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醇汽油市场调研报告.docx

上传人:小飞机 文档编号:2029538 上传时间:2023-01-02 格式:DOCX 页数:61 大小:487.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甲醇汽油市场调研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甲醇汽油市场调研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甲醇汽油市场调研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甲醇汽油市场调研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1页
甲醇汽油市场调研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甲醇汽油市场调研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甲醇汽油市场调研报告.docx(6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甲醇汽油市场调研报告目 录第一章 我国能源供给现状51.1 国内原油产量及表观消费量51.1.1国内原油产量情况分析51.1.2国内原油消费情况分析61.2 国内汽油产量及表观消费量81.2.1国内汽油产量情况分析81.2.2国内汽油消费情况分析91.3 国内甲醇产量及表观消费量111.3.1国内甲醇产量情况分析121.3.2国内甲醇消费情况分析一三1.4 替代能源甲醇汽油的应用价值14第二章 甲醇汽油的特点172.1 性能方面172.2 环保方面172.3 成本方面172.4 其它方面17第三章 甲醇汽油在国内外发展历史193.1 世界甲醇汽油的发展历史193.2我国甲醇汽油的发展历史20第

2、四章 国内甲醇汽油的生产现状与生产企业224.1 国内甲醇汽油的生产现状224.2 国内甲醇汽油相关的国家政策234.3 国内主要甲醇汽油生产企业产能统计264.4 国内部分甲醇汽油生产企业概况284.4.1 浙江绍兴世纪能源有限公司284.4.2 湖口双隆新能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284.4.3 洛河石化集团有限公司294.4.4 重庆市大为石化有限公司294.4.5 泸州汇鑫能源有限公司30第五章 国内甲醇汽油技术进展315.1 国内甲醇汽油添加剂的开发与应用315.2 国内甲醇汽油调和技术现状33第六章 国内甲醇生产概况366.1 甲醇的基本概况及理化性质366.2 甲醇的毒性,安全、贮存及

3、运输等376.3 甲醇、乙醇、MTBE和汽油性质的比较386.4 国内甲醇的生产现状、生产企业产能统计及部分企业概况396.4.1 全国甲醇生产现状396.4.2国内主要甲醇企业产能统计396.4.3 部分企业概况406.5 国内甲醇的市场价格走势456.5.1 2008年国内甲醇的市场价格走势及分析456.5.2 2009年国内甲醇的市场价格走势及分析47第七章 甲醇汽油的市场消费分析与预测487.1 国内甲醇汽油的市场分布487.2 国内甲醇汽油消费量48第八章 甲醇汽油市场前景518.1 甲醇汽油应用的优势分析518.2 甲醇汽油应用的劣势分析528.3 国内甲醇汽油的拟建项目和在建项目

4、538.4 甲醇汽油应用前景展望及发展趋势54附录1:本报告涉及图表一览56第一章 我国能源供给现状1.1 国内原油产量及表观消费量油市在2008年可谓躁动起伏,国际原油市场依旧延续着07年的上涨态势,WTI(西德克萨斯中质原油)价格年初从年初的85美元/桶附近一路震荡走高,并在4月份,成功站上100美元的平台,市场信心大增。到7月中旬的时候最高上探147美元/桶,上涨73%。燃料油也一路从年初的2,500元/吨上涨到最高5,600元/吨。之后随着次贷危机的进一步加深,7月下旬开始陆续暴露问题,国际知名投行陆续暴露巨额亏损,9月华尔街知名投行雷曼兄弟破产,如同大坝溃堤一样,国际原油开始大幅下跌

5、。面对这种情况, 10月底欧佩克宣布大规模的减产计划。但整个商品市场恐慌持续加剧,商品价格开始偏离其基本面。到12月中旬最低下探至35美元/桶附近,仍无明显起稳迹象。燃料油也从最高点跌至最低2,100元/吨。其跌幅之巨,速度之快亦是前所未见。年底随着利空进一步释放,国内市场供给偏少和惜售行为使得下滑过程中呈现滞跌和快速反弹特征。燃油税出台使得炼油厂在政府提升燃油税之前的采购,一直支撑亚洲燃料油需求,使得沪燃料油走势略强于原油。1.1.1国内原油产量情况分析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我国原油产量为1.9亿吨,较去年同期相比(同比)增长了2.3%。产量超千万的省(地区)有7个,分别是黑龙江、山东、新

