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总复习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2023577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PPT 页数:653 大小:14.2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物理总复习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53页
初中物理总复习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53页
初中物理总复习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53页
初中物理总复习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53页
初中物理总复习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物理总复习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物理总复习课件.ppt(65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目 录,第一讲机械运动,第十一讲简单机械,第二讲声现象,第三讲物态变化,第四讲光现象,第五讲透镜及其应用,第六讲从粒子到宇宙,第七讲质量与密度,第八讲力运动与力,第九讲压强,第十讲浮力,第十二讲功功率机械效率,第十三讲机械能及其转化,第十四讲内能与热机,第十五讲电流和电路 电压 电阻,第十六讲欧姆定律,第十七讲电功率,第十八讲生活用电,第十九讲电与磁 信息的传递,第二十讲能源与可持续发展,第一部分 考点扫描精讲练,目 录 第一讲机械运动 第十一讲简单机械 ,第二部分 热点专题集中突破,专题一声、光、热知识,专题二力学知识,专题三电学知识,专题四热学知识,专题五估测题,专题六图片信息题,返回,第

2、二部分 热点专题集中突破 专题一声、光,第一讲机械运动,常考点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常考点二: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常考点三:运动快慢的描述 速度,重点摘要,返回,第一讲机械运动 常考点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常考点二:运,第一讲机械运动,一、长度的单位 1长度的国际单位是 ,常用的国际单位及其符号是:千米(km)、分米( )、厘米(cm)、毫米( ) 、微米(um)、纳米( ) 2单位换算:1 m103 mm um109 nm.,mm,dm,米,nm, 常考点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帮你归纳1.中学生的身高约为1.7 m2.手掌的宽度约为1 dm.3.指甲的宽度约为1 cm.4.新铅笔的长度约为17

3、cm、铅笔芯的直径约为2 mm.5.课桌的高度约为80 cm.6.八年级物理课本的长度约为26 cm、宽度约为18 cm、纸张的厚度约为0.1 mm.7.成年人走两步的距离大约是1.5 m8.教室每层楼高约为3 m.,返回,第一讲机械运动 mm dm 米 nm ,二、长度的测量 1长度测量的基本工具是 2使用刻度尺的规则 (1)看: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零刻度线、量程和 (2)放:测量时尺要沿着所测长度,尽量靠近被测物体,不用磨损的零刻度线 (3)读: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 ,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4)记:测量值由数字和 组成,最末一位是 值,包括估读值在内的测量值称为有效数字,刻度

4、尺,分度值,垂直,单位,估读,返回,二、长度的测量刻度尺 分度值 垂直 单位估读 返回,易错警示不用磨损的零刻度线,如因零刻度线磨损而取另一整刻度线对齐物体时,切莫忘记实际长度为最后读数减去这一整数刻度值刻度尺较厚时,刻度线应紧贴被测物体,帮你归纳长度测量的一些特殊方法: 1.累积法:用累积法测微小长度,如细铜丝直经、纸张厚度.2.组合法:用直尺和三角板组合,可测出圆形或球体的直径.3.化曲为直法:用化曲为直法测量地图上的铁路长度、圆的周长.4.滚动法:用滚动法可以测量操场的跑道长度.,返回,易错警示不用磨损的零刻度线,如因零刻度线磨损而取另,三、时间的测量 1时间的国际主单位是 ,符号是 2

5、单位换算:1 h min s. 3测量工具,(1)常用:机械表、电子表、石英表(2)实验室和操场常用停表测量时间,秒,60,3600,S,返回,三、时间的测量(1)常用:机械表、电子表、石英表秒,帮你归纳 1.石家庄日出至日落时间约8 h2.橡皮从课桌掉到地上的时间约0.4 s3.演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用时约50 s4.普通中学生跑完1000 m 用时34 min.5.成年人1 min脉搏跳动约70次,易错警示时间的国际主单位是秒而不是小时;光年是长度单位而不是时间单位,它是指光传播一年所通过的距离,(3)停表的读数 停表通常有大、小两个表盘,大表盘的时间单位为秒(s),小表盘的时间单位为分(

6、min)不同规格的停表指针运动一周所表示的时间不同,由图知大表盘1整圈是30 s,每大格等分为10小格,所以每小格是0.1 s,小表盘1整圈是15 min,每大格是1min,每大格等分为2小格,所以每小格是0.5 min。由图观察发现:当分针在前0.5分内时,秒针在030秒内读数;当分针在后0.5分内时,秒针在3060秒内读数。因此图中秒表读数应为 。,4分41.9秒,返回,帮你归纳 1.石家庄日出至日落时间约8 h2.橡皮,四、误差与错误的区别,易错警示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减小误差是针对由于测量的人导致的误差而言,且最后结果保留的有效数字的位数与测量过程量应保持一致,返回,四、误差与错误的区别

