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昆山市服务业发展总体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房地产]昆山市服务业发展总体规划.docx(12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昆山市服务业发展总体规划(20052020)北京大学中国区域经济研究中心昆山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05年10月前言从“昆山制造”到“昆山服务”昆山是当今中国最有魅力、最令人敬佩的县级城市之一,秀美的江南水乡、多彩的历史文化与奔腾的现代经济塑造了这一片神奇的土地。以大东砖瓦厂遗址为代表的史前文化点燃了昆山的文明之火,从那时起薪火相秉,文明相承,从吴越春秋,到帝国兴衰,一直到现在的中华百强县第二,昆山不但以乡情水色、粉彩物华,丰富了中国天堂的景观与内涵,而且将吴人的勤劳智慧深深地撒在了阳澄湖、淀山湖,撒在了娄江、吴淞江,撒在了昆山927平方公里的大地上,为天堂美景增添了一段段迷人的传说,为人间历史
2、演绎了一曲曲英雄的赞歌。无论是以家为重、写出喻世良书“朱伯庐治家格言”的朱伯庐,还是一心为天下,喊出千古名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顾炎武;无论是终身不仕、醉心音律诗画的顾阿瑛,还是心怀百姓忧患、领导苏州反税监斗争的葛贤;无论是家财万贯、富可敌国、最后竟被明太祖害死的沈万三,还是才高八斗、领导古文运动的归有光;无论是坚忍不拔、创始不朽文化遗产昆曲的顾坚,还是精忠报国、协助指挥台儿庄血战的徐祖贻;无论是勤奋成才、以科学救国救民的朱文鑫、蒋英、俞启葆、周同庆等科学家,还是敢说敢干、领导昆山人民抓住机遇实现“农转工”“内转外”两次大转型、促进昆山从昔日小县城到今日明星市、创造了“昆山制造”这一响当当
3、品牌的历届政府。他们或用不灭的灵魂建构了永久的精神,载誉青史;或用旷世的才华,不俗的人生完成了生死轮回,流韵后世;或凭只身赤手,赢得家财万贯,富甲东南;或爱国爱民,知不可为而为之,挽狂澜之既倒,永被铭记;或默默奉献,尽忠尽职,以集体的力量建构了新时代的奇迹,可歌可泣。从古到今,昆山人就以这种或伟大、或平凡的方式赢得了世界的咏叹和惊讶。昆山是中国的一颗奇葩,古老的中华在这块土地上见证了太多奇迹的诞生,然而,昆山人并没有就此停止前进的脚步,在把“昆山制造”打造成最鲜艳夺目的美玉后,他们又瞄准了“昆山服务”这一过去被相对忽视而又充满潜力的璞玉。美玉无暇,却需要精心打磨,才能放出夺目的光彩,科学的规划
4、就是那磨玉的工匠。将“昆山服务”这块美玉打磨出夺目的光彩,使之与“昆山制造”并驾齐驱,把昆山这块奇葩照得更亮更美,是我们的目的与心愿。为此,我们特意设计了与“昆山服务”相适应的打磨工序规划方法,总体而言,本规划有四个特点:第一,营销性。将昆山市视为一个市场导向的企业,将昆山市服务业发展视为一个有市场潜力的产品,针对目标市场,进行开发、设计、包装和行销。第二,综合性。充分考虑服务产品的不可移动性,既把服务业规划看成是产业规划,又把服务业规划看成是目的地规划。第三,战略性。采用国际上比较成功和先进的战略规划方法,将本次规划视为一战略规划过程,从深入剖析昆山服务业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中形成昆山服
5、务业的愿景、目标、战略和行动,并有相应的实施保障。第四,可操作性。重点关注政府可以实施和招商的投资项目,在生产性服务、生活性服务和公共服务各设计了十大重点投资计划,并以更为详细具体的公共投资项目和招商引资项目形式了进入政府的三年实施计划。“昆山服务”的号角已经吹响,勤劳智慧的昆山人有能力在未来的战略机遇期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创造新的经济奇迹,成功地实现从“昆山制造”到“昆山服务”的转型。目 录前言1绪论5第一篇 环境篇7第一章 昆山的发展处于一个关键转型阶段7第一节 昆山经济发展脉络7第二节 服务业的现状和问题10第二章 服务业发展的国内外环境18第一节 服务业引领世界经济18第二节 大力
6、发展服务业成为国家重大战略19第三节 WTO促进服务业市场开放20第四节 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一体化21第三章 昆山服务业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22第一节 优势22第二节 劣势24第三节 机遇26第四节 挑战28第二篇 战略篇30第四章 战略愿景、目标及步骤30第一节 战略愿景30第二节 战略目标与步骤32第五章 大推动35第三篇 产业篇38第六章 总体部署38第一节 重点产业选择38第二节 “1234”战略性空间发展格局40第七章 生产性服务业43第一节 定位与目标43第二节 发展战略45第三节 重点产业48第四节 十大重点投资计划64第八章 生活性服务业74第一节 定位与目标74第二节
