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要有读懂课堂的智慧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要有读懂课堂的智慧课件.ppt(4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深圳市福田区教育研究中心 徐永红,教师要有读懂课堂的智慧,2009年4月,深圳市福田区教育研究中心 徐永红教师要有读懂课堂的智慧2,教师要有读懂课堂的智慧,教师要有读懂课堂的智慧,4,一、准确透视学生的学习问题,二、正确解读文本的深刻含义,三、精确把脉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要有读懂课堂的智慧,4一、准确透视学生的学习问题二、正确解读文本的深刻含义三、精,一、准确透视学生的学习问题,一个令人烦恼的发现,我们常常觉得讲解的材料是精心准备的,而且表达也是足够清楚,一旦学生的情况不如预期,我们的老师就会变得目瞪口呆:问题出在自己?出在学生?还是出在课程? 小李老师及其他遇到类似问题的教育者所问的问题涉
2、及到学生的学习规律,学生在课堂上怎样学习最有效呢?,一、准确透视学生的学习问题一个令人烦恼的发现 我们,一、准确透视学生的学习问题,1、让学生带着有准备的头脑参与学习,学生记忆的能力受到学生已有知识储备的严重影响。三个实验,我们在开展任务教学活动前,都应充分把握学生的认识起点,了解学生的知识储备,让学生带着有准备的头脑参与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一、准确透视学生的学习问题1、让学生带着有准备的头脑参与学习,2、学生的知识结构影响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一、准确透视学生的学习问题,学生原有的知识变得“迟钝”了?,学生为什么没有想到青蛙的生命周期呢? 在这里学生的知识为什么会变得“迟钝”呢?不管用
3、了呢?这是因为学生的知识在头脑里是一些不相关的事实的罗列,没有形成知识的结构体系,这将影响学生的信息加工能力。 调动旧知识,建立新旧知识的桥梁。,2、学生的知识结构影响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准确透视学生的,3、每个学生的生活、学习经历都不同,一、准确透视学生的学习问题,当学生踏入教室,我们不可避免地对他作出假设:有的学生坐得笔直,记下老师讲的每一句话,有些人可能在混时间。有的看着窗外,有的嘴里叽叽喳喳讲着什么话,学生的这些做法很容易让老师误解为学生“成长欠佳”或“学习能力差”,并由此影响那个学生与老师的交往等。,鱼就是鱼,小学生如何理解地球的形状。 关注学生个体,关注到每个层次乃至每个学生学
4、生的“最近发展区”,不能轻易对学生做出某种假设。一不小心你的假设就会严重伤害到学生的发展。,教学生涯中最精彩的场面,3、每个学生的生活、学习经历都不同一、准确透视学生的学习问题,4、读懂学生要避免“专家的盲点”,一、准确透视学生的学习问题,教师本身应该具有丰富的学科知识,但具有丰富的学科知识也有其负面影响,这些学科知识对教师来说变得近乎直觉,往往忘记了初次接触的新手会如何感觉,就像象棋大师常常会对不高明的棋手的行为感到不可思议,他们怎么会对近在眼前的事实视而不见呢?这么简单的妙棋怎么就看不到呢?这就是专家的盲点。我们在教学当中,也是经常对学生解答不出简单的问题而百思不解。,两颗石子的猜想,4、
5、读懂学生要避免“专家的盲点”一、准确透视学生的学习问题,二、准确透视文本的深刻含义,1、读懂文本蕴含的思想方法,二、准确透视文本的深刻含义1、读懂文本蕴含的思想方法教什么比,二、准确透视文本的深刻含义,2、读懂文本的编排意图,二、准确透视文本的深刻含义2、读懂文本的编排意图,二、准确透视文本的深刻含义,3、读懂文本的知识体系,二、准确透视文本的深刻含义3、读懂文本的知识体系,二、准确透视文本的深刻含义,3、读懂文本的知识体系,二、准确透视文本的深刻含义3、读懂文本的知识体系,三、精确把脉课堂教学的有效性,1、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提问的数量提问的认知层次提问的方式教师提问的对象学生回答的方式教师理
6、答的方式,三、精确把脉课堂教学的有效性1、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提问的数量,三、精确把脉课堂教学的有效性,2、教师如何分析课堂提问的有效性,主题:数学课教师提问分析。方法:用全息记录法对一堂几何课作深度观察与研究。课题:正方形的定义和性质,活动实例一:,三、精确把脉课堂教学的有效性2、教师如何分析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按课堂全息记录制作的提问技巧检核表(片断),三、精确把脉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按课堂全息记录制作的提问技巧检核表(片断)三、精确把脉课堂教,学生应答方式,三、精确把脉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学生应答方式学生回答方式频次百分率集体齐答910.6%讨论后,学生回答的类型,三、精确把脉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学