6、疆、陕西、天津、广东和辽宁,产量分别为4020.47万吨、2799.一八万吨、27一五.一三万吨、2467.39万吨、1993.86万吨、一三74.52万吨和1199.33万吨。就产量增长来看,海南和广东增长幅度较大,产量分别为12.05万吨、一三74.52万吨,分别增长了一三.09%、10.3%。而上海、甘肃产量减少幅度较明显,产量分别为14.6万吨、71.19万吨,分别减少了29.42%、9.69%。近几年来,原油产量及加工量统计情况如下表:表1 2000-2008全国原油产量及加工量统计表单位:万吨年份原油产量产量同比增速%原油加工量加工量同比增速%200016300/21062/200

7、1163961%225046.92002167一五1.95240086.72003169一五1.20258747.82004172882.21272595.42005一八0844.0286225.02006一八3681.7306516.32007一八6331.4327666.92008190001.9342064.4行业数据中心 data.tooclex注:本表依据国家统计局中国能源统计年鉴及工业生产统计快报整理。从表1数据可以看出,自2000年以来,我国原油产量的年增长率由2005年的4.0%降到2008年的1.9%,产量呈逐年下降势态;而原油加工量则一直呈稳步增长状态,年均增长率保持在6%

8、左右。2008年原油产量为19000万吨,比2000年增加2700万吨,增长16.5%,而加工量为34206万吨,比2000年增加一三144万吨,增长62.4%。产量与加工量的不成比例增长,决定了我国将每年不断加大原油的进口量,以维持国内需求。1.1.2国内原油消费情况分析据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2008年1-12月中国原油表观消费量为36488.8万吨,同比增长5.8%。据观察,2008年中国原油表观消费量增速为近三年以来最低点。纵观全年,中国原油产量保持稳定增长,1-12月产量累计同比增长了2.3%。而原油进口增速放慢、出口减速趋缓成为直接影响表观消费量变化的关键因素。 据分析认为,08

9、年中国原油消费处于“冰火两重天”。上半年在奥运题材、抗震救灾等背景下,中国原油需求旺盛,1-6月同比进口增速达到11.03%,而出口减速在14.02%。下半年,全球金融危机来袭,经济增长放缓,下游需求一泻千里,原油进口量增长无力,出口量开始大幅反弹。由此致使2008全年中国原油进口量涨幅仅为9.63%,出口量减速缩小至2.51%,从而拉低了整体表观消费量。 2008年原油进口量17889.3万吨,出口量为373.3万吨。20002008年国内原油的表观消费量统计数据见表2。表2 2000-2008全国原油表观消费量统计表单位:万吨年份原油表观消费量表观消费量同比增速%200021231/200

10、1228067.42002247308.42003263006.32004282497.42005301706.82006317005.12007338566.820083648895.8行业数据中心 data.tooclex注:本表依据国家统计局中国能源统计年鉴整理。综观近年来原油消费情况,分析研究表明,20082020年我国原油消费仍将保持较高增长速度,增速有所减缓。预计2010年和2020年我国原油消费量将达4.07104吨和 5.63104吨,分别比2006年提高17.42%和62.47%;20082010年原油需求年均增长率为4.5%,20102020 年原油需求年均增长率为3.3%

11、。然而,由于国内原油产量继续维持1.4%左右的低速增长,加之资源分布、运输等诸多因素影响,在某些区域和某些时段,预计原油供给紧缺的情况会更多出现,只有依靠提高进口才能保证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据知情人士透露,到2010年,冀东油田的原油日产量有望达到200800桶。国内原油产量可能因此而迅猛增长,这也许能在未来几年缓解中国对进口原油的强劲需求。1.2 国内汽油产量及表观消费量1.2.1国内汽油产量情况分析2008年1-12月中国汽油表观消费量为6342.7万吨,同比增长14.1%,远高于2007年5.8%的同比增速。其中,08年汽油进口量占表观消费量的比例为3.1%,同比增加2.7个百分点,而产

12、量占表观消费量同比减少7.2个百分点至100.1。2008年上半年,为了奥运保供,中国基本停止来料加工贸易出口,且在进口增值税免征的支持下,4月至8月,两大集团大力组织进口,尤其是在奥运会前最后一个月,汽油进口60.61万吨,创中国月度进口汽油量最高峰。二、三季度中国共进口汽油一八7.一五万吨,占全年进口总量的94.19%,因此二三季度的出口停滞及进口猛增使得2008年全年汽油表观消费量及汽油进口依存度同比07年骤然放大。 同时值得关注的是,进入9月份,受世界经济危机影响,国内市场需求开始出现疲软。1-9月中国汽油表观消费量同比增幅较1-8月的放缓0.3个百分点,进口量占表观消费量的比例环比放