7、 发展战略75第三节 重点产业76第四节 十大重点投资计划85第九章 公共服务业发展规划94第一节 定位与目标94第二节 发展战略94第三节 重点产业95第四节 十大重点投资计划114第四篇 保障篇115第十章 实施保障规划115一、观念转变115二、人才积累115三、资金投入116四、组织安排117五、管制放松119六、政策调整119绪论一、规划区昆山市位于东经12048211210904、北纬310634313236,处江苏省东南部、上海与苏州之间。北至东北与常熟、太仓两市相连,南至东南与上海嘉定、青浦两区接壤,西与吴江、苏州交界,东西最大直线距离33公里,南北48公里,总面积927平方公
8、里,其中水域面积占23.1%。二、规划原则1地方化与全球化结合体现开放的、联系进化的系统观点,与昆山社会经济、长三角区域、全国乃至全球的发展协调与衔接。2营销导向将昆山市视为一个市场导向的企业,将昆山市服务业发展视为一个有市场潜力的产品,针对目标市场,进行开发、设计、包装和行销。3官产学民媒互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规划应是一个相关利益者广泛参与的、高度互动的社会性过程。本规划力求体现这一要求,充分发挥政府、产业界、学术界、公众和媒体交流互动在规划中的作用。4弹性规划在把握基本方向和格局的同时,规划必须保持一定的弹性,以适应技术、市场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变化。5生产、生态、生活协调服务业发展对昆
9、山而言,承载着生产、生态、生活等重要功能,规划必须处理好三者关系,使之协调发展。三、规划期限昆山市服务业发展总体规划的期限为20052020年,在时间尺度上分为近、中和远期,近期为20052010年,中远期为20112020年。第一篇 环境篇第一章 昆山的发展处于一个关键转型阶段改革开放以来,昆山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推动了两次大的经济转型,19782003年昆山市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23%,成功地走出了一条以发展外向型经济为主要特色的“昆山之路”。“十一五”乃至更长远的一段时期是昆山市经济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是推进昆山区域统筹协调发展的重要变革时期,也是昆山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10、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时期。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提升、城市的扩大和发展、人口的增长、社会的进步,昆山的发展面临着新的关键性的转型,即将迎接服务经济的到来。第一节 昆山经济发展脉络一、通过两次重大经济转型实现腾飞,步入经济加速成长阶段昆山东邻上海,西依苏州,市域面积927平方公里,辖10个镇和一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改革开放以前,昆山只是一个温饱型的农业县,工业基础薄弱。1978年昆山的国内生产总值仅仅24188万元,人均GDP仅为466元。改革开放以来,昆山重视发挥优势,积极抢抓机遇,加速结构调整,加快经济发展,并且推动了两次大的经济转型。20世纪80年代,昆山充分发挥区位优势,东靠上海,西托三
11、线,大力开展横向经济联合,积极发展乡镇工业,实现了“农转工”的第一次转型。20世纪90年代,昆山抓住浦东开发开放和长江三角洲发展的机遇,发挥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基础设施优势,扩大招商引资,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实现了“内转外”的第二次转型。(图1-1)。III阶段II阶段I阶段图1-1:昆山GDP阶段性变动时间序列目前,昆山经济总量继续在高位保持高速增长,GDP自2002年4月份以来已连续30多个月增幅在30%以上,2002、2003年GDP增长速度分别达到了32.8%和31.5%。2003年,全市实现国内生产总值430.3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31.5%,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4.13
