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DMA网规网优客户培训教材---原理篇-76.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CDMA网规网优客户培训教材---原理篇-76.docx(7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 CB_001_C1 CDMA基本原理篇课程目标:l了解CDMA-95系统、1x系统发展历史、一般特点l掌握码在CDMA系统中的应用l理解CDMA信道分类以及各信道功能l掌握CDMA关键技术原理参考资料:lZXC10-BSS 1XCDMA蜂窝移动通信系统基站子系统现场培训指导手册(V2005-01)lCDMA 空中接口技术lCDMA移动通信网络优化目 录第1章 CDMA概述11.1 引言11.2 移动通信发展史及CDMA标准11.2.1 第一代蜂窝移动通信系统21.2.2 第二代蜂窝移动通信系统21.2.3 第三代蜂窝移动通信系统及CDMA标准21.3 ZTE和cdma200061.3.1 中
2、兴cdma2000研发历史61.3.2 中兴cdma2000产品概述71.4 复习题8第2章 CDMA基本原理92.1 引言92.2 扩频通信技术92.2.1 扩频通信的理论基础92.2.2 扩频与解扩频过程102.2.3 处理增益与抗干扰容限112.2.4 扩频通信技术特点112.3 多址技术122.4 CDMA系统的实现132.4.1 CDMA扩频通信原理132.4.2 CDMA扩频码的选择142.5 语音编码技术182.6 信道编码技术192.6.1 移动通信信道特点202.6.2 循环冗余校验222.6.3 卷积编码222.6.4 块交织技术232.6.5 Turbo码232.7 复习
3、题27第3章 IS-95系统原理293.1 引言293.2 IS-95系统概述293.3 IS-95系统空中接口参数293.4 前向信道303.4.1 信道种类及功能303.4.2 信道帧结构313.4.3 信道编码、调制323.5 反向信道373.5.1 信道种类及功能373.5.2 信道帧结构373.5.3 信道编码、调制373.6 反向信道与前向信道的比较403.6.1 主叫流程413.6.2 被叫流程433.6.3 挂机流程453.6.4 登记流程463.7 复习题46第4章 cdma2000 1x系统原理474.1 引言474.2 系统概述474.3 空中接口参数484.4 前向信道
4、484.4.1 信道种类及功能484.4.2 信道帧结构504.4.3 信道编码、调制534.5 反向信道564.5.1 信道种类及功能564.5.2 信道帧结构574.5.3 信道编码、调制604.6 技术特点634.7 复习题64第5章 ZXRDAS系统综述655.1 概述655.2 总体结构665.3 工作原理685.4 复习题70iiiError! No text of specified style in document. Error! No text of specified style in document.第1章 CDMA概述&:知识点l介绍移动通信发展的来龙去脉。l介绍C
5、DMA标准及其演进。l介绍中兴通讯CDMA产品研发历史及产品情况。1.1 引言通过本章的学习,你会在短时间内,对移动通信的发展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对中兴通讯CDMA产品的研发情况建立一定的了解,为后面的学习铺路。1.2 移动通信发展史及CDMA标准移动通信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但在近20年来才得到飞速发展。移动通信技术基本上以开辟新的移动通信频段、有效利用频率和移动台的小型化、轻便化为中心而发展,其中有效利用频率技术是移动通信的核心。20世纪40年代,第一个移动电话系统在美国开通。70年代初,美国贝尔实验室提出了蜂窝系统的概念和理论。此后,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经历了三代演变,见表1.21。表1
