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合理用药2021优秀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2005333 上传时间:2022-12-30 格式:PPT 页数:44 大小:2.5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儿童合理用药2021优秀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儿童合理用药2021优秀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儿童合理用药2021优秀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儿童合理用药2021优秀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儿童合理用药2021优秀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儿童合理用药2021优秀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儿童合理用药2021优秀课件.ppt(4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儿童合理用药,合理用药,即安全、有效、经济和适当地使用药物,原则一 诊断明确性原则二 药物有效性原则三 药物安全性原则四 用药依从性原则五 药量和疗程的科学性原则六 用药简便性原则七 不影响生长发育原则八 个体用药,儿童用药八大基本原则,原则一,治疗之前应尽可能明确诊断,只有明确诊断,才能对症下药,才能保证药物选择的准确性,这是合理治疗的前提。,诊断的明确性,原则二,当诊断明确后,应选择针对病因或改善主要症状、阻滞主要致病损害过程的有效药物,并计算出用药剂量、选择给药途径、给药方法和疗程,确保达到最佳治疗效果。,药物的有效性,原则三,儿童用药除了要求疗效好、见效快外,更重要的还应确保药物的安全

2、性。相对成人而言,儿童用药在这方面要求非常高,应慎重用药。在临床上虽然有很多药物疗效很好,但其毒副作用较大,或者对儿童有特殊的毒副作用,如喹诺酮类药物是疗效很好的抗菌药,因其可能导致小儿骨关节损害,故不能使用。,药物的安全性,原则四,用药的依从性是指患儿对药物的接受程度,这对小儿非常重要。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小儿很难自觉主动克服用药过程中给身体带来的不适(异常口感或疼痛等),往往拒绝治疗,强烈反抗,易造成意外伤害和心理创伤,因此提高小儿用药的依从性至关重要。对于口服药尽可能选择不同年龄段小儿的剂型。,用药的依从性,原则五,用药剂量是建立在科学研究和大量临床试验的基础上确定的,兼顾了有效性和安全性

3、,不能随意加量或减少。用药疗程的长短主要是根据药物本身的特点、疾病的轻重急慢情况综合考虑的结果。若剂量小、疗程短则达不到预期疗效,易复发;若剂量大、疗程过长,可能给孩子带来更多副作用和生理机能的损害。所以用药的剂量、用法和疗程必须依照科学规律。,药量和疗程的科学性,原则六,因为孩子用药的依从性差,很多药物又有明显的毒副作用,对于儿童来说用药的种类不宜太多,在选择针对病因和主要症状用药的同时,尽量减少用药的种类。可用可不用的药物尽量不用。,用药的简便性,原则七,小儿处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所有的治疗药要尽量避免选择对儿童生长发育有不良影响的药物,这是儿科用药的一个重要原则。因此,有很多药在成人用得很

4、好,但在儿童不能使用。,不影响生长发育,原则八,药品说明书的用法(量)是基于绝大多人群的安全有效性指定的,而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个体,同一个药品在不同的个体使用时,吸收率或生物利用度是不同的,所以,医生可能根据个体差异推荐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个体化用药的原则,儿童处于生长发育期,身体各个器官组织发育尚未成熟,功能也不完善,对药物的反应与成人不同,家长应重视合理用药。,儿童用药,家长要注意区分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处方药是必须凭执业医师处方,才可购买和使用的药品;非处方药是不需要凭医师处方即可自行选择、购买和使用的药品,标有“OTC”专用标识。婴幼儿用OTC类药品,也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二)非处方药

5、是指不需要凭执业医师处方即可自行判断、购买和使用。 这些药物在临床应用时间较长,药效明确,不良反应较少。,(一)处方药是必须凭执业医师处方才可调配、购买和使用的药品 目前,大部分药品都属于处方药,如所有的注射剂、抗菌药物、毒麻药品等。,(三)非处方药根据其安全性又分为甲类和乙类两种。 1. 甲类非处方药包装盒上“OTC”标志的底色为红色,只能在具有药品经营许可证,并配有执业药师或药师以上药学专业人员的社会药店、医疗机构药房购买。 2. 乙类非处方药包装盒上“OTC”标志的底色为绿色,除社会药店和医疗机构药房外,还可以在经过批准的普通商业企业零售,(四)儿童使用非处方药,也不一定绝对安全。 儿童

