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人员职业安全防护高责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2003810 上传时间:2022-12-30 格式:PPT 页数:55 大小:541.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护理人员职业安全防护高责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护理人员职业安全防护高责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护理人员职业安全防护高责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护理人员职业安全防护高责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护理人员职业安全防护高责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护理人员职业安全防护高责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护理人员职业安全防护高责课件.ppt(5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护理人员职业安全防护,前言,我院是一所精神专科医院,护理人员不仅要面对普通护理人员所面临的各种职业风险,同时还要承受随时可能造成身心伤害的潜在危害,如何提高精神科护士的职业安全意识呢?62.5的精神科护士认为服务对象是精神病人,传染疾病的机会非常小。这种防护意识的薄弱会增加他们感染血源性传播疾病的几率,发生职业暴露后你如何处理?,自行用消毒液消毒即可?,挤出血液并用肥皂水及清洗冲洗,科室内有备肥皂水吗? 为何职业暴露后要用肥皂水处理?,因为:肥皂水属于碱性液,能中和毒素,PH试纸:碱性显示绿色,酸性显示红色,5,SARS给中国的惨痛教训:医务人员职业防护不容忽视!,廣東省中醫院二沙分院急診科護

2、士長葉欣,武警北京总队医院内二科主治医师李晓红,SARS的起因是社区感染,但其疫情的发展、失控多数与医院感染密切相关中国内地感染SARS累计5327例,医务人员达1000 名左右,占20%,案例1,某院一新护士,负责一位原因未明的病人抽血化验时显得轻松干练面无惧色。几天后,化验报告出来了:艾滋病!该护士一下子紧张了,再让抽血,完全不复神勇,原因分析:,目前职业防护教育比较薄弱(90.6%认为教育不到位)防护措施落实不到位(94%认为未能落实)医务人员职业防护意识因“不知”而“无惧”,存在侥幸心理一但发生职业暴露又非常恐惧,主要内容,护理人员职业暴露的处理,护理人员职业暴露概况,职业暴露防护措施

3、,职业暴露的几种常见情况,皮肤针刺伤或锐器切割伤粘膜或破损皮肤(如皲裂,皮肤炎症等)接触感染性材料;皮肤虽然完整无破损,但大面积或长时间(几分钟或更长)接触感染性材料;实验室无任何保护屏障地接触感染物品或生产用具。,中国医务人员特别需要防范的一大类感染性疾病,血源性感染AIDS/HIV:70多万(?) 乙肝感染:1亿丙型肝炎:3800万,(二)医务人员面临的职业风险,医务人员面临的挑战,我国是乙型肝炎高发区 -全世界3.5亿至4亿的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 -其中有超过1/3的人在中国 -大约1.5亿都有慢性肝炎 -中国每年约有50多万人死于肝衰竭或肝癌 -医务人员感染乙肝几率比普通人群高36倍丙肝

4、90年代以后呈上升趋势,感染率约为,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生物性因素: 通过血液、体液传播的感染性疾病HBV、HCV、HIV等 通过空气、呼吸道传播的感染性疾病流感、TB、SARS等 通过排泄物传播的感染性疾病肠道寄生虫、痢疾等 通过直接接触传播的感感染性疾病疱疹等,物理性因素: 锐器伤(最常见)、辐射损伤化学性因素:消毒剂心理社会性因素 针刺伤是血源性疾病主要传播途径 (医务人员患血源性疾病80-90%是由针刺伤所致),职业暴露的常见相关因素,针刺伤后感染的危险程度,血污染针头刺伤后,不同病原体感染危险度HBV 感染率6%30%HCV 感染率1.8%HIV 感染率 0.3% 国外研究证实: H