6、.21 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的演变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模拟数字数字语音语音、数据语音、高速数据AMPSCDMAcdma2000TACSGSM/TDMA GPRSWCDMA80年代1991 19992001 2002AMPS: Advanced Mobile Phone SystemTACS: Total Access Communication SystemGPRS: 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s 1.2.1 第一代蜂窝移动通信系统70年代末,第一代蜂窝移动通信系统诞生于美国贝尔实验室,即著名的先进移动电话系统AMPS。其后,北欧(丹麦、挪威、瑞典、芬兰)和英国相继研制
7、和开发了类似的NMTS(Nordic Mobile Telephone System)和TACS(Total Access Communication System)移动通信系统。中国在1987年开始使用模拟制式蜂窝电话通信。1987年11月,第一个移动电话局在广州开通。仅仅几年后,采用模拟制式的第一代蜂窝移动通信系统就暴露出了容量不足、业务形式单一及语音质量不高等严重弊端,这就促使了对第二代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的研发。1.2.2 第二代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第二代蜂窝移动通信系统(2G)采用数字制式,提供了更高的频谱利用率、更好的数据业务和通信质量以及比第一代系统更先进的漫游功能。典型的第二代蜂窝移动
8、通信系统包括:居于主导地位的GSM系统(全球移动通信系统)、美国IS-54/IS-136与IS-95系统、日本PDC(Personal Digital Celluar)系统。其中IS-95是美国电信工业协会TIA于1993年确定的美国蜂窝移动通信标准,它采用了Qualcomm公司推出的CDMA技术规范。1995年,第一个CDMA蜂窝移动通信系统在香港开通,标志着CDMA已经走向商业应用。但是IS-95的发展受到了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的限制,它要求IS-95必须和AMPS相兼容,即带宽限制在AMPS原有的频带框架内。因此,IS-95是一个窄带CDMA系统,只能提供非常有限的服务,还存在很多的
9、不足。最近几年来,由2G提供的面向语音的移动通信业务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用户。现在中国有超过1亿的用户使用手机,并且每年还以两千万的速度增长。2G的巨大成功对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3G)的研发起着强劲的推动作用。1.2.3 第三代蜂窝移动通信系统及CDMA标准1985年,国际电信联盟ITU提出未来公共陆地移动通信系统FPLMTS,即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FPLMTS后来被更名为IMT-2000。欧洲电信标准协会ETSI也提出了通用移动通信系统UMTS。IMT-2000和UMTS的概念和目的非常相似,均致力于在全球统一频段,按统一标准,提供功能、质量与固定有线通信系统相当的多种服务。第三代蜂窝移动通信和
10、个人通信系统提供更大的系统容量、更高速的数据传输能力。目前,3G系统数据传输速率在车辆上可以达到144 kbit/s、在室外步行时可以达到384 kbit/s、在建筑物里可以达到2 Mbit/s,在未来这些速率还能进一步提高。3G服务包括视频流、音频流、移动互联、移动商务及电子邮件,并且最终发展到视频邮件和文件传输。真正实现“任何人,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与任何人”都能便利地通信这样一个目标。1.2.3.1 RTT技术IMT-2000中最关键的是无线传输技术(RTT)。截止1998年6月底,ITU征集到来自欧洲、日本、美国、中国和韩国的10个地面接口RTT标准。尽管ITU在尽最大努力寻求标准的