7、易错警示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减小误差,常考点二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1机械运动:在物理学中,我们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2参照物:在描述一个物体运动或静止时,必须选择另一个物体作为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 (1)参照物是事先假定静止(不动)的物体 (2)参照物的选择应遵循两个原则:一是任意性原则;二是方便性原则为了研究问题方便,物理学中一般选择地球、地面或相对于地面静止的物体作为参照物,易错警示参照物可以任意选择,但不能选研究的物体本身当作参照物,因为这一选择的结果是这一物体永远是静止的我们平常说地球公转,所选的参照物是太阳,而地球自转所选的参照物是地轴,参照物

8、,返回,常考点二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1机械运动:在物理,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1)运动是 的,一切物体都在 ,运动无处不在,无时不有,静止是相对的 (2)物体运动状态的判断:判断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就看该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是否发生 的变化如果位置变化了,则该物体是运动的;如果位置没有变化,则该物体是 的,易错警示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以及它的运动情况如何,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离开参照物谈运动和静止是没有意义的,绝对,运动,位置,静止,返回,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易错警示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常考点三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时间,路程,运动快慢,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

9、法 (1)相同时间比路程在运动 相同的情况下,比较物体运动的路程,路程长的运动快. (2)相同路程比时间在运动 相同的情况下,比较物体的运动时间,时间短的运动快 (3)速度是描述物体 的物理量,是运用“相同时间比路程”的方法来比较物体的运动快慢的,返回,常考点三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时间路程运动快慢 1,2速度 (1)速度的大小等于物体在 内通过的路程也就是运动路程和运动时间的比值 (2)速度的公式 (3)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 ,读作米每秒,符号为m/s. (4)速度的大小等于路程和时间的比值,这并不意味着速度的大小取决于路程和时间的长短速度的大小往往取决于运动物体自身的性质,单位时间,v

10、s/t,米/秒,帮你归纳 1.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1 m/s.2.15 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 m/s.3.自行车的速度为5 m/s.,返回,2速度单位时间vs/t米/秒 帮你归纳,3匀速直线运动 (1)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着直线且速度 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如图甲所示为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和时间的图像如图乙所示为匀速直线运动的路程和时间的图像,不变,(2)变速直线运动:物体做直线运动时,其速度的大小常常是变化的,即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这种运动叫做变速直线运动,不相等,(3)平均速度:在变速运动中,常用平均速度 来粗略地描述运动的快慢平均速度表示的是运动物体在某一段路程内

11、(或某一段时间内)运动的快慢程度,易错警示平均速度公式 .计算平均速度时,必须明确是计算哪段路程(或哪段时间)的平均速度,且要注意运动路程和运动时间应一一对应平均速度不能理解为速度的平均值,如果认为平均速度 ,那就大错特错了,必须根据具体的运动路程和对应的运动时间,运用速度公式进行运算,返回,3匀速直线运动 不变 (2)变速直线运动:物体做,4、汽车速度计,看图回答:1、此时汽车的速度是多少?,2、汽车的行驶总里程是多少?,3、此次汽车的行驶里程是多少?,返回,4、汽车速度计看图回答:2、汽车的行驶总里程是多少?3、此次,典例1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2.50,337.5,例 1 图,例1如图甲所

12、示,木块的长度为 cm.如图乙所示,秒表的读数为 s.,返回,典例1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2.50337.5例 1,【方法点拨】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白刻度尺的读数规则和秒表大、小表盘的意义第一问有两个地方容易出错:一是起始刻度不是0刻度,被测物体的长度应该为两端所对的刻度值之差;二是在进行精确测量时,一定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第二问在读秒表的示数时,首先要清楚小表盘表示分,大表盘表示秒接着要知道大表盘和小表盘的分度值,然后看指针在什么位置,从而得出示数,解析:这把刻度尺零刻度已经磨损,它把刻度线1当作0,则物体右边所对的3.50要减去当成0刻度线的1 cm即2.50 cm.秒表读数时先看小圈,它每

