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医学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2024246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PPT 页数:31 大小:268.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动物医学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动物医学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动物医学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动物医学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动物医学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动物医学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动物医学课件.ppt(3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天津农学院,兽医微生物学,天津农学院动物医学,天津农学院兽医微生物学天津农学院动物医学,兽医微生物学,(多媒体教学课件)天津农学院动科系动物预防医学教研室制作2003/02/28,天津农学院动物医学,兽医微生物学 天津农学院动物医学,绪言 共六部分,介绍微生物与微生物学的概念,微生物学发展简史,微生物学理论与技术成就及应用,兽医微生物学的地位、任务与贡献。细菌总论 共七章,介绍细菌的形态、构造、生理,消毒与灭菌,细菌生态、致病机理、遗传变异,细菌分类与命名等。免疫基础 共七章,介绍抗原抗体,免疫系统,抗感染免疫,变态反应,免疫调节,免疫技术及应用等。细菌各论 共十二章,介绍各属重要病原细菌的形

2、态、生化特性、致病性、微生物学诊断和免疫防治等。真菌 共二章,介绍真菌的分类、形态、生化及致病特性,真菌病的诊断与防治等。病毒 共十四章,介绍病毒的形态、构造、生理,病毒的致病性。各科属重要病毒形态、生化及致病特性,微生物学诊断和防治等。实验 共十多个,显微镜油镜的使用,细菌形态及构造观察,细菌抹片制备及染色,培养基的制备,细菌的分离培养、生长表现观察、生化试验、药敏试验,沉淀反应和凝集反应,重要病原菌的认识,真菌与病毒培养测定等。,内容简介,天津农学院动物医学,绪言 共六部分,介绍微生物与微生物学的概念,微生物学发展简,第一章 细菌的形态与构造第二章 细菌的生理第三章 消毒与灭菌第四章 细菌

3、等微生物的生态第五章 细菌的致病机理第六章 细菌的遗传变异第七章 细菌的分类与命名,第一篇,总论,天津农学院动物医学,第一章 细菌的形态与构造第一篇总论天津农学院动物医学,第四章 细菌等微生物的生态,第一篇,第一节 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分布第二节 正常动物体的微生物第三节 微生物在自然界物质转化中的作用,天津农学院动物医学,第四章 细菌等微生物的生态第一篇第一节 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第四章,第四章 细菌等微生物的生态 微生物生态学是研究微生物群(微生物区系或正常菌群)与其周围的生物和非生物环境条件相互作用的科学。 微生物种类很多,适应能力强,在自然界中广泛分布,大部分对动物和人类生产生活无害或有益

4、,一小部分是危害人类和动植物的病原微生物。第一节 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分布 微生物在土壤、水及空气中广泛分布,种类繁多,其中的病原微生物备受重视。一、土壤、水、空气中微生物的种类和分布,天津农学院动物医学,第四章第四章 细菌等微生物的生态天津农学院动物医学,土壤 具备着多种微生物生长繁殖所需的营养、水分、气体环境、酸碱度、渗透压和温度等条件。故有微生物天然培养基之称。土壤中微生物的种类很多,有细菌、放线菌、真菌、螺旋体、藻类和噬菌体等。但以细菌为最多(占70-90)。每亩耕地的细菌湿重约有90-225kg,主要分布在离地面10-20cm的土层中。土壤是微生物在自然界中最大的贮藏所,是人类最丰富的

5、“菌种资源库”。水 在各种水域中都生存着微生物。在有机物丰富的水中,微生物大量存在。水中的微生物主要为腐生性细菌,其次还有真菌、螺旋体、噬菌体、藻类和原生动物等。,第四章,天津农学院动物医学,土壤 具备着多种微生物生长繁殖所需的营养、水分、气体环,空气 空气中缺乏营养物质和水分、日光直射不适合微生物生存。但是微生物可由土壤、人和动植物通过飞沫或尘埃等散布空气中,以气溶胶的形式存在。 空气中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随环境而不同:在畜舍、公共场所、医院、宿舍、城市街道的空气中,微生物的含量最高;而在大洋、高山、森林、草地、田野的空气中,微生物的含量就极少。二、土壤、水、空气中的病原微生物及其传播土壤

