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关于贸易不平衡规模的争议.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2014713 上传时间:2022-12-3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02.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美关于贸易不平衡规模的争议.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中美关于贸易不平衡规模的争议.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中美关于贸易不平衡规模的争议.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中美关于贸易不平衡规模的争议.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中美关于贸易不平衡规模的争议.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美关于贸易不平衡规模的争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美关于贸易不平衡规模的争议.docx(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论中美关于贸易不平衡规模的争议 (2008-04-11 16:41:14) 标签:财经 分类:时事追击中美关系是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一对国家间关系,它的起伏和波动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亚太地区政治气候的变化。在经贸领域,建交以来双边贸易、投资和技术合作等各方面都得到迅速发展。但是,在肯定积极一面的同时,也应注意到问题和矛盾,其中双边贸易的不平衡以及由此引起的贸易摩擦就是比较突出和棘手的一例。按照常规思维,美国国际竞争力远高于中国,在双边贸易中似乎应是美方顺差中方逆差,然而双方统计的共同结论却与此截然相反。微妙的是,多年来在双方一致肯定中方顺差地位的同时,却始终无法就贸易失衡的具体规模达成共识。这是双

2、方贸易摩擦的主要原因和焦点,并且这一问题已经同人权问题、台湾问题等一道成为困扰两国关系的主要症结(见表1)。表1:美国人对“中美之间最大分歧”的看法人权台湾问题政治制度优势贸易逆差核扩散其他不知道人数2572一八一五53357711百分比34.028.820.54.40.710.21.5 资料来源:陈旭东、朱纪平,中美关系:来自民众的看法,世界经济与政治,2001(6)。一、两国统计分歧概述贸易不平衡有两个层面:一是形式上的不平衡或统计上的不平衡,二是事实上的不平衡。事实须由数字反映出来,中国对美享有巨额顺差是确凿无疑的,无论是中方还是美方提供的数据都证明了这一点,但是美方提供的美方逆差数字同

3、中方提供的中方顺差数字并不匹配(见表2)。表2:中美贸易的不平衡绝对额单位:亿美元年份中方统计美方统计中美不平出口进口顺差出口进口顺差衡分歧19809.838.3-28.537.511.625.92.61981一五.143.8-28.73620.6一五.4一三.3198216.237.2-2129.1254.116.919831723.2-6.221.624.8-3.29.4198424.340.4-16.129.932.8-2.919198523.550.9-27.43842.2-4.231.6198626.347.2-20.931.352.4-21.142198730.448.3-17.9

4、34.969.1-34.252.1198833.866.3-32.550.185.1-3567.5198940.178.6-38.557.6119.1-61.5100199051.865.9-14.148.1一五2.2-104.11一八.2199161.680.1-一八.562.8一八9.7-126.9145.4199285.989-3.174.2257.3-一八3.1一八6.21993169.6106.962.787.73一五.3-227.6164.91994214.6一三9.774.992.9387.8-294.92201995247.1161.285.9117.5455.6-338.12

5、52.21996266.8161.5105.3119.7514.9-395.2289.91997326.9163163.9128626-498334.11998379.8169.6210.2143712-569358.81999419.5194.8224.7120806-686461.32000521223.6297.4162.51000.6-838.1540.72001(注)542.8262280.8173.2948.7-775.5494.7注:2001年美国统计为1-11月份数据,并非全年。资料来源:中方统计,1980-1983年数据来自1984年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年鉴,1984-1998数

6、据来自1985-1999年各年各国统计年鉴,1999-2001年数据来自2000-2002年国际贸易第2期。美方统计来自美国商务部统计资料。从表2可以看出,双方在出口、进口和顺差(逆差)规模上都存在严重分歧:(1)关于中国对美出口规模,美方统计数字始终是中方统计的近2倍;(2)关于中国从美国进口,美国统计数字始终比中国统计数字小1/3左右;(3)关于中国对美顺差规模,美方数字基本上是中方数字的2.5-3.5倍。中美两国立场和观点差异甚巨,可能是难以调和的。例如2000年,我方统计的对美顺差虽很大,但也不足300亿美元,而美方数据却高达800多亿美元,后者是前者的2.8倍。另据美方统计,2000

7、年中国取代了日本第一次成为美国逆差最大的源国。美国商务部预测,在加入WTO后的三到两年内,中国不仅在对美顺差上而且将在对美出口上超过日本。从90年代开始,双方几乎每年都要为贸易不平衡问题争吵一番,而争吵的结果都是在“各自表述”中不欢而散。在美国国内每年也要就此展开争论,其激烈程度比起中美之间的争吵并不逊色多少。值得注意的是,自从“中国威胁论”出现后,美国的嗓门似乎更大了,在双边交流和磋商中往往更加咄咄逼人。按照国际关系理论,不对称依赖是国家权力的重要来源,所以此问题久拖不解,将会损害中国的对美谈判能力,使中国在中美博弈中更加被动。考查各国国际经贸关系的现状和历史,会发现贸易双方的统计有所出入本