11、统一,但以欧美为代表的两大区域性标准化组织3GPP和3GPP2,分别以WCDMA和cdma2000为基础形成了两大格局。其中3GPP是由欧洲电信标准研究院ETSI发起的第三代伙伴计划,3GPP2是由美国ANSI(American National Standards Institute)发起的另一个第三代伙伴计划。中国于1999年4月成立了无线通信标准研究组CWTS,并于1999年5月正式加入了3GPP和3GPP2。为了确定IMT-2000 RTT的关键技术,ITU对多种无线接入方案(卫星接入除外)进行了艰难的融合,以尽可能达到形成统一的RTT标准的目的。但是,经过一年多的研究之后,ITU发现
12、要想获得不同RTT技术间的完全融合是根本行不通的。因此,1999年11月,ITU TG8/1在芬兰举行的会议上通过了“IMT-2000无线接口技术规范”,最终确定了IMT-2000可用的5种RTT技术,这些技术覆盖了欧洲与日本的WCDMA、美国的cdma2000和中国的TD-SCDMA。lWCDMA是欧洲和日本提出的宽带CDMA标准,并且双方已经达成一致,彼此间差异很小。其技术特点是:频分双工,可适应多种速率和多种业务;前向链路快速功率控制、反向链路相干解调;支持不同载频间切换,基站之间无须同步,适用于高速环境,是一种很有前途的方案。lcdma2000是北美基于IS-95系统演变而来的。其技术
13、特点是:反向链路相干接收、前向链路发送分集;基站之间由GPS同步;与IS-95兼容性好,技术成熟、风险小,综合经济技术性能好。lTD-SCDMA是中国第一次向ITU提出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提案,它基于TDMA和同步CDMA技术的标准。其技术特点是:时分双工(TDD),并结合了智能天线和软件无线电等技术,适用于低速接入环境。从提交的IMT-2000 RTT的10种侯选技术看,有8种为CDMA技术,也就是说CDMA技术在第三代通信系统中居于主导地位。2001年3月,日本进行了WCDMA的商用测试,并在同年年底,在全世界率先推出了3G业务。3G从概念化模型到商用的整个过程的成功促使我们去考虑下一代的
14、移动通信系统。虽然现在还没有下一代的移动通信网络(4G)的任何标准,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应该比3G提供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预计4G提供的数据传输速率可以达到10 Mbit/s100 Mbit/s。1.2.3.2 cdma2000标准演进cdma2000技术的完整演进过程如图1.21所示。图1.21 cdma2000技术的演进过程真正在全球得到广泛应用的第一个CDMA标准是IS-95A,这一标准支持8 k语音编码服务、13 k语音编码服务,其中13 k语音编码服务质量已非常接近有线电话的语音质量。随着移动通信对数据业务需求的增长,1998年2月,美国Qualcomm公司宣布IS
15、-95B标准用于CDMA基础平台。IS-95B提升了CDMA系统性能,并增加了用户移动通信设备的数据流量,提供对64 kbit/s数据业务的支持。在以下章节中,如不加特殊说明,提到的IS-95就是IS-95A。采用IS-95规范的CDMA系统统称为cdmaOne。对应cdma2000技术的演进过程,CDMA各阶段系统的描述如表1.22所示。表1.22 CDMA系统演进 系统速率业务阶段cdmaOne(IS-95A,IS-95B)14.4 kbit/s,64 kbit/s语音2Gcdma2000 1x153.6 kbit/s语音/数据2.5Gcdma2000 1x EV-DO2.4 Mbit/s
16、数据3Gcdma2000 1x EV-DV4 M bit/s以上语音/数据3G1.2.3.3 为什么需要3G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对移动通信提出了更高的需求。2G系统虽然可以比较好地提供移动语音通信,但是对于用户不断增加的需求(例如:在移动中享用数据、多媒体通信)却显得力不从心。此外,在一些人口高度密集的发达地区,2G系统本身的技术瓶颈导致它不能满足不断增长的对用户容量的需求。在这种情况下,3G系统成为大家的热切期望目标。其中,最受瞩目的两种3G方案(WCDMA、cdma2000)中,WCDMA标准不断有新的版本出现,变化多而快,显得稳定性不足。与此形成对比的是,cdma2000是由上一代CDM