5、BV感染率高于HIV感染率55倍,高于HCV38倍,不同体液病毒含量含病毒高的血液和体液依次是: 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羊水等含病毒低的血液和体液依次是: 尿液、粪便、汗液、泪液、母乳,精液11,000,阴道分泌液7,000,血液18,000,羊水4,000,唾液1,每毫升中HIV病毒颗粒平均数,传染源:病人及HIV病毒携带者,针刺伤常见暴露原因,_注射抽血静脉穿刺或拔除锐器处理废弃物处理外科手术缝合 ,回套针帽,血标本放入试管,分离针头,器械传递,抽血,锐器伤高发环节,紧急抢救时,个人防护意识薄弱,存在发生职业暴露的危险医务人员在接触体液、分泌物等医疗操作技术时个人防护的意识淡薄,不使用相

6、关防护用品医务人员特别是护理人员在输液管用后处理发生职业暴露的危险性大,手术室人员在手术过程中被利器刺伤发生机率大,2022/12/30,19,预防血源性感染,对病人,我们已经做了很多!,医院布局及硬件设施的改进全部使用一次性注射器输血前常规检测HBV,HCV,HIV等血液透析器一次性使用软式内镜活检钳采用压力蒸汽灭菌便携式血糖仪使用一次性采血针头 消毒无菌用品由消毒供应中心统一供应对医疗废物收集与运送规范的制定其他 ,对于职业暴露我们存在的问题,对职业暴露危害认识不足对职业暴露防护重视不够培训效果不佳日常操作规范(SOP)执行不到位不知晓暴露后处置报告:程序较复杂,不知晓程序,不愿意报告其他

7、 ,职业暴露因素及防护措施,健康状态 医务人员健康状态决定接触后造成感染的 几率 接触的频率 接触频率高的人感染几率大安全措施 采用安全措施和正确方式自我保护 接触感染后的快速自我保护措施实施刺伤深度 深度刺伤引起感染几率大于浅度刺伤不同器械和被污染液体量 中空针头沾染的血量大,引起感染几 率大于缝针和刀 接触路径 针刺感染大于粘膜接触时间长短 刚接触病人后的锐器刺伤感染几率大于放置数小时后 锐器,职业暴露危害程度的相关因素,标准预防,要求所有的人体体液和分泌物均被视为有血源性病原体(如HIV, HBV, HCV) 感染的 医务人员在接触病原物质时,应当采取防护措施,也可以使用具有安全性能的工

8、具,穿,戴,标准预防的基本特点 即要防止血源性疾病的传播,也要防止非血源性疾病的传播 强调双向防护,即防止疾病从病人传至医护人员,又要防止疾病从医护人员传至病人 根据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包括接触隔离、空气隔离和微粒隔离(空气飞沫),标准预防措施,洗手和手消毒 戴手套 戴口罩 穿保护衣 环境消毒 废弃物处理,第一步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摩擦,第二步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搓擦,第三步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沿指缝相互摩擦,第四步双手指交锁,指背在对侧掌心,第五步一手握另一手大拇指旋转搓擦,交换进行,第六步 指尖在对侧掌心前后擦洗,七步洗手法,第七步:手腕在掌中转动,两手互换,12/30

9、/2022,如何正确佩戴手套?,暴露于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黏膜、有破损 的皮肤,及其污染的物品时 严重污染时需要更换手套 一次性手套不可重复使用 皮肤有破损时,建议戴2副手套 脱去手套后要马上洗手或手消毒 使用手套不能替代手部清洁不论洗手或擦手,佩戴口罩注意事项,佩戴口罩前必须清洁双手 如口罩包装上说明佩戴方法,应依照指示佩戴口罩 戴上口罩时,要注意口罩须紧贴面部 口罩有颜色的一面向外 将所有固定口罩的绳索系好,或将口罩橡皮带固定在耳朵上 口罩应完全覆盖口鼻和下巴 口罩藏有铁丝的一面要固定在鼻梁上,以防止漏气 一般情況下,口罩应每每4小时更换 当呼吸困难、口罩有破损或扭曲、不能维持较好