12、万元,接近5000美元(按常住人口计算)。发展经济学理论认为,人均GDP在4002000美元为经济起飞阶段,200010000美元为加速成长阶段,10000美元以上为稳定增长阶段。因此,昆山未来的发展将步入人均GDP从5000美元向10000美元迈进的新阶段,并且最终达到稳定增长。二、工业发展战略空间缩小,服务业对经济贡献将上升昆山目前是沪宁经济走廊中开放度较高的新兴工业城市,也是我国县级城市利用外资的杰出代表。2003年昆山进出口总额超过139亿美元,全市已累计批准来自54个国家和地区的投资项目3千多个,开工投产三资企业已达1700多家,世界500强企业中有23家在昆山投资。然而,目前昆山的
13、经济发展单纯靠扩大加工规模的空间不断缩小,附加价值越来越有限,只在制造环节下工夫,依赖无限供给的低成本劳动力优势,走为外资公司“代工”的路子,发展战略上将受到很大局限,况且制造业通常需要较多的土地、自然资源等低级要素的投入,长此以往当这些资源被使用殆尽时,制造业的成长将会受到较大影响。2002年以后,昆山工业增加值的增长速度显著下降,从而导致GDP的增长速率放缓,而服务业的增长速度从2001年以后持续上升。昆山工业项目大约尚有1500个项目即将陆续上马,因此可以预见在今后的一段时期工业对经济的贡献率还将有继续增大,但随着服务业的大规模兴起,工业的增长将逐渐减弱(图1-2)。图1-2:昆山三次产
14、业增加值增长率变化趋势目前,昆山正处于从工业化中期向工业化中后期转变的时期,加工工业的高度化明显,现代服务业整体上处于大规模兴起的阶段。三、昆山社会经济发展进入关键的转型阶段首先,2003年昆山市常住人口达到109.65万人,其中户籍人口61.95万人,外来人口47.69万人。到2010年,昆山总人口大约在130至170万之间,而且中心城市人口接近100万。在欧美,若有中心城10万人口以上,即连同其周边有社会经济关联之地区合称为都会区(metropolis)。在我国,城市规划部门按城市人口规模(包括市中心区及近郊区内的非农业人口)划分城市等级与规模,市中心区及近郊区非农业人口100万以上称为特
15、大城市。昆山从昔日的小县城向大型的现代工贸城市转变已是势不可摧。同时,昆山的工业呈现高加工度化和技术集约化的态势,并且规模庞大。根据发达国家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规律,为厂商服务的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到GDP比重不足20%时,将会有一个快速增长的过程。因此,昆山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已经到了一个需求膨胀的扩张时期,近期更多地反映数量的扩张和质量的提高上,到中远期将会从占GDP的比重上显著地反映出来。昆山的城市功能逐步向现代工贸城市转变,服务需求正在发生重大的变化,“新昆山人”的不断涌入以及社会的转型,正在促使昆山未来经济的高速发展将更多地借助于生活性和生产性服务消费的推动。随着居民收入不断提高,社会消
16、费的结构升级,昆山经济将逐渐由投资主导型将逐渐向消费推动型转变。无论是发展经济学理论的启示还是昆山当前产业发展的现实都预示着一个服务经济的时代即将到来。因此,全面发展服务业,大力提升信息产业,积极发展人力资源,继续改善生态环境将是昆山下一个时期发展的主旋律。第二节 服务业的现状和问题一、总体分析1服务业随着经济转型而发展,但产业比重一直徘徊不前在第一次经济转型时期,昆山的服务业开始起步,但总体上增长比较缓慢。1992年以后,服务业得到快速的发展,但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一度出现徘徊,以后又进入一个相对快速的发展时期(图1-3)。图1-3:昆山服务业增加值变动时间序列从三次产业的构成来看,昆山市服
17、务业增加值在1991年首次超过第一产业,经济结构由“二、一、三”转变为“二、三、一”。但是,昆山的服务业占全市GDP的比重1992年以来一直在3035%之间徘徊(图1-4)。在上个世纪80年的第一次经济转型过程中,服务业占全市GDP的比重起初迅速下降,以后逐步回升,但到了1990年前后又再次出现下滑。这个比值在1994年达到一个峰值,以后徘徊动荡,甚至近年来又再次出现下滑的趋势,目前服务业占全市GDP的比重仅比1996年略高一点(图1-4)。2003年,我国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3%,已经进入需要加快服务业发展的阶段。相比之下,昆山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与国家平均水平相比尚差3个百分
18、点。服务业比重在3035%之间徘徊,近年呈下降趋势图1-4:昆山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变动的时间序列2服务业发展速度较快,但仍低于整体经济增长速度在发展速度方面,昆山市服务业发展速度较快,特别是2001年后呈加速发展趋势。但仍低于GDP的增长速度,与第二产业的增长速度相比差距更大(图1-5)。图1-5:昆山GDP构成变动时间序列昆山市服务业发展速度较快,特别是2001年后呈加速发展趋势,虽仍低于GDP和第二产业的增长速度。3服务业总量持续增长,但规模不足,比重偏低,发展滞后19912002年,昆山GDP年均增长25.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8.3%,第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27
