学生申请表单5中提出申请删除的课程;2)添加学生需要补入的课程;3)以上两种均是在培养方案中生效,不涉及成绩管理;4)申请表5的设计要点:提出删除的课程来源于学生现专业当前学期已开课程,提出添加的课程来源于学生当前所属专业或专业方向培养方案当前年级当前学期之前的课程。 培养方案的变动管理培养方案的变动,某一年级某一专业或专业方向的培养方案发生变化时,如新增课程,删除课程,课程学分,课程性质发生变化时。其更新原则为:某一年级变动的专业或专业方向培养方案发生变动时需更新该专业或专业方向下所有学生含该门课程的相关信息。l 学籍预警只对当前在校生进行学籍预警。参数:
24、校级用户:1)按年级学年多级别预警值的设定;预警值:支持数值或各学生已修学分与各专业培养方案总学分的百分比。2)可执行学籍预警功能的时间范围;3)学院可确定学籍预警结果的时间范围,默认与可执行学籍预警功能的时间范围一致;4)支持预警次数与预警级别之间的自定义对应关系。预警流程设计:1、 判断学籍功能是否可以用(在时间范围内),如是,则执行2,如否,则结束。2、 学校对检索结果执行学籍预警功能生成学籍预警名单,生效规则。-学院确定学籍预警结果正确阶段-3、 判断学院是否可以确定学籍预警结果,如果是,则可确定学籍预警结果,学院只可认定学校预警结果,不可线上更改学校学籍预警结论。如果学校预警结果有偏
25、差,则学院需检查该生原因,并提交材料说明至学校进行审批。4、 学院根据材料审批确认的结果,对有误名单进行某些修改(如课程成绩等),学校或学院根据修改后的学生重新执行预警操作。5、 预警时间结束:学校执行预警名单确定,归档生效。对于学院未确定的名单均认定为确定,生效。6、 对当前学期已确定的相应预警名单可批量导出或打印表6学籍预警书。生效规则:更新当前学期的预警次数若达到预警条件:当前学期预警次数=1;否则:当前学期预警次数=0更新预警级别:历年+当前学期预警次数之和满足与预警级别之间的自定义对应关系,则以相对应的预警级别更新学生预警级别,否则预警级别为空。归档生效规则:历年预警总次数=历年学期
26、预警次数+当前学期预警次数。l 交换生交换生最为复杂,原因在于其课程体系发生了严重的变化。首先交换生分两种,分别为交换内,交换外。1) 交换到我校(交换内)。目前量少,手工做并非难事,但如果量大,交换到我校的学生的选课较为复杂。2)交换到外校(交换外)。只面向有学籍、在校、且非交换到我校的学生才可使用本功能。流程1、交换生审批备案流程参数:1)允许申请交换生的时间范围;2)交换生可申请交换的起学年学期和结束学期。默认为当前学期的下一学期。即当前学期只可申请之后的某个时间范围进行交换。在满足参数限制下,“线上辅助线下”,学院审核,国际交流处审核均为线下审核,学生线上填写表7.交换生备案申请表-学
27、院审核-国际交流处审核-教务处线上通过,生效。生效规则:1)更新被操作者的是否在校状态,为0。2)删除学生交换学期(当前排课学期)该生的选课记录。流程2:交换生成绩申请录入流程只有被批准过且还存在有交换课程成绩录入提交权限的交换生才可申请交换成绩录入。参数:1)交换生是否成绩按学期申请、录入;默认为否,含义为交换生交换结束可一次性申请、录入所有成绩;2)交换生成绩申请录入套用转专业“不想再修”流程,但需要修改一下,相当于现在的“抵换与确认的综合变种”;3)交换生不可申请“抵换”的课程代码和课程名(可设置多条,默认情况下,为空,含义为,如“两课”、“大体”不可申请抵换,学生选择抵换本校课程时,该
