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文化对中学生心理影响的调查与对策.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1992823 上传时间:2022-12-30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89.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网络文化对中学生心理影响的调查与对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网络文化对中学生心理影响的调查与对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网络文化对中学生心理影响的调查与对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网络文化对中学生心理影响的调查与对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网络文化对中学生心理影响的调查与对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网络文化对中学生心理影响的调查与对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网络文化对中学生心理影响的调查与对策.docx(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网络文化对中学生心理影响的调查分析与对策思考四川省渠县中学 张 戈现代网络文化是现代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对人类的发展进步起着重要的促进和推动作用。可它又是一把有利有弊的“双刃剑”,其负面影响给学校教育工作带来的诸多麻烦,对大部分中学生造成的不良影响,也是巨大的。因而部分教育工作者总是用偏激方法,一味地“堵”,禁止学生玩游戏,甚至禁止学生上网,强令学生放弃这一现代化学习工具。殊不知这些方法恰恰违背了现代中学生的现代学习心理和生理规律,所以屡禁不止,越禁越烈,造成大部分学生的逆反心理,让学校教育出现了极其被动的局面。原因何在呢?一、中学生上网现状分析1、基本情况的调查2008年5月,我校对中学生接

2、触和利用网络的状况进行了一次调查。此次调查是在随机抽取的2248名中学生中进行的。其中,高中生1233名,初中生10一五名,男生一五68名,女生680名。 上网地点:比例最高的是在网吧(63%),其次是在家里(36.5%)和父母或他人的办公室(0.5%)。 上网时间:每周为212分钟,有42.2%的中学生几乎每天上网,每天上网3小时以上的平时有4.9%,而周末则达到了16.1%。60.3%的时间用于大陆中文网站,25.2%的时间用于海外中文网站,14.5%的时间用于外文网站。完全不限制子女上网的父母占53.4%,少数父母控制子女上网时间。 经常使用的门户网站:新浪、搜狐、163x,中学生用户上

3、网。 上网目的:分为实用目的、娱乐目的、网络技术使用和信息寻求。超过50%的使用率的功能有网络游戏(45%)和聊天室(47%),其次是使用电子邮件(2%),有6%的浏览过不健康内容。2、调查结果分析: 随着中学生年龄的增长,家庭电脑的拥有量和学生上网人数比例的递增,学生参与网络的各种活动的形式也越来越多,这些活动依次为:文字处理、游戏、聊天、浏览信息、查阅资料、收发邮件、制作多媒体等。这说明中学生上网带有普遍性,而且年龄越大上网率越高,说明上网已不再是个别现象。他们主要集中在文字处理、查阅资料等各个方面,这对中学生获取信息、增长知识、扩大视野是很有帮助的。但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把时间用于玩游戏、

4、聊天、涉足不够健康的网站等,在上网花费了过多的时间(平时上网超过2小时的占25%;节假日上网超过2小时的占32%,超过3小时的有17%),分散了精力,有的甚至厌学、逃学、行窃、意志丧失。一位中学生网虫说,他在网上漫游时,总是下不了决心把电脑关掉,尽管知道自己的身心健康受到了严重的影响,但他却始终不能控制上网的欲望。如果不能加以控制将导致精神意志的丧失,最终可能会发生精神分裂等心理疾病。由此可以看到现代网络多元文化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巨大影响不容忽视。二、中学生恋网现象分析中学生为何迷恋上网?这一问题跟网络文化特点、中学生心理特征、学校教育状况有着密切的关系。1、网络文化的特征网络是运用现代科技手

5、段,连接世界,联络人事间的快捷有效途径。在网络的实际运用中,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产生的不分肤色,不分国籍,不分性别,不分年龄的奇妙的关系,从而产生一种人类文化,即网络文化。因此它具有快捷性,趣味性,开放性,虚拟性,互动性,传承性等特征。网络文化是依附在一种不同于现实的物理实在空间的数字虚拟空间,这种空间打破了现实中的真实空间和时间的限制,用户以一种虚拟的形式存在。比尔盖茨的未来之路一书中有一幅漫画,一条狗对另一条正在上网的狗介绍经验说:“在因特网上,没人知道你是条狗” 。的确,在网上除非你告诉别人,否则没有人能知道你在现实社会中的真实身份。网络文化呈现虚拟性,这种虚拟性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类