13、一大格表示1分钟,大圈每一大格表示1秒,每一小格表示0.1秒,从小圈可以看出分针超过5分钟且在后0.5分内,而没有到达6分钟,则应该读成5分37.5秒,即为337.5 s.,返回,【方法点拨】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白刻度尺的读数规则和,典例2 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例2 2014嘉兴,5甲、乙两车并排停着,当甲车司机看着乙车时,忽然感觉自己的车正在缓慢运动,但当他看到地面时,却发现自己的车并没动,对此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以地面为参照物甲车是运动的 B以乙车为参照物甲车是静止的 C以地面为参照物乙车是静止的 D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是运动的,解析:甲、乙两车并排停着,当甲车司机看着乙车时,以甲车为参

14、照物时,乙车是运动的,以地面为参照物时,甲车是静止的,乙车是运动的,故ABC错误,D正确,故选D.,【方法点拨】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看被研究的物体与所选的标准,即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如果发生改变,则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未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D,返回,典例2 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 例2 2014嘉,典例3 速度的相关计算,例3 2014株洲,19两辆汽车在同一平直公路上同时出发,其位置x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甲车的速度为 m/s.当 时,甲、乙两车相距 m.,例 3 图,450,30,返回,典例3 速度的相关计算 例3 2014株,【方法点拨】会识图、能从xt图像得出相关

15、信息是解本题的关键由题知,两辆汽车均做匀速直线运动,两辆车同时、同向、异地出发,出发时相距300 m;由图得出甲车在某一时间内的路程,利用速度公式求甲车的速度由图得出甲车追上乙车的时间(20 s),再行驶30 s两车行驶的路程,求出两车距离。,解析:由图得出甲乙两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在 时,甲车行驶的路程 ; 由图得出行驶20 s时甲车追上乙车,再经过30 s,甲车行驶了 ,乙车行驶了两车相距s900 m450 m450 m.,返回,【方法点拨】会识图、能从xt图像得出相关信息是解本题的,学生随堂巩固,1下列估测中,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 )A课桌高度约为80 cmB考场内的气温约为50 C一份

16、理化试卷的质量约为80 gD初中生跑50 m所需时间约为3 s,2教材拓展题如图所示,是人们乘坐扶梯时的情景以下列哪个物体为参照物,可以认为人们是静止的( ),A地面B扶梯C墙壁上的画D指示牌,第 2 题图,A,B,返回,学生随堂巩固1下列估测中,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 )2,3教材拓展题下列图像中,能正确反映“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4教材拓展题如图所示,是运动员四百米赛跑时的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以地面为参照物,运动员是静止的B运动员跑得越快,到达终点所用的时间越长C以其中一名运动员为参照物,其他运动员是静止的D裁判员是利用相同路程比时间的方法比较运动员运动快慢的,第 4 题图,

17、3教材拓展题下列图像中,能正确反映“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3教材拓展题下列图像中,能正确反映“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3教材拓展题下列图像中,能正确反映“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3教材拓展题下列图像中,能正确反映“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3教材拓展题下列图像中,能正确反映“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A,D,返回,3教材拓展题下列图像中,能正确反映“匀速直线运动”的是,5教材拓展题(1)如图,用刻度尺测物体长度,此刻度尺的分度值 ,铅笔的长度是 (2)秒表读数为 s.,1 mm,3.54 cm,156,第 5 题图,返回,5教材拓展题(1)如图,用刻度尺测物体长度,此,6教材拓展题小红

18、在跑200 m比赛时,前100 m用时12 s,后100 m用时14 s小红前、后100 m及全程的平均速度各是多少?,解:(1)前100 m的平均速度(2)后100 m的平均速度(3)百米全程用时则百米全程的平均速度,返回,6教材拓展题小红在跑200 m比赛时,前100,实验强化过关,实验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命题角度:1.实验器材(刻度尺、停表、斜面及小车).2.停表及刻度尺的读数.3.实验原理(vs/t).4.速度公式的应用.5.实验方法(间接测量),2015原创为了“探究小车沿斜面下滑时速度的变化”,给你提供了如图所示的装置 (1)要完成该探究实验,需用的测量工具有 和 (2)实验依

19、据的原理是 ,刻度尺,停表,vs/t,例题图,返回,实验强化过关实验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命题角度,解析:(1)需用的测量工具有测量路程的工具刻度尺、测量小车运动时间的停表(2)实验依据的原理是 .(3)由图可知,s160 cm0.6 m,s230 cm0.3 m,t5 s,t13 s;小车通过前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 m/s;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 。(4)比较v1、v可知,小车沿斜面下滑的过程中,速度越来越快。,(3)若图中停表的每格为1 s,那么实验中小车通过前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为 m/s,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m/s.(4)小车沿斜面下滑的过程中,速度的变化情况是 ,0.1,0.12

