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工读管理自动化和服务人力的全人发展.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2018486 上传时间:2022-12-3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732.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图书馆工读管理自动化和服务人力的全人发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图书馆工读管理自动化和服务人力的全人发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图书馆工读管理自动化和服务人力的全人发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图书馆工读管理自动化和服务人力的全人发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图书馆工读管理自动化和服务人力的全人发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图书馆工读管理自动化和服务人力的全人发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图书馆工读管理自动化和服务人力的全人发展.docx(1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圖書館工讀管理自動化與服務人力的全人發展中原大學張靜愚紀念圖書館經驗王晃三*廖慶榮*陳曷越*陳玉燕*中原大學工業工程系*中原大學資訊管理系hswangcycu.edu.tw摘要 圖書館在大學的運作中肩負了資訊流通與知識經營的重要角色,如何有效經營圖書館自動化是圖書館責無旁貸的重責大任。在自動化的過程中,設備、資源與專業技術往往成為圖書館自動化的主角,人在其中反而成為配角,甚或被忽視與遺忘。 在本文中,我們以一個自動化的圖書館作業環境中,無論前台服務或後台服務均屬不可或缺的工讀服務人力為焦點,從日常運作中所見的困擾現象出發,利用了產業界廣泛應用的限制理論常識管理架構,釐清根源問題,進而從如何在全

2、人發展理念下充分發揮工讀生產力的正面目標作為新的起點,逐步規劃改善精進的配套方案措施,最後,進一步在低成本自動化的理念下,將這些措施納入圖書館工讀服務管理系統之中,作為整合自動化與人性化的起點,並印證了經營管理的素養與方法在當今大學圖書館的運作中乃屬不可或缺的基本想法。一. 緒論圖書館一向被認為是一個大學的學術心臟。舉凡學術研究、教學活動,乃至於學生成長的休閒閱讀、資訊蒐集,都要一個強而有力的圖書館提供這些資源與服務。一個大學圖書館的優劣取決於(1)館藏的質與量,(2)設施與環境的便利性與(3)服務的品質。其中,優質的服務尤其不可或缺。圖書館各項主要業務如出入口門禁管理、借還書櫃台服務、參考櫃

3、台讀者諮詢服務等前台服務;以及提供各式圖書館藏資源流通前置加工作業、流通書冊日常管理、館內電腦與各項設備與軟體的維護、資訊檢索與查詢服務等後台服務,在在都需要大量的工讀人力來運作。由於校園內的工讀人力皆具有部份時間兼職之性質,加以參與作業時間零散間斷,在協調、管理及訓練等三方面都不容易切實做到。因此,工讀人力的生產力往往未能充份發揮,服務的品質也不容易掌握,所以工讀生的服務表現每每成為讀者抱怨的重點。有鑑於此,我們選定工讀人力資源的管理與發展作為探討改進的焦點。長久以來,一般對於工讀人力之認知大體為(1) 既屬半工半讀性質,工讀生承受課業及其它壓力,所以不宜有過多的期待,(2) 欠缺訓練只能做

4、零工打雜的小事,(3) 工作替代性高,高流動率對於組織運作影響不大。基於以上的因素,一般而言,工讀生表現平平,甚至或有因欠缺統一的規範與訓練而造成館員額外的工作負擔,更遑論藉助工讀人力來填補職員人力缺口的原意。然而,在強調全人教育的校園中,工讀其實具有更深一層的意義。學生在工讀過程中,體驗職場的環境,既可增進獨立做事解決問題的能力,更可以藉此培養敬業的品格。學生於工讀中學習與成長,不只有助於增進其就業的競爭力,更是大學實踐全人教育的一環。 總而言之,人力資源的開發對組織生產力的提高與服務品質的提升,有直接而且關鍵的影響力,工讀人力資源是校園一筆可觀的資源,其重要性與實用效益值得師生們的重視與期

