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科技情报服务平台(最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科技情报服务平台(最新).docx(12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北京科技情报服务平台(II)期建设-环境工程领域信息库建设轻工业环境保护研究所2011年6月30日目 录一、前言11.1 项目背景11.2 研究目的11.3 研究内容1二、国际环保产业回顾32.1 国际环保产业发展概况32.2 小结4三、国内环保产业回顾63.1 我国环保产业发展概况63.2 小结8四、国内外环境工程领域信息库建立94.1 国内外环境工程领域机构信息库建设94.2 国内外环境工程领域专家信息库建设94.3 国内外环境工程领域工程项目信息库建设104.4 国内外环境工程领域论文成果信息库建设10五、总结与建议125.1 总结125.2 建议14附件一、环境工程领域科研机构信息库1
2、9附件二、环境工程领域专家信息库49附件三、环境工程领域项目信息库87附件四、环境工程领域论文成果信息库97一、前言1.1 项目背景此项目作为北京市科技情报服务平台(II)期建设的子项目,针对环境保护产业发展方向进行的国内外行业动向调研。进入二十一世纪,全球环保产业开始步入快速发展阶段,逐渐成为支撑产业经济效益增长的重要力量,并正在成为许多国家革新和调整产业结构的重要目标和关键。美国、日本和欧盟等国家的环保产业成为全球环保市场的主要力量。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我国的环保产业也已形成。目前,中国环保产业还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总体规模相对还很小,其边界和内涵仍在不断延伸和丰富。
3、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我国环保产业对国民经济的直接贡献将由小变大,逐渐成为改善经济运行质量、促进经济增长、提高经济技术档次的产业。产业内涵扩展的方向将主要集中在清洁技术、清洁产品、环境服务等方面,中国环保产业的概念也将演变为“环境产业”或“绿色产业”。当中,如何使环保技术研发和环保产品推广最大化,是当前决定我国环保事业的重点工作。为了更好地让我国的环保产业在经济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有必要对国内外环境工程领域技术研发和产品推广的形势和动向进行跟踪。为此,引出此环境工程领域信息库建设子项目。1.2 研究目的通过收录国内外环境工程领域的重点信息,了解全球范围内环境工程领域的总体现
4、状以及技术产品研发状况,为我国环境保护领域的数据信息服务平台搭建提供技术支撑。1.3 研究内容本次研究通过对国内外环保产业现状进行回顾,总结环保产业的发展方向。同时,调研环境工程领域国内外研究机构重点研究领域和方向;专家学者、从事项目、发表论文等最新名录,并进行分别介绍评估。选择重点科研机构、大专院校、管理部门进行调研,通过专家研讨的方式,了解环境国内外重点先进环境技术研发情况及其发展前景。被调研的机构、专家、从事项目、发表论文涉及污染场地、污水治理、大气污染防治、城市噪声防治、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温室气体减排、清洁能源以及节能产品等八个方面。在上述工作基础上,为我国环保产业的持续发展提议。
5、二、国际环保产业回顾2.1 国际环保产业发展概况在环境污染给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带来巨大危害后,发达国家的政府开始普遍重视环境问题。环保产业是继计算机产业和通讯产业之后的又一朝阳产业, 市场前景光明。目前,世界各国和各大跨国公司纷纷采取措施,加大环保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实施节能清洁生产,树立良好的环境形象力争形成自己的环保产业优势。美国、德国、以色列、日本、荷兰、加拿大、芬兰、澳大利亚等国家的环保技术20世纪70 年代以来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从本世纪前10年以来,全球环保产业的市场规模从2000年的5300多亿美元增长到2009年的6500多亿美元。具体情况如2-1所示。图2-1 2001-20
6、09全球环保产业市场规模及增长2009年全球环保市场规模达到6520亿美元,其中服务行业规模仍占据将近一半,环保设备产业规模较上年略有下降,资源利用产业有较大增长。环保产业整体呈现三足鼎立态势。具体情况如图2-2所示。图2-2 2009全球环保市场结构从业务领域角度观察,固体废弃物处理、废水处理工程、供水设备、可再生能源利用等领域规模较大。在地域分布上,全球环保产业仍主要由发达国家主导。2009年,以美国、日本、加拿大、法国、德国等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占有全球2/3的市场份额。具体情况如图2-3所示。图2-3 2009全球环保产业区域结构2.2 小结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环保产业在发达国家得到了