19、.3%和29.9%,服务业发展明显加快。2003年,昆山市国内生产总值为430.37亿元,其中服务业增加值为129.37亿元,约占全市GDP的30%,而第二产业占GDP的比例已达到67.61的水平。昆山人均GDP在2003年已经接近5000美元,按照一般规律,第二产业的比重应在40%以下;服务业的比重应在50%以上(中等收入国家和地区水平)。按此标准来衡量,昆山的第二产业比重2003年为67.61%,明显偏高,服务业比重2003年为30.06%,严重偏低,具有很大的上升空间。第三届全国百强县(市)评选中,昆山市名列第四,与其他前十位的城市相比,昆山市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明显偏低,仅高
20、于山东荣成市,与比例最高的晋江市相差超过10个百分点。即便是在苏州地区,昆山的服务业在整个GDP中的比重仍然处于末位,应该引起充分重视(图1-6)。图1-6:昆山在苏州地区服务业占GDP比重比较4多元化投资主体结构基本形成,但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不足目前,外商投资已成为支持昆山经济增长、促进竞争力提升的主要因素。同时,私营个体经济不仅总量增长较快,而且从行业分布看已逐步延伸到国民经济各个领域,特别是服务业。从2002年的情况来看,城镇服务业从业人员中私营个体所占比重为57.3%,而且明显集中于服务业,占全部私营企业数的48.5%,注册资本占全部48.1%,从业人员占全部44.6%。昆山个体经
21、济则主要分布于服务业,占全部个体工商户数的89.6%,注册资本占全部77.6%,从业人员占全部85.7%。在服务业内部,私营个体主要集中在批零贸易餐饮业、社会服务业和交通运输业等部分市场化程度较高的领域。在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业的销售总额(或营业收入)中,批零贸易餐饮业所占比重高达77.8%和75.4%,社会服务业比重分别为20.1%和22.4%,交通运输业比重分别为0.9%和2.3%。在城镇从业人员中,批零贸易餐饮业、社会服务业和交通运输业私营个体从业人员分别占全部城镇私营个体从业人员的41.3%、10.1%和2.0%。然而,昆山服务业的总体发展与占有的资源优势相比差距较大,市场化、产业化、社
22、会化仍然不足,部分行业市场准入限制多、门槛高、垄断经营以及体制制约,严重抑制了海外和民间资本的积极性,难以调动社会力量实现产业的大发展。5服务业利用外资的绝对数量较大,但整体利用外资的比例偏低,远远落后于工业2002年全市外资服务型企业已达100多家,合同利用外资超过15亿美元。外商主要介入包括金融保险业、现代物流业、以及包括旅游、房地产、以及法律、审计、评估等在内的社会服务业。但服务业利用外资占昆山市整体利用外资额的比例仍然较低,2003年昆山市合同利用外资额为22.52亿美元,而服务业利用外资额仅占其中的8.75%,为1.93亿美元。在利用外资上,无论是项目数,还是合同外资、到帐外资等方面
23、服务业均大大落后于工业。1998、1999、2000、2001四年合计批准利用外资服务业项目47个,合同利用外资1.42亿美元,占全市的比重分别为5.7%和2.7%,即使是占比最高的2003年,服务业实际利用外资额也仅占合同利用外资额的8.57%,而且项目规模较小,平均每个项目合同利用外资仅302万美元。6服务市场体系基本形成,功能不断完善,但规模与档次较低,亟待整合提高经过多年的努力,昆山已经基本形成交易功能相对齐全、大中小配套、连接城乡的服务市场体系。随着各级市场管理水平逐步提高,服务功能不断完善,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一定的带动和辐射作用。但当前昆山服务业市场体系现状与城市功能的要求相
24、比较,总体档次明显偏低,现代交易功能比较匮乏,新型经营方式和营销手段亟待推广。昆山服务业交易市场大多相对分散,且成交额小。在各类市场中,亿元市场10个、成交额19.48亿元,分别占苏州亿元市场总数的14.3%和成交额的3.7%,平均规模不到苏州平均7.5亿元的三分之一。商品成交额最大的玉山农贸市场,其成交额为4.05亿元,分别是江苏吴江中国东方丝绸市场139亿元的2.9%、常熟招商场70.3亿元的5.8%、江苏蠡口国际家具城31亿元的13.1%。在未来的发展中,昆山需要在整合诸多低端服务市场的基础上逐步催生和促进拥有多项现代交易功能的高端服务市场的发育和成长。7政策长期向工业倾斜,整体引导服务