17、A系统直接发展而来的。cdma2000从1x走向1x EV-DV的演进则相对较为平滑。cdma2000 1x在向前延伸的过程中,无线子系统只需要在软硬件上作部分的变动,相对来说要平稳一些。下面我们重点介绍cdma2000技术。l在移动电话用户方面,2G和3G网络将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共存。和其它新技术一样,3G的普及需要时日。虽然许多移动用户都满足于现有的第二代产品,然而商业用户和高端用户希望享用3G所带来的宽带无线数据产品。移动运营商为了巩固他们目前的用户基础,会通过逐步引进新业务,帮助用户平滑演进。因此,移动运营商必须同时提供第二代和第三代产品业务。l在技术方面,cdma2000能有效地支持
18、现存的IS-634A标准,核心网基于ANSI-41,同时通过网络扩展方式提供基于GSM-MAP核心网上运行的能力。cdma2000 1x是cdma2000第三代无线通信系统的第一个阶段。cdma2000 1x从cdmaOne演化而来,主要特点是与现有的TIA/EIA-95-B标准后向兼容,并可与IS-95A/B系统的频段共享或重叠。通过设置不同的无线配置(RC),cdma2000 1x可以同时支持1x终端和IS-95A/B终端。因此,IS-95A/B和cdma2000 1x可以同时存在于同一载波中。1.3 ZTE和cdma2000随着对信息需求的不断增加,数据业务向多样性、大容量性和非对称性方
19、向发展。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数据业务,中兴通讯保持与世界通信同步,在中国第一个开通cdma2000 1x移动通信系统,第一个成功研制出cdma2000 1x EV-DO移动通信系统。中兴通讯产品演进路线:IS-95Acdma2000 1xcdma2000 1x EV-DO产品。1.3.1 中兴cdma2000研发历史11995年,启动项目CDMA移动通信。21998年3月,经国家计委批准立项。31998年底,大规模启动CDMA BSS系统研发。41999年11月,中兴通讯率先与Qualcomm公司签定CDMA研发协议。52000年3月,IS-95系统打通电话。62001年4月,IS-95系统在中
20、国联通大规模商用,开创民族移动通讯先河。72000年4月,大规模启动cdma2000 1x系统研发。82001年10月,cdma2000 1x系统商用。92001年10月,大规模启动cdma2000 1x EV-DO系统研发。102002年2月,基于All-IP技术的cdma2000 BSS系统研发启动。112002年6月,中兴通讯首次在香港3G年会中展出全套cdma2000 1x EV-DO设备。122003年10月,cdma2000 1x EV-DO实验局开通。132004年6月,cdma2000 1x EV-DO产品具有批量供货能力。142004年7月,cdma2000 1x Relea
21、se A实验局开通。152004年9月,cdma2000 1xRelease A、cdma2000 1x EV-DO产品开始商用。162004年,启动cdma20001xEV-DV产品研发。172005年4月,推出cdma2000 1x EV-DO增强版和All-IP核心网LMSD网元产品。1.3.2 中兴cdma2000产品概述目前ZTE提供cdma2000 1x、cdma2000 1x EV-DO蜂窝移动系统全套组网方案。主要产品如表1.21所示。表1.31 ZTE cdma2000主要产品标准产品名称产品简介系统适用频段1xZXC10-BSS 1x 该系统基于IS-95A/B、cdma2
22、000 1x,内部采用高速分组网络平台,完成基带的调制与解调、无线资源的分配、呼叫处理、功率控制、软切换以及系统的操作与维护等功能450 M、800 M和1.9 GZXC10-BSS 1x(GoTa)GoTa(Global Open Trunking Architecture)是中兴通讯独立推出的全球第一个基于cdma2000 1x技术,面向未来技术演进的“新一代”数字集群通信系统。它提供共网集群和专业调度统一的业务模式。可供共网集群网络运营商建网运营,提供集群通信服务;也可应用于专业集群调度系统450 M、800 M1x EV-DOZXC10-BSSB 该系统基于全IP 架构,提供高速数据分
