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历史必修3专题一3宋明理学(共20张)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2007060 上传时间:2022-12-31 格式:PPT 页数:20 大小:443.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民历史必修3专题一3宋明理学(共20张)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人民历史必修3专题一3宋明理学(共20张)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人民历史必修3专题一3宋明理学(共20张)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人民历史必修3专题一3宋明理学(共20张)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人民历史必修3专题一3宋明理学(共20张)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民历史必修3专题一3宋明理学(共20张)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民历史必修3专题一3宋明理学(共20张)课件.ppt(2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宋明理学,必修三 专题一第三节,宋明理学必修三 专题一第三节,据史书记载唐亡时殉国者寥寥,而南宋灭亡时却涌现出众多的殉国尽忠英烈,这种社会现象与当时哪一种社会思潮的兴起密切相关呢?,南宋末年,厓山海战宋军战败,陆秀夫见元军四集,无法走脱,便先拔剑驱其妻与三个儿子入海,然后跪对祥兴帝说:“国事至此,陛下当为国死!德祐皇帝辱已甚,陛下不可再辱!”拜罢,抱帝负背,叫人“以匹练束如一体,将黄金玺垂腰间”纵身投海殉国。秀夫蹈海,义士随之10余万 。,乡贤事迹,理学,据史书记载唐亡时殉国者寥寥,而南宋灭亡时却涌现出众多的殉国尽,宋明理学,必修三 专题一第三节,17年高考考试说明:程朱理学;陆王心学,课标要

2、求: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 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宋明理学必修三 专题一第三节17年高考考试说明:程朱理学;,一、儒学的困境(背景) 二、理学家的探索(内容) 三、新儒学(特点)四、千秋功罪(影响),宋明理学,一、儒学的困境(背景) 宋明理学,材料一:“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杜牧材料二: 冯道是唐末五代时有名的大臣,一生经历四朝,做过六位皇帝的宰相,不但不以为耻,而且自鸣得意,自号“长乐老”。就其履历而言,可以看出当时的人对国家兴亡没有什么概念,换而言之,就是对礼义廉耻没有概念。同时,冯道的做法不单单是个人行为,还是一种社会共同的行为,而且当时人还对此津津乐道。 张全明李文

3、涛著宋史十二讲材料一、二反映出汉末魏晋以来儒学面临着什么样的危机?,一、儒学的困境(背景),儒学的正统地位受到佛教、道教的冲击,地位削弱,一、儒学的困境(背景) 儒学的正统地位受到佛教、道教的冲击,,材料三:儒学本身在思辨性和理论性方面存在着严重的不足。 从汉末魏晋以来,社会动荡不安,“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等儒家的伦理纲常受到挑战,士人对儒家思想产生怀疑,开始寄希望于宗教。于是,道教兴起,佛教盛行。从王公贵族到黎民百姓,纷纷崇信佛教,皈依佛门,甚至连皇帝也“舍身”佛寺。南朝梁武帝,就曾三次舍身入寺院。面对乱世,传统儒学充斥着伦理说教,却不能对人的生老病死提供解释和安慰,缺乏治心的手段,它失

4、去了权威的解释能力。根据材料三指出佛教、道教盛行的原因?并指出儒学有什么样的不足?,一、儒学的困境(背景),重说教、轻思辨,理论性、哲学性不足;缺乏对终极问题和世界本原问题的深入探讨,权威性不足;,佛教、道教满足了乱世中民众的心理安慰和统治者巩固政权的需要;,材料三:儒学本身在思辨性和理论性方面存在着严重的不足。 ,材料四:宋代农业、手工业发展,商品经济空前繁荣。商品经济的目的就是追求最大限度的利润,伴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人们追求财富的欲望、奢侈享受的欲望不断膨胀,商人唯利是图,社会上出现道德下滑的现象。 西北大学孙学功从商品经济的发展看理学的兴起根据材料四,从宋代社会道德角度分析理学发展的必

5、要性?,一、儒学的困境(背景),宋代商品经济的繁荣引起社会道德、人性修养的缺失的问题,材料四:宋代农业、手工业发展,商品经济空前繁荣。商品经济的目,宋明理学,二、理学家的探索 (内容),理学的开创者,理学的集大成者,心学的开创者,心学的集大成者,宋明理学程颢 程颐 朱熹陆九渊 王守仁程朱理学陆王心学二、理,朱熹(11301200)是宋朝理学的集大成者。字元晦,世称晦庵先生,南宋徽州婺源(今属江西省婺源县)人。南宋时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世称朱子,是继孔孟以来最杰出的儒学大师。编著四书章句集注,在元以后的科举考试成为标准教科书。朱熹的学术思想在日本、朝鲜曾一度十分盛行,被称