28、参数表中的课程不被显示),;4)交换生不可申请抵换的课程性质(多条),与参数3的关系,两者共存,且优先使用该参数,默认为空,含义为:交换课程可抵换任何本校任何性质的课程。5)抵换前后课程门数之差的绝对值不超过阈值x,课程学分和之差的绝对值不超过阈值y。阈值x,y可调;6)可设置学生抵换提交的课程信息进入课程信息库中的学院,(至少提供两种策略,如提供“教务处”,(则所有交换生课程进入系统课程中,均所属为“教务处”,提供“学生所属学院”,则所有交换生课程进入系统课程中,均所属为“学生学院”为开课单位,注:策略尽量不要影响课程编码的规则);7)可设置学生成绩进入成绩单中的学年学期,默认为当前学期的上
29、一学期。第一步:身份、权限判断(该处权限二字有一定的二义性,并非指通过角色,授权情况下的权限,准确的说应该是一种动态的权限,如交换申请被批准一次,交换录入成绩权限+1,交换成绩被批准一次,交换成绩权限-1,在此种模式下,最终所有的学生在毕业时都不应该有交换成绩可再录入的权限,是符合实际情况的,但此处的仅供解释权限二字,更优的实现方式由公司根据系统整体设计而定)第二步:学生填写表8,交换生外校成绩表第三步:提交第四步:合法性检测,通过,则学生可导出、可在线打印;否则返回第二步。之后:线下提交至-学院审核-学校审核,生效。生效规则:1)在学生成绩记录中添加申请单中申请抵换的成绩信息。2) 按参数6
30、的规则,将学生提交的课程信息插入课程库。3) 生成学生的个人培养方案。与转专业略有不同,方式为:现拷贝学生当前专业或专业方向的培养方案,完成抵换本专业或专业方向。4) 取消学生提交交换成绩单的权限。l 第二专业广泛的说:学生不可以第二专业的身份(属性)申请除教学以外的任何业务,初步认定为:第二专业的学生只可使用该身份(属性)进行第二专业的选课、退课(详细内容见教学业务的选、退)、课表(课表需与主修专业合一,共用冲突检测等,任何单人不论身份多种,均只能显示一张课表)、成绩单(成绩单与课表不同,任何单人可有基于身份(属性)的多份成绩单)、申请第二专业编入下一年级(为毕业审核考虑)。学生的第二专业与
31、主修专业共“生灭”,即主修专业的学籍状态、是否在校、是否注册或者是由其它操作引发这三个状态发生变化,该生的第二专业部分内容均发生变化。第二专业的主要业务为交换生的申请,批准,流程为:只可有学籍、在校、已注册的学生才可申请第二专业。参数:1)可申请的时段(校级),默认为空,含义为不可申请;2)可申请的面向对象限制(绩点:默认为0,含义为:不限绩点,否则为绩点须高于填入值;处分限制:默认为否,处分等级:默认为否;处分:=否;则处分等级无意义,含义为:不限处分;处分:=是,处分等级:=处分等级信息的某一值,含义为:允许受过处分但低于处分等级的学生报名;年级限制:默认为空,含义为:不限年级,否则只有大
32、于等于该年级的学生才可申请,年级限制),3)多次申请第二专业,默认为否,含义为:学生已有第二专业的专业相关信息的情况下,不允许再申请其它专业,4)退第二专业是否删除当前学期已排课程,默认为否:当学生第二专业信息发生变更时,不删除当前排课学期已排学生第二专业课程信息;5)第二专业可退选时间范围:默认为空,即任何时间均可退选,否则只有在填入的时间范围内才可进行退选。院级参数:1)学院填写当前学期可供开放申请的第二专业信息,来源本学院已有的第二专业目录;2)最大人数限制,默认为否:含义为不限人数,否则只接收不超过最大人数的报名,先报先得;3)审核策略:默认为“报名即审核通过”,否则报名后须等待人工审