5、待。工讀人力的發展,除了能夠提昇圖書館工讀生產力與服務品質之外,還可經由工讀工作中實踐全人教育理念以培養敬業樂群、品格健全、專業知識能力與素養兼備的人才之目標,值得深入探討。為了有系統而有效的解決有關工讀服務人力的問題,我們採用了Goldratt早在1980年代中期所發展的限制理論(Theory of Constraints, TOC)作為研究分析的工具。所謂限制理論乃是為了化解妨礙系統達成其目標的限制(或稱瓶頸、障礙),以便持續改善績效的一種直覺式思考架構。Goldratt認為:解決問題的過程,必須先正確地找出限制系統績效的關鍵問題,然後根據關鍵問題進行一連串的推理及因果關係分析,繼而提出一

6、系列執行準則及方針,再將各層級限制因素逐一克服並持續改善,進而達到理想目標。為此,他以下列三個思維導問,來導引問題解決的歷程:1. 何事有待改變?(What to change?)釐清問題的現況,以看清問題的全貌,並找出關鍵問題。2. 何為改變目標?(What to change to?)針對關鍵問題設定創新改善的正面目標,找尋突破性且可行的創意構想,並驗證此創意構想是否可以達到預期的目標,且對衍生出的潛在風險採取預防措施。3. 如何引發改變?(How to cause the change?)針對創意構想具體化的中程目標及障礙,擬定一套詳細清楚的實施步驟及執行準則。本質上,前述三項思考程序是

7、運用五種邏輯樹狀圖(Logic tree diagram)加以實現(McMullen, 1998)。在以下各節中,我們將以限制理論的思維程序為基礎,並從中原大學張靜愚紀念圖書館在日常運作中所見各類工讀服務人員相關困擾現象出發,逐項解析相關的問題,進而從工讀人力全人發展的角度提出具體可行的措施,並整合於自動化管理的資訊系統之中。二. 工讀服務人力問題觀察與分析(一) 校園工讀服務人力SWOT優勢分析 為求能夠有效開發並管理圖書館中工讀人員的生產力與服務品質,我們首先分別就優勢、劣勢、機會、威脅等四個面向,分析目前校園中工讀人力的服務表現,以及供應與需求的互動關係,做為進一步深入討論的基礎。1.

8、優勢(Strength)(1)學生就近在校園內工讀,既方便又安全。(2)工讀生在課堂中已接受多種學科專業基礎訓練。(3)工讀團隊多元才藝且年齡相近,不僅溝通容易也利於互相學習。2. 劣勢(Weakness)(1)工讀生常被定位為打雜幫手,大多從事清掃等例行性業務,工作的熱忱與向心力偏低。(2)多數工讀學生未能將其所學專長運用於工作中。(3)工讀經費逐年縮減,工讀缺額有限,工讀機會緊縮。3. 機會(Opportunities)(1)課餘職場訓練的機會廣受具備主動學習精神的學生歡迎。(2)產業界歡迎已受過訓練且具有敬業精神之工讀生進入職場。(3)工讀環境比一般職場更具有結合學術與實務之發展空間。4

9、. 威脅(Threats)(1)師生對於各項服務的品質要求日漸提高。(2)學校附近有許多店舖及廠商皆以較高薪資,競相爭取工讀人力。(3)隨著校內各項管理科技化、自動化,現有制度中工讀人力的角色有被邊緣化的趨勢。經由上述分析可知,校內工讀的主要優勢為工讀的方便性、工讀人力的基礎訓練足夠、彼此間溝通成長容易等,在現今產業界對於人力的迫切需求下,這些優勢使學校仍舊得以吸收相對高素質的替代性服務人力。然而另一方面,在一般師生對服務品質的要求日益提高之際,校內對於工讀生欠缺適當的管理機制以及激勵誘因,工讀生產力與服務品質有欠理想,不只浪費了寶貴的人力資源,更是成為抱怨的焦點。如何解決此一問題值得我們加以

