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广东省绿色建筑设计评价标识自评估报告(DBJT_15_83_).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2010359 上传时间:2022-12-31 格式:DOCX 页数:168 大小:177.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3广东省绿色建筑设计评价标识自评估报告(DBJT_15_83_).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8页
13广东省绿色建筑设计评价标识自评估报告(DBJT_15_83_).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8页
13广东省绿色建筑设计评价标识自评估报告(DBJT_15_83_).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8页
13广东省绿色建筑设计评价标识自评估报告(DBJT_15_83_).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8页
13广东省绿色建筑设计评价标识自评估报告(DBJT_15_83_).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3广东省绿色建筑设计评价标识自评估报告(DBJT_15_83_).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3广东省绿色建筑设计评价标识自评估报告(DBJT_15_83_).docx(16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GB/T 50378-2014广东省绿色建筑设计评价标识申报自评估报告申报项目名称: 申报单位名称: (盖章)参与单位名称: 建筑类型: 自评星级: 自评分数: 自评依据:广东省绿色建筑评价标准(DBJ/T 15-83-2017)2填写说明(必读)1、本报告适用于申请绿色建筑设计评价标识,由申报单位填写。2、封面的“申报项目名称”、“申报单位名称”、“参与单位名称”应与申报书保持一致。3、各类指标汇总表中,控制项的填写方式:在“达标/得分”列内填写,达标填写“”;不参评填写“”。得分项的填写方式:在“达标/得分”列内填写实际得分;在“不参评分”列内填写不参评分;其它空白格填写“0”。4、条文中

2、,如因项目实际情况致使某些条文不参评,请在该条文“评价要点”中阐明原因,并在“实际提交证明材料”中提供证明材料。5、“实际提交材料”文本框中填写实际提交材料的全称、查阅路径。证明材料路径宜详细,定位到所需证明材料。6、本报告样式在不删除技术内容和要求前提下,可根据项目申报需要进行编辑性修改。7、换算得分按四舍五入保留小数点后一位,自评总分按四舍五入简化为一个自然数。8、本报告中涉及数字指标的,宜保留到小数点后二位。目 录一、自评总述1二、项目效果图(需标示申报范围)1三、自评内容24 节地与室外环境24.1 控制项34.2评分项10土地利用10 室外环境16 交通设施与公共服务21 场地设计与

3、场地生态285 节能与能源利用345.1 控制项365.2 评分项44建筑与围护结构44供暖、通风、与空调52照明与电气58能量综合利用646 节水与水资源利用716.1控制项726.2评分项76节水系统76节水器具与设备81非传统水源利用857 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897.1 控制项907.2 评分项93节材设计93材料选用1028 室内环境质量1128.1 控制项1148.2 评分项122I室内声环境122II室内光环境与视野128III室内热湿环境134IV室内空气质量13611提高与创新141项目名称:项目1 DBJ/T 15-83-2017一、自评总述经自评估,本项目的规划设计阶段控制

4、项全部达标,评分项与加分项的分值达到设计阶段星级的标准。各章节得分情况见表1:表1项目规划设计阶段自评得分情况节地与室外环境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室内环境质量提高与创新总分10010010010010010不参评分适用总分实际得分评分项得分Qi(实际得分/适用总分)评分项权重值i加权得分iQi自评总分Q:,申报星级评分要求:45/50/55/60/80。二、项目效果图(需标示申报范围)163三、自评内容4 节地与室外环境子项条文编号条文分数不参评分达标/得分控制项4.1.1 项目选址应符合所在地城乡规划,且应符合各类保护区、文物古迹保护的建设控制要求。/4.1.2场地

