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契斯特法则营销人必读.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1994464 上传时间:2022-12-30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192.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蓝契斯特法则营销人必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蓝契斯特法则营销人必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蓝契斯特法则营销人必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蓝契斯特法则营销人必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蓝契斯特法则营销人必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蓝契斯特法则营销人必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蓝契斯特法则营销人必读.docx(2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营销人必读的蓝契斯特法则从空战研究衍生的蓝式法则在我们生活的社会中,时时刻刻受着一种非常大的限制,过去如此,现在如此,未来亦将难免,那就是竞争。生存的竞争、考试、企业间的市场占有率争夺、选举、权势、战争等,大小事情都脱离不了竞争的束缚。这是一个冷峻而残酷的事实,不论一个人的个性多么温厚笃实,他也无法否定这个事实。既然我们无法挣脱竞争的束缚,那就必须接受物竞天择、优胜劣败的进化法则。为了获取竞争的胜利,我们摸索、研究胜利之道,以求掌握胜利的要领。在未来的竞争中,我们究竟要拔胜者的头筹或尝失败的苦果,那就系于对得胜之道的认识的运用了。在竞争中存在着胜利的法则,那也算是一种科学。“蓝契斯特法则”(L

2、anchesters Law)不外是为了从竞争中获取胜利的一种科学。蓝契斯特法则的的创始者是出生于英国的技术工程师F.W.Lanchester。他本来是个汽车工程师,由于天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无法满足于狭隘的专门技术领域,因而,在他做为Benz汽车公司的顾问时,把兴趣的对象转移到飞机上,终于成为一个伟大的航空工程师。他对螺旋桨的研究,在历史上也享有成名。但是,这些还是无法满足蓝契斯特的好奇心。在他研究螺旋桨的同时,又在酝酿着对其它事物的兴趣。他开始对实际空战的数字发生兴趣,对于几架飞机对几架飞机的战斗结果将如何,这个问题触动更进一步去收集各种地上战斗的资料,以探索兵力的比率和损害量之间是否具有

3、某种法则的存在。这即是蓝契斯特法则的由来。蓝契斯特法则分为第一法则(单兵战斗法则)和第二法则(集中战斗法则),而由这两个法则的观念,再导出弱者的战略(第一法则型的应用)和强者的战略(第二法则的应用)。第一法则单兵战斗法则让我们回溯一下古代战斗的电影或戏剧,我们可以联想到那时所用的武器弓、箭、矛等,这些武器都没办法同时攻击两个人,这种战斗明显是受着“单兵作战法则”的支配。象这种战斗,大致可由初期的兵力数来决定胜负。也就是说,一开始交兵时,初期兵力的差就是战争后期剩余的兵力数。譬如说:现在A军有30人,B军有20人,两军展开单兵战斗型的战争时,A军死20人,剩下10人,但B军20人全死。原理非常单

4、纯,兵力数多的一方,那些多的兵力可以剩余下来。此即所谓“单兵战斗法则”。其公式为:m0-m=E(n0-n)m0:我方初期兵力数 n0:敌方初期兵力数m:我方剩余兵力 n:敌方剩余兵力E:交换比率(Exchange Rate)m0-m是我方兵力的损害量,n0-n是敌方兵力的损害量,E在此可以视为敌我两方武器的效率比。在蓝契斯特法则的运用上,交换比的观念尤其重要。现在,我们假定此武器效率,即交换比E等于1,也就是假定双方的武器性能相同,要使敌方的剩余兵力等于0的条件是:m0-m=n0亦即 m0-n0=m换名话说,双方初期兵力的差就是剩余的兵力。多一个兵力的一方就以一兵之差击败对方。象这种胜败决定于

5、兵力数多寡的情况,是从第一法则导出的结论。械斗、徒手搏斗、外务员的竞争、区域竞争、游击战等者要受单兵战斗法则的支配第二法则集中效果法则第一法则是以单兵战斗型的局部战和接近战(肉搏战)为前提的,而第二法则适用于大区域的总体战,或是用现代化武器的机率战。譬如:A军有3人,B军有2人,A、B两军发生战斗,若是第一法则的单兵战斗型的话,则A军战死2人剩余1 人,而B军2人全部阵亡。但是,若以机关枪般的机率性能兵器作战的话,将会形成计量法则的关系,这是第二法则的“集中效果法则”。在此情况下,A军每人受B军的攻击量是B军2个攻击力的三分之一的概率,而B军每人受A军的攻击量是A军3个攻击力的二分之一的概率。