6、为“朱子学”,在东南亚和欧美也受到重视。,二、理学家的探索(内容),朱熹(11301200)是宋朝理学的集大成者。字元晦,世称,二、理学家的探索(内容),(一)程朱理学的内容,材料一:理者有条理,仁义礼智皆有之。 未有天地之先,毕竟也只是理,有此理,便有此天地;若无此理,便亦无天地,无人无物,都无该载了!有理,便有气流行,发育万物。 朱子语类材料二: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 仁者,天下之正理,失正理则无序而不和。 朱文公文集材料三:朱熹认为“所谓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 朱子语类在朱熹看来世界的本原是什么?“理”存在于哪

7、里?什么是“理”?“理”的核心是什么?如何获得“理”?,理是三纲五常的封建道德规范,仁是天理的核心;,理是世界的本原;理存在于客观事物中,理先气后;,格物致知获得理,二、理学家的探索(内容) (一)程朱理学的内容材料一:理者有,二、理学家的探索(内容),(一)程朱理学的内容,材料四:人之一心,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未有天理人欲夹杂者。去其气质之偏,物欲之蔽,以复其性,以尽其伦。 朱子语类材料五:朱熹精心改造了汉儒编簒的大学,突出了“正心、诚意”的“修身”公式:“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

8、其意,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有了这以自律,方有诚意正心修身乃至齐家、治国、明德于天下的功业。 中国文化概论在朱熹看来如何修养“理”?修养“理”以达到什么样的政治理想?,存天理,灭人欲,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明德于天下;正君心以达到天下太平,二、理学家的探索(内容) (一)程朱理学的内容材料四:人之一,二、理学家的探索(内容),朱熹通过建书院,行祭礼,培养习性,善化风俗的实践,把他对儒家价值的确认,转化为构建的制度中,上述这些尚是以道德培养为直接目的,除此以外,更还有以追求经济安稳、社会平安为直接目的,比如社仓制度和乡约制度。张全明李文涛著宋史十二讲,理学家的思想,将人欲与天理对立,抹杀个人私

9、利观,替以后专制皇权加强张本,其影响所及,达几百年。黄仁宇现代中国的历程,程朱理学的历史影响:程朱理学在南宋以后作为官方正统儒学,影响后世六七百年,为维护专制主义政治制度起了重要作用,(二)程朱理学的历史影响,二、理学家的探索(内容) 朱熹通过建书院,行祭礼,培,二、理学家的探索(内容),阳明格竹:他遍读朱熹的著作,为了实践朱熹的“格物致知”,有一次他下决心穷竹之理,“格”了七天七夜的竹子,什么都没有发现,人却因此病倒。从此,王守仁对“格物”学说产生了极大的怀疑,这就是中国哲学史上著名的“阳明格竹”。龙场悟道:后来在龙场谪贬期间日夜反省,忽然有了顿悟,认为心即理也,圣人之道,吾性自足,不假外求

10、。陆九渊开创了心学,经过明代王阳明的发展,形成一个比较精致的哲学体系,世称“陆王心学”。它是程朱理学的进一步发展,曾对明清两代思想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二、理学家的探索(内容) 阳明格竹:他遍读朱熹的著作,为了实,二、理学家的探索(内容),(二)陆王心学的内容,材料一: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物理不外于吾心,外吾心而求物理,无物理矣。 传习录材料二:吾心之良知,即所谓天理也。致吾心之良知者,致知也。 传习录材料三:如今人尽有知得父当孝,兄当弟者,却不能孝,不能弟。便是知与行分明是两件。 传习录材料四:无善无恶是心之体,有善有恶是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传习录 在王阳明看来

11、“理”存在于哪里? “理”是什么?“如何获得“理”?如何修养“理”?,心即理也,理存在于人的内心;心外无理;,理就是良知,存在于人的内心;修养的关键在于致良知,知行合一,为善去恶,去除物欲,强调修身,知行合一,二、理学家的探索(内容) (二)陆王心学的内容材料一:万事万,理是世界的本原;理是三纲五常的封建道德规范;主张存天理,反对过度的人欲;,都发展了儒学,维护儒家正统地位;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理是世界的本原,理在客观事物之中;,理是世界的本原,心即理也 ;理在人的内心之中,就是良知;,格物致知,内心反省,发明本心;致良知、知行合一,二、理学家的探索(内容),(三)比较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异同,