20、,速度越来越快,返回,解析:(1)需用的测量工具有测量路程的工具刻度,第二讲声现象,常考点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常考点二:声音的特性,常考点三:声的利用,重点摘要,返回,第二讲声现象 常考点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常考点二:声音,第二讲声现象,1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 产生的,一切发声物体都在 , 停止,发声也停止,但传声未停止。, 常考点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易错警示“振动停止,发声就停止”并不意味着“振动停止,声音就停止”因为振动停止时,只是物体不再发声,而已经发出的声音仍在介质中会继续向前传播俗语“余音绕梁”“余音未止”的物理内涵,都是物体的振动停止后,声音仍在空气中传播,振动,振动,振动

21、,2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物质,物理学中将这种能够传播声音的物质叫做 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作传声的 不能传声声音在介质中是以 的形式向四面八方传播的,介质,介质,真空,声波,返回,第二讲声现象1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3声速:不同介质传播声音的快慢不同一般来说,声音在固体中传播得最 ,液体次之,气体最 另外,声速还跟 有关,在15 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 ,帮你归纳在不同介质中,声音的传播效果不同通常固体的传声效果最好,液体和气体的传声效果次之原因是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时比较集中,在液体和气体中比较分散声音的传播速度与声音的振动频率无关,只取决于传播介质,4回声:声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较

22、大障碍物时会被 回来而形成回声人耳能区分回声和原声的时间间隔为 以上,低于 时,回声可以使原声加强利用回声测量距离、测量海的深度,快,慢,温度,340 m/s,反射,0.1 s,0.1 s,返回,3声速:不同介质传播声音的快慢不同一般来说,声音在固体中,1音调:声音的 叫音调声音的音调与声源的振动频率有关,声源的振动频率越高,声音的音调越 , 常考点二声音特性,帮你归纳1.吉他、小提琴等弦乐器,演奏出的声音是由琴弦的振动产生的,其音调和弦的松紧、粗细、长短有关,弦越紧、越细、越短,其音调也就越高. 2.笛子等管乐器,演奏出的声音是由管中空气柱的振动产生的,其音调和空气柱的长短有关,空气柱越短,

23、音调越高,2响度:(1)声音的 叫响度声音的响度与声源的振幅有关,声源的振幅越大,声音的响度越 (2)声音的响度还与距离声源的远近有关,距离声源越远,声音越分散,声能损失越多,声音的响度也就越 常见的用喇叭喊话、医生用听诊器诊病都是通过减小声音的分散来提高听到声音的响度的,高,高低,强弱,大,小,返回,1音调:声音的 叫音调声音的音调与声,3音色:声音的音色是由发声体的 、 决定的不同的发声体,即使所发出声音的响度和音调相同,其音色也不相同人们常说“听其声知其人”就是根据音色的不同来判断是谁在说话的,易错警示音调变高不一定响度变大,响度大的声音音调不一定高音色只与发声体本身有关,不受音调、响度

24、的影响,材料,结构,返回,3音色:声音的音色是由发声体的 、,1人耳能听到的声音声源振动的频率范围通常在 Hz之间如果声源的振动频率低于20 Hz或高于20000 Hz,也能产生声音,但这种声音人耳听不见, 常考点三声的利用,2020000,2超声波和次声波比较,20000,20,返回,1人耳能听到的声音声源振动的频率范围通常在 常, 常考点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1. 乐音和噪声的区别,返回, 常考点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1. 乐音和噪声的,2噪声的控制(1)在 处控制噪声主要是通过改变、减少或停止物体的振动,来减弱噪声比如,中、高考期间,靠近生活区的建筑工地,晚间必须停止施工,就是从声源处控制噪

25、声(2)在 控制噪声比如城市道路两旁的透明板墙,是通过改变声音的传播方向,来避免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3)在 减弱噪声在飞机旁工作的人员佩戴有耳罩的头盔,有人燃放鞭炮时用双手堵住耳朵,都是设法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易错警示声波不同于电磁波声波的传播需要介质,不能在真空中传播,而电磁波的传播不需要介质,可以在真空中传播其共同点都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声源,传播过程中,人耳处,返回,2噪声的控制 易错警示声波不同于电磁波声波的,典例1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例1 2014菏泽,2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 B在真空中也可以传播声音 C振动的物体一定会发出声音 D一切

26、发声物体都在振动,解析: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快,在气体中传播速度最慢,故A错误;声音不能在真空中进行传播,故B错误;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但是在真空中,振动的物体也不一定会发出声音,故C错误;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故发声的物体一定在振动,故D正确,故选D.,【方法点拨】做此题的关键是对声音产生的原因和声音传播的条件搞清楚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的,D,返回,典例1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例1 2,典例2 声音的特性,例2 2014南京,2如图所示,在学校组织的迎“青奥”活动中,小明进行了击鼓表演,他时重时轻地敲击鼓面,这