6、其结果,双方的损害量是“三分之二”比“二分之三”,变成四对九的比率。假定武器的性能是一样的话,双方的战斗力可以从兵力数的平方来判定。以下的式子是A军所受的攻击量对B军所受的攻击量之比:A:B=1/32:1/23=2/3:3/2=4:9由此可知,力的关系是初期兵力数的平方,若兵力数是3比2的话,则其战斗力的关系变成9比4。此即第二法则,公式如下:(m0)2-(m)2=E(n0)2-(n)2)若假定交换比率为1,要使敌方的剩余兵力等于0的话,则:(m0)2-(m)2=(n0)2亦即 (m0)2-(n0)2=(m)2成为必要条件。由此可知,剩余兵力数0为初期兵力数平方差的根。此即第二法则,计量集中兵

7、力效果的“集中效果法则”。如果现在有个单兵持有机关枪,其发射速度是通常步枪的16倍,而敌方有16个兵。也就是说,一方的兵力数是另一方的16倍,而兵力数较少的一方拥有16倍的武器效率,一般的错觉会认为双方战斗力均衡,但实际上兵力数的计算基础是平方,而交换比不是,所以16倍武器效率的攻击力也只抵得上4个人的攻击力量而已。例 A军16名和B军4名对峙。B军机关枪之发射速度是A军手枪的16倍。B军全部阵亡时,A军伤亡几人?解战斗力=武器效率(兵力数)2 (注:平方)(m0)2-(m)2=E(n0)2-(n)2)n=0时(m)2=(m0)2-E(n0)2(m)2=(16)2-16(4)2=0 所以A军最

8、后剩余0人,伤亡16人亦即战斗势力均衡,全部阵亡。现代武器、整体战、行销上的总体战略等,都受第二法则的支配。蓝式法则在行销上的运用蓝式法则在行销上的运用,以下几点必须特别注意:第一、蓝式法则在市场企划、商品企划和产品通路上均可运用,但在运用上必须具有相当的独创性。若没有精密的研究,在运用上恐无法得心应手。第二、无论销售或者是企业间的竞争,几乎多是涉及市场占有率的竞争问题。蓝式法则在企业间竞争上的运用,主要是针对占有率的问题。譬如:以什么战略来提高市场占有率等。因而蓝式法则可以说是占有率的科学。第三、占有率的目标值是蓝式战略的一个重要指标。如占有率的相对安全圈为百分之多少?独占的条件是占有率必须

9、达到百分之多少?等等,都是占有率的目标值。第四、在世界各国中,蓝式法则运用最成功的是地域战略。至于产品通路战略、商品战略等,则必须有较深入的认识始能运用。其它如在地区内连锁店绝对安全圈条件的数目等,都必须具有相当的独创力,配合本企业的条件始能奏效。在运用蓝式战略成功的例子中,主要是以消费性产品的地域性战略为重心。在其行销中,譬如:地域管理的辖区编制,或者是辖区大小的决定等,做为运用的先着,再逐步扩充运用的范围。至于生产资料方面,可能在运用上限制较多。总之,一般消费品、耐用消费品、人寿保险业、金融业,因运用蓝式法则成功的事例比比皆是。弱者的战略和强者的战略由前面介绍的第一法则和第二法则,可分别导

10、出“弱者的战略”和“强者的战略”两种基本的原则。“弱者的战略”若非以兵力数见胜负,便是以武器的效率分高下。如果是处于弱者的情况,一定要具有第一法则型的思考方向,设定必要的场面和状况,同时必须把握以下五个基本原则:选择局部战。展开接近战(肉搏战)选择单兵战斗型避免兵力分散,采取一点集中主义。声东击西的伪装作战。只要造成一对一的战斗形势,则战斗条件一旦持平,强者和弱者的分野自然消失,如此便能摆脱劣势,这是“弱者的战略”的基本原理。其次谈到第二法则型的思考,及其场面的状况的设定,即属于“强者的战略”的基本原理。强者必须把握下列五个原则做为战略的原理:尽可能把战争导入机率战。避免单兵战斗。避免直接的接