13、缓0.2个百分点,且四季度进口急剧萎缩也拖累表观消费量增幅下跌,1-12月表观消费量同比增幅为14.1%,较上半年减少2.1个百分点。总体来看,汽油产量增长速度日趋缓慢。20002008年全国汽油产量统计情况如下表。表3 2000-2008全国汽油产量统计表单位:万吨年份汽油产量产量同比增速%20004一三5/200143004.0200245265.2200349709.82004552011.1200554052.6200655913.7200759997.2200863475.8行业数据中心 data.tooclex注:本表依据国家统计局中国能源统计年鉴及工业生产统计快报整理。我国汽油生

14、产呈现出三大主要特点:一是以中石油和中石化两大集团为主,集中了全国主要的大型炼油企业,其中镇海炼化产量位居全国炼厂之首;二是两大集团以地域划分为南北两大市场,各有侧重;三是炼厂分布不均,中国原油的炼厂远离消费市场。1.2.2国内汽油消费情况分析我国汽油供需基本平衡,自给率超过100%。近些年来,随着交通行业消费理性化和供需矛盾的缓解,汽油需求不同于以往的迅猛增长而呈趋缓态势,而且国内外汽油差价增大,出口量有所上升。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汽车保有量的大幅提高,我国汽油的消费量快速增长。自2000年至2008年,我国汽油表观消费量2838万吨。2008年全国汽油表观消费量同比增长14%。近几年,我国

15、汽车工业发展趋于理性,消费信贷的日趋严格以及各种燃料消耗限制标准的出台,对新型环保型汽车的发展起推动作用,从而导致汽油消费更趋持续稳定增长态势。20002008年我国汽油的表观消费量见表4。表4 20002008年我国汽油的表观消费量统计表单位:万吨年份汽油表观消费量表观消费量同比增速%20003504/200137065.8200238995.220034一八07.2200445789.5200548806.6200651605.8200755587.12008634214行业数据中心 data.tooclex注:本表依据国家统计局中国能源统计年鉴整理。近年来,我国汽油表观消费量略涨的主要原

16、因是需求保持稳定增长的态势。由于2009年国内GDP增幅在8个百分点左右,同时占据主导地位的汽车和摩托车行业的发展,继续对2009年汽油需求增长起到主要作用;预计2009年全年中国汽油消费量将延续上涨趋势,汽油表观消费量涨幅预计达到6635万吨,较2008年增幅4.6%。汽车是我国汽油消费的主要驱动力,汽油表观消费量的涨幅要大大低于汽车和轿车销量的增幅。其主要的原因是国内汽油价格不断上涨,抑制了私家车及运输车的消费冲动,减少了出行,并想方设法降低油耗;再者,乙醇、液化气、CNG 等替代资源的推广应用,也取得了一定的节约替代成果。我国汽油一直以来以出口为主,进口量极少,仅为数十至数百吨。2005

17、 年仅进口汽油 44.5吨。汽油出口略涨的主要原因是:2008年全年汽油产量达到6347万吨,同比上涨5.8%;国际油价大幅上涨,出口利润可观,加之国内汽油总体相对过剩,刺激炼厂增加汽油出口。综合所述,未来几年汽油产量和消费量将呈稳定增长态势,汽油的出口也将持续稳定增加。预计2010年我国汽油供需将保持较快增长,届时消费量将达到6500万吨左右。1.3 国内甲醇产量及表观消费量在基础有机化工原料中,甲醇消费量仅次于乙烯、丙烯和苯,是重要的大宗化工产品和天然气化工产品。大约有90%的甲醇用于化学工业,作为生产甲醛、甲基叔丁基醚(MTBE)、乙酸、甲酸甲酯、氯甲烷、甲胺、二甲醛等的原料;还有10%

18、用于能源工业,由于甲醇是良好的溶剂,可掺入汽油作燃料用。新用途还包括用作乙烯和丙烯原料以及燃料电池等。甲醇深加工产品目前已达120多种,我国以甲醇为原料的一次加工产品近30种。我国甲醇工业起始于1957年吉化公司化肥厂由前苏联引进的高压甲醇合成装置,60年代我国又发展了独特的合成氨联产甲醇技术,但规模甚小。60年代全国甲醇产能仅10万吨/年,80年代末到了86万吨/年,20世纪末已达370万吨/年,2008年增至一三00多万吨/年。1.3.1国内甲醇产量情况分析近几年来,由于下游需求旺盛,国内甲醇产量增长速度加快。甲醇年产量从2000年199万吨/年增加到2008年945.5万吨/年,同比增速