25、业发展的功能薄弱长期以来,昆山一直偏重第二产业的发展,促进服务业发展的政策相对较少,服务业实际上一直处于不平等的内部和外部发展环境,而且部分政策从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服务业的发展。同时,对服务业发展的重要性存在认识不足,服务业又分属不同部门管理,政府在规划、政策引导和操作层面缺乏整体引导的经验。从服务业的发展规划来讲,目前只有旅游业、商业等一些行业的专项规划(有的正在进行),各行业间产业的关联性较差,缺乏系统的整体规划指导。由于缺乏总体规划和综合协调、指导,三产总体布局不合理、功能不配套、品位不高,而且往往造成恶性竞争和资源浪费。8区域服务功能分区尚不明确,辐射功能不强,发展的内外瓶颈并存昆山发展
26、服务业的区域服务功能分区尚不明确,各镇往往根据需要独立发展,因此缺乏整体的协调,区域中心在服务业发展所需的资金、人才、技术、信息等方面的集聚和辐射功能不强,难以形成系统优势。同时,昆山经济突飞猛进,进入了一个新的快速发展时期,但常常近年来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加大了企业成本,压缩了盈利空间,而且还出现了电力、交通以及其他城市服务功能、设施的瓶颈制约。另外,昆山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还受到传统观念的约束。这种传统观念不仅来自上级政府,也来自投资者、现代服务业消费者等各个方面。由于观念上的“路径依赖”,人们对于昆山等地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预期较低,影响了城市功能的转型,并且针对现代服务业发展的
27、技术创新和体制创新很不活跃,在昆山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系列的制度瓶颈。二、内部结构分析1传统服务业仍占主导地位,新兴服务业需要加快发展壮大2003年昆山服务业内部各行业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传统服务业在改造提升中进一步增长。综合来看,传统流通服务业是昆山市服务业中比重最重的部分,占据整个服务业的“半壁江山”(批发、零售和餐饮业、交通运输、仓储业和邮电通信业之和约占服务业增加值的49.6),其次是生产者服务业,比重超过20(这里只计算了金融保险业和房地产业),生活服务业和公共服务业所占比例较小。按照行业增加值,昆山市服务业各细分行业排名依次是批发、零售和餐饮业,金融保险业,房地产业、交通
28、运输、仓储业、金融保险业、和邮电通信业(图1-7)。图1-7:昆山服务业内部比重构成(2003年)另外,房地产、金融保险、旅游、现代物流业等新兴服务业发展速度加快,对服务业的带动力逐渐加大。总体上,昆山消费结构不断升级,新的消费热点不断扩大,住房、通讯、旅游、教育、文娱及家用轿车等正在成为持续升温的消费热点。2003年,昆山实现房地产业增加值12.5亿元,比上年增长35.8%。房地产开发规模扩大,全年商品房施工面积672万平方米、竣工面积161万平方米,分别比上年增长89.8%和66.0%。全市金融保险业增加值13亿元,比上年增长28.3%。全市年末私家汽车拥有量为1.91万辆,比上年增长74
29、.7%,占全市的比重达54.2%,比上年提高9.5个百分点。电话用户36.62万户,移动电话用户达到46万户,比上年末增加10万户,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达到6.05万户,宽带接入用户达到1.33万户。然而,昆山服务业在金融保险等现代服务业领域,由于在资金、信息、市场和国家的严格管制等方面的原因,昆山的发展条件与上海等地区有很大差距,许多企业在信贷、股市融资、外汇、保险服务等方面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上海,还有些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金融需求很难得到满足。另外,近年来服务业发展项目增多,投入量加大,但多为房地产开发和市场建设等方面项目,新兴行业、科技含量高的重大项目比较缺乏,尤其是二、三产业联动的重大项目
30、不多,一定程度上制约和影响着昆山服务业发展水平和发展后劲。2优势产业群有待培育,服务业内部结构需要调整和优化从近五年来看,金融保险业和交通运输业的比重略呈下降趋势,邮电通信业的比重波动较小,而房地产业所占比重则成上升趋势。另外,2003年昆山市旅游总收入34.5亿元,根据国内同类城市旅游总收入和旅游增加值的类比结果,昆山市旅游业增加值约为旅游总收入的40%,即约13.8亿元,占到服务业增加值的11%左右,也是昆山市社会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增长速度来看,“十五”期间,除房地产业外,其他行业的增长速度均低于服务业总体增长速度,房地产业成为昆山市服务业发展的引擎,虽然2002年以后增长速度放缓,
