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孟子二章鱼我所欲也优质课课件.ppt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2023756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PPT 页数:27 大小:120.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语文孟子二章鱼我所欲也优质课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初中语文孟子二章鱼我所欲也优质课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初中语文孟子二章鱼我所欲也优质课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初中语文孟子二章鱼我所欲也优质课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初中语文孟子二章鱼我所欲也优质课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语文孟子二章鱼我所欲也优质课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语文孟子二章鱼我所欲也优质课课件.ppt(2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子曰: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干不正当的事而得来的富贵,我看来好像浮云。杨伯峻孔子的“义”是什么?与孟子的“义”相同么?,子曰: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生,死;义,利君子的抉择,生,死;义,利,孟子二章,鱼我所欲也,孟子二章 鱼我所欲也,孟子(前372至前289):,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散文家,名轲,字子子舆,战国时期邹国人。孔子的孙子子思的再传弟子,孟子是继孔子之后的儒家学派最有影响的大师,后来将他和孔子并称“孔孟”有“亚圣”之称。他的学生们记他的言行,成为孟子七篇。,孟子(前372至前289):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散文家,孟子:,孟子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也是先秦杰

2、出的散文著作之一,内容包括孟子的政治活动、政治学说、哲学思想和个性修养。孟子分为七篇,全书共261章。它是先秦诸子中文学性较高的著作。宋代朱熹把它和大学中庸论语编在一起,称为“四书”。,孟子:孟子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也是先秦杰出的散文著作之一,鱼我所欲也(孟子)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w),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b)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wi)也?由是则生而有不

3、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熟读课文,鱼我所欲也(孟子)熟读课文,一箪(dn)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c)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xing)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一箪(dn)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

4、,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那么,办法,通过某种办法,但,通过,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

5、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兼:同时具有,鱼是我所喜爱的,熊掌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都得到(的话),那么我只好放弃鱼而选取熊掌了。,欲:喜爱,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命是我所喜爱的,大义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都得到的话,那么我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大义了。,义:大义,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甚:超过于:比故:所以为:wi,做 苟得:苟且取得,生命是我喜爱的,(但我)所喜爱的还有超过生命的

6、东西,所以(我)不做只求利益而不择手段的事。,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甚:超过于,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恶: w,厌恶患:祸患 辟:同“避”,躲避,死亡本是我所厌恶的,但我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所以有的灾祸我不躲避。,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恶: w,如使:如果莫:没有(什么)者:的办法,如果人们所喜爱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一切可以得到生存的办法,什么手段不用呢?,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如使:如果莫:没有(什么)如果人们所喜爱的东西没有超,使:如果为( wi ):做,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

7、的,那么一切可以躲避祸患的坏事,哪一样不可以做呢?,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使:如果为( wi ):做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通过某种办法就可以得到生存,但有人却不用。通过某种办法就可以躲避祸患,但有人不去干这种事情。由此可见,他们所喜欢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他们所厌恶的有比死亡更严重的。,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由是:通过某种办法是故:由此可见,通过某种办法就可以得到生存,但有人却不用。通过某种办法就,非独:不单,不仅是:这样的丧:丧失,不仅仅贤人有这种思想,人人都有这种思想,只不过贤人能够(保守这种品德)

8、使它不丧失罢了。,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非独:不单,不仅是:这样的丧:丧失不仅仅贤人有这,本文是议论性质的,应抓住中心论点,本文的主旨句是哪一句?,什么时候需要“舍生取义”?,二者不可得兼,孟子如何论证这个观点?,本文是议论性质的,应抓住中心论点,本文的主旨句是哪一句?什么,舍 生 取 义,鱼 熊掌,生 义,设喻提出 论点,舍 取舍 取,舍 生 取 义鱼 熊掌生,这种抉择是两个生存层面的抉择,是敬畏生命与精神永恒的激励碰撞,何其悲壮、惨烈,孟子怎样让读者接受这一抉择?(怎样论证这个观点),这种抉择是两个生存层面的抉择,是敬畏生命与精神,论点(设喻)鱼熊掌 舍生取义,结构提

9、纲,论证(正面)所欲 (义) 甚于生 所恶(不义)甚于死,(假设反面)莫甚于生 莫甚于死者,结论 所欲甚于生 所恶甚于死,义高于生,义的存在,舍生取义,升华主题,“义”普遍存在,论点(设喻)鱼熊掌 舍生取义结构提纲论证(正面,“是心”直译为这种思想,那么这种思想到底指的是什么思想?与结尾的“本心”、“舍生取义”有什么关系?,舍生取义,义,羞恶之心,“是心”直译为这种思想,那么这种思想到底指的是什,“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辞让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 “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辞让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消损)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

10、矣。故曰:求则得之,舍则失之。” (孟子告子上),“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辞,理论上成立了,真的可以做到么?,“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唯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 而今而后,庶几无愧。文天祥绝笔,“仁”与“义”有什么关系?,理论上成立了,真的可以做到么? “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孔子 VS 孟子,孔子代表中国儒学的创始阶段,孟子则代表儒学理论的初步完成。孔子思想确定了儒学的方向,孟子方建立较完整的儒学体系。孔子建立仁、义、礼的观念脉络,孟子提出性善使内有所归。,此先生之教,所以继往圣,开来学,有功于斯世也。朱熹隆兴府学濂溪先生祠记,孔子 VS 孟子孔子代表中国儒学的创始阶段,孟子则代表儒,作业:1,1.翻译课文,下周一交。2.完成论文,6月11日交。研究主题:孟子眼中的“义”与“利”搜集资料:查找孟子中有关义利的内容参考书:孟子评传孟子讲义等完成:不少于2500字的主题论文,能体现小组研究中心的PPT,展示510分钟。,作业:11.翻译课文,下周一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