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服务贸易期末复习教材.docx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2018328 上传时间:2022-12-31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35.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际服务贸易期末复习教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国际服务贸易期末复习教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国际服务贸易期末复习教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国际服务贸易期末复习教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国际服务贸易期末复习教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际服务贸易期末复习教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际服务贸易期末复习教材.docx(2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国际服务贸易期末复习资料一、服务与服务业1、服务的含义 *服务是对其他经济单位的个人、商品或服务增加价值,并主要以活动形式表现的使用价值或效用。2、服务区别于有形商品的特征 * :无形性;生产与消费的同时性;不可贮存性;异质性;具有较强的经验特征和信任特征。(1)无形性服务所有独特差异的源泉1)大部分情况下,服务空间形态是无形的,服务提供者无法向潜在顾客介绍服务样品;另一方面服务的消费者在未购买服务之前,也无法感知服务的作用和质量。2)随着科技发展,出现“物化服务”。随着科技发展服务的无形性也并非绝对,出现了一些实体化服务(物化服务)。例如:唱片、软盘、DVD光盘是服务载体,其价值主体是服务。

2、本身的价值可以忽略。(2)生产和消费的不可分离性1)大部分情况下,服务的提供者和消费者必须在时空保持一致才能保证服务的提交和完成。与来源不可分,与消费者不可分。2)现代科技的发展使得服务生产消费不可分离性的约束适当放松。空间上分离:现代通讯技术的发展使得远距离服务出现;时间上分离:在物化服务的情况下,服务的生产和消费可以不同时发生。(3)不可贮存性 1)绝大部分服务生产和消费是同时进行的。服务一旦被生产出来就同时是一个消费的过程,中间无储存环节。亚当斯密:服务“随生随灭”。2)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服务有时候可以在时间上贮存,可以选择购买后某个时候消费。例如:保险、公交卡、电影票兑换券等。(4)

3、异质性 异质性是指相同的服务产品在提供质量上存在差异,具有可伸缩性。服务异质性的原因:1)服务提供者的因素:技术水平、服务态度、条件等;2)服务消费者的因素:特殊要求。(5)服务具有较强的经验特征和信任特征 寻找品质:是指顾客在购买之前就能够确认的产品属性(如颜色、款式、手感、硬度、气味等)及产品的价格。经验品质:是指只有在购买之后或者在消费过程中才能体会到的产品属性,包括味道、耐用程度、满足程度等。信任品质:是指那些顾客在购买和消费之后也难于做出评价的属性。(医疗服务、维修服务等“口碑”重要)3、服务业的含义 *服务业是生产或提供各种服务的经济部门或企业的集合。4、服务业的分类:从经济用途和

4、性质来分类 *;我国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方法(1)从经济用途和性质来分类1)消费者服务:消费者在市场上购买的服务。来源于来自个人和家庭的需求支出。2)生产者服务:也叫企业服务,是指生产者在市场上购买的、被企业用作商品与其他服务的进一步生产的中间服务。如金融、保险、房地产、法律和咨询业等。3)分配服务:追加性服务,即消费者和生产者为获得商品或供应商品而必须购买的服务。如运输与贮藏、交通与邮电、批发与零售等。锁住型服务:不能与商品生产特定阶段分离自由型服务:可外化为独立的市场交易对象4)政府服务:是指免费提供的或对一般公众收取最低费用的服务。如义务教育、公共卫生、国防、外交等。(2)我国的国民经济行

5、业分类方法1985年4月,国家统计局制定了我国三次产业的划分标准,第一次产业:农业,包括农作物种植业、林业、牧业、渔业等。第二次产业:工业和建筑业,包括采掘业、制造业、自来水、电力、蒸汽、热水、煤气等行业。第三次产业:交通运输、商业、文化教育等行业。此后1994年和2002年我国又分别对国民经济行业分类进行了一定的调整。二、服务业与服务经济理论1、服务业的发展路径服务业的发展过程存在着一个规律性的趋势:由“非市场化”向“市场化”演进。这种演进趋势是专业分工逐步细化、市场经济逐步深化的必然结果。(1)生产性服务的市场化发展a)定义:生产性服务的市场化发展,又称服务外包(service outso