31、但仍然远高于服务业内其他行业。2002年开始,金融保险业和邮电通信业加速发展,成为昆山服务业发展新的增长点。“十五”期间,昆山市交通运输业增长速度相对较慢,且20022003年呈现减速发展趋势,与昆山交通运输业实际的快速增长形成反差。“十五”期间,昆山批发零售和餐饮业增长速度持平甚至低于服务业整体增长速度,特别是2002和2003年,增长率较服务业整体低了1.3和1.8个百分点,从而极大地影响了服务业的整体发展。1999年以后,昆山服务业呈现房地产业一支独秀的状态,拉抬了整个服务业的增长速度,但由于其比重仅占服务业增加值的10左右,带动能力有限,而且2002年后,其增长速度开始下滑。邮电通信业
32、发展波动较大,虽一度急速增长,但2001年后增长速度骤减。而金融保险业、包括现代流通业在内的交通运输业等新兴服务业增长速度也都低于服务业整体增长速度,且所占比例都在10或以下,尚未成为昆山服务业新的拉动引擎。因此,昆山服务业新的增长点有待进一步挖掘和培育(图1-8)。图1-8:昆山服务业分行业增加值增长率变化趋势目前服务业的发展仍然是传统服务业的较快增长推动着昆山市服务业总量水平不断提高,总体上服务业产业层次较低,体现生活质量的服务业发展缓慢,公共服务业发展严重滞后,区域优势尚没有转化为产业优势,旅游、社区服务、金融保险、房地产等行业增长势头较好,但没有形成规模,难以达到规模效应,对服务业增长
33、的贡献率有待进一步提高。昆山处于加速发展时期,面临新大重大的转型阶段,无论是生活性还是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强烈。近十年来,昆山服务业发展虽然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与国内发展更快的城市相比,还存在不小差距,发展的潜力和空间还很大。但总体看来,昆山服务业的发展不能适应昆山产业更替的需要,不能有力支撑城市的现代产业活动,不能促进城市中心性的增强和共同提升城市圈的整体功能。服务业以使用人力资源为主,对土地等要素的需求相对较小,不但可直接增加人民所得,解决就业,而且能够大幅提升当地政府税收,提升本地居民生活品质。因此,在昆山打造制造业中心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到制造业与服务业日益融合的国际趋势,不仅要积极发展医疗
34、、旅游、教育、房地产等消费性服务业、公共服务业,而且要把大力发展信息服务、现代物流、技术咨询、广告营销、金融中介等相关新兴服务业,加速制造业与服务业的专业化分工合作,作为提高昆山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源泉。第二章 服务业发展的国内外环境第一节 服务业引领世界经济纵观世界服务业的发展历程,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1)传统商业和交通、通讯业领先发展;(2)金融、保险和产业服务业的兴起,增强了服务业的服务作用;(3)信息与知识服务业兴起,主要包括教育、科研、出版、新闻、广播、通讯、咨询、广告等行业。在当今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中,这些行业已成为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发展前景广阔,极有发展潜力。近年来,全球服
35、务业产出比重近年来持续上升,在整个经济中的比重已经从1980年的56%上升到1998年的61%。从国别和收人水平看,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服务业的产出在整个经济中的比重有明显差异,人均收人越高的国家,其服务业的产出与就业比重也相对较高。1980年1998年,服务业产出比重低收人国家从30%上升到38%,中等收入国家从46%上升到56%,而高收人国家从59%上升到65%。到1997年,澳大利亚、加拿大、法国、德国、英国和美国的服务业产出比重已经接近或达到70%,成为经济的绝对主体。服务业对全球经济的支撑和拉动作用显而易见。与产出比重的增加相对应,服务业就业比重自1980年代以来也稳步上升。例如,
36、1990年各国服务业就业比重的平均值与1980年相比,低收人和中等收入国家的比重增加了34个百分点,高收人国家的比重增加了近10个百分点。在1980年低收人和中等收人国家服务业就业比重的平均水平不过40%时,高收人国家的比重已经是50%了。到1997年,7个国家中有4个国家的服务业就业比重已经超过了70%,达到或接近74%。也就是说这些国家有将近3/4的人在从事服务业。另外,世界代服务业发展的特征之一是企业活动和家庭活动外包(outsourcing)趋势加快,从专业化的角度出发将一些原来属于企业内部的职能部门转移出去成为独立经营单位的行为,或者是取消使用原来由企业内部所提供的资源或服务,转向使