10、關切。(二) 圖書館工讀相關困擾現象就圖書館內的工讀服務人力而言,有關工讀服務的抱怨與困擾所在多有,透過實際觀察與各項資料整理,我們發現與工讀生的生產力與服務品質未如預期之困擾現象,主要可以歸納為以下6點:1. 工讀生不清楚其上下游作業2. 工讀生工作表現不盡理想3. 工讀生向心力不足4. 工讀生欠缺服務熱誠5. 工讀人力流動率偏高6. 工讀生日常工作表現不易掌握初步列出與工讀生產力相關的困擾現象之後,為避免個別處理可能造成的麻煩,並避免重複發生的可能,我們尚需將其劃分為可供進一步處理與分析的細部項目,並找出這些現象背後的原因所在。三. 問題釐清與關鍵問題面對以上有關工讀服務繁多的困擾現象,為

11、求抽絲剝繭,以便理出根源性的關鍵問題,以作為解決的焦點,接下來我們將採用限制理論邏輯樹狀圖中的現況樹進行問題釐清。所謂現況樹,是一種利用因果邏輯架構所建構而成的圖形化工具。首先,將產生問題的各困擾現象根據因果關係連結起來,用以呈現整個問題全貌,並藉此找出造成這些困擾現象發生的根源,再依據特定的判斷準則來確認關鍵問題。其解讀方式簡介如下:1. 每一方塊均代表一個事件,下方事件為因事件(Cause),上方事件為果事件(Effect),箭頭代表造成或導致。2. 橢圓形記號代表且或交集,在有橢圓記號的情形下,兩個以上因事件必須同時發生,才會導致果事件發生。3. 沒有橢圓記號時,兩個以上因事件指向同一果

12、事件,代表其中任何一個發生即會導致果事件發生,且這些事件各自獨立。4. 一個因事件指向許多不同果事件時,代表此因事件發生,會造成至少一個以上果事件的發生,果事件之間彼此獨立。圖一 工讀生產力未能充分發揮現況樹前述有關工讀服務的各個困擾現象,透過現況樹的邏輯樹圖進行因果分析之後,我們不難看出整個工讀服務的問題,基本上可以歸納為下列5項根源問題:1. 館內欠缺有效的激勵及互動分享機制2. 館內欠缺共通性工作的整合,如統一勤前訓練3. 館內多仰賴經驗管理,少有制度、程序、辦法等規範4. 工讀生基本資料與工讀紀錄保存管理不易5. 工讀人力供應機制尚未規劃完備透過觀察,我們發現這些根源問題的共通點,在於

13、館內各項制度的建立與發展過程,並未詳盡考量如何能夠充分發揮工讀生產力,故我們將關鍵問題歸納為圖書館欠缺充分發揮工讀生產力的配套機制,並在下一階段中針對此問題提出解決對策。四. 對策尋思與方案措施規劃(一) 措施提出在問題釐清的階段中,我們經由工讀服務人力在圖書館作業環境中常見的困擾現象出發,找出這些現象的根源所在,並進一步歸納出關鍵問題在於圖書館欠缺充分發揮工讀生產力的配套機制。我們相信,若能從積極正面的角度來處理此一問題,不僅能提昇圖書館工讀生產力與服務品質,更可實踐我校全人教育理念於工讀工作中,培養出敬業樂群、專業能力與品格素養兼備的人才。因此我們將在全人發展理念下充分發揮工讀生產力視為一

14、項整體性的目標,做為發展改善方案的起點。在本節中,我們首先透過腦力激盪方式,討論並評選出初步的解決問題對策,計有下列四項:1. 設計工讀備忘錄並制定標準化作業守則2. 開發自動化工讀服務管理系統3. 設置獎項鼓勵服務創新與敬業品格4. 定期舉辦工讀生職場導航其次,為了對於各項措施實踐後可能發生的任何轉變能夠有所準備,我們必須對於未來措施落實後所可能產生的後果,作初步的預測,限制理論的未來樹(Future Reality Tree, FRT)提供了我們一個嚴謹的邏輯基礎,利用因果推論,逐項模擬出實踐措施的藍圖,事先看出改善過程中可能遭遇的障礙與風險,以達趨吉避凶之效。經由建構未來樹,我們得以發掘