5、应无洪涝、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威胁,无危险化学品、易燃易爆危险源的威胁,无电磁辐射、含氡土壤等危害。/4.1.3场地内不应有排放超标的污染源。/4.1.4 日照间距。/4.1.5场地内人行通道采用无障碍设计,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无障碍设计规范GB 50763的要求。/4.1.6总建筑面积达到10万平方米及以上的居住小区体育设施室外用地面积应达到人均0.3平方米。/土地利用4.2.1节约集约利用土地。184.2.2场地内合理设置绿化用地。94.2.3合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5室外环境4.2.4建筑及照明设计避免产生光污染。44.2.5场地内环境噪声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声环境质量标准GB 3096的有关

6、规定。44.2.6场地内风环境有利于室外行走、活动舒适和建筑的自然通风。64.2.7采取措施降低热岛强度。5交通设施与公共服务4.2.8场地与公共交通设施具有便捷的联系。84.2.9场地设置避雨防晒得走廊、雨棚64.2.10合理设置停车场所。64.2.11提供便利的公共服务。5场地设计与场地生态4.2.12结合现状地形地貌进行场地设计与建筑布局,保护场地内原有的自然水域、湿地和植被,采取表层土利用等生态补偿措施。34.2.13充分利用场地空间合理设置绿色雨水基础设施,对大于10hm2的场地进行雨水专项规划设计。94.2.14合理规划地表与屋面雨水径流,对场地雨水实施外排总量控制。64.2.15

7、合理选择绿化方式,科学配置绿化植物。6合计1004.1 控制项4.1.1 项目选址应符合所在地城乡规划,且应符合各类保护区、文物古迹保护的建设控制要求。1)达标自评达标;不达标2)评价要点是否符合所在地城乡规划:是、否。场地内是否有以下各类保护区:基本农田保护区、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历史文化街区、其他保护区:、以上皆无。场地内是否有以下各类文物古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建筑、历史建筑、以上皆无。简要说明项目选址的建设用地属性以及场地内地形、资源情况。若含有上款所列各类保护区或文物古迹,简要说明保护或改造的措施。3)证明材料提交材料及要求:1、现状地形图:应包括红线范围、

8、竖向标高、原有地物等。若地块中或其周边还涉及文保单位、水体等,地块现状图中还需包含紫线、蓝线与绿线;2、环评报告书(表)、环评批复或场址检测报告:应包括对场地选址以及场地内及周边是否有保护区、文物古迹保护的说明;3、保护区或文物古迹保护或改造的方案:如场地内有以上各类保护区、文物古迹保护,应包括相应保护或改造措施(如无保护内容可不提供),文物局、园林局、旅游局或自然保护区管理部门的相关证明文件,相关处理方案等。实际提交材料:4.1.2 场地应无洪涝、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威胁,无危险化学品、易燃易爆危险源的威胁,无电磁辐射、含氡土壤等危害。1)达标自评达标;不达标2)评价要点场地选址附近是否

9、有以下威胁或者危险源:洪灾、泥石流、含氡土壤、风切变、抗震不利地段(如地震断裂带、易液化土、人工填土等)、电磁辐射(如电视广播发射塔、雷达站、通信发射台、变电站、高压电线等)、火、爆、有毒物质等(如油库、煤气站、有毒物质车间等)、以上皆无简要说明避免以上威胁或危险源的措施。3)证明材料提交材料及要求:1、现状地形图:应包括红线范围、竖向标高、原有地物等。若地块中或其周边还涉及文保单位、水体等,地块现状图中还需包含紫线、蓝线与绿线;2、环评报告书(表)及批复:应体现场地是否有洪涝、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威胁以及是否有危险化学品、易燃易爆危险源、电磁辐射等危害;3、地勘报告;4、场地内有毒有害物

10、质的专项检测报告:如土壤氡浓度检测报告。实际提交材料:4.1.3 场地内不应有排放超标的污染源。1)达标自评达标;不达标(本条以申报对象所在地块或居住小区的情况为评价对象。)2)评价要点场地内是否有以下建筑或设施:餐饮类建筑、锅炉房、垃圾运转站、其他易产生烟、气、尘、噪声的建筑或设施(请填写: )、以上皆无如有以上建筑或设施,简要说明避免排放超标的控制措施:3)证明材料提交材料及要求:1、总平面图:应体现相关污染源所在位置及其控制措施;2、相关专业平面图:应体现相关污染源所在位置及其控制措施;3、环评报告书(表)及批复:应包含场地内各类污染源及其控制措施分析。实际提交材料:4.1.4 日照间距