8、是一种正常现象,这是由于各国都有自己的一套海关制度和原产地规则,从而使统计口径互不相同。但是,像中美双方分歧这么严重的也绝无仅有,双方统计出入之大已经有点离谱。这里面的蹊跷在哪里?是中国的数据偏小,还是美方数据过大,还是二者皆有?本文认为二者皆有,不过美方高估对华逆差是主要方面,中方低估顺差是次要方面。表3:2001年10月份美国贸易逆差主要来源地(单位:百万美元)中国日本加拿大德国墨西哥韩国台湾意大利9一五269573793267625921625一五一三1191资料来源:美国商务部2001年10月份月度形势报告二、美方高估了来自中国的进口美方高估对华逆差,既有高估自华进口的因素,也有低估对

9、华出口的成分。高估自华进口有三个原因:美国原产地标准问题、香港转口贸易问题和中国加工贸易问题。低估对华出口主要是由转口贸易和统计遗漏造成的。1、美国原产地标准的随意性是主观原因美国原产地标准的随意性及其滥用,是高估中国出口或美国进口的主观原因,也是一个基础性原因,其他原因都要通过这个原因起作用。原产地规则是指进口货物的国别要按其原产地,即商品的生产地、制造地或发生实质性改变的加工地进行统计。问题的关键在于,在世贸组织之前没有一个国家、国际组织或权威机构,包括海关合作理事会和关贸总协定,能够为判定货物是否发生“实质性改变”提供一套可操作的权威标准。因此,各国在制订自己的原产地规则时,往往从本国需

10、要出发制定有利于自己的标准,而且这个标准还可以随情况变化而相应修改。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国际生产一体化的发展,要理清每个商品的国际价值链,并精确计算出每个国家对商品最终价值的贡献额,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这就为美国把其他国家的增值计入中国出口提供了一个机会。模糊能产生争议,但模糊对强者来说则意味着机会。下面以中国纺织品对美出口为例,说明美国原产地规则对中国的影响。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纺织品和成衣进口国,每年进口额在600亿美元以上。其纺织品和服装原产地规则是1984年通过的,为了加强对纺织品和服装进口的控制,尤其是来自中国等亚洲出口加工国的进口,美国在90年代先后两次修改了原产地规则。1994年1

11、月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生效,美国于同年8月第一次修改纺织品原产地规则。新标准不仅极为苛刻,并带有强烈排他性和歧视性。它规定,墨西哥纺织品出口不受配额限制,但来自第三国部件的价值不得大于7%;加勒比国家如果采用美国原料,其输入美国境内的纺织服装也可免税。由于自由贸易区的贸易转移效应,这次修改大大限制了中国服装的出口,例如1998年墨西哥对美服装出口增长了17%,而我国却下降了8%,但这次修改总体上对国别统计的影响并不太大。1999年美国第二次修改纺织品原产地规则,并于当年7月1日起执行。新规定主要有五点:纱类产品以纺纱地为原产地;布类产品以织布地为原产地;针织成型产品以织片地为原产地;裁剪成型产品(

12、服装)以缝合地原产地;多国缝合制式以最重要之缝合地或最终重要缝合地为原产地。其中对中国影响最大的是把服装产地由裁减地变为缝合地,因为中国输美纺织品以服装为主,面料多来自韩国,裁减在香港,缝制在大陆。如果按照美国旧的原产地规则,这种形式下的出口应以香港为原产地报关,占用香港配额;而按照新的规则,原产地则为中国,以中国作为原产地报关,占用中国配额。在美国发放的配额数量不变或增加缓慢的情况下,中国企业的对美出口受到严重限制。据业内人士估计,由于不合理的原产地规则,中国的纺织品出口价值被高估几十亿美元,即每年损失几十亿美元。美国滥用原产地规则的目的是通过夸大中国的出口规模,来变相减少中国的纺织品配额,

13、从而限制来自中国的进口。在世界贸易中,纺织品和服装贸易比较特殊,是目前世界上少数仍有配额限制领域之一(注:由于纺织品和服装贸易比较特殊,使其长期背离全球多边贸易规则。GATT的多种纤维协议和WTO的纺织品与服装协议都是阶段性协议,都允许发达国家在一定范围内对来自发展中国家的进口实施配额限制。)。中国其他产品对美出口虽也有顺差被夸大的问题,但基本都不受配额限制,例如机电产品,此处不再具体说明。2、香港转口贸易则是主要原因由于香港:(1)具有十分发达的金融、保险、资讯和海运等与贸易有关的服务业;(2)具有自由港地位,商品输入输出基本不受限制,与欧美和亚太有传统经贸关系;(3)与珠江三角洲之间的一体