6、urcing)企业从专业化的角度出发将一些原来属于企业内部的职能部门转移出去成为独立经营单位的行为,或者是取消使用原来由企业内部所提供的资源或服务,转向使用由企业外部更加专业化的企业单位所提供的资源或服务的行为。 b)促进因素:1)企业活动日趋复杂,使得企业与外部供应者进行谈判比对雇员进行监督更为方便、低廉。2)专业化的加强和技术的变革,使得外部化更为有利。3)信息和交通费用的下降导致服务的市场交易费用下降。4)雇员的非工资费用日趋增加,在外购买服务更合算。 C)制约因素:1)技术革新加快,保密要求加大。2)计算机及有关电子设备的发展,提高了企业监督雇员的能力,降低了管理成本。3)交通通讯费用

7、的下降+厂商规模的扩大,使内部化成为可能。(2)消费者服务市场化的影响因素:家庭可支配收入;服务价格;家庭妇女的社会工作参与率;市场工作偏好、工资率、市场服务价格。2、服务经济的含义与特征 *(1)含义:服务经济是指以服务活动为主导经济活动类型的经济发展阶段,也就是一国从以农业产品和工业产品的生产为主转向以服务产品的生产为主,经济结构呈现服务化特征。(2)特征:服务业产值在经济结构中的比重日趋上升;服务业就业人数持续大幅度增加;服务贸易发展迅速,并将在国际贸易中逐渐占据主导地位;服务业与其他产业结合越加紧密,“服务化”特征明显;服务经济的内部结构越来越呈现出知识经济的特点。结论:从中可以看出服

8、务业的地位和作用日渐凸现,服务业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3、配第克拉克定理的内容及其形成原因 *(1)内容配第克拉克定理: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均国民收入的提高,一个国家内从事农业的劳动力比重急剧下降,从事制造业的劳动力比重与经济增长同步,但通常在接近40%时便稳定下来,而服务业的劳动力比重则不断增长。(2)形成原因劳动力产业间转移的原因分析与解释:a.农业生产率提高以及对农产品相对需求的下降,是引起农业劳动力向外转移的原因;b.工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很快而工业产品的需求增长相对较慢,是工业劳动力向外转移的原因;c.服务业产品需求的增长快于服务业劳动生产率的增长是服务业劳动力比重不断上升的原因

9、。4、鲍莫尔、富克斯关于服务业劳动生产率滞后问题的认识(1)V.富克斯最早提出服务业生产率滞后问题的学者之一,面对服务业就业比重不断增长的现象,他认为其原因有三:服务需求的收入弹性大于1;服务的市场化;服务业劳动生产率的滞后(在服务需求价格弹性比较小的情况下)(2)鲍莫尔两部门增长模型(鲍莫尔将富克斯观点模型化)假设条件:一个经济拥有制成品部门和服务部门,且两部门增长率不同。模型的主要结论是:(推导详见教材54页)is=(-1)rm+(rm-rs)(1+)is表示服务部门就业比重增长率;rm,rs分别表示制成品部门(m)和服务部门(s)的劳动率增长率;工人工资增长率也为rm ;(0)和(0市场

10、化效应。家庭生活结构变化(如女性就业增加)或商业实践(如“订约承包”)变化引起服务需求的增加,即0生产率滞后效应。一方面rmrs,生产服务将变得相对昂贵,增加服务业的就业份额;另一方面,服务价格的相对上升将使服务需求以比率减少,从而减少就业比重。5、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1)服务业的战略地位服务业战略地位(strategic station)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的关键性的、对全局有重大意义的作用。服务业战略地位的提高是由生产率、消费结构、生产结构等诸多因素的发展引起的。a.充当基础设施和生产中间环节,促进国民经济发展;b.吸纳大批就业人口;c.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d.

11、改变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提高人们的需求层次和生活质量(2)服务业发展的决定因素单因素分析收入水平(即人均GNP)P.61;多因素分析人均GDP、人口规模、人口密度、城市化水平(3)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农业、采掘业和制造业是经济发展的砖块,而服务业则是把它们黏合起来的灰泥。R.K.谢尔普 (美经济学家,载于1984年服务技术在发展中的作用)华而诚(2001)指出,未来经济发展的机遇和挑战在于服务业,服务业对于国家的未来繁荣具有战略性地位,攸关中国经济未来国际竞争力的提升。 程大中(2004)认为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突出作用表现在它具有“黏合剂”的功能,也正因为这一功能使之成为经济增长和效率