7、生回答的类型学生回答类型频次百分比无回答21.8%机械判断,三、精确把脉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理答的方式,三、精确把脉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理答的方式教师理答方式频次百,1、高密度提问已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方式,各教学环节中所问问题统计表,一堂45分钟的课问105个问题连上课老师自己也不敢相信,三、精确把脉课堂教学的有效性,1、高密度提问已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方式项目复习提问讲授新课例,2、把可供探索的问题分解为低认知水平的填空式问答,这种问答组织化程度高,有利于扫除教学障碍,不利于学生主动性发挥,三、精确把脉课堂教学的有效性,2、把可供探索的问题分解为低认知水平的填空式问答这种问答组织,3、课堂提
8、问以记忆性问题为主,提问与答问水平频次统计表,教师提问中记忆性问题居多(74.3%),极少有创造性、批判性问题。学生记忆性回答(42.9%)和机械判断是否(37.1%))占据回答的绝大部分,三、精确把脉课堂教学的有效性,3、课堂提问以记忆性问题为主提问与答问水平频次统计表教师提问,4、课堂提问技巧单一不利学生思考,提问技巧类别频次统计表,学生齐答比例很高(41.9%),回答问题方式单一,教师完全控制课堂。教师多次打断学生或消极批评(13.3%)。提问后基本没有停顿(86.7%),不利学生思考。,三、精确把脉课堂教学的有效性,4、课堂提问技巧单一不利学生思考提问技巧类别频次统计表学生齐,得失分析
9、表,三、精确把脉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特征得失目标引导,边讲边问在大班授课下,便于明确目标,统一进,2、课堂交流的有效性。 (1)为什么要组织学校进行课堂交流? 古语云:“水尝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乃生灵光。”在课堂教学中引人讨论这一形式,不仅激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发展了学生的各项能力,而且使学生的思想、观点在交流碰撞中得到了升华。然而在平时的教学中,一些教师由于理解偏差、操作不当等原因,使课堂讨论更多地浮于表面、流于形式,甚至出现了过多、过频利用课堂讨论的局面,用“满堂论”代替了“满堂灌”,不仅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反而降低了课堂教学的效率。,三、精确把脉课堂教学的有效性,2、课堂交流
10、的有效性。三、精确把脉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三、精确把脉课堂教学的有效性,2、课堂交流的有效性,有交流价值的话题(聚焦话题)有深入的独立思考有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创设有利于交流的课堂氛围,三、精确把脉课堂教学的有效性2、课堂交流的有效性有交流价值的,活动案例二:主题: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堂交流。课题:100以内的不退位减法。,三、精确把脉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活动案例二:三、精确把脉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三、精确把脉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师:小朋友,今天我们学习100以内的口算减法。(教师揭题“两位数减两位数”后,呈现春游情境图。)师:请小朋友想一想春游你想花多少钱?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在黑板边上板书86、
11、42、36、49、28)。师:根据黑板上的这些数据能不能提出一些减法问题,并列出算式。(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算式了一些算式,比如:86-42,49-28,86-49,42-36等,并且按退位和不退位的情况分类板书)师:我们选“86-49”来算一算答案是多少?(学生回答:47,37) 。师:到底是47还是37?谁来说说理由?生:是37。因为86减40等于46、46减9等于37,所以86减49等于37。教师露出赞许的目光,要求大家齐声拍手表扬他,然后接着问:“听懂他的意思了吗?谁再来说一遍?” 三名学生依次模仿着说了一遍,而后老师进行了归纳小结并进行了大量的巩固练习。,“谁再来说一遍”,三、精确