6、的认知世界的方式。网络提供了一种技术平台,在人们的使用中形成了文化,这种文化具有丰富的内容和特殊的表现手法,手法上有着图文声并茂的多媒体特性,在内容上有着新奇、丰富、智能等特性,给受众以全方位、多维度的信息形式和思维空间。网络文化呈现多元性,网络技术实现双向的点对点、多对多的互动传播,消除了地域差异、种族歧视、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因素,提供了“无障碍”的人际交往的环境。网络文化具有交互性,网络没有国界,没有核心,依靠标准协议和文化常规维持了网络文化的秩序,每个用户都可成为网络资源的提供者和分享者,具有无限的扩展性,使“网”撒播到哪里,网络文化就延伸到哪里,网上论坛、个人网站、游戏、聊天等网络活

7、动给用户提供了最大限度展现自我个性、主张、创造以及自由的机会,使“每一个新闻机构甚至个人都能成为对世界产生冲击的人”。特别是网络文化呈现自主性和开放性,这种自主和开放也是“史无前例”的。2、中学生心理特征分析(1) 渴求认识世界的特性。中学生的社会阅历肤浅,生活经验缺乏,对事物规律和现象的识别能力不强,而网络文化是社会和自然的映射表征,对来自网络浩如烟海的信息和独特的活动情境,中学生往往呈现出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对新鲜事物异常敏感,不仅关心自己的内心世界,也开始对别人的内心世界发生兴趣;重情感轻理智,不加筛选地接受只要符合情感要求的信息。(2)希望独立自主的特性。由于“独立感”和“成人感”的

8、出现,中学生更注重自我体现,喜欢以“主人”自居,而网络文化使自由、匿名、虚幻成为可能,可以自由选择信息、活动方式,以匿名的方式发表见解、交流情感,虚幻可以使自己扮演理想中的角色,心灵上获得慰藉。(3)寻求感情寄托的特性。外部的因素对中学生的推动,使其急切需要情感的寄托和发泄。典型的有学习压力、学习枯燥乏味,家庭不和谐等,导致学生产生逃避、叛逆的心理,依赖网络来消除身心上的“疲劳”,这无疑助长了迷恋上网的心理倾向。3、网络与中学生的互动关系分析调查显示,只有少部分学生利用网络来学习,大多数中学生沉迷于网络上的游戏和聊天。那么为什么他们会沉溺于其中呢?因为网络游戏集趣昧、智力、挑战等于一体,可以给

9、学生带来身心愉悦,学生喜欢有“一定”的智力和挑战。另外,网上聊天又是学生喜好的一项活动,虚拟性是一大特点,网络信息的快速传播,缩小了地域差异,人与人之间的心灵不再感到遥远。虚拟性又增添了一分神秘色彩,由于不是面对面,在交谈中没有了约束,提供了更多的自由空间,可以畅所欲言。由于目前多数是独生子女,合群意识淡薄,平时很少与父母、教师和同学交流,网络聊天便成了倾诉情感的场所,这也符合学生好奇心以及重情感轻理智的心理特征。正因如此,网络游戏和聊天才对孩子们产生不可抗拒的力量,为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对症下药。三、发挥学校教育优势,抢占心理制高点心理问题是教育的最基本问题,它决定着中学生对网络和学校的取

10、舍,学校如何才能发挥自身优势,从心理上去征服学生,使学生的心理倾向和重心从无序的网络中转移到科学规范的学习中来,这需要我们的研究与探索。 1、改变应试教育结构,革新教育意识改变应试教育结构,趣味学校课堂教学,这是改变学生沉溺网络的关键。“应试”教育也可以理解为学校和家长为了升学竞争而采取的一种“变相”手段,是狭隘、保守、目光短浅的利益观指使下的行为。由于评价体系不健全,“应试”教育是提高成绩的“非常途径”,成了普遍教师头脑中根深蒂固的观念。虽然素质教育也能被理解,但实施中必将和原有观念相碰撞,没有革新意识和勇气是难以落实的,而革新必将付出“负面”的代价,如影响了学生的考试成绩等。这句需要我们教