12、提高的助推器、经济竞争力提升的牵引力、经济变革与经济全球化的催化剂李江帆(2004)则提出第三产业在中国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战略地位主要表现在服务型生产资料、服务消费品、GDP贡献份额、就业贡献份额、第三产业比重增大趋势和资源限制程度等6个方面。江小涓等(2004)指出服务业的充分发展有利于经济增长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协调推进,有利于促进生产和消费的协调发展,是全面提升我国产业竞争力的重要内容,对协调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具有重要意义。6、中国服务业发展的现状(1)以“服务业产值占GDP的比重”来衡量:一直徘徊不前。发展滞后(总量偏小、比重偏低),不仅落后于其他经济领域,还落后于同等发展水平的国家。

13、(2)以“服务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比重”衡量:服务业就业缓慢上升。就业弹性系数是研究经济发展与就业增长之间数量关系的函数,是指劳动力就业的增长率与经济增长率之间的比率。就业弹性系数的经济含义是:经济每增长1%,就业能增长多少个百分点。 (3)从“服务业内部结构”衡量:服务业内部结构不尽合理。三、国际服务贸易与服务贸易统计1、世界贸易组织GATS对国际服务贸易的定义 * :跨境交付、境外消费、商业存在、自然人流动 (1)跨境交付从一成员的境内向任何其他成员境内提供服务。特点:服务提供者和消费者都不需要过境,因此多借助于计算机和远程通讯手段。例如,国际电话通讯服务。(2)境外消费从一成员的境内

14、向任何其他成员的服务消费者提供服务。特点:服务消费者要进入服务提供者所在的国家或地区接受服务。如出国旅游,留学,就医等等。(3)商业存在一成员的服务提供者在任何其他成员境内以建立商业实体的形式提供服务。特点:以直接投资(FDI)为基础,涉及市场准入、资本和专业人才的跨国流动。这种商业实体或商业存在,实际上就是外商投资企业。其企业形式可以采取独立的法人形式,也可以仅仅是一个分支机构或代表处。在这里,服务提供是以直接投资为基础的,其提供涉及到资本和专业人士的跨国流动。例如,外资银行提供的服务就属于这种形式。(4)自然人流动一成员的自然人(服务提供者)到任何其他成员境内提供服务。其特点是:自然人的跨

15、国流动服务,与商业存在不同的是,不涉及投资行为。例如,我们请一个国外著名会计师事务所的注册会计师前来作财务咨询以及进行讲学,那么这可以被看作自然人的流动。但如果该所来中国开设了一家分支机构,那么这就是商业存在了。2、瑞德尔的服务贸易分类与GATS分类的联系(1)过境贸易服务生产者与消费者在国与国之间不需要移动,不引起人员或资本的移动,只是借助国内信息手段实现的服务。这与GATS中的“跨境交付”方式极为类似。 (2)当地贸易是指服务的生产者在本国国内为外籍居民和法人提供的服务,由于生产者不移动,故又称生产者定位服务。旅游观光与出国留学是最具代表性的当地贸易。 (“境外消费”)(3)要素收益贸易是

16、一种只有生产者移动而消费者不移动的服务贸易,或称消费者定位服务。生产者为了在消费国进行生产,必须将生产中所需要的生产要素(劳动力、资本等)从生产者所在国移动到消费者所在国。事实上,这与GATS中的“商业存在”和“自然人流动”方式存在一定的重合。(4)第三国贸易是生产者和消费者共同移动到第三国而提供的服务。(“自然人流动”的一部分)如:美国的执业医生在新加坡为日本患者提供心脏移植手术。3、追加服务贸易与核心服务贸易的含义(1)追加服务贸易伴随商品贸易而发生的服务贸易,二者相辅相成。这类追加服务又可大致分为产前服务、产中服务和售后服务三个阶段。a.产前服务主要包括产品设计、市场调研、信息收集与可行

17、性研究等;b.产中服务主要有质量控制与检验、设备维护与保养、财务会计、人事管理、安全卫生等;c.而售后服务则包括广告宣传、运输、安装调试、维修、退货索赔等。(2)核心服务贸易与商品货物的生产与销售无关,是由生产者单独提供、消费者单独购置的服务。近距离(面对面)国际核心服务。远距离国际核心服务。4、国际服务贸易的范围(不含政府服务)WTO服务贸易总协定(GATS)将国际服务贸易涉及的服务范围分为:12个部门160多个分部门。5、BOP统计与FAT统计的区别 * (1)国际收支统计又称BOP(Balance of Payments)统计,是指国际收支平衡表所记录的、经常项目下的服务交易。只能提供跨