12、把脉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师:小朋友,今天我们学习100以,三、精确把脉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课后,教研组进行了讨论。 上课老师自己对课不满意而且困惑:这堂课学生学得比较被动,课堂交流也不活跃,有什么办法能使学生学得积极主动起来? 教研组教师的看法是:老师教的还是扎实的,只是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上明显不够。 老师们普遍感到上课老师的课没能体现新课程理念。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关于计算教学要“提倡计算方法的多样化”。,三、精确把脉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课后,教研组进行了讨论。,三、精确把脉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传统的计算教学,教师关注的重点是:学生计算方法的掌握和计算的熟练程度。课堂上,在教授了计算规则后,一般会让学
13、生反复地操练,有的老师要要求学生对100以内的加减法等简便运算要达到“脱口而出”、自动化的程度。 这种注重计算结果和算法一统的教学,对培育和发展学生的思维有多大价值? 我们在集体反思与讨论的基础上,得到了一个共同认识:教师应尊重和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算法多样化。换言之,计算教学的重心不能只放在结果上,应更关注学生主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只有如此才有可能培养学生灵活计算的能力。,三、精确把脉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传统的计算教学,教师关注,三、精确把脉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还有不同的方法吗?”在春游情境下产生例题“76-19”后,教师揭题并展开了以下的教学过程。师:动脑筋想一想、算一算“76-19”的
14、差是多少?怎么想的?然后在小组内说给大家听。看谁的方法多?在学生充分交流的基础上进行了全班交流。师:谁能把你的方法说一下。生1:我是先算76-10=66,再算66-9=57。所以76-19=57。生2:我是先算76-20=56,再算56+1=57。所以76-19=57。生3:我是先把76看成79,79-19=60,60-3=57。所以76-19=57。 生4:我是想竖式算的。生5:我是这样算的:先76-9=67,再67-10=57。所以76-19=57。生6:我把76看成80,把19看成20,80-20=60,60-4=56,56+1=57。所以76-19=57。生7:我把19看成16和3,7
15、6-16=60,60-3=57。所以76-19=57。生8:我是这样算的:76看成80,80-19=61,61-4=57。所以76-19=57。,三、精确把脉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还有不同的方法吗?”,三、精确把脉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边板书边反复用 “还有不同意见吗?” “真行!”的课堂语言组织交流;用“你怎么想的?”“为什么?”引导发言者表述自己的思维过程。 整个交流过程教师流露出满意的神态,最后老师说:“小朋友,你们的办法真多!以后大家就用自己喜欢的办法来进行口算。”,三、精确把脉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三、精确把脉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研组的所有老师观
16、课后,一起坐了下来。 对于这堂课,老师们感到很兴奋。有老师说:老师让学生独立地尝试、探索,这样就可以使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口算方法,交流尤其充分! 也有教师认为,老师让学生在小组内、向全班交流自己的口算方法,这样可以使全体学生共享智慧。 还有教师觉得老师的 “自主尝试小组交流全班反馈”的教学策略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三、精确把脉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教研组的所有老师观课后,,三、精确把脉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不过,也有教师提出提出质疑:学生交流的似乎很热闹,老师理解了各个学生的发言,问题是学生之间是否相互也都听懂了呢?要不要引导学生比较各种口算方法的合理性,培养学生的优化意识呢? 我们马上对学生进行了访谈