14、化不断加深等,使香港在中国的对外贸易中扮演着特殊角色。历史资料显示,中国出口中的一半需经香港处理,而在对美贸易中,这一比例可达70%。实际上香港主要是通过做中美两家的生意来“吃饭”。在香港的总出口中,转口贸易就占了80-90%,大陆和美国是其两个最大转口来源地和市场(见表4和图1)。表4:近年香港对外贸易概况单位:百万港元年份进口港产品出口转口整体出口贸易差额1999一三927一八1706001178400一三49000-437一八20001657962一八0967一三91722一五72689-852732001一五68194一五3520一三274671480987-87207资料来源:香港统

15、计月刊2002年5月,香港特区政府统计处图1:转口贸易在香港总出口中的地位附图1999-2001年,香港每年对美国转口出口有近3000亿港元,即300亿-400亿美元(这里按HKD7.80=USD1.00的汇率计算,下同)。一般说来香港的服务可使中国商品平均增值40-50%(某些针织和玩具等劳动密集型产品可以翻倍),这意味着中国近400亿美元的转口商品到香港变成了550亿美元。美方在统计时,按原产地规则把香港的增值也计入了自华进口,夸大了自华进口一五0亿美元(见表5)。表5:香港转口贸易的地区构成单位:亿港元地区时间1999年2000年2001年目的地来源地目的地来源地目的地来源地中国内地39

16、91.87201.24888.28495.24965.78083.7美国2694.4567.43110.0654.72821.9651.9日本675.11212.7820.5一三73.4835.51256.5台湾278.6719.6337.0879.4300.2803.2韩国197.9388.2269.8460.6246.4397.8德国441.2一五5.6506.0一八7.9457.7203.2新加坡287.2一三8.1320.3149.9269.3146.5英国455.4一三4.0523.6一三2.2467.6一三0.5全球11784.0一三917.2一三274.7资料来源:同表53、加工

17、贸易为美国滥用原产地标准提供了机会在全球化背景下,各国产品都变成了“全球产品”。在国际生产和国际贸易体系中,国际价值链相互交织,构成了一张张国际价值网,而加工贸易不过是这张网的末梢而已。正像前文所讲,这会为发达国家尤其是强权发达国家滥用原产地规则进行贸易保护提供机会。20世纪80年代新国际劳动分工出现,中国对外开放政策同第三次全球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促进了生产能力从东亚向中国沿海转移,导致了中国加工贸易的兴起。而加工贸易的兴起又直接引起了亚太地区贸易流向的变化,改变了亚太的贸易格局。在此情况下,东亚其他国家对美顺差就转变为中国对美顺差。据美国商务部公布的数据和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的报告,从198

18、7年到1995年,美国对新加坡、韩国以及香港和台湾地区的贸易逆差,从340亿美元减少到78亿美元,同期对中国的贸易逆差从28亿美元增加到338亿美元。这说明美国对东亚的贸易平衡关系,在总体上并没有实质性的变化,反映了东亚产业转移的历史事实。目前中国对美出口的70%属加工贸易,其所需原材料、零部件和包装物件基本上是从日本、韩国、新加坡、台湾和香港等国家地区进口的。加上其他运输和管理成本,国外增值部分约占加工出口品价值的85%,中国只获得总价值中一五%的加工费。而美方在统计时,却按原产地规则将商品的全部价值计入自华进口,直接造成了对华逆差的夸张(注:可能的情况是,美方在统计时对大部分(而不是全部)

19、中国的加工贸易产品作如是处理。)。至于夸张的规模有多大,并不容易计算,有三个原因:加工贸易和转口贸易是交叉关系,有些贸易既是加工贸易又是转口贸易;按原产地规则,美国不会把所有的加工贸易的价值都算作中国的出口,这个比例很难掌握;在加工贸易品之中,中国的增值比例也无法计算,劳动密集型产品可能高些,IT等高科技产品可能低些。但我们估计,这一数值应该不少于50亿美元。下面以玩具出口为例说明加工贸易对中美贸易统计的影响。我国是世界最大的玩具生产国,产量占全球的大部分,其中90%以上供出口。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玩具消费市场,也是中国玩具最大出口市场。中国玩具质量稳定交货及时,许多著名的美国玩具公司都来中国加

20、工生产。据美国玩具厂商协会公布的信息,1997年美国从中国进口玩具占美国全部进口玩具65%,1998年中国玩具对美直接出口为27.8亿美元,从香港转口4亿美元,合计32亿美元,约占中国玩具总出口60%。中国的玩具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在加工贸易下中国能获取的利润极小。1996年9月22日美国洛杉矶时报刊登了一篇芭比娃娃与世界经济的文章,该文用小学一年级的数学知识说明了中国出口所受到的不公正待遇。该文认为,从中国进口的“芭比娃娃”,在美国的零售价为9.99美元,而从中国的进口价仅为2美元,在这2美元中,1美元是运输和管理费,65美分用于进口原材料,中国只获得35美分的劳务费。问题是,按美国的原