11、等相关指标满足所在城市(地级以上)现行控制性详细规划要求和已经批复的城市规划相关要求,且不得降低周边建筑的日照标准。1)达标自评达标;不达标2)评价要点居住建筑住区位于气候区:,所在城市为: ,属于:大城市、中小城市本项目中住宅标准日最低日照时数:小时住区内是否有老年人居住建筑:是、否如有老年人居住建筑,则老年人居住建筑冬至日日照时数:小时是否为旧区改建内的新建住宅:是、否公共建筑本项目是否为以下几类建筑类型:托儿所、幼儿园、中小学校、以上皆不是如是托儿所或幼儿园,则其生活用房冬至日底层满窗日照小时数:小时如是中小学校,则其普通教室冬至日底层满窗日照小时数:小时周边是否有居住建筑、学校建筑:是

12、、否如周边有居住建筑、学校建筑,本项目是否影响其日照要求:是、否3)证明材料提交材料及要求:1、总平面图:应标有清晰的红线、绿线,以及提供能反映本地块与周边地块及建筑的空间相邻关系(距离、高度等);2、日照模拟分析报告:应使用当地规委认可的计算软件对标准日最低日照时数进行模拟计算;3、规划方案批复:当地规划主管部门出具的规划批复(通过规划审查);4、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5、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实际提交材料:4.1.5 场地内人行通道采用无障碍设计,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无障碍设计规范GB 50763的要求。1)达标自评达标;不达标2)评价要点简要说明场地内建筑主要出入口、人行系统及与外部城市道路连接

13、的无障碍设计情况。说明在绿地和广场地形险要的地段设置无障碍设施设计情况。3)证明材料提交材料及要求:1、建筑设计说明:应包括对场地内人行通道、绿地和广场地形险要的地段无障碍设计的详细说明,并与详图吻合;2、人行通道无障碍设计详图:应与人行通道无障碍设计说明相吻合;3、总平面图:应体现人行通道无障碍设计的位置。实际提交材料:4.1.6 总建筑面积达到10万平方米及以上的居住小区体育设施室外用地面积应达到人均0.3平方米。1)达标自评达标;不达标;不参评(公共建筑;总建筑面积小于10万平方米的居住小区)2)评价要点项目计容总建筑面积: m2规划用地面积: m2建筑基底面积: m2室外用地面积: m

14、2居住人口: 人;人均体育设施室外用地面积: m2/人简要说明居住小区体育设施室外设计情况及人均面积指标计算情况。3)证明材料提交材料及要求:1、总平面图:应体现体育设施设计的位置;2、景观平面图:应体现体育设施设计的详细信息;3、建筑设计说明;4、景观设计文件。实际提交材料:4.2评分项土地利用4.2.1 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总分18分)本条得分:;1)自评得分居住建筑3层及以下、46层、712层、1318层、19层及以上评价内容评价分值自评得分居住建筑人均居住用地指标A(m2)3层及以下46层712层1318层19层及以上35A4123A2622A2420A2211A1315A35A23A

15、22A20A1118公共建筑评价内容评价分值自评得分容积率R0.5R0.850.8R1.5101.5R3.515R3.5182)评价要点居住建筑住宅层数:低层、多层、中高层、高层,建筑高度:m住区用地面积:m2居住人口:人;人均居住用地指标: m2/人公共建筑规划用地面积:m2计容总建筑面积:m2,容积率:3)证明材料提交材料及要求:1、规划现状图:应包括红线范围、竖向标高、原有地物等。若地块中或其周边还涉及文保单位、水体等,地块现状图中还需包含紫线、蓝线与绿线;2、总平面图:应包含规划用地面积、总建筑面积、容积率、户数等技术经济指标。3、人均居住用地指标计算书:应包括人均居住用地指标计算过程