7、迅速发展,主宰了全球的环保市场,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巨大,逐步从“朝阳产业”转变成“支柱产业”。当前,全球环保产业发展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1)技术与标准成为行业竞争新方向;2)环保设备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3)终端环境治理产品是市场需求热点;4)低碳经济成为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焦点;5)政府以及民间关注力度不断增强。从上述特点我们能够发现,当今的环保产业基本是以环保工艺技术产品为核心去解决环境问题的。因此,对国外环保信息进行收集汇总,建立环境工程领域的信息库,全面了解国际上环境保护领域的技术研发与推广情况,有利于促进我国环保产业各方面工作的持续开展。三、国内环保产业回顾3.1 我国环保产业发展概况
8、我国环保产业起步于本世纪70年代。从规模上讲,30多年来,环保产业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其发展基本上与我国经济发展速度同步。当前,我国已形成一个产品种类较为齐全和污染治理技术、资源综合利用、自然保护及生态工程比较配套的新兴产业, 为我国的环保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十五”以来,中国环保产业和市场增长率都在15%以上。“十二五”预计环保投资31000亿元,占GDP的1.5%,拉动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行费用1.05万亿,为环保服务业提供了巨大空间。同时,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以及人们对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中国环保产业取得了较快发展。2009年中国环保产值达到9500亿元。具体从2004年以来我国环保产
9、业规模变化如图3-1所示。图3-1 2004-2009我国环保产业年产值规模发展状况我国的环保产业划分为环境保护产品、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服务和洁净产品四大领域。2009年,这四大环保产业领域行业的产值分别为(环境保护产品,1520亿元);(资源综合利用,4560亿元);(环境保护服务,470亿元);和(洁净产品,2950亿元)。目前,我国的环保产业以资源综合利用、洁净产品为主。2009年这两类行业的产值在中国环保产业产值中所占比重将超过3/4。2009年我国环保产业结构的具体情况如图3-2所示。图3-2 2009年我国环保产业结构在环境保护产品领域中,大气污染防治设备350-430亿元;水
10、污染防治设备375-455亿元;固体废物处理设备和资源综合利用设备110-120亿元;噪声与振动控制设备占25-35亿元;环境检测仪器60-70亿元;环境污染防治专用材料与药剂80-90亿元。图3-3中国环保设备结构废渣、废气、余热等进行回收和合理利用,对社会生产和消费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废旧物资进行回收和再利用。当前,国内每年可以回收利用但又没有回收利用的再生资源价值仍达350-400亿元。我国的环保服务相对落后,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社会化,专业化程度低 ,全方位的服务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我国环境保护服务主要以环境工程设计与施工服务和污染治理设施运营服务为主,两类服务收入之和占环境保护服
11、务收入总额的60%以上。我国洁净产品产业增长较快,形成了以节能产品,低毒害产品,低排放产品和有机食品的格局。随着全国能源战略性的作用的提升,国家对节能的高度重视,人们的节能意识不断提高,节能产品的需求将大范围提高。当前,国内节能市场有数千亿的巨大市场份额,节能产品的市场在我国十分巨大。3.2 小结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 我国的环保产业得到了巨大的发展。首先,我国环保产业的年产值正以高于10%的速率增长。其次,国家对环境污染治理的力度日益增强,不断加强环境技术的研发。第三,我国许多环境技术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逐步得到应用。然而,我国的环保产业发展较晚,环保产业政策还不够完善,环保产业结构不够合
12、理,环保产业宏观调控的工具和手段有所缺乏,环保产业的科研经费投入不足,这些方面使得我国环保产业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同时,由于大量数据信息缺失,导致我国对环保产业缺乏准确、全面的定位。因此,有必要对我国国内环保(尤其环境工程)领域的信息进行收集汇总,与国外类似的环境工程领域的信息进行比较分析,深入衡量我国环保产业各个领域的发展状况。四、国内外环境工程领域信息库建立环境技术及产品是解决环境问题的工具,也是环保产业的核心内容。为了有效地把握我国环保产业的发展水平,对环境工程领域的技术研发和工程项目的信息进行有效追踪,系统了解环境工程各个领域的发展阶段,具有深远意义。根据本项目的要求,对国内