27、样做主要改变了鼓声的( ),A响度 B音调C音色 D速度,例 2 图,解析:当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鼓面时,鼓面会因振动而发出声音,由于鼓面振动的幅度不同,所以声音的响度也会不同,故选A,【方法点拨】做此类题之前,必须先搞清楚,声音各特性的决定因素及相互的区别音调是由发声体的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是由发声体的振幅和距离发声体的远近决定,如蚊子和牛的叫声,前者音调高,响度小,后者音调低,响度大,故音调不同于响度;音色决定于物体本身,不同乐器演奏同一首曲子,能分辨出不同的乐器是什么,闻其声知其人都是靠音色理解时,注意把不同的声现象按特性进行对比,A,返回,典例2 声音的特性 例2 2014,典例3 声音的

28、利用,例3 声波既传递“信息”也传递“能量”下面事例中,主要利用声波传递“能量”的是( ),A用超声波碎石B用声呐探海深C利用B超做体验 D利用回声定位,解析:声波能携带信息,如声波探测海深,可知道海的深度,B超能检查出人体的病况,回声定位能确定声源的位置、大小及形状等,故BCD错;声波是一种波动,传递能量,可以击碎结石,故A对,【方法点拨】通过发声体发声是否异常来获得物体本身状况方面的信息或通过物体对声音的反射获得物体与声源的距离及物体表面状况方面的信息,这是声音传递信息;通过声波作用于物体,可以使物体产生一定的反应,如振动运动等,这是声能传递能量,A,返回,典例3 声音的利用 例3 声波既

29、传递,典例4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例4 2014东营,1东营市城市建设和管理越来越注重以人为本,如城区内某些路段禁止汽车鸣笛、住宅区道路两旁植树造林、跳广场舞的人要把音量调小一些等这些措施的共同目的是( ),A绿化居住环境B缓解“热岛效应”C降低噪声污染 D减少大气污染,解析:城区内某些路段禁止汽车鸣笛、住宅区道路两旁植树造林、跳广场舞的人要把音量调小一些,都是为了减小噪声污染,故选C.,【方法点拨】题目中选择项提到的说法本身都没有错误,在此题中选择项是否正确,要看其与题目中的措施能否对应上噪声的防治主要从三种方式上来进行:一是在声源处减弱;二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三是在人耳处减弱生活中有很多具体

30、防治噪声的方法,和其他选项的内容无关,C,返回,典例4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例4,典例5 声音的综合题,例5 2014北京,11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玻璃不能传播声音B用不同种乐器演奏同一乐曲,这几种乐器发出声音的音色相同C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敲击同一音叉,音叉发声的音调不同D在靠近居民区的高架路旁,设置隔音墙是为了减小噪声对居民区的影响,解析:玻璃属于固体,玻璃可以传播声音,故A错误;不同乐器有不同的音色,故B错误;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敲击同一音叉,音叉振动的幅度不同,则音叉发声的响度不同,故C错误;在靠近居民区的高架路旁,设置隔音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为了减小噪声对居民区

31、的影响,故D正确,故选D.,D,返回,典例5 声音的综合题 例5 2014北京,1,学生随堂巩固,1与声音传播速度有关的是( ),A声音的音调 B声音的响度C声音的频率 D传播声音的物质,2吹奏笛子时,演奏者抬起压在不同出气孔的手指,是为了改变所发乐器的( ),A音调B响度C音色D振幅,3教材拓展题如图所示,将系在细绳上的乒乓球轻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听音叉声的同时观察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变化,可探究( ),A音调与频率的关系B响度与振幅的关系C音色与振幅的关系D响度与频率的关系,第 3 题图,D,A,B,返回,学生随堂巩固1与声音传播速度有关的是( )A声音的,4某同学在学习了“声音是什么”以后,

32、总结出以下四点,其中错误的是( )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B声音是一种波C声音具有能量D通常情况下,声音在空气中传播得最快,5教材拓展题下列措施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是( ),D,B,返回,4某同学在学习了“声音是什么”以后,5教材拓展题下列,6教材改编题如图所示,用手拨动绷紧的橡皮筋,我们听到了声音,同时观察到橡皮筋变“胖”变“虚”了,这是因为橡皮筋在 ,7教材拓展题如图所示,是医生正在用B超查看胎儿的发育情况,这是利用了 ,说明声音可以 ,第 6 题图,第 7 题图,振动,超声波,传递信息,返回,6教材改编题如图所示,用手拨动绷紧的橡皮筋,我们听到了,实验强化过关,命题角度:1.实验方