33、核;4)禁止对象,默认为空,含义为不限制学生当前主修专业对象。第二专业报名流程第一步:院级填写院级参数;第二步:校级填写校级参数;第三步:学生网上报名;第四步:判断学院审核策略,若为“报名即审核通过”,学生即可打印表9:第二专业申请表,线下提交至所报名的学院;若为“等待审核”,则需等待学院审核通过,审核通过后,学生执行以上打印提交步骤。第五步:实际上是第四步的细化,凡学生的申请被审核通过,相应信息生效。生效规则:1)学生具有第二专业的相关权限,某些属性信息补充完成(具体实现方式以实际策略而定,但必须要满足本节第一段的要求。第二专业退选流程:第一步:学生网上申请,填写退报第二专业申请表,表10,
34、线下提交至第二专业所属学院。第二步:学院审核,如果通过,则执行第三步,否则结束。第三步:更新该生第二专业的相关信息,依校级参数4)更新该生第二专业选课情况表。l 专业分流(学生转方向,相当于现大平台分班与大平台分班后分人的结合体)面向所有具有学籍的学生。该业务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为由学院与教务处参与;另一方面为学院与学生参与。学院与教务处参与主要完成新增或减少班级。流程与当前一致,由学院提交大平台分班表至教务处,教务处完成新增班级,大平台分班表可能有所变化,需要增加一个信息:是否允许该班级接收专业分流学生。学院与学生参与:主要完成学生对专业方向,实际上是班级的选择。流程为:强制规则:学生参
35、与专业分流绝不可跨越专业树形结构中的分支结点,此规则必须强制实现,否则后果严重。第一步:学院开放可接收专业分流专业方向,专业班级,注:默认情况下所有的专业方向、班级均不接收学生。第二步:学生网上报名。第三步:学院审核,审核通过,则执行第四步,否则结束。第四步:更新所属班级信息、并以新班级更新学生专业或专业方向。强制满足班级与所属专业方向、专业之间的逻辑关系。四、 教学业务教学业务:教学业务的总体过程与正方相似,以下内容大多描述区别。变化之处:1)拟增加一个当前学期登分、评教学生名单,与现有的登分名单相似,但区别在于生成后所保存的学生专业或专业方向,班级以生成时间结点之前的学籍信息为准。与总体使
36、大部分功能联通起来不同,此处有点“割裂”的含义,多次生成处理起来可能麻烦;增加此的原因:大平台分班,分人均可以在当前学期内完成,而且由此才可与后期的选课更好的统一起来,以下称为“冷冻登分名单”。2)增加培养方案变动(不含培养方案中区别课程唯一性字段的变动,不含增加课程)与教学业务的联动功能,主要为:当前排课期的培养方案发生变化后,使用该功能后,能自动更新已存在的开、排、选、登模块中该专业或专业方向中的该门课程信息。(注意是更新排课学期、不是当前运行学期)。4.1开 (开课计划的确认,即现在的教学任务下达)流程1:下达开课计划学校根据下述1)下达开课任务;根据2)下达各课程任务的人数。1)任务下
37、达的强制规则:只下同时满足条件a)当前培养方案中当前专业当前年级所管辖的班级人数和大于参数N(默认为0)的培养方案,可以理解为“下培养方案”;b)培养方案中当前年级在当前排课学期有该门课,可以理解为“下培养方案中的课程”;。2)任务下达时生成的下达人数确定:下达人数=扩大系数*(该课程所面向的班级人数和(或该课程面向的学生人数和),扩大系数:无符号浮点型,默认为1.2。3)重修任务的生成下达:重修任务含义:当前在校生成绩最终不及格的去重复后的课程信息在当前排课学期内有下达且相同的课程。重修任务人数的确定:重修任务中的面向的当前在校生人数。重修任务下达人数下限:参数N,默认为20,含义为若重修任