6、非处方药使用不当,可能会出现不良反应。因此,建议家长给儿童使用非处方药时,应在医生或药师指导下服用。,(一)儿童专用药在配方、规格、形状、颜色、口味等方面均适合儿童应用,针对儿童不同年龄阶段及药物的性质,尽可能选择适合儿童使用的滴剂、混悬剂、咀嚼片、泡腾片等,提高儿童用药的依从性。,儿童选药要尽量选用儿童剂型,如无儿童剂型,不能擅作主张把成人药减量服用,要严格按照医嘱用药。,(二)很多成人规格的药品,给儿童用药时,再分成若干份,分药时不但会造成药品污染,也不能准确地保证药量,尤其是一些缓释剂和肠溶制剂,分开后会影响药物的效果。有些针剂使用少量,剩余的只能扔掉,造成了药物的浪费,同时也增加了家长

7、的负担。所以,在选择儿童用药时,尽量选择适合儿童应用的剂量规格。,(一)药品说明书是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核准,指导医生和患者选择、使用药品的重要参考,也是保障用药安全的重要依据,是具有医学和法律意义的文书。,家长为儿童用药前,必须阅读药品说明书,注意药品有效期。,(二)药品说明书主要包括警示语、药品名称、适应证、用法用量、禁忌、注意事项、不良反应、药物相互作用和保存条件等,这些与患者用药有关的内容,在用药前都应该认真阅读。否则,就会给安全用药带来隐患。对其中不明白的内容应该及时咨询药师或医师。(三)药品的有效期是指药品在规定的储藏条件下能保持其质量的期限。家长在给孩子用药之前必须查看有效

8、期,同时也要注意药品有无颜色、气味、发霉、浑浊等异常现象,这是保证用药安全、有效的重要条件,切不可忽视。 在其特定的贮藏条件、在规定的期限内使用,才能保证药品有效性和安全性,两者不可忽视。,对于绝大多数轻症疾病患儿,口服药物治疗完全可以达到疗效要求,完全没必要输液治疗,不必要的静脉用药,不仅增加了孩子的痛苦、也加重了经济负担,甚至增加了药物毒副作用、输液反应、过敏反应等风险。,提倡“能口服不静滴”的原则,不要盲目静脉用药。,例如:儿童感冒,90%以上为病毒性,自限性的疾病,也是人类与疾病作斗争过程中,是建立、完善、提高机体抵御疾病的免疫力必须经过的过程,绝大多数口服药物对症治疗即可痊愈。因此,

9、家长不必对孩子一般的感冒发热也“非常高度重视”,非要要求输液治疗,不必要的输液大大增加了儿童用药的不合理、不安全和不良反应问题。 但是,对于严重细菌感染、脱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休克等重症疾病,必须毫不犹豫的接受静脉输液治疗,以免延误治疗、抢救时机,造成病人死亡等严重后果!,(一)必须按时、按量使用。 因为抗菌药物在体内达到稳定浓度才能杀菌、抑菌,不规律的服药不仅达不到治疗效果,还会给细菌带来喘息和繁殖的机会。,是否使用抗菌药物,必须遵医嘱。使用时在医生指导下足量、足疗程使用;不需要时,家长勿擅自使用,避免滥用。,(二)必须按照处方规定的疗程服用。 因为抗菌药物完全杀灭或抑制细菌需要一定的时

