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学第七版麻疹 课件.ppt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987875 上传时间:2022-12-29 格式:PPTX 页数:32 大小:951.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儿科学第七版麻疹 课件.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儿科学第七版麻疹 课件.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儿科学第七版麻疹 课件.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儿科学第七版麻疹 课件.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儿科学第七版麻疹 课件.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儿科学第七版麻疹 课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儿科学第七版麻疹 课件.pptx(3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麻疹,measles,麻疹measles,【概述】,麻疹measles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最具传染性的呼吸道疾病之一,如果接触了麻疹病毒,几乎所有未接受免疫的儿童都将感染麻疹。病后大多可获得终身免疫。临床上以发热、上呼吸道炎、结膜炎、口腔麻疹黏膜斑又称柯氏斑kopliks spots 、全身斑丘疹及疹退后遗留色素沉着伴糠麸样脱屑为特征。死亡主要是由于肺炎等导致的严重并发症。世界卫生组织WHO发起的全球免疫活动已使最近5年间麻疹的死亡率减少了48%,一些国家和地区已经消灭了麻疹。,【概述】麻疹measles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最具传染性的,【病原学】,麻疹病毒属副黏病毒科,球形颗粒,有6种结构蛋白。

2、仅存在一种血清型,抗原性稳定。人是唯一宿主。病后可产生持久的免疫力,大多可到达终身免疫。,病毒在外界生存力弱,不耐热,对紫外线和消毒剂均敏感。随飞沫排出的病毒在室内可存活32小时,但在流通的空气中或阳光下半小时即失去活力。,【病原学】 麻疹病毒属副黏病毒科,球形颗粒,有6种结构蛋白。,【流行病学】,麻疹患者是唯一的传染源。感染早期病毒在患者呼吸道大量繁殖,含有病毒的分泌物经过患者的呼吸、咳嗽、喷嚏排出体外并悬浮于空气中,通过呼吸道进行传播。,密切接触者亦可经污染病毒的手传播。麻疹患者出疹前后的5天均有传染性,有并发症的患者传染性可延长至出疹后10天。以冬春季发病为多。,【流行病学】 麻疹患者是

3、唯一的传染源。密切接触者亦可经污染病,【发病机制】,麻疹病毒通过鼻咽部进入人体,在呼吸道上皮细胞和局部淋巴组织中繁殖并侵入血液,通过血液的单核细胞向其他器官传播,如脾、胸腺、肺、肝脏、肾脏、消化道黏膜、结膜和皮肤,引起广泛损伤而出现一系列临床表现。,由于免疫反响受到抑制,常并发喉炎、支气管肺炎或导致结核病复燃,特别是营养不良或免疫功能缺陷的儿童,可发生重型麻疹或因严重肺炎、腹泻、脑炎等并发症而导致死亡。,【发病机制】 麻疹病毒通过鼻咽部进入人体,在呼吸道上皮细胞和,儿科学第七版麻疹_课件,儿科学第七版麻疹_课件,【临床表现】,近年来,由于疫苗的应用,麻疹的临床表现变得不十分规律,临床上可以见到

4、以下几种情况。 1典型表现 1潜伏期:大多为618天(平均10天左右)。潜伏期末可有低热、全身不适,【临床表现】 近年来,由于疫苗的应用,麻疹的临床表现变得不十,【临床表现】,2前驱期:也称出疹前期,常持续34天。主要表现为:发热:多为中度以上,热型不一。在发热同时出现咳嗽、喷嚏、咽部充血等上呼吸道感染病症,特别是流涕、结膜充血、眼睑水肿、畏光、流泪等明显的眼、鼻卡他病症是本病特点。麻疹黏膜斑Koplik斑:是麻疹早期具有特征性的体征, 一般在出疹前12天出现。 开始时见于下磨牙相对的颊黏膜上,为直径约1.0 mm的灰白色小点,周围有红晕,常在12天内迅速增多,可累及整个颊黏膜并蔓延至唇部黏膜

5、,于出疹后逐渐消失,可留有暗红色小点。局部病例可有一些非特异病症,如全身不适、食欲减退、精神不振等。婴儿可有呕吐、腹泻等消化系统病症。偶见皮肤荨麻疹、隐约斑疹或猩红热样皮疹,在出现典型皮疹时消失,【临床表现】 2前驱期:也称出疹前期,常持续34天。主,【临床表现】,3出疹期:多在发热34天后出皮疹,此时全身中毒病症加重,体温可突然高达40,咳嗽加剧,伴嗜睡或烦躁不安,重者有谵妄、抽搐。皮疹先出现于耳后、发际,渐及额、面、颈部,自上而下蔓延至躯干、四肢,最后达手掌与足底。皮疹初为红色斑丘疹,呈充血性,疹间可见正常皮肤,不伴痒感。以后局部融合成片,色加深呈暗红。此期肺部可闻干、湿性啰音,X线检查可