19、397.6%,较2000年翻了4.7倍。近几年来国内甲醇产量统计如表5所示。表5 2000-2008全国甲醇产量统计表单位:万吨年份甲醇产量同比增速%2000199/20012063.520022112.4200332654.5200444135.3200556929.0200676233.92007900一八.22008954.56.0行业数据中心 data.tooclex近10年来我国甲醇工业发展迅速,目前我国有近200家甲醇生产企业,总产能为867万吨/年。其中10万吨/年以下的小型装置占绝大多数,以天然气为原料的甲醇装置约占国内总产能的22%,以煤为原料的占78%,其中联醇装置占50%

20、以上。2006年以来不断有新装置建成投产,2007年我国甲醇新、扩建产能约600万吨,全国产能接近一八00万吨,较2006年增长40%多。随着企业规模化、一体化发展,全国前10位排名榜单再度被刷新。内蒙古博源联合化工有限公司100万吨/年天然气制甲醇项目2004年9月3日正式开工奠基,并于2007年9月10日建成正式投产。取代平煤蓝天成为国内最大的甲醇生产企业。排名第二的是平煤蓝天总产73万吨/年装置;第三位则是中海石油建滔化工有限公司60万吨/年天然气制甲醇装置。我国规划中的甲醇项目接近100个,总能力已高达4850万吨/年,如果目前在建和规划中的项目均能按计划实施,到2010年全国甲醇产能

21、将达到6000万吨/年。但2006年国家发改委紧急叫停煤化工项目,抵制投资过热政策的实施,一批规划中的煤化工项目将被搁置;另外随着大型甲醇装置陆续建成投产,将有200万300万吨/年缺乏竞争能力的小型装置被迫关停。到2010年,我国将新增甲醇能力1000万一五00万吨/年,总产能将3000万吨/年。1.3.2国内甲醇消费情况分析我国甲醇表观消费量由2000年的329万吨,增长到2008年的10一八.6万吨,增加了三倍多。近两年国内甲醇产能的大幅增长,使得甲醇的国内自给率大幅上升,2000年国内自给率仅有60.4%,将近一半的需求量依靠进口维持,2008年国内甲醇自给率已达到91%,进口量明显减

22、小。20002008年国内甲醇表观消费量统计情况见表6。表6 2000-2008全国甲醇表观消费量统计表单位:万吨年份甲醇表观消费量同比增速%自给率%2000329/60.420013588.857.720023878.154.5200343412.168.0200457332.076.9200569922.081.3200685622.589.12007100028.590.0200810一八.61.891.0行业数据中心 data.tooclex未来几年我国甲醇市场需求量将会有较大幅度的增长。甲醛对于甲醇的需求量相对稳定,不会有太大的变化,而醋酸对甲醇的需求量增长速度将会超过甲醛需求容量的

23、增长速度。预计未来几年对甲醇需求增长幅度最大的是醇醚燃料,尤其是二甲醚对甲醇的需求。2007年8月21日建设部发布了编号为cj/t259-2007的行业产品标准城镇燃气用二甲醚公告,批准该标准为城镇建设行业产品标准,自2008年1月1日起实施。在民用领域,二甲醚作为石油液化气(lpg)的替代燃料终于具有了合法身份,可以正式进入城镇作为替代燃料推广。1.4 替代能源甲醇汽油的应用价值目前,甲醇燃料初期的应用市场现已形成,低浓度甲醇汽油混合燃料已商业化,得到广泛使用;高浓度和纯甲醇燃料已有开发并投入了试运行。为了更多地补充石油资源的不足,高浓度和纯甲醇将是今后的发展目标,甲醇汽油双燃料系统由于经济

24、实用也受到人们的关注。以下从几个角度分析了替代能源甲醇汽油的应用价值。l 角度一:我国少油富煤的能源现状在过去的10年中,我国石油需求量几乎翻了一倍,成为继美国之后第二大石油消费国,目前年进口石油已超过亿吨。新一轮石油价格的大幅上涨再次给持续增长的我国经济敲响了警钟。我国是个缺油、少气、相对富煤的国家,针对石油日趋紧缺的现状,实施多元化的能源战略是十分必要的,必须从我国能源资源的比较优势出发,在煤的转化上寻求战略性突破。国家已将开发和寻找新替代能源列入了战略重点项目,国内不少专家提出,在煤炭清洁转化基础上大力发展煤基醇醚燃料,应该是能源替代战略的现实选择和出路。l 角度二:甲醇汽油的优良特性1