15、出數項潛在問題,這些問題指出在初步規劃中未能考量到之風險,以及措施執行後必定會遭遇到的障礙,若未加以重視,採取早期防堵措施以防患未然,勢必對於發揮工讀生產力、服務品質的目標達成有所影響,為此,我們建構條件樹 (Pre-Requisite Tree, PRT),針對各障礙、風險集思廣益,逐項提出對應的除障以及避險措施。 圖二 充分發揮工讀生產力與服務品質未來樹圖三 充分發揮工讀生產力與服務品質條件樹(一)圖四 充分發揮工讀生產力與服務品質條件樹(二)利用條件樹所得到共計18項細部措施的補強,我們消除了初步措施實行時會遭遇到的各項障礙與風險,保障整體目標的達成。(二) 方案彙整到目前為止,我們已針

16、對在全人發展理念下充分發揮工讀生產力與服務品質此一目標,提出了多項措施,並補強較為薄弱的部份。本階段中我們將採用限制理論的轉移樹(Transition logic tree, TRT),針對條件樹中每一個障礙所對應的中間目標,確定將採取之行動,以及各行動執行的先後順序,最後彙整成為完整而可實施的方案。圖五 充分發揮工讀生產力與服務品質轉移樹(一)圖六 充分發揮工讀生產力與服務品質轉移樹(二)為確保在全人發展理念下充分發揮工讀生生產力與服務品質此一整體性目標的完成,我們依照4項主要類別,將發展出的各項措施及行動準則,整理如下表:各項措施1.工讀管理督導機制(1) 工讀生穿著工作背心(2) 設計工

17、讀備忘錄(3) 推行工讀生簽到簽退(4) 工讀生上下班必須填寫工作日誌、工作交接紀錄(5) 工讀生定期輪調,熟悉上下游業務(6) 制定標準化作業流程、動作及動線,確保工作品質(7) 制定標準工時並提供適當寬放時間(8) 規定每週最低工讀時數2.工讀生訓練與互動(1) 統一舉辦工讀生職場導航(2) 定期舉辦茶會(3) 編寫工讀生守則(4) 組織工讀團隊(5) 提供工讀生互動討論時間3. 落實全人理念於工讀服務中(1) 設置獎項鼓勵服務創新與敬業品格(2) 重新定位工讀生為服務助理(3) 提出工讀服務新主張4.自動化工讀服務人力管理系統(1) 工讀生各項相關資訊上網(2) 線上申請工讀(3) 線上

18、登錄工讀生各項資料,含班表、實際到班紀錄、缺曠職紀錄,工讀時數等(4) 針對職場導航與工讀需知進行線上測驗(5) 職場導航全程錄影、線上播放(6) 館員定期依據電子化資料進行工讀生考核表一 各項措施分類彙整 以上所列舉出之各類措施種類繁多,我們將經由討論及評選,依據各方案之重要性以及優先順序陸續實施。五. 方案與措施舉隅 從上述的問題解決過程中,我們經由問題釐清與措施規劃等階段,發展出一系列的配套方案與措施,並且陸續付諸實施,今舉其中比較具有特色的重要措施分項說明如下:() 工讀服務新定位 長久以來工讀生的功能與角色在校園中早有既定的認知與定位,一般行政人員往往認為工讀即屬半工半讀的兼差性質,