21、产地规则,这个芭比娃娃是否应该算作中国的出口呢?如果完全计入中国出口,中国输美玩具的价值将会被夸大4.7倍。本文在这里插一句题外话,其实美国完全了解中美双边贸易的实际情况,也完全清楚当中的利益分配关系,正是因为这样它才会长期容忍中国的巨额顺差,否则中美贸易关系完全会是另一番景象。三、美国低估了对华出口美国低估对华出口有两个方面原因:第一是统计遗漏问题。美国商务部普查局官员指出,由于出口不像进口那样能够通过征税为政府带来直接收入,美国出口统计并不是很严格,小于一定额度的出口不必到海关登记,如私人出国旅行时携带少量美国产品出境就是这样,因此出口统计可能漏掉了10%以上的记录。第二是转口贸易的影响。

22、1999-2001年,美国每年对香港的出口中有600亿港元(即80亿美元)被香港转口到中国内地(见表5)。美国在统计时把它看作对港出口,可低估其对华出口近80亿美元。如果把这两个因素合起来看,1992和1993年对华出口被低估了一八亿和23亿美元(见表6),我们估计90年代后期这个低估可能超过了100亿美元。表6:香港转口对美方统计的修正单位:亿美元年美国进口美国出口美国逆差份原公布香港转口调整后原公布转口和调整后原公布调整遗漏后1992257.352.3205.074.2一八.092.2一八3.1112.819933一五.463.0252.487.723.0110.7227.7141.7资料

23、来源:中美商贸联委会贸易和投资工作组贸易统计小组工作报告总结起来,本文认为,由于美国高估自华进口和低估对华出口,使美国逆差被蓄意夸大了1/2,2000年实际规模可能只有500多亿美元。美国商务日报1996年的一篇社论援引美国普鲁金斯学会中国经济问题专家尼古拉斯拉迪的研究结论指出,美政府将对华贸易逆差的统计夸大了约三分之一。美国斯坦福大学刘遵义教授曾作了深入的研究,认为1998年中美贸易不平衡约为365亿美元,介于双方数字中间。四、中国也低估了对美顺差我们在认识到美国高估对华逆差的同时,也应探讨中国是否低估了对美顺差的问题。本文认为这一问题是存在的。中国低估对美逆差的主要原因是,海关把经香港的转

24、口出口视为对香港的出口,其实这样统计并不科学。根据香港的统计,1999-2001年,香港每年对美国的转口出口有2600亿3000亿港元,合美元330亿380亿(见表5)。其中大部分货源来自中国,少部分来自台湾、澳门和东南亚国家,所以基本上可认为中国漏算了对美出口200亿美元。另外根据中国海关统计,1999-2001年,中国大陆对香港的出口分别为约369亿、445亿和465亿美元,而从香港的进口只有69、94和94亿美元,顺差分别为300亿、351亿和371亿美元,其中大部分实质上是对美顺差,估计也有200亿美元。两个分析途径基本相吻合。五、结论由上分析我们可得出这样的结论:中美在贸易不平衡规模

25、上的分歧,既有美方高估对华逆差的原因,也有中方低估对美顺差的原因;美方高估了300亿美元,中方低估了200亿美元;双方对香港转口贸易的不同处理是产生争议的关键,仅此一项便可解释中美统计出入500亿美元中的400亿;美方高估对华逆差的主要做法是高估自华进口,而不是低估对华出口;2000年中美贸易不平衡的实际规模大致介于双方数字之间,为500亿600亿美元。表7:美国对华逆差高估的原因及规模单位亿美元原因高估自华进口低估对华出口其合计香港转口直接加工贸易香港转口统计遗漏他规模一五050?8020?0300【参考文献】1、孟庆民,李国平,新国际劳动分工研究动态,世界地理研究,2000(2)。2、黄国

26、宪,香港转口贸易的作用和前景,港澳经济,1986(3)。3、郑伟民主编,衰落还是复兴全球经济中的美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8年8月。4、陈继勇、彭斯达,“入世”后中美经贸关系的走势,世界经济与政治,2001(3)。5、尹翔硕,进入新经济时期的美国贸易逆差,世界经济研究,2001(2)。6、USInvestmentinChinaWorsensTradeDeficit,xepinet.org/briefingpapers.12.31.202212:5312:53:4022.12.3112时53分12时53分40秒12月. 31, 2231 十二月 202212:53:40 下午12:53:402022年12月31日星期六12:53:4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