25、、热效应 由于甲醇含氧量高,当加入汽油中时,无疑也提高了汽油的含氧量,有助于汽油的充分燃烧。研究表明:M5、M一五、M85的含氧量分别为2.5%、7.5%、42.5%。故而使用甲醇汽油可相应地减少尾气的排放量,燃料的热值损失也同样会减少,可以提高发动机的热效率。2、抗爆性甲醇辛烷值较高,抗爆性能好。当与汽油调合时,其调合辛烷值并不一定与调合比例呈线性关系,但多数情况下有增值效应,特别是甲醇汽油的研究法辛烷值上升数量最为显著。由于甲醇汽油辛烷值的提高,可以使发动机的压缩比提高0.55个单位,从而提高了抗爆性和发动机的功率。l 角度三:下游需求旺盛近几年来,我国汽车产业发展迅速,汽车保有量上升很快

26、,导致对汽油的需求大增。2007年,我国汽车的保有量达到5355万辆,我国汽车的汽油消费量约占汽油生产量的86%,汽车保有量的快速增加是我国能源需求增长的重要原因之一。我国目前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汽车节能刻不容缓。要减轻汽车对石油的需求,关键战略之一就是大力发展各种合成燃料,并与汽柴混合,形成清洁燃料。l 角度四:有利于环保由于甲醇含氧量高且易于纯制,不含硫及其它复杂有机化合物,使得甲醇汽油燃烧更加安全。由于热效率的提高,汽车尾气中的CO和碳氢化合物(HC),SO2,NOx和固体悬浮颗粒都会下降。美国DOE研究中心将10种汽车使用含醇5%10%的甲醇汽油作燃料进行行车实验,结果表明,C

27、O排放量可减少30%左右。另有实验说明,在一般汽油发动机上用甲醇汽油时,燃烧排气中的CO比用汽油时稍有减少,NOX能减少30%50%,未燃烧的碳氢化合物减少30%60%。l 角度五:运输方便,价格经济甲醇是液体燃料,其储运、分配、携带、使用都和汽油、柴油一样方便。据山西示范经验,在现有的石油加油站上,添建一个抗甲醇材料的加甲醇设备(耐醇加油机和不锈钢甲醇罐),只需要投资20万元,远比CNG加气站便宜(一座CNG加气站大概需投资400万元)。使用甲醇汽油比使用纯汽油更加经济。以中巴车为例,虽然每辆甲醇中巴车价格比汽油中巴车约高1000一五00元,但若使用M85甲醇运行,比用纯汽油每天可节省一五2

28、0元,每年可省40006500元,因此,使用甲醇燃料在经济上更合算,深受司机欢迎。综上所述,目前,我国是石油进口大国,迫切需要解决过分依赖石油燃料的状况,相对丰富的煤炭资源为我国甲醇燃料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原料基础。近几年来汽车行业发展迅速,对汽油需求量日益攀升,迫切需要价廉物美的替代能源,且使用甲醇汽油有利于环境保护,因此,甲醇燃料工业在我国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加强对甲醇燃料掺烧比例和甲醇燃料汽车的研究和应用,已被列到重要的议事日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 第二章 甲醇汽油的特点2.1 性能方面 A辛烷值高。甲醇汽油辛烷值比同标号国标无铅汽油辛值高,适用于高压缩比发动机,可增加动力

29、性。B动力性强。甲醇汽油配制过程中,复配有清净剂等到可增强动力的组分物质,并辅之以机械技术,使动力性增强。2.2 环保方面 甲醇燃烧后主要形成水和二氧化碳,排放的碳氢化合物远远低于汽柴油,尾气中常规排放的一氧化碳、碳氢均比汽油、柴油低30以上。甲醇不含苯,不含烯烃,不含硫,非常规排放物也比汽油燃料好,是典型的清洁替代燃料。甲醇易溶于水,而且很快自然降解,在储运、加油过程中发生溅洒事故后,不会对环境和土壤造成污染。2.3 成本方面1吨M一五甲醇汽油成本粗略计算就是汽油价格*(100%-一五%)+甲醇价格*一五%2.4 其它方面1、替代性好,汽车发动机易改造M一五及以下不用改造发动机。M25以上稍