16、。实际提交材料:4.2.2 场地内合理设置绿化用地。(总分9分)本条得分:;1)自评得分居住建筑评价内容评价分值自评得分住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Ag新区建设旧区改建1.0m2Ag1.3m20.7m2Ag0.9m231.3m2Ag1.5m20.9m2Ag1.0m25Ag1.5m2Ag1.0m27住区绿地率30%25%2合计9公共建筑评价内容评价分值自评得分绿地率Rg30%Rg35%235%Rg40%5Rg40%7绿地向社会公众开放2合计92)评价要点居住建筑住区绿地面积:m2,住区用地面积:m2住区绿地率:%住区总公共绿地面积:m2,人均公共绿地面积:m2公共建筑项目绿地面积:m2,项目用地面积:m

17、2项目绿地率:%项目绿地是否向社会公众开放:是、否3)证明材料提交材料及要求:1、总平面图:应体现绿地位置、面积,并包括用地面积、绿地面积、绿地率、人均公共绿地等指标技术经济指标;2、景观绿化总平面图:应体现绿地位置、面积,并包括用地面积、绿地面积、绿地率、人均公共绿地等指标技术经济指标;3、立体绿化平面图:应体现绿地位置、面积;4、居住建筑平面日照等时线模拟图、计算书。4、公共建筑绿地是否对外开放的说明。实际提交材料:4.2.3 合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总分5分)不参评分:;本条得分:;1)自评得分不参评:经论证,场地区位、地质条件不适宜开发地下空间的,本条可不参评。居住建筑评价内容评价分值

18、自评得分地下建筑面积与地上建筑面积的比率Rr5%Rr15%215%Rr25%4Rr25%5公共建筑评价内容评价分值自评得分地下建筑面积与总用地面积之比Rp1地下一层建筑面积与总用地面积的比率Rp2Rp10.53Rp10.7且Rp270%52)评价要点是否有地下空间:是、否居住建筑地上建筑面积:m2,地下建筑面积:m2地下建筑面积与地上建筑面积的比率Rr:%地下空间主要功能为:公共建筑地下建筑面积:m2,地下一层建筑面积:m2总用地面积:m2地下建筑面积与总用地面积的比率Rp1:%地下一层建筑面积与总用地面积的比率Rp2:%地下空间主要功能为:简要说明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设计说明:包括该建筑的场地

19、区位、地质条件、地下空间功能分区以及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合理性。3)证明材料提交材料及要求:1、总平面图:应包括总建筑面积、地上建筑面积、地下建筑面积、建筑占地面积等技术经济指标;2、地下空间建筑平面图:应体现地下空间功能分区及面积;3、地下空间不参评情况说明书:应论述项目不适宜开发地下空间的缘由,如场地区位和地质条件、建筑结构类型、建筑功能或性质确实不适宜开发地下空间等。(仅本条不参评项目提供)。实际提交材料: 室外环境4.2.4 建筑及照明设计避免产生光污染。(总分4分)本条得分:;1)自评得分序号评价内容评价分值自评得分1玻璃幕墙:可见光反射比不大于0.2。2非玻璃幕墙建筑2室外夜景照明:

20、光污染的限制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城市夜景照明设计规范JGJ/T 163的规定2合计42)评价要点是否采用玻璃幕墙或镜面式铝合金装饰外墙:是、否简要说明建筑及照明设计过程中,采用何种措施避免对周边建筑造成光污染。室外景观照明是否有直射光射入空中:是、否照明光线是否有超出被照区域的溢散光:是、否,如有,则溢散光占比为:3)证明材料提交材料及要求:1、 总平面图:应反映本地块与周边居住类地块的空间相邻关系(距离、高度等);2、 建筑设计说明:应包含玻璃幕墙的可见光反射比的说明;3、 幕墙设计说明:应包含玻璃幕墙或镜面应式铝合金装饰外墙的光污染分析说明;4、室外景观照明设计说明:应包含光污染控制说明;实际