18、境交付、境外消费、部分商业存在和部分自然人流动的服务贸易数据。按照BOP的观点,对外贸易是发生在居民与非居民之间的交易,因此服务贸易就是发生在常驻单位和非常驻单位之间的服务产品的交易。界定常驻性的依据是经济领土和经济利益中心。中国家乐福向中国公民提供的服务属于服务贸易吗?属于服务贸易中的商业存在;但不计入BOP统计。“美国医生在新加坡为日本患者提供心脏移植手术”属于服务贸易吗?属于服务贸易中的自然人流动;但不计入BOP统计(2)外国附属机构服务贸易统计又称FATS(Foreign Affiliates Trade in Service)统计。反映了外国商业存在在本国发生的全部服务的交易情况。F

19、ATS可具体分为外向交易和内向交易。一国在别国的附属机构的服务交易称为外向交易;别国在本国的附属机构的服务交易称为内向交易。中国家乐福在中国提供的服务属于外向还是内向交易?对于中国是内向交易,对于法国是外向交易。6、中国目前对服务贸易的统计体系BOP统计体系是目前国内唯一能全面、客观采集到我国服务贸易收支数据的统计体系。根据商务部服务贸易十一五规划,建立和完善服务贸易统计体系是其中一项重要目标。商务部参照国际服务贸易统计手册制定了中国国际服务贸易统计制度,从内容上包括中国居民与非居民服务贸易(BOP)统计和外国附属机构服务贸易(FATS)统计两大主线,覆盖服务贸易总协定涉及的跨境提供、境外消费

20、、商业存在和自然人移动四种供应模式。四、国际服务贸易理论和国际服务贸易竞争力(材料分析题)1、传统国际贸易理论在服务贸易领域的适用性(1)否定观点(代表人物G菲科特克蒂)原因:同货物相比,服务有着使传统贸易理论不足以解释它的特征。国际服务贸易是提供劳动活动与货币的交换而不是物与货币的交换;国际服务贸易中服务的生产和消费大多是同时发生的,提供的劳动活动一般不可储藏;统计方式不同,国际服务贸易统计体现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中,而在海关进口中没有显示。(2)肯定观点(代表人物理查德库伯)作为一个简单的思想,比较优势说是普遍有效的,即每个团体都专注的共同利益正是自身效率更高的那项活动所带来的;正如存在于商品

21、生产中那样,比较优势也存在于服务业中。大多数学者肯定国际贸易基本原理的适用性,又承认其缺陷,主张利用国际贸易理论来解释服务贸易时,必须对传统理论进行若干修正。2、服务贸易特有的比较优势(1)从服务的特征的角度1)服务的无形性:要求服务提供者具有企业形象、知名度优势和创新优势;2)服务的生产和消费的不可分离性:决定了服务业要具有规模效益的可能性较小,要求服务提供者要具有一定的经营管理优势和专业素质优势;3)服务的不可储存性:决定了有效地管理服务需求是决定服务贸易的又一个重要的比较优势;4)服务的异质性(或不稳定性):要求服务提供者具有人员素质、管理、创新和差异化优势。例如:广州炳胜酒家、私厨。(

22、2)从服务的要素密集度的角度1)劳动密集型服务贸易的比较优势侧重于劳动力素质;2)资本密集型服务贸易中的资本除了指有形的机器设备外,还包括人力资本这一重要因素;3)技术密集型服务贸易的比较优势则侧重于研究开发、培训教育、信息传输。(3)从服务的活动类型的角度1)跨境提供总体上要求服务提供者要有服务的规模、管理和技术优势;2)境外消费主要依赖劳动力资源、文化资源和自然资源等比较优势(海南-国际旅游岛);3)商业存在比较优势取决于各国横向比较的行业经营实力和水平以及目标市场的同行业开发状况;4)自然人流动(如劳务输出)比较优势在于劳动力的素质,主要依赖于国家的教育和培训水平。3、波特的国家竞争优势