19、工讀生尚須承受課業與生活的壓力,不宜對他們有過多的期待,加以無暇施以訓練,因此大多只讓他們參與做些零工打雜的小事。在另一方面,工讀生欠缺職場經驗,又欠缺外在的挑戰,也習慣於以得過且過的心態參與工讀,如此交互循環的結果,消極渙散、欠缺熱誠、少有積極的參與和投入、工作表現平平之餘,更因欠缺成就感以及對工作團缺少認同感與向心力等原因而流動頻繁,乃是一個必然的現象。 為了突破這個惡性的循環,我們改從如何提高工讀生的士氣期能在全人教育的基礎上充分發揮工讀生產力的正面目標,建構未來樹,尋找可行的措施,將工讀生的功能與角色定位為服務助理並提出了下列的工讀服務新主張,做為行政人員與工讀人員互相砥礪的目標。僅管

20、有不少同學為了賺取工讀金而工讀,可是就圖書館而言,工讀生(Work Study Student)的真正意義是服務助理(Service Assistant);不只是工作人員(Worker),而且是工作伙伴(Partner)。在中原,圖書館是個知識館,也是個知識廣場,我們承諾要讓每一位讀者快樂的攝取知識、加工知識並交換知識,為此,我們需要具有高等熱誠以及敬業品格的年青人參與服務助理的行列。我們承諾要讓工讀經驗成為一個另類的學習與成長經驗,不只有機會在館內就近學習知識素養,有機會讓所學的專業技能學以致用,還可累積職場經驗,以專業競爭力和敬業品格,贏在起跑線上。因為工讀也是全人教育的一環。 (二) 獎

21、項設計與規劃 在工讀生的服務表現中,最普遍的現象觀察是:工讀生視工作為勞動,欠缺成就感與服務熱誠,其背後的原因,與其說欠缺動機意願與誘因,不如說因為服務環境欠缺一套肯定與鼓勵的機制。為了這個目的,我們從(1)學生鼓勵主動服務與創新,和(2)結合全人教育的精神引導培養敬業品格兩個方向出發,設計了三種獎項,為了鼓勵服務與創新,計有: 1 服務貢獻獎:主要是頒給下列四種服務人員: (1)參與作業程序/作業手冊/技術文件內容之製作達二件以上,經審查認定具體可行者。 (2)提案改善有關作業或流程,經審查認定具體可行,並予以採行者。 (3)服務表現優異,經讀者書面反應,事蹟具體,經查證屬實者。 (4)完成

22、專案任務,有助改善作業與服務者。2 創新貢獻獎,頒給活用創意,提出整體性創新建議案,經審查認定具體可行,貢獻顯著者。 至於基於全人教育理念引導培養敬業品格為目標而設計的獎項則有3 品格標竿獎這個獎項的頒發要件是:受獎者必須在工作中展現認真負責、專注熱誠、敬業樂群的職場品格。為了達到引導學生長期投入工讀服務,降低流動率,累積工作經驗,提昇生產力與服務品質的目標,我們以累積服務時數作為指標,設計了藍帶獎、銀帶獎、金帶獎等三個不同等級的獎項。藍帶獎每學期頒發一次,而銀帶獎和金帶獎則在畢業時頒發。截至2005年六月底止,共頒發服務貢獻獎共3件,創新貢獻奬一件,品格標竿獎:藍帶獎34件,銀帶獎5件,金帶

23、獎6件。(三) 職場導航/勤前講習(定期茶會) 在前述問題釐清與分析的過程中,我們發現,工讀生的生產力與士氣低落,欠缺服務熱誠與向心力的背後,固然與欠缺肯定與鼓勵機制有關,服務單位欠缺有效的教育訓練和互動分享的機制也是一個重要的原因。為此,我們規劃了1職場導航與2茶會活動兩項機制,分述如下: 1 職場導航:這個機制的設計是為了因應工讀人員(1)為充分了解工讀的意義與價值,(2)不明白工作目標,性質及上下游作業關聯性以及(3)不清楚職場守則與規範等困擾現象而設計類似勤前講習的共同性教育訓練機制。參與工讀者至少均需參加一次以上。這個活動從2004年十月初首次舉辦,以在2005年十月上旬用時90分鐘