10、间,如果没有按疗程服用,易导致细菌产生耐药性,疾病难以治愈。(三)不遵医嘱容易导致: 疗程过短:如用药间断或随意停药,不但影响治疗效果,还会使病情复杂化,甚至产生耐药性而增加治疗上的困难,进而延误治疗时机而导致不良后果。 疗程过长、药量过大、过多种药物联合:会带来更多的危害。如:肝肾损害、菌群紊乱、二重感染、产生耐药菌,甚至,诱导超级耐药菌产生、在人际间传播,可能出现无有效抗菌药物治病的状况。 因此,是否使用抗菌药物、使用什么药、怎样使用、何时使用、何时停用,都应该由专科医生指导,家长切勿擅自滥用抗菌药物。,药品不良反应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有害反应。在用药期间,

11、家长应该注意观察、记录一些异常反应情况,一旦怀疑有药物不良反应的可能,应该第一时间带患儿和使用的药品(包装盒等)及时就诊,由医师进一步检诊分析判断,并进一步指导处理。,儿童用药后,家长应注意观察有无不良反应,提倡家长记录儿童用药情况。一旦发生不良反应,要及时咨询医生或就诊,就医时提供用药情况或携带服用药品。,(一)空气中易变质的药品应装在干燥密闭容器中保存;易氧化的药品应密闭在棕色玻璃瓶中置阴凉避光处;易吸潮的药品应装在密封容器中储于干燥处;易风化的药品应装在封口的容器内置阴凉处;外用药与内服药分开储存。,家中药品要妥善存放,谨防儿童接触,以免发生误服中毒事故。一旦误服或服药过量,需携带药品及

12、包装尽快就医。,(二)家中要备儿童专用小药箱,与成人用药、外用药分开,束之高阁或加锁管理,防止儿童接触,以免发生误服中毒事故。一旦儿童发生误服或过量服用药物,突然出现不同寻常的症状,都应携带药品及包装第一时间就医。,(一)疫苗分为两类 1. 第一类疫苗,是指政府免费向公民提供,公民应当依照政府的规定受种的疫苗,目前对适龄儿童接种的第一类疫苗有11种,包括乙肝疫苗、卡介苗、脊灰减毒活疫苗、无细胞百白破疫苗、白破疫苗、麻疹疫苗、麻腮风疫苗、甲肝疫苗、A群流脑疫苗、A+C群流脑疫苗和乙脑疫苗等。,接种疫苗是预防一些传染病最有效、最经济的措施,国家免费为儿童提供一类疫苗。,2. 第二类疫苗是指由公民自

13、费并且自愿受种的其他疫苗。第二类疫苗是对第一类疫苗的重要补充,并不是第二类疫苗就不需要接种,实际上有些第二类疫苗针对的传染病对儿童威胁很大,如流感、水痘、肺炎等,患病后不仅对儿童的身体健康造成很大危害,也增加了经济负担。家长可以根据经济状况、孩子的身体素质,为孩子选择接种第二类疫苗。,(二)接种疫苗后,有时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 主要为接种部位的疼痛、红肿、硬结等局部反应,以及发热、倦怠、乏力等全身反应。一般无需就医,只要加强护理,对症治疗,可自行消失。但是,如果出现较严重的反应如高热、过敏等,家长要带孩子及时就医,并向医生说明接种情况。,(一)营养素的摄取、补充必需讲科学,营养均衡,既不能过量

14、也不能缺失,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食品加工方式的变革,目前,儿童营养过剩的现象很突出。,使用营养素补充剂,应视儿童营养缺乏情况科学使用。,(三)对于儿童肥胖,禁止给儿童吃“减肥药”、吸脂、导泻等治疗,提倡饮食行为指导、科学运动处方治疗。,(二)家长不应擅自给孩子补充各种复方维生素、微量元素,应该由专业儿保医生全面诊断评价后指导补充。,常见儿童用药误区,滥用退热药,01,发热是人体必要的保护机制。有些年轻的妈妈认为孩子发了热一吃退热药病就好了。因此,她们动不动就给孩子吃退热药。实际上,这样做很容易造成假象,掩盖症状,使疾病难以诊断。如果小儿体温不超过38.5,一般不需要用退热药,采用物理降温法,如