13、外从事污染场地、污水治理、大气污染防治、城市噪声防治、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温室气体减排、清洁能源以及节能产品等环境工程八个领域的相关机构、行业专家、工程项目及论文成果进行了初步收集整理并加以评估。4.1 国内外环境工程领域机构信息库建设本次调研工作主要针对长期从事环境保护事业的行业组织机构、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和监测机构。被调研单位一定程度反应全球范围在污染场地修复、水处理、大气污染控制、固体废物处理处置、清洁能源开发、温室气体减排、噪声监测预警、环保产品研发等领域的能力,同时我们对这些环保机构进行了评价。对研发机构、科研机构、大专院校以及大中型企业的综合能力建设情况开展调研,能够为今后我国环
14、保产业的能力建设工作奠定坚实基础。根据统计,选取的50家环境工程领域的机构包括20家国内机构和30家国外机构。当中20家国内机构包括11家大专院校,5家科研院所,3家企业和1个行业协会;30家国际机构包括9家大专院校、20家企业和1个政府部门。具体筛选的50家环保机构请详见附件一。4.2 国内外环境工程领域专家信息库建设本次研究针对长期致力于环境工程各个领域的资深学者和高级工程管理人员。被调研的专家一定程度反应在全球范围在污染场地修复、水处理、大气污染控制、固体废物处理处置、清洁能源开发、温室气体减排、噪声监测预警、环保产品研发等领域方面的科研水平。同时,我国对这些专家学者的研究方向及相关业绩
15、进行评价。对国内外环保专家的信息进行收集、整理、评估能够为环保产业的交流合作给予支持。此次选取的专家基本都具有教授(或同等级别)以上的职称。其中国内专家65名,外国专家55名。国内专家当中包括37位中国科学院或中国工程院的院士,外国专家当中包括36位美国工程院院士。本次调研筛选的120名专家名录请详见附件二。4.3 国内外环境工程领域工程项目信息库建设根据项目的要求,针对我国国内和国际的大型环保项目开展了调研和评估。被调研的工程项目涵盖水处理、清洁能源开发、危险废物处理处置、污染土壤环境修复、烟气监测与净化、温室气体减排等领域的关键技术,作为成功案例一定程度反映了我国在从事环保工程项目或与外方
16、协作实施大型环保项目的成功经验,对我国未来环保工程项目的开展给予借鉴。此次选取的30个项目包括20个国家专项和10个中外合作项目。其中国内专项中包括3个国家“973”专项,12个国家“863”专项,2个国家“水专项”,1个国家“七五”攻关项目,1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个国家科技重大项目。10个中外合作项目分别是:2个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资助项目,1个国际水协(IWA)项目, 1个北京市环保局(BEPB)与意大利国土环境部(IMELS)的合作项目,1个国家环境保护部与IMELS的合作项目,1个中国科技部与IMELS的合作项目,1个挪威合作署(NORAD)与中国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SS
17、TC)的合作项目,1个清华清洁能源研究与教育中心和英国石油公司的合作项目,1个全球环境基金(GEF)项目。此次研究选取的30个环保项目名录请详见附件三。4.4 国内外环境工程领域论文成果信息库建设根据本项目的要求,针对国内外环境工程领域的核心期刊论文开展了调研和评估。被调研的论文成果覆盖了水处理、流域规划管理、大气污染防治、清洁能源开发、废物资源化利用等领域在近两年来的一些环保研究,当中涉及了许多新型技术工艺,为探索环保技术及产品的特性及应用前景给予指导。此次研究选取案的60篇文章均是2010年或2011年发表的,包括43篇英文论文和17篇中文论文。本次研究筛选的60篇论文请详见附件四。五、总
18、结与建议5.1 总结根据对国内外知名环境工程领域的机构、专家,以及重大项目和发表作品进行搜集与评估,我们发现一些特点。首先,通过对国内外环境工程8个领域的机构与专家信息收集,发现全世界从事水处理领域的机构和专家数量最多。主要体现在:(1)几乎所有涉及环境保护的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都有废水、安全饮用水等水处理方面的业务,并拥有该领域的专家;(2)关于水处理方面的研究成果在环保领域的期刊杂志被刊登的频率很高。这也许跟当今世界上针对水处理的关注时间较长,这方面的研究已经发展到一个成熟的阶段。离子交换、膜分离、高级氧化、生物曝气等一系列成熟的水处理技术已经广泛得到了应用。其次,国内外许多大专院校都开设了
19、土木工程项目,当中涉及了固废处理、能源利用、场地管理等环境工程领域的科目;许多中小企业开展了固废处理、能源利用、污染场地管理等业务。在我国,垃圾污染、废弃场地污染、能源过度消耗等问题所带来的隐患因为密集的人口而显得极为突出。当前,我国在清洁能源和污染场地管理方面的政策体系还有待完善,而污染场地和危险废物所带来的环境风险也日益受到全社会的关注。由此可见,土壤修复、固废处理、清洁能源开发等领域的研究将是我国未来几年甚至几十年里环保产业发展的重点。第三,环境工程8个领域当中噪声控制的研究相对比较薄弱。从搜集的信息中发现,国内外从事噪声控制的环保机构和专业人员数量相对较少。环境噪声控制主要在项目环境影