24、的講習為例,我們涵蓋了: 精神講話與心理建設 工讀服務守則解說 各類獎項說明 認識圖書館大黑箱 工讀職場面面觀 其中工讀職場面面觀是以短劇呈現工讀職場中常見的窘境與危機以及可能的化解途徑,由資深工讀服務助理參與策劃演出,效果極為良好。2茶會活動 這個活動的規劃是為了因應自動化時代中,面對面的人際互動接觸日益萎靡的潛在危機而設計,兼也作為頒發獎項並公開肯定表揚各項榮譽事蹟的平台。 茶會活動每學期辦理一次,上學期舉辦者定位為聖誕茶會,在十二月聖誕節前舉辦,茶會之前主要為頒發品格標竿藍帶獎和服務貢獻獎及創新貢獻獎。下學期舉辦者定位為畢業茶會,在六月中旬舉辦,除了上述獎項外,另外頒發品格標竿銀帶獎及金

25、帶獎,獎項頒給之同時,均有推薦之館員簡短說明具體事蹟,在肯定與表揚之餘,也有引導激勵後進的用意,效果與反應相當良好。六. 工讀服務人力管理系統(一) 系統設計背景與需求目前圖書館在工讀的業務上日益繁重,舉凡工讀生的招募、審核、訓練、簽到與簽退的人工作業、以及管理等問題均屬之,尤其在推出工讀生績優認證的制度之後,藉由自動化系統的評量參考將有助於評審的公平性與正確性。為了解決這些人工作業問題,改採用線上方式處理,將會大幅度提升效率與正確性。並將現行作業程序、工讀須知、教材、工讀機會公告之外、也將辦理線上申請工讀、工讀生簽到簽退等作業e化上線,並提供館員進行線上工讀生管理,更希望可以透過PDA以及手

26、機來進行線上作業,達到普及使用(pervasive)的目的。這些措施可以提升整體工讀生招募之相關行政效率,並將資訊公開透明化、亦可以詳實紀錄工讀生出缺席情形以及相關工作態度,即時提供給主管查核,亦可透過線上的教育訓練提供二十四小時適當的勤前講習,不再受時空限制。於此將可以有效提升目前的行政效率,以及簡化行政流程、執行人力與紙本作業。傳統工讀管理在招募人員、培訓人員、出勤紀錄等皆是透過紙本或是人力來做,缺乏時效,在管理方面也不易。且紙本紀錄容易竄改也容易遺失,更有失公平性。另外紙本記錄也無法針對預算來提出示警作用,根據上述眾多問題描述,故開發一個新的工讀管理系統是有所必要的。因此新系統的目標將針

27、對以往的工讀管理作改善,採取線上管理的方式。在工讀生簽到退的方面,限制學生使用館內電腦與指紋辨識來簽到退可避免代簽,且可製作成報表供學務處查詢。在工讀人力招募方面,設計簽署同意書,可以更快加速工讀人力的招募。在勤前訓練方面,提供DVD格式的勤前講習錄影資料上網,並設計共同業務教材和各組業務教材的測驗(問與答),測驗後資料能提供給負責館員。招募管道不排除推薦或志工優先,另外系統設計讓同學可選希望工讀的單位順序。工讀管理系統也要有FAQ讓同學更了解圖書館,以及公佈欄公佈各種獎項辦法或獎狀樣式。工讀管理系統也需包含志工部分,以及學校新增加的服務學習課程,選擇圖書館服務的同學資料也都一併留下紀錄。在考