23、理论对服务贸易竞争优势的来源的解释 * 根据迈克尔波特的国家竞争优势理论( 1990)钻石模型,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应当由六大因素的综合作用而形成:四个关键要素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产业与支持产业、企业组织、战略与竞争状态;两个辅助要素机遇、政府。这六大因素的组合和动态作用过程决定了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来源、实力和持久性。4、服务贸易竞争力的衡量指标 * :服务贸易总量、国际市场占有率、服务贸易对外开放度、进出口的行业结构、竞争优势指数(TC指数)、显性比较优势指数(RCA指数)、CA指数、NRCA指数,以及中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的现状(1)服务贸易总量考察一国(或地区)的进出口总额、出口额、进口

24、额、在世界的排位等,根据以上数据计算历年的增长率、顺差逆差等。服务贸易最常用的指标。(2)国际市场占有率计算方法:一国国际市场占有率=该国出口额/世界出口总额(3)服务贸易对外开放度(SO)(对外依存度指标) 服务贸易开放度=(服务贸易出口额服务贸易进口额)/GDP(4)进出口行业结构计算服务贸易内部各行业进/出口额占总进/出口额的比重,以此判断各行业在服务贸易中的地位和作用。(5)竞争优势指数(TC指数)又称“服务贸易竞争指数”或“服务贸易比较优势指数”(Comparative Advantage Index,CAI),国外学者称之为“可比净出口指数”(Normalized Trade Ba

25、lance,NTB)计算方法:TC指数=(出口进口)/(出口进口)结果分析:取值范围-1,1。其值接近0时,说明竞争优势接近平均水平。大于0时,说明竞争优势大,越接近1,竞争力越强;反之则竞争力小。等于-1意味着只有进口,等于1意味着只有出口。(6)显性比较优势指数(RCA指数)(Revealed Comparative advantages)1)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又称“相对出口绩效指数”(Index of Relative Export Performance,REP)2)计算方法:RCA指数(一国服务出口/该国货物与服务总出口)/(世界服务出口/世界货物与服务总出口)3)结果分析:大于2.

26、5,具有极强的国际竞争力;在1.25-2.5之间,具有很强的国际竞争力;在0.8-1.25之间,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当0.4RCA 0.8时, 具有较小的比较劣势;当0RCA 0,服务贸易具有比较优势;CA指数0,表示存在竞争优势;NRCA指数0,表示存在竞争劣势;NRCA指数=0,表示贸易自我平衡。该指数值越高,国际竞争力越强;指数值越低,国际竞争力越弱。5、中国生产性服务贸易结构与贸易竞争力状况(1)生产性服务贸易发展不平衡,进出口结构不合理。 总体上中国服务贸易主要靠传统服务行业支撑,现代生产性服务部门的比重很小。无论是进口还是出口都以旅游、运输和其他商业服务等主要利用自然资源的劳动密集

27、型产业为主,而更具现代意义的资本、技术和知识密集型的通讯、建筑、保险、金融、计算机信息、专利权使用费和特许费等生产性部门对中国服务贸易的贡献很小,平均只占服务贸易进口的20%和出口的10%左右。这与世界服务贸易结构的变化趋势形成了巨大的反差,1990 2005年间,世界服务贸易以通讯、计算机和信息服务、金融、保险、专利权使用费和特许费为代表的现代生产性服务业类型占比从37.5%逐步增长到47.8%,中国生产性服务贸易的发展离世界还有巨大的差距。而生产性服务贸易内部进出口结构也不尽合理,知识技术密集程度较低的建筑服务占比较大,而更具资本、技术、知识密集型特征的金融、保险、专利权使用费和特许费出口

28、份额很小,而进口则占了相当大的比重。进出口结构的不合理直接导致了生产性服务贸易发展水平落后,并进一步影响到服务贸易总体发展水平,严重制约了中国服务贸易的发展。(2)生产性服务贸易出现持续的贸易逆差,总体贸易竞争力较弱,发展不平衡。自1992年中国服务贸易首次出现贸易逆差后,除个别年度( 1994年)外,中国服务贸易一直是逆差。尤其是近年来,服务贸易逆差呈逐步扩大趋势。与此对应的是,服务贸易总体竞争力较弱,竞争力指数一直小于0。在服务贸易逆差中,生产性服务贸易逆差几乎贡献了全部贸易逆差的内容,在大多数年份,生产性服务贸易逆差的数额都大于服务贸易总体。特别是反映中国资本、知识、技术密集型生产性服务