20、响评价过程中有所考虑。在国外的大专院校里,噪声控制基本上划分在声学的学科范畴,而非环境学。因此,噪声控制在环保领域的地位有待提高。第四,通过对国内外大型项目和发表论文的回顾与评估,我们了解到许多环保工程项目都涉及到了多个领域的技术知识。比如,一家污水厂以水处理为主业务,而涉及到污泥的处理,属于固体废物管理的范畴;一般需要进行资源化利用,如生产沼气,涉及到清洁能源的理念;同时污泥的处理过程需要考虑不污染土壤和地下水,需要有土壤管理方面的知识这样一个大型的项目交叉多领域技术的例子有许多。因此,环保行业各学科领域的研究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作用的,这在环评工作中体现得最突出。第五,通过网上资料搜集过程
21、中我们发现,大专院校与科研院所的专家名单、项目展示、发表的作品内容比企业的内容较全面、具体。这可能由于工业企业对信息的保密性要求高。第六,由于语言、信息不完整性、获取渠道的不公开性等因素,造成一些数据的确实,对本次数据库的构建工作有所影响。为此,本次研究当中整理的数据信息并不能代表全球绝对顶尖的成果,但至少代表相对先进的水平。本次研究针对国内外环境工程领域的信息库可根据环保产业发展情况适时进行动态更新。我国污染防治技术不仅落后于发达国家水平,而且落后于本国的工业技术水平。这主要表现在:1)环保产品结构不够合理我国环保产业当中,小规模的企、事业单位占环保单位总数近70%(一般固定资产小于1500
22、万元),规模偏小对环保产业的推动难度较大。同时,在整个环保产业中,没有一家企业占有显著的市场份额,也没有一家企业能对整个产业的结果具有重大影响。此外,分散型的产业模式,导致产业内部的过度竞争,不利于环保产业的顺利发展。2)环保产业发展的制度、政策机制有待健全第一,我国环保法律法规不够健全。上世纪80年代我国颁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同时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取得了一些成绩。然而随着我国经济、技术和环境状况的不断变化,这些法律中的许多条款已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环保产业的法律体系尚未建立起来。一些环境保护标准有的太严,有的太松,需要进行修订。第二,我国环保产业政策体系还不够完备,缺
23、乏有效规划。相关的配套政策发展滞后,使整个环保产业的产业链条在制度、政策方面就岑在欠缺,无法提供有效的保障。第三,我国环保产业的经济基础较薄弱,尽管制定了许多环境经济政策,有效实施的不多,相关的配套政策未适时建立,同时环境经济政策本身需要根据市场经济体制及环境保护事业不断发展、变化的要求而不断更新、完善。3)技术开发能力弱,产品技术含量低,国际竞争力弱虽然不少环保企业有了自己的研究和设计队伍,但绝大多数环保企业的科研、设计力量薄弱,且技术开发投入不足;产品主要为常规产品,技术含量低,竞争能力弱。其原因是,环保企业经济实力比较弱,以企业为主体的环境技术开发创新体系建设进展迟缓;环境科技成果转化机
24、制不健全,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环境技术开发投资大、风险大、企业难以承受;环保市场监督不力,不正常竞争导致劣质技术和产品充斥市场,挫伤了企业的开发和采用新技术的积极性;环境技术监督制度不健全,环境技术标准化和环境工程技术队伍还跟不上环境产业发展的要求。4)环保服务业发展受制约目前,我国环境服务业的发展面临多方面制约因素,环境服务业的社会化程度和专业化程度较低,全方位的服务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造成许多环境治理设施运转效率低下。此外,我国的信息咨询服务规模小,技术手段落后,咨询公司和各种中介机构的服务网络建设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影响我国环境服务业的持续快速发展。尽管如此,环境问题已成为我国的一项国
25、策,环境治理的客观需要和环保技术的发展将对中国环境保护产业起到很大推动作用。“十一五”以来,国内环保投资逐年增加,对污染治理设施运行费用、环保产业、GDP增长、就业等方面具有较大推动作用。“十二五”期间我国的环保产业将拥有更为广阔的空间。总体而言,我国的环保产业正成为引领中国绿色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5.2 建议针对本次国内外环境工程领域信息平台建设研究总结出来的情况,我们对我国未来环保产业提出以下几点建议:1)完善我国环保政策环保政策是开展各项环保活动的前提条件,对整个环保产业进行调控。各国的环境法律都在逐渐完善,对污染者或公共机构所应采取的行动有着严格的要求,同时,根据环境状况及时修改相关的
26、法律。美国、德国、英国、瑞典、日本等发达国家在环保方面的成功经验首先就在于都制定了有效的环保法律法规体系,并配套了补贴、资助、收费(包括税收)、排污许可、押金返还等一系列制度,从而保证环保产业随着正确的方向发展。我国也需要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根据环境状况及时修改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利于环境保护。我国目前标准的制定主要参照美国和欧盟的相关标准指数,再结合我国的具体生产力水平,确定环境标准的各项指标。我国的发展与任何一个国家的发展都不相同,具体的情况也有很大差异,同时我国地区间的经济发展水平、技术水平差距极大。因而在借鉴国外先进的环境标准时必须首先消化吸收,真正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为我所用,才能制定出合
