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洛伊德的发展心理学理论ppt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2004408 上传时间:2022-12-30 格式:PPT 页数:41 大小:58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弗洛伊德的发展心理学理论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弗洛伊德的发展心理学理论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弗洛伊德的发展心理学理论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弗洛伊德的发展心理学理论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弗洛伊德的发展心理学理论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弗洛伊德的发展心理学理论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弗洛伊德的发展心理学理论ppt课件.ppt(4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二章发展心理学理论,第二章 教学目标 1、精神分析的心理发展观 2、行为主义的心理发展观 3、皮亚杰的心理发展观 4、维果斯基的心理发展观 5、朱智贤的心理发展观,第一节 精神分析的心理发展观,(关注内在的个人),一、弗洛伊德的发展心理学理论 (一)弗洛伊德的生平:(Sigmund Freud 1856-1939)(二)弗洛伊德的心理活动理论意识和无意识 1、无意识:决定了个体的人格和行为 2、前意识:无意识和意识之间的意识 3、意识:能认识自己和认识环境的心理能量活动部分,(三)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与人格发展观 1、“本我”(id): 人格中未经加工和组织的、天生的部分,在个体出生时即存在

2、。 遵循的原则 “快乐原则” 2、“自我”(ego):人格中理性和理智的部分。 遵循的原则 “现实原则” 3、“超我”(superego): 形成于5岁或6岁的时候,从父母、老师和其他重要他人那里习得而来。 遵循的原则 “道德原则”,(四)弗洛伊德的心理发展阶段说 (性心理发展psychosexual development) 1、口唇期(oral stage) (01岁) 2、肛门期(anal stage) (13岁) 3、前生殖器期或性器期(phallic stge)(36岁) 4、潜伏期(latent stage)(611岁) 5、青春期(genital stage)(1113岁),(五

3、)简评 1、有力地反驳了宗教,这种探索精神值得纪念。 2、扩大了心理学的研究范围。 3、给早期教育理论奠定了基础。 4、排除社会、文化、道德、教育等因素对人的作用,提倡泛性论是错误的。 5、把潜意识放在决定一切的地位上是不准确的。 6、童年期的性心理发展来决定以后的人格发展,这种看法和主要关注于男性的发展是偏激的。,二、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理论,(一)埃里克森的生平(19021994),(二)埃里克森心理发展理论八阶段,(三)评价 1、埃里克森把人的发展中的重心转移到自我过程,承认潜意识的大前提下,而探讨个人的社会过程。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 2、他的三方面统一体,是引起人们重视的一个原因。(生物

4、、心理、社会)首次提出 心理社会性发展(psychosocial development) 3、他提出的每阶段的特定的心理社会任务,引起了人们的兴趣和注意。 4、值得称道的是他的学说对未来充满了乐观主义的精神。,第二节 行为主义的心理发展观,(关注可观测的行为),一、华生【John Broadus Watson】的心理发展理论(一)华生的生平(18781958)(二)华生的发展心理学理论 1、机械主义的发展观(1)否认遗传的作用(2)片面夸大环境和教育的 作用,2、对儿童情绪发展的研究 (1)关于儿童的怕、怒、爱的研究 (2)关于儿童的嫉妒和羞耻的研究3、关于儿童行为的研究方法(1)观察法(2

5、)实验法,二、斯金纳的心理发展理论,(一)生平 (二)斯金纳的发展心理学理论 1、行为的强化控制原理(最基本的) 2、强调强化(包括外部内部的) 来控制儿童行为。 (1)育婴箱的作用 (2)行为矫正 3、强化控制理论利用于教学机 器和教学程序,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B.F.Skinner)传承了华生的行为主义基本信条。与华生不同的是,斯金纳用操作性条件作用来解释行为的获得。他认为,行为分为两类,一类是应答性行为,另一类是操作性行为。,斯金纳认为,人的行为大部分是操作性的,行为的习得与及时强化有关。因此,可以通过强化来塑造儿童的行为。个体偶尔发出的动作得到了强化,这个动作后来出现的概率就会大于其它

6、动作。按照斯金纳的观点,人类语言的获得就是通过操作性条件作用形成的:父母强化了孩子发音中有意义的部分,从而使孩子进一步发出这些音节,导致语言体系的最终掌握。得不到强化的行为就会逐渐消退。因此,这一理论不仅适合于儿童新行为的获得与塑造,也同样对不良行为的矫正有指导意义,三、班杜拉的发展心理学理论,一、观察学习及其过程 (一)观察学习: 观察学习是经由对他人的行为及其强化性结果的观察,一个人获得某些新的反应,或现存的反应特点得到矫正。同时在这一过程中,观察者并没有外显性的操作示范反应。班杜拉认为并非所有的学习都依赖于直接强化,榜样所受到的强化对于学习者来说是一种“替代强化”,在替代强化基础上发生的