30、加改动。M100需改造发动机,但技术上没难点,已有成熟机型。生产甲醇燃料的资源丰富。2、热值降低甲醇的热值为1916MJ/kg, 仅为汽油热值(43一五0MJ/kg)的45%。因此,使用甲醇汽油后,发动机的油耗随甲醇掺入量的增加而增加。资料报道,使用M10甲醇汽油时,油耗增加约5%。3、腐蚀性增大甲醇在生产或燃烧过程中会产生少量的甲醛或甲酸,因此,甲醇汽油对发动机有一定的腐蚀性。4、冷启动性能较差甲醇的汽化潜热较高、蒸气压较低。甲醇的汽化潜热为1109 kJ/kg,是汽油汽化潜热( 310 kJ/kg)的3.17倍。在低温条件下,由于甲醇的汽化潜热远远高于汽油,因此会造成甲醇汽油冷启动性能较差

31、。第三章 甲醇汽油在国内外发展历史3.1 世界甲醇汽油的发展历史 上世纪二十年代甲醇汽油开始用作车用燃料;在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甲醇汽油广泛应用于德国;上世纪七十年代受二次石油危机的影响,从替代能源的角度考虑,美国、日本、德国和瑞典等国先后投入人力、物力进行甲醇燃料及甲醇汽车配套技术的研究开发。美国对甲醇燃料和甲醇汽车进行开发和应用,重点开发燃烧M85(含甲醇85%)、M100(含甲醇100%)专用甲醇燃料汽车。1987年美国福特汽车公司及美洲银行,改装500辆福特车,试用M85甲醇燃油,总行程3380万千米,时间长达3年,取得甲醇汽车改装生产的经验。1995年美国DOE能源研究中心投入1270

32、0辆甲醇车试用M85。日本汽车研究所1993年用大型公共汽车、载货车使用M85、M100燃料,进行了6万千米的道路试验,以检验发动机的耐久性、可靠性。1994年,日本奥托甲醇型汽车,用7年时间进行道路试验。1996年,日本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试用汽油、甲醇自由混合双燃料车,已完成确保与汽油大致相同耐久、可靠的灵活燃料车,得出的结论是,成本降低,有利于批量生产。在欧洲,瑞典1975年首先提出甲醇可以成为汽车代用燃料,并随即成立国家级的瑞典甲醇开发公司(SMAB)。前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研制甲醇发动机,1979年制定了用于”公路交通运输的醇类燃料”的研究规划,将M一五汽油用于汽车

33、,其间组织过由6家汽车厂生产的一千多辆燃醇汽车投入试运行,并在全国主要大、中城市建立M一五汽车加油站,形成全国供应甲醇汽油网络。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德国大众汽车公司还在中国建立了M100甲醇汽车示范车队。可以说,德国是至今世界上发展甲醇汽车最有成效的国家。资料表明:使用甲醇汽油用于汽车是完全可行的。据统计,目前,瑞典、新西兰已推广使用M一五汽油,意大利计划用含甲醇80%的混合醇代替汽油。综合世界其他国家研究和实用结果,可以得出在现有汽车发动机上,不致发生运行障碍的酒精混合率以乙醇20%或甲醇一五%为最合适的界限。如今已大量推广使用甲醇汽油有德国,其加甲醇3%-5%;瑞典,其加甲醇一五%,而大多

34、数国家计划加甲醇一五%,并正在进一步的推广或成批使用中。3.2我国甲醇汽油的发展历史 我国的甲醇工业起步于20世纪50年代,截止2005年共有甲醇生产装置一五0余套,生产能力250104ta以下,规模在10104ta以上的装置不足10套,难以形成经济规模生产。国内一批无市场竞争力的甲醇小装置逐渐被淘汰,而一批引进的大型甲醇装置陆续投产。我国合成甲醇的原料以煤为主,占甲醇总产量的20。2000年甲醇的消费量仅约为(160一八0)104t,与国际市场一样处于供过于求的局面。到目前为止,山西是我国甲醇燃料的示范性试验较为系统并且已成为推广应用最快、规模最大的地区之一。并且对甲醇燃料的存储、输配、防腐

35、、安全以及甲醇汽车的运营调度、维护保养、试验检测和故障排除等方面,均总结出了较为系统的技术规程和管理办法,为更大范围的甲醇汽车产业化示范提供了宝贵的技术和管理方面的经验。早在2003年,国家有关部门即将甲醇燃料列入“国家替代能源发展计划”,并建议先在山西省试验推广。统计显示,2003年、2004年山西消耗甲醇汽油均在万吨以上。如今,山西省的目标是建成国家燃料甲醇生产基地,争取在2010年前后形成1000万吨甲醇燃料生产能力。我国对甲醇燃料的研究起步于二十世纪70年代初期,“六五”期间,国家科委与交通部、山西省共同组织,在山西省进行了M一五-M25甲醇燃料的研究实验,共有480辆货车参与了试验及