29、贸易中的保险、专利权使用费和特许费等始终处于竞争的劣势,并具有巨大的贸易逆差。启示(1)要正确看待生产性服务贸易逆差,适当扩大资本技术密集型现代生产性服务业的进口。大多数服务贸易部门存在不同程度的逆差表明中国服务业国际竞争力低下。但从动态的角度看,适当扩大生产性服务贸易特别是新兴知识技术密集型服务贸易的进口对实现中国服务贸易的可持续发展、促进国内制造业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引进国外高水平的生产性服务,可以满足国内对高品质服务的需求,随之而来的先进技术和经营管理理念(2)优先发展现代生产性服务贸易,带动服务贸易整体结构升级。受国内体制、资本、技术等基础因素的制约,中国生产性服务业的竞争优势

30、主要集中在传统劳动密集型且附加值较低的行业,如建筑服务出口即占到生产性服务贸易出口的一半左右,结构发展的不平衡非常明显。优先发展生产性服务贸易,不仅有助于提高商品出口的竞争力,而且生产性服务贸易自身竞争力的提高又可以优化服务出口结构,减少对外国服务的依赖。这对中国产业结构和贸易结构的调整、综合竞争力的提高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3)大力引导外商直接投资投向增长潜力大的现代生产性服务业部门。进入中国的外资主要分布在制造业,流入服务业的外资较少,政府应制订适当的政策引导外资投向邮电通信、金融保险、计算机信息服务等行业,并通过改造传统行业,推动知识技术密集型的新兴现代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外资带来的技术

31、以及管理经验的示范和溢出效应必将促进国内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并对总体服务贸易出口起到积极的作用。6、中国金融服务贸易竞争力状况关于金融服务贸易, 英国占据世界霸主地位, 美国和香港也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在东亚诸经济体中, 中国香港是金融服务贸易的中心, 新加坡的发展速度非常快。中国不论是与东亚经济体相比, 还是与金砖四国的其他成员相比, 跨境交付金融服务贸易的竞争力都非常差, 处于一八个经济体的最后一名。五、服务业的对外直接投资1、服务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含义 * 服务业对外直接投资-服务生产者直接投资,在市场开放的东道国设立服务企业(即以“商业存在”形式),消费者无需外汇支出而在境内消费外商企业服

32、务的一种贸易形式。2、服务业FDI与制造业FDI在投资动机和投资方式方面的区别 * (1)市场制造业FDI可能仅仅以东道国作为生产基地(销售市场可能在其他国家);但因为服务业的生产和消费是同步的,因此,服务业FDI考虑的主要是市场。(2)出口障碍制造业的FDI可能是为了绕过出口壁垒;但服务产品的主动出口必须通过FDI的形式。(3)投资环境对制造业和服务业同等重要;但制造业对投资硬环境(资源、生产要素)的依赖更重一些;而服务业对软环境(政策等)的依赖更多一些。(4)投资方式如果东道国市场是成熟的,制造业FDI多选择独资的方式;但服务业FDI采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如独资、特许经营等。3、服务业国际直

33、接投资的基本情况(1)服务业FDI发展趋势服务业国际直接投资的发展与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趋势是相一致的:20世纪70年代初,服务业只占世界FDI总量的1/4,这之前,国际直接投资主要集中在原材料等初级产品,以及以资源为基础的制造业领域。80年代以后,服务业国际直接投资不断升温,跨国投资成为服务业国际竞争的一种主要形式,在全球跨国投资总额中所占份额日益增多。联合国跨国公司中心世界投资报告显示:1970年,发达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中,第二产业占首要地位,其份额达45.2%,服务业只占31. 4%;1985年,发达国家服务业对外直接投资已达42.8%,超过第二产业的38.7%;发达国家所接受的外国直接投

34、资,1970年服务业比重仅为23.7%。1990年达到了49.2%。相比较来说,流入发展中国家的外国直接投资,主要是在第二产业。(2)近年来服务业FDI的发展情况1)从世界国际直接投资产业对比来看,1990年,服务业国际直接投资流入存量占全世界国际直接投资流入存量的48.8%。2008年,服务业对外直接投资流入存量超过了一、二产业的总和,达62.5%。2)从世界服务业内部结构来看,1990年,服务业国际直接投资流入存量中,金融、销售和商业服务占据前三,分别为40.3%、24.2%和14.9%,而公共防务、教育和健康位居最后,不超过0.2%。2008年, 金融、商业服务和销售占据前三,分别为30