23、组交换功能。能与HIRS机型互连互通,平滑升级。具有容量大、集成度高、可扩展性强等特点450 M、800 M和1.9 G1.4 复习题l简述移动通信发展史。l简述CDMA标准的演进过程。l中兴通讯提供的cdma2000设备有哪些?71Error! No text of specified style in document. Error! No text of specified style in document.第2章 CDMA基本原理&:知识点l介绍CDMA扩频通信原理。l介绍CDMA系统的语音编码和信道编码技术。2.1 引言码分多址(CDMA)包含两个基本技术:一个是码分技术,其基础是
24、扩频通信技术;一个是多址技术。将这两个基本技术结合在一起,并吸收其它一些关键技术,形成了码分多址移动通信系统的技术支撑。通过对本章的学习,你可以掌握CDMA的基本原理并了解CDMA系统的语音编码和信道编码技术,为理解IS-95系统、cdma2000 1x系统(以下简称1x系统)的原理打下基础。2.2 扩频通信技术扩频通信技术,即扩展频谱通信(Spread Spectrum Communication),它与光纤通信、卫星通信,一同被誉为进入信息时代的三大高技术通信传输方式。2.2.1 扩频通信的理论基础扩频通信的基本思想和理论依据是香农(Shannon)公式。香农在信息论的研究中得出了信道容量
25、的公式:C:信道容量,单位bit/s;B:信号频带宽度,单位Hz;S:信号平均功率,单位W;N:噪声平均功率,单位W。这个公式指出:如果信道容量C不变,则信号带宽B和信噪比S/N是可以互换的。只要增加信号带宽,就可以在较低的信噪比的情况下,以相同的信息速率来可靠地传输信息。甚至在信号被噪声淹没的情况下,只要相应地增加信号带宽,仍然能保持可靠的通信。也就是说,可以用扩频方法以宽带传输信息来换取信噪比上的好处。2.2.2 扩频与解扩频过程扩频通信技术是一种信息传输方式:在发送端采用扩频码调制,使信号所占的频带宽度远大于所传信息必需的带宽;在接收端采用相同的扩频码进行相干解调来恢复所传信息数据。下图
26、表明了整个扩频与解扩频过程。图2.21 扩频与解扩频过程1信息数据经过常规的数据调制,变成窄带信号(假定带宽为B1)。2窄带信号经扩频编码发生器产生的伪随机编码(PN码:Pseudo Noise Code)扩频调制,形成功率谱密度极低的宽带扩频信号(假定带宽为B2,B2远大于B1)。窄带信号以PN码所规定的规律分散到宽带上后,被发射出去。3 在信号传输过程中会产生一些干扰噪声(窄带噪声、宽带噪声)。4在接收端,宽带信号经与发射时相同的伪随机编码扩频解调,恢复成常规的窄带信号。即依照PN码的规律从宽带中提取与发射对应的成份积分起来,形成普通的窄带信号。再用常规的通信处理方式将窄带信号解调成信息数
27、据。干扰噪声则被解扩成跟信号不相关的宽带信号。2.2.3 处理增益与抗干扰容限扩频通信系统有两个重要的概念:处理增益、抗干扰容限。处理增益表明扩频通信系统信噪比改善的程度,是系统抗干扰的一个性能指标。一般把扩频信号带宽W与信息带宽之比称为处理增益,即:理论分析表明,各种扩频通信系统的抗干扰性能与信息频谱扩展前后的扩频信号带宽比例有关。仅仅知道了扩频通信系统的处理增益,还不能充分说明系统在干扰环境下的工作性能。因为系统的正常工作还需要:在扣除系统其他一些损耗之后,保证输出端有一定的信噪比。所以我们引入抗干扰容限,其定义如下:式中(=输出端的信噪比=系统损耗2.2.4 扩频通信技术特点扩频通信技术
28、具有以下特点:1抗干扰能力强在扩频通信技术中,在发送端信号被扩展到很宽的频带上发送,在接收端扩频信号带宽被压缩,恢复成窄带信号。干扰信号与扩频伪随机码不相关,被扩展到很宽的频带上后,进入与有用信号同频带内的干扰功率大大降低,从而增加了输出信号/干扰比,因此具有很强的抗干扰能力。抗干扰能力与频带的扩展倍数成正比,频谱扩展得越宽,抗干扰的能力越强。2可进行多址通信CDMA扩频通信系统虽然占用了很宽的频带,但由于各网在同一时刻共用同一频段,其频谱利用率高,因此可支持多址通信。3保密性好扩频通信系统将传送的信息扩展到很宽的频带上去,其功率密度随频谱的展宽而降低,甚至可以将信号淹没在噪声中,因此,其保密