36、示范工作。山西省甲醇燃料产业化示范运行及技术测定已进行了9年,特别是以一五的比例将甲醇掺入汽油中燃烧,无任何技术和环保问题,也不用改造发动机,加注燃料也不受地域限制。2002年山西省在太原、阳泉、临汾、晋城等4个城市进行了甲醇汽油产业化示范推广。到2006年3月已新建和改建了100座加油站销售甲醇汽柴油。山西佳新公司生产的M85M100甲醇燃料公交车和城际公交车先后在阳泉、太原至晋中等地投入运营;大同云岗汽车集团公司全甲醇燃料装置在省内外改装在用车的数量已达1000辆,年燃用甲醇1万多吨。全省累计使用甲醇汽油的机动车达到了近50万辆次,涉及近50种车型,共消耗甲醇汽油12192吨,使用变性甲醇

37、一八36吨。随着我国甲醇燃料示范规划的成熟及推广工作的进行,未来甲醇燃料的消费量将显著增加。根据我国汽车工业发展趋势对汽油的消费需求也将有较大增长,预计在今后5年内汽油消费递增保持在5左右,2008年我国汽油消费量已超过5000万吨。如果全国40范围内推广M5甲醇汽油,其消费量将达到100万吨左右。另外,M85100甲醇汽油发动机及汽车的开发工作也在推进,5年后将推广达到2左右的应用范围,其年消费量也将超过100万吨。近年来甲醇车用燃料己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预计到2008年甲醇燃料对甲醇的总消费需求将超过200万吨,使甲醇燃料在甲醇总体消费中的比例将超过30%。我国由于国情的需要,启动国家甲醇

38、汽油车示范工程,开始研制甲醇汽车,但对炼化企业来说,在开发甲醇汽油时一定要持谨慎、客观的态度,要密切关注国外的研究发展动向,随时调整发展战略。第四章 国内甲醇汽油的生产现状与生产企业4.1 国内甲醇汽油的生产现状目前甲醇汽油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吉林、新疆、山西、陕西、山东、河南、安徽、江苏、浙江、上海、福建、湖南、四川、云南、贵州、宁夏、江西。其中目前上海、山西、陕西、黑龙江、四川、浙江、银川已行文支持甲醇燃料。山西、陕西、黑龙江、福建已出台甲醇汽油相关的地方标准国内生产甲醇汽油较大的企业有湖南长株潭国际物流有限公司产能200万吨,黑龙江建业燃料有限责任公司产能120万吨,山西华顿商贸有限公司产

39、能100万吨。从推广来看以山西为例,目前山西低比例掺烧的甲醇汽油(M一五)使用量正在稳步增长。2008年前5个月,该省甲醇汽油(M一五)的消费量已经超过10万吨,超过2007年全年消费总量的一半以上。2007年,全省甲醇汽油(M一五)的消费量为20万吨,加油车辆为3,000万辆次;而2008年前5个月,全省甲醇汽油(M一五)的消费量已达十余万吨,全年的消费量将达33万吨以上。全省有甲醇汽油(M一五)的加油站数量增至770个以上。目前,中石化太原分公司下属市区内的近百个加油站基本都可以加到甲醇汽油(M一五)。在国际油价屡创新高的背景下,太原市已有十余家个体经营的社会加油站,也已开始提供甲醇汽油(

40、M一五),加油站数量的增多促进了甲醇汽油销售的增长。甲醇在我国已基本实现向大型化发展的方向,这样就为我国煤化工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也为甲醇在我国的能源安全扮演新的角色奠定了坚实的工业基础。甲醇汽油作为我国新的石油替代产品,目前在市场推广上受到重重阻力,但是,它作为一种清洁、安全、经济的新能源,随着汽车技术的发展及甲醇汽油配制技术的突破,它必将会成为我国石油替代能源中的重要角色。4.2 国内甲醇汽油相关的国家政策由于国家产业政策的不明朗,产业立项政策和甲醇汽油的国家技术标准至今没有出台,各地根据自己的情况各自为政,目前国内生产的甲醇汽油有的以地方标准为准,有的只是以一个企业的标准为准。由于配