35、.7%、17.6%和17.2%,而教育、公共防务和健康位居最后,不超过0.3%。3)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等服务业比重对比来看,1990年,发达国家服务业国际直接投资流入存量占全世界服务业国际直接投资流入存量的98.8%。1990年,发达国家服务业直接投资流入存量占发达国家国际直接投资流入存量的49.2%,发展中国家为46.8%。2008年,发达国家服务业国际直接投资流入存量占全世界服务业国际直接投资流入存量的75.5%。2008年,发达国家服务业直接投资流入存量占发达国家国际直接投资流入存量的63.1%,发展中国家为65.3%,东南欧和CIS国家为51.2%。4)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等服务

36、业内部结构对比来看,1990年,发达国家服务业国际直接投资流入存量中,金融、销售和商业服务都占据前三,比重分别为36.9%、26.1%和16%,而公共防务、教育和健康位居最后。1990年,发展中国家金融、销售和商业服务也占据前三,比重分别为56.3%、一五.3%和9.9%,而教育、健康和公共社会个人服务位居最后。2008年, 发达国家金融、商业服务和销售占据前三,分别为32%、24%和一八.7%,而教育、公共防务和健康位居最后。2008年, 发展中国家商业服务、金融和销售占据前三,分别为40.6%、26.6%和12.5%,而教育、公共防务和健康位居最后。5)流量说明发展趋势,存量用于说明现状(

37、3)2009年服务业FDI情况1)初级部门、制造部门和服务部门这三个部门的直接外资都出现了下滑。因此而遭受不利影响的并非只有汽车和化工等周期性行业。即使在最初对危机有抗御能力的行业包括制药业和食品加工业,国际直接投资在2009年也遭遇打击。只有少数行业2009年吸引的直接外资超过了2008年,即电力、天然气和供水,以及电子设备、建筑和电信业。2)总体而言,制造部门的国际直接投资受挫最大。该部门的跨界并购比2008 年下降了77%。初级部门和服务部门的跨界并购交易的收缩幅度稍低一些,分别为47%和57%,这使它们在全球跨界并购中的相对比重继续扩大,而制造部门所占比重则大幅收缩。但是,这些部门也有

38、一些行业受到严重影响,具体而言,金融服务业的跨界并购交易值暴跌87%。4、服务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因 * :国际生产折衷理论;服务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因:理论分析;服务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因:实践证据(1)国际生产折衷理论1970年代由英国邓宁(John Dunning)提出的,这种理论将FDI,国际贸易和技术转移三者结合起来,通过建立国际生产选择模型来分析跨国公司在进入不同国家时的不同模式 。1)所有权优势(或垄断优势):所有权优势是企业满足当前和潜在顾客需求的能力。所有权优势分类:产权(无形资产)优势:组织、营销系统,信息资源的获取、使用、管理,产品质量控制与管理,商标品牌信誉等;共同管理优势:

39、资源转换率,资源共享与买方、卖方讨价还价的能力,联合供应的经济性等;跨国化产生的优势:了解占领国外市场、贴近当地实际,降低风险等。2)区位优势:指某一区域位置的自然、经济与社会特点区位优势的主要方面:a.自然资源、人造资源和市场空间分布。b.主要由区位因素决定的运输、通讯成本。c.基础设施(商业、法律、教育等)d.人文环境、体制、政策、管理、环境等。3)内部化优势:通过扩大组织和经营活动,将企业拥有的无形资产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使企业获得更多现实或潜在的利益。内部化产生背景:结构性失灵:主要由于东道国政府的限制、无形资产的特性等。交易性失灵:包括交易渠道不畅、交易方式僵化等。(2)服务业对外直接

40、投资的动因: 理论分析1)服务业对外扩张的所有权优势质量控制:在服务业中,创造并保持一个成功品牌形象的能力,对在多个地区提供服务的质量的监控能力,以及降低购买者交易成本的能力,是保持质量形象的关键。范围经济:零售商提供的商品的种类和数量使消费者的交易成本降低。规模经济:规模经济也能降低服务提供商的成本并提高其服务质量。创新:管理方式、服务技术的创新。2)服务业对外扩张的区位优势东道国不可移动的要素禀赋产生的优势,如地理位置方便、人口众多等。集聚效应:竞争者集中的地方会产生新的服务机会。严重依赖专业信息来源和专门技巧的服务商大多选择同类企业相对集中的领域。3)服务业对外扩张的内部化优势将外部交易

