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科医生培养及激励政策教学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2009949 上传时间:2022-12-31 格式:PPT 页数:23 大小:1,014.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科医生培养及激励政策教学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全科医生培养及激励政策教学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全科医生培养及激励政策教学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全科医生培养及激励政策教学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全科医生培养及激励政策教学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全科医生培养及激励政策教学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科医生培养及激励政策教学课件.ppt(2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全科医生培养与使用激励机制浅谈,1,全科医生培养与使用激励机制浅谈1,2,2,#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全科医生转岗培训,一 全科医生培养途径,3,一 全科医生培养途径3,#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4,#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4,(一)本科及以上起点的培训对象委培人员:其他非住培基地2018年招聘的拟从事临床医疗工作的本科及以上学历在职人员。“369人才工程”培训对象适当放宽入职年限要求。社会人员:2016年、2017年、2018年毕业拟从事临床医疗工作的医学类全日制本科生(仅限报全科)。,住培招录对象要求,5,(一)本科及以上起点的培训对象住培招录对象要求5,(二)专科起点助理全科医生培训人员2018年

2、应届毕业的临床医学专业三年全日制专科毕业,可以放宽到2017年,拟在或已在农村基层医疗机构从事全科医疗工作的人员(不含口腔、中医、中西医结合专业毕业生)。贫困地区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优先招录。,招录对象要求,6,(二)专科起点助理全科医生培训人员招录对象要求6,没有工作单位的简称为“社会学员”,有工作单位的简称为“委培学员”,委培学员需用人单位出具同意培训意见。被招收录取后,完成为期2年的全脱产助理全科医生培训。以上均不含各类在读研究生和中医、中西医结合专业毕业生。报考中医类别住培医师规范化培训有关事宜请咨询省中医管理局。2015年及以后入学的专硕研究生培养已经与住培内容与标准相衔接,原则

3、上不予招收(不含7年制)。统招全日制专升本按本科生对待。,说明:,7,没有工作单位的简称为“社会学员”,有工作单位的简称为“委培学,#全科医师转岗培训,8,#全科医师转岗培训8,已获取执业医师证,但执业范围不是全科专业,可通过参加省级卫生计生委组织的为期1年全科岗位培训或全科转岗培训,培训内容包括1个月理论学习,10个月临床科室转岗,1个月社区实践(国家卫生计生委公布有培训大纲)。培训完后,经考试考核,取得培训合格证书。本人持已获得的执业医师证和省级以上部门颁发的全科专业岗位或转岗培训证,可将原执业医师证变更或加注“全科”专业,从而成为全科医生。,9,已获取执业医师证,但执业范围不是全科专业,

4、可通过参加省级卫生,二 全科医生激励机制,10,二 全科医生激励机制10,本科及以上起点住培对象(5+3)第一年人均收入不低于3万元。住培对象取得执业医师资格后,根据其临床工作能力,逐年适当增加补助,不断提高其收入水平。各类住培对象的收入水平应基本相当。,激励机制:,11,本科及以上起点住培对象(5+3)第一年人均收入不低于3万元。,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临床师资队伍建设中,对经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的本科学历全科医师,在人员招聘、职称晋升、岗位聘用等方面,与临床医学、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同等对待,落实工资等相关待遇。,激励机制:,12,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临床师资队伍建设中,对经住院医师规范化培

5、训,增加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中高级专业技术岗位比例,重点向经全科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全科专业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的全科医师倾斜。本科及以上学历毕业、经全科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并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的,可直接参加中级职称考试,考试通过的直接聘任中级职称。基层全科医生参加中级职称考试或申报高级职称时,对论文、科研不作硬性规定,侧重评价临床工作能力;申报高级职称实行单独分组、单独评审。,激励机制:,13,增加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中高级专业技术岗位比例,重点向经全科专,对长期扎根贫困县农村基层工作的全科医生,科突破学历限制,破格晋升职称。全科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取得中级职称后在贫困县

6、农村基层连续工作满10年的,可经职称评审委员会考核认定,直接取得副高级职称,取得副高级职称原则上应限定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向上级医疗机构流动时,应取得全省(区、市)统一的高级职称。,激励机制:,14,对长期扎根贫困县农村基层工作的全科医生,科突破学历限制,破格,改革完善全科医生薪酬制度。推进医疗服务价格改革体现包括全科医生在内的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按照“允许医疗卫生机构突破现行事业单位工资调控水平,允许医疗服务收入扣除成本并按规定提取各项基金后主要用于人员奖励”要求,合理核定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工资总量,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医生工资水平,使其工资水平与当地县区级综合医院同等条件临床医