11、近战,创造间接、隔离的战斗情势。以压倒性的兵力优势采取速战速决战略。采取分散敌兵的诱敌战略。以兵力性的优势造成压倒性的有利条件,是强者的战略逻辑。只要能把战斗导入第二法则型的战斗,就会造成弱者一面倒的情势,这是以第二法则型为前提的近代战争的特征。二战中,美军对日军所采取的战略,俗称“物量法则”,也可说主要是起源于第二法则。强者有强者的优势地位,弱者也有弱者的生存之道。战略的规则化和决策的运用麦克纳马拉的战略理论前美国国防部长、世界银行总裁麦克纳马拉,在关于战略论中提出了一个有名的战略的定义。以下是他在某个研究会上的演讲中,为战略所下的定义:“有关企业战略的重要决策责任,和政治战略责任是相同的,

12、当然是由领导者来肩负,为是领导者存在的理由。但是,领导者能否下个合理的决策,却不是其个人的能力所能决定,而是要看摆在他面前的资料能为适当的决策提供何种程度的明确性。管理得体的话,企业和集团可妥善配合提供战略决策前的一切资料和步骤。管理所具有的最基本的功能,不是随变化而起伏,而是冷静地去面对它。管理是合理的组织社会性、经济性、政治性和技术性的各种变化,亦即合理地组织人类社会的所有变化,使其能普及社会全体的手段。”情报的正确性是规则化的基础以上是对战略所作的说明。一言以蔽之,战略就是管理的精髓。首先,要看是否能收集到情报。第二,情报的正确性如何。第三,情报的处理法是否能规则化。然后,将过滤过的情报

13、提供高级管理层参考。个人在决策方面,很少能根据情报下达决策,通常都带点笼统的味道,凭第六感、情绪而取代了应有的逻辑判断意识。战略性的决策应基于正确的情报和规则化的处理。蓝契斯特战略,最终牵涉到决策的范围,所以不能不注意情报的收集,并使之例行化。但事实上,一般的作法并没有达到这种境界。主要是因情报不齐全。要解决这些问题,水能不从资料的整理开始,这对蓝式战略的运用上,实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先决条件。情报内容的正确性与情报收集的例行化是战略运用的左右手。美军登陆作战在企业上的应用美国在二战期间,曾把“强者的战略”和“弱者的战略”巧妙地分开,应用在各地的战斗和登陆作战中。他们将作战的整体计划和个别计划、

14、大陆战和岛屿战、由联合舰队的机率战和一对一的战争,分别采取不同的战略,并试图使之标准化。从这种背景发展出来的蓝契斯特的战略的技术和知识,在大战终了后被应用到企业的战略中,使得经营思想和行销的技术带来了某种程度的革新。其中之一的地域战略,被广泛应用到未开发区域的渗透方法、据点的创造方法、对敌攻击的方法、维持据点的方法等等上面。尤以未开发地区域的渗透战略,很明显的是源于美军登陆作战的技术知识。其基本原则有三:渗透,是弱者战略的运用。“三点攻略法”,是创造据点的条件,也是维持据点的条件。登陆敌人的弱点,将一点集中主义的成果,藉差异化来确保。以上这三个原则,在中太平洋的美军登陆作战中,充分发挥无遣。并

15、且,在细分化的地域情报收集、敌人动静的把握、轰炸的伪装作战、第一登陆地点的一点集中主义等等,可说是弱者战略的彻底执行。蓝契斯特法则被应用到企业的战略中,是1957年以后的事情。当年美国的企业以欧洲为中心,做为渗透海外市场的登陆作战,在战略上获得辉煌的成功,因而促成许多人对蓝式战略在企业战略运用上的关注。此后,各国竞相研究此法则,并加以应用,而使蓝式法则享誉于世。市场占有率竞争的时代为什么今日的行销,要有蓝式战略的助臂?在经济不景气,严重的供过于求的情况下,很多行业在难以维持场面的情况下就会展开倾销。但更基本的不景气构造,则是紧随企业快速成长期而来的成熟期的特性。成熟期也叫安定期,但在构造上却是

