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夜洛城闻笛课件.ppt

上传人:牧羊曲112 文档编号:2027316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PPT 页数:17 大小:2.1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春夜洛城闻笛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春夜洛城闻笛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春夜洛城闻笛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春夜洛城闻笛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春夜洛城闻笛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春夜洛城闻笛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春夜洛城闻笛课件.ppt(1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导入新课,春夜洛城闻笛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抒发了作者客居洛阳夜深人静之时被笛声引起的思乡之情。诗题中“洛城”表明是客居,“春夜”点出季节和具体的时间。,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学习目标,1、复习与李白相关的文学常识;2、领会诗歌的思想内容;3、学习诗人感情直率真挚又有余蕴,令人回味无穷的语言风格。4、背诵、默写诗歌。,走近作者,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诗风雄奇豪放,想像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达到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创作背景,这首诗是唐玄宗开

2、元二十三年(735年)李白游洛城(即洛阳)时所作。洛阳在唐代是一个很繁华的都市,时称东都。当时李白客居洛城,大概正在客栈里,因偶然听到笛声而触发故园情,作此诗。,朗读诗歌,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 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字词注释,洛城:即洛阳,今属河南。 玉笛:玉制或锻玉的笛子。玉:指玉石。暗飞声:声音不知从何处传来。 满:此处作动词用,传遍。 闻:听;听见。折柳:即折杨柳笛曲,乐府“鼓角横吹曲”调名。 故园:指故乡,家乡。,翻译诗歌,是谁家的庭院,飞出幽隐的玉笛声? 融入春风,飘满洛阳古城。 客居之夜听到折杨柳的乐曲,

3、谁又能不生出怀恋故乡的深情呢?,诗歌赏析,诗的第一句是猜测性的问句。那未曾露面的吹笛人只管自吹自听,却不期然而打动了许许多多听众,这就是句中“暗”字所包含的意味。第二句说笛声由春风吹散,传遍了洛阳城。这是诗人的想象,也是艺术的夸张。,第三句说明春风传来的笛声,吹奏的是表现离情别绪的折杨柳,于是紧接一句说,哪个能不被引发思念故乡家园的情感呢!水到渠成而戛然而止,因而余韵袅袅,久久萦绕于读者心间,令人回味无穷。,短短的一首七言绝句,颇能显现李白的风格特点,即艺术表现上的主观倾向。热爱故乡是一种崇高的感情,它同爱国主义是相通的。诗人的故乡是他从小生于此,长于此的地方,作为祖国的一部分,那种形象尤其令

4、诗人难以忘怀。李白这首诗写的是闻笛,但它的意义不限于描写音乐,还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这才是它感人的地方。,分析诗歌,前两句(叙事): 客居洛城, 春夜闻笛。 后两句(抒情): 夜闻折柳, 触景思乡。,课堂练习,1、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是曾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折柳”是古代关于惜别的一首名曲,后人在送别中常有折柳的习俗。“折柳”这首曲子寓有惜别怀远之意。本诗抒写了思乡之情,而这种思乡之情是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可见“折柳”是本诗的关键。,2、赏析“散入春风满洛城”中“散”字的妙处。 “散“字准确的表现了笛声“散入春风”,随着春风传到各地,勾出了多少旅

5、人的情思。3、从诗的末句你感受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从“故园情”三字可以看出这首诗表达的是诗人的思乡之情。,艺术特色,全诗扣紧一个“闻”字,抒写自己闻笛的感受。此诗意境绵延深厚。诗人用隽永含蓄的笔调抒写了浓浓的思乡之情。在那个春天的夜晚,诗人静静伫立,那悠扬的笛声满城飘扬,激荡起诗人无限的离愁。,小结,春夜洛城闻笛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抒发了作者客居洛阳夜深人静之时被笛声引起的思乡之情,其前两句描写笛声随春风而传遍洛阳城,后两句写因闻笛而思乡。全诗扣紧一个“闻”字,抒写自己闻笛的感受,合理运用想象和夸张,感情直率真挚又有余蕴,令人回味无穷。,主题思想,本诗主要叙述了诗人客居洛城的一个夜晚,听到抒发离别行旅之苦的笛声,勾起了思念家乡和亲人的深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