6、病原微生物随动植物残体、人畜分泌物和排泄物、污水、垃圾等进入士壤。病原微生物在适宜条件下,以土壤为媒介引起人和动物发生传染病,即为土壤传播。,第四章,天津农学院动物医学,空气 空气中缺乏营养物质和水分、日光直射不适合微生物生,大多数病原微生物在土壤中存活较短,只有少数抵抗力强的芽抱能在土壤中生存数年至几十年。水 病原微生物随动物的分泌物、排泄物、血液、内脏、尸体以及医院、兽医院、屠宰场、皮毛加工厂等排出的污水和垃圾直接或间接污染水源,污染的饮水可引起人和动物传染病发生。 许多传染病特别是肠道传染病可经饮水传播,即为水传染。借水传播的有:伤寒、副伤寒、痢疾、霍乱、口蹄疫、猪瘟等。,第四章,天津农

7、学院动物医学,大多数病原微生物在土壤中存活较短,只有少数抵抗力强的芽,空气 在医院、兽医院及畜禽舍的空气中,常悬浮带有病原微生物的气溶胶,人或动物吸入感染,分为飞沫传播和尘埃传播,总称为空气传播。 抵抗力较强的病原微生物可在空气中生存一个时期,如化脓性葡萄球菌、肺炎球菌、链球菌、结核杆菌、炭疽杆菌、破伤风梭菌、气肿疽梭菌、绿脓杆菌等。常引起呼吸道传染病:如结核、肺炎、肺炭疽、流感、化脓性感染等。,第四章,天津农学院动物医学,空气 在医院、兽医院及畜禽舍的空气中,常悬浮带有病原微生物,三、土壤、水、空气的细菌学检验 对土壤、水和空气进行细菌学检查,对于传染病预防具有重要的意义。常以菌落总数和大肠

8、菌群数的测定作为细菌学指标。1. 菌落总数 指样品经处理,在一定条件下培养后所得每单位(g、ml、m3) 检样形成的细菌菌落的总数。用作土壤、水、空气和食品等卫生学评价依据。2. 大肠菌群 是指一群在37 24h能分解乳糖产酸产气、需氧和兼性厌氧的革兰氏阴性无芽抱杆菌。 包括大肠杆菌属、枸橼酸菌属、肠杆菌属、克雷伯菌属和沙门氏菌属中的部分细菌,它们来自人和动物粪便,故以此作为样品受粪便污染的标志。,第四章,天津农学院动物医学,三、土壤、水、空气的细菌学检验第四章天津农学院动物医学,土壤的细菌学检查 主要测定菌落总数、大肠菌值和产气荚膜梭菌值3项指标。大肠菌值(产气荚膜梭菌值)是指能检出大肠杆菌

9、(产气荚膜梭菌)的最小土壤量(g)。 水的细菌学检查 主要测定菌落总数和大肠菌群数。我国标准:饮用水菌落总数100个/ml,大肠菌群数 3个/L。 空气的细菌学检查 主要是测定每 m3 空气中的菌落总数和链球菌数。,第四章,天津农学院动物医学,土壤的细菌学检查 主要测定菌落总数、大肠菌值和,第二节 正常动物体的微生物 动物的皮肤、黏膜及与外界相通的腔道中,都有微生物存在。但体内实质组织器官是无菌的。 这些微生物中,有的是长期生活的共生微生物,称为自身(常住)菌系,也称原籍菌。有的是环境中污染的,称为外来(过路)菌系,也称外籍菌。 原籍菌是微生物与宿主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各自在动物体内特定的