15、冷水擦澡、冰袋镇头等。,滥用抗生素,02,不要孩子一生病,就不管什么原因便使用抗生素。流行病学调查证明,90%以上的上呼吸道感染是由于病毒感染引起的。因此上呼吸道感染时常规应用抗菌素是不合适的,而且还会造成病原体对抗菌素产生抗药性及其不良反应的威胁以及药物的浪费。,常见儿童禁用或慎用的药物,一病多药,03,孩子患一种病,家长往往多种药物齐头并进。殊不知,药物过杂,互相之间作用可抵消,而毒性反应却相加,不仅疗效不好,而且会出现不良反应。如将磺胺与Vc联用,可加重肾脏中毒;青霉素与阿司匹林同用,可降低青霉素的抗菌功效。,体弱与补药,04,时下给孩子服补药的现象比比皆是。父母此举的初衷不外乎是增强孩

16、子的体质,促进其发育,但因缺乏医学知识,结果事与愿违,补出了毛病。一位医生报告,9名婴幼儿服用人参后都出现了神经系统症状,另一名儿童服用大剂量人参后发生抽风、昏迷,最后丧命。专家的建议是:健康孩子最好不服补品,5岁以上的体弱儿可酌服,但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家长不可自作主张,以防意外。,滥用维生素,05,维生素在儿童的生长发育中确实起着重要作用,但不可盲目地认为多多益善。不少药用维生素有一定的不良作用甚至毒性反应,尤其是脂溶性维生素,用量过大或过久可能造成体内蓄积而中毒。如鱼肝油(含Va与Vd)吃多了可引起发烧、厌食、烦躁、肝与肾脏功能受损。水溶性维生素虽较安全些,但也不可疏忽。如Vc服用过多可

17、诱发尿路结石、脆骨症等。为此,营养学家强调,应以食物中的天然维生素为最佳选择。,小病贵药,06,孩子患了病,家长恨不得药到病除,因此常常用新药、贵药。比如感冒发烧,动辄就上抗生素,而且嫌青霉素过时而动用先锋霉素。其实,感冒发烧多由病毒引起,有其自然病程,抗生素无效,先锋霉素不但不能改变这种状况,还会造成耐药性。,小儿用成人药,07,相当多的家长不懂得用药之道,不了解儿童与成人的差别,误认为只要减少一点用量就行,此种做法十分有害。必须弄清楚,小儿与成人不仅是体重不一样,更有诸多生理、病理方面的差别,尤其是小儿肝、肾等脏器发育不完善,酶系统未建立。药物代谢产生不良反应,重者可致残甚至丧命 。,糖水

18、服药,08,糖可干扰微量元素与维生素的吸收,抑制某些退烧药的作用,降解某些药物的有效成分。总之,糖水服药不利于治病,最好用白开水送服。,92.最可怕的不是有人比你优秀,而是比你优秀的人还比你更努力。48.哪怕遍体鳞伤也要活的漂亮。42.你不能拼爹的时候,你就只能去拼命!1.这世上最不会贬值的投资,就是为自己努力。16.志坚智达言信行果,失败的尽头是成功努力的终点是辉煌。87.要勇于承认自己所犯的错误,并承担其带来的责任。10.与天下之忧同忧,该忧则忧,莫杞人忧天;共天下之乐同乐,该乐则乐,乐而忘返。82.人生是一种无法抗拒的前进。20.如果惧怕前面跌宕的山岩,生命就永远只能是死水一潭。32.如果你是野花,没人欣赏,你也要芬芳;如果你是小草,即使践踏,你也要成长。9.不下水,一辈子不会游泳;不扬帆,一辈子不会撑船。16.最怕一生碌碌无为,还安慰自己平凡可贵。70.大海是由一滴滴水组成的,高山是由一块块泥土合砌成的,而人的智慧是由一点点的努力积累成的。19.没有走不通的路,只有不敢走的人!8.人的生命似洪水在奔流,不遇着岛屿暗礁,难以激起美丽的浪花。8.通往成功的道路上有一门必修课叫孤独。19.激励自己努力的句子:别忘了,你曾经也是第一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