29、性很强。要截获、窃听或侦察这样的信号是非常困难的。除非采用与发送端所用的扩频码且与之同步后进行相关检测,否则对扩频信号的截获、窃听或侦察无能为力。4抗多径干扰在移动通信、室内通信等通信环境下,多径干扰非常严重。系统必须具有很强的抗干扰能力,才能保证通信的畅通。扩频通信技术利用扩频所用的扩频码的相关特性来达到抗多径干扰,甚至可利用多径能量来提高系统的性能。当然,扩频通信还有很多其他优点。例如:精确地定时和测距、抗噪音、功率谱密度低、可任意选址等。2.3 多址技术多址方式是许多用户地址共同使用同一资源(频段)相互通信的一种方式。对于CDMA系统来说就是许多的用户在同一时间使用相同的频点。通常,这些
30、用户位于不同的地方并可能处于运动状态。例如:多个卫星通信地球站使用同一卫星转发器相互通信、多个移动台通过基站相互通信等均属于多址通信方式。由于使用共同的传输频段,各用户系统之间可能会产生相互干扰,即多址干扰,同时也称为自干扰。为了消除或减少多址干扰,不同用户的信号必须具有某种特征以便接收机能够将不同用户信号区分开,这一过程称作信号分割。多址接入方式的数学基础是信号的正交分割原理。传输信号可以表达为时间、频率和码型的函数。根据传输信号不同特性来区分信道的多址接入方式,如图2.31所示。图2.31 多址接入方式l频分方式FDMA:在同一时间内不同用户使用不同频带。l时分方式TDMA:在同一频带内不
31、同用户使用不同时隙。l码分方式CDMA:所有用户使用同一频带在同一时间传送信号,它利用不同用户信号地址码波形之间的正交性或准正交性来实现信号分割。2.4 CDMA系统的实现码分多址方式(CDMA)是一种先进的、有广阔发展前景的多址接入方式。目前,它已成为世界许多国家研究开发的热点。码分多址使用一组正交(或准正交)的伪随机噪声(PN)序列,通过相关处理来实现多个用户共享空间传输的频率资源和同时入网接续的功能。2.4.1 CDMA扩频通信原理扩频通信系统有三种实现方式:直接序列扩频(DSSS)、跳频扩频(FHSS)和跳时扩频(THSS)。CDMA采用直接序列扩频通信技术。如图2.41所示。图2.4
32、1 CDMA扩频通信原理在发端,有用信号经扩频处理后,频谱被展宽;在终接端,利用伪码的相关性作解扩处理后,有用信号频谱被恢复成窄带谱。宽带无用信号与本地伪码不相关,因此不能解扩,仍为宽带谱;窄带无用信号被本地伪码扩展为宽带谱。由于无用的干扰信号为宽带谱,而有用信号为窄带谱,我们可以用一个窄带滤波器排除带外的干扰电平,于是窄带内的信噪比就大大提高了。通常CDMA可以采用连续多个扩频序列进行扩频,然后以相反的顺序进行频谱压缩,恢复出原始数据,如图2.42所示。图2.42 多次连续扩频2.4.2 CDMA扩频码的选择扩频码需要有区分度,也就是所谓的正交。合适的扩频码应该具备以下特性:l互相关特性用自
33、身的扩频码可以解扩出信号,而其它的扩频码不可以解扩出信号。l自相关特性自身的时延不影响解扩出信号。l 容易产生l具有随机性l具有尽可能长的周期以对抗干扰目前,CDMA使用的扩频码有Walsh码、PN码(m序列及M序列)。2.4.2.1 Walsh码Walsh码是正交扩频码,根据Walsh函数集而产生。Walsh函数是一类取值于1与-1的二元正交函数系。它有多种等价定义方法,最常用的是Handmard编号法, IS-95中的Walsh函数就是这类定义方法。Walsh函数集是完备的非正弦型正交函数集,常用作用户的地址码。在IS-95标准中,给出了r6,n2664位6464的Walsh函数具体构造表
34、。2N阶的Walsh函数可以采用以下递推公式进行区分:H1=0 H2=0001 其中N为2的幂,表示对取反。Walsh函数集的特点是正交和归一化。正交是同阶两个不同的Walsh函数相乘,在指定的区间上积分,其结果为0;归一化是两个相同的Walsh函数相乘,在指定的区间上积分,其平均值为+1。生成Walsh序列有多种方法,通常是利用Handmard矩阵来产生Walsh序列。利用Handmard矩阵产生Walsh序列的过程是迭代的方法。不同步时,Walsh函数自相关性与互相关性均不理想,并随同步误差值增大,恶化十分明显。2.4.2.2 m序列由于Walsh码数量少,不具备随机信号的特性,因此在需要