10、贴合脸部时,必须马上更换口罩,(1)检查治疗中,医护人员必须保持配戴口罩;(2)当一只口罩潮湿了或污染了,立即更换一只新的口罩;(3)一只口罩使用不超过4小时;(4)治疗过程中不可以用手套触摸口罩;(5)离开诊室前,必须脱下口罩,不可以悬挂于颈脖上;(6)先戴口罩洗手后戴手套;先脱手套洗手后再摘口罩。(7)使用后的口罩属于“医疗废物”,口罩使用指南,除了在护理患者不得已,不得接触环境物表,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飞溅污染时,医务人员应当戴具有防渗透性能的口罩、防护眼镜、隔离衣或者围裙等,减少通过破损皮肤和粘膜感染的危险性。,面罩、护目镜和隔离衣的使用,急救场所可能出现需要复苏时,用简易呼吸囊(复苏

11、袋)或其他通气装置以代替口对口人工呼吸方法。,安全处置废弃物,使用利器盒减少对锐器的处理 在诊疗区放置锐器处理装置 不要携带锐器在工作区行走 不要人工分捡锐器 运输废弃物的人必须戴厚质乳胶手套 处理液体废弃物必须戴防护眼镜,操作注意事项用过的针头应立即丢入利器盒利器盒应放置到位,便于丢弃不要毁损、弯曲或双手套回针帽用后不能立即处理的,应使用单手回套法不要将针放入过满的利器盒相关工作完成后,再脱手套摘掉手套后或接触体液后立即洗手,医务人员手部皮肤发生破损,在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双层手套。,工作中职业安全防护注意事项,锐器盒放置于干燥,人少地方,避免放于潮湿地方(由

12、于潮湿引致锐器箱易被锐器突出箱外,增加安全隐患),锐器若突出于锐器盒及时借助工具将利器放入锐器箱,勿用手直接接触锐器。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不要把用过的器具传递给别人。所有操作后应由操作者自己处理残局,避免意外刺伤的发生。,工作中职业安全防护注意事项,紫外线照射消毒时不得紫外线光源直接照射到人,室内不宜留人,开紫外线灯时避免双眼直视灯管,应戴防护镜和穿防护服以防结膜炎和皮肤红斑的发生。在消毒过程中产生的臭氧有强氧化作用,能破坏肺表面的活性物质,引起肺水肿和哮喘。,工作中职业安全防护注意事项,手术过程中传递刀、缝针时放慢速度,或将手术刀放在变盘中传递,避免手-手直接接触。不可直接用手装卸刀片、弯曲或

13、折断针头。清洗、消毒器械时,锐利器械单独放置,打包时器械尖锐端使用安全套,避免刺伤。,工作中职业安全防护注意事项,站立工作时尽量减少长期伸腰、弯腰等动作。 坐位工作时,调整好桌椅的高度,使机体处于舒适状态,并注意胸部与桌边缘应有一定距离,以一拳为宜,不可全身扑于桌面工作。,工作中职业安全防护注意事项,长期站立会引起静脉曲张。 措施: 可穿大隐静脉弹力袜,适当的压迫下肢血运以减少发生率。也可在休息时抬高下肢,促进血液循环。,工作中职业安全防护注意事项,避免有未经清洁、消毒的手去触摸自己的脸部。增强机体抵抗力,并定期健康体检。,工作中职业安全防护注意事项,伤口紧急处理方法捏住伤口近心端,以阻断静脉

14、回流。立即用流动水冲洗,向伤口部位方向持续推挤,挤出伤口部位的污血,注意不要一挤一松,避免将污血倒吸入血循环。冲洗后用75%酒精、0.5%碘伏消毒伤口并包扎伤口。皮肤或黏膜暴露紧急处理方法皮肤和粘膜污染时,立即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溅入口腔、眼睛等部位,用清水、自来水或生理盐水反复冲洗粘膜。,护理人员职业暴露的处理,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报告标准操作规程,登记与报告医务人员暴露感染性血液医用锐器损伤作紧急处理后报告报告部门负责人和主管部门填写“医院医务人员利器刺伤报告卡”,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24H内) 、防保科(时间参照防保科)预防保健科和医院感染管理科做好相应的登记处置和报告及追踪,发