27、理、科学的环境标准,才能使标准真正在环境保护中起到应有的作用。尽管我国出台了许多清洁生产标准和清洁生产审核指南,但目前的环境标准仍主要侧重于末端的环境质量控制,缺乏全程监控。随着环境保护力度加大,环境标准应逐渐转向全过程的监控。对环境标准的评价也应注重这种转变,评价该标准在相关的产业导向和市场准入方面的作用。当前,虽然我国现有的环保标准涉及了大气、水、土壤、固体废物和化学品、噪声、核辐射及电磁辐射等众多领域,但与我国环保工作的需要还有巨大差距。对于有毒有害物质的控制、生态环境保护、人体健康保护、环境监测、产品安全控制等方面的标准体系有必要加以补充完善,同时对污染场地的环境管理标准体系需要进一步
28、强化。当前,我国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中将废水中CODcr、氨氮、总氮,以及大气中二氧化硫这4种污染物作为总量减排的物质。但随着重金属、挥发性有机污染物(VOCs)、持续性有机污染物(POPs)所产生的问题日益受到关注,有必要针对这些污染物建立并完善相关的环境标准体系。2)加强重点领域的技术研发推广工作环保技术是解决环境问题的工具。目前,水处理技术和大气污染控制技术的投资运行在我国的环保产品领域中占有巨大份额,许多技术已经成熟甚至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但是,我国环保技术产品的整体水平还比较落后,科技研发应用水平低,技术产品创新能力较弱。因此,对环保技术产品的研发推广力度需要有所加大。当前我国水处
29、理设施的市场需求主要集中在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成套设备、城镇居民小区污水处理设备及相关产品和工业废水处理设备的开发产生,高浓度有机废水,重金属废水等设备制造业。所以加快对这些技术设备的研发推广具有深远的社会效益。汽车的广泛使用,使得汽车尾气污染和温室气体排放日益严重。与汽车制造业相适应,形成配套的消声器和机内净化产品,并逐步发展节能环保型汽车,是未来汽车行业的发展趋势。因工业窑炉等工厂燃烧设施产生的氮氧化物(NOx)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十二五”期间节能减排将增加“脱硝”(去除NOx)这一约束性硬指标。所以,开展对低氮燃烧技术、低氧燃烧技术、烟气再循环技术、低温催化还原氮氧化物减排技术、高温低
30、成本非催化还原氮氧化物减排技术等脱硝技术的研发推广,也将是我国“十二五”期间的重点工作。随着汞、镉、铬、铅、砷等重金属污染事件频繁发生,针对重金属的污染防治已成为我国“十二五”环保工作重点。大力开展低汞无汞化(电石法聚氯乙烯行业)、电池无汞化技术、荧光灯低汞及固汞使用技术、无钙焙烧和钾系亚熔盐液相氧化(铬盐行业)、氧气底吹-液态高铅渣直接还原铅冶炼和铅锌冶炼废水分质回用集成技术(铅蓄电池行业)等技术的研发推广工作意义重大。此外,对工业产品进行“生态设计”是工业生产中最大限度降低资源能源消耗、减少或避免有毒有害物质使用,从而降低污染物产生并实现环境保护的有效措施。因此,综合考虑清洁生产技术水平和
31、国际生态设计发展趋势,选择代表产品,开展产品生态设计试点,逐步完善产品生态设计,促进工业生产向清洁、可持续的方向发展。3)完善环保咨询服务机制为政府、企业、公众提供环保咨询服务,是环保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重要措施。目前我国的环保咨询服务相对落后,主要以环境工程设计与施工服务和污染治理设施运营服务为主,还无法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社会化,专业化程度低 ,全方位的服务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高质的服务和严格的管理是培育环保产业市场、规范环保产业发展的两个重要手段。因此,我国环保产业咨询服务机制的建设也需要从这两方面入手。在服务方面,应重点建立完善环保产业信息统计体系、环保产业风险投资体系和环保产业政策
32、和市场咨询体系,将环保产业纳入年度经济统计范围并及时掌握其发展趋势、规模、技术水平、产业结构及存在问题,为其发展的宏观指导提供支持。建立环保产业风险基金,用于环保产业技术重点设备的开发和推广,由政府提供基金本金,建立政府/社会分担风险机制。同时,为环保企业提供政策和市场信息服务。在管理方面,需建立完善的行业制度和标准体系。应采取果断措施,强化环保产业产品市场管理、工程市场管理、设计市场管理和技术交易市场管理。同时,加强执法监督,促使污染单位自主治污或委托治污,促进环保产业潜在市场转化为现实市场。建立环保产品(设备)标准体系,明确产品质量标准和技术要求,建立完善的污染治理设施运营、环保产品(设备
33、)认证、环境工程设计、环保工程与技术装备招投标、环保工程和关键设备质量监理制度等一系列制度。4)完善环保投融资机制资金问题是环保产业发展的一个瓶颈,应建立和完善与市场机制相适应的多元化的环保产业投融资机制,拓宽投资渠道。环保投融资机制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加以完善:选择条件较好、有发展前途的环保企业,通过一定方式,设立上市公司,筹集发展资金。运用节能节水、循环经济发展、扶持民营经济发展、污染防治等专项资金,重点支持带动性强、产业链长、技术门槛高的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新材料的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坚持在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中采用BOT模式。通过受让和股权转让变现政府投资资本。利用国债或基金建设污水处理