16、非常不安定的。所谓成熟期,在行销学上有以下五个特性:第一个特性:低价格支配的特性成熟期的第一大特性是低价格支配,亦即支配市场主流的基本因素是便宜。其形成的主要原因在于市场供需间的不平衡。市场占有率呈现分散型时,占有率较低的企业往往采取倾销的策略,使价格落到期望值之下。其结果是导致价格的大混战,形成各式各样的价格维持政策。但如果占有率在40%以上时,也可采取吸引“上浮层”的高价格渗透策略。第二特性:品牌、广告乏力人员销售的标准化时代成熟期的第二个特性是广告和品牌的效果减弱,商品本身无法具有决定性的销售力。此时,对于广告反应最烈的是那些销售业者,而不是实际的产品购买者和使用者。广告效果主要是系于对

17、销售业者心理上的一种安全保障的心理机能。这可从“知名度”和“购买率”的不一致上看得出。同样,品牌力也是如此。是占有率的结果将品牌固定化,而不是品牌力决定占有率,其因果关系整个颠倒了过来。其结果是销售的成败所系转移到人员的推销上来,人力销售变成了决定性的条件。因此,推销员的管理再重视,成为成熟期的行销战略,推销员的品质强化,作业标准化,手册化的管理也成了必要的战略。第三特性:经销商主导的特性成熟期的第三个特性,是市场的重心转移到经销商,行销功能上,商业资本比产业资本占优势地位。在成长期,中心是在厂商一方,到成熟期时,市场就转移以经销商为主导。其中尤以大宗批发商领导尤为强劲。因此,厂商面临顾客通路

18、重整的问题时,必须慎重考虑,究竟是要透过大宗批发的间接通路还是采取自营的直接通路?大的经销商往往会反客为主支配厂商,尤其对中小厂商来说,如不听从经销商的要求,往往会产生产销分离的情况。对于这种经销商来说,厂商应该采取什么战略呢?这是成熟期的第三个课题。在今日的行销战略中,这是个非常重要的问题。第四个特性:占有率限制营业成长率成熟期的第三个特性,是占有率限制营业额的成长。占有率较高的话,成长率也较高,其结果会导致寡占化的形成和企业间格差的扩大。很少有人会注意到这一事实,那就是在快速成长期的企业别占有率几乎多呈平行线,但到了成熟期,企业别的成长率,开始出现第二次曲线化,其差距愈来愈大。换句话说,如

19、果第二位、第三位对第一位没办法采取有效的差异化战略,其差距会愈来愈大。最后导致寡占化的形成。随之而来的是占有率的差距加大,而占有率又限制了营业成长率,造成一种循环。第五特性:倒闭企业增加销售不振的对策时代第五个成熟期的特征是,企业的倒闭不分产业别或行业别的特征,大都是因企业战略的掌舵不善所造成的。简单地说,倒闭的最大原因是销售为振,而不是因为金钱的关系。销售不振才是倒闭的决定性因素。一般营业绩效不良,最主要的是占有率的差距造成业绩成长缓慢,尤其在不景气时,差距的扩大会加深。营业为振所造成的倒闭,也可以说是“占有率的倒闭”。占有率的竞争时代根据成熟期的种种特征和现象,可以了解到一个事实,在成熟期

20、是以占有率和力的关系为竞争的中心。因而对于占有率的绝对值的把握是有其必要性的,但更重要的是认清必须采取什么力的关系。总之,要扩大占有率,须采取什么样的差异化战略?或造成什么样的对峙形势,以取得力关系的优势?这是行销战略中的重要课题。而以占有率科学为主的蓝式法则,在行销领域中所占有地位,将是不容忽视的重要。物量法则完全消灭敌人的战略由第二法则演化的全杀战略第一法则中m0、m、n0、n的平方,就是第二法则的集中效果,已如前面所述。以下用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物量法则:A军1000人对B军500人的战斗,假设武器效率E是1,试求A军的损害量。亦即,假定敌我之兵器性能相同,1000人对500人的战斗,10