10、部位定居繁殖,菌类及数量基本上保持稳定,正常情况下对宿主健康有益或无害,具有免疫、营养及生物颉抗的作用。 外籍菌一般不能定殖,往往对宿主产生不利影响。,第四章,天津农学院动物医学,第二节 正常动物体的微生物第四章天津农学院动物医学,一、动物体微生物的分布哺乳动物 1. 体表 体表细菌很多,约有170个菌群,其中球菌最多,包括葡萄球菌、链球菌和八叠球菌等,杆菌有大肠杆菌、绿脓杆菌、棒状杆菌和枯草杆菌等。是外伤感染的主要原因。2. 呼吸道 以鼻腔细菌最多,气管黏膜也有,支气管末梢和肺泡是无菌的。呼吸道黏膜主要是葡球菌。3. 消化道 初生幼畜消化道无菌,数小时后随着吮乳等过程消化道出现细菌。不同部位

11、的细菌种类和数量差异很大。,第四章,天津农学院动物医学,一、动物体微生物的分布第四章天津农学院动物医学,口腔 细菌较多,有葡萄球菌、链球菌、乳杆菌、棒状杆菌、螺旋体等;食道 细菌极少;胃 因受胃酸的限制细菌极少,主要是乳杆菌、幽门螺杆菌和胃八叠球菌等少量耐酸菌。 反刍动物前胃 存在着大量细菌,其中瘤胃中的细菌有29个属69个种,大多数为无芽抱的厌氧菌,和兼性厌氧菌;小肠 由于受各种消化液的杀菌作用,细菌较少,特别是在十二指肠受胆汁的作用细菌极少;,第四章,天津农学院动物医学,口腔 细菌较多,有葡萄球菌、链球菌、乳杆菌、棒状杆菌、,大肠 因消化液的杀菌作用减弱,大量残余食物滞留,营养丰富,条件适

12、宜,菌数增加,约有100种以上,每克内容物细菌总数为109-1010个,主要是厌氧菌,如双歧杆菌、拟杆菌及真杆菌等,占总数的90-99;其次肠球菌、大肠杆菌、乳杆菌、棒状杆菌等。 4. 泌尿生殖道 肾脏、输尿管、睾丸、卵巢、子宫以及输精管、输卵管是无菌的。仅在泌尿生殖道口有细菌,主要是乳杆菌,其次是葡萄球菌、链球菌等抗酸菌。,第四章,天津农学院动物医学,大肠 因消化液的杀菌作用减弱,大量残余食物滞留,营养丰,禽类 在胚胎期是无菌的,出壳后雏禽消化道很快定殖大量细菌,形成微生物群体。 嚷囊中主要为乳杆菌; 小肠兼性厌氧菌增多,如链球菌等; 大肠和盲肠主要是厌氧菌,如双歧杆菌、乳杆菌和拟杆菌。盲肠

13、的优势菌为真杆菌、梭杆菌、消化链球菌等。二、动物正常微生物的生态关系 正常动物体表或体内腔道有一层微生物,它们对宿主是有益的和必需的,称为正常微生物群或正常菌群。,第四章,天津农学院动物医学,禽类 在胚胎期是无菌的,出壳后雏禽消化道很快定殖大量细,经长期进化,微生物、宿主、环境之间呈现动态平衡状态,形成稳定的生态系,称微生态平衡。1. 微生物种群内个体间的相互关系 个体间存在着协作和竞争关系。 协作是互相提供必要的营养物质或生长因子,遗传交换等作用,使一方或双方受益。 竞争包括对于营养物质、氧、栖息地等的竞争,以及有毒代谢产物对相互生长的影响等,使一方或双方受害。2. 微生物种群间或与其他生物

14、间的相互关系 可分为共生、颉抗、寄生及吞噬四种。,第四章,天津农学院动物医学,经长期进化,微生物、宿主、环境之间呈现动态平衡状态,,(1) 共生 两种或多种微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互不伤害或互为有利的关系。又可分为中立(互不影响)、栖生(一方受益双方无害)、互生(互相受益)。 (2)颉抗 两种或两种以上微生物共同生长时,使双方或一方受害的现象。表现为竞争(双方受害)和偏生(一方受害)。(3)寄生 是一种小型生物生活在另一种较大型生物的体内或体表,从中获取营养生长繁殖,使后者受到伤害的现象。前者称寄生物,后者称寄主(宿主)。,第四章,天津农学院动物医学,(1) 共生 两种或多种微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