17、,并对教学效果进行了检测。 结果出乎意料:85%的学生表示只知道自己的口算办法,而不明白其他同学的;在对“5417=”的测试中仅有12%的学生会用两种或三种口算方法。 困惑、疑问再一次流露在老师们的脸上。,三、精确把脉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不过,也有教师提出提出质,三、精确把脉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通过仔细的录象观察和深入的语言分析,我们发现:教师的教学语言中几乎没有一句引导学生相互沟通的话,板书中没有引导学生对各种方法进行整理的暗示,总结中没有意识到要引导学生进行合理、优化的判断。或许这是造成本堂课课堂交流低效的主要原因。 最后我们觉得很有必要再次作出改进,上课老师愿意再上一次课。我们再一次进行了集
18、体备课,大家达成共识的改进意见:在交流中教师要适时介入,利用与同伴比较异同的办法引导学生相互沟通理解,利用与同伴比较合理、简便的办法培养优化意识。,三、精确把脉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通过仔细的录象观察和深入,三、精确把脉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听懂他的意思了吗?你的办法与他不同在哪里?” 学生在春游情境图下生成的算式还是“76-19”生1:我是这样算的:76-10=66,66-9=57。所以76-19=57。师:谁听懂他的意思了?谁能解释一下。生2:他的意思是先把19分成10和9,先76减10等于66,66再减9等于57。所以76减19等于57。师:与他的方法一样的还有吗?(许多小朋友举手示意相同)与
19、他的方法差不多(相近)的有吗? 生3:我的办法与他的差不多,我也是把19分成10和9的,不过我是先减9,再减10的,答案也是57。师:你们的方法相同,只是先减哪一个数的次序不同。还有与他的方法不一样的吗?生4:我是这样算的:76-20=56,56+1=57。所以76-19=57。师:谁听懂了?能不能解释呢?生5:他把减数19看成20,先76减20,因为多减了1,所以要再加1。师:没有听懂的小朋友还有吗?能不能提提自己的疑问?生6:明明是减法,为什么要加1?师:谁再来解释一下? 学生又交流了几种,教师一一介入引导,三、精确把脉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听懂他的意思了吗?你的办法与他,三、精确把脉课堂教学
20、的有效性,课结束后,教研组的老师们再一次进行了讨论。 反馈会议上老师们说了许多,各人表达的共同意思是:原来还以为课堂中只要让学生充分交流就行了,现在知道了仅仅充分交流还是不够的,交流中还要引导学生彼此的沟通和相互的理解;还要培养学生的优化思想。 其中不少老师这样说:“听了这节课,我知道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交流了。 老师们感到很兴奋,恍然大悟:交流中有很多学问。,三、精确把脉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课结束后,教研组的老师们,三、精确把脉课堂教学的有效性,3、学生体验活动的有效性,【案例一】偏离方向的低效参与 一位教师教学时分的认识,为了让学生体验1分钟的长短,教师将学生分成六个小组,第一小组跳绳,第
21、二小组拍皮球,第三小组踢毽子,第四小组写字,第五小组做口算题,第六小组数脉搏。教师宣布开始,顿时教室里炸开了锅1分钟到了,教师宣布停止,各组汇报活动情况,第一小组:我跳了87下、我跳了76下第二小组:我拍了85下,我拍了92下第三小组:我踢了48个六个小组汇报完了,时间已过去了8分钟。 从表面上看,学生确实“参与”了,而且投入了极大的热情,但是学生活动的目标指向“我完成了多少个”,偏离了既定的目标,这样的参与,学生对“1分钟”有真切的体验吗?,三、精确把脉课堂教学的有效性3、学生体验活动的有效性【案例一,三、精确把脉课堂教学的有效性,3、学生体验活动的有效性,明确目标,让学生“有的”参与 数学
22、活动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活动,而是指数学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问题解决等思维实践活动,是学生经历数学化过程的活动,是基于经验基础上建构数学知识的活动。学生参与数学活动,教师要明确教学目标,让学生围绕一定目标、任务,参与到教学中来。这样,学生的参与才会有的放矢,才能在参与中既获得知识,又锻炼能力。案例中,学生只是参与了活动,缺乏明确的目标指向,导致探究方向的偏离,因而效果差也就不足为奇了。所以,引导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目标与任务需清晰、可行。,三、精确把脉课堂教学的有效性3、学生体验活动的有效性,三、精确把脉课堂教学的有效性,3、学生体验活动的有效性,再次执教时分的认识一课时,我们建议:
23、基于学生已经知道了1秒的长短和1分等于60秒这个经验基础,明确提出:“1分钟到底有多长呢?让我们一起来做一个游戏。”他先让学生闭上眼睛,趴在桌子上,听“滴答、滴答”的钟声来感受1分钟,接着关掉钟声让学生在心里默数来感受1分钟,最后组织了“睡觉1分钟”的游戏,教师宣布开始,感觉1分钟到了就可以“起床”了,虽然有的学生提前“起床”了,有的学生“睡过了头”,但这种体验是深刻的。学生在明确了具体的任务后,有目的地参与数学活动,经历了数学化的过程,获得了深刻的体验。,三、精确把脉课堂教学的有效性3、学生体验活动的有效性,三、精确把脉课堂教学的有效性,4、学生探究活动的有效性,一位教师执教圆的周长一课时安
24、排了如下的探究活动: 师:想要知道圆形水池的周长,能用滚的方法吗?生:不能。师:怎么办?学生还未来得及说,教师自问自答:我们可不可以用饶的方法?学生:可以。师:那绳子甩出来的圆的周长怎样才能知道呢?能不能用滚和绕的方法。 生:不能。师:同学们,长方形周长与长和宽有关,可以通过测量长和宽来计算出长方形的周长。那,圆的周长是否也和谁有关呢? 你估计圆的周长与什么有关?生1:直径。生2:半径 师:对,圆的周长和圆的直径有关系。那你觉得他们有怎样的关系呢? 生:(沉默)师:你觉得一个圆中,是周长长还是直径长? 生:周长要长。师:好,那他们的长度之间就存在着一种什么关系? 生(一个数学尖子生):倍数关系
25、!师:对,倍数关系!那周长是直径的几倍呢?(如释重负地)我们可以量一量、算一算。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些圆片或圆形物体,请你们四人小组合作,量出圆的周长和直径,算出周长是直径的几倍,并作好记录。开始!同学们按教师指令分组进行操作。,三、精确把脉课堂教学的有效性4、学生探究活动的有效性 一,三、精确把脉课堂教学的有效性,4、学生探究活动的有效性,以上教学中,看似教师在激发学生产生探究的欲望,引导学生怎样进行探究活动,但教师过多过碎(甚至是自问自答)的问题,无形中降低了问题的思维含量,缩小问题的思考空间,因此也并没有真正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只觉得是教师一步步牵着学生的鼻子走,每个环节学生都在探究,但这
26、种探究活动完全是在老师的指令下进行的。是一次十足的假探究。,三、精确把脉课堂教学的有效性4、学生探究活动的有效性,5、练习设计的有效性,评测学生对分数的了解程度下面哪个问题最好地评测学生能否正确比较分数的大小?(1)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这些分数(2)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这些分数:(3)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这些分数:,三、精确把脉课堂教学的有效性,5、练习设计的有效性评测学生对分数的了解程度三、精确把脉课堂,6、(1)情境创设成为游离于数学之外的“包装” 在一节公开课教学中,一上课就绘声绘色地说:“小朋友们,今天齐天大圣孙悟空要和我们一起学习,你们喜欢吗?”学生的兴趣一下子提了起来,可后来却令人
27、感到乏味:首先是孙悟空头像+复习题,其次是孙悟空头像+例题,再次是孙悟空头像+巩固练习,最后还是孙悟空头像+总结。课堂上简单地附着个孙悟空的头像,就能叫情境吗?这种所谓的“情境”除了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又有什么价值?其实,本来有趣的孙悟空出现有这样不伦不类的场合中也失去了他应有的“磁场效应”。,精确把脉课堂教学的有效性,6、(1)情境创设成为游离于数学之外的“包装”,6、(2)情境创设与生活常识相悖的“杜撰” 情境内容不符合生活实际中的基本事实,是为创设情境而随意杜撰出来的。如教学“长方形面积计算”,教师设计一个情境:“一块长方形玻璃打碎了(如下图),要想配上新玻璃,该带哪一块去?”实际上,我
28、们去划玻璃需要带一块大玻璃吗?当然不要。有位老师在教学“几和第几”时,创设了一个动物跑步竞赛的动画情景,结果是小鸡第一,小鸭第二,小猫第三,小狗第四,许多同学当即表示不同意,认为小狗跑的最快,应该小狗第一。虽然这是假设的情景,但“虚拟”不等于“虚假”,虚拟的情境也应该符合起码的生活逻辑。,精确把脉课堂教学的有效性,6、(2)情境创设与生活常识相悖的“杜撰”,6、(3)为创设情境而创设情境,精确把脉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如:一位教师执教三年级“分数认识”时,创设了这样的情境“说成语比赛(带数字),奖励橙子,然后分橙子、分得大小不一的两块,引出二分之一”,6、(3)为创设情境而创设情境精确把脉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精确把脉课堂教学的有效性,6、(4)创设情境“去数学化”。 如一位老师执教“周长的认识”时,创设的情境:伴随着优美的乐曲,屏幕上出现了老夫和他的茅草房,屋外有三块农田,分别是长方形的玉米田、正方形的水稻田、三角形的苹果田。 画外音:-,精确把脉课堂教学的有效性6、(4)创设情境“去数学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