41、内部化,有效降低交易成本;为服务产品提供质量保证;避免政府干预:服务产品的跨国交易受到贸易壁垒的限制,跨国投资可以避开这些限制。根据上述理论,邓宁认为以下几类服务提供者有强烈的对外投资的倾向:a信息密集的服务业,如银行和商业服务。b以公司形象或行业品牌著称的公司,如广告、管理咨询。c新型服务业。(创造服务需求)d拥有商标和版权等无形资产的企业。e制造业跨国公司拥有股权的服务业附属公司。(帮助母公司拓展海外市场)(3)服务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因: 实践证据1)世界产业结构重心向服务业转移,服务业成为利润空间最大的领域。2)通讯技术提高了服务活动的可贸易性。银行、保险、医疗、咨询、教育等都可实现远距

42、离服务,而原来这些都必须是面对面的服务。3)服务贸易自由化的推进许多国家对服务业有较多的管制。国际服务贸易总协定推进了服务贸易自由化的进程,各种贸易壁垒大大减少。4)分工深化及管理方式变革的推动企业之间的中间需求的增长更多地推动了新兴专业服务业的发展。例如,管理咨询、工程服务、市场营销等都比以前有了更大的需求。以前企业一般都是自行解决有关事务,但是现在这些工作就可以交给专业公司来完成。生产性服务将成为今后服务业增长最强劲和最主要的部分。随着信息的极大丰富,交易成本的降低,市场逐步完善后,工业企业产品的生产将会融入越来越多的服务作为中间投入因素。5)服务业的竞争在高度发达的经济体系中,成熟的消费

43、者服务业,增长速度正在减慢。例如银行、保险、医院和教育。而其他一些行业被长期的生产能力过剩困扰着。例如美国的航空客运业。所以,公司的成长只能以(a)从国内的竞争者那里争夺份额为基础或者(b)通过开拓国际市场来实现。 (a)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内部市场已容纳不了服务生产的日益增长(服务业产值占GDP比重一般高达60-70) (b)所以开拓国外市场,争夺世界市场,已经成为服务经济发达国家对外扩张的新的焦点。六、服务业跨国公司1、服务业跨国公司的含义 * 跨国公司:在多国拥有资产、在母公司统一决策体系下从事国际性生产和经营活动的企业。服务业跨国公司:是指主要业务是向市场提供服务的跨国公司。(是服务业对外

44、直接投资的主体)2、服务业跨国公司的组织形式及优劣势 * (1)非股权安排在不涉及股权或企业产权的条件下,通过契约转让一项或几项无形资产而进入目标市场。包括特许经营,管理合同,许可证协议,战略合伙等。特许经营特许经营是指特许人将自己拥有的商标(包括服务商标)、商号、产品、专利和专有技术、经营模式等以合同的形式授予受许人使用,受许人按合同规定,在特许人统一的业务模式下从事经营活动,并向特许人支付相应的费用。美国一半左右的零售收入来自特许经营的贡献,新加坡把特许经营定为国策,沃尔玛与麦当劳等国外特许经营巨头在世界各地不断创造着经济奇迹。许可证协议许可证协议:许可证是用于授予海外公司根据许可人和被许

45、可人达成的许可证协议条款,以许可使用费为基础制造产品。特许经营是许可证贸易的一种形式,相同点:在关于许可证贸易的介绍中,许可方要求被许可方承诺的内容,在特许经营中也是被要求的。区别:一般意义上的许可证贸易除专利、商标外,包括专有技术的转移,但其所指的专有技术通常仅为用于工业生产目的的秘密技术知识和经验等。特许经营业务中的专有技术包括生产技术,也包括管理技术。特许经营强调的是经营观念和管理体制的转移,追求的是所有特许企业必须具有全球一致的公司形象和经营管理体制。管理合同管理合同指的是通过协议由一家国际化服务企业管理一家当地服务企业,从而获取一定的管理酬金。范围广泛,在项目完成后还提供进行项目操作的管理团队。例如交钥匙工程或企业为国外的旅馆、飞机场、医院或其他组织提供管理服务,并收取管理费。主要集中在服务部门,是另一个日益发展的出口业务管理合同进入模式的优缺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