33、法. 2.实验结论.,返回,实验强化过关 命题角度:1.实验方法. 2.实验结论.,返回,返回,第三讲物态变化,常考点一:温度,常考点二:熔化和凝固,常考点三:汽化和液化,重点摘要,常考点四:升华和凝华,返回,第三讲物态变化 常考点一:温度常考点二:熔化和凝固 ,第三讲物态变化, 常考点一温度,2温度计:常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 规律制成的,温度计的测温物质有 、 和 温度计上的字母“”表示 ,帮你归纳 1.沸水的温度为100 .2.人的正常体温是37 左右.3.人体感觉舒服的环境温度为1825 .4.洗澡时适合的水温约为40 .,0,100,热胀冷缩,水银,酒精,煤油,摄氏温度,1温度:温度是

34、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摄氏温度通常情况下将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 ,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 .,返回,第三讲物态变化 常考点一温度 2温度计:常用温,3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1)估:在测量之前要先估计被测物体的温度(2)选:根据 温度选用合适的温度计(3)看:看温度计的量程和 (4)放:玻璃泡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不能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5)读:等示数稳定后读数,读数时玻璃泡不能离开被测物体,视线与液柱的 相平. (6)记:测量结果由 和 组成,帮你归纳1.温度计读数时先找零刻度,若液柱面在零刻度线以下,应从零刻度线往下读,反之往上读.2.使用温度计时不能使被测物体的温度超过温度计内液体

35、的沸点,或低于液体的凝固点,被测量,分度值,液面,数字,单位,返回,3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帮你归纳1.温度计读数时先,2固体熔化过程中, 热量,温度保持不变,这类固体属于晶体晶体凝固时,需要 热量,温度保持不变如冰、金属、食盐、萘等都是晶体, 常考点下熔化和凝固,1物质由 态变为 态叫熔化物质由 态变为 态叫凝固,固,液,液,固,吸收,放出,升高,降低,相同,不同,4熔点是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凝固点是晶体凝固时的温度同种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 ,不同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一般 比如铁的熔点为1535 ,铜的熔点为1083 .非晶体没有熔点和凝固点,3非晶体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断地 ;凝固时,放出热

36、量,温度不断地 如玻璃、塑料、沥青、松香都是非晶体比如,有一种物质在120 就开始熔化,温度升高到150 还没有熔化结束,这种物质一定是非晶体,返回,2固体熔化过程中, 热量,温度保持不变,这,熔点是固态和液态的分界点物质温度低于熔点时为 态,高于熔点没有达到沸点时主要以 态形式出现,固,液,帮你归纳熔化和凝固的图像,返回,熔点是固态和液态的分界点物质温度低于熔点时为, 常考点三汽化和液化,2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主要因素:(1)液体的温度温度越高,蒸发越快(2)液体的表面积液体的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3)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速度液体表面空气流动越快,蒸发越快(注:水的蒸发快慢还与空气的干燥程度有关

37、,空气越干燥,水的蒸发越快不同液体的蒸发快慢不同通常情况下,酒精蒸发比水快),吸,表面,内部,吸,不变,沸腾,升高,100 ,1蒸发:蒸发是汽化的一种方式液体蒸发需要 热,有致冷作用.,3沸腾:沸腾是在液体 和 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要使液体沸腾,温度必须达到沸点,且需要继续 热,但在沸腾过程中温度保持 液体 时的温度叫做沸点液体的沸点随液面上方大气压的增大而 一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 ,返回, 常考点三汽化和液化 吸表面内部吸不变沸腾升高10,5使气体液化的两种方法:(1)降低温度所有气体的温度降到一定程度都会放热液化成液体(2)在一定温度下,压缩体积也可以使气体液化常见的液化石油气,就

38、是在常温下,通过压缩体积的方法,使其由气体变成液体,贮存在钢瓶中的,4液化是物质由 态变成 态的过程自然界中的露、雾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而成的小水滴平常看到的“白气”都是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珠,气,液,返回,5使气体液化的两种方法:(1)降低温度所有气体的温度降到, 常考点四升华和凝华,1升华:(1)物质从 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升华(2)特点:升华时 在运输食品的时候,为了防止食品腐烂变质,可以利用干冰(固体二氧化碳)的升华来吸热降低温度举例:樟脑片变小、结冰的衣服变干等,固,吸热,气态,放热,2凝华:(1)物质从 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华(2)凝华时 举例:霜、冰花、雾凇等,返回, 常