21、提交材料:4.2.5 场地内环境噪声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声环境质量标准GB 3096的有关规定。(总分4分)本条得分:;1)自评得分评价内容评价分值自评得分场地内环境噪声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 309642)评价要点场地属于声环境质量标准中类型环境噪声监测情况单位:dB(A)序号监测点环境噪声标准值环境噪声测试值昼间夜间昼间夜间1234简要说明建筑场地周围噪声分布状况,如果拟建噪声敏感建筑不能避免临近交通干线,或不能远离固定的设备噪声源时,说明降噪措施。3)证明材料提交材料及要求:环评报告书(表)或环境噪声影响测试报告、噪声预测分析报告:应包含场地噪声检测数值,若环境噪声测试值比标准规定值高,需提

22、供降低噪声的措施。实际提交材料:4.2.6 场地内风环境有利于室外行走、活动舒适和建筑的自然通风。(总分6分)本条得分:;1)自评得分序号评价内容评价分值自评得分1冬季典型风速和风向条件下建筑物周围人行区风速低于5m/s,且室外风速放大系数小于22除迎风第一排建筑外,建筑迎风面与背风面表面风压差不超过5Pa12过渡季、夏季典型风速和风向条件下场地内人活动区不出现涡旋或无风区250%以上可开启外窗室内外表面的风压差大于0.5Pa1合计62)评价要点1、冬季典型风速和风向条件下:建筑物周围人行区距地1.5m高处的风速为:m/s,风速放大系数为:除迎风第一排建筑外,建筑迎风面与背风面表面风压差为:P

23、a2、过渡季、夏季典型风速和风向条件下:场地内人活动区是否会出现涡旋或无风区:是,否除迎风第一排建筑外,建筑迎风面与背风面表面风压差为:Pa外窗中室内外表面的风压差大于0.5Pa的可开启外窗的面积比例:%简要说明本项目室外风环境情况、改善风环境的措施。3)证明材料提交清单及清单:1、室外风环境模拟分析报告:包括冬季典型风速和风向条件下建筑物周围人行区距地1.5m高处的风速和风速放大系数,以及夏季、过渡季典型风速和风向条件下的风环境的分析。2、总平面图、景观总平面图。实际提交材料:4.2.7 采取措施降低热岛强度。(总分5分)本条得分:;1)自评得分序号评价内容评价分值自评得分1红线范围内户外活

24、动场地有乔木、构筑物遮荫措施的面积比达到10%1达到20%2达到30%32超过70建筑屋面的太阳辐射反射系数不小于0.4或采用屋顶绿化13场地内设置景观水体与自然水体的面积达到用地面积的5%1合计52)评价要点红线范围内户外活动场地内的遮荫措施有:乔木,构筑物(构筑物类型:),以上皆无。场地内遮荫措施统计:项目数值单位红线范围内户外活动场地面积m2红线范围内户外活动场地内乔木遮荫措施的面积m2红线范围内户外活动场地构筑物遮荫措施的面积m2红线范围内户外活动场地内有乔木、构筑物遮荫措施的面积比例%屋面太阳辐射反射系数、屋顶绿化统计:项目数值单位建筑屋面面积m2太阳辐射反射系数不低于0.4的建筑屋

25、面面积m2屋顶绿化面积m2建筑屋面的太阳辐射反射系数不小于0.4或采用屋顶绿化占建筑屋面总面积的比例%场地内设置景观水体与自然水体的面积统计:项目数值单位规划用地面积m2红线范围内景观水体面积m2红线范围内自然水体面积m2场地内设置景观水体与自然水体的面积占规划用地面积的比例%3)证明材料提交材料及要求:1、总平面图:应体现场地内建筑、步道、庭院、广场、游憩场、地面停车场等的位置及面积;2、乔木种植平面图:应体现所有乔木的名称及其所在位置;3、苗木表:应体现各类乔木的名称、数量、成年乔木的树冠正投影面积;4、景观总平面图:应体现场地构筑物的位置,及构筑物的数量、遮荫面积、水体位置、水体面积等技