38、务人数小于20,则该门重修任务不下达。重修任务的拆分下达的人数上限:N,默认为1000,含义为:生成的重修任务教学班班级数为:上取整(重修任务人数/1000),该参数与流程2中的合班人数上限最好取一样的。(同样为了表示统一,在下达重修任务时可以生成XX课程重修班1.n,以保持与非重修课程任务安排的一致)注1:若能实现“冷冻登分名单”,那么必然有专业计划所管辖的班级人数和与专业计划所管辖的学生人数是一致的;支持快速下达(a)b)两操作集成(一次下达所有),也支持按年级专业按课程下达(用户自选);已下达的课程再次下达,如无变化,则不再新增,如有变化,若该课程前一次下达的任务已经进行了开课计划安排,
39、则最终输出该课程相关信息提示文件(含该一类具有同情况的所有课程提示信息),但不中断后续课程的任务下达,若该课程没有进行开课计划安排,则以后一次下达的课程信息为准。注2:任务下达人数修改权限可分配。4)第二专业任务下达待补充流程2:开课计划安排总体流程跟目前一致。方式一、同样是按班级进行安排。方式二、允许“复制”任务,主要作用为:支持更多教师参与开课,例子:XX任务,面向YY1,.,Yyn班,现系统中只允许多个教师对同一条任务进行面向对象选择,如TT1承担XX任务中的YY1,YY2以此类推,而TT2则只能承担除YY1,YY2之外的任务;使用此处“复制”之后,无论TT几均能承担所有班级。方式二与方
40、式一实际上是一样的,但使用方式二时,对排课有一个要求:“复制”出来的不同教师的计划尽量排在同一个时间段(不做强制规定),否则“复制”规模扩大,排课就会困难(当然就目前,拆分估计不会多)。但在安排时要注意几个变化:参数:1)按课程性质批量设置开课计划安排时是否选课的默认值,设置的默认值用户可以编辑,应为:参数列表,支持多条。默认:专业必修课程、集中性实践环节:=必选;其它:=可选;。此处必选的含义,表示在第一二轮不开放此类课程选,不代表这门课程始终不可选(将由选课模块中的进行控制);2)课表与计划一同制定,默认为否:含义为,当前实行全校统一自动排课,计划只需录入自动排课前所必需的信息,若为是,则
41、表明,计划安排之后,可立马在课表制定中直接。支持按课程名称开放此参数功能最好,如能预先开放大学体育类,大学英语类课程计划同课表一起安排。3)合班人数上限:默认1000,含义当合班人数超过1000,则该任务不可被安排。4)合班班级数上限:默认为10,含义当合班班级数超过10,则该任务不可被安排。5)是否允许同一门课程不同培养方案中不同课程性质合班:默认为否。6)是否允许同一门课程不同培养方案中不同考核方式合班:默认为否。-1) 要确定该课程是否安排;2)要确定该课程是否开放给学生选。(建议:凡是不是面向本班所有学生的课程建议填为“可选”,上述“复制”的课程必然是可选的)1) 学时分配:含理论学时
42、,实验学时,实践学时(课内实践学时与理论学时同样对待)。4)教师分配:建立教师与该计划学时之间的关系,该关系存在的基本原则:(共)用同一(理论、实验、实践)类型同一阶段学时的教师(们)对该段学时具有相同的占有权,也即:其中任一位教师均可对该段学时进行调停补课,且该计划该段学时的课表与教师(们)关联,显示到这些教师课表上,工作量计算时需有变化,初定该类型的工作量(上课学时)=共用的学时和/该段教师数。例子:A、B两教师,理论学时:2-3周,每周学时:3,此处“占有权”对调停课有重要作用。5)地点类型、起始周等其它与现行一致。6)完成所有信息填写后,提交生效,生效时:必选类课程,学生选课情况中要插