21、00人的一方会损害多少人?(m0)2-(m)2=(n0)2-(n)2当n=0时,A军剩余兵力数m=根号(m0)2-(n0)2)这就得出A军损害量为m0-m=m0-根号(m0)2-(n0)2)这个公式是以n=0为条件的,同时这个公式也是是n=0的条件,系由蓝契斯特的第二法则演化的结果。一般这个公式称为“物量法则”。在太平洋战争中,日本经常受到美国的物量法则支配而屡屡战败,这个法则就是今日所称的蓝契斯特法则。回到上面的例子,1000人对500人的战斗中,B军500人全部阵亡,而A军只有134人阵亡,双方损害量的比率为134:5001:4。由此可知,二对一的力关系的战斗,在武器效率相同时,损害量大致

22、是一比四。其次,假设是展开第二回合的战斗,A军用剩余的866人,B军再补给500人,形成866人对500人的战斗。此情况下,可由公式得知A军有159人战死,而B军500人全部阵亡。损害量之比率大致为一比三。159:5001:3,相当于866:500=1.73:1的战斗力平方3:1的反比。由此可知,损害量经常与战斗力平方成反比。最彻底的竞争战略,乃是将对方彻底地消灭。蓝契斯特战略模式库普曼的战略前面已经提过,蓝契斯特法则是非常单纯而易于理解的法则,主要是单兵战斗型法则配合集中效果战略“规则化”问题。二战期间,有位名叫库普曼(B.O.Koopman)的数学家,将蓝契斯特法则加以修正,并将之一般化,

23、做为竞争战略,这就是“蓝契斯特战略模式”。以竞争的战略来说,这可说是比较重要的。库普曼提出修正的理由是:第一:战争是指敌我两军的战斗,但实际上,兵力是时时刻刻在补给的。一百个人战死,马上又补足一百个人,战斗就在这种力关系的变化中进行。第二:双方一直在生产武器,彼此都不懈地在武器的性能上求胜对方。第三:补给力的机能限制了第一、第二条件。也就是说,补给速度、补给量是补给的条件,补给力弱的话,兵力的补充和兵器的补充会受到限制。库普曼以蓝契斯特的观念为基础,加以发扬光大,并将交换比E的观念做了更详细的分解,将交换比分为“战略力”和“战术力”两种。他将武器的输送力和武器的制造力(生产力)视为战略力,兵力

24、数和兵器数为典型的战术力。但战斗时,生产力也并非一定的。比如二战时,美国B29型战略轰炸机的出现,使得日本和美国的轰炸机的性能比产生了很明显的差距。B24型轰炸机和日本的轰炸机在性能上没有殊异之处,但B29型在续航距离上取得压倒性的优势,使双方在战术、战略的性能上产生了很大的差距。从那时起,美军就开始扭转了颓势。因此可知,兵器的性能也不是一定的。并且,一个国家的生产能力,会受到敌人战略力的影响,而本国的防御力也难免受到左右,这是蓝式战略模型公式的基本想法,因而将交换比的领域分为战略力(Stratgy Force)和战术力(Tactical Force)。我方的战略力和敌方的生产力相对应,且我方

25、的战术力和敌方的战略、战术力相对应。同样地,敌方的战略力和我方的生产力相对应,而敌方的战术力和我方的战略、战术力相对应。公式如下:蓝契斯特战略模式:Mt=1/3(2N-M)Ms=2/3(2M-N)=2NtMt:M军的战术力 Ms:M军的战略力M=Mt+Ms N=Nt+Ns:战略系数 =根号3的(Q/P) 其中 P:M军的生产率,Q:N军的生产率。P和Q是库普曼所谓的生产率。这是以时时刻刻的战斗变化为前提,考虑战术力损失率的比例定数,和表示生产力减少率的比例定数,将此关系以微分方程式展开,把均衡的条件导入竞赛理论,所导出之模型。战略力:价格、广告、通路、产品开发等战术力:直接销售投入量竞赛理论以

26、最小损害量换取最大成果所谓“竞赛理论”(Game Theory)是说,如果敌人采取A战略的话,我方会遭受多少损害;若我方采取A战略的话,可以让敌方遭受多少损害。根据各种战略的种类、方法来组合,使敌方遭受最大损失,而我方损失最小的一致点所采取之战略。若假定这个一致点是存在的,这个点叫做“暗点”,寻求这个暗点的战略就叫做纯粹战略(Pure Strategy)。若找不到这个一致点的时候,则必须以概率法找寻这个暗点,这叫做混合战略。“蓝契斯特战略模式”是假设可以找到这个暗点,适用“最大最小的原理,并假定有个均衡条件”。其模式是:Mt=1/3(2N-M)Ms=2/3(2M-N)=2Nt式中Mt是我方的战