26、术经济指标;5、乔木、场地构筑物遮荫面积比例计算书:应包括乔木以及构筑物遮荫面积的详细计算;6、太阳辐射反射系数不低于0.4的建筑屋面面积占建筑屋面总面积的比例计算书:应包括建筑屋面面积各类铺装的类型、太阳辐射反射系数及面积的统计;7、屋顶建筑和景观平面图:应体现屋顶绿化构造、面积等信息;8、建筑屋面采用屋顶绿化占建筑屋面总面积的比例计算书;9、场地内设置景观水体与自然水体的面积占规划用地面积的比例计算书。实际提交材料: 交通设施与公共服务4.2.8 场地与公共交通设施具有便捷的联系。(总分8分)不参评分:;本条得分:;1)自评得分不参评:对于偏远小城镇和乡村,所辖区域没有统一公共交通站点的,

27、本条可不参评。评价内容评价分值自评得分场地出入口到达公共汽车站的步行距离不大于500m,或到达轨道交通站的步行距离不大于800m。3场地出入口步行距离800m范围内设有2条及以上线路的公共交通站点(含公共汽车站和轨道交通站)。3有便捷的人行通道联系公共交通站点。2合计82)评价要点公共汽车站统计表:公交站名称场地出入口步行至公交站的距离(m)公交汽车线路名称已建/规划轨道交通站统计表:轨道交通站名称场地出入口步行至轨道交通站的距离(m)轨道线路名称已建/规划请对交通组织进行简要分析。(如有便捷的人行通道联系公共交通站点,请对此情况进行描述)3)证明材料提交材料及要求:1、总平面图:应体现场地内

28、交通组织分析;2、当地最新的交通地图:应标明项目所在位置,所有出入口设置及附近公交站点(含公共汽车站和轨道交通站)。3、公共交通站点分布说明:应包含项目附件公交站点分布情况介绍,项目场地出入口至附近公交站点的步行距离的标注说明,已建的公交站点照片或规划中公交站点的规划文件。实际提交材料:4.2.9 场地设置避雨防晒的走廊、雨棚。(总分6分)本条得分:;1)自评得分评价内容评价分值自评得分场地内主要建筑之间由避雨防晒的走廊、雨棚连通4场地内所有建筑之间由避雨防晒的走廊、雨棚连通6所有建筑的主要出入口至用地红线主要出入口由避雨防晒的走廊、雨棚连通62)评价要点简要说明场地内设置避雨防晒的走廊、雨棚

29、设计情况。3)证明材料提交材料及要求:1、总平面图:应体现走廊、雨棚设计的位置;2、景观平面图:应体现走廊、雨棚设计的位置;3、走廊、雨棚设计详图、大样图。实际提交材料:4.2.10 合理设置停车场所。(总分6分)不参评分:;本条得分:;1)自评得分不参评:小城镇、远郊、农村的小型项目,本条不参评。该条文针对中小学校、幼儿园等建筑类型不参评。序号评价内容评价分值自评得分1自行车停车设施位置合理、方便出入,且有遮阳防雨措施。32合理设置机动车停车设施,并采取下列措施中至少2项:采用机械式停车库、地下停车库或停车楼等方式节约集约用地;采用错时停车方式向社会开放,提高停车场(库)使用效率;合理设计地