15、,互不伤害或,(4)吞噬 是指一种较大型的生物吞入并消化另一种小型生物的相互关系。前者称吞噬者,后者称牺牲者。3. 正常菌群与其宿主的相互关系 正常菌群与其宿主之间形成共生关系,具体表现在营养、免疫和生物颉抗三个方面。(1)营养 正常菌群从宿主消化道获取营养,同时通过帮助消化、合成维生素等对宿主起营养作用。(2)免疫 正常菌群对其宿主的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和局部免疫均有促进作用,尤其对局部免疫影响更大。无菌动物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下降。,第四章,天津农学院动物医学,(4)吞噬 是指一种较大型的生物吞入并消化另一种小型生物的,动物的肠道、呼吸道、泌尿生殖道等粘膜的固有层中广泛分布淋巴细胞,在原籍

16、菌的刺激下转化为浆细胞,产生分泌型IgA,抑制外籍菌,保护原籍菌, 有很强的抵抗感染能力。(3)生物颉抗 正常菌群对致病菌等外袭菌有颉抗作用。给小鼠喂服肠炎沙门氏菌,在肠菌群正常时,小鼠无发病和死亡;若先服用链霉素与红霉素,则动物全部死亡。,第四章,天津农学院动物医学,动物的肠道、呼吸道、泌尿生殖道等粘膜的固有层中广泛分布,(4)益生菌与益生元 某些细菌或真菌有利于宿主胃肠道微生物区系的平衡,能抑制有害微生物的生长,用这些微生物生产的制剂称之为益生菌。饲料或食品中某些成分(如果寡糖FOS),不被宿主消化吸收,但能选择性地刺激宿主消化道有益微生物的生长,这些成分叫益生元。 益生菌及益生元可联合使

17、用。二者对动物具有一定的保健作用。,第四章,天津农学院动物医学,(4)益生菌与益生元 某些细菌或真菌有利于宿主胃肠道微生物,三、动物消化道微生物的作用1. 瘤胃微生物及其作用 瘤胃是反刍动物体内的的饲料加工厂,饲料中70-85%的可消化物和50%粗纤维在瘤胃内消化。其消化作用依赖于瘤胃内复杂的微生物区系的作用。瘤胃内环境 是反刍动物体内的天然发酵罐 。(1) 营养物质充足 不断有食物和水进入瘤胃。(2) 瘤胃节律性运动,将微生物与食物搅拌混合。 (3) 温度38-40,适合微生物生长。(4) pH维持在6.0-7.0,适合微生物生长。 (5) 高度厌氧,CO2 50-70%、甲烷 20-45%

18、及其他少量气体,嗳气排出。,第四章,天津农学院动物医学,三、动物消化道微生物的作用第四章天津农学院动物医学,瘤胃微生物区系 包括厌氧性的纤毛虫和细菌两大类。1g 内容物中,约含细菌150-250亿和纤毛虫60-100万,体积占瘤胃液的3.6%,其中细菌与纤毛虫各占50%。消化代谢活动由二者共同或协同完成,且以细菌为主。瘤胃微生物的主要作用 (1)纤维素的分解。 (2)糖的分解与合成。 (3)蛋白质的分解与合成。 (4)维生素的合成。,第四章,天津农学院动物医学,瘤胃微生物区系 包括厌氧性的纤毛虫和细菌两大类。1g,2.大肠微生物及其作用 食糜进入大肠后,微生物的活动极其频繁,进行着很复杂的消化