39、考点四升华和凝华 1升华:(1)物质从,帮你归纳云、雨、雾、露、霜、雪、雾凇、冰雹的形成:1、地面附近的水蒸气上升,越往高空温度越低,到了一定高度,如果高空的温度高于0 ,水蒸气就液化成小水滴,如果高空温度低于0 ,水蒸气就凝华为小冰晶。这些小水滴和小冰晶逐渐增多就形成了云。云涉及的物态变化有液化或凝华。2、云是由许多小水滴或小冰晶组成的。如果云中的雨滴增大到一定的程度,在重力作用下就会下落形成降雨;如果小冰晶增大后下落,当到0以上的气层时就会熔化形成降雨。雨涉及的物态变化有熔化。3、春秋季节夜间地面附近的空气温度降低,如果空气中的水蒸气较多,便液化成雾。雾涉及的物态变化是液化。4、初秋季节空

40、气湿润,夜间温度下降,地面附近的水蒸气在植物枝叶表面液化便形成露。露涉及的物态变化是液化。5、霜是一种白色的冰晶,多形成于深秋或初冬季节的夜间,当夜间的温度降到0以下时,水蒸气在地面或枝叶上凝华形成霜。霜涉及的物态变化是凝华。6、当水蒸气上升到高空,并且高空的气温降到0以下时,水蒸气便凝华成小冰晶,下落过程中周围水蒸气与其接触而结晶成雪。雪涉及的物态变化是凝华。7、夜间温度下降,江面上方的水蒸气凝华附着在草木和其他物体上便形成了雾凇。雾凇涉及的物态变化是凝华。8、小水滴和小冰晶组成的云,遇到上升气流,在上升过程中水滴凝固在冰晶上变大,而后下落,经历上升和下落反复几次越来越大,最后当上升气流支撑

41、不住冰雹时,它就从云中落了下来,成为我们所看到的冰雹了。冰雹涉及的物态变化是凝固。,返回,帮你归纳云、雨、雾、露、霜、雪、雾凇、冰雹的形成,典例1 估测温度,例1 下列有关温度的估测最接近实际的是( )A刚从冰箱冷藏室拿出的鸡蛋温度约为3 B你现在的体温约为26 C沐浴用热水的温度约为70 D酒精灯火焰外焰的温度约为100 ,解析:冰箱冷藏室的温度接近0 ,所以刚从冰箱冷藏室拿出的鸡蛋温度约为3 ,故A正确;正常情况下人体体温在37 左右,变化幅度很小,故B错误;人体正常体温在37 ,洗澡水的温度应该略高于体温,一般为40 左右,不可能达到70 ,故C错误;酒精灯外焰温度约为500 ,故D错误

42、。,【方法点拨】估测法是利用物理概念、规律、物理常数和常识对物理量的数值、数量进行快速计算以及对取值范围合理估测的方法做这类题时,首先对题目中涉及的物体或环境温度有个初步的了解,然后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最后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A,返回,典例1 估测温度 例1 下列有关温度的,典例2 物态变化的辨别,例2 2014天津,2衣柜里防虫用的樟脑片,过一段时间会变小,最后不见了这是由于樟脑片发生了( )A凝固B升华C液化D汽化,解析:衣柜里防虫用的樟脑片,过一段时间会变小,最后不见了,由固态直接变成了气态,叫做升华现象,故选B.,【方法点拨】本题考查了学生对物态变化的辨别,抓住物质前后的

43、状态变化是解题的关键其之间的变化关系参见本讲的考点清单,B,返回,典例2 物态变化的辨别 例2 20,典例2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例3 2014广东,2在探究蒸发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如图主要用来探究( ),A蒸发的快慢与液体的温度的关系B蒸发的快慢与气压的关系C蒸发的快慢与液体表面积的关系D蒸发的快慢与空气流动的关系,例 3 图,解析:在本题实验中,两物体具有相同的表面积,在相同的位置,表面空气流速是相同的,一个在树荫下,一个在阳光下,所以研究的是与液体温度的关系,故选A.,【方法点拨】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液体温度、液体表面积、液体表面空气流速解此题的关键是判断本实验是研究与哪一因素

44、的关系,要看清控制不变的量和对比变化的量分别是什么,A,返回,典例2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例3 2014,学生随堂巩固,1温度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以下给出一组常见的温度值,你认为合理的是( )A人体正常体温是39 B沸水的温度一定是100 C人体感到舒适的环境温度约为23 D适合人们洗澡的热水温度约80 ,2教材拓展题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液体的温度,如图所示的几种作法中正确的是( ),C,D,返回,学生随堂巩固1温度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以下给出一组常见的,3教材拓展题如图所示,是某游泳爱好者在游泳上岸后站立时的情景示意图,由图可知( ),A蒸发和沸腾是汽化的两种方式B所有气体在温度降到足够低时都