30、面停车位,不挤占步行空间及活动场所。3合计62)评价要点停车场所设置方式类别设置方式是否满足自行车停车设施停车设施位置合理、方便出入遮阳防雨措施机动车停车设施采用以下停车方式节约集约用地:机械式停车库、地下停车库、停车楼、其他方式采用错时停车方式向社会开放,提高停车场(库)使用效率合理设计地面停车位,不挤占步行空间及活动场所停车场所设置规模类别当地规范限值(辆)设计值(辆)是否满足自行车停车位数量机动车停车位数量简要说明自行车及机动车停车位设置、停车方式、停车场管理等。3)证明材料提交材料及要求:1、总平面图:应包括机动车及非机动车停车位数量等技术经济指标,场地停车场的位置、停车位数量;2、规

31、划设计条件:包含机动车及非机动车停车位数量要求;3、停车场平面图:应体现停车场的位置、停车位大小及数量等;4、自行车遮阳防雨设施详图:应体现遮阳防雨设施的构造、尺寸、形式及材质;5、机动车停车位详图:应体现停车设施的尺寸、形式及结构图;6、停车管理办法:应包含对外开放管理办法等(针对采用错时停车方式向社会开放的项目)。实际提交材料:4.2.11 提供便利的公共服务。(总分5分)不参评分:;本条得分:;1)自评得分不参评:小城镇、远郊、农村的小型项目,本条不参评。居住建筑评价内容评价分值自评得分满足下列要求中至少3项,得3分;满足4项及以上,得5分:场地出入口到达幼儿园的步行距离不超过300m;

32、场地出入口到达小学的步行距离不超过500m;场地出入口到达商业服务设施的步行距离不超过500m;相关设施集中设置并向周边居民开放;场地1000m 范围内设有5 种以上的公共服务设施。035公共建筑评价内容评价分值自评得分满足下列要求中至少2项,得3分;满足3项及以上,得5分:2种及以上的公共建筑集中设置,或公共建筑兼容2 种及以上的公共服务功能;配套辅助设施设备共同使用、资源共享;建筑向社会公众提供开放的公共空间;室外活动场地错时向周边居民免费开放。0352)评价要点居住建筑场地1000m范围内的公共服务设施类别包括: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商业服务、金融邮电、社区服务、市政公用、市政管理、

33、其他:住区场地1000m范围内的公共服务设施服务设施名称类别场地出入口距服务设施的距离(m)场地内是否有相关设施集中设置并向周边居民开放:是、否,包括:公共建筑公共建筑类别及其公共服务功能统计序号公共建筑名称公共建筑类型公共服务功能数量公共服务功能描述12配套辅助设施设备共同使用、资源共享情况统计序号共同使用、资源共享的辅助设施设备名称数量作用共享对象12建筑向社会公众提供开放的公共空间序号向社会公众提供开放的公共空间的名称数量作用开放时间12如室外活动场地错时向周边居民免费开放,请简要描述下错时开放的实施办法,包括开放的空间、时间以及相关管理制度。3)证明材料提交材料及要求:1、规划总平面图

34、:居住建筑应标明各公共服务设施的位置以及住区出入口距离各公共服务设施的距离;公共建筑应体现集中设置的公共建筑位置、数量及服务功能。2、建筑设计说明:应体现公建项目所含有的公共建筑类型及其公共服务功能;3、共享配套设施所在楼层的建筑平面图:应体现公建配套设施的位置、面积以及功能类型;4、配套设施共享说明文件:应包括公建配套设施共享的管理办法,保证设施的有序使用;5、建筑室外或室内活动场地对面开放的说明文件:应包括公建对外开放空间、开放时间以及具体的公众使用的管理办法,保证安全高效的空间利用。实际提交材料: 场地设计与场地生态4.2.12 结合现状地形地貌进行场地设计与建筑布局,保护场地内原有的自

35、然水域、湿地和植被,采取表层土利用等生态补偿措施。(总分3分)不参评分:;本条得分:;1)自评得分不参评:净地交付此条不参评。评价内容评价分值自评得分结合场地情况采取生态补偿措施。32)评价要点项目场地内是否有自然水域:是、否,建设过程中是否被改造:是、否;项目场地内是否有湿地:是、否,建设过程中是否被改造:是、否;项目场地内是否有植被:是、否,建设过程中是否被改造:是、否;场地设计与建筑布局是否充分利用原有地形地貌:是、否场地设计是否对原有的表层土进行保护利用:是、否如对场地内原有的自然水域、湿地和植被进行了改造,简要说明工程结束后所采取的生态补偿措施。3)证明材料提交材料及要求:1、 场地

