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教研工作计划.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2000579 上传时间:2022-12-30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1.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教研工作计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小学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教研工作计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小学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教研工作计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小学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教研工作计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小学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教研工作计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教研工作计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教研工作计划.docx(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小学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教研工作计划一、指导思想本学期,我校教学教研工作将紧紧围绕学校的工作目标,坚持科研先行、以研促教、以研促学、提高质量的工作方针,深入落实“双减”政策及作业管理工作。立足教学工作实际,通过多种形式引领教师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提升实施新课程的能力,积极探索现代化背景下教学管理、教学研究的新方法、新模式。全面开创我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新局面,以实际行动和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二、工作目标1 .以课题研究为龙头,推动教科研发展。培养研究型教师、规范研究行为、丰富研究形式、创新研究方法,加强研究交流,形成我校教科研工作的新风格、新格局。2 .以组织活动为载体,丰富

2、课题研究内涵。本学期,教科室将精心策划、周密组织教研活动,为青年教师的迅速成长创设条件、搭建舞台,倾力打造一支师德好、教艺精、底蕴厚、发展快的教师队伍。3 .以教研组建设为重点,加强科研教研整合。举行专题研讨等系列活动,以科研促教研,借助科研提升学科活动档次,提高教育质量与效率,进一步实现优质教育。4 .认真抓好课堂教学,并结合实际,在课堂中突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以练为主线,练中点拨,练中讲,讲中练,讲练结合,及时反馈。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能真正地掌握。5 .深入落实“双减”政策,精细化作业管理,挖掘师生潜力,提高课后延时服务的品质,让课后延时服务有序、高效的开展。三、重点工作1 .全体

3、教师认真研究各学科2022新课程标准,全面提高我校教师的专业素养和课堂教学水平。2 .探索校本教研新模式。充分利用现代化交流平台,探索网络教研新模式,加强教师间的协作与交流;实施以教研组为主的“集体备课一一上课一一评课一一再上课”专题式课堂教学研讨活动,落实“三导五定七环节”校本教研模式。3 .细化和规范教学常规的过程管理,提高教师钻研教材的意识和备课的实用性。4 .加强青年教师培养,加大培训力度,促进教师专业发展。5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深化教师基本功训练和岗位练兵。四、具体措施(一)重视业务研究,提高业务素质1 .加强教育理论的研究和指导,提升专业素质。每学期要求教师完成“五个一”即:(1

4、)每学期阅读一本教学书籍;(2)完成一篇优秀教学设计;(3)撰写一篇教学叙事;(4)撰写一篇教学论文;(5)评一节优质课。学期末材料上交教务处。2 .注重业务能力提高。所有教师要积极探索和优化教学方法,注重专业素养的提高,加强研究和研究,每学期初要制定自我发展目标,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个性和教学风格。善于从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吸取总结他人的经验,及时进行反思,通过研究与实践,形成教学反思。努力成为专业知识扎实,知识体系宽广,教学技能娴熟,教学风格独特的教师。3 .开展小课题研究,提升教学实践能力。开展我校小课题研究工作,做好教师专业成长档案袋建设,课题论文及案例汇编等工作,各学科、各教研组要根据

5、从目前课改推进的实际出发,规划本教研组课题研究方案,针对学科课改难点,做好课改课题的申报工作。要求每组教师深入参与小课题研究,着力关注教学中的具体问题,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能力为目的,扎扎实实开展小课题研究。每学期期末上交研究课例,及进行成果展示。用小课题研究服务课改实验,促进教师素质的提高,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促进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二)探索校本教研新模式,提升课堂教学水平我校要加强对校本教研活动的研究,不断发现问题,理清思路,落实新措施,解决校本教研活动中出现的实际问题。1 .抓好听课评课制度,确保其实效性。学校领导要带头深入课堂,领导班子巡课制度,采取推门听课的方式。学校领导每学期听

6、课不得少于40节,教师每学期听课不得少于20节,听课要有记录,有评课内容。听课记录、评课记录等要整理归档,教务处期末检查评比,并公布检查结果。2 .活动形式力求丰富多彩,确保其全面性、实效性。避免校本教研就是听课评课的认识误区,因地制宜开展业务研究、专题讨论、看评录像、问题探讨等机动灵活的活动形式,教研组每学期教研活动不少于10次,全校性教研活动每学期不少于2次。杜绝走过场、熬时间,要落实到实处。有详细活动记录。真正让教研活动为课堂教学服务。3 .重研究、强研究、探教法。“以研促教,以研兴校”是每一所学校富有生命力的关键所在。教师参加教育科研,能提高理论修养,更好地指导教学实践,提升教育教学的