37、用由企业外部更加专业化的企业单位所提供的资源或服务的行为。家庭活动也存在类似现象,在经济不发达时代,餐饮服务、保育服务大部分都是由家庭自身提供的,随着经济的发展种类活动出现了外包趋势,现代餐饮业的快速发展就是家庭活动外包的结果。总之,伴随着世界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速,1980年代以来,世界上多数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都更加重视本国服务业的发展,全球产业结构呈现出“工业型经济”向“服务型经济”转变的总趋势。第二节 大力发展服务业成为国家重大战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服务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增加值由1978年的860亿元增长到2003年的37699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年均增长10%,略高
38、于同期GDP增速。同期服务业从业人员也由4890万人增长为21090万人,净增16200万人,是同期第二产业净增就业人数的两倍,已成为吸纳就业的主渠道。然而,从总体上看我国服务业发展仍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不仅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也大大低于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服务业存在总量偏低、结构不合理、竞争力差、增长速度缓慢等许多问题。造成这些问题原因很多,但从根本上看,还是认识问题长期未能很好解决,并由此导致了政策、体制方面的许多偏差,制约了服务业的改革、开放和发展。以上许多方面在昆山的服务业发展也多有体现,具有共性。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
39、观,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要求我们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认识服务业发展的重要地位,大力加快服务业发展,充分发挥其在扩大就业、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国民经济整体效益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方面的重大作用。为此,首先必须更新观念,正确认识和处理好服务业改革与发展中的几个重大战略问题。首先,当前我国服务业发展滞后,比重偏低,并不是工业化过程中应有的正常现象,其中既有客观的统计问题,更有主观的“体制性”、“政策性”的制约因素。我们需要认识到,加快发展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是提高制造业产业竞争力、实现新型工业化的重要动力来源。现代服务业和制造业越来越紧密的相互融合,使得产业经济活动中服务
40、业比重逐步上升,附加价值提高,加工制造环节附加价值比重下降。其次,加快发展服务业是推进新型工业化,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以人为本,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容,也是新型工业化的主旨。服务业不仅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社会进步的重要方面,而且在经济增长贡献方面同样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第三,新型工业化不仅要求我国在国际分工和产业转移的大潮中,发挥优势承接制造业的转移,也要求我们同时注意到承接服务业的产业转移,既要成为国际制造业中心,也要努力成为国际服务业中心,避免一条腿长一条腿短,使之相互促进,协调发展。这也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改变靠资源高消耗、环境高污染来换取经济发
41、展模式的必然要求。当前,国家把大力发展服务业作为我国新世纪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战略,同时将加快服务业体制改革,打破垄断经营,放宽市场准入,这将为服务业发展创造公平的环境。第三节 WTO促进服务业市场开放虽然我们已经加入WTO,但应该客观清醒地认识到,包括现代服务业在内的服务业是我国开放度较低,保护程度较高的领域。与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由于过度的保护和不开放,导致我国服务业的整体发展水平相对滞后,特别是现代服务业更是如此。如昆山现代物流业虽然已经起步,初步构筑了延伸到环渤海经济圈等区域的物流网络,但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无论是在基础设施上,还是在企业规模、经营能力上,都处于低级阶段。我国入世承诺的