7、师工资水平相衔接。鼓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聘用经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的全科医生,地方要根据实际,在核定绩效工资总量时给予其进一步倾斜。建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工资水平正常增长机制。完善绩效工资分配,调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务人员工作积极性,内部绩效工资分配可设立全科医生津贴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签约服务费作为家庭医生团队所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收入组成部分,可用于人员薪酬分配,将服务对象健康状况和居民满意度纳入考核指标,加强答约服务质量考核,考核结果与家庭医生团队的签约服务收入挂钩,确保签约服务质量,激励机制:,15,改革完善全科医生薪酬制度。激励机制:15,完善全科医生聘用管理办法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

8、机构在核定的编制内要保证全科医生的配备,对本科及以上学历医学毕业生或经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的全科医生要优先安排简化招聘程序,可采取面试、组织考察等方式公开招聘。对经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到农村基层执业的全科医生,可实行“县管乡用”(县级医疗卫生机构聘用管理、乡镇卫生院使用)。对经助理全科医生培训合格到村卫生室工作的助理全科医生,可实行“乡管村用”(乡镇卫生院聘用管理、村卫生室使用)。,激励机制:,16,完善全科医生聘用管理办法激励机制:16,鼓励社会力量举办全科诊所。落实国家关于促进社会办医加快发展的政策排施,医疗机构相关规划布局不对全科诊所的设置作出限制,实行市场调节,支持符合条件的全科医

9、生个体或合伙在城乡开办全科诊所,为居民就近提供医疗保健服务。鼓励二,三级综合医院与辖区内全科诊所建立双向转诊机制,畅通转诊果道,加强政府监管、行业自律与社会监督,促进全科诊所现范发展对提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非营利性全科诊所,在人才培养等方面执行与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同等补助政策,政府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引导其参与当地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提供以及承接政府下达的相关任务,并逐步扩大购买范围;对符合条件的,按规定纳入医保定点范围;对具备条件的,可认定为全科医生基层实践基地,承担全科医生培养任务。对全科诊所基本建设和设备购置等发展建设支出,有条件的地方可通过财政补助等方式给予适当支持,激励机制

10、:,17,鼓励社会力量举办全科诊所。激励机制:17,增强全科医生职业荣誉感坚持精神奖励与物质励相结合,实行以政府奖励为导向、单位奖励为主体、杜会奖励为补充的全科医生奖励办法,提升全科医生职业荣誉感和社会地位。对长期扎根基层、作出突出贡献的全科医生,按照党和国家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奖胎,在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人员推选和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基地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等评选工作中,向基层全科医生倾斜,鼓励各地按照有关规定开展全科医生表彰奖励工作,组织开展全科技能训和竟赛等活动,对优秀全科医生给予适当奖励,激励机制:,18,增强全科医生职业荣誉感激励机制:18,扩大全科医生特

11、岗计划实施范围。继续推进全科医生特岗计划试点工作,到2020年,逐步将试点范围覆盖到所有贫困县的乡镇卫生院,所需资金由中央和地方财政共同承担并适当提高补助标准。鼓励有条件的地区结合实际实施本地全科医生特岗计划,引导和激励优秀人才到基层工作。,激励机制:,19,扩大全科医生特岗计划实施范围。激励机制:19,加强组织领导。各地各部门要充分认识改革完善全科医生培养与使用激励机制的重要意义,将其作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建设健康中国的关键环节和重大任务,加强组织领导,强化部门协同,明确任务分工,确保各项改革举措落实到位。2018年3月底前,各省(区、市)要按照本意见精神制定出台实施方案,综合医改试点省

12、(区、市)和有关试点城市要率先落实,激励机制:,20,加强组织领导。激励机制:20,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依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推行门诊统筹按人头付费,有条件的地区可以探索将签约居民的门诊基金按人头支付给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或家庭医生团队,对于经基层向医院转诊的患者,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或家庭医生团队支付一定的转诊费用。总结推广地方成熟经验,对纵向合作的医疗联合体等分工协作模式可实行医保总额付费,并加强考核,合理引导双向转诊,发挥全科医生和家庭医生团队在医保控费方面的“守门人”作用,推动医疗卫生服务由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激励机制:,21,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激励机制:21,加强经费保障。各级政府要落实投入责任,通过府投入、单位和基地自筹、社会支持等多渠道筹资,进一步加大对全科医生培养与使用激励的支持力度,各项补助经费专款专用,不得截留、挪用、挤占,激励机制:,22,加强经费保障。激励机制:22,THANKS,23,THANKS2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