6、见肺纹理增多或轻重不等弥漫性肺部浸润。 4恢复期:假设无并发症发生,出疹34天后发热开始减退,食欲、精神等全身病症逐渐好转,皮疹按出疹的先后顺序开始消退,疹退后皮肤有棕色色素沉着伴糠麸样脱屑,一般710天痊愈。,【临床表现】 3出疹期:多在发热34天后出皮疹,此时全,【临床表现】,2非典型麻疹1轻型麻疹:多见于有局部免疫者,如潜伏期内接受过丙种球蛋白或8个月以下有母亲被动抗体的婴儿。主要临床特点为一过性低热,轻度眼、鼻卡他病症,全身情况良好,可无麻疹黏膜斑,皮疹稀疏、色淡,消失快,疹退后无色素沉着或脱屑,无并发症。常需要靠流行病学资料和麻疹病毒血清学检查确诊。,【临床表现】 2非典型麻疹,【临

7、床表现】,2重型麻疹:主要见于营养不良,免疫力低下继发严重感染者。体温持续40以上,中毒病症重,伴惊厥,昏迷。皮疹密集融合,呈紫蓝色出血性皮疹者常伴有黏膜和消化道出血,或咯血、血尿、血小板减少等,称为黑麻疹,可能是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一种形式。局部患者疹出不透、色暗淡,或皮疹骤退、四肢冰冷、血压下降出现循环衰竭表现。此型患儿常有肺炎、心力衰竭等并发症,死亡率高。,【临床表现】 2重型麻疹:主要见于营养不良,免疫力低下继,【临床表现】,3异型麻疹:主要见于接种过麻疹灭活疫苗而再次感染麻疹野病毒株者。典型病症是持续高热、乏力、肌痛、头痛或伴四肢浮肿,皮疹不典型,呈多样性,出疹顺序可从四肢远端开始延及

8、躯干、面部。易发生肺炎。本型少见,临床诊断较困难,麻疹病毒血清这检查有助诊断。,【临床表现】 3异型麻疹:主要见于接种过麻疹灭活疫苗而再,【并发症】,1肺炎 是麻疹最常见的并发症,占麻疹患儿死因的90以上。多见于5岁以下小儿。由麻疹病毒本身引起的间质性肺炎多不严重,常在出疹及体温下降后消退。继发性肺炎病原体多为细菌性,常见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故易并发脓胸和脓气胸。局部为病毒性,多见腺病毒。也可为多种病原体混合感染。主要见于重度营养不良或免疫功能低下的小儿,临床病症较重、体征明显,预后较差。,【并发症】 1肺炎,【并发症】,2喉炎由于麻疹病毒本身可导致整个呼吸道炎症,故麻疹

9、患儿常有轻度喉炎表现。如并发细菌感染时喉部组织明显水肿,分泌物增多,临床出现声音嘶哑、犬吠样咳嗽、吸气性呼吸困难及三凹征,严重者因喉梗阻而窒息死亡。,【并发症】 2喉炎,【并发症】,3心肌炎常见于营养不良和并发肺炎的小儿。轻者仅有心音低钝、心率增快和一过性心电图改变,重者可出现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并发症】 3心肌炎,【并发症】,4神经系统 1麻疹脑炎:发病率约为12,患儿常在出疹后的26天再次发热,临床表现和脑脊液改变与病毒性脑炎相似。脑炎的轻重与麻疹轻重无关。病死率约为15,存活者中智能障碍、瘫痪、癫痫等后遗症的发生率可达20%以上2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是少见的麻疹远期并发症,发病率约

10、为1/100万4/100万。病理变化主要为脑组织慢性退行性病变。大多在患麻疹217年后发病,开始时病症隐匿,可仅为行为和情绪的改变,以后出现进行性智能减退,病情逐渐恶化,出现共济失调、视、听障碍、肌阵挛等表现。晚期因昏迷、强直性瘫痪而死亡。患者血清或脑脊液中麻疹病毒IgG抗体持续强阳性,【并发症】 4神经系统,【并发症】,5结核病恶化麻疹患儿因免疫反响受到暂时抑制,可使体内原有潜伏的结核病灶重趋活动恶化,甚至播散而致粟粒性肺结核或结核性脑膜炎.,【并发症】 5结核病恶化,【并发症】,6营养不良与维生素A缺乏症由于麻疹病程中持续高热、食欲不掁或护理不当,可致营养不良和维生素缺乏,常见维生素A缺乏