15、生职业暴露,立即上报防保科和院感科!,(三)预防性用药 1、免疫预防:根据某种感染的危险程度和发生感染的频率进行预防接种,使用疫苗应尽量在医务人员进入高危区工作之前进行。 2、预防性用药:根根卫生部制订的医务人员艾兹病职业暴露防护指导原则,医务人员发生感染性职业暴露属艾兹病职业暴露者,要根据暴露级别和暴露源病毒载量水平实施预防性用药方案。预防性用药方案分为基本用药程序和强化用药程序。,基本用药程序为两种逆转录酶制剂,使用常规治疗剂量,连续使用28天。强化用药程序是在基本用药程序的基础上,同时增加一种蛋白酶抑制剂,使用常规治疗剂量,连续使用28天。,预防性用药应当尽早开始,最好在暴露后4小时内实

16、施,最迟不得超过24小时;即使超过24小时,也应当实施预防性用药。,(四)追踪 根据接触疾病的性质定期检测及随访。 如:艾滋病即在暴露后的当天、4周、8周、 三个月、六个月、一年定期追踪,对 艾滋病病毒抗体进行检测,对用药的 毒性进行监控和处理,观察和记录艾 滋病病毒感染的早期症状等。,乙肝:暴露后当天、3个月、6个月追踪丙肝:暴露后当天、4周、3个月、6个月追踪梅毒:暴露后当天、4周、3个月追踪,案例分析 某产科助产士接生,结束时发现手套破,手指有伤口,接触了大量的羊水和患者血液,患者为HBsAg阳性,该护士上岗前体检乙肝抗体抗原均为阴性。事件发生后助产士非常紧张和担心,打电话咨询,如何处置

17、?在今后工作中如何防范再次发生呢?,正确处置流程:1、立即按锐器伤处置流程处理局部伤口 “一挤、二冲、三消、四包”2、立即报告,做好登记记录3、暴露评估,暴露源为HBsAg阳性 暴露护士体检乙肝抗体抗原均为阴性4、预防用药,乙肝免疫球蛋白,接种乙肝疫苗5、跟踪随访: 3月、6月后检测HBsAg、抗-HBs、ALT,为避免此类事件发生,我们医护人员应 加强安全防范意识 严格执行标准预防措施 正确执行安全操作规范 加强免疫预防接种 职业暴露是可防、可控的!,精神科护士在工作中常受到暴力攻击的伤害,精神障碍患者在病态思维的支配下随时可能出现攻击行为患者突发冲动攻击:精神病患者受幻觉、妄想支配,会将护

18、士作为攻击对象;不安心住院,想离开医院;提出的无理要求得不到满足等,有时为达目的,在值班人员少时突然攻击护士,甚至几个患者联合采取行动。护士在制止患者冲动行为时未注意自身防护或患者过度反抗;或几个人在制止极度兴奋躁动的病人时配合不好,护士在督促患者服药时,均会受到患者的人身伤害。,潜在的人身损害,护理人员职业安全防护,除此之外,这种威胁还常常来自于病人家属。发生纠纷后,“家属”对医护人员地进行人身攻击,是精神科护士面临的重大威胁。,护理人员职业安全防护,对于人身伤害我们应该怎么做?,提高防护技能。对入院时不同症状的患者进行针对性治疗。有效的治疗是减少攻击行为的关键。重视行为干预,引导病人多参加集体活动和工娱疗活动。重视沟通技巧共情。病人家属危害因素的防护:定期做好健康宣教。家属因缺乏相关的疾病知识,对病人的某些治疗、护理往往不能理解。利用讲座、工休座谈的形式给家属讲解疾病的相关治疗和护理,以提高家属对疾病的认知水平。,护理人员职业安全防护,感谢聆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