42、最重要方面就是入世后在服务业立即采取大幅度的开放措施,三至五年时间逐步达到基本全面开放(表2-1)。2005年将是我们进入WTO的新的起点,随着市场准人范围放宽,进人门槛不断降低,外资企业将在更大范围内进人昆山的现代服务业领域。这样,通过国际资本、技术、人才和管理的进入,将给昆山现代服务业带来先进的服务技术、经营理念、管理方法及营销手段,从而使昆山现代服务业迅速扩大企业规模,提高服务水平,与国际接轨。另外,外资的介人,还有利于形成竞争局面,优胜劣汰,全面提高昆山现代服务业的国际竞争力,为昆山现代服务业加速发展带来内在的动力。表2-1:我国入世承诺的服务业开放措施行业相关条款金融保险业(1)5年
43、内向外资银行逐步开放国内主要城市人民币业务,直至取消所有地域限制。(2)3年内逐步取消外资保险公司地域限制,2004年12月11日以前允许外商投资证券公司,外资比例不超过1/3,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外资比例不超过33,外资比例达49%。旅游业(1)3年内允许外资拥有多数股权;(2)6年内允许设立外资独资公司,将取消地域限制。运输业(1)国际海上运输业务外资比例不超过49%;(2)国际集装箱多式联运2005年12月I1日以前允许外方独资;(3)公路货物运输和出入境汽车公司2004年12月I1日以前允许外方独资;(4)水上和铁路货物运输公司外资比例不超过49%;(5)船舶、货运代理公司2005年1
44、2月11日以前允许外方独资。律师、会计、咨询等其他服务业(1)在155类服务贸易行业中,允许外商提供服务的有72类,涉及法律、会计、医疗、计算机、咨询、房地产、广告、教育、环境等许多服务门类;(2)建筑服务、工程服务、医疗服务、教育服务、环境服务等少数部门要求合资、合作。昆山应充分抓住我国放开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市场这一重大机遇,放手引进外资,对全市现代服务业各个行业进行嫁接、改造、调整。通过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人才、管理,扩大服务业规模。同时,在引进外资过程中通过有序竞争,实现优胜劣,从根本上提高行业服务质量水平,增强昆山现代服务业的产业竞争力。第四节 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一体化长江三角洲
45、是中国人口和经济最密集的地区,拥有中国最完善的综合性工业体系和最丰富的智力资源,集聚效应非常突出:首先,人口集聚,收入水平高,区域消费需求大;其次,经济活动集中,产业间关联度大,交易成本低;第三,各种专业化要素市场日趋成熟,资本丰裕、人才充沛;第四,信息流量大、流速快,外溢效应显著(表2-2)。表2-2:我国三大经济核心区域对比指标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京津唐地区数值占全国数值占全国数值占全国面积(平方公里)100112.51.04%416980.4%42199.50.44%年末户籍总人口(万人)7534.145.9%2336.791.8%2736.072.1%GDP(亿元)第一产业
46、第二产业第三产业16980.7317.7%8363.948.7%5692.265.9%其中1082.057.4%445.179.7%351.272.4%8741.2717.8%4138.998.4%2449.515.0%7157.6922.2%3779.7811.7%2891.479.0%固定资产投资(亿元)5581.1115.1%2566.767.0%2453.16.6%科技活动人员53.5917.1%24.27.7%29.49.4%各类专业技术人员(万人)301.89.9%1886.2%194.716.4%高等学校(所)14511.8%483.9%1038.4%昆山作为一个正在崛起的现代工
47、贸城市,其得天独厚的人文底蕴、区域资源和既有成就的综合优势,理应在发展空间迅速扩张、相关要素重新整合、机遇和挑战同时增长的二十一世纪,积极谋求长三角经济网络的核心结点地位,不仅为本地区提供生产性和生活性服务,而且还要为周边区域提供服务,延伸自己的经济腹地,成为一个高等级的经济中心地。昆山的未来发展面临着区域竞争、中心城市功能完善、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各种挑战,面临着经济发展的重大转型。昆山如何迎接服务经济时代的到来?如何克服自身的劣势,利用区域人才、基础设施、资金、技术、管理等的优势,迎接未来的机遇和挑战?如何为一个高等级经济中心地,为人口超过百万的现代工贸城市提供服务,并且支撑制造业的发展和升级?如何有效地克服上海等首位城市带来的“光影效应”,实现合理产业分工、替代和转移?如何进一步提升整个城市的整体功能和中心地位,打造面向二十一世纪的“昆山服务”之路?这是摆在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