27、术力,Ms是战略力。式中的是蓝契斯特战略系数,是敌我生产率的比率的立方根。所以战略系数的三次方,即等于敌我的生产率比Q/P。在此,兹省略比较复杂的计算,将注意力集中在“1/3”和“2/3”的数字上。之二个数字表示,全部的战斗力中,战术力占1/3的比重,而战略力占2/3的比重,亦即战略力和战术力的力分配是二比一。这个模式的成立,必须有几个条件为前提:一、全部的战斗的2/3以上之比重必须放在战略力;二、为避免模式变成负值,M2N,N2M/,为两个必在条件。此模式意为:当敌方的整体战斗能力增加的话,也会在某种程度内增加其战术力。这是蓝契斯特战略模式成立之必要的均衡条件。战略模式在行销战略上的应用根据

28、库普曼的创见,可以把战略模式很巧妙地应用到行销领域里。但第一个大前提是,在所有的行销力量中,战略力和战术力的比重应是二比一,这是行销战略中,力分配的基本原理。战略力:战术力=2:1的分配率是均衡条件之所需。在行销战略中,战略力是看不见的决策范围,例如:价格战略、广告政策、通路战略、商品开发战略等。而战术力主要是看得见的范围,直接沟通的属于“量”的销售力。如销售组织、销售力、销售员的品质等。由上所述,我们可以延伸到行销成本的分配。譬如:直接销售费用必须占行销成本的多少比率?我们在决策上经常犯一个错误,即偏重战术而忽视了战略,只重于短线利益,所以在经费的分配上,对于直接销售费用不加限制,而对于战略

29、性投资,则是受到了“短视”的阻碍。由前面所述,我们已知战略、战术的比重,是以战略力的投资不得低于总成本的2/3为前提,这是维持战力均衡的必要条件,在成本分配前不能不加以了解。在实际战斗中,补给力、生产力、作战基地等,相当于战略。在行销的分类中,工厂设置、仓储运输、服务中心等的问题,是属于补给力的范围,而作战基地相当于通路战略的范围。再如,要设立多少销售专门店?要组织多少代理店?等等,是作战基地的建立问题。此外,商品制造力、价格问题是属于战略的范围则勿庸置疑,这些都是决定性的战略问题。另外,敌方销售人员的活动、销售促进、海报等,只要稍加调查,即可得知,因而之是属于战术的范围。战术就是可以目测的领

30、域,但从所看之物究竟能推定什么呢?这是调查的基本态度,应尽量从这些基本资料去推断实际动态,掌握其确实的“量”。战术力既和敌人的战略力相对应,也应该和敌人的战术力防御力相对应。因此,不只要削弱敌人的战略力,同时要削弱其战术力,这是库普曼在战略应用止的发现。行销战略上的法则以下提供一项资料做为行销战略法则的实际验证。下面是美国的一位大学教授Dr.J.G.Udell在行销要因所战比重的问卷调查中,所显示的调查结果。行业别战略要因的重要性排序(%)要 因 生产性商品 耐用消费品 一般消费品Mt:推 销 40.9 37.5 34.7Ms:通 路 10.1 18.7 26.3商品开发 29.0 24.3

31、22.8价 格 19.0 19.0 16.0其 它 1.0 0.5 0.2合 计 100 100 100 从这个资料来看,和蓝式战略法则大致相符。但是在行销活动构成的要因分析中,生产性商品和消费性商品就大异其趣了。生产性商品在人员推销上有很明显的突出之处。相对地,消费性商品在广告媒体的运用比重上,比生产性商品要大的多。如下表:行销沟通要因之排序行销沟通 生产性商品 耐用消费品 一般消费品Mt:人员推销 69.2 47.6 38.1Ms:电波广告 0.9 10.7 20.9印刷广告 12.5 16.1 14.8销售促进 9.6 15.5 15.5商标及包装 4.5 9.6 9.8其 它 3.3