12、理是世界的本原;理是三纲五常的封建道德规范;主张存天理,反对,三、新儒学(特点),材料一:宋代更新的儒学有三个思想来源。第一个是儒家本身的思想。第二个思想来源是佛家思想。第三个思想来源便是道教。 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材料二:理学家提出“理”作为宇宙万物的本源,它以儒家的礼法、伦理思想为核心,吸收佛道思想中的精粹,形成了析理精微、论证明确的哲学体系,这是两汉的粗糙儒学所无法比拟的。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材料三:历史教学杂志主编任世江:“理学对后世的最大影响并非是理、气等深奥的哲理,而是儒学的普及化、通俗化。 儒家的伦理道德观念推广到全社会每一个家庭,是理学的功劳。”结合上面材料从理学的来源、内容以及在

13、民间的影响等角度归纳理学的特点?,宋明理学又被称为新儒学,与宋以前儒学相比新在何处?,融合了佛教、道教思想,把儒家的道德规范上升到天理的高度,使儒学进一步的哲学化、思辨化、理论化,增强了权威性;,使儒学普及化、通俗化、民间化,三、新儒学(特点) 材料一:宋代更新的儒学有三个思想来源。第,四、千秋功罪(评价),材料一、著名哲学家张立文教授认为宋明理学有七种精神,即:求理精神;主体精神;忧患精神;力行精神;求实精神;道德精神;兼容精神材料二、“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顾炎武材料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材料四、“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材料五、张载:“

14、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材料一、“酷吏以法杀人,后儒以理杀人。” -戴震 (清)材料二、程颐:饿死事小,失节事大。明代古今图书集成记载,节妇烈女宋代有267人,到明代猛增至36000人。材料三、礼教吃人 -鲁迅材料四、“一种奴隶精神统治着亚洲,而且从来没有离开过,在那个大陆的全部历史中,不可能找到任何一点自由精神的痕迹,只能看到奴隶制的耀武扬威” -孟德斯鸠,消极:压抑、扼杀人的自然欲求,有助于统治者维护专制统治,积极:注重气节、道德;强调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对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有着积极影响。,对待: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四、千秋功罪(评价) 材料一、著名

15、哲学家张立文教授认为宋明理,中国人在食品中完成了化学扫盲,从大米中认识了石蜡,从火锅里认识了福尔马林,从银耳、蜜枣里认识了硫磺。今天,三鹿又让同胞知道了三聚氰胺的化学作用。外国人喝牛奶结实了,中国人喝牛奶结石了。日本人一天一杯牛奶,振兴了一个民族,中国人一天一杯牛奶,早熟了一个民族,反思现实,课后思考:今天对宋明理学的学习是否有助于我们去解决这样的问题呢?,食品安全问题仅仅是各种各样社会问题的冰山一角。整个社会面临着严重的信仰危机和道德危机,而这仅仅是个开始。按照目前的趋势,中国人的道德状况似乎还会进一步恶化。某种程度上,中华文明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中国人在食品中完成了化学扫盲,从大米中认识了

16、石蜡,从,本课小结,宋明时期,儒学家融合了 思想,把忠、孝、节、义等纲常规范上升到“ ”的高度,增强了儒学的理论性、思辨性和权威性,形成了以 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 ”。它主要有 和 两个流派。程朱理学在南宋以后作为官方正统儒学,影响后世六七百年,为维护专制主义政治制度起了重要作用。,思想,佛、道,天理,理,宋明理学,陆王心学,程朱理学,本课小结 宋明时期,儒学家融合了,1、理学的出现,承担了重建儒学价值体系的职能,使传统儒学通过理学而得以复兴,故理学也被称为“新儒学”。其“新”体现在()A提出“三纲五常” B关注社会伦理问题C吸收、扬弃佛道思想 D强调“民本”思想,巩固练习,B,A,C,3、明代法律规定:“其夫殴妻,非折伤,勿论;凡民间寡妇,三十以前夫亡守制者,五十以后不改节者,旌表门闾,除免本家差役。”下列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明代婚姻观理学色彩浓厚 B明代基本实现了男女平等C明代政府鼓励寡妇改嫁 D明代政府禁止寡妇改嫁,2、有学者在研究宋明理学学派在方法论上的区别时指出:一个主张“道问学”,一个主张“尊德性”。则“道问学”指的是()A心外无物 B格物致知 C经世致用 D诚意正心,1、理学的出现,承担了重建儒学价值体系的职能,使传统儒学通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