43、入该计划面向的所有学生。删除该计划时,要删除学生选课情况中已有的选课记录;对已有的计划进行编辑时,如果不是更改是否选课,其它的字段学生选课情况不发生变化,如果更改的是是否选课,如将必选改为可选,则执行删除学生选课情况中已有的选课记录,如将可选改为必选,则插入学生选择该门课的记录。7)重修任务必为可选,且重修任务是否选课字段不可被更改。8)指定了实验学时,此处实验学时的理解为“上课地点要求在实验室的上课学时”。要求:指定了实验学时的课程,需对实验学时部分的地点进行安排。9)“组课”,所谓组课主要面向两类课程的安排,一种为同课程不同项目,另一种为限选课不同课程但学生只允许选择其中一门;这两类课程的
44、共同点:学生均只能选择其中的一个,且只选择了其中的一个后,其他的不能再选,不同点在于成绩记录,第一种选择不同项目但所有学生最后成绩均以原课程信息记录,第二种则以学生选课信息记录。在教学计划安排时,开课学院先建立课程组(同课程不同项目,方法为在该课程中新增不同项目(该处又一个隐含条件,即同课程不同项目的课程面向各专业所开放的项目是相同的,这个隐含条件在我校是否成立暂不确定,所以做的更灵活一点,即同课程不同项目在组课之后,根据面向对象的不同,计划安排人员可自主选择可以开放的项目的子集,根据自主选择子集进行项目复制;不同课程则将先此类不同课程合并在一组之中)。一种方法是在此处进行了组课后,只产生一个
45、组课标识,学生在选课时可由参数控制是否只能选择相同组课标识中的一条记录(记录在同课程不同项目中理解为该课程的某一个项目,在不同课程同一组中理解为课程)。10)不同课程性质的合班安排:这个要关注的是学生成绩的记录方式,准确的讲,不管该课程面向的不同培养方案中有多少个课程性质,学生最终修读的改门课程后,其成绩中记录的课程信息均与该生的培养方案中的课程信息一致。11)不同考核方式的合班:完全属挑战系统设计极限,尤其是考查与考试类合班,更为麻烦的是将会给排考带来困难。不过如果不在系统上排考则该部分内容影响就不是很严重。具体待定。12)每个计划任务在提交前均需进行规范性检查,规范性检查的标准以系统的排课
46、算法的输入而定。4.2排 (课表制定,开课计划的发布)以下内容大多针对自动排课,二级学院手动排课需重新考虑。排课模型或算法的输入来自于计划任务安排,原则上凡是含有理论和实验学时且已安排学时不等于(课程总学时)的计划均需进入排课模型或算法。参数:1)优先安排课程列表,带优先级顺序。默认:大学体育类,大学英语类,如果前面实现了按课程开放计划安排与课表直接制定的方式,此处也还是需要,方便公共课与其他大面积课程的安排。默认为空。注:在计划安排阶段已经制定好的时间或地点均不可再排课模型中被擦除,只制定了地点的课程只需排上时间即可。2) 不排课时间段列表,默认周二(5-8节次);周六日(1-11节次)3)
47、 是否启用班级不排课时间段列表:默认为否4) 班级不排课时间段列表:默认为空。参数3)、4)用以控制集中性实践周是否排课。设置两个参数的意义在于若启用了班级不排课时间段列表,排课的整体效果不行,可以直接关闭参数3,再次运行排课,以出结果。 5)特定任务特定时间段列表:默认为空6)排课结果在内部的存储要合理,必须要能区分多教师但任务情况的教师对学时的占用权,组课课程首先安排在同一时间段,复制的教学计划首先安排在同一时间段。-7)学生冲突控制:默认为否;在实现第二专业和主修专业共用一个学号的情况下,学生冲突的判断应为学号。8)课室冲突控制:默认为否9)教师冲突控制:默认为否7),8),9)人工排课时为校、院两级用户可选,即对单条计划可自主接受是否启用这三个参数(具体实现可参考现正方系统)。10)地点容忍系数:拟排入地点的座位数需大于等于上取整(计划面向(安排)人数*地点容忍系数),默认=1.0。4.3选 (已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