32、0.5 0.9合 计 100 100 100在实际行销活动中,生产性商品和消费性商品在通路上有显著的差异,主要是因为生产性商品必须有附带说明,除了人员推销外,尚须印刷品以资配合。而消费性商品,主要是要求普及,在战略性的作法上尤需加强,因而广告的运用甚为重要。由以上各部分的说明,我们可以得出蓝契斯特战略模式的结论:第一、如何分配战略力和战术力的比重,是均衡条件的一个前提;第二、占有率的象征数值由蓝契斯特战略模式的展开而登台。三一理论反败为胜不可能之数值从库普曼的“蓝契斯特战略模式”,我们可以导出几个重要的数值,诸如敌我双方的战术力和战略力的比率、战略力的内容比率、战略力和战术力的的关系,任何一方

33、变化时,均衡条件马上无法成立等的数值。举例来说,敌我双方的战术力,在双方的关系变成三对一时,就没办法保持均衡,这也是从公式中导出的一个重要的结论。本来,弱者的战略就是制造第一法则型的场面和状况,或者是提高交换比E以扭转兵力数方面的劣势。但是,如果兵力数的差距在3比1以上的话,即使弱者可以制造第一法则型场面,不管如何提高其交换比,对弱者来说,胜算仍是微乎其微。相反地,对强者来说,只要形成“三一”的局势,则有如铜墙铁壁般坚固不移。在行销战略上,店铺之间的顾客店内占有率之争,可以说是局部战的极端。如果在每一个店铺的店内占有率以“三一”的形势压倒对方,则对我方的市场来说,可谓固若金汤,而敌方之反败为胜

34、,则难如登天。弱者至少必须以三倍以上的交换比来反击对方,否则绝对无法凑效。假设商品力相同,价格也相同,通路也相同的话,对方三倍以上的交换比就是三倍的折扣、或三倍的访问次数。然而,对方三倍以上的访问次数实在是不太可能。如果强者一方一周拜访二次的话,弱方必须拜访六次,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三一”在占有率的数值上,就是75%。以市场占有率的目标值来说,73.88%已算是独占的条件,后面会有详述。总之,“三一”是回生乏术的数字。胜则战,不胜则退避免困兽之争当局部战斗的力关系发展到“三一”以上的局势时,反败为胜几不可能。这种时候,没有必要再投入无谓的战力,应知难而退,避免作困兽之斗,否则,只有徒然消耗占力

35、而已。所谓“三十六计走为上”,诚乃战略之一。蓝契斯特战略,不仅是竞争中的必胜战略,并且是在竞争的败局中,避免遭受太大损失的一种战略。撤退和进攻都是战略,这是不能忘记的。商场如战场,一个企业的决策者,必须培养锐利的眼光,冷静地分析市场情况,只要竞争不利我方,就必须有“不利则退”的决策勇气。孙子兵法云:“故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故小敌之坚,大敌之擒也。”蓝契斯特战略,在这一点上和孙子兵法可以说非常类似。不知道撤退的战略,就不知道再登陆的容易性。战场中没有所谓的“耻”字,强钢易折,弱水难断,一决生死的时代已远矣。战况不利时撤退,有利时再进兵,这

36、才是上策。反观日本人,似乎没有“退”和“逃”的战略,将此视为奇耻大辱,战场上如此,商场上也是如此。在新产品的开发上,只要某种产品失败一次,绝不会再生产同样的商品。事实上,新产品开发的最好的方法之一,乃是将别人以前失败的产品再重新模仿、改良。美国的企业,在遭逢业绩不尽理想时,便暂时停止营业,一段时间后又重整旗鼓。这也是战略上的一种运用。总之,能否适时地在该缩减时则缩减,在不利时则撤退,可算是战略作战的一个要件。“三一”是判断的一个基准,如果没有这个基准,不管使出什么战略,都无法发挥战略的机能。任何时刻皆必须掌握正确的敌我双方关系的资料,才能造成“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境界。12.30.202201:1501:15:3922.12.301时15分1时15分39秒12月. 30, 2230 十二月 20221:15:39 上午01:15:392022年12月30日星期五01:15:3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