34、厂等大型项目,探索环保公司以提供无息贷款、总承包、参股项目公司等方式拓展融资。探索将污染治理从企业生产过程中独立出来,进行单独成本核算,由专业化污染治理公司承包企业的环保设施运行。企业和污染治理公司根据合同关系承担相关的经济和环保责任。进一步完善资源税费制度,加快推动资源税、环境税改革,提高资源税和排污费标准,逐步将第三产业纳入排污费征收范围。银行等金融机构在有效控制风险的基础上,实行积极的绿色信贷政策,鼓励发展动产质押、权利质押、贸易融资等业务品种,并对贷款实行差别定价,以加大对环保产业的信贷支持力度。附件一、环境工程领域科研机构信息库机构名称机构性质评价链接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科研院所中国环
35、境科学研究院于1978年12月31日正式成立,隶属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作为国家级社会公益非营利性环境保护科研机构。中国环科院围绕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开展创新性、基础性重大环境保护科学研究,致力于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决策提供战略性、前瞻性和全局性的科技支撑,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中重大环境问题的工程技术与咨询需要,为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环境保护事业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在环境科学基础理论、应用基础理论和高新技术研发等方面取得了一大批重大国家科技成果,为国家解决重大环境问题、建立环境管理制度、制定环境保护技术法规和标准、开发污染防治技术、制定生态保护对策措施,以及促进经济增长方式
36、和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通过实施“人才、科技创新、环境标准”三大战略,研究院形成了以大气环境、水环境、生态环境、环境工程技术、环境安全、环境标准、化学品管理、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研究为主的环境科学创新体系。目前研究院拥有四名工程院院士, 6个国家环境保护重点实验室, 5个硕士学位授予点,与北京师范大学联合共建的环境科学与工程博士点,1个博士后工作站。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技术发明奖近二十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一百余项。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大专院校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源于1928年清华大学设立的市政工程系。1977年建立全国第一个环境工程专业,1984年成立环境工程系,1997年更名为环境
37、科学与工程系。2000年获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2001年蝉联环境工程国家重点学科,成为教育部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单位,2007年再次蝉联环境工程国家重点学科,2009年在教育部学位中心学科评估中名列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第一名,2011年发展为环境学院。环境学院建立了以环境工程、环境科学、环境管理、市政工程、辐射防护与环境保护为重点的学科体系,以及 “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国家重点联合实验室”、“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巴塞尔公约亚太地区协调中心”等高水平的开放式研究基地,培养了一大批环境保护工程技术、科学研究和行政管理人才,为一些国家重大环境问题的解决和可持续发展战
38、略的实施提供了技术服务、理论支持和决策支撑,成为我国重要的环境保护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和高水平科学研究中心,在我国环境保护领域享有极高的声誉。同时,环境系下设水环境保护、地下水与土壤环境、大气污染与控制、固体废物控制、环境化学、环境系统分析等10个研究所,从事不同环境领域的研究。目前,清华大学环境学院现有3名中国工程院院士,3名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教授,4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名教育部高等学校优秀青年教师教学科研奖励计划获得者,7名教育部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获得者,4名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获得者。迄今,全系共有14人荣获“国家有突出贡献人员”称号。 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行业协会中国环