35、大量扩频码的情况下,需要使用伪随机序列(PN码)。PN码具有类似噪声序列的性质,是一种貌似随机但实际上有规律的周期性二进制序列。最常用的PN码是:m序列。m序列是最长线性移位寄存器序列的简称。顾名思义,m序列是由多级移位寄存器或其它延迟元件通过线性反馈产生的长码序列。m序列发生器的结构为n级移位寄存器,有两个等价的构造方法:l简单式码序列发生器(SSRG)其输入由移位寄存器中若干级的输出经模2加后得到,相当于反馈输入,这些反馈输入中至少包括最后一级的输出。用多项式来表达反馈输入,称为m序列的生成多项式。f(x)=C0+C1x1+C2x2+ Cn-1xn-1+Cnxnf(x)代表反馈输入,xn代
36、表第n级的输出,C0Cn代表反馈。注意公式中的加法为模2加,m序列发生器要求C0和Cn必须为1。l模块式码序列发生器(MSRG)每级的输出都可能与最后级的输出模2加后,作为下一级的输入。这种m序列发生器结构称为模块式码序列发生器。SSRG和MSRG在实际应用中有些差别:lSSRG因多个输出级的模2加是串联的,所以时延大,工作速度低;l而MSRG模2加的动作是同时并行的,所以时延小,工作速度高。CDMA(IS-95)中就是利用了MSRG来生成m序列。m序列的正交性不如Walsh码,这体现在同一级数m序列的互相关特性上。m序列的互相关性大于0,这也是使用Walsh码,而不直接使用m序列的重要原因。
37、m序列的自相关性很强,当级数很大的时候,不同相位的m序列可以看成是正交的。m序列的周期为2r-1,r表示移位寄存器级数。m序列的数量与级数有关。当r=15时,称为PN短码。当r=42时,称为PN长码。在CDMA系统中使用的m序列有两种:l PN短码:码长为215;l PN长码:码长为2421。2.4.2.3 三种码的比较下面对CDMA系统中的三种码进行比较说明。lPN短码,用于前反向信道正交调制。在前向信道,不同的基站使用不同的短码用于标识不同的基站。短码长度为215。lPN长码,由一个42位的移位寄存器产生的伪随机码和一个42位的长码掩码通过模2加输出得到的。每种信道的长码掩码是不同的,长码
38、掩码是通过42位移位寄存器产生的,长度为2421。在CDMA系统中,长码在前向链路用于扰码,反向链路用于扩频。lWalsh码,利用其正交特性,用于CDMA系统的前向扩频。表2.41 IS-95系统中的三种码比较码序列长度应用位置应用目的码速率(chip/s)主要特性PN长码242-1反向接入信道反向业务信道直接序列扩频及标识移动台用户(信道)1.2288 M具有尖锐的二值自相关特性前向寻呼信道前向业务信道用于数据扰码19.2 kPN短码215所有反向信道正交扩频,利于调制1.2288M平衡性所有正向信道正交扩频,利于调制并且用于标识基站Walsh码64所有反向信道正交调制307.2 k正交性所
39、有正向信道正交扩频,并且用于标识各前向信道1.2288 M表2.42 cdma2000系统中的三种码比较码序列长度应用位置应用目的主要特性m序列(最大周期线性移位寄存器序列)242-1反向接入信道反向业务信道直接序列扩频及标识移动台用户(信道)具有尖锐的二值自相关特性前向寻呼信道前向业务信道用于数据扰码PN短码215所有反向信道正交扩频,利于调制平衡性所有正向信道正交扩频,利于调制并且用于标识基站Walsh码64前向基本信道前向导频,寻呼,同步信道正交扩频正交性4/8/16/32前向补充信道正交扩频128QPCH正交扩频16反向基本信道正交扩频32反向导频信道正交扩频2或4反向补充信道正交扩频
40、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将Walsh码与PN码特性各自优点进行互补,即利用复合码特性来克服各自的缺点。2.5 语音编码技术长期以来,在通信网的发展中,解决信息传输效率是一个关键问题,极其重要。目前科研人员已通过两个途径研究这一课题:l研究新的调制方法与技术,提高信道传输信息的比特率。指标是每赫兹带宽所传送的比特数;l压缩信源编码的比特率。例如:标准PCM编码,对3.4 kHz频带信号需用64 kbit/s编码比特率传送,而压缩这一比特率显然可以提高信道传送的话路数。语音编码属于信源编码,目前语音编码技术通常分为三类:波形编码、参量编码和混合编码。那么,什么样的语音编码技术适用于移动通信呢?这主要取决于