19、代谢。对单胃草食动物和杂食动物消化作用尤为重要。大肠微生物区系 无纤毛虫,主要是厌氧菌,如拟杆菌、真杆菌、双歧杆菌占总数的 90-99%,其次是肠球菌、肠杆菌(大肠杆菌)乳杆菌和其他菌。约有细菌100多种,1g 粪便中含菌1000亿以上。,第四章,天津农学院动物医学,2.大肠微生物及其作用 食糜进入大肠后,微生物的活动极其频,大肠微生物的作用 (1) 纤维素的分解 马、猪、牛、羊等。 (2) 其他有机物分解 淀粉、糖等。 (3) 蛋白质的腐败分解作用 蛋白质、氨基酸脱氨生成有机酸和氨;脱羧反应,生成有机胺(腐胺、尸胺、组胺等,恶臭有毒,导致肠炎、下痢)。 (4) 有机物的合成,合成菌体蛋白,高

20、分子脂肪酸等,不能消化利用。合成维生素B、K,可被吸收利用。,第四章,天津农学院动物医学,大肠微生物的作用 第四章天津农学院动物医学,四、菌群失调 失调失调症 宿主患病、环境改变和滥用抗菌药等,使机体正常微生物的种类、数量等发生改变,导致病理过程时称为菌群失调症。 防治 治疗疾病过程中,应用抗菌药物时,要注用药量和疗程。用微生态制剂恢复正常菌群和治疗菌群失调症。,第四章,天津农学院动物医学,四、菌群失调第四章天津农学院动物医学,五、悉生动物1. 悉生生物学 是用无菌动物技术研究微生物与其宿主相互关系的生命科学。2. 悉生动物与实验动物分类 实验动物可分成五类。无菌动物(GF) 指不携带任何微生

21、物的动物。悉生动物 指有目的地带有某些已知微生物的动物。无特定病原动物(SPF) 指不含某些特定的病原微生物及其抗体的动物。普通动物 指在开放条件下饲养,体内外存在着多种微生物和寄生虫,但不能携带病原微生物的动物。,第四章,天津农学院动物医学,五、悉生动物第四章天津农学院动物医学,第三节 微生物在自然界物质转化中的作用 植物以光合作用,将CO2和水合成为碳水化合物,并合成蛋白质,是自然界中的生产者。动物将植物有机物同化为动物有机物,它们是自然界中的消费者。由细菌和其他微生物构成了自然界中的分解者,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将有机碳氮转化为CO2 、水、铵盐或硝酸盐等还回自然界中,以供植物营养。这种

22、碳、氮素等的无限循环,在自然界中达到平衡。在绿色植物、动物和微生物构成三级生态系统,能量来源于太阳,元素循环主要依赖于微生物。,第四章,天津农学院动物医学,第三节 微生物在自然界物质转化中的作用第四章天津农学院动物,1.试述微生物生态学的概念及研究微生物生态的意义。 2.简述细菌及其他微生物在自然界的分布状况。 3.试述水的自净作用及其重要意义。 4.自然界中的病原菌及其他病原微生物的来源、存活状况及危害如何? 5.何谓菌落总数、大肠菌群、大肠菌群数,这些指标有何卫生学意义? 6.我国对生活饮用水的细菌学指标有何规定? 7.解释气溶胶的概念及卫生学的意义。 8.何谓原籍菌、外籍菌,正常动物体内

23、的细菌分布如何? 9.试述正常菌群的概念及其与宿主的相互关系。 10.试述益生菌及益生元的概念及应用价值。 11.试述动物消化道微生物及其作用。12.何谓菌群失调,菌群失调对动物健康有何影响以及保持动物正常菌群有何重要意义? 13.试述悉生生物学和悉生动物的概念、实验动物分类(包括定义)以及培育实验动物的意义。 14.为什么说如果没有微生物就不会有其他生物?试举例说明。 15.试以微生物生态学的观点分析“树高千丈,叶落归根”这句话的科学道理。,复习思考题,第四章,天津农学院动物医学,1.试述微生物生态学的概念及研究微生物生,感谢观看此片欢迎指导,END,天津农学院动物医学,感谢观看此片END天津农学院动物医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