11、,可引起干眼症,重者出现视力障碍,甚至角膜穿孔、失明。,【并发症】 6营养不良与维生素A缺乏症,【实验室检查】,1血常规 血白细胞总数减少,淋巴细胞相对增多。 2多核巨细胞检查 于出疹前2天至出疹后1天,取患者鼻、咽分泌物或尿沉渣涂片,瑞氏染色后直接镜检,可见多核巨细胞或包涵体细胞,阳性率较高,【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 血白细胞总数减少,淋巴细胞相对增,【实验室检查】,3血清学检查 多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进行麻疹病毒特异性IgM抗体检测,敏感性和特异性均好,出疹早期即可出现阳性。 4病毒抗原检测 用免疫荧光法检测鼻咽局部泌物或尿沉渣脱落细胞中麻疹病毒抗原,可早期快速帮助诊断。也可采

12、用PCR法检测麻疹病毒RNA。,【实验室检查】 3血清学检查 多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实验室检查】,5病毒别离 前驱期或出疹初期取血、尿或鼻咽分泌物接种人胚肾细胞或羊膜细胞进行麻疹病毒别离。出疹晚期那么较难别离到病毒。,【实验室检查】 5病毒别离 前驱期或出疹初期取血、尿或鼻咽,【诊断和鉴别诊断】,根据流行病学资料、麻疹接触史、急性发热、上呼吸道卡他病症、口腔麻疹黏膜斑、皮疹形态和出现顺序以及疹退后皮肤脱屑及色素沉着等特点,较易做出临床诊断。麻疹病毒血清IgM抗体阳性或别离到麻疹病毒可确诊。 鉴别诊断包括各种发热、出疹性疾病。,【诊断和鉴别诊断】 根据流行病学资料、麻疹接触史、急性发热、

13、,儿科学第七版麻疹_课件,【治疗】,现在还没有特效的药物治疗麻疹,主要为对症治疗、加强护理和预防并发症。 1一般治疗卧床休息,保持室内适当的温度、湿度和空气流通,防止强光刺激。注意皮肤和眼、鼻、口腔清洁。鼓励多饮水,给予易消化和营养丰富的食物。,【治疗】 现在还没有特效的药物治疗麻疹,主要为对症治疗、加强,【治疗】,2对症治疗高热时可酌情使用上量退热剂,但应防止急骤退热,特别是在出疹期。糊口可适当给予镇静剂。频繁剧咳可用镇咳剂或雾化吸入。继发细菌感染可给抗生素。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给予麻疹患儿补充维生素A 20万40万单位,每日1次口服,连服2剂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疾病的恢复。 3并发

14、症的治疗有并发症者给予相应治疗。,【治疗】 2对症治疗,【预防】,提高人群免疫力,减少麻疹易感人群是消除麻疹的关键。其他国家的经验表表,要实现消灭麻疹的目标,人群麻疹免疫力要到达并保持在95%的水平。,【预防】 提高人群免疫力,减少麻疹易感人群是消除麻疹的关键。,【预防】,1主动免疫采用麻疹减毒活疫苗预防接种。我国儿童方案免疫程序规定出生8个月为麻疹疫苗的初种年龄,7岁儿童要完成第2次接种。此外,根据麻疹流行病学情况,在一定范围、短时间内对高发人群开展强化免疫接种。,【预防】 1主动免疫,【预防】,2被动免疫接触麻疹后5天内立即给予免疫血清球蛋白0.25 ml/kg可预防发病。如果是使用量缺乏

15、或接触麻疹5天以后使用,仅可减轻病症。被动免疫只能维持38周,以后应采取主动免疫。,【预防】 2被动免疫,【预防】,3控制传染源对麻疹患者要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一般隔离至出疹后5天,合并肺炎者延长至出疹后10天。对接触麻疹的易感儿应隔离检疫3周,并给予被动免疫。,【预防】 3控制传染源,【预防】,4切断传播途径流行期间易感儿童防止到人群密集的场所去。患者停留过的房间应通风并用紫外线照射消毒,患者衣物应在阳光下暴晒。无并发症的轻症患儿可在家中隔离,以减少传播和继发医院内感染。,【预防】 4切断传播途径,【预防】,5加强麻疹的监测管理麻疹监测的目的是了解麻疹的流行病学特征、评价免疫等预防控制措施的效果、为制定有效的麻疹控制策略提供依据。对麻疹疑似病例要注意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及时报告并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隔离观察,预防和控制疫情的发生和蔓延。,【预防】 5加强麻疹的监测管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