41、移动信道的条件。由于频率资源十分有限,所以要求编码信号的速率较低;由于移动信道的传播条件恶劣,因而编码算法应有较好的抗误码能力。另外,从用户的角度出发,还应有较好的语音质量和较短的时延。归纳起来,移动通信对数字语音编码的要求如下:l速率较低,纯编码速率应低于16 kbits;l在一定编码速率下音质应尽可能高;l编码时延应较短,控制在几十毫秒以内;l在强噪声环境中,算法应具有较好的抗误码性能,以保持较好的语音质量;l算法复杂程度适中,易于大规模集成。由于蜂窝系统在世界范围内的迅速发展,现在的CDMA蜂窝系统的容量是以前其它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的容量的45倍,而且服务质量、覆盖范围都较以前系统好。为了
42、适应这种发展趋势,CDMA系统采用了一种非常有效的语音编码技术:Qualcomm码激励线性预测(QCELP)编码。它是北美第二代数字移动电话的语音编码标准(IS-95),其语音编码算法是美国Qualcomm通信公司的专利。这种算法不仅可工作于4 kbit/s/4.8 kbit/s/8 kbit/s/9.6 kbit/s等固定速率上,而且可变速率地工作于800 bit/s9600 bit/s之间。该技术能够降低平均数据速率,平均速率的降低可使CDMA系统容量增加到2倍左右。QECLP的算法被认为是到目前为止效率最高的。它的主要特点之一是使用适当的门限值来决定所需速率。门限值随背景噪声电平变化而变
43、化,这样就抑制了背景噪声,使得即使在喧闹的环境中,也能得到良好的语音质量,CDMA 8 kbit/s的语音近似GSM 13 kbit/s的语音。2.6 信道编码技术移动通信系统由于信道的特殊性,为了达到一定的比特误码率(BER)指标,对信道编码要求很高,主要是差错控制编码,也称为纠错编码。差错控制编码的方法有:循环冗余校验、卷积、块交织、Turbo码和扰码。不同的系统中采用了不同的差错控制编码:lPHS采用了循环冗余校验和扰码。lGSM采用了卷积、块交织。lcdmaOne采用了循环冗余校验、卷积、块交织和扰码。lcdma2000采用了循环冗余校验、卷积、块交织、Turbo码和扰码。2.6.1
44、移动通信信道特点移动信道是最复杂的通信信道,因为无线信号在传播时会受到各种各样的干扰。除了有线信道中的干扰外,在无线信号的传播途中会有各种各样的障碍物使信号产生多径效应、阴影效应、散射和衍射产生衰落,导致信号受到地形的影响。此外天气的变化也会使无线信号产生慢衰落。当移动台处于高速移动的状态下情况会更糟,信号还会产生多普勒频移效应。所有的这些因素又会因为移动台的移动而变化,因此移动通信信道具有以下特点:l多径传播由多径传播传播引起的多径干扰,是指无线电波因传输路径的不同引起到达时间的不同而导致接收端码元的相互干扰。它可使所传输的数据信号幅度衰落,可能引起波形展宽,因而数据传输速率会受到限制。移动
45、信道中多径的产生主要是因为庞大建筑物对信号的反射造成的。从移动台的角度看,就是相同的信号以不同的时间和方向到达移动台,如图2.61所示。图2.61 无线信号多径传播示意图多径信号不但显著地分散了信号的能量,使移动台接收到的信号能量仅是发射信号能量的一部分。并且因为多径信号到达移动台所传输的路径不同和到达时间的不同,而造成相位的不同。这样多径信号之间就会产生相互抵消的效应,造成极其严重的衰落现象,使信号的信噪比严重下降,影响接收效果。另外,如果是宽带通信,信号的频谱较宽,还会发生频率选择性衰落。这主要是因为针对不同的多径情况,不同频率产生的衰落深度也不同,造成有的频率分量完全被多径抵消掉。如图2
46、.62所示。图2.62 真实的频率选择性瑞利衰落信道图中纵轴是增益(单位是分贝),横轴分别为频率和时间。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深谷”,就是发生严重衰落的地方。所谓的瑞利衰落是指信号的电场强度的概率密度函数服从瑞利概率分布的多径衰落。另一个对瑞利衰落的主要贡献者则是多普勒频率效应。在移动通信中,多径是不可避免的,尽管它严重干扰通信,但人们也可以对其加以利用。比如当移动台移动到大型建筑物后面,进入信号阴影区的时候,无线信号只能通过反射信号到达移动台,人们可借以这种反射波和/或绕射波来保证语音的连续性。在GSM和CDMA移动通信中针对多径传输的技术措施分别是时域均衡和分集接收。l多普勒频移在生活中我们常会遇到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