11、师具有正确的教育观,具有改变应试教育结构,革新教育意识前沿教育新观点,并付诸实践。2、积极推进课程改革,拓宽学习路径(1)利用网络的多元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由于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我们在教学内容和手段上应利用网络的多元性,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在课程标准框架下,确定新颖独特的学习主题,就如周一股清新气息注入学生脑海,激发元认知活力。围绕学习主题,编排教学内容,教学内容要精心编排,突出新意性和挑战性,渲染悬念色彩,步步环扣,层层深入,另外,教学内容应以多种形式进行组合,如电子多媒体形式,实物形式,可以更好地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营造思考探索的氛围。我们只有打破传统的教学

12、形式,建立新型的教育机制,把网络教育深入到课堂,使学校课堂教育充满趣味性。(2)利用网络的自主性,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我们知道,中学生开始关注自身的独立能力和自主地位,之所以迷恋网络游戏很大原因是满足了这种需求。游戏可以让学生自由地按照自己的思路来决定行为,扮演不同的角色,使能力可以更好地体现,因此教学中务必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要让师生互动起来,要把课堂变成游戏,由学生来调控课堂节奏,有问题、有情景,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能力,通过多种方式获取资料,凭借自己的思维方式来解决问题,体现网络文化教育的真正文化价值。(3)利用网络的开放性,提高学生乐群意识网络的具有开放性,教师

13、在教学中必须体现开放的教学机制,最大限度地提供学生参与、合作的机会,全方位多危度提供新颖实用富有创造性的课题方案,调动每个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加强学生的合作学习,使学生能够在活动中交识更多朋友。如我校建立起的“专题心理咨询网站渠中心理在线”。有专门的心理老师在网上为学生“排优解难”,日访问量上百次。教师放下架子,用情感与学生交流,贴近学生的心灵,学生有了情感的倾诉对象,不再借助虚拟世界,脱离现实的狂想与妄想了,一切都是那么真实可信,同时也帮助教育者更好地利用网络文化,教育健康的下一代。(4)利用远程信息,开展网络文化教学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利用网络来获取知识,学生有了学习任务和目标之后,就可以凭借

14、个人或是合作的力量,通过各种方式来获取信息,选择信息以及处理信息。除了静态信息之外,学生还可以通过网上论坛,利用实时聊天或邮件方式向对方提问,也可以利用相关软件计算结果或作出决策,互联网将发挥积极的作用,学生不仅能学到知识还能体验网络的乐趣。另外,图书馆资料查阅、深入社区调查、与NNA员的沟通都有助于问题的研究,在研究中进行社会实践活动,与生活和经验密切相关,以这样的形式获得知识和技能将是深刻难忘的。由于学生的探索欲强,往往不会满足于现状,要当“英雄”必须出奇制胜,又会去思考新的问题,作出新的成果,使学生与学习的关系进入良性循环。老师的引导变成了学生内化了的,终其一生的能力,有了这样的能力,学

15、生就可以利用课外的时间去做有意义的研究,减少了“做完了作业就无所事事”现象的发生,也减少了去网吧上网的可能。(5)把握学生的身心特征,正确引导和思想教育青春期的中学生身心发生明显变化,性的成熟和感情的丰富,促使异性成为自身关注的对象,意识决定行动。特别是网络上的低级庸俗的画面和视频文件,很容易诱发中学生产生某种不稳定的性冲动,加之理智淡薄,行动往往会偏离正轨,学校应加强性的教育,使学生养成积极健康的性观念,端正学生对爱情的态度,确保网上聊天不是中学生“网恋”的滋生地;另外责任教育犹为重要,要让学生明确学习是社会生存的手段,是自身本能的扩延,提高学校学习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轻易放弃学习必将受到来

16、自未来的自己和社会的惩罚!让健康的网络文化根植与学生心中,这样才能使沉迷于网络的学生正确对待网络,正确融于网络文化,抵制和远离低级,庸俗的网络文化,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总之,教育工作者必须认识到中学生网络沉迷不只是社会问题,也是教育问题,光靠法规和制度是不能解决的,积极进行教育改革才是出路。彻底解决这一问题不也是一朝一夕的事,这就要求广大教育工作者长期不懈努力,借助课程改革的东风,努力转变教育观念,优化教学过程以及评价体系,相信不久的将来,学校教育在这场心理战中必将赢得胜利。12.30.202200:4700:47:0322.12.3012时47分12时47分3秒12月. 30, 2230 十二月 202212:47:03 上午00:47:032022年12月30日星期五00:47:0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