36、地形图:应体现场地开发前的原有地形地貌;2、 环评报告:应介绍现场地开发前的原有地形地貌及场地开发对其影响和采取生态补偿措施介绍;3、 生态补偿措施落实报告:应具体介绍项目采用生态补偿措施的具体方法及生态补偿后的效果。实际提交材料:4.2.13 充分利用场地空间合理设置绿色雨水基础设施,对大于10hm2的场地进行雨水专项规划设计。(总分9分)不参评分:;本条得分:;1)自评得分不参评:小城镇、远郊、农村的小型项目,本条不参评。序号评价内容评价分值自评得分1下凹式绿地、雨水花园等有调蓄雨水功能的绿地和水体的面积之和占绿地面积的比例达到30%。32合理衔接和引导屋面雨水、道路雨水进入地面生态设施,

37、并采取相应的径流污染控制措施。33硬质铺装地面中透水铺装面积的比例达到50%。3合计92)评价要点项目所在地:,当地年降雨量: mm;场地内绿色雨水基础设施统计序号绿色雨水基础设施设施类型面积(m2)1下凹式绿地2雨水花园3植被浅沟4树池5雨水塘6雨水湿地7景观设计水体8自然水体(河流、湖泊)9其他有调蓄雨水功能的绿地和水体合计场地绿地面积有调蓄雨水功能的绿地和水体的面积之和占绿地面积的比例%。项目场地用地面积:m2;场地用地面积是否大于10hm2:是、否。如场地用地面积大于10hm2,应简要描述场地雨水专项规划设计,包含对场地内径流减排、污染控制、雨水收集回用等的全面统筹规划设计。简要描述场

38、地内屋面雨水、道路雨水进入地面生态设施的衔接和引导设计,及相应的径流污染控制措施。透水铺装面积比例计算序号透水铺装类型面积(m2)1植草砖2透水沥青3透水混凝土4透水地砖5其他:硬质铺装总面积硬质铺装地面中透水铺装面积的比例(%)当透水铺装下为地下室顶板时,简要描述雨水的渗透方式。3)证明材料提交材料及要求:1、 景观绿化图:应体现项目红线范围内下凹绿地、雨水花园位置、面积,并提供下凹绿地、雨水花园剖面设计图;2、 雨水排水图:提供屋面雨水、道路雨水排水图纸,并提供其进入地面生态设施的设计图;3、 景观铺装图:应在场地铺装图中标明室外透水地面位置、面积、铺装材料等;4、 雨水专项规划设计方案:

39、应介绍规划依据、原则、范围、标准、目标、雨水系统规划。实际提交材料:4.2.14 合理规划地表与屋面雨水径流,对场地雨水实施外排总量控制。(总分6分)不参评分:;本条得分:;1)自评得分不参评:小城镇、远郊、农村的小型项目,本条不参评。评价内容评价分值自评得分达到项目所在地区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的最低值或国家55%要求。3达到项目所在地区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的最高值或国家70%要求。62)评价要点项目所在地:,年均降雨量:mm场地年径流总量计算表地表类型雨水利用措施面积(m2)径流系数雨水径流量(m3)场地年径流总量(m3)场地年降雨量(m3)场地年径流总量控制率(%)3)证明材料提交材料及要求:1、 景观绿化图纸:应体现项目红线范围内下凹绿地、雨水花园位置、面积,并提供下凹绿地、雨水花园剖面设计图;2、 雨水排水图纸:提供屋面雨水、道路雨水排水图纸,并提供其进入地面生态设施的设计图;3、 景观铺装图纸:应在场地铺装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