39、境保护产业协会成立于1993年,是由在中国境内登记注册的从事环境保护产业的科研、设计、生产、流通和服务单位以及中国境内从事环境保护产业的行业专家自愿组成的社会团体。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共有团体会员46家(省、自治区、直辖市、副省级城市环保产业协会),单位会员超过1100家,并通过省市协会联系着上万家企业。协会主要从事以下工作:1)为政府服务:开展全国环保产业调查,环境保护技术评价与验证,参与制订国家环境保护产业发展规划、技术经济政策、行业技术标准等。2)为行业服务:制定行业规范及行业标准,建立行业自律性机制,提高行业整体素质,维护行业整体利益,参与行业管理;为企业服务。3)为企业提供技术、设备
40、、市场信息;组织实施环境保护产业领域的产品认证、工程示范、技术评估与推广;组织合作交流活动,帮助企业引进资金、技术和设备;维护会员的合法权益。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设有办公室、技术部、信息部、企业部、国际部、编辑部及中环协(北京)认证中心、全国勘察设计注册工程师环保专业管理委员会秘书处等。同时,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下设水污染治理、废气净化、电除尘、袋式除尘,锅炉炉窑除尘脱硫、固体废物处理利用、噪声与振动控制、环境监测仪器、机动车污染控制防治技术、城镇固体废物处理技术、循环经济等11个专业委员会及有机食品和保护臭氧层2个分会。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已和30多个国家、地区国际组织的有关机构、企业开展了
41、友好往来和交流活动,部分已签订了合作协议,为引进外资、引进技术和设备,为中国环保技术和设备进入国际市场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科研院所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始建于1975年,前身为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的中国科学院环境化学研究所,1986年与中国科学院生态学研究中心(筹)合并,改为现名。中心主要研究领域包括环境化学、环境工程学、环境生物学和系统生态学。中心现设有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环境水质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大气化学与大气污染控制技术研究室、水污染控制技术研究室、土壤环境科学研究室等8个研究室,同时组建有 “持久性有毒污染物形态、环境过程与毒理效应”、“环境微
42、界面过程与污染控制”、“土地利用与生态过程” 3个国家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和2个“中国科学院创新研究团队”,以及城市生态定位研究站。另设有文献信息中心、大型仪器实验室、二恶英实验室、环境评价部。二恶英实验室通过了实验室认可和计量认证,联合国环境规划署POPs分析示范实验室落户中心。中心与安捷伦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共建“亚太地区北京环境分析实验室”、与浙江嘉兴市共建生态中心-嘉兴市生态环境研究基地、与挪威共建中-挪环境综合研究中心。中心在环境工程方面可以解决若干有重大影响的实际环境问题和拥有一批有竞争能力的环境保护高新技术。中心在环境污染控制、废弃物资源化、饮用水质净化等方面已有多项较为成熟的技术,获
43、国家发明专利,具有推广应用的前景。如:膜技术、汽车尾气净化技术、造纸黑液资源化技术、柠檬酸菌种和后提取技术、生物农药等。在水处理技术方面,已具备多种高效、可组装的单元技术,如高效絮凝剂、饮用水净化技术、超滤膜等。中心现有中国科学院院士2人、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研究员60人、副研究员和高级工程师84人、中级研究人员109人。 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大专院校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简称环资学院)成立于1999年7月。学院现有环境科学系、环境工程系和资源科学系等3个系,设有环境科学、环境污染控制技术、环境保护、环境工程、环境生态工程、土水资源与环境、农业化学、农业遥感与信息技术应用等8个研究所及一个
44、实验教学中心。学院现拥有污染环境修复与生态健康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农业部面源污染控制重点开放实验室、浙江省亚热带土壤与作物营养重点研究实验室、浙江省农业遥感与信息技术重点研究实验室、浙江省水体污染控制与环境安全技术重点实验室、浙江省有机污染过程与控制重点实验室、环境与资源学院环境技术研究中心、农业信息科学与技术中心。学院的农业资源利用和环境科学与工程两个一级学科的学科建设在全国同类学院(学科)中处于领先地位。其中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在2003年全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组织的学科评估中名列全国第一,在2008年第二轮学科评估中名列第二。学院组建以来,承担国家重大项目能力得到提升,主持国家水专