41、比的混乱,造成各地甲醇汽油质量参差不齐。近年来出台的相关政策一览:(1) 2004年5月国家法改委发布的汽车产业发展政策明确规定,国家支持研究开发醇燃料、混合燃料等新型车用燃料,鼓励汽车生产企业开发生产新型燃料汽车。(2) 2004年7月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规定企业不使用政府投资建设的项目一律不再实行审批,而实行备案制,为打破行业垄断提供了法律依据。(3) 2004年8月国家法改委历时一年制定的国家重大产业技术开发专项发布并全面启动,将“具备以煤为原料建设大型甲醇、二甲醚的技术能力及开发燃料油、煤制醇醚燃料高效添加剂技术”列入其中。(4) 2004年11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一份“

42、关于两大石油集团垄断控制油源导致民企无法生存”的报告上作了重要批示:抓紧时间进行石油体制改革。(5) 2004年11月26日,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局长徐锭明先生在“2004年中国能源投资论坛”上宣布“能源领域企业不戴国企帽子”。徐锭明介绍说,在我国的能源规划中,已经把一些原来只打上国有企业“标签”的字眼去掉了。这意味着,只要有条件的企业都应许进入能源领域。(6) 2004年12月11日起我国成品油零售市场已对外全面开放,同日全国工商联石油业商会(CCPI)在人民大会堂宣告成立。依据国家发改委的指示精神,CCPI正牵头起草一个关于现行石油产业政策以及地方政策中阻碍和限制民营油气企业生存、发展的若干问

43、题的报告,以此来加快推动当前中国能源体制改革。(7) 2004年12月16日,在国务院有关部委以及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山西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依托国家化工行业生产力促进中心,由十几家企、事业单位联合发起组建的“全国醇醚燃料及醇醚清洁汽车专业委员会”在北京宣告成立。(8) 但从2004年12月11日起我国成品油零售市场已对外全面开放,国家法改委能源局局长徐锭明先生宣布“能源领域企业不戴国企帽子”,只要有条件的企业都允许进入能源领域。(9) 2006年11月,原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主持工作会议时强调,加大对替代能源发展的支持力度,重点发展车用燃料和替代石油产品,搞好煤炭液化、煤

44、制醇醚、烯烃和煤基多联产技术的试验示范和开发应用。(10) 2007年6月,温家宝总理主持国务院常务会议叫停粮食制乙醇和煤制油项目之后,替代能源的重点已经转向煤炭深加工、可再生能源、煤制醇醚烯烃等。(11) 2007年7月,甲醛燃料及醇醚清洁汽车专业委员会牵头“甲醇燃料国家标准征求意见座谈会”传出消息:车用甲醇燃料已得到国家相关部门认可。会议还出示了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的文件,文件称:有关甲醇燃料的标准已经纳入了制定计划。三项国标即将出台。这就是说:甲醇燃料的身份即将合法化。(12) 2007年7月,历时半年的中国替代能源研究报告已完成初稿。报告指出:中国应加大对替代能源的开发利用,推进煤基醇

45、醚燃料生物质液体燃料、煤制油、天然气等替代能源的发展。专家们对备受争议的甲醇毒性问题做出了“对人体健康不会影响很大”这一结论。此项报告由国家发改委牵头,联合科技部、卫生部、国家环保总局、国家林业局以及化工、汽车行业专家共同完成。报告完善后,将直接送达国务院,作为中央政府决策中国能源产业发展方向的重要依据。(一三)2008年甲醇汽油地方标准在山西实施,此次出台的山西省地方标准分别是2008M5、M一五车用甲醇汽油(替代2003M5、M一五车用甲醇汽油),2008车用甲醇汽油变性醇、2008车用甲醇汽油分油和2008(M85、M1O0甲醇燃料。山西省醇汽办副主任石磊告诉记者,这四个标准只是本省甲醇燃料系列标准的一部分,其他十余个相关标准的制定和测试也正在进行当中,相关地方标准出台后,意味着全省封闭式推广甲醇汽油就可以实现了。届时,山西省境内的加油站将必须强制销售甲醇汽油。原先加油站销售的9O、93、97 汽油将统一调配成M一五型号甲醇汽油,社会车辆可以正常使用,无需对发动机进行改造。据这位负责人士评价,这四个地标的发布,已经为甲醇汽油在省内全封闭运行,跨出了实质性的第一步。(14)2008年06月27日新能源的尴尬:6年烧钱8000万川商兵困甲醇汽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