45、可以液化C水在蒸发的过程中要吸热,使水和它依附的人体温度上升D图中游泳爱好者的姿势是为了减少水分的蒸发,第3 题图,4教材拓展题海波是一种晶体,熔点是48 ,下列图像中哪个是海波的凝固图像( ),D,C,返回,3教材拓展题如图所示,是某游泳爱好者在游泳上岸后站立时,52014 考试说明,6题改编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春天,冰雪消融是液化现象B夏天,自来水管“出汗”是熔化现象C秋天,荷叶上出现露珠是凝固现象D冬天,草木上出现霜是凝华现象,6教材拓展题如图所示,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读取温度计示数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液体温度为 .,第 6 题图,7温泉的开发是人们利用地热的

46、一种形式冬天,温泉水面的上方笼罩着一层白雾,这是温泉水先 后 形成的小水滴;雪花飘落到池水中立刻不见踪影,这是雪花 成水融入温泉中(填物态变化名称),乙,14,汽化,液化,熔化,D,返回,52014 考试说明,6题改编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的说法,实验强化过关,命题角度:1.温度计的使用及读数.2.由水沸腾图像或表格求沸点.3.根据表格数据画图.4.水沸腾的条件.5.多次实验的目的,例1 2014南京,21某小组在做“探究水的沸腾”实验时,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例 1 图,(1)图1中A、B、C三种读温度计示数的方式正确的是 (2)根据表格中的实验数据,在图2中画出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B,实验一

47、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返回,实验强化过关命题角度:1.温度计的使用及读数.2.由水,如答图所示,例 1 题图,(3)从实验数据可以看出,水的沸点是 ,为了说明水沸腾过程中是否需要吸热,应 ,观察水是否继续沸腾(4)实验收集多组数据是为了 (填序号)得到可靠的结论减小实验误差,99,停止加热,解析:(1)读取温度计示数时,视线与温度计中的液柱上表面相平,不能仰视或俯视,所以正确的是B ;(2)根据表格中数据描点,并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如答图所示(3)从实验数据可以看出,水的沸点是99;水沸腾后,若撤去加热源,则水不再吸收热量,也就不能维持沸腾状态,所以此时水的沸腾停止(4)在此实验中,收

48、集多组数据是为了得到可靠的结论,返回,如答图所示例 1 题图(3)从实验数据可以看出,水的沸点是,实验二探究晶体、非晶体熔化和凝固时的特点,命题角度:1.根据表格数据画图.2.晶体与非晶体类型的判断.3.晶体熔化的特点.4.晶体的熔点,例2 2014东营,20某同学探究“海波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时,记录的数据如下表在实验时观察到,海波在第4 min开始熔化,第8 min熔化完毕请你根据实验数据完成下列各题:,(1)在方格纸上描点并画出温度时间图像;,返回,实验二探究晶体、非晶体熔化和凝固时的特点 命题角度,(2)海波熔化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规律是 ;(3)海波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49、4)海波的熔点是 .,解析:(1)根据表格数据描点,然后用线段分别连接起来,如答图所示;(2)由表中数据和曲线图可知,海波从第4 min开始熔化,到第8 min结束,在此过程中,海波不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3)因为海波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所以有一定的熔化温度,故海波为晶体;(4)海波的容点为48 .,不断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不变,晶体,48,如答图所示,例 2 图,例 2 答图,返回,(2)海波熔化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规律是,第四讲光现象,常考点一:光的直线传播,常考点二:光的反射,常考点三:平面镜成像,重点摘要,常考点四:光的折射,常考点五:光的色散,返回,第四讲光现象 常考点一:光的

50、直线传播常考点二:光的反射,第四讲光现象, 常考点一光的直线传播,1光的直线传播:光在 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帮你归纳 1.光的直线传播的现象:影子的形成,日食、月食的形成,小孔成像.2.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激光准直、射击瞄准(三点一线)、排队,易错警示如果介质不同或介质不均匀,光的传播路线可能会发生改变或弯曲,同种均匀,返回,第四讲光现象 常考点一光的直线传播 1光的直线,2光线:表示光的径迹和方向的一条带箭头的直线,易错警示光是客观存在的,但光线不是客观存在的,是人为画出的光线概念的建立运用了模型法。,3光速:(1)光比声音传播得快,光不仅可以在空气、水等物质中传播,而且还可以在 中传播(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