7、学习就是观察学习,通过观察他人(榜样)所表现出的行为及其结果。,(二)观察学习过程 1、注意过程:注意具有选择性,在同样的情境中,不同的人可能注意到不同的信息,从而导致不同的学习。 2、保持过程:视觉表象、言语符号起着重要的作用。 3、运动再现过程:表象和言语符号又能转化为相应的行为与动作,使过去观察或学习过的动作得以复现。 4、动机作用过程:是否愿意将学习到的行为表现出来,则取决于由强化引起的动机作用。,(三)观察学习的榜样效应 1、替代反应的形成 2、替代消退 3、反应抑制 4、反应抑制的接触(四)观察学习的示范形式 1、行为示范 2、言语示范 3、象征示范 4、抽象示范 5、参照示范 6

8、、参与性示范 7、创造性示范 8、延迟示范,二、相互作用理论 (一)行为 (二)认知因素(最重要) (三)环境 三、自我调节理论 (一)直接强化 (二)替代强化 (三)自我强化(最重要),简评 1、强调观察学习在行为发展中的作用。 2、尽管班杜拉也以研究行为为主,但社会学习理论开始注意到人、人的行为和环境的相互影响。 3、这是社会学习理论对传统行为主义的重要突破。 4、班杜拉尽管注意到了行为的认知因素,但并没有对此作充分的探讨和实验研究。,第三节 皮亚杰的心理发展观,(考察理解的根源),一、皮亚杰(jean piaget,18961980)的理论,(一)发展的本质和原因 1、发展观:既强调内外

9、因的作用,又强调在这种相互作用中心理不断产生量和质的变化。 2、心理发展的本质和原因(1)本质:主体对客体的适应(adaptation)(2)原因:主体通过动作对客体的适应,(二)皮亚杰的心理发展的因素 1、成熟。主要指机体的成长,特别是大脑和神经系统的成熟。他认为生理成熟是心理发展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 2、自然经验:主要是通过与外界物理环境的接触而获得的知识,它可分为二类。物理经验和数理逻辑经验。 3、社会环境:社会环境中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社会文化的传递会影响儿童的心理发展。 4、平衡化:认识或者说思维是来自于主体对客体的动作,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图式就是动作的结构或组织

10、。图式最初来自先天遗传,以后再适应环境的过程中不断地得到改善。 同化是指将环境刺激纳入到机体已有的格式,以加强和丰富机体的动作,引起格式量的变化; 顺应就是当机体的格式不能同化客体,须建立新的格式或调整原有格式,引起格式质的变化以适应环境。 同化与顺应既相互对立,又彼此联系。,(三)皮亚杰心理发展阶段的理论 1、皮亚杰发展阶段的理论 (1)心理发展过程是连续的。 (2)每个阶段有其独特的结构。 (3)各阶段出现有一定次序。 (4)前阶段是后阶段的结构基础。 (5)两阶段间非截然划分 (6)新水平的构成。,2、儿童心理发展阶段(1)感知运动阶段(02岁)【sensorimotrstage】 动作

11、 最低级(2)前运算阶段(27岁)【preoperationalstage】 信号功能、表象形成 自我中心(3)具体运算阶段(712岁)【concreteoperationalstage】 逻辑分类 形成守恒概念 掌握可逆关系(4)形式运算阶段(1215)【formaloperational stage】 抽象概括,皮亚杰试验,皮亚杰试验,皮亚杰试验,三、评价 1、皮亚杰发现了认知发展的规律。 2、皮亚杰把儿童看成一个充满好奇的、 积极能动的探索者。 3、皮亚杰的理论是第一个试图解释而不仅仅是描述发展的过程的。 4、皮亚杰的儿童智力发展阶段理论为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如何思维的问题提供了相当精辟的

12、概述。,5、皮亚杰的观点还对有关社会性和情绪发展的研究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6、皮亚杰提出了一些重要问题,并带动了成千上万的研究者开展认知发展方面的研究。 7、皮亚杰心理学强调生物适应,不强调社会和教育的作用,强调图式而不强调反映,很有明显的唯心主义倾向。,第四节 维果斯基的心理发展观,一、维果斯基的生平和主要著作1、生平(1896-1934):前苏联心理学家,生于白俄罗斯戈梅利,1934年因患肺病死于莫斯科。莫斯科大学法律系和沙尼亚夫斯基大学历史-哲学系。他给马克思主义心理学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成就。2、著作:186种,儿童心理发展问题,高级心理机能的发展,心理学讲义,思维与语言等。,二、维果斯

13、基的主要观点1、创立了“文化-历史发展理论”-工具的使用。2、提出了文化-历史的发展观。发展就是心理发展。3、提出了教学与发展、教学与智力发展的思想。最近发展区、教育走在发展的前面、学习的最佳期等4、提出了“内化”学说,三、评价 1、维果斯基的社会文化理论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觉,儿童心理发展通过两种途径实现(1)在最近发展区内与同伴的合作式交谈(2)把富有经验的训练者给予的指导纳入到自我指导中。 2、维果斯基的理论对教育具有重要意义。他更关注的是学习者已经掌握了什么,从而判断或估计他能学会什么。,第五节 朱智贤的心理发展观,一、探讨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问题 1、先天与后天的关系 2、内因与外因的关系 3、教育与发展的关系 4、年龄特征与个别特征的关系 二、本土化的发展心理学 1、“中国儿童心理发展特点与教育” 2、发展心理学与应用心理学研究相结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