45、项1项,新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9项,新立国家863计划项目1项;发表SCI 145篇、EI 11篇。污染环境修复与生态系统健康科研团队获教育部2005年度创新团队。至今学院共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5篇, 提名奖3篇。学院现有中科院院士1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3人,特聘教授2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浙江省特级专家2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3人,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2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5人,海外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入选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1人,获教育部高等学校优秀青年教师奖1人,教育部“新世纪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5人。 同
46、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大专院校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是全国高等院校中最早以学院建制成立的环境教育和科研学术机构。学院研究领域包括环境污染控制工程、环境规划与管理、水资源与城市给水排水工程、环境化学和环境生物学等。近年来,学院主持和参与了大量国家及部委重大科研项目,已完成“863”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15项,主持和参加的项目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三项,教育部技术发明奖二等奖一项,教育部提名国家科学技术奖二等奖一项,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一项,其他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多项。学院与德国、法国、美国、加拿大、英国、意大利、澳大利亚、日本等国及港台地区建立了广泛的科技合作和学术交流。主持过“水环境
47、国际研讨会”、“国际水污染控制及水处理技术”、“中日水处理技术研讨会”、“海峡两岸环保学术研讨会”、“中德合作污泥处理与处置技术研讨会”、“中国瑞士固体废物管理与技术研讨会”、第五届中国-日本城市环境研讨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未来领导人研修班”等国际学术会议和双向交流活动。目前,学院目前教授42人(其中城市污染控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4人),副教授40人(其中城市污染控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4人)。 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大专院校北京大学是我国最早开展环境科学教学和科研的机构之一。1982 年北京大学成立了环境科学中心,2002年与城市与环境学系、技术物理系合并成立了环境学院,2007 年正式成立了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学院旗下拥有“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国家重点联合实验室”和“水沙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形成了在国内环境科学领域的整体优势地位,在国际环境科学与工程领域具有一定影响的科研机构。“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国家重点联合实验室”于1995正式成立,在大气环境科学领域形成了大气环境化学和大气环境模拟与控制两个特色的学科方向。其中大气环境化学是北京大学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近的一个领域,曾在光化学烟雾、酸沉降和臭氧层科学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创新性的理论和方法,并获得众多国内外奖项。国家重点实验室重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