28、核獎勵方面,館員一學期至少做一次對工讀生的評估,分出等級。系統可以自動統計各項考核成績,列出獎項來。在學生資料方面,離職工讀生可以做歷程檔來管控。本系統在完成的同時,提供了圖書館服務助理管理功能,也發現有些許地方可以在未來納入更新系統發展中,分述如下:1. 從中原大學入口網站(itouch)中取得學生的相關資料2. 從 itouch 中取得學生的成績,作為工讀申請資格的判斷。3. 導入更有規則的工讀金計算法則,計算不同身分別的服務助理薪資。(二) 系統的當然品質與魅力品質對於這個系統來說,我們期望當然品質與魅力品質能夠兼具。在當然品質方面,主要焦點在於整個系統的基本功能,包含工讀生管理方面和管

29、理者方面都要兼具一定的品質。但在本系統中最首要的當然品質強調在當計算出工讀生的工讀時數,系統能自動算出工讀生的薪資。且在獎勵資訊方面,系統能根據工讀生的出缺席記錄,找出符合資格的工讀生,給予藍帶、銀帶或金帶等不同的獎勵。本系統強調的魅力品質在於使用指紋辨識系統,作為工讀生登入的方法,指紋辨識系統可以在工讀生登入時,不需再輸入任何的帳號密碼便可進入,且系統可以自動記錄下工讀生登入與登出的時間,可作為工讀生的出缺勤記錄。另外,以指紋辨識系統作為工讀生登入管理的好處是可以解決過去代簽的問題,讓工讀管理資訊更為透明。在工讀生管理方面,提供一個全腦思維風格的定位,目的在於提供一個測驗讓工讀生更了解自己的

30、思維模式是屬於何種思維模式也將是魅力品質的一環。此外,我們希望做出不一樣的系統,結合網頁與系統,加上工讀服務新主張的詮釋,讓系統兼具當然品質與魅力品質,也融入了品格教育與創意創新創業的三創精神,使系統不再是傳統刻板的系統。(三) 系統功能我們所開發的工讀管理系統,主要的功能項目共有五大項,分述如下:1. 工讀需知l 認識圖書館l 工讀生守則上網l 校內工讀生相關訊息公告l 教材(講義或影片)線上播放,提供24小時不受限的勤前講習(需通過圖書館讀者身分認證)。l 教材供館員、現職工讀生及已列為工讀生考慮人選者使用。2. 工讀機會公告l 各單位自行線上輸入,公告工讀職缺。l 各單位工讀職掌與需求條

31、件說明。3. 我要申請工讀l 開放線上登記,建立工讀人力資料庫l 身分、選課時數、預備選課時數、有無預備在其他單位工讀、歷年有相當科目不及格等資料,能夠隨時更改。l 要求條件:成績有1/2紀錄、被記過不採用,一個星期至少要能工讀10小時。l 被推薦的優秀人才可優先錄用,不一定完全以登記優先順序錄用。l 系統設計限定申請者須先閱讀工讀守則l 填寫自我評估問卷(包含主動、敬業、樂群、負責),供承辦人員做為優先錄取考量。l 填寫全腦思維風格定位,可以事前評估自己是否適合這一份工作,全腦思維紀錄會被保存下來,以了解性向。l 須參加勤前講習,或看講習影帶,俟下次舉辦講習時補參加。l 勤前訓練線上測驗4.

32、 工讀生管理(需通過圖書館讀者身分認證)l 工讀生資料電腦化,系統中記錄工讀生各項資料,含班表、實際到班紀錄、缺曠職紀錄,工讀時數和金額和工讀生通訊錄等。l 工作日誌、工作交接紀錄(工讀生留言版)l 提供檢視、修改、查詢、統計及考核等功能。l 提供主管批示功能l 提供列印各式統計或紀錄報表l 系統自動查核工讀生工讀時數,至少工讀一學期且須全程工讀,每週至少十小時,違約者不續聘。l 工讀生於考試期間(考試週及前一週)不能到職者,須事先請假,以調班方式解決。l 系統自動紀錄累積的時數、榮譽(或得獎)紀錄。l 可自動計算列出個人達成之工讀獎項,獎項說明如前述。l 預算預警功能,方便承辦人員執行工讀預