7、品位。发挥集体智慧,实施教研组集体备课制,集体备课做到:三定、三研究、三统一:三定:定时间、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三研究:研究重点、难点;研究双基能力;研究教学方法。三统一:教学目标,统一作业份量,教学进度。进一步增强教师之间的交流,形成浓厚的教学研讨氛围。(三)优化教学管理,全面提高教学质量1 .落实教学常规,加大备课、上课、作业布置与批改等教学常规的监督检查力度,采用教研组每周一查,教务处每月一查等方式,确保制度的有效落实。2 .教学工作要做到:备课要“深”,上课要“实”,作业要“精”,教学要“活”,手段要“新”,活动要“勤”,考核要“严辅导要“细”,负担要“轻质量要“高”。3 .学科的教

8、学管理,加强课堂教学的指导和教学常规的督查,积极培养学科骨干,大力营造良好的研究氛围,促进学科质量的全面提高。4 .重视“轻负高效”要求教师能够提高自身素质和课堂教学水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力争做“轻负高效”的教师。每周做好作业布置记录。每月教务处检查。5 .要求教师及时做好教学工作的总结,重视反思,重视积累教育教学经验,重视骨干教师的引领示范作用。骨干教师每学期要有一节教学展示课。6 .严格执行音体美课堂教学规范化要求,加大对音体美课堂教学的管理力度。加强音体美教师间的听课和交流,相互研究,相互促进,提升我校音体美教学质量。音体美教师要充分挖掘学生潜力,培养学生特长。(四)

9、“青蓝工程”加强青年教师培养,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加强青年教师培养,加大培训力度,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积极鼓励青年骨干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学科竞赛、评优课比赛、讲学、学术研讨活动,给骨干教师提供更多展示、交流才华的机会,使青年教师尽快脱颖而出。依托本校骨干教师的力量,采取日常课堂研讨、师徒结对、骨干携进等形式,进行听评课,青年教师每周至少听师傅课2节,师傅每月必须深入课堂进行指导两次,指优点明不足。青年教师要对教师的点评形成“百字经”。力争为本校培养一批县级以上骨干教师,形成一个有层次、有重点、可发展的教师梯队。探索个性化的教师发展多元评价,以教师的现有状态为基础,体现个性的发展与需要,关注教师的未来,

10、关注教师的成长过程,促进教师自主化发展。(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深化教师基本功训练和岗位练兵在我校全面开展基础教育教师能力素质提升活动。将基础教育教师能力素质提升活动作为我校今后3年教师队伍建设的中心工作,牢牢把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提升和课堂教学关键环节,以落实“双减”及“六项管理”要求为导向,以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养和专业化水平为目的,以基础教育阶段教师专业标准为准绳,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的教师队伍,推动我校教师专业发展。1 .目标任务。在执行周期内,以“培训、考核、竞赛三位一体”为基本形式,以赛促训、以训促学、以考促用、以用促建,扎实开展我校教师基本功培训、考核和竞赛活动,重点提高教

11、师育德育人、教学设计、教学诊断、实验操作、班级管理、家庭教育指导、信息化教学、作业设计、试题命制等能力。让每位教师都具有与所教学科、所教学段相匹配的基本功和较高的学科素养,引领我校教师能力素质持续发展。2 .实施原则。面向全体教师,以“人人参与、人人达标,人人提升”为基本要求,实施3年一周期的培训、考核和竞赛活动,提高每一位教师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水平。3 .具体做法:(1)基于教育教学开展需要,全校教师进行信息技术2.O培训。(2)每学期开展不同形式不同内容的教师基本技能比赛。(3)各教研组深研新课标、深挖教材、深探教法、深究学法。五、工作安排2022-2023年工作安排:1 .新教师上岗培训和业务培训。2 .教师新课标研究。3 .每月第一周进行一次教研组长、备课组长会议。4 .制定新学期教学计划;教学进度。5 .每月各教研组教研活动两次,集体备课四次。6 .每学期一次骨干教师经验交流。7,每月教学常态课随堂听课。8 .每月教务处常规检查一次。9 .岗位练兵一一每学期进行一次不同内容的校内教师基本技能赛。10 .期末质量检测命题。11 .指导备课组做好期末复习,复习课堂观摩。12 .教师成长记录册上交、各种材料及汇总。13 .教研组、备课组长学期总结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