33、算l 校內工讀表單連結:、。l 離職工讀生歷程檔存檔參考,包含歷年的個人工讀紀錄。5. 工讀生簽到簽退l 線上簽到簽退,減少紙張的消耗,且使用指紋辨識,避免代簽情況產生。l 限制使用工讀單位內電腦,以便確實管理到班情形。l 登錄紀錄可做為自動計算個人工讀時數及金額用,毋須人工計算。l 計時工讀生須簽到簽退,乙種工讀生可到班簽到,而不用簽退。服務人力管理系統首頁可以如圖七所示,工讀管理系統希望能夠做到功能架構完整,並且兼具當然品質及魅力品質,未來使用對象將不侷限圖書館,而是全校性的。圖七 服務人力管理系統首頁(四) 系統成果與觀察本系統完成之後,可以有效提升目前的行政效率、簡化行政流程以及執行人

34、力與紙本作業,能夠協助圖書館在工讀相關業務上,提升管理效能。未來在全校的工讀相關業務上,應當也可以採用本系統所發展的模組。對於系統的成效,我們可以設定系統評估指標,預計可以提升整體工讀生管理之相關行政效率,並將資訊公開透明化、亦可以詳實紀錄工讀生出缺席情形以及相關工作態度,即時提供給主管查核,亦可透過線上的教育訓練提供二十四小時適當的勤前講習,不再受時空限制。評估指標如下列所述:1. 招募時效提高2. 訓練時程縮短3. 實際工作狀況考核評量量化4. 資訊透明化5. 即時查核6. 無線化(mobile)7. 普及化(pervasive)這些指標是否能有效評估系統實際上線後所產生的效能,有待後續觀

35、察。七. 結論 在這資訊爆炸,網路科技當道的時代,自動化已然是現代生活運作不可或缺的一環。圖書館在大學的運作中肩負了資訊流通與知識經營的重要角色,圖書館自動化不只是一個無法逃避的洪流與趨勢,如何有效經營圖書館自動化更是圖書館責無旁貸的重責大任。 經驗指出:圖書館自動化往往需要投入龐大的經費資源,因其如此,在自動化的過程中,設備、資源與專業技術往往成為圖書館自動化的主角,甚至是唯一的焦點,至於人,自動化服務的對象也是自動化的執行者,在其中的角色反而成為配角,甚或被忽視與遺忘。 在本文中,我們以工讀服務人力在一個自動化的圖書館作業環境中所見的困擾現象出發,利用了產業界廣泛應用的限制理論常識管理架構

36、,釐清根源問題,進而從如何在全人發展理念下充分發揮工讀生產力的正面目標作為新的起點,逐步規劃改善精進的配套方案措施,最後,進一步在低成本自動化的理念下,將這些措施納入圖書館工讀服務管理系統之中,作為整合自動化與人性化的起點,並印證了經營管理的素養與方法在當今大學圖書館的運作中乃屬不可或缺的基本想法。 這個以中原大學張靜愚紀念圖書館為基地的個案,應可作為各大學圖書館進一步努力的借鏡。致謝 本個案在規劃分析與執行期間承蒙中原大學張靜愚紀念圖書館館員全面參與,其中欒彝娟、鄭陽明、郭玲玲、曹午蘭和吳慧翎等參與尤多,謹此致謝。參考文獻1. Eliyahu M. Goldratt, 1990, What

37、is this thing called theory of constraints and how should it be implemented, The North River Press Publishing Corporation2. Eliyahu M. Goldratt, Jeff Cox, 1992, The Goal, The North River Press Publishing Corporation 3. Eliyahu M. Goldratt, 1994, Its Not Luck, The North River Press Publishing Corporation 4. J. F. Cox III, & Spencer, M. S. , 1998, The Constraints Management Handbook. St. Lucie Press, APICS series on constraints management.5. McMullen, Jr., T. B., 1998, Introduction to the Theory of Constraints Management System. St. Lucie Press, APICS series on constraints management.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